导航:首页 > 电影题材 > 鹿特丹国际电影节标志分析

鹿特丹国际电影节标志分析

发布时间:2023-10-23 12:59:53

⑴ 有声电影简介及详细资料

简介

有声电影是指有声音同步播映的电影,和无声电影相对。1900年,第一部有声电影在巴黎放映,十年之后可靠的同步声音技术才逐渐成熟并可以商用。1923年4月,第一部同步有声电影在纽约公映。1927年10月,第一部有声故事片爵士歌手发行,这部影片使歌舞喜剧演员乔尔森大享盛名。

1930年代早期,有声电影成为一个全球现象。在美国,有声电影使好莱坞成为全球最有影响力的文化和商业中心之一欧洲很多电影制作人和批评家对新的技术持怀疑态度,他们担心过多的对白会削弱无声电影特殊的美感。在日本,流行电影通常是无声电影加现场表演,因此有声电影发展缓慢。在印度,声音成为该国电影工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制作方法

早期电影只有画面,影片本身不发出声音,剧中人物的说白通过动作、姿态以及插入字幕间接表达。拍摄和放映无声影片的运转速率为每秒16格画幅。无声电影时期,电影发展为纯视觉艺术,

拍摄时使用两种感光性能不同的底片,一种摄取画面,一种记录声迹经过一系列工艺处理,使声迹和画面合印在一条正片上,制成影片拷贝放映时,放映机附有还音装置,在映出画面的同时,能使声迹还原为声音

随着技术发展,有声电影的制作渐渐形成可能,但初期有声电影对大众来说是个全新的玩意儿,许多大片厂并不看好这块市场,深怕会流失已固定的观众群,此时华纳兄弟的电影公司正面临倒闭危机,因此他们将有声电影当作赌注,拍摄爵士歌手,没想到获得前所未有的成功,因为广受观众欢迎其他电影公司也群起效仿,自此有声电影的成为一股不可抵挡的洪流,

电影摄制过程中大部分工序已以磁性录音取代感光录音。电影由无声发展为有声时,为了保证还音质量,拍摄和放映的运转速率从原来每秒16格画幅改进为每秒24格画幅。由于有声电影的产生,电影由无声期的纯视觉艺术发展为视听结合的艺术。

发展历史

1910年8月27日,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宣布了他的最新一项发明:有声电影。一些经过挑选的观众被邀请到新泽西州西奥兰治的爱迪生实验室,观看把留声机的声音和电影摄影机上的图像联系起来的电影机。

其他人也曾想过发明有声电影机,但无一成功。爱迪生的贡献在于他在同一时间里把声音和图像同时记录下来,而这一点,其他人是无法做到的。通过运用一台既可留声又可摄影的机器,爱迪生可以让演员在拍摄过程中自由地来回走动,而这在过去是根本不可能的。

爱迪生耗费了两年精力,才研制成功有声电影机。

1927年10月6日,纽约的观众在观看华纳兄弟公司出品的《爵士乐歌手》(一译《爵士歌王》)时,突然听到主角开口说了话:"等一下,等一下,你们还什么也没听到呢。"这一句话,标志著一个新时代的来临。这部影片使歌舞喜剧演员乔尔森大享盛名。

根据资料来看,完全意义上的有声片是华纳公司1928年7月6日的《纽约之光》。

1936年,卓别林出品了他的最后一部无声片《摩登时代》,标志著无声片的寿终正寝。

默片开始

所谓的默片在其鼎盛时代也常常有音乐或者声效相伴,1926年8月,由约翰.巴利摩尔主演的《唐璜》在纽约的华纳剧院首映,这次首映采用了Vitaphone声音系统,以每秒331/3转唱片来使电影声画同步。新的发明很快就跟来了,1927年10月华纳公司的《爵士歌王》敲响了默片的丧钟。 到1930年为止,只有5%的好莱坞的影片还是默片,华纳兄弟采用了更方便的由Western Electric开发的胶片携载声音的技术,这一技术需要采用每秒24格的放映速度,从而诞生了这一今天仍然采用的标准。这一变化彻底改变了电影胶片的形态。

35mm默片的满画面大致是正方形的,比例是1.33:1 (或4:3,像电视画面),1927年最早的声音印在胶片上时是1.21:1 。

1932年,制片商和放映商联合建立了胶片上声音轨迹宽度的标准,从而创造了新的1.37:1比例。随着这一整个业界技术方针的确立,电影中的对白、歌舞急剧增加。在30年代,电影观众增加了一倍。 电影工业继续寻找新的发展,很快,就开始经历彩 *** ,开始了一个新的时代。

发明过程

诞生

1895年电影诞生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伟大的哑巴"。为了弥补这个"哑巴"的缺憾,人们想了种种办法让它"说话"。刚开始 ,电影院在放映影片的时候让配音演员站在幕后说话。这种方法采用了一段时间就被淘汰了。后来,有人又想出一个办法:在电影放映现场进行音乐伴奏。这个办法比较受欢迎,曾风行了将近三十年,直到有声电影产 生才结束。毕竟这些办法只是弥补了观众的听觉缺憾,从根本上不能解决观众对影片音色配合期望的问题。于是,有声电影随着技术的发展和观众的需要应时而生 了。

真正的有声电影是 1928年7月6日好莱坞一家电影公司拍摄的《纽约之光》,同年有声电影进入中国的高级影院。其实在真正的有声电影诞生前,我国就进行过有声电影的实验放映,并对有声电影的前景进行过讨论和论辩。

1914年,上海维多利亚戏院放映了一次蜡盘发音的有声影片,因属实验性的,故没有引起多少人的重视。

录音方式

当代电影的录音方式包括同期录音和后期录音两种方式。两种录音方式可以共同使用,现在很多电影正是这么处理的。

创造声音

随著录音技术的进步和数字音乐的兴起,音效师不但能够让观众倾听日常生活里不可能亲耳听到的音响,甚至可以为影片创造出现实中不存在的音效。特别是在科幻片、灾难片等电影中,数位技术不仅仅用在画面上,也用在了声音上。

意义

1、对电影艺术表现手段影响。

2、即兴表演几乎完全消失。

3、戏剧电影牢固确立了发展优势。

4、歌舞片的出现。

5、影响了好莱坞电影的扩张。

兴起

有声影片的发明历程

有声影片并不是一种新鲜的事物。远在1899年,电影在爱迪生的实验室里已经能够发出一些声音。卢米埃尔、梅里爱以及其他一些人曾经天真地利用在银幕后面说话的办法,使得电影带有声音。1900年以前,百代曾经举行过几次歌唱片的放映会,同时,巴隆和劳斯特则设计了一种巧妙的声画同步方法。

在20世纪开始的第10年代里,法国亨利·约利和高蒙的努力已经有了成就。同时爱迪生和阿克托封在美国,海普华斯、劳斯特和威廉森在英国,麦格努森和保尔生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各国,也获得同样的成果。

但是,此时电影还始终停留在无声艺术的阶段。人们已知道如何将动作和台词同步起来,利用压缩空气来扩大声音,使集聚在高蒙大剧院的6000观众都能够听见,可是,发出的声音却带有浓重的鼻音,而且同步方法仍不完善。演员必须将他们嘴唇的动作同留声机唱片"重现"的声音设法配合起来。到1914年,有声电影几乎已被放弃了。

留声机是从电话机产生的,而电话机本身则又是从电报机发展出来的。无线电报--和电影几乎同时发明--和以后无线电广播的发展,使有声电影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能通过"扩音器"的电气录音和"三级真空管"(李·德·福尔斯特发明)的音响放大办法而获得解决。制造无线电器材的大电气公司于是成了有声电影机专利权的占有者。

这些专利权当时被两大集团,即美国的"通用电气公司--西方电气公司"集团和德国的"A.E.G.--托比斯公司--克兰影片公司"所垄断。

"西方电气公司"曾向一些同样受摩根银行控制的美国大电影公司提议用它的录音方法。但这些公司对这种危及好莱坞霸权的有声电影不愿接受。

"西方电气公司"在失望之下,转而向华纳兄弟接洽。后二人创立的小影片公司当时方收买了"维太格拉夫"这家古老的公司和一个由15家影院组成的小放映网。

这两位制片人对于在电影院里用扩音器来代替管弦乐队的方法很感兴趣。在他们初期摄制的有声片中,用"维他风"有声电影机发出的音响还只限于一些音乐和一些喧闹的声音。

"华纳公司"虽然和它的两个明星--男演员约翰·巴里摩尔及狗明星林丁丁--订了契约,当时仍处于将要破产的状态。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这家公司决定冒险摄制一部由巴里摩尔主演的歌剧片《唐璜》。这部有声片的成功,对继续制作这类影片起了很大的鼓舞作用。华纳兄弟当时用最后的资本来拍摄这部影片,它聘请了游艺场的著名歌手阿尔·乔生,由没有什么名望的阿兰·克劳斯兰德来指导他的演出。影片剧本和杜邦的影片《巴鲁希》有些类似,叙述一个贫穷的犹太歌手成名的经过,借这个主题,片中穿插了许多著名的歌曲和小调。

这部影片获得了很大成功。它在美国的上映收入达350万美元,几乎接近于《宾虚》一片所创造的纪录。但后一纪录,不久就被华纳公司另一部由阿尔·乔生主演的新片《歌痴》所打破,这部影片的上映收入达到了500万美元之巨。好莱坞其他公司看到这种辉煌的成就,也开始寻求有声电影的专利权。威廉·福斯已经有了一种根据德国的发明转化出来的"摩维通"。其他一些公司也不得不接受"通用电气西方公司"所提出的苛刻条件。不久洛克菲勒所控制的无线电公司也研究出一种"福托风"有声电影机,但受到其他公司的抵制。洛克菲勒财团为了利用这种有声电影机,特地在好莱坞设立了一家新的电影公司--"雷电华影片公司",这是把"百代影片贸易公司"、"互助影片公司"、"三角影片公司"这些旧公司和一个很大的过去经营游艺场的联营公司--"凯斯-奥芬公司"合并在一起、并由各无线电公司(如"C.B.S."、"马可尼"等)予以支持的一家公司。

早期电影

美国

1926年,华纳兄弟影业公司拍摄了用唱片来配唱的由J.巴里摩尔主演的歌剧片《唐璜》(A.克罗斯兰导演)。

1927年10月6日又首映了由A.克罗斯兰导演、A.乔生主演的有歌唱、对白、声响的《爵士歌手》,这是世界上第一部有声故事片。1928年7月6日华纳公司又推出了"百分之百的有声片"《纽约之光》。自此,有声电影全面推开。至1930年,除卓别林继续拍摄了几部无声片外,全部故事片均为有声片。

在导演中间最先适应有声片制作并拍摄出富于创造性影片的有:R.马莫里安的《喝彩》(1929)和使用了主观镜头的《化身博士》(1932),L.迈尔斯东的《西线无战事》(1930)和《头版新闻》(1931)、刘别谦的《爱情的检阅》(1929)和《微笑的中尉》(1931),K.维多的《哈利路亚》(1930)。卓别林也拍摄了他的第一部有声片《大独裁者》(1940)。

好莱坞的制片公司是1912年开始相继建立的。随着1928年雷电华影业股份有限公司的组建,形成了美国电影业的8家大公司。它们包括5家较大的影片公司,即派拉蒙(组建于1914)、20世纪福斯(始建于1915,合并于1935)、米高梅(合并于1924)、华纳兄弟(1923)和雷电华(1928);3家较小的公司,即环球(1912)、哥伦比亚(1924)和联美(1919)。

第一部

1927年10月6日,阿尔·乔尔森在今天开始上演的一部有声电影《爵士乐歌星》中担任主角,声音稍微有些呆板,不如电话传送的清晰。演员的动作与他们的语言脱节。声音没有像在广播里那样抑扬顿挫。但不管怎样说,这是一次首创。

《爵士乐歌星》的情节部分地反映了乔尔森真实的一生。像他所扮演的主人公一样,乔尔森出身一个犹太家庭,这个家对爵士歌手的职业是很不满意的。乔尔森同父母的疏远及随后到来的飞黄腾达是这部影片的紧张和动人之处。他扮演黑人,深情地演唱了圣歌《柯尔·尼德里》和《妈妈》。沃纳·厄兰和龙金妮亚·贝瑟尔分别扮演父亲和母亲。

国产电影

1931年3月,由上海的明星公司拍摄的第一部蜡盘发音的有声故事片《歌女红牡丹》在新光大戏院公开上映,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由此问世。

1931年6月21日,又试映了我国第一部片上发音的有声片《雨过天晴》。

有声电影有"腊盘发声"和"片上发声"两种技术。前者是将声音刻录在唱盘上,放映时与影片同步播放,为电影配音;这也是世界上有声电影最初问世时采用的方法。诞生于1927的世界上第一部有声片美国的《爵士歌王》就是如此。后者则是今天普遍套用的在胶片上录制声音的技术。由于成本和技术水平的原因,《歌女红牡丹》采用的是成本低廉、制作简单的腊盘发声方法,因而,它实际上应该称作是中国第一部"腊盘发声"的有声片。

《歌女红牡丹》由洪深编剧,张石川导演,主演蝴蝶等。影片描写女歌手红牡丹嫁给生活堕落的丈夫后,不仅备受 *** ,艺术生涯也走向衰落。但当丈夫卖掉女儿,又因失手杀人入狱后,红牡丹却忍辱负重,恪尽妇道,努力拯救自己的丈夫。影片描述了戏曲艺人的生活悲欢,也揭露了封建礼教对妇女身心的迫害。除了对白之外,片中利用"有声"的优势插入了《穆柯寨》、《玉堂春》、《四郎探母》等4段京剧片段(由梅兰芳代唱),更增加了影片的轰动效应。这也和世界上第一部有声片以歌唱家生活为题材如出一辙。影片于1930年中旬开拍,前后经过5次试验,至年底拍竣,耗资12万元旧币,1931年1月在明星大戏院试映,3月15日于新光大戏院正式公映。影片公映时盛况空前,并在全国各大城市引起了轰动,发行到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家。但严格地说,《歌女红牡丹》只能算是一部"半有声片",因其只注意了对话的有声,而忽略了周围环境的音响效果,所以看起来只有人说话或唱戏时有声,其它周围事物都是静悄悄的。这当然也是初期有声电影的通病。

与这部影片同时开拍的另一部有声片是"友联"公司摄制的《虞美人》。它同样采用腊盘发声技术,描写了一对儿戏剧演员演出《霸王别姬》一剧的幕前幕后。两部影片在技术上稍有不同。《歌女红牡丹》是影片拍完后让演员看着画面对口型配音,相当于我们今天的后期配音。《虞美人》则是先把声音录好唱片,然后演员在现场按照放出来的声音表演。两者相比,各有千秋。《虞美人》稍晚于《歌女红牡丹》,于1931年5月上演。

腊盘发声的有声片在技术上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唱片和放映的配合是最大的问题。特别是胶片一旦发生局部断毁,其后的剧情就难以再和声音相吻合,甚至会出现银幕上男人在张口,扩音器里传出来的却是女声的笑剧。因而,在这两部影片上演的当年,一些电影公司也开始试制"片上发声"的有声片。它们是由大中国和暨南两家公司合制的《雨过天晴》和天一公司拍摄的《歌场春色》。这两部影片都是租用国外的设备,并由外国人参与协助制作完成的。首先完成的《雨过天晴》于 1931年6 月3日在虹口大戏院试映。由于该片租用的是日本的设备,并赴日本拍摄,不久后即遭到观众的抵制。1933年,亨生影片公司用自己研制的录音设备拍摄了《春潮》一片,成为中国第一部用国产录音设备制作的片上发声的有声电影。

由于资金和技术的原因,在有声电影问世后,许多电影公司仍然在继续摄制无声片,这形成了中国早期无声电影与有声电影长期并存的特殊现象。直至1936年,无声片才终于停止拍摄,中国电影从无声向有声的转变得以彻底完成。

大观楼

大观楼影院始建于1905年,在这之前,它还有大亨茶园和马思远茶楼两个前身。1931年,它放映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当时,它的第一任经理任景丰拍摄了电影《定军山》,标志著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电影的诞生。

上世纪30年代,大观楼第一次实现了男女同座;

1931年,它放映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

40年代,它是第一家购买法国百代公司35毫米固定座式放映机的影院;

1948年,它放映了第一部彩 *** 《生死恨》;

60年代,它第一次放映了宽银幕电影;

1961年,它改建成北京惟一一家立体电影院;

1986年,它率先建成了超大银幕影院。

从无声电影到有声电影,从普通银幕到宽银幕……大观楼见证了中国电影的发展进程。

电影节

都柏林国际电影节

每年3月在德国首都都柏林举办,为期10天

布鲁塞尔国际电影节

1974年创办,每年1月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举办,为期两周左右。

克拉科夫国际短片电影节

1961年创办,每年5至6月间在波兰历史名城克拉科夫举办,为期8天

柏林电影节

1951年创办,每年2至3月间在德国柏林举办,为期两周左右。

斯图加特动画电影节

1988年创办,每年1至4月间在德国斯图加特举办,为期5天左右。

莫斯科电影节

1959年创办,每两年一次,7至8月间举办,为期两周左右。

嘎纳电影节

1939年创办,每年5月在法国嘎纳举办,为期两周左右。

南特三大洲国际电影节

1979年创办,每年11至12月间在法国南特举办,为期6天左右。

蒙比利埃电影节

1978年创办,重点放映中国电影,有"中国电影节"之称。每年2至3月在法国蒙比利埃举办,为期6天左右。

鹿特丹国际电影节

1970年创办,每年1至2月在荷兰鹿特丹举办,为期10天左右。

萨格勒布国际动画电影节

1972年创办,每两年举办一次,5至6月间在克罗埃西亚首都萨格勒布举办,为期5天左右。

蒙特卡洛国际电视节

1961年创办,欧洲最重要的电视节之一,每年1至2月在摩纳哥公国的的蒙特卡洛举办,为期10天左右。

斯德哥尔摩电影节

1990年创办,每年11月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举办,为期9天左右。

威尼斯电影节

1932年创办,世界第一个国际电影节。每年8至9月在义大利威尼斯举办,为期两周左.

软体简介

有声电影是一款非常酷的图像/声音录制软体,它充分利用windowsphone7.1 SDK套用中还可以编辑图片时间间隔,以及插入新图片等等特性介绍:同时记录声音和图像,以及互相的时间关系(芒果SDK新功能)逼真回放重现记录时的场景套用内直接取景拍照(芒果SDK新功能)合成/输出微软Powerpoint档案自由编辑图片声音相对位置,增删图片多种录制品质选项,以适应不同套用场景集成对简繁中文和英文界面的自动适应。

要求

系统要求: wp7.0、wp7.8、wp8.0

⑵ 简述亚洲电影风格及代表作

2003年,就在中国电影延续着新世纪全面开始的电影产业化进程的同时,亚洲电影的格局也正悄然变化着。上个世纪60年代辉煌一时的日本大制片厂体系不可避免地衰落下去;70年代曾经兴旺的泰国类型片又开始复苏了;90年代起领一时之风骚的伊朗电影正停滞不前;而种种迹象表明,韩国电影人正以一种非凡的气魄,走在亚洲电影的最前列。

韩国

今年的60多部韩国影片本身值得一提的地方并不多,无论是《武士》还是《菊花香》,或者眼下的热门影片《杀人回忆》,都不足以作为韩国电影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的佐证。值得一提的是韩国电影人的整体风貌,可以说2003年,韩国电影人正以一种非凡的气魄,试图为亚洲电影开创出一个全新的格局。

要证明这一点,我们只需要看两个在亚洲举办的国际电影节:韩国釜山电影节和日本东京电影节。东京电影节闭幕那天,据说主办方手里还有近100张各国记者证,没人来领。东京电影节年年都四平八稳,参赛片普遍平庸缺乏竞争力,可见眼下日本电影的尴尬地位。而釜山电影节呢?它和荷兰的鹿特丹电影节一样,设立了针对青年导演的资助计划。拍电影是个花钱的事儿,于是对全世界的青年影人而言,釜山电影节具有一种不言而喻的吸引力。釜山电影节对欧洲的三大电影节甚至都造成一定程度的冲击,可见韩国电影目前在亚洲所处的地位。此外,今年釜山电影节从开幕片到最终评奖结果,很多影片的题材非常敏感,其中有些涉及到韩国军方的问题,有些涉及老年和少年的性问题。对这些影片的接纳在某一层面上体现出该电影节特有的气魄。

本届釜山电影节的开幕片是金基德的《海岸线》。虽然不少影评人对这一选择感到意外,因为往年的开幕片一般都较为保守,而金基德的电影,普遍都被认为比较前卫。今年釜山电影节的大胆之举,也正暗示了自己的魄力。《海岸线》说的是关于韩国军队丑闻,胆小的士兵以及被误杀的平民等内容是影片的争议核心。这种反传统军人形象的电影在韩国电影史上是绝对少见的。

如果说这些题材敏感的影片受欢迎只是一个偶然,不足以体现釜山电影节的魄力,那么电影节的一些长久做法则可以使人相信这一电影节的确有其自身的特殊魅力。釜山电影节的历史并不久远,从1996年创办至今,只不过才7年的历史。7年就成为亚洲乃至全球电影人和电影商热衷光顾的电影节,釜山国际电影节有其不同于其他电影节之处。

此外,釜山电影节从1997年开始还同时举办一个名为PPP(PusanPromotionPlay)的商业活动。整个PPP功能可以分为三方面:一是研讨各地电影市场的商机和出路;二是为亚洲各地电影商筹拍的新片找到足够的资金;此外便是设立奖项以现金方式资助一些影片的拍摄计划。正是通过釜山电影节,关锦鹏才找到了《长恨歌》的资金投入;今年中国导演刘浩以新作《紫禁城的游戏》也获得了资助。如果再向前追溯,早在1998年娄烨也是通过PPP得到了《苏州河》的后期资金。正是因为有这样的活动,釜山电影节才会有如此多的电影人愿意参加,因为对于电影导演们来说,拉到赞助资金有时候比得奖还要重要。

至于奖项,釜山电影节中惟一的竞赛奖新潮流奖。这也是它最具价值的奖,是专为鼓励亚洲新生代的电影人所设,只接纳新导演的处女作或是第二部作品。而志在鼓励为韩国电影做出突出贡献的电影人的韩国电影奖,它的对象是韩国以外的电影人。今年这一奖颁发给了一个法国人,因为他创办的杜维尔亚洲影展为韩国电影走向世界起到了积极作用。这些细节都可以看到韩国电影人的开放胸襟。非常值得一提的是,今年釜山电影节上有7部朝鲜电影经过审批后,获准在釜山公映。这些影片几乎都是朝鲜电影里程碑作品,其中包括朝鲜80年代中期的影片《无乐无忧》,这部影片有朝鲜电影史上第一个接吻的镜头。

日本

相比起韩国电影的方兴未艾,日本电影的前途似乎黯淡了许多。从上个世纪90年代起,许多日本大制片厂就开始纷纷崩溃。此前,以《罗生门》为代表的日本20世纪50年代电影黄金时期的作品基本都出自松竹、大映、东宝、东映这四大电影公司之手。像我们熟悉的高仓健主演的所有影片都是典型的大制片厂电影。1999年,高仓健和他的老搭档降旗康男导演合作了他的第202部作品《铁道员》,在讲述北海道一个即将被废弃的小站站长的怀旧故事的同时,也极具象征意味地暗示出昔日辉煌的大制片厂体系的衰落。事实也是如此,该摄制组的大部分成员在影片拍摄后也全部退休了。

随着“松竹”等为代表的大制片厂日渐衰落,取而代之的是迅速蓬勃发展的所谓的“独立电影”。这类电影迅速繁荣在90年代后半期,一大批通过各种途径创作独立电影的日本年轻电影人开始大显身手。近年来,随着独立电影的进一步发展,黑泽清、河濑直美、青山真治等一批优秀的独立电影导演日趋成熟,他们的作品相继得到了国际影坛的认可。

在今年的第56届戛纳电影节上,就有两部夺标呼声很高的日本独立电影亮相:黑泽清的《光明的未来》和河濑直美的《沙罗双树》。

女导演河濑直美的《沙罗双树》能入围戛纳,与其说是艺术上的成就,还不如说是戛纳对“独立”这一传统的下意识的维护。河濑直美的上一部参赛作品《萌动的朱雀》曾让她获得了戛纳金摄影机奖。这部小成本电影的成功得益于日本日益完善的独立制片系统。在著名独立制片人仙头武则的大力帮助下,这部电影走低成本制作、在一家电影院的午夜场连放好几个月的路线,不仅全部收回成本,更给独立电影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示范。

至于《光明的未来》,其演员阵容还是颇为可观的,有影迷非常熟悉的老演员藤龙也,他曾主演大岛渚的两部惊世名作《感官世界》和《爱的亡灵》;还有年轻一点的浅野忠信,眼下是当代日本电影的代表人物。目前在国际影坛上抛头露面的日本独立导演的作品中,常常可以见到他的身影。平心而论,《光明的未来》在本届戛纳电影节上空手而归,也不是出人意料的事情。因为,这部影片除了汇聚日本的几个最优秀男演员之外,情节拖沓、主题暧昧,几乎没有什么可取之处。

在新锐独立电影的一统天下里,观众普遍抱怨:日本电影没有经典了。尽管《人造天堂》获得了戛纳电影节“国际影评人”奖、《六月的蛇》获得去年的威尼斯“评委会特别奖”,但这些影片无论从规模还是宣传力度上来说,都很难与大制片厂生产的影片相提并论。比如这部真正让低迷的日本影坛为之一振的《座头市》。

北野武算得上是当代日本导演的中坚力量,今年一出手就拿下了让人抢破头的第60届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导演奖”,此后更是连拿包括多伦多影展“观众票选大奖”在内的多项国际奖项。但是,这部由松竹公司制作的影片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获奖,而在于拉动日渐疲软的日本本土电影票房

去年的《黄昏清兵卫》带来了日本“时代剧”的复兴,山田洋次的“复古”和市川准在《坂本龙马,他的太太和她的情人》里表现出来的时代风尚,给了北野武不小的启发。《座头市》的娱乐效果吸引了很大一部分年轻观众,松竹电影公司也从中看到了大制片厂的最后一丝希望。

越南

一些越南题材的电影在国际上大放异彩,背后其实是越南裔的电影人。美籍越南裔导演包东尼,他的影片《恋恋三季》获得1997年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电影金熊奖。近年在国际影坛引起关注的越南导演郑明河的身份是美籍越南裔电影学者。另一位具有代表性意义的是,越南最著名的导演陈英雄。他在1993年拍了第一部剧情长片《青木瓜之味》,该片算得上是越南电影史上的重要作品,并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处女作金摄影机奖和法国恺撒奖最佳外语片奖,以及美国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提名。然而,与其说这是一部越南电影,不如说它是一部法国电影———导演陈英雄14岁便移居法国学习哲学和电影;影片全部制作资金来自法国;而这部被评论界高度赞誉为从影像风情到艺术精神都具有东方民族气质的电影竟然是在一个法国的摄影棚里拍成的。

就在陈英雄他们凭借越南和越南电影获得国际声誉的同时,真正的越南电影却依然在惨淡经营。

泰国

泰国电影的异军突起始于2001年,那一年里,《黑虎之泪》、《鬼妻》、《暹罗皇后》及《晚娘》等影片在多个国际电影节上崭露头角,使得泰国电影在亚洲的电影版图上,开始显示出和中国电影、韩国电影、日本电影、伊朗电影并驾齐驱的势头。

2003年6月10日,泰国内阁通过了一项对泰国电影业来说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决议。政府决定参照国际电影市场的做法,对泰国电影实行分级,规定电影的消费群体,有的电影将禁止青少年观看,有的将为青少年不宜,有的则必须由家长陪同观看。泰国电影业有望进入20年来的黄金时代。

泰国电影突飞猛进的大背景是,自90年代以来,亚洲电影观众的口味转变。他们开始在好莱坞电影之外,寻找另类电影的乐趣。从日本影片、韩国影片到伊朗影片,如今轮到了东南亚影片。这个机会之中,还隐藏着陷阱。如果不加控制地大量投入生产类似题材的影片,难免重蹈香港电影的覆辙。而大体上看来,眼下的泰国电影,正在开始走香港电影曾走过的路。

⑶ 北京国际电影节简介及详细资料

基本简介

会议简介

北京国际电影节是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北京市人民 *** 主办,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北京国际影视交流促进中心承办的大型电影活动,自2011年创办。北京国际电影节以“共享资源、共赢未来”为活动主旨,定位于国际性、专业性、创新性和高端化、市场化,是促进中国电影事业、产业发展,增进中外电影交流、交易、合作,世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

创办以来,北京国际电影节累计吸引万余名嘉宾、百万人次民众参与其中。北京展映活动共放映影片近800部,放映场次达1600场;共举办11场主题论坛,邀请到马克-穆勒、詹姆斯-卡梅隆、吕克-贝松、吴宇森、陈可辛、基努-里维斯、韩三平、保罗-哈尼曼等众多知名电影人作为主讲嘉宾,分享经验;电影市场累计吸引了约1800家电影公司和机构的近7000名业内人士,总计167.98亿元的市场签约额创下中国电影节展交易额纪录,已成为亚洲最大的国际电影交易市场,超过了亚洲仅有的三个国际A类电影节东京、印度和上海,交易额紧追世界最大欧洲的坎城电影节电影交易市场。近300家国内外媒体的2000余名记者对北京国际电影节进行了深度报导。

活动的宗旨为“融汇中国国内与国际电影资源,搭建展示交流与交易平台”。

标志含义

电影节的标志是一枚有着七彩叶片的风车,七枚叶片代表电影是世界的第七大艺术。每枚叶片上都有胶片的齿孔,意为每枚叶片都是城市的一个剪影,代表城市的进步与电影文化的发展之间的某种关联性,“转动的风车寓意著吉祥如意,也预示著电影产业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奖杯介绍

2013年3月21日,第三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在京发布了主竞赛单元“天坛奖”奖杯、第三届电影节海报,并为第三届北京国际电影节26家指定展映影院举行授牌仪式。

制作历时5个月,创意设计60多款方案

天坛奖奖杯的设计思想,源于天坛奖“天人合一、美美与共”的核心价值理念,它集中体现了北京国际电影节“共享资源、共赢未来”的主旨,体现了“天坛奖”的评奖定位和目标,充分表达了北京电影和中国电影与全球电影交流与对话、互利共赢、共同促进世界电影和谐发展的美好理想。

奖杯的创意、设计与制作过程历时5个多月,共创意设计60多款方案,经过了十几轮筛选修改,先后得到国内10多位著名的设计、雕塑、工艺等方面的专家帮助和指导,经过反复研讨论证,以及对奖杯造型精雕细琢制造出这个奖杯成品。奖杯整体高度为45厘米,其中基座高9厘米,杯身高36厘米,都是“9”的倍数,喻指天坛奖的至高荣誉。“9”谐音“天长地久”也是人们崇尚吉祥之涵义。

活动定位

1.国际性、专业性、创新性、高端化、市场化的大型电影主题活动;

2.中国电影产业走向世界和与国际合作的重要平台;

3.北京建设国家文化中心的重点文化活动;

4.获得国际电影制片人协会认可的国际A类电影节。

奖项设定

“天坛奖”的评奖每年一届,包括最佳影片奖、最佳导演奖、最佳男主角奖、最佳女主角奖、最佳男配角奖、最佳女配角奖、最佳编剧奖、最佳摄影奖、最佳音乐奖和最佳视觉效果奖等10个奖项。

重要意义

北京国际电影节着眼于国际一流电影节定位,拥有创新的内容与形式,有利于扩大民众参与规模、加大资源整合力度、最佳化活动场地布局、全面提高电影节举办水平,有利于将北京国际电影节打造成具有“国际水平、中国特色、北京风格”的著名文化品牌。

北京国际电影节把中央和北京市的电影优势资源进行了深度整合,是北京乃至中国电影产业走向世界和与国际合作交流交易的重要平台,对推动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历届回顾

历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回顾

第1届北京国际电影季

第2届北京国际电影节

第3届北京国际电影节

第4届北京国际电影节

第5届北京国际电影节

第6届北京国际电影节

第7届北京国际电影节

第8届北京国际电影节

第9届北京国际电影节

第10届北京国际电影节

第11届北京国际电影节

第12届北京国际电影节

华人获奖

年份/届次 获奖情况 2013年第03届 最佳影片奖:冯小刚《一九四二》、最佳女主角奖:颜丙燕《万箭穿心》、最佳视觉效果奖:常洪松《一九四二》。 2014年第04届 最佳导演奖:王家卫《一代宗师》、最佳编剧奖:周智勇、张冀、林爱华《中国合伙人》、最佳女主角奖:章子怡《一代宗师》。 2015年第05届 最佳男配角:梁家辉《智取威虎山》、最佳视觉效果奖:郭建全(与克里斯蒂安·拉鲁)《狼图腾》。 2016年第06届 最佳男配角:金士杰《师父》、最佳视觉效果奖:王程程《滚蛋吧!肿瘤君》。 2017年第07届 最佳男主角:范伟《不成问题的问题》、最佳编剧:梅峰、黄石《不成问题的问题》。 2018年第08届 最佳视觉效果奖:《红海行动》

历届之最

历届北京国际电影节获奖之最 获得最佳影片奖的女导演 安娜·乌鲁沙泽 2018年第8届,女导演安娜·乌鲁沙泽凭《惊慌妈妈》获得最佳影片奖,该片女主角娜塔·墨文耐兹获得最佳女主角奖。 获得最佳导演奖的女导演 凯特·休特兰 2013年第3届,首次设立的天坛奖将最佳导演奖授予《少女洛荷》的导演凯特·休特兰,从而使其成为首位获得这一奖项的女性。 卢苏丹·格鲁吉泽 2017年第7届,乔治亚女导演卢苏丹·格鲁吉泽凭《他人之屋》获得最佳导演奖,是第二位获得该电影最佳导演奖的女性。 玛丽安·卡琪瓦尼 2018年第8届,女导演玛丽安·卡琪瓦尼凭《妈妈》获得最佳导演奖,是第三位获得该电影最佳导演奖的女性。

历届影展

第一届

于2011年4月23日至4月28日举办。

第二届

于2012年4月23日至4月28日举办,以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为主场地。

第三届

2013年4月举办,从本届开始设立了主竞赛单元“ 天坛奖 ”,它将成为北京电影节的常设主体活动,每年一届,包括最佳影片奖、最佳导演奖、最佳男主角奖、最佳女主角奖、最佳男配角奖、最佳女配角奖、最佳编剧奖、最佳摄影奖、最佳音乐奖和最佳视觉效果奖共10个奖项。

这届共收到了56个国家、地区的531部影片报名参赛,有15部影片入围主竞赛单元角逐“天坛奖”十个奖项。

奖项名称 获奖

最佳影片

《一九四二》(中国)

最佳导演

凯特·休特兰《少女洛荷》(澳大利亚)

最佳编剧

保罗·安德鲁·威廉士《献给爱妻的歌》(英国)

最佳男主角

特伦斯·斯坦普《献给爱妻的歌》(英国)

最佳女主角

颜丙燕《万箭穿心》 (中国)

最佳男配角

瓦哈格·西蒙恩《父辈足迹》(亚美尼亚)

最佳女配角

海伦娜·伯翰·卡特《远大前程》(英国)

最佳摄影

亚当·阿卡波《少女洛荷》(澳大利亚)

最佳音乐

瓦哈格·海拉佩恩《父辈足迹》(亚美尼亚)

最佳视觉效果

常洪松《一九四二》(中国)

评审会特别奖

阿娜伊斯·巴贝-拉瓦莱特《求主垂怜》(加拿大/法国)

第四届

第四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电影市场交易在中华世纪坛举办。据统计,本届电影节市场活动实现签约项目32个,签约总额逾105亿元,比上届增长20%,洽商金额再创新高。

在本届电影节上,来自法国、韩国、捷克、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的电影机构和展商共举办了13场推介活动,围绕后期特效及技术和电影外景地拍摄进行宣传推介。32个签约项目涵盖电影产业链各个环节,其中投资制作38.03亿元,影视院线、影视基地、文化地产建设项目34亿元,影视素材库等项目10.17亿元,电影基金项目累计签约额23亿元。

据悉,本届电影节电影市场的参展展商数量达248家,同比增长20%。其中国际展商125家,数量首次超过国内展商。主办方首次提出“电影要素”的概念,在关注著作权交易的同时,将展示交易主体延展到电影策划、制作、发行、院线、宣传等电影全产业链。

奖项名称 获奖

最佳影片

《寻子记》导演:瑞奇·梅塔(加拿大、印度)

最佳导演

王家卫《一代宗师》(中国/中国香港)

最佳编剧

周智勇、张冀、林爱华《中国合伙人》(中国)

最佳男主角

纪尧姆·古依《声梦奇遇》(法国)

最佳女主角

章子怡《一代宗师》 (中国)

最佳男配角

艾伦·里克曼《爱的承诺》(法国)

最佳女配角

李莱(李甄)《《素媛》(韩国)

最佳摄影

菲利浦·勒素《一代宗师》(中国香港)

最佳音乐

《声梦奇遇》(法国)

最佳视觉效果

《火箭》(澳大利亚)

第五届

2015年3月16日上午,第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新闻发布会在北京市 *** 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厅举行,发布会上,组委会公布了本届电影节“天坛奖”国际评审会评审名单、介绍第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筹备情况、特色亮点、“北京展映”单元的进展情况以及嘉年华活动概况,同时公布了第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官方海报。

第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定于2015年4月16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开、闭幕式将移师怀柔雁栖湖景区。

第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的整体活动包括主竞赛单元“天坛奖”评奖、开幕式、北京展映、北京策划·主题论坛、电影市场、电影嘉年华、闭幕式暨颁奖典礼七大主体活动。

奖项名称 获奖 最佳电影奖 伯纳多·阿雷利亚诺《暮年困境》(墨西哥) 最佳编剧奖 马雷克·雷斯卡克《孩子》(斯洛伐克/捷克) 最佳导演奖 让-雅克·阿诺《狼图腾》(中国/法国) 最佳男主角奖 阿尔杰米·齐平《白夜》(俄罗斯) 最佳女主角奖 尤利娅·别列希尔德《女狙击手》(俄/乌克兰) 最佳男配角奖 梁家辉《智取威虎山》(中国) 最佳女配角奖 爱娃·班德尔《孩子》 (斯洛伐克/捷克) 最佳摄影奖 托马斯·斯诺内克·阿斯科《孩子》(斯洛伐克/捷克) 最佳音乐奖 《格鲁伯·特蒙特》 (奥地利) 最佳视觉效果奖 郭建全、克里斯蒂安·拉鲁《狼图腾》(中国/法国)

第六届

2016年4月19日至4月21日在北京国际饭店举办第六届北京国际电影节。

2016年4月16日18:00,第六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将在北京怀柔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开幕式。

《梦想合伙人》、《纽约纽约》、《长江图》、《快手枪手快枪手》、《我的战争》、《谁的青春不迷茫》、《冒牌卧底》、《我们的十年》、《东北往事之破马张飞》、《纽约人在北京》 、等剧组主创亮相开幕式红毯,全程直播。

奖项名称 获奖名单 最佳影片奖 桑迪亚哥·米特雷《帮派》(阿根廷) 最佳编剧奖 桑迪亚哥·米特雷、马利亚诺·林纳斯《帮派》(阿根廷) 最佳导演奖 克里斯蒂娜·罗森达尔《理想主义者》(丹麦) 最佳男主角奖 路易斯·霍夫曼《地雷区》(丹麦) 最佳女主角奖 多洛莉丝·房兹《帮派》(阿根廷) 最佳男配角奖 金士杰《师父》(中国) 最佳女配角奖 克婕万·特斯克哈卡娅《命运女神》(乔治亚) 最佳摄影奖 马里乌斯·潘度卢《喝彩》(罗马尼亚) 最佳音乐奖 苏内·马丁《地雷区》(丹麦) 最佳视觉效果奖

王程程《滚蛋吧!肿瘤君》(中国)

第七届

第七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于2017年4月16日至4月23日在北京举行,自2017年4月8日起至电影节结束在北京29家影院展映500部左右,1000多场中外佳片。

2017年4月16日,第七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开幕式在怀柔国家中影数字制作基地举行,组委会决定,将《喜欢你》作为电影节开幕片。巴西电影《复仇》成为“注目未来”单元开幕影片。本届北影节开幕红毯星光熠熠,《建军大业》、《西游记之女儿国》等多个剧组将先后亮相。

本届电影节开幕式将以恢弘磅礴的情境舞蹈表演《中国意象》来完美展现北京与电影的时空对话与血脉交融,另一个主题大秀《穿越梦想》,则通过中国元素及北京元素将经典电影中的经典场景进行串联。当红“北京小花”关晓彤和挪威新晋人气“鲜肉”乐队配搭,将带来洋溢青春活力的影视歌曲串烧;著名唱将谭维维则首次面向全球献唱张艾嘉导演今年6月即将上映的新片《相爱相亲》的主题曲《陌上花开》。

奖项名称 获奖名单 最佳影片奖 《卢卡》(乔治亚) 最佳编剧奖 梅峰、黄石《不成问题的问题》(中国) 最佳导演奖 卢苏丹·格鲁吉泽《他人之屋》(乔治亚/ 西班牙/ 俄罗斯/ 克罗埃西亚) 最佳男主角奖 范伟《不成问题的问题》(中国) 最佳女主角奖 戈拉布·阿迪娜《姐姐》(伊朗) 最佳男配角奖 加布里埃尔·阿坎德《约翰之子》(法国/加拿大) 最佳女配角奖 丽娅·卡帕纳德泽《卢卡》(乔治亚) 最佳摄影奖 戈尔卡·戈麦斯·安德鲁《他人之屋》(乔治亚/ 西班牙/ 俄罗斯/ 克罗埃西亚) 最佳音乐奖 马蒂·厄戈内、西尔万·戈尔德贝格《施毒天使》(法国) 最佳视觉效果奖 雷诺·佩特格《奥托·布鲁姆的一生》(澳大利亚)

第八届

2018年4月16日,第八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科技单元”最佳影片颁奖礼在中国科技馆举行。

最佳创意影片 《后院风光》 最佳特效设计影片 《时间旅行》 最佳国产影片 《黄土高原》 最佳观众推荐影片 《美国音乐之旅》 最佳科学传播影片 《海洋》

第九届

2019年4月20日,第九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天坛奖完全获奖名单公布。

最佳影片奖 《幸运儿彼尔》(丹麦) 最佳导演奖 《日暮》(匈牙利)拉斯洛·奈迈施 最佳男主角奖 《侍者》(希腊)阿里斯·瑟夫塔利斯 最佳女主角奖 《德黑兰,爱之城》(伊朗)弗鲁格·凯哲贝格里 最佳男配角奖 《战火星球》(德国/英国)约翰·亨肖 最佳女配角奖 《第十一回》(中国)窦靖童 最佳编剧奖 《第十一回》(中国) 最佳摄影奖 《恐惧》(印度)尼克·普利文 最佳视觉效果 《流浪地球》(中国) 最佳音乐 《侍者》科蒂·K(希腊)

组织单位

一 主办单位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北京市人民 ***

二 支持单位

文化部、外交部、教育部、海关总署

三 承办单位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管理局

北京市新闻出版广电局( 北京市著作权局)

四 协办单位

中国电影家协会

中国电影导演协会

中国电影制片人协会

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

中国电影集团公司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卫星频道节目制作中心

中国电影资料馆

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

中国电影集团公司电影制片分公司

中国电影集团公司电影进出口分公司

中国电影海外推广公司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市委办公厅

北京市 *** 办公厅

北京市委宣传部

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北京市商务委员会

北京市民族事务委员会

北京市旅游发展委员会

北京市 *** 新闻办公室

北京市 *** 外事办公室

北京市 *** 口岸办公室

北京市财政局

北京市公安局

北京市国家安全局

北京市工商局

北京市文化局

北京市卫生局

北京市知识产权局

北京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

北京市公安局治安总队

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

北京市公安局消防局

北京市文化行政执法总队

北京海关

北京市朝阳区人民 ***

中国电影博物馆

北京电影家协会

北京电影协会

北京电影学院

北京广播电视台

北京人民广播电台

北京电视台

国家大剧院

北京演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歌华文化发展集团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管理委员会

北京北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首都旅游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新奥集团有限公司

中影星美电影院线有限公司

万达电影院线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市电影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新影联影业有限责任公司

搜狐公司

五 独家战略合作伙伴

中国联合网路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社会影响

各国著名电影节主席寄语

加拿大蒙特娄国际电影节主席赛吉·洛赛克:他非常高兴北京终于有了国际电影节,这是北京宣传中国自己的电影的新纪元。北京作为一个大国首都,既古老又现代,国际地位不断提升,完全有能力主办大型国际电影节。

波兰华沙国际电影节主席史蒂芬·劳丁:中国拥有悠久的电影历史,中国可能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市场,这自然就将“BJIFF”置于非同一般的起点。可以说,北京国际电影节的诞生是众望所归。

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主席马尔科·穆勒:北京国际电影节在北京诞生了,令人欣喜的是北京国际电影节正在传递著一种崭新的文化。北京国际电影节的诞生提供了一个更加自由的平台,这个平台上面不同的语言、文化都有充分的体现,人们可以探讨做电影的各种新方式

俄罗斯莫斯科国际电影节选片委员会主任基里尔·拉兹洛戈夫:北京国际电影节本身就是一件能够引起轰动的事件。中国首都北京以它丰富多彩的历史完美契合了在中国举办电影盛事的初衷,深信在不远的将来它将成为世界重要的文化盛事之一。

澳大利亚Tropfest 国际短片电影节主席约翰·波尔森:这是他第一次来北京,而这第一次,带给了他更多的震惊;从开幕式到国际电影节主席论坛,他对第一次举办北京国际电影节就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功感到不可思议;他希望北京国际电影节也能够成为一个非常有影响力的国际电影节,并对北京带给世界影人这样一个优秀的电影节活动表示感谢。

波兰华沙国际电影节主席史蒂芬·劳丁:依托迅速发展的庞大市场,北京国际电影节有希望迅速崛起,成为世界主要的电影节之一。十年、二十年之后,一些曾经来过北京的人会说,中国电影和电影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中国台湾电影事业发展基金会主席焦雄屏女士:“北京国际电影节将不仅仅像香港电影金像奖、台湾电影金马奖一样立足于本土,而是具备更高的、国际化的视野,金像和金马走的都是华语路线,我觉得北京国际电影节的层次会更高,和国际上的坎城、柏林、威尼斯电影节平起平坐,我对它的期许是这样的。”

萨洛尼卡电影节代表Thanos Tavropoulo先生:北京电影节的升级会让中国的电影产业实现长足的发展和进步,同时也将吸引更多的国际电影制作公司来到中国,与中国电影人和电影公司合作,他提出北京电影节的升级还可以一定程度上鼓励独立电影的拍摄。

莫斯科国际电影节选片主任Razlogov Kirill先生表示“中国是一个大国,除了现在这个年轻的北京国际电影节之外,还有上海国际电影节,但是应该有一个电影节是建在它的文化中心,而不只是经济中心。”

关联活动

“华语国际编剧节”启动仪式暨战略发布会于2018年10月18日在北京举办。相关领导、学术界代表、编剧、导演、制片人、影视机构出席此次发布活动。“华语国际编剧节”是由中国青年出版总社、北京名赫集团、阿里文学三方联合倡导并主办,是国内首个以“编剧人”品牌核心、以文化产业需求为导向,贯通文娱全产业链与文创产业价值链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文化产业综合平台。

⑷ 电影节的世界电影节

la Biennale di Venezia
世界上第一个国际电影节。号称“国际电影节之父”。1932年8月6日在意大利的名城威尼斯创办。主要目的在于提高电影艺术水平。1934年举办第2届后每年8月底至9月初举行一次,为期两周。1943~1945年因第二次世界大战一度停办。大战结束后于1946年恢复举行。1932年至1942年,奖项分为最佳故事片、纪录片、短片、意大利影片、外国影片,以及最佳导演、编剧、男女演员、摄影、音乐等奖。此外,还有特别奖、综合奖、“墨索里尼杯”、“双年节杯”等。1946年至1948年,取消了“墨索里尼杯”。1949年增设“圣马克金狮奖”、“圣马克银狮奖”、“圣马克铜狮奖”等。
威尼斯国际电影设在意大利水城威尼斯,是世界上最早的国际电影节,它始办于1932年,被誉为国际电影节之父,参加该电影节第一届活动的只有几个国家,二十几部影片参赛。意大利政府拨款资助,还专门为电影节建造了电影宫,所以规模逐渐扩大。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意大利政府走上法西斯道路,使其评奖活动附上法西斯色彩,让德国和意大利的影片频频得奖,引起英、美、法等国家电影界的强烈不满。反法西斯国家的电影工作者纷纷拒绝参赛。电影节不得不停办。直到1946年才恢复。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和其它大型国际电影节一样,都有自己的宗旨:奖励世界各地有价值的、有创造性的、并且适合进行国际发行放映的优秀影片,促进世界各地电影工作者之间的交往和合作,并为发展电影贸易提供方便。同时根据形势的不同,每届还提出不同的口号。
电影节的大致内容如下:第一,评奖活动。威尼斯电影节设立的奖项很多,有圣马克金狮奖、圣马克银狮奖、圣马克铜狮奖、意大利电影评论家奖、国际电影评论家奖、国际天主教组织奖、国际电影新闻协会奖、记录片奖,等等。评奖之前要组成有权威性的评审委员会,我国导演谢晋、陈凯歌都当过评委。中国电影自八十年代以来频频在威尼斯得奖。 Sundance Film Festival
全世界首屈一指的独立制片电影节。圣丹斯电影节是专为没有名气的电影人和影片设立的电影节。由罗伯特·雷德福于1984年一手创办,经过这些年的积累,这个美国本土的小电影节已成为独立制片业的重要精神支柱,许多好莱坞的新锐导演都视其为执导主流商业大片的跳板。而好莱坞大制片公司要找新秀,“圣丹斯电影节”又是不容错过的人力资源库。一年一度的圣丹斯电影节每年1月18日-28日在美国犹他州的帕克城举行,为期11天。 Toky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始于1985年的东京国际电影节(T.I.F.F)是当今世界9大A类电影节之一。由东京国际映像文化振兴会和东京国际电影节组委会主办。电影节定于每年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举行。旨在发掘新人和奖励青年导演,要求正式参赛片导演的作品不能超过三部。因而入围导演多为新生代影人。已是一个获得国际电影节联盟承认,和夏纳、威尼斯等著名电影节齐名的、亚洲最大的电影节。从1992年起改为每年举办一次。 Berli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原名西柏林国际电影节,欧洲第一流的国际电影节之一。五十年代初由阿尔弗莱德·鲍尔发起筹划,得到了当时的联邦德国政府和电影界的支持和帮助,1951年6月底至7月初在西柏林举行第一届。
主奖有金熊奖和银熊奖。金熊奖授予最佳故事片、纪录片、科教片、美术片;银熊奖授予最佳导演、男女演员、编剧、音乐、摄影、美工、青年作品或有特别成就的故事片等。此外,还有国际评论奖、评委会特别奖等。80年代,每年30~40个国家和地区参加,放映影片200~300部。电影节每年举行一次。1978年起,为了和法国的戛纳国际电影节竞争,提前至2月底到3月初举行,为期两周。
柏林国际电影节于1951年在美国或者从更宽泛意义上说在三个西方盟国的倡议下创立。这以后的十年内,电影节已经确立了在柏林文化生活的重要地位。英格玛·伯格曼、萨蒂亚吉特·雷伊、米开朗基罗·博那罗蒂·安东尼奥尼、罗曼·波兰斯基和法国新浪潮导演让-吕克·戈达尔、弗朗索瓦·特吕弗、克洛德·夏布罗尔都以他们的影片在柏林电影节上获得了巨大的国际性的成功。
从六十年代中期开始了一个明显的停滞时期。1971年,在传统的影片竞赛之外创立了新电影国际论坛。1974年,电影节上出现了第一部苏联影片,一年后,东德影片也加入进来。政治气候发生了变化,西德和东德签署了条约。从此,柏林电影节把自己重新定位为国际电影生产的一面镜子,使电影节在东西方之间的汇合与调停中扮演了更重要的文化和政治角色。
如今,柏林国际电影节已与戛纳、威尼斯等电影节一道成为最主要的国际电影节。它的意义不仅在于吸引了大量观众,而且还吸引了许多电影制作人。超过60个国家的报纸、杂志、互联网、电台、电视台的将近3000名新闻记者蜂拥而来,每年仅公开的电影放映就吸引了超过35万宾客。
柏林电影节最重要的部分是有全世界范围电影参与的竞赛单元,在竞赛结束,由国际性的评委会颁发电影节主要奖项。
柏林电影节发现了一大批电影导演,如今他们的地位已经写进了电影史。柏林国际电影节的获奖者包括赖纳·维尔纳·法斯宾德、米开朗基罗·博那罗蒂·安东尼奥尼、让-吕克·戈达尔、英格玛·伯格曼、西德尼·吕美特、克洛德·夏布罗尔、罗曼·波兰斯基、萨蒂亚吉特·雷伊、卡洛斯·绍拉、李安、张艺谋、罗伯特·阿尔特曼、约翰·卡萨维茨和其他许多人。 Festival De Cannes
戛纳电影节成立于1939年夏天,而其间因二次世界大战及1968年“五月革命”的财务因素等,曾断断续续进行数年,1969年後的影展活动服日渐稳定,且增设了“导演双周”,到1971年后,市场交易就愈来愈热门了…。
在短短双周之内,影展的活动分为了六个项目:“正式竞赛”、“导演双周”、“一种注视”、“影评人周”、“法国电影新貌”、“会外市场展”。有两组的评审委员分别评审长片和短片,“正式竞赛”的部份由各国电影文化界人士组成,其人选都是颇有声望的导演、演员、编剧、影评人、配乐作曲家等,而其中一名担任主席,然而,主席常会影响到大奖评审的客观性,所以,最近几年常遭人诟病。另外,在非竞赛的部份,主要则是提拔新人,以及让杰出的非商业影片有机会公开映演,且“导演双周”及“一种注视”几乎已发掘了不少有潜力或已成功的导演。
有关奖项部份,则分为“金棕榈奖”、“评委会特别奖”,第一个奖属于大奖,算是最佳影片,象征了导演的最高荣誉,第二个奖常选一到三部优良作品颁发,另外则有一些名目不少的个人奖,如:“最佳导演奖”、“最佳演技奖”、“国际青年批评家奖”等不一。竞赛部份通常从世界各地挑出二十四部影片,且作为开幕或闭幕的影片,不参与竞赛 Cair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创办于1976年,由埃及电影作家与评论家协会主办。每年11月7日至18日,最高奖为金字塔奖;该电影节的宗旨是,发展世界电影事业,促进各国之间的互相了解和经验交流。它规定,凡是不带政治色彩的纯艺术性的故事片、纪录片、短片均可参展、参赛。电影节设立的奖项以古埃及阿米诺菲斯四世国王的王后娜妃蒂蒂命名,娜妃蒂蒂以美貌闻名,开罗博物馆里至今仍保存着她的塑像。娜妃蒂蒂金像奖为大奖,授予最佳故事片、最佳纪录片、最佳短片。2009年开罗又把国际电影节大奖改为金字塔金像奖。金字塔银像奖分别授予最佳导演、最佳男女演员等 。 Montreal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创办于1977年,每年8月25日至9月4日,最高奖美洲大奖;于每年八月在加拿大的魁北克省蒙特利尔市举行。主办者希望从电影中看世界,所以称为“世界电影节”。蒙特利尔世界电影节的活动内容很多,有故事片和短片的比赛;而且奖项名目繁多,但每一届实际评出并颁奖的项目不多。电影节每年对本国参赛的影片都要颁发“国际电影评论奖”。除比赛外还有各种专题展映和研讨会。 Kinema Junpō
创刊于1919年的《电影旬奖》于1924年开始进行年度佳片评选,最初只选出最佳外国电影;1925年起对外国片分艺术片、娱乐片两类开展评选;1930年起又分“日本现代电影”、“日本古装电影”、“外国无声电影”、“外国有声电影”进行评选;之后,固定为年度10部最佳日本电影、10部最佳外国电影、最佳日本影片导演、最佳外国影片导演四个项目的评选,
“年度十佳”是战前最权威的电影奖项。随着战后电影繁荣时期的到来,电影旬报年度评选项目越来越多,渐趋“奥斯卡化”,分为最佳日本影片、最佳外国影片、最佳导演、编剧、男女主演、男女配角、新秀男女演员等,并扩大了读者参与程度,上述奖项,由读者同样选出一遍。 RAZZIE Awards
由约翰.威尔逊在1981年设立,由“金草莓奖基金会”组织评选,是与奥斯卡唱对台戏、专评好莱坞最差影片和最差演员的奖项,每年评选一次。得奖名单在每年3月24日即奥斯卡颁奖前夜公布。得奖名单有时并非该年度最烂(但多半也好不到哪里去),而是以〔亏〕为主旨,因此一些大成本电影或大牌歌手跨界演出,往往会因树大招风而中奖!每年还故意选在奥斯卡颁奖典礼前一天公布得奖名单。 美国纽约影评人协会奖(New York Film Critics Circle Awards)
美国芝加哥影评人协会奖(Chicago Film Critics Circle Awards)
据为美国三大影评人奖之一。
美国独立精神奖(Independent Spirit Awards)
1985年成立。专门表扬低成本电影,现今已成为美国独立制片界的最高荣誉奖,不容小觑。
每年三月下旬举行颁奖典礼。
美国国家评论协会奖(National Board of Review Awards)
美国奥斯卡的风向标之一。
Internet电影奖(internet movie awards)
参与者最多、最知名的在线电影奖项,所有获奖电影无一例外是好莱坞大制作。 捷克卡罗维法利国际电影节(Karlovy Vary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创办于1946年,每年7月5日至15日,最高奖为水晶球奖
俄罗斯莫斯科国际电影节(Moscow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创办于1959年,每年7月16日至29日,最高奖为圣。乔治奖
西班牙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San Sebastia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创办1953年,每年9月21日至30日,最高奖金贝壳奖
阿根廷马塔布拉塔国际电影节(Mar del Plata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创办1989年,每年11月6日至25日,最高奖金树商陆奖。
英国爱丁堡国际电影节(Edinburgh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英国伦敦国际电影节(London Film Festival):
法国南特三大洲电影节(The Festival of the 3 Continents):
意大利都灵国际电影节(Torin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荷兰鹿特丹国际电影节(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Rotterdam):
瑞典斯德哥尔摩电影节(Stockholm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瑞典哥德堡电影节(Goteborg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
德国国际妇女电影节(International Women's Film Festival):
瑞士洛加诺国际电影节(Locarn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加拿大多伦多电影节(Toront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加拿大多伦多亚洲国际电影节(Toronto Reel Asia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加拿大温哥华国际电影节(Annual Vancouver International Film Fesitival):
美国圣丹斯国际电影节(Sundance Film Festival):
美国拉丁电影节(International Latino Film Festival):
美国芝加哥国际电影节(Chicag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美国芝加哥国际儿童电影节(The Chicago International Children's Film Festival):
美国旧金山电影节(San Francisc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美国夏威夷国际电影节(Hawaii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美国纽约独立电影节(New York Independent Film Festival):
美国纽约地下电影节(New York Underground Film Festival):
美国芝加哥亚裔电影节(Chicago Asian American Showcase):
美国旧金山国际亚裔电影节(San Francisco International Asian American Film Festival):
美国西雅图国际电影节(The Seattle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中国香港国际电影节(Hong Kong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韩国釜山电影节(Pusa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新加坡国际电影节(Singapore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亚太电影节(Asian Pacific Film Festival):
曼谷国际电影节(The Bangkok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澳大利亚悉尼国际电影节(Sydney Film Festival):
澳大利亚墨尔本国际电影节(Melbourne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美国奥斯卡电影金像奖(Academy Awards):
欧洲电影奖(European Film Awards):
英国电影学院奖(British Academy Awards):
法国凯撒奖(César Awards):
迪拜电影节(Du Film Festival)

阅读全文

与鹿特丹国际电影节标志分析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能约看电影的软件 浏览:508
好的手机免费看电影的软件 浏览:772
大象美国电影在线 浏览:264
他不想看电影用英语怎么说 浏览:18
沉默的真电影天堂 浏览:774
鸟一个电影迅雷下载 浏览:227
1997年北美十大票房电影 浏览:797
电影院满票怎么办 浏览:484
被害人电影什么时候上映 浏览:270
北京电影节刘亦菲 浏览:711
哪个恐怖电影的网站最多 浏览:913
下载搞笑的电影视频软件 浏览:887
兵王之绝境狙杀电影微博 浏览:1000
蝴蝶电影主题曲纯音乐 浏览:234
最感动的兄弟电影有哪些 浏览:221
微电影剃头 浏览:884
一部印度片有关隐形的电影 浏览:451
微电影单独剧本 浏览:665
北京电影节2018全集 浏览:806
电影湄公河开头音乐 浏览: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