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有哪些电影上反映中国革命史的
革命时代,是最壮烈、最动荡的时代,中国人民为了解放和自由,浴血奋战,极为壮烈。
而这些壮烈和动荡,我们少有人经历过,但从最经典的革命老电影中,我们依然可以看到那个时代的故事。
下面这20部最经典的革命老电影,你看过几部,又还记得几部呢?
01.《铁道游击队》
电影《铁道游击队》由上海电影制片厂于1956年摄制。主要讲的是抗日战争时期,鲁南铁路沿线的铁道游击队与日军斗智斗勇的故事。
02.《地道战》
《地道战》是20世纪60年代中国战争电影的经典之作。至今为止,《地道战》已创造出共18亿人次观看的纪录。
主要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为了粉碎敌人的“扫荡”,河北省冀中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利用新创造的斗争方式——地道战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故事。
03.《永不消逝的电波》
《永不消逝的电波》是1958年八一电影制片厂的作品,是一部表现我党地下斗争生活的影片。著名演员孙道临在片中扮演的李侠的形象深入人心。
04.《闪闪的红星》
《闪闪的红星》是根据李心田同名小说改编,1974年上映。该影片讲述了在30年代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少年英雄潘冬子的故事。
05.《鸡毛信》
电影《鸡毛信》,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于1954年。
主要剧情为:抗日战争期间,河北冀中抗日民主根据地龙门村的儿童团长海娃给八路军送鸡毛信,半道上遇见了日本鬼子和伪军,海娃利用老绵羊的尾巴保住了鸡毛信。
鬼子被海娃引进山里,八路军全歼了敌人;根据鸡毛信里报告的情况,八路军又袭击了一个日本鬼子的据点,活捉了猫眼司令。
06.《冰山上的来客》
该片1963年上映,曾获1964年长春电影制片厂“小百花奖”的最佳导演奖。
影片从真假古兰丹姆与战士阿米尔的爱情悬念出发,描绘了边疆地区军民惊险的反特斗争生活,惊险紧张、引人入胜。
07.《地雷战》
1962年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
地雷战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山东民兵最重要的作战方法之一,地雷是当时最重要的作战武器。抗战时期,地雷大显神威,在抗战史上涂上了浓重的一笔。
08.《小兵张嘎》
1963年由北京电影制片厂出品。《小兵张嘎》改编自当代著名作家徐光耀的代表作。这部作品自1961年发表至今,已经五十多年了。
小说和电影中的“张嘎”,因其“英气”与“嘎气”,已成为新中国几代人童年记忆中的最灿烂的一部分。
09.《红色娘子军》
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于1960年,著名导演谢晋执导。
影片以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海南红色娘子军的斗争业绩为素材,围绕吴琼花从奴隶成长为共产主义战士的经历,用写实的手法突出反映了旧社会妇女在反抗和斗争中成长的典型事例。
10.《白毛女》
本片根据贺敬之、丁毅同名歌剧改编;原中央电影局东北电影制片厂1950年摄制;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田华、陈强等主演。
本片1951年获第六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特别荣誉奖,1956年获文化部优秀影片一等奖。
11.《英雄儿女》
《英雄儿女》是长春电影制片厂1964年摄制的一部经典电影。片中英雄王成的形象深入人心,插曲《英雄赞歌》也流传甚广。
12.《羊城暗哨》
电影《羊城暗哨》由海燕电影制片厂于1957年出品。该剧根据红色经典电影改编的电视剧,取材于当时的真实事件“广州第一大案”,描写新中国成立前后羊城惊险的反特故事。
13.《狼牙山五壮士》
中国大陆电影《狼牙山五壮士》拍摄于1958年。
由李长华、高保成、李力、张怀志、霍德集、石存玉主演,讲述抗日战争期间,五位八路军战士在与日军激战之后,英勇不屈跳崖自尽的英勇故事。
14.《渡江侦察记》
本影片由上海电影制片厂于1954年拍摄。影片讲述了渡江战役前夕,解放军某部李连长率侦察班探明敌人江防部署,与江南游击队接上关系的故事。
15.《保密局的枪声》
电影《保密局的枪声》根据吕铮小说《战斗在敌人心脏里》改编,1979年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
该剧主要围绕卧底东江保密局的共产党地下党员刘啸尘为获取国民党沪城破坏计划的绝密档案——“暗香浮动”,与特务们展开各种较量的惊心动魄的故事。
16.《三毛流浪记》
电影《三毛流浪记》由阳翰笙根据漫画家张乐平创作的漫画《三毛流浪记》改编,由上海昆仑影业公司于1949年摄制,赵明、严恭执导。
影片采用讽刺喜剧的手法,通过三毛的种种遭遇,尖锐地嘲笑和讽刺了社会的黑暗,再现了广大城市流浪儿童的不幸命运。
17.《平原游击队》
1955年长春电影制片厂出品。讲述了叙述的是在1943年秋,冀中抗日根据地定县的游击队为了粉碎日本侵略军“扫荡 ”华北抗日根据地的阴谋,与敌人机智巧妙地周旋,并最终克敌制胜的故事。
18.《林海雪原》
1960年由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是一部关于解放军剿灭盘踞在东北的由国民党残部组成的土匪武装的故事。
19.《破袭战》
1986年由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
《破袭战》影片以抗日战争期间的百团大战为背景,讲述了太行军民在正太铁路上破坏袭击日本侵略者交通运输战线、拦截毁灭军用物资的惊险故事。
王庆祥、穆宁两位军旅演员首次联手创作银幕英雄形象。太行山、打东洋,一段真实历史承载难忘的同志情、战友情。
20.《战斗里成长》
《战斗里成长》是1957年,严寄洲孙民导演,田丹、李健主演的电影。
《战斗里成长》讲述了石头幼年时爷爷被地主逼死,父亲赵铁柱报仇后出逃,石头避居他乡,但多年后被仇人认出,只得投奔八路军,营长恰好是他父亲,但已改名,二人互不相识。
摘自网络网友,谢谢。
Ⅱ 《辛德勒的名单》作为一部战争题材的电影,有哪些令你印象深刻的画面
阴郁的天空下,德国士兵残杀着平民的画面令我印象深刻
凡是涉及一丁点儿权力的地方,似乎也会将耀武扬威、谄上傲下体现地淋漓尽致,这本是人类的劣根性所在。而战争往往会最大限度放大人类的邪恶,让他们在肆意剥夺别人生命的同时丝毫不存在人性。在那个阴郁的天空下,被驱赶的人们面无表情,在穿着笔挺军装的德国军官面前走过,他们不知道等待着他们的将会是做什么,还要继续活着吗?不知道。谁知道呢?出列、问话、枪杀……每一幕的胆战心惊,使得“害怕”已经变成了一个麻木的心理活动,他们不敢表现出来。在这里,杀戮变成了“正常”的事情,赤着上身的纳粹军官在高楼上端起长枪,像射杀猎物一样随意,鲜血在坑坑洼洼、充满瓦砾的土地上绽开,不知道流向何处。
从那以后,辛德勒一改往日的中庸作风,积极主动地展开救援行动。他散尽家财,贿赂纳粹军官,通过政府上下打点关系,救下了1100多名犹太人,将他们送往自己的家乡。
Ⅲ 革命者这部电影,让你触动的画面是什么
镜头迅速一转,聚焦在了报童阿晨身上。一天晚上,阿晨被一名俄国暴徒随意枪杀,旁观者都敢怒不敢言,只有李大钊先生站出来,召集了许多底层劳动者,为像阿晨一样被欺负、凌辱过的人游行伸冤。街边有人被随意枪杀,政府居然坐视不理,不禁让人对当时那个无能、涣散的政府感到担忧与愤懑。
可是不久,噩耗传来,李大钊先生被捕入狱,宣布处以绞刑。临行前,他慷慨激昂地唱出了《国际歌》,那种视死如归的精神令执行绞刑的官兵们都为之动容。难道李大钊先生真的不怕死吗?并不是,这是因为他心中有信仰,有主义,他坚信自己的信仰,他坚信在他死后,会有千千万万个人站起来,继续完成自己未完成的事业,直到迎来那个崭新的中国。李大钊先生这种视死如归的精神令所有人肃然起敬,这种精神将会被永远铭记,永远流传。
Ⅳ 红军长征电影有哪些
还是有很多的,毕竟那个时代是红军历史上重要的转型时期。为了纪念那一段历史,国内拍摄了不少的电影来作为纪念。
《长征》
在渡过了赤水河之后,接下来要面临的就是金沙江这个天险了。而大渡河又是最为紧要的一环。在这条河上有一座铁索桥,桥的另一边就是重机枪把守的要塞。说是桥,不过是十几根铁链相连接而已,而用于走路的木板早已被清除一空。正是因为有了这样险要的地势,才有了后面红军飞夺泸定桥的威名。
Ⅳ 关于革命战争的电影有哪些
革命时代,不论时间,不论地域,都充满动荡,但其壮烈性都无一不可歌可泣。我们没能经历那些时代,是我们的幸运,也是我们的遗憾。
《辛亥革命》
虽然是法国大革命二百周年献礼片,但历史还原度极高,整部电影立场较为客观中立。“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让人振奋,同时也反映了革命的混乱和残暴,“欲得其文明,就必先经历文明的痛苦,那就是革命。”革命结尾充满血与泪,也是对革命的反思。革命是为了什么?革命不为流血,革命是为了谋幸福,谋光明。
Ⅵ 有什么关于革命的电影吗
1、《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是由张黎和成龙执导,赵文瑄、李冰冰、陈冲、孙淳、房祖名、胡歌、余少群、杜宇航等主演的革命战争片。该片讲述了晚清末年,内忧外患,中华民族到了危亡之际。改良派维新变法运动的失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决心以革命推翻清政府,建立共和体制的故事。该片于2011年9月23日在中国内地公映。
2、《建党伟业》
《建党伟业》是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而制作的献礼影片。该片由韩三平、黄建新执导(海外部分由李少红执导,五四时期部分由陆川执导,战争场面由沈东执导),由刘烨、陈坤、张嘉译、冯远征等108位明星出演。
该片从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开始一直叙述至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为止共10年间中国所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大体上由民初动乱、五四运动及中共建党三部分剧情组成。该片于2011年6月15日在中国大陆正式公映。最终票房约为4.12亿元人民币。
3、《遵义会议》
《遵义会议》是由贵州省委宣传部等单位联合出品的革命题材电影。由刘星执导,佟瑞欣、郭伟华、赵滨主演。该片于2016年10月10日在中国大陆上映。
该片讲述了1935年1月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了遵义会议,确立实际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的历史史实。
4、《大转折》
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制于上世纪末的《大转折》《大决战》《大进军》系列革命历史题材电影,是中国电影史上规模最为宏大的战争题材电影,可以与苏联的《解放》、《莫斯科保卫战》,美国的《最长的一日》等同类型电影媲美。
影片全景式地展现了解放战争中后期,中原野战军挺进大别山至全国大部分解放的那一段历史。其中,《大转折》讲述的就是刘邓大军建立大别山根据地的艰苦历程。
5、《大决战之辽沈战役》
《大决战之辽沈战役》是由八一电影制片厂出品,李俊、杨光远等联合执导,古月、赵恒多、苏林、刘怀正、马绍信、鲁继先、张卫国等主演的剧情片,于1991年在中国上映。
该片讲述解放战争时期,以毛泽东主席为首的统帅部领导、林彪指挥的解放军为打败以蒋介石为首统帅的国民党军队而进行辽沈战役,攻克锦州,全歼廖耀湘兵团,最后攻克沈阳,解放了全东北的故事。
Ⅶ 辛亥革命的影片评价
《辛亥革命》作为一部百年辛亥献礼作品,导演张黎在影片中不仅忠实再现了诸多历史人物,更将辛亥革命中最具里程碑意义的五场战役以黄兴、徐宗汉等人为核心,进行深度刻画,其镜头感与历史代入感堪比美国经典战争电影《拯救大兵瑞恩》,把辛亥革命这一宏大的主题以全方位的动态视角展现在观众面前。
如果说辛亥革命是一部宏大的史诗,那么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阳夏保卫战这些著名战役则成为注解“辛亥革命”沉重、有力的关键词。这次《辛亥革命》一片对这几场经典战役进行了浓墨重彩的描绘,以镜头美学凸显出战争艺术的独特美感。《辛亥革命》中对广州起义的巷战、阳夏保卫战之阵地战的叙述,不止在大场面上代表着中国电影的最高水准,在一些侧面的、细节的部分,比如黄兴在面对多次起义失败后的越挫越勇,林觉民一封《与妻书》更将战争中的人性与爱的呼唤宣扬到极致。
从广州起义的惨烈巷战到阳夏保卫战的炮火连天,《辛亥革命》通过一幕幕极具震慑人心的镜头将战争与信仰、人性勾连在一起。摄影出身的导演张黎在本片中体现出了他的特长,《辛亥革命》中多次出现的战争场面表现出了极佳的视觉冲击力,战争场面的惨烈程度在动作层面起到了渲染情绪的作用,在一部涉及战争的历史电影中这是不可或缺的。在现代电影中,场面真实道具准确美工精良是一部好电影的外围基础,纵然《拯救大兵瑞恩》故事再动人再难忘,如果没有那一个个如抢滩登陆、狙击对决、猎杀坦克的一连串令人窒息的视觉效应,就显得缺乏战争的质感。所以,内容固然重要,但形式亦不可忽视。在这一点上,张黎在《辛亥革命》中对场面的把握可谓得心应手。
在将战争场面与人物、剧情、历史串连成一线的同时,导演张黎还运用大量特写镜头拍摄角色临战时的细腻表情:林觉民举枪奔走于飞沙走石之间,喻培伦舍身取义冲向清兵,黄兴仰卧沙场壮志未酬等一系列镜头都对人物的面部表情进行超近距离的捕捉,让摄影机近距离地贴近被拍摄对象,展现人在战争中的表情。通过视觉产生巨大的冲突力,才能让观众产生强烈的震撼,代入感,从而被吸引,我们追求的是精神的真实。”
与之前的《走向共和》相比,我们看到了张黎的改变,虽然历史还是那段历史,导演还是那位导演,袁世凯也还是那个孙淳,但电影毕竟不是电视剧,电影中的战争与政治,需要更有力、更震撼的表现手法,需要更严谨的美学考量。 (新浪娱乐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