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胡歌演的革命的电影是什么来着
《辛亥革命》,胡歌饰演的是林觉民。
少年之时,即接受民主革命思想,推崇自由平等学说。留学日本期间,加入中国同盟会。1911年春回国,4月24日写下绝笔《与妻书》,后与族亲林尹民、林文随黄兴、方声洞等革命党人参加广州起义,转战途中受伤力尽被俘。后从容就义,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影片介绍
《辛亥革命》是由张黎和成龙执导,赵文瑄、李冰冰、陈冲、孙淳、房祖名、胡歌、余少群、杜宇航等主演的革命战争片。
该片讲述了晚清末年,内忧外患,中华民族到了危亡之际。改良派维新变法运动的失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决心以革命推翻清政府,建立共和体制的故事。该片于2011年9月23日在中国内地公映。
❷ 试析电影《辛亥革命》镜头与特效的应用|辛亥革命电影
[摘 要] 电影《辛亥革命》以真实的史实为内容,结合现代先进的艺术手段及前沿技术,拍摄的不是简单的还原历史的真实环境和事件,而是以独特的审美理念——大无畏的牺牲精神为依托,在艺术上与时俱进,突破了以往历史电影拍摄的纪录式的局限性,特别是在电影的结构与镜头的使用以及特效的处理上有独特的突破。本文就影片《辛亥革命》在镜头及特效处理上所取得的突破进行一些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 虚实;变焦;特效;镜头
一、电影概述
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有一句名言:“人不能两次走进同一条河流”,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河里的水是不断流动的,你这次踏进河,水流走了,你下次踏进河时,又流出来的是新水。其主张为“万物皆动”“万物皆流”,这使他成为当时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的“流动派”的卓越代表。
历史也是如此。恢复和再现历史有无数的方式方法,要想绝对地复制历史那将是一种难以想象的困难,然而历史的真实可以被尽可能虚幻地还原,电影《辛亥革命》就为观众在银幕上集结了这样最大限度的虚幻真实。
2011年9月为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由成龙作总导演、张黎作导演拍摄了电影《辛亥革命》,影片讲述的历史时间大约处在1911~1912年初。其演员阵容强大,有成龙、李冰冰、赵文暄、陈冲、姜武、房祖名等近70人组成,可说是群星小聚,阵容不必赘述。具体剧情是以“灭清”为主线贯穿整个影片,将“黄花岗起义”“武昌城首义”“阳夏保卫战”和“建立共和”这四大史实串联起来,成就了一部具有史诗意味的伟大历史巨作。回顾清末民初的历史,国人都会深恶痛绝西方列强的野蛮侵略、清王朝的腐朽无能,但电影《辛亥革命》并没有因此人为地把其简单概念化,而是立足于亩州一个客观的角度,客观地看待那段历史。当时,清政府国库空虚、政治腐败,在国际大环境中的地位很低,更无任何的信用可言,清政府妄图依靠向四国银行借款来维持自己将死的躯壳,只能用物质去交换——如影片中提到的铁路,而出于自身利益的取舍和政治的获利,导致西方列强瓜分中国,这是历史的真实。正如电影里某银行家所说:“我是要维护我国家利益的”。电影《辛亥革命》的拍摄尊重了这一点历史史实。
二、影片结构设计
由于影片所要涵盖的历史事件较多,因此该片的结构设计难点在于,这部电影不仅仅需要还原那一段遥远时期的历史事件及人物的精神面貌,而且更要进一步把握如何结合现代审美理念,进行适度的夸张,以及对于高科技技术,如何合理应用。影片恰当地把握了这些关键问题,使得影片在短的放映时间内,从看似平淡的历史复原过程中,达到了有旋律、有节奏、有起伏的高潮等艺术效果。能够在短短的一两个小时,充分表现出那段复杂的历史事件本身就是一次挑战性突破,对照60集的电视剧《辛亥革命》,我们更能感觉到电影在时间压缩上所取得的突破。从整体来说,《辛亥革命》结合了《建国大业》分块架构和《 建党 伟业》的分段落架构的方式,尽量把时间都浓缩在辛亥革命里,使得人们在观看相对注重史实的枯燥影片时被大的构架和细微精彩镜头所抓住,这一点无疑是在历史电影上的突破。具体的表现尤其体现在影片对各个战事并没有都采取顺序的手法,而是将战事镜头与其他镜头进行情节穿插表现,一方面压缩了影片结构,另一方面也增加了情节的紧张感,如对广州起义这一段的描写,就将战争镜头与孙中山在旧金山筹饷演讲的镜头更替出现,而中间又进行了一部分介绍各位义士的倒叙镜头,又如袁世凯对汉口进行反击时的战争场面,同样也使用了这种穿插式手法,将战争镜头与袁世凯谋划战争的镜头切换表现。这些表现手法都为观众营造出一种情节紧凑、情感上起伏跌宕的感觉。
三、影片特效处理
《辛亥革命》在特效的艺术处理上也有很大的突破,共涉及500多个特效镜头,曾参与《夜宴》《满城尽带黄金甲》《集结号迅知蔽》《孤岛惊魂》等特效制作的视点特艺(北京)数字技术有限公司同样也为《辛亥革命》的后期特效立下汗马功劳,许多镜头都是在后期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调整和重塑,才使得电影最终以完美的形象面对观众,同时也为广大观众提供了更为优质的视觉效果和现场感受。在制作期间团队还独立开发了人群软件,为影片的制作完成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因本片为历史政治题材,所以特效制作完全忠于历史,真实呈现历史原貌猛握。虽然这些特效在影片的直观中是无法看出的,但是恰恰由于这些高科技现代化技术的成功应用,使我们在观看影片时,才有天衣无缝的审美效果。此外,影片在镜头的精细度上亦取得了一定的突破,大家都知道,导演张黎曾是冯小刚电影的专职摄影师,在导演辛亥革命这部影片中,张黎充分使用或者说超常发挥了自身在这方面的优势,在每个人物造型的细微处,都做得严谨、精到,特别是在变焦转换人物的处理上,以及在人物与场景的虚实关系的聚变上,更显示了在技术层面上的一丝不苟。
恢宏震撼的战争场面是《辛亥革命》的另一大看点,无论从大场景的描写,到特写镜头的表现,都堪比美国好莱坞大片,甚至能够看到美国片《拯救大兵瑞恩》的影子,但又不完全相同,特点在于除了应用相应的拍摄手法之外,导演减少了战争血腥场面的表现,而是增加了更多的表现人在无情战争面前的情的流露,也诚如导演张黎所说,他就是要表现辛亥革命的牺牲主题,传承一种珍贵的革命精神,而这种精神不仅从各种表现死亡的镜头中表现出来(如影片一开始就以秋瑾赴死的场面铺开,而后是广州起义中的义士们的牺牲、四川保路运动用一个爆炸镜头起到衔接作用,而后是武昌起义,包含汉口战役和汉阳战役的阳夏保卫战中的牺牲,南京光复之役),还从剧尾孙中山的退位中体现出来,退位恰恰就是一种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民族主义精神。
四、影片镜头分析
镜头是影片的最基本元素,而对于镜头的应用就是对观众传达思想的媒介,《辛亥革命》中的镜头采用了象征性和情感性等多种表现手法,从多维角度上为观众营造了一种厚重的心理空间和情绪空间。
(一)象征性镜头
象征是导演用一种含蓄的语言将要表达的信息,通过一种镜头表现出来,这是一种主观的镜头表现手法,以传达导演的思想为主。例如:喻培伦拿着炸药包,中枪后冲进清军队伍中的镜头转换,以及人物特写镜头的暂停,从平视角度迅速转换到顶视角度,更有力地展现爆炸的威力和强度,而爆炸后的烟雾也似乎传达了广州起义的失败;而对共进会会员熊秉坤持枪时的镜头表现,是虚化背景人物,对枪口进行特写,也象征性地表现了打响武昌起义的第一枪;最后,隆裕皇后在清廷上无奈说出“退位”时,镜头突然的颠倒,也使观众感受到了清廷最后的落没。这些象征性镜头的应用,在某种程度上,达到了引起观众理解和共鸣的目的,也为影片整体的色彩添加了几笔亮点。
❸ 推荐几部与辛亥革命有关的电影,谢谢~~
与辛亥革命有关的电影:《辛亥革命》、《宋家皇朝》、《十月围城》。
1、《辛亥革命》是由张黎和成龙执导,赵文瑄、李冰冰、陈冲、孙淳、房祖名、胡歌、余少群、杜宇航等主演的革命战争片。
该片讲述了晚清末年,内忧外患,中华民族到了危亡之际。改良派维新变法运动的失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决心以革命推翻清政府,建立共和体制的故事。[2]该片于2011年9月23日在中国内地公映。
2、《宋家皇朝》(又名《宋氏三姐妹》)是由张婉婷导演,罗启锐编剧,张曼玉、杨紫琼、邬君梅主演的历史爱情电影,于1997年5月1日公映。
电影以20世纪上半叶曾左右中国政治和经济大局的宋查理家族故事为主轴,通过描写宋家三姐妹不同的人生轨迹,展现了从辛亥革命至抗日战争的中华民国历史。
3、电影《十月围城》由陈德森导演,陈可辛监制,甄子丹、谢霆锋、王学圻、梁家辉、李宇春、范冰冰、黎明等主演 。
该片讲述了1906年10月15日的香港中环,一群来自四面八方的革命义士,商人、乞丐、车夫、学生、赌徒等,在清政府和英政府的双重高压下,浴血拼搏、保护孙中山的故事。影片于2009年12月18日上映。
(3)电影辛亥革命战争影片扩展阅读:
《宋家皇朝》荣获第17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合拍故事片,配乐由日本著名作曲家喜多郎创作,获得第17届香港电影金像奖和第34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音乐奖。
在1999年,剧本叫《十月维城》,是香港维多利亚港的维(预告片也是从维多利亚港时光倒流)。陈德森给一个编剧苏照彬看剧本。苏照彬觉得这还是一个动作片,用“围”比“维”好,围像一个包围的围,于是就变成了现在的《十月围城》。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十月围城
❹ 红色经典电影有些什么
爱国主义红色影片有《闪闪的红星》,《刘胡兰》,《建党伟业》,《辛亥革命》,《红色娘子军》等。
1,《闪闪的红星》
是由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制的中国儿童红色电影。该片由李昂、李俊执导,祝新运、赵汝平、刘继忠主演主演。于1974年10月1日上映。
2,《刘胡兰》
拍摄于1996年,由山西电影制片厂出品,是沈耀庭执导,池华琼主演的战争剧情片。该片讲述了女英雄刘胡兰的英雄事迹。
3,《建党伟业》
《建党伟业》(Beginning of the Great Revival)是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而制作的献礼影片。该片由韩三平、黄建新执导(海外部分由李少红执导,五四时期部分由陆川执导,战争场面由沈东执导),由刘烨、陈坤、张嘉译、冯远征等108位明星出演。
该片从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开始一直叙述至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为止共10年间中国所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大体上由民初动乱、五四运动及中共建党三部分剧情组成。该片于2011年6月15日在中国大陆正式公映。
4,《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是由张黎和成龙执导,赵文瑄、李冰冰、陈冲、孙淳、房祖名、胡歌、余少群、杜宇航等主演的革命战争片。该片讲述了晚清末年,内忧外患,中华民族到了危亡之际。
改良派维新变法运动的失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决心以革命推翻清政府,建立共和体制的故事。该片于2011年9月23日在中国内地公映。
5,《红色娘子军》
是由上海电影制片厂出品的战争片,由谢晋执导 ,祝希娟、王心刚等主演,1960年7月1日上映 。
❺ 辛亥革命的影片评价
《辛亥革命》作为一部百年辛亥献礼作品,导演张黎在影片中不仅忠实再现了诸多历史人物,更将辛亥革命中最具里程碑意义的五场战役以黄兴、徐宗汉等人为核心,进行深度刻画,其镜头感与历史代入感堪比美国经典战争电影《拯救大兵瑞恩》,把辛亥革命这一宏大的主题以全方位的动态视角展现在观众面前。
如果说辛亥革命是一部宏大的史诗,那么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阳夏保卫战这些著名战役则成为注解“辛亥革命”沉重、有力的关键词。这次《辛亥革命》一片对这几场经典战役进行了浓墨重彩的描绘,以镜头美学凸显出战争艺术的独特美感。《辛亥革命》中对广州起义的巷战、阳夏保卫战之阵地战的叙述,不止在大场面上代表着中国电影的最高水准,在一些侧面的、细节的部分,比如黄兴在面对多次起义失败后的越挫越勇,林觉民一封《与妻书》更将战争中的人性与爱的呼唤宣扬到极致。
从广州起义的惨烈巷战到阳夏保卫战的炮火连天,《辛亥革命》通过一幕幕极具震慑人心的镜头将战争与信仰、人性勾连在一起。摄影出身的导演张黎在本片中体现出了他的特长,《辛亥革命》中多次出现的战争场面表现出了极佳的视觉冲击力,战争场面的惨烈程度在动作层面起到了渲染情绪的作用,在一部涉及战争的历史电影中这是不可或缺的。在现代电影中,场面真实道具准确美工精良是一部好电影的外围基础,纵然《拯救大兵瑞恩》故事再动人再难忘,如果没有那一个个如抢滩登陆、狙击对决、猎杀坦克的一连串令人窒息的视觉效应,就显得缺乏战争的质感。所以,内容固然重要,但形式亦不可忽视。在这一点上,张黎在《辛亥革命》中对场面的把握可谓得心应手。
在将战争场面与人物、剧情、历史串连成一线的同时,导演张黎还运用大量特写镜头拍摄角色临战时的细腻表情:林觉民举枪奔走于飞沙走石之间,喻培伦舍身取义冲向清兵,黄兴仰卧沙场壮志未酬等一系列镜头都对人物的面部表情进行超近距离的捕捉,让摄影机近距离地贴近被拍摄对象,展现人在战争中的表情。通过视觉产生巨大的冲突力,才能让观众产生强烈的震撼,代入感,从而被吸引,我们追求的是精神的真实。”
与之前的《走向共和》相比,我们看到了张黎的改变,虽然历史还是那段历史,导演还是那位导演,袁世凯也还是那个孙淳,但电影毕竟不是电视剧,电影中的战争与政治,需要更有力、更震撼的表现手法,需要更严谨的美学考量。 (新浪娱乐评价)
❻ 辛亥革命的电影剧情
《辛亥革命》讲述了晚清末年,内忧外患,中华民族到了危亡之际。改良派维新变法运动的失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决心以革命推翻清政府,建立共和体制的故事。
剧情介绍:19世纪末20世纪初,清王朝三百年江山气数将近,内忧外患,时局动荡,正是乱世之际,英雄辈出,中华民族面临着重大的历史变革。以孙中山(赵文瑄饰)为首的仁人志士意识到只有民主共和才能救中国,他们组成一个个革命政党,旨在推翻满清政府,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国家。
在这一过程中,无数革命者流血牺牲,但是更多的革命家站出来与落后的封建体制作斗争,终于在武昌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
在此期间,黄兴(成龙饰)、黎元洪(姜武饰)、隆裕太后(陈冲饰)、袁世凯(孙淳 饰)、汪精卫(余少群饰)、宋教仁(邢桂栋饰)、秋瑾(宁静饰)等各方人物你方唱罢我登场,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最为辉煌的篇章。
(6)电影辛亥革命战争影片扩展阅读
《辛亥革命》角色介绍:
1,孙中山
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缔造者,三民主义的倡导者。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成立中国同盟会。1911年(清宣统三年)辛亥革命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2,黄兴
孙中山先生的第一知交。中华民国开国元勋;辛亥革命的先驱和领袖。以字克强闻名当时,与孙中山常被时人以“孙黄”并称。
3,徐宗汉
黄兴妻子,黄兴在起义中负伤,她悉心照料并护送往香港就医,后结成夫妻。辛亥革命后,随黄兴回武汉、南京,从事女界运动。中国女权活动家,民主革命家,贫儿教育家。提倡女权倡办女学,是辛亥革命的女杰和妇女运动的先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