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电影《漫长的告别》上映 苍井优出演治愈系佳作
8月28日,由席卷日本电影学院奖多项大奖的导演中野量太执导,人气和实力派演员苍井优、竹内结子、松原智惠子、山崎努等倾情出演的治愈系佳作《漫长的告别》上映,有笑有泪,温暖治愈的亲情收获观众好评引共鸣。与亲人的告别,比世界上任何一种告别都要漫长,一起走入影院感受这场动人的告别。
交织着笑与泪的感人亲情温液掘馨治愈获好评
记忆会消失,幸好爱还在《漫长的告别》改编自日本知名作家中岛京子的同名小说,影片讲述了父亲被确诊为阿尔兹海默症后,7年间与家人共同度过的美好时光。在日本公映以及电影节展映时获得观众无数好评,纷纷为电影点赞,温暖且治愈,又深刻反应了现实生活。人气实力派的豪华演员阵容,苍井优和竹内结子感情细腻的表演,松原智惠子、山崎努的精湛演技,温情满满动人亲情,治愈了无数观众的心。
《漫长的告别》海报温暖、细腻、真实是观众提及最多的词,笑中带泪又很温馨很诗意的电影对于影片的喜爱溢于言表。观众群体更是全覆盖,通过电影开始懂得理解家人,思考应该如何与家人相处,对父母需要更多的是耐心,从电影想到了桥埋数自己。谈到被电影感动的情节时,有些观众更是哽咽落泪母亲眼睛看不见也要摸着床边找父亲影片中父亲和母亲的爱情令观众动容。
漫长告别的背后无法割舍的亲情
最无法割舍的就是亲情,而关于这种题材的电影大多是悲情和伤感,《漫长的告别》没有过多的描述关于父亲的病情,重点展现在得知父亲患病后一家人相处的过程,平淡中细腻、温情、润物细无声般的生活里存着属于亲人之间爱的的痕迹,既感动,又有对生活的思考。
只要我还记得你,我们就永远在一起影片中原本不常见面的一家人,因父亲生病重新聚在一起生活,苍井优饰演的二女儿芙美和竹内结子饰演的大女儿麻里可谓是一对问题姐妹忙碌的生活让姐妹两人把亲情忽略太久。在漫长告别的背后,是一家人无法割舍的亲情,虽然父亲开始健忘女儿还是喜欢找爸爸聊天寻求安慰,说爸爸非常聪明,旋转木马前父亲带着三把伞去游乐场接妻子和女儿回家,火车上父亲对母亲说该去见见家人了,去超市父亲偷偷拿的糖是母亲最爱吃的,父亲忘记很多事,可总有些记忆永远藏在心中,泪水和欢乐中一家人与父亲漫漫的敏首告别。导演希望通过电影表达出亲情对于每一个人的重要性。
⑵ 电影中有哪些经典的告别镜头
每一部电影,都有属于它独特的灵魂。而一部经典的电影,往往会有一个让人难以忘记的镜头。或是关于重逢,或是关于离别。
我们容易被亲人之间的感情所触动,容易被爱情之间的感情所触动,同样容易被人与动物之间的感情所触动。《忠犬八公》中的离别镜头,也是让人十分揪心,这一离别非同一般,这是主人毫不知情的离别。八公的忠诚,向我们展示了动物与人的真挚感情。
⑶ 《梅艳芳》发布“告别”版预告,这部电影是讲述什么故事的
电影《梅艳芳》在最近发布了“告别”版预告,引得不少梅艳芳生前的粉丝都来关注这一样一部传记电影。这部电影还有一直热衷慈善事业的古天乐出演,由演员王丹妮饰演梅艳芳,影片会在11月12日跟观众见面。
虽然因为病魔,梅艳芳在四十岁就告别人间,但是她留下的专辑、电影,还有歌迷、影迷对她的热爱,特别是在她生命最后的一场演唱会,还坚持为歌迷带来这一场难得的表演。虽然她英年早逝,但是她永远活在粉丝的心中!
⑷ 豆瓣8.0《 漫长的告别》:一场长达七年的告别,一部温情日式的家庭电影
《漫长的告别》这部影片由中岛京子同名小说改编。这部电影温情感人,仿佛就是我们身边的每一个普通的家庭。影片全长127分钟,横跨七个年度。
认知障碍症还有有一个浪漫的名字,叫做”漫长的告别“,意思是病人和家人,有一个相当长的时间,用来告别。这部电影充满了温馨的桥段。就好像,我们回忆一个去世的亲人,当初离别的撕心裂肺已经记不得,脑子里的回忆,都是各种温馨的小细节。
影片中的父亲退休前是中学的校长,非常严厉。那么,在这样一个不擅长表达自己情感的家庭中,如何体现家庭的温馨和羁绊呢?这就要归功于导演的精心安排和细节的铺垫。
这篇文章将会从叙事结构、镜头语言、主题呈现三个方面展开解读,分析一下,温情故事的背后,隐藏了多少导演的小心思:
· 叙事结构:以单线顺叙展开剧情,同时穿插了一个“包袱”来增加故事性;
· 镜头语言:运用丰富的镜头语言去助推人物情绪的抒发,让感情的流露自然而然;
· 主题呈现:长达7年的告别的背后,是一个家庭的爱和羁绊。
这部电影从一个游乐场切入,然后以单条线性叙事结构展开剧情,从发现父亲得了认知障碍症,到最后去世,时间上整整持续了7年。为了使剧情起伏波动,导演穿插了一个“包袱”:父亲总是无缘无故失踪,说自己“要回去”。用这种方式调动观众的情绪,不经意间为观众带来感动。
影片时间的跨度长达7年,于是,被切割成4个小块,每隔一两年,导演给观众呈现这个家庭中的几个片段。一直存在的一个元素是,得了认知障碍症的父亲总是无缘无故消失,而且一直念叨着“要回去”。大家都不知道,他想要去哪里。
(1)是要回以前的家吗?
因为已经有过失踪的经历,所以,家人开始猜测,父亲到底要去哪儿。是要回原来的家吗?
于是,全家人一起,回到了以前曾经居住的老房子里。然而,外孙和父亲一样,两人都嚷嚷着要回去——不是要回”老房子“。
在回去的火车上。父亲对妈妈说,我要带你回去,去见见我的父母。
在我看来,这是影片的一个伏笔。父亲在意的东西,并不是原来的房子,不是一个物体。父亲虽然失去了记忆,但是,过去的生活,念念不忘的经历,其实都还在。
这里也把剧情往前推动,让我们知道,父亲,其实一直都是在寻找过去的经历。他自己的时间线,停留在了过去,而不是现在。 父亲也在告别,向自己的过去告别。
(2)父亲要去给家人送伞!
时间又过去了两年,父亲又一次失踪了。吸取以前的教训,父亲的手机被装了GPS定位。母女三人发现,父亲一个人去了一个游乐场。
父亲在游乐场骑木马。看到父亲带着三把伞,妈妈突然想明白,原来,父亲这是要去给她们母女三个人送伞。
姐妹俩小的时候,父亲曾经来游乐场给她们三个人送伞。姐姐说,不太可能,按照父亲的性格怎么会来?妈妈就说,因为当时妹妹感冒了,父亲惦记着。
母女三人打着伞,对着骑木马的父亲挥手。此时此刻,过去和现在交织,他们一家人,终于活在了同一个时间点里。一家人终于恢复了之前的温馨,以一种特殊的形式。
(3) 活在过去的爸爸
影片以单线叙事结构推进,剧中的人物都活在当下,爸爸却活在过去。
在这场漫长的告别当中,有两种形式的告别:家人和父亲的告别,以及,父亲和自己的告别。
外孙曾经说,爷爷因为不记得以前的事情了,所以不会伤感,活得很快乐。但是,父亲也是在用这种奇特的方式,和自己进行告别。
虽然不记得现在的事情,但是,记忆带着他,回到了过去,沉浸在以前的世界中,把以前的经历再次走一遍,这,就是父亲一直念叨的”过去“。
在这样的叙事结构中,跟随着得了认知障碍症的父亲,观众也窥探到,这个家庭原来是什么样子,家庭中的每个人的以往和现在。
用这样的方式进行衔接,毫无生硬的感觉,一切行云流水,自然而然发生。
剧情看起来平铺直叙,然而,导演花费了大量的心思和技巧,运用了丰富的镜头语言去助推人物情绪的抒发,表达人物之间的关系和羁绊,让感情的流露自然而然。比如,父女之间的交谈,大量运用侧拍和45度侧拍,用来展现父女之间有一定距离,但是父亲值得信赖的感情;用俯角来表达母亲的软弱和无助。
(1)用中景和侧拍表达可信赖的父女情
影片中运用了大量的中景镜头,展现两个人之间深厚的感情。比如,有一场小女儿和父亲的谈心的场景,我最喜欢。
小女儿刚刚在感情中受到了伤害,然后接到妈妈的电话,让女儿和父亲谈心。这场谈心的地点,在自己家的后院。
从一块饼干切入,用一个中景,把父女两人放入同一个画面。两人开始寒暄,父亲嫌弃饼干太干,小女儿说,嫌弃不好就别吃,父亲一下子把饼干给吃了。
镜头切换为远景,然后,转为小女儿特写,从45度侧拍的视角,她开始向父亲诉苦, 说自己搞砸了,越说越难过,开始哭泣。
这个时候,父亲的手伸了过来,看女儿是不是感冒了。顺势镜头就给了父亲, 父亲则是侧脸。 他说,不可以失望。
女儿接过话,说自己一直以来都特别努力,但是,还是比不过,男友对于前妻生的女儿的牵挂。
父亲从侧脸变成了正面面对镜头,对女儿说, 不可以失望。很多事情,”yo“一声,就过去了。这样的事情,在学校,或者其他地方,很常见。
从侧脸变成正面镜头,表现出父亲作为校长的权威,以及对于女儿的关心。用一句话,就结束了这场谈话。 话一说完,站起来就回屋子里去了,同时,妈妈走了过来。这个时候,中景变成了女儿和妈妈,寒暄了两句,妈妈也走了。女儿的情绪得到了释放。
这场戏中,镜头切换很少,但是女儿和父亲的感情,铺垫得很好。女儿和父亲,很少正面面对。女儿是45度侧颜,父亲是整个侧颜。说话的时候,会偶尔正面面对镜头。
在我看来,首先,父女之间的交流,没有同龄人那么亲密,两人的交流是有一定的距离感的。其次,父亲曾经是一个校长,即使已经得病,失去了记忆,但是,在小女儿面前,他还是权威,是长辈。
不知不觉之间,女儿压抑的感情,终于得到了释放和疗愈。这是我最喜欢的一个场景之一。虽然情绪的爆发很激烈,但是,一切铺垫得合情合理。
(2)用正面和侧面镜头的对比,来表现父女情
小女儿不隐藏自己情绪,伤心了哭,开心了笑。大女儿是另一种性格。为了推进大女儿情绪的爆发,导演也是做了一系列的铺垫。
大女儿在美国,深夜,镜头是45度侧面。而日本,是阳光灿烂的早上,视频的画面中,父亲在中间,母亲和小女儿在两侧,笑着说一些好消息。
突然,大女儿说,想和父亲单独聊聊。镜头切换为远景,再切回来,女儿从45度侧面,变成了正面,再次铺垫,女儿喝了口水,然后,问父亲: 我该怎么做?儿子总是逃学,可能没学校上了 。大女儿开始哭。
镜头给了父亲,用的是45度侧脸,父亲一脸担忧看着大女儿,一个字儿也没说,也没有走开。
镜头一转,大女儿的儿子回来了,他看到,妈妈在摄像头面前睡着了,而自己的外公,一直看着妈妈。
于是,外孙向外公致礼,外公回了外孙一个致礼。 爷孙俩的交流,两人都是正面镜头。
这样一场戏通过精心安排,从父女俩的交流,变成了三代人的羁绊。三个人之间,也是通过两两交流完成的。
这场戏中,双方的交流,是通过用电脑视频的方式完成的。为了区分,剧中的人物,拍了侧脸,而视频中的人物,拍了正面的特写。用这种方式,隔开了一定的视觉上和心理上的距离。
可以看出,虽然都是父女感情,但是,大女儿和小女儿,因为性格不同,和父亲的交流方式也不一样。父亲对待两人的方式也不一样。但是,不变的,是关心。
(3)俯角镜头表现妈妈的脆弱
要照顾生病的父亲并不容易,妈妈不但顺利完成任务,而且总是把自己收拾得整整齐齐,把家里收拾得一尘不染。
后来,妈妈的眼睛出了问题,需要做手术,但是她最惦记的,还是父亲。母亲手术之后,必须低着头,有利于恢复。这个时候,小女儿对妈妈说,自己没照顾好父亲,父亲住院了,就在楼下。
这个时候,妈妈说了一句话, 请自行想象我的表情。 然后,导演给了一个俯角的镜头。
俯角能够凸显环境的作用,而吞噬角色,表现人物的卑微。导演用一种俯角的镜头表达方式,展现人物的无助和卑微。
影片没有刻意煽情。母亲在剧中一直很冷静和坚强,没有哭过,这唯一的一场母亲情绪的表达,是通过这样的方式表达出来的。
用这样的镜头,表现一个伟大母亲,刚强背后的弱小和无助。这个镜头当中,也许妈妈在哭,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她还是一个勇敢顽强,坚韧的人。
长达7年的温情告别的背后,导演想呈现给观众的,是一个家庭的爱和羁绊,是家庭成员坦然面对失败,永不放弃的精神。
1.家庭的爱和羁绊
认知障碍症,又被称为最漫长的告别。父亲这场和家人的告别,长达七年。
然而,很奇怪的是, 电影里竟然没有父亲去世的画面, 没有众人和父亲一一告别、痛哭流涕的画面,也没有追悼会。反而,观众从逃学的外孙和校长的谈话了解到,父亲去世了。
导演尽量减少病痛的折磨,家人的辛苦付出,以及爱恨别离的痛苦,呈现给观众的,是一家人的温馨和牵绊。当往事都已成风,我们记不得当初撕心裂肺的痛苦,回忆起的,反而是每一个温馨而平凡的小事儿。
比如,父亲即使谁也不认得,失去了记忆,还会拉着妈妈的手,说要带她回家里见父母。
比如,父亲还会带着三把伞,去游乐场接家人。
亚洲的家庭关系中,父亲总是处于权威的地位,说一不二,很少会表达情感。没有刻意的煽情,也略去了父亲去世的悲痛,很克制地表达,家人之间的羁绊和关心。
一场漫长的告别,亲人之间的羁绊。
2.努力
小女儿一直遭遇各种挫折,母亲为了鼓励学习,会偷偷给钱。父亲对她寄予厚望,希望能够成为一名老师。然而,小女儿功课不好,是一个打工小妹。
现实中的她,一次又一次,搞砸了。
梦想开一家自己的餐馆,于是足了面包车,找了雇员,一起卖盒饭。结果入不敷出,最后还是失败了。
因为父亲走失,意外碰到了以前的同学,两人交往了一年多,却还是败给了亲情。男人一直牵挂着前妻生的女儿。
她难过的时候哭,开心了笑,日子继续过。影片并没有给小女儿一个完美的结局,也许,这就是生活。
大女儿在美国,自己也是一堆烦心事儿。丈夫沉迷于科研,对家庭不闻不问。儿子会逃学,升学成为难题。大女儿语言不通,担心儿子却没用。
最后,她开始学英语,缓和和丈夫之间的关系,事情总是会向好的方向而去。
影片最后,并没有直接给出一个圆满的结局,也没有神秘的力量帮助剧中的人物实现事业和生活的飞越。比如,大女儿的儿子,依然在逃学。每一个人,在自己的位置上,默默努力,这才是真实的人生。失望之后,还是接着努力。
总之,《漫长的告白》以单线顺叙展开剧情,同时穿插了一个父亲的失踪来增加故事性,运用丰富的镜头语言去助推人物情绪的抒发,让感情的流露自然而然,同时,长达7年的告别的背后,是一个家庭的爱和羁绊。
《漫长的告别》电影中没有最后死亡的告别,然而,每一个镜头,都在诉说着和父亲的告别。导演用单线叙事的方式,用一系列的镜头语言,给我们呈现了一个温馨,暖心的日式家庭。原来,告别也可以变得这么温馨。
⑸ 能帮我寻找一部欧美的关于告别的电影
教授 The Professor
(2018)
又名: 理查德的道别 / Richard Says Goodbye
导演: 韦恩·罗伯茨
主演: 约翰尼·德普 / 佐伊·达奇 / 罗丝玛丽·德薇特 / 朗·里维斯顿 /
影片讲述一个身患肺癌的的大学文学教授在得知自己时日无多的情况下,放下一切伪装,尽可能的大胆而自由的对待自己只有半年有余的人生的故事。从课堂上对待学生,到婚姻内坦对自己出轨的妻子和同性恋的女儿,鼓励他们坦荡的应对内心的感受,不要放过哪怕一秒的人生,尽情的书写自己的人生之书,可以不精彩但至少有趣,最后在同事的宴会上,表达自己对待人生的感受和各位道别后,从容面对死亡……
⑹ 离别主题的电影
电影后会无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