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题材 > 怎么从跨文化交际来分析电影

怎么从跨文化交际来分析电影

发布时间:2023-09-09 00:48:53

A. 如何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分析电影《撞车》里的种族、文化碰撞

“跨文化交际”的英语名称是“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或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它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 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通俗来说就是如果你和外国人打交道(由于存在语言和文化背景的差异),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应该如何得体地去交流。

之后,当双方的语言能力都很好的时候,好像就没有障碍了,而这其实是我们的一种误解。研究之中发现,并不是英语好就能达到沟通的目的。我们过去所说的沟通仅仅是会表达。所以搞外语的人把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翻译成中文叫“跨文化交际”。交际,就意味着用语言进行表达,而在语言表达过程中还有许多沟通上的问题。因为前者更注重你的语言表达好与不好,而不注重沟通之中对方是否真正理解到了你所要表达的问题,所以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更倾向于“跨文化沟通”。

B. 孙子从美国来体现了现代交际学的哪些基本知识

从跨文化交际的视角解读影片《孙子从美国来》

《孙子从美国来》这部影片是曲江涛导演在2012年导的,又名《当孙悟空遇上蜘蛛侠》,主要讲述了一个陕西老汉老杨和他的美国孙子布鲁克斯之间的故事。老杨是陕西华县的一个地道的农民,不会说普通话,却有一手绝活——皮影,孙悟空大闹天宫是他最爱的一场戏;布鲁克斯来自美国,能说一口较为简单流利敬桐的普通话,却丝毫不了解中国文化,蜘蛛侠是他的最爱。这样两个完全不相同的、两个时代、两个国家的人,却在这部影片中相知相惜,由一开始的互相看不顺眼,互不理解,到最后的相互接纳,有了深厚的爷孙之情。影片不仅仅是在叙事和煽情,也在一个个事件情节中向我们展现出了中西文化的差异与交融。

影片由一个个日常生活片段组成,旨在从这些日常小事中体现跨文化交际的主题。在中西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中,太多的问题被显露出来,我在观看完这部影片后,主要想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我在解读中西文化冲突与融合方面的感受。

一(饮食方面。从影片的表现我们可以看出,作为陕西代表的老杨,人比较糙,一碗燃面一瓣蒜就是世间绝味,但美国孙子布鲁克斯可不这么认为,他在仔袭一开始就给老杨出了个难题:汉堡包和牛奶。在小县城,因为没有需,所以自然便没有供,我们中国人生来是吃米和面长大的,我们讲究做饭的手法:煎、炸、蒸、煮、焖、烧、炒;我们讲究刀工:切丝、切条、切块、片、剁、刻;我们讲究色、香、味一应俱全。而美国人呢,他们讲究原生态,讲究营养、高能量,讲究不破坏食物的原生营养,他们以简单为主,随性发挥,所以便比较亲睐面包,酱,而且以肉为主食。这便有了影片中的情节:美国孙子非要汉堡包和牛奶。这是影片所表达的中西饮食文化的冲突。但是可以看到的是,随着爷孙俩的相处,在影片中间部分,老杨带布鲁克斯去县城染头发时,美国孙子布鲁克斯对陕西特色饮食羊肉煮念稿兄馍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他大口大口地吃得很香,而此刻的老杨也露出了欣慰的微笑。中西饮食在此刻相互融合,老杨见识了汉堡包,知道了喝牛奶的好处,而布鲁克斯也开始尝试陕西的面食。饮食本是一种习惯,没有谁好谁坏,不

C. 从跨文化交际角度分析电影推手

该片以中西文化差异和两代人的代沟作为基本矛盾冲突展开叙述,富有戏剧性的情节给观众提供了很多的思考空间。其戏剧性的情节反映了中西方各自不同的文化模式和价值观。导演通过电影这一艺术表现形式让观众直接地感受到东西方文化在传播过程中的摩擦和困境。

由于李安独特的个人经验和中西视角,该片中的父子关系被细腻地刻画出来,导演借晓生这一人物形象,表露出自己在面对“传统父亲”的家庭角色和权利意识时的焦虑与压力。但最终导演为父权选择了一个尊严的下台方式。通过父子关系的镜头语言和行为描写,该片也阐述了在西方语境下,中国式父亲的尴尬。



(3)怎么从跨文化交际来分析电影扩展阅读

《推手》由李安执导,郎雄、王莱主演的剧情片,于1991年12月7日在中国台湾上映。该片讲述了朱老退休后被儿子接到美国生活,由于他语言不通、生活习惯与孩子们不同,而引发家庭矛盾的故事。

李安(Ang Lee),1954年10月23日出生于台湾省屏东县潮州镇,电影导演、编剧、制片人,毕业于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纽约大学。1990年,执导了个人首部电影《推手》,该片获得了第28届台湾电影金马奖评审团特别奖。

D. 一部电影的跨文化交际因素有哪些方面

科技信息
1.引言
交际即是交流,因而跨文化交际就是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进行交流,以达到传递信息的目的。既然是跨文化交际,交际者也必然在文化及社会背景、宗教信仰、性格年龄、政治经济、兴趣爱好上有所不同,因此任何人之间的交际就其本质而言都是一种跨文化交际。不过,由于交际者区分度的不同,我们现在所说的“跨文化”一般就不同地区文化,尤其是不同民族与国家之间而言的,比之个人,这些群体的差异更为显著,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随着世界交流合作的日益加深,跨文化研究也显得越来越重要,因为交际本身可以促进彼此的发展。然而跨文化交际并非一件易事,由于一些文化、语言障碍,交际者无法弄清彼此的真实意图,导致了误解和不必要的麻烦,造成了交流合作中的损失。当然,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会有许多因素影响到跨文化交际的成败,比如交际者所处的文化背景、脑海中固有的文化定势、价值观、世界观和民族性格及个人特征、语言习得、思维方式、社会角色以及具体到交际进行时的周边环境、时间、态度等等。在这一系列因素中,有些是交际者个人所独有的,而有些则是基于一定的文化背景普遍存在的。由于个人因素具有复杂性、不确定性和多变性,本文主要从宽泛的交际环境入手,探讨影响跨文化交际的一些主要因素。
2.影响跨文化交际的主要因素
2.1文化影响因素
任何语言和非语言表达的产生都是植根于一定的文化土壤中。离开了文化,任何人类行为都无从谈起,跨文化交际也离不开文化这个大背景。具有相同文化背景的人,因其所享有的文化具有共同性,他们在价值观、世界观、民族性格以及对其它文化群体的态度观点上往往也具有较高的一致性,根据文化在社会中所占的不同地位,可以将其分为群体文化和亚文化。
2.1.1群体文化
群体是构成社会的一个单位,因其在地域、历史、生活方式、价值观、世界观等方面的共享,其成员必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这种由某个群体所共有的具用一定稳定基础的文化就被称为群体文化。既然是群体文化,这一群体中的个体自然会表现出一定的群体倾向,而这种倾向恰恰会在其与他人的交际中产生影响,因此全面地了解不同的群体文化可以促进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反之,则会影响、甚至使跨文化交际停滞。
首先,群体文化具有相同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任何文化都有一定的世界观和价值取向,并且这种观念一旦形成,很难变更,具有长期稳定性。“群体取向对交际行为和交际风格的影响极大,譬如人们交往时习惯讲礼貌,卑己尊人;在思维方式上的影响也不可忽视。”(贾玉新,1997:62)[1]由此可见,不同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会导致跨文化交际双方沟通困难,产生误解和冲突。以中西方为例,中国人认为“天人合一”,而西方人确认为“天人相分”。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使得中国人更相信“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并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无论在思维模式上还是在语言观上都更注重整体、笼统、综合和重直觉;而西方人则以“一分为二”的态度看待个人与自然,在思维模式上也更重逻辑,在语言上也追求“精确”的语言观。许多英语学习者也反应:为什么同是描述一个事物,英语中会有许多程度不同的词,而汉语中这样的词却很少,比如“笑”在英语中就可以用“laugh”,“chortle”,“chuckle”,“giggle”,“titter”,“sneer”,“grin”,“howl”,“guffaw”,“roar”,“snicker”来表达不同程度和意图的笑。较之英语,汉语在语言上就显得比较笼统和概括了,这主要是由两种群体文化的价值取向不同造成的。“对于中西方文化中的价值观而言,没有对错之分,只有异同之别。”(于贵敏,2004:77)[2]因此要想在跨文化交际中进行有效的交流,了解彼此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会推动交际的正常进行,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其次,群体文化会导致相似的民族性格。民族性格是以某一民族的群体文化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为基础,并与其一起构成底层文化结构,对交际行为起着支配的作用。就中、美两国人民的民族性格而言,中国人长期受传统的儒家思想的熏陶,主张仁爱慈悲,反躬修己,因此整个民族性格中以自尊自谦,偏内向为主,从而导致了中国语言中出现了大量的“晚辈”、“不好意思”、“见笑了”等表示恭谦的话。比如中国主人招待客人时,尽管是倾力而为的一顿盛宴也自谦地说,“没什么好东西,让你见笑了。”而对于那些追求自由、民主、平等的美国人而言,他们具有强烈的物质意识和自我意识,在民族性格上也更倾向于外显。如果不了解这些性格的差异,很可能会让美国客人误会中国主人的盛情,从而造成交际时的不愉快。当然,随着社会交往的加深,每个民族都在接触着更多的异文化和异群体,他们的民族性格在交往中也受到其它民族的影响,产生了一些变化,但这些变化若不是由深层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引起的,那也就是些浅层的、表面的变化。因此不同的民族性格依然是影响跨文化交际的主要因素之一。
2.1.2亚群体和亚文化
亚群体和亚文化是针对主流群体和主流文化而言的。所谓亚群体是指一个在社会上不享有很高声望,没有权势(指在文化上)的群体,而这个群体所享有的文化与主流文化不同,它们不论在使用范围或是使用人群上都不占主导地位。一直以来,人们在谈论亚群体和亚文化时都将其放置在某一国度的民族或地域之间进行讨论。如果说不同语系、不同语言之间由于文化背景不同而容易引起交际障碍的话,那么植根于同一文化大背景下,享有同样语言但又存在着文化冲突的群体之间则更容易激起交际误解。比如,当汉族人与回族人交往时,他们可能因为彼此都是中国人而忽略他们之间的文化差异。当一个汉族人用左手给回族人递食物时,跨文化交际的障碍就产生了:因为在伊斯兰教的人看来,左手是不洁的,因此给人递食物要用右手。今天,科技的发展、信息的快速传播已在不知不觉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亚群体和亚文化,尽管这些亚文化只是刚刚诞生还不具备强大的生命力,但它们的发展是迅速的,影响人群也是越来越广泛。比如,现在的网络用语就是计算机群体在这个特殊文化中创造出来的:“灌水”、“沙发”、“斑竹”、“版主”、“886”……如果交际者不溶入这种文化中,不学习这种独特的“语言”,也许在计算机网络世界中,他将“寸步难行”,无法与人交际。
对待亚文化,一定要避免带有定势。“从本质上说,定势是过于一般化的,忽略了个体差别,夸大了与另外某一社会群体相关的认知态度,常常会带有感情色彩,伴有固定的信条。”(李建忠,2002:70-71)[3]众所周知,“所有集团都有民族优越感,都带有种族中心主义思想。”(姚明发,2007:176)[4]不光是民族之间、种族之间、国别之间带有这种浓郁的优越感,就是地域之间、职业之间、阶层之间亦不例外。前文我们也已提到任何文化都没有优劣之分,只有异同之别,因而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切忌以自己的标准衡量别人,从而对别人的行为和语言带有偏见。
2.2交际场合与交际关系
有效的交际不仅仅受到宽泛的文化背景的影响,还受制于具体的交际情景、场合、交际关系等一些微观因素,毕竟语言是在一定的场合下,在人与人之间产生的。交际场合在跨文化交际中就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分为时间场合和物理场合。前者主要是指时间对交际的方式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比如交际双方往往会选择早上或下午进行会谈;而选择宴会等其它方式的私人会见时,又往往在晚上。并且见面的时间不同,交际双方所使用的语言,甚至所选择的服装、见面地点及表情行为也大大不同。后者则是指交际的地点,可以分为正式和非正式两种:正式的交际场合,交际双方不但对话语的选择要小心谨慎,还应注意自身的仪表行为,一举一动都应符合“场合”的要求。比如在商务会谈中,与会双方应尽可能的使用书面语,穿着也应正式得体。若一方或双方穿着过于随意,并大量使用俚语、大白话,则会使交际对方感觉不到合作的诚意,进而对其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办事效率等产生怀疑,影响到双方的交际与合作。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因素是交际关系。英语初学者常常会刻意记住两条寒暄语:“How are you?”和“How do you do!”。前者是熟悉的人之间使用的,而后者则在初次见面时使用。不难看出交际双方的关系也会影响到跨文化交际。同样都是与其它国家的公司进行会谈,但由于合作关系的不同,交际时所使用的言语和其它交际方式也有所不同。如果认为都是正式会谈而“平等”对待的话,就会使交际关系较亲密的合作者感到拘束与虚伪,而使交际关系较为一般的合作者感到不严谨和过于随便。交际关系还包括交际者角色。客人和主人的交际言语与行为态度肯定大不一样,如果客人与主人说同样的话,做同样的事,那岂不是“喧宾夺主”,主客不分吗?由此可见,不同的交际场合和交际关系需要不同的交际方式,若混淆一气,只会导致交际受阻。因此分清不同的交际场合与交际关系是跨文化交际成功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
3.结论
跨文化交际已成为当今社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跨文化交际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隔阂和误解,更严重的还会产生碰撞与冲突。如何有效地消除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的消极因素呢?这就需要交际双方在文化上尽可能多地了解彼此存在的不同价值取向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群体文化,摆脱因种族主义而产生的不必要的定势和偏见,端正态度,正确对待不同交际场合和交际关系,尽量减少交际中的障碍,使跨文化交际能够顺利进行,从而推动人类在各个领域的合作,促进世界各地的发展。

E. 从跨文化交际的运用谈电影《花木兰》

1.正所谓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2.一个好故事,通过精良的团队制作、包装,就可以为大多数人所吸引,同理可印证《功夫熊猫》 3.也证明世界各族人民都对于御码勇敢、善良、坚强、奋斗到底的人,无限誉返的赞美 4.高额的利润必然来庆拆饥自成功的制作和企划,也证明迪

F. 通天塔最后日本剧情,对跨文化交际有什么认识

《通天塔》作为电影领域表现文化冲突的代表作品,更是很好地突出了这一现象。

美国、摩洛哥、墨西哥、日本这四个国家的文化,各自具有其独特性,各种文化在客观上也存在着差异。当具有不同特性的文化发生碰撞时,就增加了文化冲突的可能性。

影片在此氛围中,比较精准地把握了各种文化的特点,直击群体文化间的冲突,起到很强的震撼效果。群体文化间的冲突在影片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电影简介

《通天塔》是亚历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图执导的剧情片,由布拉德·皮特、凯特·布兰切特、菊地凛子主演。该片于2006年11月10日在美国上映,2007年3月13日在中国大陆上映。

影片讲述发生在11天内,世界上不同国家的四个家庭源于沟通不畅的悲剧故事。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通天塔

阅读全文

与怎么从跨文化交际来分析电影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手机怎么让电影延迟字幕 浏览:138
播放战争老电影 浏览:633
如何将电影导入荣耀10手机 浏览:769
电影天堂迅雷电影 浏览:447
韩国微电影三十天的约定 浏览:650
北京电影学院宣传片2016 浏览:442
小伙模仿电影粤语片段 浏览:670
好莱坞越南战争真相电影 浏览:197
2019上海电影节VR体验展门票 浏览:271
日本街头搭讪熟系列电影 浏览:881
美国青少年反乌托邦题材电影 浏览:813
最佳有关音乐的电影英文 浏览:739
苹果4s看电影下什么软件 浏览:723
网上购电影票怎么买 浏览:500
电影解说真人游戏 浏览:430
版本有菜的电影天堂网 浏览:734
蜥蜴人电影片段 浏览:166
哥斯拉大战金刚电影刚开始的音乐 浏览:878
微信王牌电影 浏览:867
电影天堂迅雷下载下不了 浏览: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