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为什么以及如何加强电影与媒介的联系.急,悬赏20分
电影从一出生就是和传播连在一起的。可以说,没有传播,电影无法走进大众的视野,无法进入工业的时代,更无法迈进所谓的好莱坞(hollywood)。现在我们在表述好莱坞时代的电影,实际上是电影时代的飞跃,是技术上的不断革新和发展,是电影工业化生产和商业化生存的必然途径。
当电影奠定了他在艺术中的地位的时候,当电影进入了工业时代的时候,电影已经不完全是电影了,电影已经脱离了电影的本性成就了其行业的,工业的,产业的属性。电影已经告别了传播时代的传播模式进入了工业时代的营销模式。电影名副其实的成为了一种商品买卖和等价交换。
尚偌我们仔细分析这一电影传播模式的话,我们更可以在传播学的角度上的予以阐释。不管是制片人也好还是投资方也罢,乃至电影生产机构,他们的电影都必须通过市场的模式进入受众的期待视野。不管是一个故事,还是一种理念,抑或是一种精神(如中国的主旋律电影)他们都必须进入放映机构,因为如果没有健康的放映机构,电影的最终结局或许就不得不从地面转向地下(中国的很多获奖影片都是如此)
无论是什么样的电影,它总是要讲述一个故事和诉说一种理念和情感,然后借助与媒介的传播机构——银幕,完成它的传播行为,造成它的传播效果。和经典传播学一样,它也需要反馈机制,没有反馈机制的电影相当于中国在文革时期的样板戏,没有针对行的档期放映,很难引起巨大的票房收入,没有有效的策划机制和促销手段,很难取得有效的传播效果。
事实上当我们在惊叹《英雄》的票房收入达到2 亿人民币的时候,我们应该反思的是我们如何做好我们的“后电影时代”的开发工程。当我们惊叹于《泰坦尼克》横扫世界各地票房的时候,我们应该叹为观止的是泰坦尼克沉没后留下的“巨大浪花”,当我们的民族电影被改编为迪斯尼美国版的《花木兰》,而美国的迪斯尼乐园至今长期繁荣的时候,我们应该感到我们民族的电影产业是如何的步履艰难.在现在的这样的传播时代,民族电影如果还是在按部就班的按照传统的传播模式而不进行相当的改革的话,民族电影的危机或许很快就要到来了。
005是中国电影的百年华旦。在这个充满痛苦一百年里,中国电影一步一步从黑暗走向光明,从蒙昧走向理性,从模糊走向清晰,百年的中国电影史纪录了百年的中国社会文明历史的发展和兴衰。就本文所论述的电影的传播模式而言,电影传播中的反馈机制正在不断的被加强,电影评奖意识,电影策划意识,电影营销意识,电影包装意识正在不断的走进电影制作者的心理。反馈一旦加强,电影的传播效果才可能有机链接。《天下无贼》的成功不光在电影的艺术语言上作出了宗教般朝圣的色彩,在叙事的造型上体现了“善”的意识,更重要的是,在电影的包装上创出了一条适宜于现今民营影视制作公司的投资之路。在这样的反馈语境中,在这样一个由民间投资,民间操作, 民间包装并具有民间特色的类型电影中,中国本土的“贺岁片”站稳了脚跟,“笑”成了最富有民族意味的声音,冯小刚成了民间电影渴望突破,并且一直在突破的民间电影代表.贺岁片成了这个时代最富有喜剧精神的类型.从民间到主流,从边缘到中心,从宣传到传播,从接纳到反馈,中国最富有特色,最具有可能性的电影精神在慢慢的复苏.
② 近两年来哪些电影充分挖掘出电影媒介的特性
影像的可见性并不保证电影媒介的“必然的真实性”,受到电影媒介表面上的“透明性”和“自匿性”的“遮蔽”,电影观众会对电影的影像世界“信以为真”.数字技术为电影观众营造了全新的视听奇观,但进一步加深了电影媒介的“自匿性”,让可见的银幕世界变得更加不可信.银幕世界是一种“媒介化”后的艺术世界,它表面上的相似感和亲近感往往蕴含了无穷的欺骗潜力.充分认识电影作为一种“媒介性存在”的事实,可以提高观众的影视文化素养,让他们在置身于银幕奇观时保持一种清醒的意识,认识到人们通过电影所感知到的视听经验都是通过电影这种媒介“转达”给他们的.充分重视电影的媒介特性和视听语言的分析亦是切实提高观众影视艺术鉴赏力的一个必要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