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题材 > 电影星际穿越镜头画面分析

电影星际穿越镜头画面分析

发布时间:2023-09-07 10:05:51

㈠ 如何评价 2014 年的电影《星际穿越》

1.科学的问题

诺兰的《星际空间》有两个细节非常打动我。一是Enrance太空站到达木星后准备进入虫洞,这个只在理论上存在的高维空间在银幕上的视觉展示是球体而不是一个平面化的隧道洞口。在“进入”的镜头系列中,Enrance并非抽象地“嗖”一下没入球体,而是缓步接近虫洞,眼看球的体积越变越大,球形表面反射出宇宙里无数遥远星系的斑斓投影。太空站不断接近,球体表面不断扩张,变得巨大,充满了Vmax巨幕,之后才是库珀那个壮士赴死般的“我们进来了”。相比宇宙的庞大的未知和虫洞的无限细节,人类最先进的太空站是那么渺小,尤其在Enrance到达未知星系之后飞向巨大的黑洞 "Gargantua",在明亮的黑洞辐射对比之下不过是一个几乎可被忽略的小黑点。宇宙之壮阔,人之弱小却无知无畏,这在视觉和心理上都无比震撼,充满悲怆的诗意。

二是库珀和布兰德博士在Enrance事故之后在高速旋转中实现飞船和太空站的对接,事件演变的速度、剪辑的紧凑、配乐节奏的紧张度和细节展示的不厌其烦都让人目不转睛。我特别欣赏这一节里大环境镜头和对接细节以及宇航员们表情的反复穿插剪接,简直没有一秒废镜头,没有一刻不看得人呼吸急促心跳加速的。

科幻小说《三体》作者刘慈欣在采访中说他读罢克拉克的科幻小说《2001:太空漫游》,“突然感到周围的一切都消失了”,“孤独地面对着这人类头脑无法把握的巨大的神秘”。“真正的科幻应该是人们感受到宇宙的宏大,应该让他们终于有一天在下夜班的路上停下来,长久地仰望星空。”

这样的仰望,就是科幻的终极魅力。

但只靠“幻想”,科幻作品是立不起来的。没有足够坚实的科学细节来支撑、呈现想象力,作品只能是“悬幻”、“胡幻”。科幻作品里的科学细节越扎实,幻想部分的魅力就越强大。评价一部科幻电影的魅力,最根本的标杆我认为必须是科学细节,是科学的视觉表现。情节则处于第二位,为科学的推导和想象力的推进服务。

如果和2014年的其他科幻作品比较,单从视觉效果出发,《星际穿越》的摄影其实不如早些时候阿方索卡隆的《地心引力》。但《星际穿越》的独特性在于它要视觉展示的是人类不曾探索过的未知领域。在表现未知,缺乏参照系或评价标准时,对科学细节的精心度反映出的是创作者的诚意。尽管不是所有的细节都经得住推敲,但《星际穿越》中的以下元素为其硬科幻的地位打下了坚实基础:

∙人类走向灭亡的设置——环境恶化的现实主义
∙太空站的设计方案及旋转产生人造重力
∙高维空间在低维空间里的投影形式
∙相对论对时空扭曲的猜想(包含极大的夸张,比如在外星一小时,人间已七年的情况下重力只有1.3G)
∙黑洞的外部视觉形态
∙黑洞潮汐力
∙黑洞内部的时空奇点的幻想

这其中虫洞的球体展示在科幻电影中是里程碑式的,将永载影史。就连向库布里克的电影《2001太空漫游》中代表宇宙终极秘密的黑色方石致敬的机器人,都因脱离了人的形态,设计巧妙新颖而将成为经典。

当然,《星际穿越》的体系并未能完全解决它所提出的科学问题。这其中我个人最不能释怀的是事件的因果循环(“母子怪圈”)。当然,这是一切时间旅行科幻作品都面对的一个根本问题,而《星际穿越》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时间旅行题材。但既然电影提出了这个终极问题(谁把虫洞放在那),却没有试图在“改变历史”和“创造未来”之间达成和解,在我看来这始终是个不小的遗憾。


2.价值观的问题

诺兰在《星际穿越》里展示了面对死亡人类对保存文明火种的两种态度,他让人类在经历高维空间、时间扭曲、黑洞,以及科技发展一路狂奔之后终于回归到了唯一的价值尺度——爱。这样的设置很难不让一名中国科幻迷联想起《三体》。

就如同《三体》因为这个最终选择所受到的最大批评,《星际穿越》也因这种近乎言情电影的设置得到了两极分化的评论。《纽约》杂志和NPR的影评人David Edelstein在极大赞扬了《星际穿越》的视觉效果后说电影的后1/3简直“俗不可耐”,把一个了不起的科幻故事降格成了庸俗的滥情剧。“煽情”,基本上是对《星际穿越》最普遍的批评。

我个人对“煽情”这件事的“情”看法中立——毕竟一部作品终归要努力调动人心,我甚至还相当欣赏“爱”是解决人类生存问题的最终钥匙这个结论。造成煽情结果的关键不在情本身,而是这个“情”的表现方式,尤其在一部严肃的硬科幻电影里,“怎么煽”才是关键。一个好的科幻作品其实很像我们在科学研究里建立模型:“幻”的部分在于建立假设——目前技术水平达不到的科技发展已成现实, 目前还不能证实的猜想已被证实等等;“科”的部分则是假设之后的一切事件演变、情节走向,一切都在假设的基础上严格遵循逻辑关系,呈现合理的证据和论证过程。科幻可以在设立前提假设上天马行空,这之后却不能胡乱推导,不能在逻辑关联上掉链子。哪怕结果指向的是超越逻辑的情感信仰,推导过程也必须严格遵守思维逻辑,偶然却终必然地呈现系列事件的前后关联,一步步推向那个终于无可避免的终极真相。

在分析《星际穿越》之前,我们先来简短回顾一下刘慈欣是怎么在《三体》里让宇宙的命运导向爱的。

《三体》里有两个关键人物,一是“面壁人”罗辑,二是“圣母”程心”。前者由一个玩世不恭的混混终于走出个人小天地,直到承担起全人类命运,其契机是为了在“末日之战”中拯救妻儿。 虽然爱的最后落脚点是罗辑这一个家庭,但情感驱动的人类文明和纯逻辑驱动的三体文明的较量却是贯穿《三体》系列整体的。换句话说,“爱”的出现在整个故事里有非常充分的铺垫,它从最开始就被设计并紧密渗透至人物的行为选择以及最后的故事走向里,尤其在《三体II》的结尾,刘慈欣甚至特别安排了三体文明观察员来强调爱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大意义。人物罗辑从始至终对爱的选择都是合理统一的,并不需要超越逻辑思考的信仰的僭越。这个层次上的爱的归总,不是煽情。

再看程心,在《三体III》中,这个学识出众,因“阶梯计划”而为整篇宇宙史诗埋下契机的人物是个十分蹩脚的“拯救者”,她与罗辑最初的玩世不恭正相反,几乎是沉醉于同情心与泛爱的泥沼中不愿自拔,毫无领导能力,每每在涉及全人类生死命运的重大选择前掉链子、犯错误。然而刘慈欣偏偏一次又一次把这样一个人物推到命运的十字路口,让她代表全人类说话。在这个巨大的不合理面前,故事的终端指向了信仰,因为无论谁作领袖,在全宇宙的黑暗森林中,不论人类文明再怎样技术爆炸,再怎样选择采纳最正确的科技进步之路,面对宇宙终极真相,死亡只是早晚问题。除了献祭之爱,其他一切统统不值一提。

《三体》在程心这个层次上爱的归总是有逻辑断层的,需要价值观的飞跃,是为煽情。然而这样的煽情是通过一个庞大的科技进化、历史推导、宇宙命运终端走向的系列过程才终于实现的,它严密、缓慢、步步渗透,直到最终变为哲学性的思想升华。哪怕读者的看法根本不同,不买账这个“爱是永恒”的终极结论,那也还得是佩服大刘指引整个宇宙走向爱的叙述过程。

那么对比一下,《星际穿越》里,诺兰是怎么煽情的呢?

他其实也有充分铺垫,无论是地球上长长的看似无关大体的家庭生活,还是太空站里库珀看孩子们一点点长大的视频电话,都是在为后面爱的回归铺路。Ann Hathaway的角色布兰德博士凭借直感要求去勘探另一个星球,并点名爱有可能是一整人类尚不理解的却真实存在宇宙力,就更是情节安排上的关键一笔,看似不经意,却是打开整个电影谜题的钥匙。

但《星际穿越》最大的问题在于:库珀的女儿墨菲作为人类命运的拯救者,是怎么推断出小时候家里的“鬼”就是库珀的呢?

电影里唯一给出的论据是库珀临行前送给墨菲的手表,却没有什么推导论证过程。或者说,这个信息如果不是库珀传输的,或者墨菲不认为是库珀传输而是其他一些他们当初理解的高维生物,人类也照样可被拯救。墨菲对库珀之爱从而解读出了数据信息这一节,要求观众必须跳离逻辑推理选择“信”。

这种要求逻辑断裂的情感推导,我认为是造成David Edlestein所说的“俗滥戏码”的关键原因。墨菲这条线的薄弱(一方面也是为篇幅所囿)是《星际穿越》的最大问题,也是导致煽情结果的关键。这条线在对爱的表现方式上,《星际穿越》远逊于《三体》。

但另一方面,库珀对墨菲的爱传达出了关键性的数据信息这条线却是前后贯通的,其对“爱”的科幻表现形式上甚至超越了《三体》。

在黑洞里,库珀终于恍然大悟后,向机器人Tars解释为什么他存在的这个小小的高维空间的三维投影恰好是他离开地球之前的那一天时,他说爱,作为一种力,指引他来到了这个方位——就好象重力决定了三维世界里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爱,作为一种高维的“量子力”,可以决定人在高维空间里的位置,也就是人将出现在低维空间投影中的何时何地。后来库珀在失去意识之前看到了Enrance空间站他们通过虫洞时的布兰德博士,有了那个神秘莫测的握手,这也同样是爱的力量。

在《三体》(和大多数的科幻作品)里,爱作为超越物理规律的信仰,是脱离物理空间的人类精神世界的力量,人类对爱的回归是确认自身存在价值的坐标,这个回归是抽象的,哲学性的;但在《星际穿越》中,爱不再是一种抽象的精神力,而被描绘成了高维空间量子态的一种具体的、实际存在的力,就跟重力、电磁力、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力相类似,实际参与了宇宙的物质组成,甚至很可能是高维空间的某种基本力形态。《星际穿越》试图对爱进行的这个具体的、物理态的力学解说方式,是极具突破性的,非常惊艳。

我不能确认《星际穿越》对爱的这种力学解说在科幻史上是否绝无仅有的,但不管你是否接受他的这个猜想,我认为这都是让它最终区别于其他科幻作品的价值关键。


3.哲学的问题

说完了“爱”的问题,再说说黑洞的问题。

电影史上最著名的银幕黑洞是库布里克的《2001太空漫游》。电影中宇航员大卫在经历了一些列和飞船电脑斗智斗勇之后,进入了一个神奇的隧道一样的空间。这个进入空间的镜头有近乎十分钟之长,没有对话和任何情节发展,就是光影在银幕上不断变幻。大卫通过的这个隧道式的空间被普遍认为是进入黑洞。在这个漫长的视觉隧道结束之后,大卫来到了一个房间,他发现自己迅速变老,代表宇宙终极奥秘的黑石再次出现,还有一名星孩。

和《2001太空漫游》比较,诺兰对黑洞的展示是具体的,从无边无际的飞沙到以三维形态投影存在的高维时空都触目可见,可逐一逻辑分析。在黑洞时空扭曲的内部,库珀的行为依然和之前拯救人类命运的大设定息息相关,黑洞之外的故事在黑洞之内延续、发展,终于完满闭合。库布里克则完全相反,在宇航员大卫在通过黑洞之后,库布里克完全是以超逻辑的视觉象征合集的方式来终结电影的。大卫的变老、黑石的出现和星孩的诞生彼此之间没有叙事上的逻辑关联,甚至任何一种试图把黑洞边界之后的内容和之前进行叙述性上逻辑关联的尝试都将失败。换一种说法,诺兰的黑洞之旅是以已知推测未知,是给出答案,是闭合的;库布里克的则是以未知表现未知,是提出问题,是开放性的。

在我看来,随着科技发展,维度变幻,任何以肯定状态存在试图给出答案的方法有可能被证伪;而提问题则是老实的(或狡猾的,取决于你的判断视角),精准地以视觉符号表现全部的未知也比提出某种形态的答案更加困难。库布里克用具象的视觉符号来表达一种抽象的哲学概念,对宇宙的未知进行了同样抽象的诗一般的视觉猜想,这是我认为为什么《2001太空漫游》能由科幻终于上升到哲学,至今依然是无法被超越的最伟大的科幻电影。

对比之下,《星际穿越》对黑洞的视觉展示是无比壮丽的,而既然我们现在谁都不理解黑洞,都在猜想,都不确定,那么诺兰在电影中所进行的“爱”的猜想也便未尝不可。然而一旦提出解说,就难免落于巢臼,尤其这个解说只作为完整故事的结尾匆匆出现,不再进一步被逻辑拆解分析研究。在这一点上,《星际穿越》的确更类似于《超时空接触》,充满了科幻的激情和热忱,却还没能站到哲学的高度,由科幻终于走向严肃的信仰。

所以《星际穿越》最终解决的并不是科幻最终极的哲学问题,它解决的还是好莱坞的问题。

㈡ 电影《星际穿越》中,有什么细思极恐的细节

五维生物

我想就“五维生物不能回到过去但能穿越未来”这一点谈谈自己的拙见。

首先库伯作为一个生活在四维空间的三维生物,一定是有着三维生物的特性,即无法跨越时间维度。那么当这一个三维生物突然降临到一个五维空间,发现自己可以看到墨芙从小到大的每一个时间点并可以任意操控,所以才传输了黑洞中的量子信息拯救了人类。

四维生物生活在这个世界,但他们发现这个世界实际上是个五维空间。有朝一日他们进化成八维生物,这个世界就会理所应当的被看成九维空间,并理所当然的找出第九个维度。可惜我们这些三维生物能真真切切感受到的,只有时间维度。

也就是说,库伯实际上并没有穿越过去未来。

阅读全文

与电影星际穿越镜头画面分析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八月八日电影在线观看免费完整版 浏览:811
梦游电影大世界 浏览:352
哪个网可以看男同电影完整版 浏览:342
火烈鸟电影院在哪里 浏览:196
电影演员陶金是哪个电影制片厂的 浏览:394
2020台湾地区电影票房排名 浏览:861
看电影微信分屏 浏览:488
诡替身电影免费 浏览:47
微电影求爱完整版 浏览:532
日本vr电影迅雷下载 浏览:326
饥饿站台电影西瓜 浏览:65
手机怎么让电影延迟字幕 浏览:138
播放战争老电影 浏览:633
如何将电影导入荣耀10手机 浏览:769
电影天堂迅雷电影 浏览:447
韩国微电影三十天的约定 浏览:650
北京电影学院宣传片2016 浏览:442
小伙模仿电影粤语片段 浏览:670
好莱坞越南战争真相电影 浏览:197
2019上海电影节VR体验展门票 浏览: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