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题材 > 二战波斯人电影

二战波斯人电影

发布时间:2023-09-16 17:39:35

⑴ 《波斯语课》这部电影为何能得到很多人的喜爱

电影中故事的构思非常精彩,可以说是每一个画面和转场都让人觉得惊心动魄。通过描绘军营中的德国士兵对犹太囚犯的肆意虐待和杀害,上尉和雷扎的这份“友情”在种种冷血的行为下似乎显得格外的有温,度和有力量。在雷扎屡次三番陷入险境时,上尉总是剧情极具张力,残酷之余却又笑料不断。严肃的大屠杀题材和黑色幽默融合得恰到好处,结局的反转也令人觉得很为震撼。

1)我们先来看看本影片的主要内容介绍:二战期间,犹太人吉尔斯在集中营谎称自己是波斯人保命,被一位德国军官看中要求教自己波斯语。对波斯语完全不懂的吉尔斯只能凭空编出一门语言,他开始用集中营中关押的犹太人的名字作为词根,编造出上千个“波斯语”单词,军官在残暴的环境中对吉尔斯竟有了依赖,并开始袒护他,不料集中营中来了一个真正的波斯人...

⑵ 斯巴达克三百勇士观后感

导语:《斯巴达克三百勇士》不得不令人刮目相看,奇异的视觉效果,暴力的动作场景以及令人热血沸腾的冷兵器搏斗,彻底震撼人的耳目。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斯巴达克三百勇士观后感,希望对你有帮助!

斯巴达300勇士观后感(一):

没有敢战的将军,就没有决死的士兵。决定战争胜负的,不是武器的先进,不是人数的众多,而是战士的意志,是统帅的精神。电影《斯巴达三百勇士》用生命和鲜血给我们诠释了战争的法则。

公元前480 年,不可一世的波斯国国王王薛西斯一世统率五十万大军( 号称500 万之众) 、战舰千余艘,大举进攻希腊。并一路南下逼近德摩比利隘口,胜利在望的薛西斯一世还向希腊各城邦发出劝降书,希望小邦们不战自降,这其中自然也包括斯巴达城。

结果,薛西斯的使者在众多希腊人的反抗热潮中吃尽了苦头。此时,为了抵御强敌,勇猛的斯巴达国王列奥尼达斯亲率由各处集结而来的希腊联军约7000 人,率先赶到温泉关,扼守住地势险要的关隘之地。

电影《斯巴达三百勇士》整个场景都是围绕温泉关战役展开的,观众们却丝毫感觉不到疲沓和缓慢。整个电影的全过程,给人一种扣人心弦的紧张和压抑,一种大兵压境的沉闷,一种面对死亡从容不迫的淡定。

古希腊人,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不管是自由民还是奴隶,都始终把死亡看成是一种荣耀,把为了信仰的奥林匹斯山上的诸神而战,为了自由家园而战看成天经地义的事情,把死亡作为一种荣耀和精神。这种精神,支撑了希腊千年来的文明和发展,并且深深的影响了后来的罗马,成为人类视死如归精神发源的源泉之一。

我们在整部电影中,看到的都是希腊人的勇敢,为了捍卫他们世世代代生存的家园不惧强敌的英雄主义气概,看到的是训练有素的勇猛顽强。

温泉关战役中,斯巴达国王列奥尼达斯带领希腊联军一次又一次打败了波斯军队,波斯军队尽管尸骨累累,却始终无法逾越希腊人的防线,无法向前迈进一步。电影中,特技镜头、3D 科技的运用,为我们最大限度的还原了2400 多年前的那场旷世大战,血腥的场面,特写镜头,更是让我们看到了战争的残酷。

希腊人以一当十、以一当百、以一当千,面对波斯人的疯狂进攻,一次次的奋力还击。再勇敢的战士都有他倒下的那一刻。我们看到希腊士兵中,那对父子兵的场景,令人感慨万千。上阵父子兵、打虎亲兄弟。父亲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儿子倒在了波斯人的屠刀下,瞬间就变成了一个嗜血、杀人、狂暴的魔鬼。战争,把善良的人变成魔鬼,对那些发动战争的人而言,就是魔鬼。

因为议会没有批准,英雄的斯巴达国王列奥尼达斯不能调动军队,()只能以个人名义,带领300 名随从投入战场,这就注定了这场战争实际上成为不折不扣的悲剧。

7000 人的希腊联军,对付550000 的波斯军队,本身就已经成为奇迹。更令人称奇的事情,7000 人居然抵挡住了波斯人潮水般的进攻,改写了世界历史。

电影中的斯巴达国王列奥尼达,不善言谈,却懂得尊重每一个人,懂得身先士卒,用勇敢和果断来感召和带领身边的每一个人。面对波斯国国王王薛西斯一世一次又一次的劝降,给出了全希腊之王这样巨大诱惑的前提下,仍旧为了荣耀和正义,为了自由战斗到最后一刻。

最后,波斯人在一名希腊叛国者的带领下,从牧羊人才走的羊肠小道偷袭了希腊联军,造成了整个希腊联军腹背受敌的态势。

为了保存实力,斯巴达国王列奥尼达斯下令希腊联军主力后撤,自己亲自率领300 名斯巴达勇士殿后。为了最后的荣耀,斯巴达勇士们流进了最后一滴鲜血,全部英勇战死,没有一个人投降。

电影中,用慢镜头将每一个斯巴达勇士的战死全部给予特写展示,让我们看到了一种悲壮,一曲英雄主义的悲歌,伴随着电影中的慢镜头、略带压抑伤感的音乐,给人一种唯美的凄凉。

300 名斯巴达勇士,用他们的鲜血和生命,捍卫了诸神的光辉,捍卫了希腊人的荣耀,捍卫了家庭和自由。让不可一世的波斯军队付出了20000 人死伤的惨痛代价。

斯巴达国王列奥尼达用自己的生命,实现了决死的统帅,决死的士兵,生死与共的誓言。二战期间,斯大林那句著名的:苏军没有战俘!只有叛徒!令多少苏军士兵战死到最后一刻,弹尽粮绝决不投降,令多少纳粹德国士兵胆寒。没有敢战的将军,就没有决死的士兵。这就是战争最残酷的一面。

战死的国王列奥尼达斯,身后是英勇的王后,用自己的智慧和胆量,惩罚了叛国者,赢得了议会的支持。我们看到的是,10000 名斯巴达勇士,20000 名希腊各个城邦的联军,面对波斯军队发动了复仇的战役,将波斯军队彻底打败和赶出了自己的家园,粉碎了波斯国王薛西斯一世灭亡希腊各个城邦,统治世界的野心。

今天,我们所能看到的,只是美不胜收的希腊自然风光和人文遗址,只是热情好客希腊人的坦诚真挚。谁也不会留意2400 多年前的旷世大战,所有的痕迹都被历史的岁月吹散的干干净净。

没有敢战的将军,就没有决死的士兵!希腊斯巴达勇士们那一声声的"唔!",就好像当年苏联士兵们山崩海啸般的"乌拉!"

唔!乌拉!唔!乌拉……

斯巴达300勇士观后感(二)

这部影片以宏伟的气势,优美决绝的画卷向世人展示了一个悲壮的历史故事:斯巴达三百勇士,在国王列奥尼达的带领下,用自己的身躯捍卫着自己深爱的家园,以及自己对文明、自由、正义的最庄严诠释。它所体现的主题无外乎四个词:国家、尊严、荣誉和责任。让我们结合营销走进影片中吧。

影片从列奥尼达送七岁的儿子去训练开篇,引出了斯巴达人在艰苦的环境中从不退缩,勇往直前的好习惯!对任何打击和即将出现的状况充满了信心和勇气:痛苦不形于色,开心不表于形,他说:恐惧在所难免,我们只有坦然接受。当恐惧来临,我们不是害怕,而是在恐惧中勇气逐渐增强。从开篇就可看出:增员选才非常重要。因为去被送去训练的人身体需健康无畸形。师傅也说了:现在多流汗,战时少流血。所以,列奥尼达的儿子无论多艰难的环境他都一直坚持。他的这种吃苦耐劳,临危不惧、争强好胜,为了国家,为了人民尊严,为了自由,死又何所惧的性格,也代表了其父。为后来的温泉关大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不能软弱,不能被情牵,为了我们的土地,保卫我们的子民,我们出征!如你要一场血战,欢迎你加入!三百名勇士把牺牲当作殊荣,把死当成和地狱共进晚餐。一个团队长,必须以身作责,身先士卒,你是个什么样的人,就带什么样的队伍,强将手下无若兵。你只要有信心,团队一定会有信心。只要心在一起聚,劲往一处使,没有做不成的事!

当波斯使者来挑衅时,我们神勇的列奥尼达不是顺受而是迎战,用心去战斗。是呀,两国交锋不斩来使,不过,当我们的子民,土和地将被敌人侵犯时,对于小人没必要君子行为!当他向使者大声喊出时并把他踢入历史深渊,他的子民对他充满了信心,对未来充满了希望!我也不禁暗暗拍手称快。在团队里,当有的人永知不足也不懂感恩老是在团队里面传播负面的影响,老是和别人过不去时,人的忍耐是有限度的。在关键时刻给他有力还击也是必要的。否则,会助长他的焰气,以为自己做的永远是对的。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必定有反抗,何况更是英雄的天生为国家荣誉而战的斯巴达人。战争的前夜,列奥尼达爬上陡峭的山崖,去寻找古老的神谕。这是他所不能违背的力量,所有的希腊臣民都必须遵守的所谓"法律".可是,那些天生畸形的生物,关心的并不是什么国家存亡,他们更加关心的是自己能获得什么好处——金钱、美女乃至别人伪装的敬仰。他们收受了薛西斯的贿赂,出卖了自己的灵魂,神谕也会在世俗的压力前那般的脆弱。可是,只要人坚定了自己的信仰,什么也不能阻挡。

进军温泉关,直奔那隘口。

"我们是统治之神,如若我们倒下,上千个波斯属国会像你们扑来,斯巴达人放下武器!"薛西斯的队伍叫嚣着。

"自己来拿!"英雄的斯巴达队伍面对强大的波斯敌军,临危不惧,勇往直前。所有人形成一个无法攻破的整体,决不撤退决不投降。自由之士抵抗暴君,连天王都会流血,更何况我们凡夫俗子。这就是斯巴达的法律。为捍卫自由牺牲是光荣的。能有一丝渺茫的机会都不放过,抵挡住亚洲最大的军团-----尖牙如刀的不死军的来犯。这就是勇士和团队精神。当百夫长看着自己的儿子头被生生砍下时,强压悲痛奋勇杀敌,击退敌军后才大放悲声。最感动的莫过于他说的那句:

"我这一生到现在才有一悔:‘不是因为儿子为国捐躯而后悔,而是因为我来不及告诉他:我深爱他,我满心仇恨!’"谁说军人冷酷无情。他们也是凡夫俗子,爱家爱妻爱子女。为了人民,为了国土不受侵犯,我们只有奋勇向前,决不后退。为了责任,为了尊严而战。把灾难转化成胜利。我们用尊严捍卫自由,为了整个希腊整个斯巴达的希望而死。三百名勇士告诉他们的国王:与你并肩作战而死是我的光荣。面对强军和死亡。英雄们紧紧围绕在列奥尼达为核心的领导周围,一切行动听指挥,无论再强大的敌军在三百勇士面前不堪一击,土崩瓦解。这让我不禁想起了一句话: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队伍不在多,精良就行!有了列奥尼达那么优秀的团队长,他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告诉团队:为国家,为荣誉,为尊严,为自由死不足惜!他用自己大无畏的精、气、神指引着勇士无所畏惧,英勇杀敌的前进道路!也告诉了我们凝聚力是何等的重要。一个队伍,团结就是力量!只有大家的心在一起,劲往一处使,朝着一个目标不停地前进。正如列奥尼达说的:目标就在不远处,摘下帽子,脱下盔甲,轻装上阵,瞄准目标,一箭射中……

斯巴达三百勇士用自己鲜活的生命,在历史的乐章中高奏了一曲人生礼赞。他们虽败犹荣,虽死犹生!在恐惧面前不害怕,只是觉得勇气越来越增强的感觉。在困难和强权面前,他们的.临危不惧,奋勇杀敌的良好心态告诉我们:心态决定成败!任何时候,面对困难,能打败我们的只有自己,战胜自己就战胜了一切。

看了这部电影,我懂得了许多道理,队伍不在多在小而精。在版纳,从来不缺激情和热情,就缺精细化的管理:主管的技能和专业度有待加强,新人的留存率低。也就是基础管理。前老总帮我们打下江山,新老总来帮我们稳固江山,今后,我们会紧密团结在以新老总为核心的总经理室周围:学好抓好基础管理,把自己的队伍做大做强。要做就做最强的!这就是我们的使命和目标。

《斯巴达三百勇士》观后感(三)

熟知历史的朋友相信一定知道历史上著名的希波战争(Greco-Persian Wars 或 Persian Wars),在这场长达半世纪,因屡屡以少胜多被传为美谈的战争中最著名的几个战役当属:马拉松战役、温泉关战役和萨拉米海战。

其中尤以温泉关战役为甚,堪称西方历史上最悲壮、最富有传奇色彩的一场战役,在敌我力量对比悬殊得近乎绝望得情况下,300斯巴达战士在国王里奥尼达斯的统帅下,利用有力地形,让了波斯王薛西斯统帅的数十万人的46国联军在德摩比勤隘口(俗称温泉关)不能前进一步,甚至薛西斯的"御林军"(imortal)一万多人前去攻打也是死伤枕藉,连他的两个兄弟也被骁勇的斯巴达战士取了性命。

后来由于一个叫埃彼阿提斯希腊 奸细出卖,波斯联军绕道德摩比勤隘口后方,布防的佛西斯城邦守兵连日没有战事疏于防范被击溃,斯巴达人腹背受敌,面对强敌且大势已去,为保存部队主力,里奥尼达斯毅然决定撤走仅有的几千其他城邦士兵,与自愿留下来的700名塞斯比亚城邦战士并肩抗敌。面对前后夹攻的波斯人潮水般的攻击,斯巴达人拼光了所有的武器直至全部战死。温泉关战役对于薛西斯而言无异于一场噩梦,不仅付出了两万余人的代价,而且在里奥尼达斯等人的慷慨赴死的感召下,原本分崩离析的希腊人空前团结起来,更因为此站为希腊联军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凝聚力量的希腊人最终在萨拉米海湾一举击溃波斯联军,取得了希波战争的最终胜利,波斯此后一蹶不振后为马其顿所灭。希腊人为了纪念阵亡将士,在温泉关立起了石碑,上刻着:"过客啊,去告诉我们的斯巴达人,我们矢忠死守,在这里粉身碎骨。 "

影片《300》就是根据上述的历史所拍摄,据说这部电影是2007最纯爷们的电影,也因此2007年电影已经进入男色时代。首先是很多肢体被砍、鲜血四浅的场面,其中更是多见"砍头"情节,从没发现砍头都能做得这么唯美;其次是在银幕上出现那么多宽阔的肩膀、突起的二头肌健壮男性躯体,让我疑惑这些演员都是选自于世界各地的健美先生;最后依然是血腥的死亡,当士兵的尸骸垒成了一堵高墙,你只能喟叹古时的人命轻如蝼蚁。如此血腥让我头皮发麻,但总的感觉依然是唯美的。整个影片的色彩都是运用古典,油画的色彩。服装也给了我不一样的感觉,不再有沉重的盔甲,斯巴达国王以及他的部下身着猩红战袍,半裸着精壮的身体,那些战袍看起来活像皮甲制成的Speedo泳裤,非常性感。

影片开头是讲述斯巴达人的孩子们,从一出生,无一例外,都要经过苛刻的挑选,新生婴儿从外观体格上看起来如果不健康或者残疾儿童,直接扔到山谷谷底,喂野兽。一开头就冲击眼球,因为满山谷的婴儿尸骸。接下来,看起来健康的新生婴儿,要从父母身边抱走,带到专门的地方,养育10天。这10天里,没有专人像亲生父母一样细心看护,只是按照婴儿生存的所需提供必要的奶,所有新生婴儿,不会有特别的保暖措施,所有婴儿都一样简单的包着。

在这10天里面,如果有任何一个婴儿生病,等待他的命运,和生下来身体就有残疾的婴儿一样,直接人到山谷,喂野兽。所有婴儿,必须经过这两关,才能真正的活下来,回到自己父母的身边,被父母抚养。这也就是为什么,斯巴达的勇士,永远只有很少的数目。古代,在这种挑选方法下,能活下来的,只能说是"天生丽质"了!所有斯巴达的男性,7岁开始,参加正规的军事训练,一直要到60岁以后,才不需要。

首先要训练对首领的绝对服从,再就是要增强勇气、体力和残忍性。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训练也越来越严格。受训者经常举行演习和表演,国王还亲自到场观看。有一种演习是分成两队进行搏斗。在搏斗的前一天晚上,孩子们要用小狗来祭神,据说是因为狗又机灵、又勇猛。祭完神,还要同公猪搏斗一次。第二天,开始正式的搏斗。双方赤手空拳,没有护身的披挂。搏斗的时候,可以拳打、脚踢、用嘴咬,甚至允许挖对方的眼睛。经过残酷的搏斗,打倒了对方的孩子就能获得荣誉。

斯巴达人到了20岁,开始军营生活,受正规的军事训练。斯巴达的战术是方阵。这种战术不仅要求每个战士能勇敢作战,而且更重要的是依靠组织和纪律的严密。为了保证方阵在战斗中进退熟练,接应机敏,长期操练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从20岁到30岁,每个青年都要接受这种训练。过了30岁,斯巴达人才能结婚成家。但是,集体的军事生活还得继续下去。他们必须参加一种叫做"斐迪提亚"的公民社团,每团 15人,平时一起聚餐,一起扎营,在战时就是一个作战的小队。他们还必须每天出操,直到60岁。

也是因为斯巴达人这样的成长,这样的训练,才出现那么多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把历史先放在一边不说,我佩服的是斯巴达人的精神,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以优胜劣汰的方式留下最有用的人,永不放弃,永不言败!

但是注意这部电影不是依据史实编导的,而是根据一部反映300勇士的漫画编导的,真实的历史中,波斯人不可能有那么多怪人,薛西斯也不可能这样装扮,像个怪兽。另外,列奥尼达(leonids)稍显老了点,这个斯巴达国王还是应该年轻一些的。

⑶ 关于二战的电影

关于二战的电影:

1、《钢琴家》

作为一名天才的作曲家兼钢琴家,瓦拉迪斯劳·席皮尔曼(阿德里安·布洛迪饰)在纳粹占领前还坚持在电台做现场演奏。

然而在那段白色恐怖的日子里,他整日处在死亡的威胁下,不得不四处躲藏以免落入纳粹的魔爪。他在华沙的犹太区里饱受着饥饿的折磨和各种羞辱。在这里,即便所有热爱的东西都不得不放弃的时候,他仍旧顽强的活着。

他躲过了地毯式的搜查,藏身于城市的废墟中。幸运的是他的音乐才华感动了一名德国军官,在军官的冒死保护下,钢琴家终于捱到了战争结束,迎来了自由的曙光。他的勇气为他赢得了丰厚的回报,在大家的帮助下他又找到了自己衷心热爱的艺术。

⑷ 影评︱《波斯语课》告诉我们,会一门外语,能救命

此刻,我正坐在书桌前。透过窗户,我看到一轮明月,生活如此安宁美好。

可,我的心,依旧沉浸在电影《波斯语课》的情节中,久久不能平静。

我想起了《易经》中的蒙卦卦辞“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志应也”。意思是说,学习,是学生主动来找老师学习,而不是,老师去找学生。

之所以,想起这个,是因为在这部电影中,学生和老师奇特的,甚至有点荒诞的关系。老师战战兢兢去给学生上课,学生随时会开枪打死老师。

看到这里,也许你会大吃一惊,怎么会有这样反常的事件?

有的,世界就这样复杂。

(一)

我们把历史的大书,快速翻到二战那一页。定位在德国德军的集中营,焦点是一位叫作吉尔斯的犹太囚犯。他九死一生的传奇的经历,让人觉得简直不可思议。

电影开始,就是几个德军士兵残酷枪杀一波又一波犹太人。这中间,吉尔斯假装中枪跌倒在地。被德军士兵识破,他大喊,他是波斯人。还拿出一本波斯语书来证明。

因为德军士兵的上级领导科赫曾经说,需要一个波斯人。于是,吉尔斯这个假冒的波斯人勉强活下来,被带到军营。

就这样,故事甫始,就制造了一个巨大的悬念,开启了主人公的心灵冒险之旅。我们知道,一个慌话,就得需要一万个一千个谎话来圆。比如,电影《欢迎来北方2》中的主人公昆伦汀。为了面子,对媒体撒谎,最后谎言被戳穿,生活陷入四面楚歌之窘境。

而,在这部电影中,主人公吉尔斯为了活命,编造了一个几乎无法完成的高难度的谎言。一句说错或者一个单词说错,就万劫不复,没有改错机会。

(二)

电影《美丽人生》,同样讲述二战苦难历史。一对父子被抓进集中营。那个善良乐观的父亲,为了幼小的孩子的心灵不受伤害,编了一个美丽的谎言,说我们在玩一个游戏。最终等来了胜利,父亲却惨死在纳粹枪口之下。

在纳粹铁蹄蹂躏之下,无数的无辜的人们,悲惨死去。能在纳粹的集中营活下来,得像猫一样要有九条命。

我们还是说回这部电影,我们来看看主人公吉尔斯,是怎样活下来的?

为了搞清楚这部电影,我们需要知道两人物。一个就是这个吉尔斯,假波斯人,囚犯,也就是电影中的“老师”。他是犹太拉比的儿子,只会一个波斯语“爸爸”。瘦弱,机智,记忆力超强。

一个是德国军官科赫,就是所谓的“学生”。他的手里握着生杀大权,强壮,跋扈霸道。他战前是一名厨师,他有一个哥哥在德黑兰。他心心念念想学习波斯语,计划在战争结束后,去找哥哥。

一个老师,一个学生,在这样的特殊时代,特殊环境下相遇。

假设,吉尔斯真是波兰人,真会波斯语,这故事就会平淡无奇,也不会拍成电影。

故事之所以有强大的情感张力,是因为吉尔斯是假冒的。不懂波斯语,怎么能教波斯语呢?

这个世界上的事,就是这样,把人逼急了,什么招都能想出来。

为了活着,我们的主人公开始自创“波斯语”。说白了,就是瞎编。可,一个两个,好凑合。一百个,一千个,怎么凑合?最后,在帮军官科赫抄写囚犯名单时,他忽然来了灵感。用每一个囚犯的名字的词根来编写单词,这样就容易的多。最难的是,编写的每个单词都要记住,记牢。出任何纰漏都是灭顶之灾。

于是,我们的主人公自此开始了提心吊胆的生活。每时每刻都在“制造”词汇。他在厨房工作,不管看到什么物件,就瞎编一个单词,并记住。我想那样的时刻,这个吉尔斯是用生命来记忆。

军官科赫,之所以能站在那个高位上,可以想到,他并不笨。他说,他最痛恨的是骗子和小偷。对吉尔斯的真假,也有一个渐渐考察的过程。

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尤其是在那样的非人的环境中,吉尔斯不小心把一个单词的词意搞错,被军官科赫暴打一顿。这还不够,还惩罚他去采石场工作。被折磨到虚脱,累倒在工地。躺在囚牢里,奄奄一息等死。

或许是,精神高度集中在自创“波斯语”的事情中,昏迷不醒的状态中,他嘟囔的竟然都是自创的假波斯语。而,这些语言,只有军官科赫能听懂。这个时候,科赫才坚定的相信吉尔斯是真正的波斯人。

给吉尔斯衣服,给吉尔斯肉罐头。多次保护吉尔斯不被“转移”。这里的转移,大多指去了天堂。

记得,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弗兰克尔在《活出生命的意义》一书中曾经记录过残酷的集中营的生活。他说,假若一个囚犯,如果鞋子烂的不能穿了,都会大哭。因为,在集中营囚犯要干活的,走路太慢或干活不利索,都会被打死。当一个囚犯死了,别的人都会去抢死人的衣服,只为了活着。女犯,会咬破手指,把血涂在脸上。男囚犯,用玻璃刮脸,都是为了显得自己年轻一点,可以活得长久一点。(不是原话,大意如此)

当这个军官科赫能给吉尔斯衣服,鞋子和肉罐头的时候,我觉得,他们之间的感情已经超越了一般敌人和囚犯之间的关系,不比寻常。

而,这个电影,妙就妙在塑造了两个有血有肉的人。而,不是随便贴标签概念化的刽子手与囚徒。我们发现,军官科赫,也是一个真实的人。他也有同情心,有对未来的规划,也是误入歧途,才当了纳粹军官。

而,吉尔斯,也怕过,也曾想着逃走。因为到处都是电网,是枪口,才又返回了集中营。在那个连自己都吃不饱的地狱般的地方,他还把军官科赫送他的肉罐头给了牢房里身体更虚弱的兄弟俩。也是因为这一点点善意,在关键时刻,其中一个人,挺身而出保护了他。使得他得以幸存。从这个细节,也让我看到了人性的光辉。

在电影《巨齿鲨》中,乔纳斯和伙伴们,想尽办法杀死了巨齿鲨,正在拍照相庆。结果,出现了另外一头巨齿鲨,又把电影掀起波澜。

而,在这部电影中,吉尔斯是唯一的波斯人,假的很真的波斯人。就在他取得军官科赫的信任,能稍微喘息一口气的时候。“坏消息”传来,集中营又来了一个真的波斯人。于是,气氛又莫名的紧张起来。坐在屏幕前的我,都不由自主的为吉尔斯揪心。我甚至,希望那个波斯人,最好是个哑巴。

好在,这个时候,事情又出现反转。有人抢先一步杀了这个真的波斯人。而,他也因此死在德军士兵的枪下。这个人,就是吉尔斯之前帮助过的犹太兄弟俩中的哥哥。

(三)

在军官科赫的保护下,我们的主人公吉尔斯终于等来了胜利。

而,科赫在吉尔斯的教育下,竟然能用假的波斯语做诗了。达到这种程度,得储备多少单词啊!

当胜利的曙光照亮集中营的时候,德军开始准备做撤退,逃跑的工作。临行前,德军烧毁了所有重要文件,包括千千万万的囚犯名单。

军官科赫在最后逃跑时,顺便也把吉尔斯带出了集中营。这个时候,两个人之间的关系,已经发生了质的飞跃,如同兄弟一般。

也算是给教会他波斯语老师的一点回报。坏人,也不是一直都坏,这也是人性复杂的地方。

最让人震撼的地方,是结尾。科赫在机场用假波斯语和人交流,被发现有蹊跷,现场逮捕。或许,那一刻,科赫才明白他被骗了。

而,吉尔斯跑过危险,最后到了盟军驻地。

当盟军向他询问,他记得几个集中营囚犯的名字时?他说,他记得2840个。当这样的数字说出来之后,把一屋子的人都震惊了。

原来,在集中营的两年多时间里,他为了给科赫教波斯语,也为了活命,硬是记住了2840个名字。冒险,蒙混过关,等来了胜利的一天。

他因此,成了历史的见证人。他创造了一段奇迹,他也成了纳粹暴行的记录者。

也是因为他,我们才知道,原来历史上,竟然发生过这样的事情。

且,这部电影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

好电影,会让人沉浸其中,感同身受。两个小时,似乎很快就过去了。电影结束了,还觉得意味深长。给人的离场感觉也好,觉得还想再看一遍。

之前,我介绍过不少经典老片。这是一部新电影,2021年3月19日,在大陆上映。豆瓣评分8.1,真心不错。

烂片和好片的区别,就如同杂牌汽车和奔驰的区别,感觉截然不同。

而,看这部电影就如同开着奔驰,行驶在心灵的大道上,不信,你可以试试。

⑸ 《波斯语课》

由德国、俄罗斯、白俄罗斯合力制作的电影《波斯语课》于2021年3月19日在中国大陆上映。

该片改编自沃夫冈·柯尔海斯受到真实事件启发所著的短篇小说,讲述了年轻的比利时犹太人吉尔斯为求活命,假冒波斯人为集中营的军官科赫教授波斯语,二人之间产生不同寻常的友谊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1942年的法国。

在动乱的战火年代,犹太人吉尔斯一行遭到了纳粹军队的屠杀。其过程中,吉尔斯因称其自己是波斯人而幸免于难,被纳粹军队带回了集中营内。

当地的党卫军高官克劳斯·科赫正打算找一个波斯语教师。科赫见到了称自己是波斯人的吉尔斯后,问他“paapaa”是什么意思。吉尔斯此刻想起在来时车中波斯人所说的,便回答道是父亲的意思,随后,科赫又紧接着问道母亲用波斯语怎么说?吉尔斯愣了一下,说道“安库”。

科赫当以为吉尔斯是波斯人后,便将其安排到厨房工作,每一天工作完后来自己的办公室,教自己40个波斯语单词。

被安顿下工作的吉尔斯意识到,如果想要在集中营内活下去,就必须编造出更多的波斯语单词。在接下来的日子,吉尔斯开始用集中营内被关押人的名字作为词根,编造出上千个波斯语单词。

在长时间的相处当中,科赫对吉尔斯的袒护,引起另一位党卫军警卫对吉尔斯的怀疑,在七百多天的集中营生活里,吉尔斯每一天都与死亡擦肩,这门只有两个人知道的语言,究竟能帮吉尔斯隐瞒多久?影片全程充满了紧张感,让人不由得屏住呼吸。

在集中营瞒天过海700天后,集中营里幸存的犹太人全部要被屠杀之际,德国军官科赫将他带出了集中营,放了他一条生路,随后吉尔斯被盟军救下。

而科赫在机场,与工作人员交流时,因工作人员听不懂科赫所说的假波斯语,而被扣留。

最后阶段,吉尔斯在盟军营地中,在渐渐聚拢而来人群的注视下,在自己无法控制的哽咽声中,他一个一个地念出那些“无名之辈”的姓名。

电影《波斯语课》由真实事件改编,2020年8月,影片曾入选第十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官方推荐单元,并举办亚洲首映,仅有的一场线下放映开票5秒售罄一票难求。此前,影片在柏林电影节环球首映后,更是收获了一大波海外媒体的好评。

700多天的集中营生活,吉尔斯用自己坚强的意志和智慧存活了下来,到最后,在盟军营地当中,一个个的说出那些被纳粹所杀害的无名之辈,不难想象出当时屠杀现场的血腥与残暴。

⑹ 二战时德国军官在派对上虐待犹太人的电影叫什么名字

《波斯语课》

一个犹太人吉尔斯在集中营谎称自己是波斯人保命,被一位党卫军一级突击中队长(以下简称德国军官)看中要求教自己波斯语。对波斯语完全不懂的吉尔斯只能凭空编出一门语言,他开始用集中营中关押的犹太人的名字作为词根,编造出上千个“波斯语”单词,

而在集中营军官的聚餐上,德国军官问吉尔斯树的发音,吉尔斯随口说出了面包的发音,被德国军官认为是欺骗他,把吉尔斯痛殴

⑺ 电影推荐|《波斯语课》

“为了他,你愿意跟这群无名之辈一起去死吗?”

  “他们有名字,只是你不知道而已。他们并不比你低下,至少他们不是杀人犯。”

故事简介:

    二战期间,主人公犹太人被逮捕,并被送往德国的一个集中营。他谎称自己是波斯人雷扎保命,逃避了枪决。虽然这个谎言暂时拯救了他,但雷扎被德国军官看中并要求教他波斯语。对波斯语一窍不通的雷扎只能凭空编出一门语言,他只能每天心惊胆战地编造“波斯语”单词求生,他不知道这门只有两个人知道的语言,究竟能帮自己隐瞒多久。

观后感:

看完影片,心情很复杂。整部片子,围绕着“肃穆”与“黑暗”,印象最深的是最后哭着报出2840个人名那段,每一个名字又不止是名字,是救了他的一个个新单词的组成,是那些打饭时大量的不同的囚犯,是被军官们视为草芥的一个个“无名之辈”。

    另外一个关键人物—德国军官科赫,严肃冷漠的他,在谈到自己未来的梦想却露出了孩童般天真的笑容,当他谈及自己的厨师梦,他是无比喜悦而又骄傲的,他在询问波斯语的“我爱你”时,脸上也充斥着憧憬。我想,如果没有战争的话,他的梦一定也会实现的。

可观看app:

哔哩哔哩

⑻ 电影《波斯语课》登上热搜,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

《波斯语课》算是一部比较小众的电影,光听名字就觉得无聊了,但是它上映以来却广受人们欢迎,这部电影究竟讲了什么呢?

这部电影讲述了犹太人吉尔斯(Gilles)在二战期间德国集中营中通过假冒波斯人教授德国上尉Klaus Koch “波斯语”而幸存下来的故事。

影片最后,在纳碎党走入穷途末路要将犹太人赶尽杀绝时,上尉凭借着二人建立起的“革命友谊”救助了吉尔斯。

而当上尉前往比利时说着一口别人听不懂的“波斯语”时,上尉的结局显而易见。

总之,《波斯语课》是一部“要想活命就得生造出一门语言”的电影,其中的故事情节颇为发人深省。

⑼ 《波斯语课》的硬核:在黑色幽默下的因果报应,令人唏嘘

老周

摘要:最近二战集中营题材影片《波斯语课》颇受好评,在沉重的话题下,从看似不可思议的黑色幽默下,折射出人生的命运在冥冥之中早就伏下了因果报应的必然,实在令人唏嘘不已。

图1:《波斯语课》的海报

最近由俄罗斯、德国和白俄罗斯三国联合拍摄的影片《波斯语课》颇受好评,豆瓣评分高达8.5分。老周也看了,确实很有感触,对人生更有了一份领悟。从看似不可思议的黑色幽默下,折射出人生的命运在冥冥之中早就伏下了因果报应的必然,实在令人唏嘘不已。

图2:《波斯语课》的豆瓣评分高达8.5分

这部影片是在二战的大背景下,要说战争片吧,几乎没有战争场面,确切说是集中营题材,说起二战集中营自然首先就是纳粹的死亡集中营,即便今天提起,依然使人感到丝丝寒意。集中营题材的影片,其实也不少,而且大都是堪称经典的佳作,像《辛德勒的名单》、《裸露在狼群》、《逃离索比堡》等,在这些集中营题材影片中,除了像《美丽人生》没有真实的原型之外,大部分都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所以 历史 感分外厚重。

而《波斯语课》也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如果不是片头赫然出现这句提示,恐怕让人很难相信, 历史 上还会有这样的事发生过,实在太不可思议了,真应了这句古话:“善恶有报,报应不爽”。

第一个因果,影片一开始,一卡车犹太人被押往集中营,卡车上一个人想用一本波斯语早期版的《圣经》来换点吃的,虽然说这本《圣经》在正常情况下,文物市场上肯定是价格不菲,但此时此刻,真的不如一个面包。所以这人甚至表示换半个面包都可以,但男主却还是同意用一个面包换了这本书。可能所有人都会觉得男主太傻,但恰恰是个看似极为愚蠢的交易救了他一命。

图3:波斯语《圣经》成了救命符

车还没到集中营,押车的党卫军士兵就将车上的人赶下来,就在树林里分批枪决。听到响起的枪声,所有的人都知道是什么情况了。轮到枪杀男主这一批人时,男主就机智地主动提前趴到地上,当党卫军上前要来补枪时,他就高举着这本波斯语《圣经》大叫:“我不是犹太人,我是波斯人!”

巧的是集中营的党卫军上尉科赫一直让人寻找一个波斯人,还给出了十个肉罐头的花红悬赏,于是男主就被带到了集中营,从此以后他就有了这本波斯语《圣经》扉页上的名字——朱恩·雷扎。

第二个因果,原来党卫军上尉科赫要找波斯人,是为了给自己教波斯语,这也是片名的由来,也是影片最大的因果。

雷扎当然不会波斯语,他只好说自己父亲是波斯人,母亲是比利时人,自己从小生活在欧洲,所以只会说,不认识波斯文,更不会写。科赫就让他每天教自己四个单词——后来增加到四十个!于是雷扎只好挖空心思自己来编这么多单词,每天凭空编造四十个单词,这怎么弄?还好科赫让他帮厨,每天负责分饭,同时还要抄写犯人名单,他就利用这个机会询问犯人的名字,记录名单上的名字,并根据这些名字的词根来编造单词。

图4:雷扎给科赫上“波斯语课”

但是有一天,科赫问雷扎“树”怎么说,雷扎回答说“radj”,不料科赫马上想起之前雷扎说过“radj”是面包的意思,于是他认为雷扎根本不是波斯人,他本来就一直有怀疑,所以给送雷扎来的党卫军士兵的奖励也只有两个肉罐头,而不是事先说好的十个,要等确定了之后再给八个。所以,科赫立即将雷扎暴打了一顿,还让人把他送到了劳动强度最大的采石场,并让人“好好照顾”雷扎。果然雷扎不堪重负病倒了,不过雷扎在昏迷中用“波斯语”喃喃呼喊妈妈,这才让科赫相信他是真正的波斯人,就把他送到医务室治疗,痊愈后继续让他教自己波斯语,之后还几次救了雷扎,为此还和上级做交易保下雷扎。还有一次雷扎主动和另一个犹太人替换,随“转运”犹太人一起离开——所谓“转运”其实就是押出去处死,科赫闻讯马上赶来,甚至和押送的防卫军拔枪相向,坚持把雷扎带了回来。最后当盟军逼近集中营,纳粹开始销毁和集中营有关的所有证据,就在准备将集中营里幸存的犹太人全部杀掉之际,科赫将雷扎带出了集中营,放了雷扎一条生路。

图5:雷扎就像九条命的猫,最终从集中营中幸存

第三个因果,由于科赫对雷扎很关照,给他额外的食物,雷扎把食物带回寝室,还给别的犹太人分享。这在当时情况下,绝对是难能可贵的,在集中营里一根香肠那都要比黄金还宝贵。后来,集中营送来一批英军战俘,其中就有一个真正的波斯人,有个党卫军士兵一直不信雷扎是波斯人,就想让两人当面对质。这可以说是雷扎最惊险的时刻,但这个波斯人却被杀了!杀波斯人的就是得到雷扎食物接济的犹太人,他还主动承认了,结果自然可想而知——被这个党卫军当场枪杀!雷扎也因为自己的善良慷概,躲过了一劫。

第四个因果,雷扎逃出集中营遇到了盟军,向盟军介绍集中营的情况,负责调查的盟军军官问他是否记得曾经在集中营里犹太人的名字,哪怕几个也好,因为德国人已经将所有的相关资料都销毁了。雷扎说他记得2480个犹太人的名字,这当然没人相信,但是他一个一个念出这些名字的场景,绝对令人震撼!原因也很简单,他就是用这2490个人的名字词根编造了2480个单词,而且这些单词他都记得非常清楚,因为只要搞错了搞混了,他自己的性命也就没了。

雷扎用来保命的波斯语单词,最终成了控诉德国种族灭绝的罪证!

图6:德国人将集中营所有的证据都销毁了

第五个因果,科赫为什么要学波斯语?他自己说是有个哥哥在伊朗德黑兰,所以他想去德黑兰开一家餐馆,而实际上他在给自己准备后路。影片最后他将雷扎送出集中营,自己则逃到附近一处小机场,用伪造的护照逃往伊朗。在德黑兰机场,他用雷扎教他的“波斯语”和海关人员对话,但他的“波斯语”没有人听得懂,因此引起了怀疑,随即被扣押,这时科赫相当抓狂:“我的波斯语你们为什么都不懂?!”

最终波斯语还是没能救得了他。尽管他在集中营里只是负责后勤,正如他自己所说,如果是在和平年代,他可能就是个厨子,而且他也从来没有亲手杀过人,但他却仍然无法洗脱纳粹在这场种族灭绝中的罪恶。

最后说说党卫军,影片中称科赫是党卫军上尉,并不确切,因为党卫军的军衔制度和国防军截然不同,没有常规军队的将校尉,从他的领章来看,应该是党卫军突击队一级中队长,只能说相当于上尉。

图7:科赫的领章是党卫军突击队一级中队长

党卫队,最早是希特勒在发动啤酒馆暴动失败之后,在1925年4月成立的负责希特勒安全的贴身警卫小队,一开始只有200人的规模,隶属于纳粹党冲锋队,但是直接听命于希特勒。而长刀之夜血洗冲锋队之后,党卫队从冲锋队中独立出来。希特勒在对国防军进行扩军的时候,党卫队也在逐步改革,也在逐步扩充。

党卫队的德语“Schutzstaffel”是德文“护卫”(Schutz)和“团队”(Staffel)两个单词组合而成,字母缩写为SS,标志就是从SS演变而来的两道闪电。

从冲锋队独立出来之后,党卫队就成了专门担负保护纳粹党高官安全的保卫机构。1929年1月由希姆莱领导,成为纳粹党的宪兵单位,并得到很大发展。后来随着希姆莱兼任德国内政部长,党卫队更是成为德国实质上的国家安全机构。

党卫队从成立之后不断武装化。1933年3月,成立柏林大本营警卫队(Stabswache Berlin),在党卫队中挑选出120人组成一支直属于希特勒的武装部队。这支小部队1933年9月被正式命名为希特勒警卫分队(LSSAH),这就是后来党卫军第1师最早的前身,也是党卫军最早成立的武装部队。

图8:党卫队是黑色制度和骷髅帽徽

1935年3月,希特勒废除凡尔赛条约开始全面扩军。党卫队也随之开始成立完全军事化的武装力量,这就是党卫队特别机动部队(SS-Verfügungstruppe,字母缩写SSVT),此时特别机动部队共有11个营,总兵力约8500人。

1938年纳粹德国官方确认国防军是国家的武装力量,而武装党卫队则是直接听命于希特勒的精锐部队。武装党卫队严格服从希特勒的命令,以忠心耿耿著称。在战场上更是以作战勇猛而闻名,因此经常被派到最关键的战场担负最艰巨的任务,成为德国最精锐最悍勇的王牌部队。

图9:党卫军的钢盔上是两道闪电状的SS

1940年11月正式开始采用武装党卫队(或叫党卫军,德文为“Die Waffen Schutzstaffel”,字母缩写Waffen-SS)。党卫军也随即开始急剧扩张,总兵力从1940年的12万人发展到1942年的28万人,再到1943年的32万人,最终发展到1945年的120万人,党卫军在最鼎盛时期发展到45个师。成为和国防军并列的德国两大武装系统之一。

1945年5月,随着纳粹德国的战败,党卫队也随之烟消云散。1946年由于党卫队在战争中犯下了大量战争罪行——对犹太人的种族灭绝以及所有的死亡集中营都是由党卫军负责,这一点也在影片中表现很到位,片中出现的德军,都是党卫军,领章、帽徽、以及钢盔上的SS,都是党卫军的标志。

因此被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宣判为犯罪组织,所有成员都要受到审判。而国防军除了个别犯有战争罪行的官兵,大部分都没有受到追究。

阅读全文

与二战波斯人电影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歪歪看电影是哪个平道 浏览:684
日本的恋爱动漫电影有哪些 浏览:261
哪个在线电影APP播放不卡 浏览:757
什么软件可以看杨幂电影 浏览:993
电影院线分账怎么测算 浏览:933
拍电影威亚是怎么去了绳子的 浏览:647
你好李焕英跟哪个电影相似 浏览:171
看见恶魔电影在哪里看 浏览:591
李知恩拍过哪些电影 浏览:359
电影侍神令票房 浏览:592
电影院如何评分 浏览:163
斯宾塞机密电影免费 浏览:696
野狼游戏电影百度云盘 浏览:927
宋一国电影刺青在哪里能看 浏览:672
占领拜占庭电影哪里能看 浏览:32
极乐空间电影怎么样 浏览:895
在哪个网址下载电影 浏览:378
法国电影蝴蝶迅雷在线观看 浏览:367
欧美动漫电影视频在线观看 浏览:414
甄子丹电影李小龙全集 浏览: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