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电影《慕尼黑》结尾没看懂。
串联一下电影剧情,和主旨应该对你理解有帮助哦~
结尾部分应该是
死亡名单上还剩几个人,其中一个死于癌症,萨利迈本人终于在5年后被摩萨德炸死,还波及了4个过路人。最后一个目标是达乌德,他因企图绑架约旦国王侯赛因而被判刑,在“赎罪日战争”前夕被赦免释放,以后摩萨德一直没找到他。
直到1981年,达乌德在波兰的一家旅馆大厅里突然遭到枪击。开枪的还是一名摩萨德特工,不过他在波兰另有任务,只是突然在旅馆里认出这位大名鼎鼎的达乌德,一阵冲动举枪就射,然后在一阵混乱之中逃之夭夭!
回顾完20年前的事件以后,我们就可以明白斯皮尔伯格的苦衷。他不可能完全照搬历史。因为历史比我们看到的更残忍;他也不可能重现摩萨德行动中精彩纷呈、惊心动魄的一幕幕,虽然那些素材对任何一位编剧来说都是求之不得的现成剧本,因为这样做影片的意义就变成了美化以色列人特工,并将会无可救药地变成一部庸俗的惊险枪战片,其真正的人性拷问意义就将彻底弱化;同时我个人更相信斯皮尔伯格原本在影片中并不止于想探求人性以及人与政府的冲突对立。事实上,这种题材的电影主题仅有一个:两个民族的爱与恨。放在历史的大格局之中,人与良心的拷问我觉得还是在其次的。正像那个巴勒斯坦人说的,先有国家再说别的。但作为犹太人,又生活在美国,斯皮尔伯格不可能拍出这样的主题,因为以他这样的人应该知道,电影除了给出问题以外,还应该给出答案和希望,或至少应该看出导演探求的思索轨迹。
希望帮助楼主理解哈~~
2. 关于美军出兵中东的战争电影名
美军在中东地区的战争电影:
一、锅盖头
《锅盖头》是由山姆·门德斯执导,杰克·吉伦哈尔、杰米·福克斯等主演的剧情片。
本片改编自安东尼·斯沃福德的海湾战争回忆录,以死亡幽默的方式讲述了一个身手不凡的狙击兵在海湾战争中的经历。
前进巴格达
2004年4月是美军伤亡最大的一个月,士兵巡逻时经常会被武装分子袭击,其方式多种多样包括了爆炸装置、步枪、肩抗火箭筒等,影片以一队很倒霉的巡逻士兵的一天为故事情节,在一次例行巡逻任务中,遭受伏击的士兵被迫将平常训练技巧搬上战场,然而意志坚定又占尽地理优势的阿拉伯游击队与他们展开殊死搏斗,在巴格达不同地点从早上6:00一直苦战到晚上6:00,两次弹药耗尽,生命岌岌可危……
二、生死豪情
影片《生死豪情》,由导演爱德华·兹维克( Edward Zwic)执导,该影片是第一部以海湾战争为题材的影片。讲述了一个女人在男人的战争中牺牲的故事。
三、美国狙击手
克里斯·凯尔是美国德克萨斯州奥德萨人,美军海豹部队狙击手,曾四次前往伊拉克参战,这期间他共射杀160名敌人,有美国“最致命的神射手”称号。在2008年,凯尔从2100码(1920米)远距离外,以狙击步枪用一发子弹击毙敌人;这是凯尔最著名的战绩。他在成为美军的“传奇”时,也深受道德和良心的谴责;尤其是在面对一名扛起火箭炮的当地小孩时,他举枪瞄准却犹豫不决。回到美国后,他无法忘记战争带来的恐惧和伤痛,也无法完全融入家庭去尽一个丈夫和父亲的责任,深陷挣扎之中濒临崩溃。可就是这么一位传奇的人物,却在2013年2月2日,在射击场被枪杀身亡。
四、拆弹部队
《拆弹部队》是由马克·鲍尔编剧,凯瑟琳·毕格罗执导的战争题材影片。杰瑞米·雷纳、安东尼·麦凯、布莱恩·格拉提和拉尔夫·范恩斯等联袂出演。影片于2008年9月4日在意大利威尼斯电影节率先放映。
电影主要讲述了一组美国拆弹专家被派往巴格达执行任务的故事。在那里每个当地人都像是潜在的敌人,每一个目标都像是伪装的炸弹,他们必须小心翼翼,稍不留神就会付出生命的代价 。
影片获得第82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6项大奖。
五、绿区
2003年,伊拉克战争爆发。萨达姆政府受到重创,大规模杀伤性武器(WMD)成为美国出兵伊拉克的有力借口。罗伊·米勒所率领的小分队奉命在伊拉克境内寻找WMD,然而无数次的搜寻皆无所获,这令米勒对线报的来源心生疑惑。某次行动中,他遇到当地的独腿男子法哈迪,从对方口中米勒得知一众伊拉克关键人物正在某地集会,行动中意外发现扑克牌通缉令上的艾尔·拉威也在其中,而艾尔·拉威似乎和美国政府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米勒不顾劝阻展开独立调查,发现所谓的WMD不过是包藏了无数丑恶真相的谎言而已……
3. 请介绍几部关于中东战争的电影
1、拆弹部队
美军侵入伊拉克后,上士威廉姆斯·詹姆斯(杰瑞米·雷纳 饰)被调入陆军亡命连拆弹组,接替刚在巴格达执行任务中牺牲的同事。拆弹组另两人,负责联络的士官桑波恩(安东尼·麦凯 饰)和负责掩护的特种兵欧文(布莱恩·格拉格提 饰)对意气用事的威廉姆斯相当反感。
但在联合国大楼的拆弹行动中,抗拒命令强行拆弹的威廉姆斯却得到上校瑞德(大卫·摩斯 饰)的赞赏。在一次仓库拆弹任务中,威廉姆斯认为被用作尸体炸弹的伊拉克小男孩是他在军营认识的卖盗版DVD的贝克汉姆(克里斯托佛·萨伊 饰)。小贝克汉姆的死让威廉姆斯更为疯狂,竟私离军营单枪匹马入城调查。
2、那个地方伊拉克
关于伊拉克战争的电视剧集,美国FX电视台出品。内容是描写美军第三机步师的一个普通的班在伊拉克的遭遇,这个班包括班长(狮王上士),两位女兵驾驶员(B嫂和二宽姐),和其他几位普通大兵(大傻,老烟,天使,塔伊,小宝),非常深入地描写他们在伊拉克的生活。
3、绿区
2003年,伊拉克战争爆发。萨达姆政府受到重创,大规模杀伤性武器(WMD)成为美国出兵伊拉克的有力借口。罗伊·米勒(马特·戴蒙 Matt Damon 饰)所率领的小分队奉命在伊拉克境内寻找WMD,然而无数次的搜寻皆无所获,这令米勒对线报的来源心生疑惑。
某次行动中,他遇到当地的独腿男子法哈迪,从对方口中米勒得知一众伊拉克关键人物正在某地集会,行动中意外发现扑克牌通缉令上的艾尔·拉威(Yigal Naor 饰)也在其中,而艾尔·拉威似乎和美国政府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米勒不顾劝阻展开独立调查,发现所谓的WMD不过是包藏了无数丑恶真相的谎言而已。
4、拯救女兵林奇
杰西卡-林奇现年20岁,在美军第3机械步兵师第507机修连中服役。今年3月23日,伊拉克战争刚打响后没几天,她所在的纵队在伊拉克南部的纳西里耶遭遇伊军,林奇重伤被俘,被送至附近一家医院医治。4月2日,美军特种部队导演了一出现实版的《拯救大兵瑞恩》,将林奇救了出来。此事当时被媒体暴炒,林奇也因此成为伊战中最知名的英雄人物。
然而,随后不久便有人对林奇的“英雄事迹”提出质疑,称这不过是美军为宣扬其“英雄主义”而作的秀。7月21日,林奇在位于美国首都华盛顿的沃尔特-里德陆军医院接受紫心勋章。在伊拉克战争中被营救出的被俘女兵林奇于22日离开陆军医院,回到她在西弗吉尼亚的家中。
5、谎言之躯
罗格·菲利斯(莱昂那多·迪卡普里奥 Leonardo DiCaprio 饰)曾是一名穿梭于炮火硝烟中的战地记者,如今他受雇于CIA,成为美国方面潜伏在伊拉克的特工,随时追踪臭名昭著的恐怖分子阿尔萨里姆(Alon Aboutboul 饰)。他的上司爱德·霍夫曼(罗素·克劳 Russell Crowe 饰)在遥远的美国坐镇,他凭借手中的电脑掌控大局。
通过一个不愿当人肉炸弹的恐怖分子的供述,罗格得知阿尔萨里姆正在策划新一轮的恐怖袭击。在接下来的冲突中,罗格的助手不幸身亡,自己也多处负伤。就在他还未康复之际,又被霍夫曼派往了阿曼。另一方面,对手不断散播与美国军方达成合作的谣言,这令身处虎穴的罗格顿时陷入莫大的危险之中。
4. 有哪些好看的中东战争电影
《哈迪塞镇之战》
《那个地方伊拉克》(那时那地)
《伊拉克战记》
《反击》
还有两部纪录片,都是战地记者随军拍摄的真实战争画面:
《马尔亚之战》
《雷斯特雷波》
以上都是讲述中东战争滴
5. 求 泪之谷 百度网盘免费资源下载链接,谢谢
《泪之谷》网络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
链接: https://pan..com/s/1KF2AJG6w5E-NqhcSOm6W8g
Peter Engert导演的一部电影。
6. 开局轰炸1983黎巴嫩的电影叫什么名字
《黎巴嫩的天空》愿未来能不为战争而烦恼。
自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独立建国的次日开始,便陆陆续续和邻近国家、像是埃及、叙利亚、黎巴嫩等阿拉伯国家发生战事冲突,至今为止已有五次纪载明确的以阿战争,1948年的「独立战争」、1956年的「苏伊士运河危机」、1956年的「六日战争」、1967年的「赎罪日战争」,以及1982年的「黎巴嫩战争」。距今40年前的第五次以阿战争。
7. 赎罪日战争是怎样的
第四次中东战争(又称赎罪日战争、斋月战争、十月战争)发生于1973年10月6日至10月26日。下面是我分享的赎罪日战争是怎样的,一起来看看吧。
赎罪日战争简介
赎罪日战争发生于1973年10月6日至10月26日。起源于埃及与叙利亚分别攻击六年前被以色列占领的西奈半岛和戈兰高地。战争的头一至两日埃叙联盟占了上风,但此后战况逆转。至第二周,叙军退出戈兰高地。在西奈,以军在两军之间攻击,越过苏伊士运河(原来的停火线)。直到联合国停火令生效为止,已经歼灭了一队埃及军队。
战争对多个国家有深远的影响,相比六日战争埃叙约(约旦)联盟的惨败,阿拉伯世界为战争早期的进展,心理上感到安慰。这种心态为未来的和平进程以及埃及的门户开放政策铺路。《戴维营和约》令以埃关系正常化,埃及成为首个承认以色列的阿拉伯国家,同时埃及几乎完全脱离苏联的势力范围。
这场战争使阿拉伯国家了解到他们无法在 军事 上击败以色列,也因此使以阿间的和平得以展开。在战争结束时签署的和平协议是自1948年的战争以来,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首次公开进行对话。最终阿拉法特也被迫放弃武装斗争,试图与以色列和平解决巴以争端,因此阿拉法特和沙龙共同获得了那一年的诺贝尔和平奖。
赎罪日战争评价
赎罪日战争战争的结果是阿拉伯国家赶上了以色列,扭转了过去接连失败的状态,使双方在战略上恢复了平衡。这一结果的形成是有着 历史 必然性的,经过三次中东战争,中东地区民族觉醒的进程加快,第一次中东战争的失败使中东国家对殖民者保护中东的幻想破灭,也是北非和阿拉伯国家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起因,埃及革命胜利和收复苏伊士运河就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的,第二次中东战争失败,结果是美苏大国卷入中东取代英法,但是美苏干涉中东同样不能保证中东各民族的利益,在第三次中东战争中的失败让中东人民意识到要获得胜利必须依靠自己的努力。
埃及萨达特总统对苏联的态度从过去的附从,转变成为合作,增强了民族自主权,把苏联操纵的装备收归埃及使用也加强了独立的地位。自行制定军事发展政策,防止出现六五战争被苏联抛弃的局面。第四次中东战争的经过也体现了萨达特政策的进步,他首先团结了阿拉伯国家,建立了统一战线,在战争中几乎所有阿拉伯国家都支持和参战,并且在战争初期取得了胜利,而且萨达特总统也能建立 国际 统一战线,不仅使西欧各国保持中立,也得到了多数第三世界国家的同情,使以色列陷入空前的孤立状态,几乎在这次中东战争中遭到失败。
从军事角度看,这次战争没有彻底战胜以色列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质是埃及等阿拉伯国家没有雄厚、完整的工业生产体系,不能自主生产战争物资,无力应对长期消耗战争;其次是在军事体制上,没有以色列那样完善的全民预备役动员体制,投入的军事武装力量多是雇佣职业兵,在最初的胜利后不能迅速扩大战果,让以色列紧急动员,使兵力优势迅速丧失;另外就是战术呆板,让以色列发现防御漏洞渡过运河西岸,丧失了战略主动权。尽管这次战争最终依然以平局而结束,但是阿拉伯国家依然取得了成果。首先是打破了美苏共同发表的中东问题“冻结在冰箱二三十年”的立场,把解决中东问题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削弱了美苏主导中东的地位。
交战双方脱离接触,在经过联合国等斡旋后,埃及收复了西奈半岛部分领土,叙利亚收复戈兰高地大部。随后萨达特主动与以色列友好,开启了土地换和平的政策,收复了全部失地,奠定了中东和平的基础。从国际环境看,当时美国深陷越南战争,无力长期支援远离自己的以色列同整个阿拉伯世界战争,以色列也无力长期在多条战线打消耗战;阿拉伯国家联合用石油禁运武器同西方斗争,也让西欧保持中立不支持以色列,萨达特奉行的自主、灵活的外交、军事战略,获得了国际社会多数拥护,他推行的土地换和平战略也得到以色列在内的中东多数人民拥护,符合中东地区的长远利益。
战争的起因
赎罪日战争是阿以冲突的一部分,自1948年以来已经造成多场战争。在稍早的六日战争中,以色列发起战争,攻占了整个西奈半岛乃至苏伊士运河的停火线,并且从叙利亚那里攻占了大约一半的戈兰高地,吞并了整个的巴勒斯坦,占领了约旦的大量领土。
在战争前几年里,以色列在西奈和戈兰高地上建立了许多防御工事。1971年以色列花费了5亿美元在苏伊士运河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堡垒系统,这座堡垒被命名为巴列夫防线(Bar Lev Line),名称来自以色列哈伊姆·巴列夫(General Chaim Bar-Lev)。
埃及和叙利亚都想取回在六日战争中失去的土地,但以色列高层却不想归还这些通过这种手段夺来的土地,并且 对联 合国关于归还土地的 决议 不予理睬。
埃及总统纳赛尔于1970年9月去世。继承他的是萨达特,萨达特 决定 经由战争手段取回在六日战争中的失土。1971年,萨达特在与联合国调停大使Gunnar Jarring的谈话中声明,除非以色列“撤出在西奈半岛和加沙走廊的所有武装部队”并且履行联合国安理会242号决议中的所有条款,埃及才会“准备与以色列和平共处”,以色列的答复则是绝不会撤回1967年6月5日以前的边界。
萨达特寄望于以小规模的战胜以色列便能改变现状。叙利亚总统哈菲兹·阿萨德(Hafez al-Assad)则有不同的看法,他对和以色列的谈判完全不感 兴趣 ,并认为只有用完全的军事手段才能夺回戈兰高地。从六日战争以来,阿萨德便进行庞大的扩军备战,他希望让叙利亚成为阿拉伯国家中的军事霸主。在埃及的援助下,阿萨德认为叙利亚军已经有绝对的胜算击败以色列并取回失土。阿萨德认为只有在以武力夺回戈兰高地后谈判才会展开,到时将能威逼以色列交出约旦河西岸地区和加沙走廊,并且逼以色列做出其它的让步。
萨达特期盼战争的来临,此时的埃及经济一直低迷不振,在萨达特的传记里,作者Raphael Israeli描述萨达特面临到埃及自从六日战争以来士气低迷的问题,认知到在进行任何改革之前都须先克服这种战败的羞耻感。埃及的经济已经陷入混乱,但萨达特察觉到他将要推行的改革必定会在部分埃及人里不受欢迎。而一次军事上的胜利将能让他获得人民普遍支持。一部分的埃及人,尤其是那些发起许多抗议活动的埃及大学学生,强烈主张进行一场战争以夺回西奈半岛,而萨达特掌权以来还未发动战争让他们相当不满。
其它的阿拉伯国家对发动新的战争较不感兴趣。约旦的侯赛因国王担心若是战争失败将会再次失去土地(约旦在之前的六日战争中失去很多的土地)。同时萨达特承诺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和亚西尔·阿拉法特在战胜后将会让他们管理西岸地区和加沙走廊,而约旦国王则认为西岸地区应该属于约旦的国土。而且,在1970年爆发的黑色九月事件(Black September crisis)巴解与约旦的内战中,叙利亚曾军事介入支持巴解,进一步造成约旦和叙利亚的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