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请问有这么一部电影《卡桑德拉大桥》是前那斯拉夫拍摄的,是二战时候的电影是打仗的么
《卡桑德拉大桥》,是英国,意大利,西德与1976年联合拍摄的,讲述在冷战时期,三名kong怖分子袭击位于日内瓦的世界卫生组织总部,其中一人感染鼠疫后逃进了一列开往斯德哥尔摩的火车,导致鼠疫病毒在车内蔓延开来。虽然发现氧气可以有效遏制病毒的传染,但是国际警察组织为了阻止病毒传播和掩盖真相,对火车加以控制,使其改道波兰,途中通过年久失修的德卡桑德拉大桥。大桥无法承受火车的重量,最终桥毁人亡。部分乘客切断火车连接部分幸存下来。该影片的拍摄手法与内容成为此后灾难片的经典模式。
你说的那个名字就叫《桥》
《桥》(most),南斯拉夫电影名(1969年),这部影片描述的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敌我双方为守桥和炸桥而引发的惊心动魄斗争的故事;德军在战场惨败,其主力逐渐后撤以保卫德国本土,在南斯拉夫境内的一处跨越大峡谷的公路桥是某装甲部队撤退的必经之道,战略价值十分重要,若这支部队顺利后撤,则可以保存德军作战实力,而且大大影响在南斯拉夫境内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但倘若它无法后撤,则面临着被围歼的厄运;游击队派富有作战经验和指挥能力的代号为“老虎”的指挥员负责炸桥任务,而德方则竭力防范游击队对大桥的袭击……
Ⅱ 关于二战题材的电影
1、《珍珠港》
是试金石公司2001年出品的一部剧情电影。由迈克尔·贝执导,本·阿弗莱克、凯特·贝金赛尔和乔什·哈奈特等联袂出演。影片于2001年5月25日在北美地区上映。
2、《拯救大兵瑞恩》
是梦工厂1998年出品的一部战争电影,由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执导,汤姆·汉克斯、汤姆·塞兹摩尔和马特·达蒙等联袂出演。
3、《兵临城下》
是由让·雅克·阿诺导演执导,裘德·洛、艾德·哈里斯主演的电影,2001年在中国大陆上映。影片改编自作家威廉·克雷格1973年创作的同名纪实小说。
4、《风语者》
这是一部以二战中的太平洋战争为背景题材的影片。风中的语言,在战争中,指的是传递着无数秘密的电波。每个风语者都背负着高级军事机密。
5、《太极旗飘扬》
是由姜帝圭执导,张东健、元斌联袂主演的战争电影。影片以1950年爆发的朝鲜半岛战争为时代背景,讲述了一对被迫被推上战场的亲兄弟的悲情命运。该片于2004年2月5日在韩国上映。
6、《硫磺岛家书》
由梦工厂出品的历史战争片。由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执导,渡边谦、二宫和也、伊原刚志等人主演。该片讲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尾声,栗林忠道中将指挥日军坚守在硫磺岛与美军进行一场没有胜算的战役。
(2)二战电影第八座大桥扩展阅读:
一、《珍珠港》剧情简介:
雷夫(本·阿弗莱克饰)与丹尼(乔什·哈奈特饰)是从小一起长大的死党,两人对于飞行从小就十分有兴趣。长大之后,时间正值二次大战时空,两人一同加入美军飞行的队伍。受训期间雷夫结识了军中护士伊夫林(凯特·贝金赛尔饰),两人迅速坠入爱河。
此时美军决定派出精英部队前往欧洲大陆,协助欧洲各国抵抗纳粹德国的侵略,雷夫自告奋勇前往参战。于是将伊夫林托付给丹尼照顾,不久之后欧洲传来噩耗,雷夫的座机在空战中不幸遭德军击落,生死未卜。伊弗琳与丹尼得知噩耗后,只能互相勉励对方,但是爱情的幼苗却悄悄地萌芽。
但在1941年12月7日,雷夫突然出现在伊夫林与丹尼驻扎的珍珠港。正当三人不知如何面对这个难题时,日军也悄悄地准备偷袭珍珠港。雷夫与丹尼这对好朋友又是情敌,还得一起并肩作战,随着太平洋战争的开打,两人只能将儿女私情暂时抛在一旁,共同为自由、正义而战 。
二、《拯救大兵瑞恩》基本信息
影片《拯救大兵瑞恩》是梦工厂1998年出品的一部战争电影,由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执导,汤姆·汉克斯、汤姆·塞兹摩尔和马特·达蒙等联袂出演。影片于1998年7月24日在美国上映。
电影描述诺曼底登陆后,瑞恩家4名于前线参战的儿子中,除了隶属101空降师的小儿子二等兵詹姆斯·瑞恩仍下落不明外,其他3个儿子皆已于两周内陆续在各地战死。
美国陆军参谋长马歇尔上将得知此事后出于人道考量,特令前线组织一支8人小队,在人海茫茫、枪林弹雨中找出生死未卜的二等兵詹姆斯·瑞恩,并将其平安送回后方 。
2014年12月17日,影片入选2014年美国“国宝影片”名单。
Ⅲ 南斯拉夫二战电影
前南斯拉夫电影《桥》(1969)】
导演
哈·克尔瓦瓦茨导演
演员
韦利米尔·巴塔·日沃伊诺维奇 斯·派罗维奇
出品
南斯拉夫波斯纳电影制片厂出品
地区
南斯拉夫
类型
经典二战影片
剧情简介
1944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面临东西夹击的德国已走到了失败的边缘,然而他们仍不死心,为了挽救危局,德军计划从希腊经南斯拉夫撤退回本国,为了能够顺利地撤退,他们要竭力保住一座撤退途中必经的桥梁。
与此同时,一小队南斯拉夫游击队员奉命前去炸毁这座桥梁,桥又高又险,任务极其艰巨。如果能炸掉这座大桥,将阻断德军的退路,更有利于反攻。德军当然也明白这座具有战略意义的大桥的重要性,他们部署了一个团的军力守卫,还安排了对付游击队的专家党卫军上校霍夫曼坐镇在军营中,大桥四周可谓戒备森严。
游击队在步步逼近目标的秘密潜入过程中,不幸被德军守备队发现,一名战士为了掩护全体战友脱险,孤身留守阻挡顽敌,不幸负伤后又大声呼叫退走的战友将手榴弹投向自己,杀身成仁,不当俘虏。
为了炸桥,游击队找到了一个工程师,但这个工程师恰恰是桥的设计者。经过一系列周密的安排和惊险曲折的斗争后,最终工程师亲手炸掉了自己设计建造的桥。
影片背景
由南斯拉夫波斯纳电影制片厂出品,导演是哈克尔瓦瓦茨,由著名的南斯拉夫功勋演员巴日沃伊诺维奇出演主角游击队少校老虎。这部影片承袭了南斯拉夫电影的一贯风格。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形像鲜明,飞机大炮加游击队,突出英雄人物。影片背景是1944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尾声,面临东西夹击的德国已走到了失败边缘。为了挽救危局,德军将从希腊经南斯拉夫撤退回本国。故事就发生在南斯拉夫,德军撤退将经过一座具有战略意义的大桥,一个游击小分队奉命炸桥,如果炸掉了这座大桥,将阻断德军的退路,更有利于反攻。德军当然也明白这座大桥的重要性,部署了一个团守卫,大桥四周戒备森严,另有对付游击队的专家党卫军上校霍夫曼坐镇。经过一系列惊险、曲折、惨烈的斗争,在桥梁设计工程师的舍命帮助下完成了任务。这部电影最早在中国放映于七十年代,那是一个极度缺乏精神食粮的年代。所以生于七十年代的人对这部电影留下了永难磨灭的印象,他们津津乐道于剧情和台词,学吹口哨和口琴并高唱这首著名的插曲——《啊!朋友!再见》。
《桥》主题曲《啊!朋友再见》
感人的战争歌曲都是悲剧性的,中国人最喜欢的战争歌曲也都是悲剧性的。在“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中国人看来,朋友之事很重要,这大概就是他们为什么那么喜欢南斯拉夫电影《桥》中的插曲《啊,朋友再见》的原因之一。从美学角度讲,这首歌有一种看似平淡、但极为深刻的苍凉之美,歌词平实而又深挚。影片歌颂的年轻的反法西斯英雄在微笑和牺牲的同时,这首歌一直在回荡:
那一天早晨,从梦中醒来
啊朋友再见吧再见吧再见吧
一天早晨从梦中醒来
侵略者闯进我家乡
啊游击队啊快带我走吧
啊朋友再见吧再见吧再见吧
游击队啊快带我走吧
我实在不能再忍受
如果我在战斗中牺牲
你一定把我来埋葬
请把我埋在高高的山岗
啊朋友再见吧再见吧再见吧
把我埋在高高的山岗
再插上一朵美丽的花
啊每当人们从这里走过
啊朋友再见吧再见吧再见吧
每当人们从这里走过
都说多么美丽的花
每当人们从这里走过
都说多么美丽的花
进入中国30年了,谁也挡不住这首源自意大利民歌的电影插曲的魅力。“啊!朋友再见”成了中国语言中一句高频句。
Ⅳ 2008年上映的二战电影 《桥》
楼主说的应是08上映的德国影片《最后的桥》 电影的内容简介 1945年4月,战争已近尾声,德国人疲于应战,炸弹轰塌了小镇附近的桥梁,前线步步逼近,德国士兵忙不迭撤离,以逃脱美军的进攻,而七个十几岁的少年却被组织起来顶替他们来到前线作战,在纳粹流血即荣耀的思维鼓动下,他们竟然面对炮火连天的危险境地却毫无畏惧。而其实,在上前线之前,战争对于这些男孩不过是充满冒险的幻境.
另外补一句08版的《最后的桥》是59年西德影片《Brücke, Die》的翻拍
59年的那也是非常经典的 尤其是里面的德军形象
08版《最后的桥》下载地址
http://www.gougou.com/search?search=%E6%9C%80%E5%90%8E%E7%9A%84%E6%A1%A5&id=1
免费在线观看网址:http://pp.88ag.com/html/movies/235/117965.shtml
在风行网络上也有http://www.funshion.com/movie 在此页面先把软件下了 然后搜索
youkou观看地址http://v.youku.com/v_show/id_XNzU4MDk0MzY=.html
Ⅳ 求卡桑德拉大桥电影的百度云资源
《卡桑德拉大桥》网络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
链接: https://pan..com/s/1Dzqskl_j-52Q0LQ1Na4vLQ
《卡桑德拉大桥》是由乔治·科斯马图斯执导,理查德·哈里斯、伯特·兰卡斯特、索菲娅·罗兰等出演的惊险片。该片于1976年12月18日在意大利上映。该片讲述逃亡的恐怖分子将致命瘟疫传播到列车上,国际警局意图摧毁列车,车上的乘客们联合起来突破封锁的故事。
Ⅵ 求一部关于桥的电影
《卡桑德拉大桥》网络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
链接: https://pan..com/s/1MkUEBCxiY6YK8g4F7pfb6w
《卡桑德拉大桥》是由乔治·科斯马图斯执导,理查德·哈里斯、伯特·兰卡斯特、索菲娅·罗兰等出演的惊险片。该片于1976年12月18日在意大利上映。该片讲述逃亡的恐怖分子将致命瘟疫传播到列车上,国际警局意图摧毁列车,车上的乘客们联合起来突破封锁的故事。
Ⅶ 急问关于南斯拉夫二战电影
6楼说到片名,但弄乱了
是《巧入敌后》,扮演瓦尔特的演员在里面是个反派
《黑名单上的人》是十几集的电视剧,有人把《巧入敌后》当成是《黑名单上的人》的续集,其实不是,两部片内容相似,但有冲突,当年仔细看过的人都会发现,《黑名单上的人》里已死的人,在《巧入敌后》中又出现了
后来看资料才知道,《黑名单上的人》当时拍了电视剧版和电影版,后来又拍了续集《黑名单上的人归来》电视剧版和电影版,而《黑名单上的人归来》电影版就是这部《巧入敌后》,它接的是《黑名单上的人》电影版而非熟悉的电视剧版
Ⅷ 推荐一些好的二战片,适合初三的学生看的
<美丽人生>
二战经典老片《虎口脱险》http://bbs.citymao.com/read.php?tid=2987
兵临城下 Enemy at the Gates
导 演:让·雅克·阿诺 Jean-Jacques Annaud
主 演:约瑟夫·费因斯 Joseph Fiennes
裘德·洛 Jude Law
瑞切尔·薇兹 Rachel Weisz
艾德·哈里斯 Ed Harris
出 品:曼德勒影业(欧)、派拉蒙影业(美)
网 站: http://www.enemyatthegatesmovie.com/
日 期: 2001年3月21日
片 段:medialist.php?key=EnemyattheGates
瓦西里·泽索夫(裘德·洛)是乌拉尔山区的牧羊人,多年的放牧生活练就了瓦西里的好枪法,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打响后,瓦西里应征入伍。他一枪毙敌的绝招在不到十天的战斗里就狙杀了40多名德国兵,一时间“瓦氏神枪,例无虚发”的神话传遍整个战场。然而在之后的几天,苏军的狙击兵也连连被人枪杀,对方同样只使用一发子弹。真正的对手来了!
与此同时党代表达尼洛夫也向瓦西里的爱人——女狙击兵塔妮娅(瑞切尔·薇兹)发起了“进攻”,一时间瓦西里陷入了“腹背受敌”的困境。高手过招,最忌心浮气躁,对于狙击手来说,错误永远是致命的,哪怕是最小的。
“整个早上都在等,为的是不让瞄准镜的反光暴露位置……太阳转过去了,对面的掩体后隐约有闪光,难道狙击手就在后面,难道是伪装……子弹穿透了钢盔……有人在惨叫……是圈套!枪响了……”
这个故事是根据作家威廉·克雷格1973年的一本同名纪实小说改编,瓦西里也是确有其人,按照当时苏联的宣传,瓦西里在二战中一共毙敌400余名,他缴获德军狙击手的步枪瞄准镜至今还在俄国的军事博物馆里展出。这部极富传奇色彩的影片同时也是欧洲影坛有史以来制作成本最高的作品,达到了9千万美元,主要演员基本上都是走红于好莱坞的英国明星
http://bt.xdowns.com/bt/.html
二战片经典回顾 (2001年07月03日 17:21)
大洋网讯电影似乎让战争带给全人类的伤害成为一道历久常新的创口。新世纪的第一年,两部分别来自欧洲和美洲的大片———《兵临城下》与《珍珠港》重新揭开了二战的伤疤,只不过这次它们想唤起的不是反思,而是票房。二战算得上是20世纪人类史上最浩大的劫难,正面描写这次战争的优秀电影可说是层出不穷,如果从艺术性和影响力来评判的话,下面这10部可算是其中最杰出之作:
1.《卡萨布兰卡》(美国,1942):当爱情遇上战争
或许你会觉得,这部没有出现枪林弹雨的影片不能算作狭义的“战争片”,但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又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战争片”,因为它是一部在战争中完成,为士兵们拍摄的电影。这部奥斯卡最佳影片表面上讲述了一个令人心碎的爱情故事,实际上宣扬的是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影片避开了一切与人性主题无关的枝蔓,直接切入心灵最深处的挣扎———爱情与战争之间的矛盾,当爱情遇见战争,爱情———即便是一场寻常的三角恋,也可以变得如此崇高。而魅力十足的汉弗莱·博加特与优雅动人的英格丽·褒曼也因本片成为电影史上一对经典的银幕情侣。
2.《攻克柏林》
(苏联,1949):为了祖国和领袖
《攻克柏林》与后来摄制的《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被统称为“解放三部曲”。影片以国家名义调用了雄厚资金与大量军队,故此片场景异常壮观真实。导演齐阿乌列里原先是格鲁吉亚的雕刻家,他一方面继承了俄国前辈创作严谨的体验派电影理论,同时又恰如其分地表现出人性美好的一面。影片风格既带有歌颂英雄与战争勋迹的吟唱诗人那种奔放的热情,也呈现了中古民间艺匠那种与原始时代画家相类似的惊人简洁手法。虽然多年以后,这部影片被视为斯大林故世前持续好多年过度个人崇拜的一个鲜明例子,但影片本身仍不失为一部伟大的史诗巨片。
3.《桂河大桥》(英国,1957):军人的荣誉
这是影史上最出色的反战电影经典之一。执导过《阿拉伯的劳伦斯》的英国大导演大卫·里恩告诉我们,荣耀不只属于那些战死沙场马革裹尸的军人,也属于那些展现民族精神、实现自我价值的军人———即使他们是战俘。尽管桂河大桥是为敌人而造,他们也要筑造得最好。故事在由东西方不同人生观、价值观而产生的强烈冲突中不紧不慢地走到最高潮:被俘的英国军官竟然试图阻止盟军战友的炸桥计划。在人们惊讶于英国式的僵硬思维时,观众却看到了一个军人、一个英国军人莫大的荣誉感。因为战争中没有绝对的赢家和输家,它迟早会结束;而军人的荣誉和智慧将随着这座大桥屹立600年。
4.《最漫长的一天》
(美国,1962):传统电影中的二战
在《拯救大兵瑞恩》之前,以诺曼底登陆为背景的影片有很多部,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最漫长的一天》,该片由安德鲁·马顿等五位著名导演联合执导,并云集了约翰·韦恩、亨利·方达等当时众多超级明星。影片让人们认识到战争不是简单的武力征服,不是侥幸的死亡游戏,而是残酷无比的智与勇的搏斗。《最漫长的一天》以英国人、美国人、法国人和德国人不同的视角,展现了总攻日盟军对盘踞欧洲的纳粹发起进攻的情形,不但大事件叙述平实逼真,而且从将军到士兵一系列人物也刻画得栩栩如生。由此被认为是以传统手法正面表现二战的盖棺之作。
5.《巴顿将军》(美国,1970):一个军人的灵魂
巴顿既是一位暴戾的军神,又有着诗人善感的灵魂。在这部弗兰克·林沙夫纳执导的影片里,巴顿不仅是一个毁誉参半的人物,还是一位生错时代的英雄———这需要感谢年轻的编剧科波拉,更为关键的则是乔治·C·斯科特出神入化的演技。斯科特将巴顿内心矛盾表现得淋漓尽致,尽管他最后获得了奥斯卡奖,却拒绝领取小金人,因为他“不是为奥斯卡而演出”。影片的开场是高难度的反传统段落,在美国国旗撑满银幕的背景下,主人公作了长达5分钟的著名独白,他的声音甚至盖过了震耳欲聋的坦克声———“阵地让敌人去守吧!我们要进攻,当你老了的时候,你会自豪地说年轻时是在战场上战斗,而不是在印第安纳铲大粪”。
6.《虎!虎!虎!》(美国+日本,1970):史实的再现
今年大片《珍珠港》中以电脑特技展现的45分钟轰炸戏,也许只能满足你的视觉要求,如果你想了解“珍珠港事件”的前因后果,又对枯燥乏味的历史教科书不感兴趣的话,那么,去看看《虎!虎!虎!》。“虎!虎!虎!”是日军战机偷袭得手后向母舰发出的密电,因为日本人迷信地认为虎是一种能平安地从千里征途上归来的神奇动物。这部由美日联合制作的战争影片,风格朴实,严格按照时间顺序,细致、全面地呈现了双方在珍珠港事件中的始末,包括外交、军事的进程,在观点上不偏不倚,极其客观,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7.《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
(南斯拉夫):一个人的城市
这是一部曾在中国风靡一时的影片,也曾让许多少年人热血沸腾,“空气在颤抖,仿佛天空在燃烧”更是耳熟能详的台词。电影用曲折多变的情节给我们讲述了一群勇于献身、决不屈服的英雄儿女的动人故事。只要有侵略和压迫,谁都可能也可以是瓦尔特,虽然没人知道瓦尔特是谁,但他却真实地存在着,在他的领导下,萨拉热窝的游击队粉碎了纳粹的一个又一个阴谋。自由最终必将属于人民!谁都记得在影片的结尾,纳粹军官冯·迪特里施指着壮丽的萨拉热窝对他的继任者哀叹地说:“看,这座城市,就是瓦尔特。”
8.《遥远的桥》(美国+英国,1977):
这是20世纪70年代摄制规模最大的战争片,在大导演理查德·阿坦伯勒的旗下聚集了诸如詹姆斯·卡恩、迈克尔·凯恩、肖恩·康纳利、罗伯特·雷德福、安东尼·霍普金斯等一干明星。但也正因为戏份分配的关系,使情节进展有如片段的组合,缺乏一气呵成的气魄,而且也拍得太冗长。不过即便如此,凭借极其出色的摄影和明星们的倾力出演,部分场面仍令人有大开眼界之感。影片描述了欧战尾声的1944年,盟军为了打开通往柏林的道路直捣纳粹首都提前结束战争,于是采取大规模的空降行动降落荷兰。为了夺取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铁路大桥,与占有绝对优势的德军浴血奋战的故事。让人扼腕叹息的是,虽然付出了伤亡惨重的代价,盟军仍遭失败;不过,微软公司于1998年出品的同名电子游戏却能让你有重返当年战场、甚至扭转战局改变历史的机会。
9.《拯救大兵瑞恩》
(美国,1998):生命的价值
这部表现战争中拯救同胞的电影,看起来是在讨论八条生命换一条生命的价值观问题、探讨拯救与被拯救这一古老的哲学问题,但透过故事的表面,斯蒂文·斯皮尔伯格将人们的视线推向了人性的更普遍层次:在困境中人们互相关心这一绽放光辉的神圣品格。所以,巴黎的女孩子可以牺牲生命去爱护;母子的深情可以向战友们倾诉。这是一部出色地调和了思想性和戏剧元素、既赤裸裸表现战争暴力,又不遗余力赞美人性的作品。由于过度宣扬“大美国主义”,这部作品在艺术成就上不如同年出品、获得“金熊奖”的《细细的红线》出色。
10.《细细的红线》(美国,1998):理智与疯狂之间
隐居20年的导演特兰斯·马利克的复出,绝不是为了满足观众对“奥哈马海滩”式战争片的习惯性期待,而是透过一场噩梦般令人恐惧、残酷到了骨子里的血战,对“战争”与“死亡”,“理智”与“疯狂”发出天问式的疑惑。导演在本片里展现出他驾驭镜头的非凡功力,镜头频繁在旖旎的南太平洋风光和血腥残酷的战争场面之间切换,逃兵威特在海边呢喃的文艺气息浓厚的内心独白和扑面而来的满山遍野的长草,以及鬼魅般出现的日军,将战争中的荒谬恐怖感表现得淋漓尽致。此外,美军攻入日军营地后的疯狂杀戮和日军面对死亡的巨大恐惧,对战争中的“人性的理智”提出了有力质疑。也许就像该片的名字———来自于阵亡将士墓志铭上的一段碑文所说的,“在理智与疯狂之间只有一道细细的红线”。(扬子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