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你会从哪些角度去赏析一部电影
一般最看重的就是这部电影的内涵的实质性,到底是想反映出什么样的问题,然后就是看着这些解决他们的演技如何。第三就是看他的故事情节完不完美,最后就是看故事的细节。
Ⅱ 怎么去分析影片的视听语言
同学你好,我们以《七宗罪》的开头做一个范例:
《七宗罪》是大卫芬奇导演33岁的长片作品,其成熟的视听造诣让人称赞,我们用最粗浅的视角,去尝试解读芬奇老师是如何用视听语言构建人物。
(本文涉及剧透)
电影中,主人公赛默塞特,我们简称S,是一个出色的警官,做事一丝不苟,思维缜密,刑侦技术高超,有一颗为美国人民服务的心。可人到晚年,无法根除的罪恶让他在即将退休的年纪心力交瘁。而米尔斯,我们姑且叫他M吧,掐指一算也就30出头,在地方上颇有建树,一时间让他忘乎所以,自以为自己是超级警察,其实性格急躁冲动,做事毛手毛脚。机缘巧合,这一“SM组合”便相遇了。
简单介绍人物之后,我们来对比影片,看看芬奇老师是如果悄悄塑造人物的。和文字不同的是,视听语言要紧扣视觉和听觉的表达,画面的信息量是具象且丰富的,加之有人类生活的经验,很多表达不言而喻,深谙此道的人便可以得心应手去创作。
《七宗罪》镜头五
M便接了个电话,从衬衣的口袋里掏出一支钢笔,随意的记在手心里。还记得上文里S的钢笔放在哪吗?整齐排列在桌子上。不能说导演刻意做对比,他只是把一些细节通过人物动作和美术陈设展现出来。删去这些细节或许对情节不会产生太多影响,但是会让故事与人物的逻辑更加合理。这便是视听的魅力。
视听语言包括很多方面,景别、角度、运动(摄影机运动)、照明、色彩、语言、音响、音乐,剪辑等,但所有的电影元素都是为人物和故事服务,如何突出人物性格形象,如何交代故事情节,如何让观众有代入感,才是电影各元素的目的。
Ⅲ 应该从哪些角度去赏析一部电影
故事情节是否连贯,是否有逻辑。还有拍摄的场景也可以拿来做话题,演员的表演水平,当然电影的好坏与演员的演技是非常有关系的!还可以浅谈开头结尾,一个引入主题一个点题。如果有特技的话可以评价特级做的是否到位是否让人一下子就可以看得出来,是否是很假。如果电影很成功应该会有让人捧腹大笑或者感到伤心,心痛,谍战的应该让人感到惊悚,刺激,如果是鬼片就更简单了。爱情电影的话可以看看笑点或者泪点是否独具一番特点,爱情故事是否很老套,看个开头就可以想象到结尾的电影自认不会成功,因为这只是照着别人的思路走的。不管什么题材的电影只要有自己的特点,结尾让人意想不到,或者让人发人深省的话基本上就是好电影!
(一个一个字打的如果真的有用就最佳答案一个,如果没用就将就着看一下吧!)
Ⅳ 电影镜头分析
美国恐怖片《闪灵》通过镜头的运动、巧妙地剪辑等组成了电影视觉语言系统,是世界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也被后来的一些恐怖片竞相模仿。以下就选取一些镜头进行分析,试着探究《闪灵》是通过镜头语言来渲染恐怖氛围的。
镜头一:在电影开头,当主人公杰克第一次开车前往酒店时,先是运动的空镜头将人们带入电影,在运动中故意倾斜,造成失衡的危险感。接着叠化俯拍镜头,镜头中茂密的两片树林中有一条极其狭小的小路,路中是杰克行驶的汽车,这种画面的构图加上俯拍的角度,给人以压抑感。镜头跟着汽车一步步向饭店靠近,前景是道路和汽车,后景是巨大的雪山,在这个画面中二者形成强烈的对比,镜头拍摄角度都是微微仰拍,使得在深山中的酒店显得高大和神秘。再配以刺耳的噪声,可以看出导演在暗示他们正在一步步走向危险之中。
镜头二:这一个片段采用的是运动镜头拍摄手法,几乎所有场景都是以贴在丹尼身上的跟拍镜头来完成。第一视角的拍摄手法会让观众感觉到视觉变得狭窄,多死角的布局和一直拐弯的情节设计,又给观众一种不确定周围安全与否的体验,经过层层的气氛渲染后,在遇到影片中的双胞胎姐妹后呈现出较好的恐怖效果。
镜头三:这里采用了仰拍的视角,给人一种压抑的感觉,从这个视角可以清楚地看到主人公在“入魔”后几近疯狂的表情与猥琐可怖的气质,而门后面倒着写的“murder”谋杀一词,为后来的杰克用斧子劈门这一经典恐怖画面奠定了感情基调,提到铺垫与推动情节的作用。其次,影片经典的“闪前”镜头是在门上用口红反写的字母“murder”,字母反写,起初一时间辨识不出字母的意义,觉得红色的字迹歪歪扭扭有些恐怖,直到影片后半部分出现丹尼用口红反写字母的过程,并向母亲求救后,借助母亲房间的化妆镜看到正写的单词,瞬间情绪绷紧,后背发凉,这里可以看出通过剪辑对情绪渲染进行调动。
镜头四:导演在影片中设置了大量的放射式、对称式的构图,选取了一个大景深,由近及远,一层层向画面内部缩小,从而制造出一种压迫、沉重的气氛,突出了画面中的人物。
镜头五:在不同的房间大面积色块的使用,也给观众的视觉造成了碰撞,过于明艳的色彩与夸张的表现形式,使人产生紧张与恐惧的情绪,这也可以看出电影中色彩的运用能够调动观众的情绪。
总结:
电影中会使用大量的视听语言来渲染氛围,尤其是恐怖电影中,这部电影中没有过于血腥恐怖的画面来作为吓人的“点”,反而是通过一些巧妙的剪辑、沉闷的音效、跳跃的画面以及独特的拍摄视角,来渲染一种紧张的氛围,在观影的过程中让观众体验到刺激恐怖的情绪,我想,这也是这部电影在时隔那么多年以后依旧被尊为“经典”的原因所在。
Ⅳ 怎样从美国视角分析电影《末代皇帝》
从你的问题来看,美国视角 这本身就很复杂了, 牵涉到文化差异。
首先,你要搞清楚的是“什么是美国视角”。
美国一向注重自由,平等,私有制受到法律保护,我们可以从这几点来分析一下。
作为皇帝,权力至高无上,却无自由而言,悲剧
电影中有一句台词“is it ture that i can do whatever i want?”
得到的回答是"yes"
但是,他却不能走出自己的家门。这种自由在美国人来说,甚至是费解的。
他不能自己去选择妻子,而是被指定的人选。这也是不自由的,
甚至近视了却不能戴眼镜(这点后来被老外说服而改变了)
而以上两点对其他的平民百姓来说都是可以实现的,却对于一个最高统治者,国家的象征 来说是绝对无法实现的事情。
美国的权利机关是有 参议院 众议院
权利机关独立开的,司法机关,执法机关,立法机关,都是相互制约的。
在看溥仪末代皇帝,分析的点有很多,再看“私有制受到法律保护”
比如,他(溥仪)当时已签订退位的法律文书,并且明确可以继续住在皇宫,可是后来又被从皇宫中赶出来,作为美国的视角,这点绝对不不能容忍的。
因为,在美国,私有制是受到法律保护的,家就是自己的城堡,任何未经主人同意而闯入者,主人可以动人任何措施来阻止,甚至枪击闯入者已到达自我保护。
故宫在当时就是他的家,是他祖宗的祖宗的祖宗...不知多少辈人生活居住的地方。虽然已经退位,但是,他的住所是他私人的领地,也是可以继续居住的。
太监和宫女在他退位以后,可以看做是仆人。
他和他的仆人无故被人赶出自己的家门,从这一点来看他是受害者。
这和当时的社会状态,以及中国的思维方式导致的悲剧。
从另外一方面看,皇帝是统治者,是权力和金钱的象征。
从美国人的视角来看,美国人更看重的是个人的利益,而不是什么社会集体。
末代皇帝这部电影,主要是以溥仪这个人的一生为线索,描述了他的悲剧人生。
在美国人看来他应该是受害者。
而他自己确认有勇气改变现状的,比如剪辫子。
再说他娶了两个老婆,也是羡慕死了老外。
这可是在美国人来说一种男女不平等的表现,男尊女卑,这是几千年来的封建思想,后来,他的妃子打破了这个传统,也是走了一大步。
总之,分析的点还有其他的,也可以从以上这些点做深入分析
Ⅵ 电影的视角和角度分别是什么,还有视点,之间有什么区别
1、无所不知的观点:
它是小说创作中常见的一种叙事形式。一般用第三人称。叙述者没有固定的视角,像一个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上帝,看到了一切。简而言之,叙述者知道的比作品中的人物知道的要多。
2、有限的角度来看:
有限视角分为内部视角和外部视角。内在视角意味着叙述者和角色知道的一样多。叙述者只运用人物的感官和意识,从视觉、听觉和感觉的角度来传达一切。
外部视角意味着叙述者不仅没有完全意识到他所讲述的一切,甚至还不如所有的人物。他像是一个对内部消息一无所知的人。
他只是从人物的背后叙述人物的行为和语言,而不能解释和解释人物身上所有隐藏的和不隐藏的东西。
(6)分析电影的视角扩展阅读:
至于无所不知的观点,韦勒克和沃伦在《文学原理》中说:“他可以用第三人称写作,是一个‘无所不知’的作家。这无疑是传统的、“自然的”叙事模式。
作者出现在他的作品旁边,就像演讲者带着幻灯片或纪录片一样。”这种“解释”可以超越一切,他知道任何地方发生的一切,甚至是同时发生的几件事。在这种情况下,读者只是被动地接受故事并讲述它。
Ⅶ 电影中常用什么视点和什么角度
15种拍摄电影常用的镜头
按景别分:
特写(包括超特写):为了使观众注意到人物面部表情或者其他特征。
中景:一般为半身像,为了体现人物正在进行的动作,比如使用某个物品,或人物肢体语言很重要。
远景(包括超远景):为了表现所有环境或表现人物的渺小,烘托氛围等等。
视点镜头(POV):拍摄画面为角色的视角,为了使观众身临其境感同身受。类似于第一视角的FPS游戏画面。
按人物数量分:
单人镜头(solo)
双人镜头
三人镜头
依此类推
按镜头角度分:
平视镜头(eye level):拍摄画面保持水平,一般不影响画面中的人物关系
仰角镜头:画面仰视,为了表现角色形象高大或占主导地位。这里的仰角镜头不一定指的是镜头是向上拍的,有时候也指的是画面中各个人物在空间位置上的关系。例如一个向下俯拍的镜头,但是画面中主体的空间位置要高于次要人物的空间位置,那么这个镜头也可以算是用来表现主角的高大。
俯视镜头(顶视镜头/鸟瞰/航拍):为了表现角色的弱小或展示所有环境。
斜角镜头:拍摄画面倾斜,为了使观众注意到画面的不平衡,表现某种意义的失调。具体情况需要具体分析。
过肩镜头:拍摄画面在角色肩膀水平之上,一般表现拍摄镜头是处于一个旁观者的视角。最常见的就是两个人面对面对话,这种时候经常采用过肩镜头。
跟随镜头:平移,镜头向左或向右移动。跟随主体移动。
摇臂镜头:镜头向上或者向下移动。
滑轨镜头:镜头向前或者向后移动。
变焦镜头:画面空间不变,只是画面拉近或拉远。
无规则运动镜头:镜头围绕一个主体不定向运动,一般可以增强画面的运动感,使画面更有张力,缺点是画面看起来有些混乱。例如《谍影重重》系列里面的动作戏就是无规则的运动镜头。
360°环拍:展示角色的同时,也全方位展示了环境。
Ⅷ 在电影中怎样做镜头分析啊
在迹胡电影中根据镜头的景距、视角的不同,一般分为:
一、极远景:极端遥远的镜头景观,人物小如蚂蚁。
二、远景:深远的镜头景观,人物在画面中只占有很小位置。广义的远景基于景距的不同,又可分为大远景、远景、小远景三个层次。
三、大全景:包含整个拍摄主体及周围大环境的画面,通常用来作影视作品的环境介绍,因此被叫做最广的镜头。
四、全景:摄取人物全身或较小场景全貌的影视画面,相当于话剧、歌舞剧场“舞台框”内的景观。在全景中可以看清人物动作和所处的环境。
五、小全景:演员“顶天立地”,处于比全景小得多,乱州缓又保持相对完整的规格。
六、中景:俗称“七分像”,指摄取人物小腿以上部分的镜头,或用来拍摄与此相当的场景的镜头,是表演性场面的常用景别。
七、半身景:俗称“半身像”,指从腰部到头的景致,也称为“中近景”。
八、近景:指摄取胸部以上的影视画面,有时也用于表现景物的某一局部。
九、特写:指摄像机在很近距离内摄取对象。通常以人体肩部以上哗模的头像为取景参照,突出强调人体的某个局部,或相应的物件细节、景物细节等。
十、大特写:又称“细部特写”,指突出头像的局部,或身体、物体的某一细部,如眉毛、眼睛、枪栓、扳机等。
(8)分析电影的视角扩展阅读:
形态景别拍摄解释
一个镜头,可以由全景推出中景;近景乃至特写,也可以由特写拉成近景;中景;全景乃至远景景别是由视距来确定和划分的,所谓视距,是指摄影机与被摄对象之间的距离。
在一个镜头内,或者说一个电影句子内,就应包括经过严格选择的各种不同的景。因此,便有了各种景别
任何一部影片都要使用各种景别,概括的说,可分五大类即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其中还分为大全景;大特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