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二战题材的经典电影有哪些能不能介绍几部
战争题材的电影总是黑暗残酷的,二战作为世界上爆发规模最大的战争,其历经时间之久、损伤情况惨重,给整个世界留下悲痛的记忆,下面是小编推荐三部反应二战题材的影片:
一、《敦刻尔克》
根据二战历史事件“敦刻尔克大撤退”改编的电影。讲述了在二战初期,全员营救被困于敦刻尔克海滩上四十万英法联盟军的故事。
这虽然是一部反应历史事实的电影,但是导演诺兰的拍摄手法将整部电影不仅仅局限于反应历史事实,还具有艺术效果。电影故事从海陆空三个角度展开,以同一故事线并行前进,让观众在同一时段看到了不同的力量以不同的方式对联盟军展开的大营救。
瑞恩是战争时期的一名士兵,他的三个兄弟都在战争中死亡,母亲一人在老家孤苦无依,于是美国作战总指挥派一个小分队前往救援。救援之路危险重重,枪林弹雨中,经历了重伤和死亡,他们最终找到了瑞恩,但是瑞恩却选择留在战场。
这部电影展现了在残酷的战争下军人英勇顽强、不畏牺牲的精神,瑞恩只是一个缩影,他反应了战争中所有的战士。
② 二战后,德国如何用电影反思历史
纳粹法西斯,对于德国人来说,是个无限敏感的词语。如今,在人们心目中,纳粹法西斯便是罪恶极权制的代名词。作为法西斯发源地的德国,从将投降日定为解放日那天起,便开始了漫长的反省。
从全民接受反战、反法西斯教育,到毫不避讳提及希特勒法西斯对犹太以及其他民族的伤害、展开各种各样的悼念受害者活动、大力宣传本土反法西斯组织,德国堪称反醒二战最彻底、也最深入的国家。其实希特勒法西斯暴政对待德国本土异议人士的迫害,对德国民族的伤害,也不可忽略。
当时大批大批的德国青年被洗脑送上对外扩张的前线,充当法西斯扩张势力的工具、炮灰,纳粹对本土的思想控制、恐怖镇压,将本国智障儿童、精神病患者等弱势群体批量“消灭”的残暴政策,比之对待其他民族的发指程度,有过之而无不及。
因此,二战时的德国本土亦存在一大批热爱自由、反对法西斯的人,有的秘密成立地下抵抗组织,在大后方屡屡重创纳粹,这类秘密抵抗组织从1933年开始逐渐增多。
例如慕尼黑大学生组织的“白玫瑰”便是有名的抵抗组织,2005年,德国导演将这支抵抗组织的事迹搬上银幕,取名《希望与反抗》Sophie Scholl - Die letzten Tage(2005);
更有甚者,在纳粹内部亦有识破希特勒暴政本质的军官发起秘密刺杀行动,据统计,针对希特勒的刺杀行动高达15起之多,最著名的莫过于史陶芬堡发动的“瓦尔基里”行动。去年阿汤哥亲自上阵,在银幕上再度演绎这一传奇事件。
极权制度曾将德国民族拖入最黑暗的深渊,群体性狂热曾将德意志民族热爱自由的精神摧毁殆尽,二战后新出生的德国人面对父辈犯下的罪孽,一度陷入迷惘。正是有着如此特殊的背景,比之其他国家,德国电影对反思二战题材、反思极权制度题材的偏好显得尤为突出。
德国终战三部曲之一《帝国陷落》Untergang, Der(2004)根据希特勒秘书特劳德尔?琼格的回忆录《直到最后时刻》和史学著作《希特勒的末日》改编而成,影片犹如纪录片般客观冷静地呈现了纳粹帝国最后的时刻。
本片最大的优点,便是并未将希特勒与纳粹军官脸谱化,而是费尽心力想要触及、剖析最深层的问题:全民狂热究竟是如何形成的?极权制度是如何将人煽动得泯灭人性的?
终战曲之二的《希特勒的男孩》Napola(2004)则将视角深入纳粹军官学校,聚焦纳粹如何将一群少年打造成泯灭人性的种族主义分子。
影片通过两个少年最后以死解脱的悲剧和另外一个少年理想的幻灭,来控诉纳粹制度对人性的摧残。
终战曲之三――《希望与反抗》则直接表现慕尼黑地下组织“白玫瑰”两位当事人反抗纳粹的事迹。影片大部分的场景是直接呈现女主角被捕后,与纳粹审判官激烈辩驳的过程。
朱丽娅?耶恩奇(Julia Jentsch)扮演的女主角索菲亚对自由信仰的执着、临危不惧的勇气,真真让人感受到黑暗年代里自由斗士的铮铮铁骨。
面对纳粹偏执的种族主义言论,索菲亚冷静无比,一一进行反驳。纳粹种族主义站不住脚的言论在正义与良知面前,显得苍白、不堪一击。最后她在审判席上说出了让纳粹心里发毛的一句话:用不了多久,你就会站在我们站的地方。
正像结尾主人公被处决前呐喊的一句“自由万岁”,这部电影其实是一曲纯粹的自由颂歌。
去年那部《刺杀希特勒》Valkyrie(2008)即是照搬那场著名的刺杀事件,商业化的制作班底将一个英雄式的刺杀行动表现的如白开水般无味。
毕竟,纳粹并不触及老美的神经,反思极权与纳粹,那是德国人的事。
无论如何,这些正面表现反抗纳粹独裁实例的电影,都表明了,当时并非所有德国人都屈从于纳粹,正义与良知从未在这片土地上消失过。
去年两部涉及政治题材的影片――《朗读者》The Reader(2008)、《浪潮》Die Welle(2008)也是关于德国二战创伤最典型的例子。
《朗读者》主要聚焦战后新一代德国人直面父辈犯下的罪恶的矛盾心态,刚出生便要背负沉重的历史包袱,是战后新一代德国人的集体命运。
影片通过主人公麦克的视角提出这样的质疑:为什么所爱的人曾经是杀人不眨眼的纳粹?为什么父辈会做出如此泯灭人性的举动?麦克既想去理解安娜,又同时要谴责她对犹太人犯下的罪过。
但这两者是互相矛盾的、无法统一的悖论。《浪潮》则用课堂教学的方式一步步还原极权制的兴起、发展、走向失控的过程,
以警醒人们,即使在这个人人都以为纳粹已成为过去的现代文明社会,极权制依然会随时随地借着另外一种面目复活。
二战中德国法西斯战败,领土被同盟国苏联、美国、英国、法国划分成四个区分别占领。
美、英、法三国占领区联合成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简称西德。苏联占领区独自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简称东德。自此,战败后的德国便一分为二,分界线便是穿越柏林城的一条长达数千公里的人为分割线。
随着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之间冷战气氛的日趋紧张,东德政府于1961年在东、西德分割线上砌起一堵墙,目的是防止东德技术工逃往西德。
如此一来,柏林两端的市民便不能自由往来,从而酿成为德意志历史上难以磨灭的分裂之痛。彼时的美国总统肯尼迪(John F. Kennedy)有一篇颇为著名的演讲。
他这样驳斥柏林墙的不人道:“自由有许多困难,民主亦非完美,然而我们(民主国家)从未建造一堵墙把我们的人民关在里面,来防止他们分开我们??自由是不可分割的,只要一人受奴役,所有人都不自由。”
一堵柏林墙,将两边的至脉血亲一朝隔断,然而向往自由的德国人民一天都没放弃过翻越这堵墙。每年大批东德人冒着被边境警察击毙的危险,翻越柏林墙,逃向西德。
如《逃出柏林》The Tunnel(2001)中呈现的那样,有开着汽车直接撞开柏林墙,逃向自由世界的成功例子;亦有被边境警察实弹击中,横尸柏林墙下的悲剧。
总之,一堵柏林墙演变出多少悲喜剧。后来随着冷战的结束,东德并入西德,德意志终于完成了统一。柏林墙历经三十载,成为德国近代史上最大的创伤之一。如今残存的柏林墙遗址犹如一道刺目的伤疤,提醒着德国人曾经经历的苦难。
德国电影对这段历史多有涉猎,2001年一部《逃出柏林》便是讲述了一起发生在柏林墙下的逃亡事件。
影片中一帮东德人费劲九个月的时间挖通柏林墙地下一段通道,帮助亲人逃出东德。
电影最大的诟病便是将西德简化为自由乌托邦,将东德形容成极权牢笼,从而抹杀了影片更深层次探讨柏林墙问题的可能性。在这部影片中,一段离奇的逃亡故事在三小时片长被表现得跌宕起伏、惊心动魄,多条线索有条不紊地穿行其间。
只是,类似于《肖申克的救赎》The Shawshank Redemption式的成功故事与英雄式高大全的人物塑造,使得这部旨在反思柏林墙历史的电影显得过于通俗平凡。
而逃亡的目的――自由,却未能得到更刻骨、更深化的剖析。最后皆大欢喜的圆满结局消解了影片的真实性,从而使得这部电影看上去犹如冒险故事般虚空。
同样着墨于东德极权体制的罪恶以及对自由的向往,《窃听风暴》Leben der Anderen, Das(2006)更能打动人心。这得益于影片对于人性的深度开挖和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影片通过表现一个生活在极权体制中、并为之效力的秘密警察的人性苏醒,以表达极权体制对人性的摧残,同时寄托人性最终将冲破极权牢笼、走向光明的美好愿望。
在一个遍布秘密警察、对国民生活进行严密监控的集权社会中,民众随时面临被拘捕、被窃听的危险。各种丑陋的怪象借着冠冕堂皇的理由上演:丑陋的文化部长肆意利用手上的权利,霸占美丽的女演员。
影片中这令人作呕的一幕,便是借喻集权制度假以各种冠冕的理由,肆意践踏人性。片中美丽女演员一步步走向毁灭的过程,便是美好人性被暴政摧残至泯灭的活脱脱的范本。女演员最后逃不开负疚的心理,被急速飞驰的汽车撞死在马路上,一朵美丽的鲜花就这样凋零了;
同样死去的还有与世无争的导演、知识分子,他选择了自杀,因为在黑白颠倒的年代里,“自杀已经是最好的结果,因为他们不能忍受那样活着。
没有流血,没有热情,他们只能选择死亡,死才是唯一的希望。”导演通过这两个人物不同的死亡,表达个体对极权暴政最沉痛的控诉。本片虽与柏林墙并无直接的联系,
但其内在的精神却与当时的政治势态休戚相关。
再者,东德严肃的政治气氛是促使柏林墙诞生的因素,更是促使大多数东德人翻越柏林墙、逃亡西德的最直接因素。
依照经历过这段历史的人讲,影片中像维斯勒这样觉醒的人在现实生活中一个都未曾有过,真正的历史,比电影里呈现的要黑暗得多。
如果说《窃听风暴》有着冰锥刺骨的冷硬质地,那么《再见,列宁》Good Bye Lenin!(2003)则显得更为温情默默。
这部影片聚焦柏林墙倒塌之后一个东德家庭的喜怒哀乐。对柏林墙的反思发人深省,既有对东德极权体制下思想控制的无情揭露,又不时地流露出对旧时代的怀念,曾经经历过的美好和残酷,伴随着每个个体的记忆,成为时代的注脚;
被高度美化的西德却也并非尽如人意,两极不对等的社会一朝融于一体,无尽的矛盾、麻烦便接踵而至。逐日恶化的就业形势、物欲侵袭、价值观面临挑战等等问题,均是柏林墙带给德国人民的创伤后遗症。就像那座被直升机吊起的列宁雕像,
在夕阳余辉中缓缓走下历史舞台,一个时代无可奈何地结束了。有惋惜、有留恋,然而终究要面对新的生活。亚历山大庆幸母亲能在自己亲手打造的旧世界中死去,而她的骨灰会随着她生活的时代随风而逝。
③ 有没有描写德国士兵角度看待二战的影片
01.《从海底出击》(西德)
02.《帝国的毁灭(加长版)》(德国)
03.《斯大林格勒战役》(德国)
04.《黑色星期天》(德国、匈牙利)
05.《铁十字勋章》(西德、英国、南斯拉夫)
06.《浪潮》(德国)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07.《欧洲特快车》(德国、丹麦、法国)
08.《过客》(德国)
09.《伪钞制造者》(德国、奥地利)
10.《最后的桥》(西德)
11.《莉莉·玛莲》(西德)
12.《欧洲!欧洲!》(德国、法国)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13.《玫瑰围墙》(德国、荷兰)
14.《极地重生》(德国)
15.《希望与反抗》(德国)
16.《悲情火绒草》(德国)
17.《何处是我家》(德国)
18.《靡菲斯特》(西德、匈牙利、奥地利)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19.《我十九岁》(东德)
20.《善意的谎言》(东德)
21.《大迁徙》(德国)
22.《铁皮鼓》(西德、法国、波兰、南斯拉夫)
23.《乱世启示录》(德国、法国、英国)
24.《纳粹军校》(德国)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25.《玛丽娅·布劳恩的婚姻》(西德)
26.《六重唱》(德国、奥地利)
27.《死亡终点站》(德国、捷克)
28.《凶手就在我们中间》(东德)
29.《第九日》(德国、卢森堡)
30.《无情的战线》(东德)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31.《裸露在狼群》(东德)
32.《犹太失乐园》(德国、立陶宛)
33.《母亲的勇气》(德国、英国、奥地利)
34.《史陶芬伯格》(德国)
35.《拜见希特勒》(德国)
[由德国以外国家拍摄的以德国人为主角的影片]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36.《辛德勒名单》(美国):黑白电影,少量彩色,改编自真人真事。不用多说了,公认的经典,在中国大陆本片甚至要远比《拯救大兵瑞恩》来得受欢迎。
37.《沙漠之狐》(美国):黑白电影,又名《隆美尔传》。这不是1971年的那部彩色片《Raid on
Rommel》,而是1951年的黑白片《Desert Fox:The Story of
Rommel》。本片并没有正面表现隆美尔的骄人战绩,而是把重点放在隆美尔后期与希特勒的矛盾身上,再现了隆美尔参与刺杀希特勒的过程,以及他最后悲壮的结局。
38.《大独裁者》(美国):黑白电影,卓别林的作品,拍摄于二战期间,影片中的德国称作“托国”,希特勒则叫“希克”。中文版由上译配音。
39.《德意志零年》(意大利):影片拍摄于二战结束后的第二年,以德国普通家庭的畸形心理折射整个大时代的悲剧。
40.《坦克大决战》(美国):剧情从德军、盟军两个视角,再现令盟军一溃千里的阿登战役。(另外一部美国影片《哥特防线》也是从多个视角去讲述战争)
41.《纽伦堡大审判》(美国):从德国战犯、盟国法官两个视角去看待这段历史,对战败国和战胜国双方都进行了反思。本片并非翻拍60年代的同名黑白影片,故事剧情发生在更早之前,拍摄于1961年的《纽伦堡大审判(特别版)》在剧情上是续着本片。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42.《柏林迷宫》(美国):黑白电影,又名《德国好人》、《善良的德国人》。很具有讽刺性的一部片子,美国和苏联为了争夺纳粹科学家为自己所用,不分黑白地为他们洗刷罪名,称他们为“好人”,使其逃过法律的制裁。实际上日军731部队也是在这种情况下逃脱了审判的,我们中国真应该去拍一部《善良的日本人》。
43.《弗朗兹和波连娜》(俄罗斯):又名《青年近卫军》(译名有误,应为“青年党卫军”,这个译名与1948年的一部苏联电影重名),讲述一个党卫军青年与一个俄国女孩的爱情故事。
44.《刺杀希特勒》(美国):汤姆·克鲁斯主演,同时他也是制片人。2009年上映。本片的英文名为《Valkyrie》,与德国拍的版本不同。
45.《希特勒:恶魔的崛起》(美国、加拿大):又名《希特勒:恶魔的复活》。不少人批评本片对希特勒的塑造过于脸谱化,指责本片是好题材却被几个蹩脚的编导搞砸了。(俄罗斯和德国曾合拍过一部《狂魔希特勒》讲述希特勒和爱娃·布劳恩的“假日生活”)
④ 有没有以德军的视角表现二战的电影
1.《铁十字勋章》:
该片从德军的角度回顾了在1943年东部战场的一段血腥经历,围绕着一个厌战老兵和一个以谋取铁十字勋章作为人生目标的贵族军官展开。两人的几番较量,代表了当时德军中的两种心态,同时也揭示了战争的终极走向。
2.《从海底出发》:
该片描述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艘德国U型潜艇奉命出航搜索并击沉大洋上的英国商船队,历经惊涛骇浪出生入死,直到最后返回基地。
3.《帝国的毁灭》:
影片讲述了希特勒人生中最后的12天,其中包括苏联红军攻克柏林,希特勒同新婚妻子爱娃布劳恩自杀于地下掩体的情景。
4.《决战斯大林格勒》:
该片从德国人的角度描述二战中斯大林格勒战役的残酷,在描写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同时,探讨了两个受害人因战争而改变了命运的故事。
5.《最后的桥》:
1945年,欧洲战争末期的德国小镇,七位来自不同阶层、对战争存有幻想、为“保家卫国”而应征入伍的少年的悲惨遭遇。入伍后的第一天就要被派往前线,无心恋战的长官不希望孩子们上战场,好意让他们留守家乡小镇一座不重要的桥,而且这座桥准备在撤离时炸毁。
⑤ 从德国视角拍摄的二战题材电影都有哪些
有很多二战电影,其中不乏优秀的。
而其中还有一部分是以德国视角拍摄的,这里面也同样有很多经典之作。
电影中有着人性的反思,也有战争的残酷。
当然,也不缺乏战争片应有的刺激场面。
这里盘点14部值得一看的。
IMDB评分8.3。
这是一部纪实性电影,逼真地反映了希特勒人生的最后12天,第三帝国最后的日子。
IMDB评分7.1
真实讲述刺杀希特勒的一次行动
IMDB评分8.4
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发明了一艘出没无踪的U型深海潜水艇,它从最开始的战无不胜,到最后的危机重重??
IMDB评分7.6
讲述二战期间,德国狙击手和苏联狙击手的巅峰对决,非常精彩。
IMDB评分7.7
讲述二战期间,慕尼黑抵抗运动和纳粹的对决,影片获得多项大奖。
IMDB评分7.1
讲述一个德国少女,从崇拜纳粹到最后觉醒,深刻反思的经历,好评度较高。
IMDB评分7.6
德国纳粹图谋制造大量假币,以扰乱同盟国的经济。萨利的造假才能得到发掘,成了这个秘密伪钞制造小组的头目,但良心却促使他选择了另一条路??
IMDB评分7.5
讲述两个纳粹的后代,一个热衷于成为纳粹,一个却热爱文学,两人在二战期间,都参加了纳粹的训练,而最后的命运截然不同。
IMDB评分6.2
一个研究安乐死的教授和纳粹之间的纠葛。
IMDB评分8.5,此片豆瓣评分9.6
讲述五个德国青年男女,在二战前夕享受着青春快乐,后来在纳粹宣传下,纷纷投身“祖国伟大事业”,他们的命运从此无法操控。
IMDB评分7.8,此片豆瓣评分8.9,名列第107位
讲述一个纳粹军官的儿子和一个犹太人的儿子之间的友情。
IMDB评分7.8
讲述二战后,一群德国少年被迫去雷区排除150万颗地雷的故事,根据真实事件改编。
IMDB评分6.4
一对德国夫妇,因为儿子参加纳粹军队死亡,开始反抗纳粹的统治,就在柏林,他们和法西斯开始了斗争。
IMDB评分7.8
二次世界大战中期,美军参战令希特勒一统世界的狂梦破碎。1942年1月20日一场秘密会议,全世界人类的生活就此改变。这场会议中的一份文件,隐藏了多少秘密,犹太人是生是死,答案只有秘密对话里的发言者知道。
⑥ 20部德国二战电影
关于德国二战的电影很多都非常好看,喜欢战争题材电影的基本都愿意看跟德国有关的,下面就推荐20部有关德国的二战电影。电影如下:《无耻浑蛋》、《从海底出击》、《帝国的毁灭》、《布达佩斯之恋》、《无主之作》、《冒牌上尉》、《气球》、《铁皮鼓》、《血战钢锯岭》、《希特勒的男孩》
以上都是比较经典的,还有一些一般的:《隆美尔元帅》、《白色虎式》、《坦克大决战》、《狂怒》、《战略大作战》、《最长的一天》、《列宁格勒》、《玩具国王》、《最后一艘潜艇》、《玻璃房》。
以上都是关于二战德国的电影,有好看的,有一般的,不过对于喜欢二战题材电影的朋友,当然每一步都可以看一看,毕竟每一部影片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点,都是精心制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