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末路狂花》为什么可以被称为女性主义电影的经典之作
《末路狂花》被称为女性主义或女权主义的电影代表作,这部影史留名的经典佳片在豆瓣上获得了8.7分高分,好于94%剧情片,好于97%犯罪片,是什么原因让这部片能获得这样的评价呢?
整片几乎全部的剧情都发生在那辆高速奔驰的1966年绿色雷鸟敞篷跑车上,它飞驰着越来越远也带着我们主人公姐妹的心飞的越来越远越来越自由狂野。
综上所述,《末路狂花》是一部名副其实的女性主义经典之作。
⑵ 看电影的艺术——影片的总体分析(2)
对电影分析,评价或谈论的其他方法是什么?
从作为展示自我的舞台来分析
于演员,大荧幕是演员展示才华的舞台,从领衔主演的个人魅力或演技优势来评价,就要从演员的表演风格,偶像特质,形象定位以及人格特质等方面来观察。可以提出几个问题:演员如何去塑造人物形象?该角色是为其量身定制还是服从于角色?该演员对角色的表现力如何?与其他参演的影片相比有何改变或突破,相似或不同有哪些?对于角色的塑造成功或是失败?
于导演,每部电影都带有制作者鲜明的个性,特色,风格,人生观念或哲学。电影不是一件客观的艺术性作品,而是制作人主观意识的体现。所有影片中都有导演深深的个性烙印,可以从以下几个问题来分析:观看其他的影片,与这部影片比较,找出该导演的风格,影片最能体现导演风格的场景是什么?印象最深刻的情节是什么?导演在这部影片中是否有创新或突破?
从作为艺术作品来评价
把影片作为对道德观念或思想哲学的表达,影片中反映的主题思想或社会现实是什么?对于观众主观的影响或价值是什么?这种思想具有哪些社会普遍性?影片所具有的要素是怎样表现其主题的?
把影片作为情感,视觉,感观的体验,优秀的影片能够唤起观众发自内心的共鸣,他们或对刺激,冒险的动作片情有独钟,或对纯粹的感情文艺片无可救药。如果以这些标准来分析一部电影,可以考虑以下几个问题:影片对观众的情感影响有多强烈?电影各要素在制造强烈的视觉效果时发挥了什么作用?让观众融入其中的场景是什么?影片中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有哪些?
把电影作为性别,种族或政治的声明,评价任何影片都要避免带着某种滤色镜来看待问题,像《阿廿正传》就有利用残障人士的嫌疑而饱受指责。而对于女权主义则是对影片中的女性要求与男性同等的数量或地位。因此,对于影片的如果从性别来看要考虑的问题有:片中的主要人物是女性还是男性?所体现的核心问题是什么?有无性别歧视?他们的形象是积极或是消极的?
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来看待影片
从弗洛伊德精神法来分析影片,他们认为电影是制作者精神自我的一种体现,他们通过各种图像,数字,符号或意向将电影的事实隐藏,需要人们去挖掘或解密。用这种方法来分析,需要考虑以下问题:影片中的哪些属性让你觉得主题隐藏在画面之后?片中所具有的象征或隐喻带有哪些弗洛伊德精神法的概念,如俄狄浦斯情节(恋母情结),冲动,自我,放纵?
从荣格派批评法来分析,荣格派批评家的目标就是通过感知影片中的人物,场景或故事中找出隐含,象征或暗示的原型。荣格认为所有的神话或故事都来自于一个中心神话即元神话之中,它支撑着所有的原型形象以及与原型之间的关系。以元神话来分析可以考虑以下问题:影片中的人物,情节与探索的元神话之间的联系?人物形象是否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或是超出刻板印象?角色是否代表了大多数?是否揭示了那些原型人物的阴暗面?剧中的人物是否为自我,自由,摆脱某种束缚而斗争?
为了防止对影片的评价有失公允,可以采用种折中的方法,从人文主义角度来分析。可以考虑以下问题:影片反映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拍摄技巧的运用如何?演员的表演或感染力如何?导演的风格或思想是什么?这或许是适合大多数人表达对观影感悟的最佳方法吧。
以布拉德.皮特的两部电影为例,从演员的角度来简略分析一下。
在《第六感生死缘》中扮演的乔.布莱克,刚出场时的他是个阳光帅气的青年,满面春风,眼神温柔,透漏出的是一种积极向上,柔和谦逊的状态。而被死神附体后的乔依然英俊,却多了一份神秘,冷绝,或严肃,或另类,总感觉少了一份骨子里的情愫。演员将人间的柔情男子与死神的诡异莫测或是不可违逆表现的淋漓尽致。
在《本杰明.巴顿奇事》中本杰明刚一出生就是个满身皱纹的小老头形象,惨遭父母抛弃,被好心人收养后得以健康长大。面对逆生长的本杰明,演员要在外貌老态龙钟时表现出他心理上的青春活力,在他外貌年轻洋溢时表现出他垂垂老矣的心态。在观看影片时就会有一种时空错位的感觉,或许是演员的精彩演绎让这个人物形象在何时都会觉得可爱,积极,充满正能量。
⑶ 中国女性电影,怎么摆脱性别歧视
首先电影圈里面得先树立正确的舆论方向,以及正是在这个行业中所存在的性别问题。因为如今中国的电影业里正是缺乏从女性角度来创造的优秀作品,即便是有这种作品,也因为不符合市场的需要而得不到投资的机会。因为这种触及到社会问题的电影是很少的,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在外国,同样都是如此。
其实在中国电影中很大的一个问题,就是因为作者只在乎剧情上的冲突,导致角色是扁平的,应该要丰富人物自身的形象才能够让故事生动起来。并且很多的影片中还存在丑化中老年女性,会将一些劳动妇女的价值贬低甚至妖魔化。更加推崇青春貌美的女性形象,这些都是如今需要进行变革的思想观念,这才是摆脱女性歧视的一个重要步骤。
⑷ 有哪几部电影是反映男女性别差异的
怦然心动
这个强力推荐~~~开始小女孩喜欢小男孩~~但是小男孩并不屑~~后来的几件事改变的小男孩的看法~~等到小男孩开始追求小女孩的时候
小女孩很厌烦小男孩~~~最后他们还是在一起了~~
男女的差异
呵呵
⑸ 《罗生门》女性主义分析_电影评论
《罗生门》用夹叙夹议蒙太奇孝差和颠倒蒙太奇的手法,讲述了关于武士被杀这同一件事情剧中相山慎耐关联的四个人各有各的说法,这可以称为“罗生门现象”。每个人的说法都带有主观性,说出的话不可以让人尽信。人与人之间信任都出了问题,人性的劣根性值得人们去关注、去反思。各说各话的现象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文章从女性主义角度,伦理道德角度,社会学角度来分析。
真砂是《罗生门》中唯一的女性,一个和多曩丸在丈夫面前发生性关系的女性。在性方面,尤其是强暴,女性从来都不会占优势,一直都是值得同情的一方。在影片中,对真砂却没有持以同情态度。在多曩丸的说法中,真砂不是被他强暴而是自己投怀送抱。这样就以女性的贞操问题来批判真砂,但是在性或爱情方面男女是处于平等关系,而不应该因其是女性就要接受限制。在真砂的说法中,虽是被强暴,但结局却让真砂杀了自己的丈夫。自己想要投水自尽,却连自杀的勇气都没有。真砂受了屈辱,丈夫不但不气那个制造屈辱的人,反而对真砂很厌恶,真砂受不了丈夫的眼神,可以有多种方法来发泄自己,却偏偏让她选择杀死自己的丈夫。明明真砂是两个男性当做物的东西,却偏偏让她蒙上罪恶。樵夫的说法中,武弦直接把真砂比做连马也不如的东西,男性与女性的不公平展露无疑。武弦的说法中,真砂自己愿意跟多曩丸走,还挑唆多曩丸一定要把武弦给杀死。不管是被强暴还是自愿,真砂都能挑逗丈夫和多曩丸,让他们决斗,不论是决斗中武弦被多曩丸杀死还是武弦自杀,都和真砂有关系,真砂杀死丈夫这种说法更甚一层。不管从哪种角度,相信哪个人的话语,真砂都是一个恶人,这对女性是不公平的。这应该和当时女性地位地下有一定关系。
樵夫的形象在结逗春局时抱弃婴回家,使得他的个人价值得到实现,他的道德无疑是高尚的。但是真砂的匕首不见踪影从他们几个人的说法中,匕首很有可能就是樵夫拿走的。他最后救弃婴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他在赎罪,他高尚的举动让人们把他曾有的过失遗忘,留下闪光的精神。让僧侣最后又相信了人,看到了人性中好的一面,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又重新取得了信任。在评判人的时候,要以长远的眼光来看待,“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每个人都可以有改过自新的机会,都可以用自己认为有价值的方式来弥补自己的过失。
“一千个人眼中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会有自己不同的看法,事情的真相往往难以让让人分辨,以侦探小说式推理分析,以开放式的大结局让人发醒,结果往往只有一个,寻找结果的过程有时候会比结果更重要。《罗生门》让人们以扩散式的思维想象故事真相,以其深刻的主题让人反思,以小见大,以点盖面,把人性问题揭示出来,让人们思考信任问题,思考社会,伦理道德,男女两性等问题。
【 作者:十月影彗 】
以上就是作文栏目为你带来的 《罗生门》浅析 ,希望对你的写作有所帮助,写出好的作文。
原创作文,版权归作者及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 精选评论推荐 】:
如果你有好的作品,也可以点击下方“ 我要投稿” 把作品发给我们,届时将会让更多的读者欣赏到您的大作!
⑹ 什么是性别刻板印象常见的男性/女性刻板印象有哪些请再以一部电影为例,分析影片中的性别刻板印象。
性别刻板印象
跟据社会学辞典的解释,刻板印象(stereotype)是指「对社会群体不准确和简单化的见解,致使旁人依此对其有固定的看待.」(Jary & Jary,1998,P. 673).按照这个定义,性别刻板印象(gender stereotype)则可以理解为对男性和女性的一些独有看法,而这些看法却可能是错误而过於简单化的.
在这里我先解释性(sex)与性别(gender)的分别,以免在往后的讨论产生混淆.性是指生理上的分别,一般可由性器官与基因去决定你是属男属女.而性别则是由文化建构出来的,男性和女性可以说成是两种角色,各自有一些特质和受到社会不同的期望.
套用性和性别这个概念,性别刻板印象就可以被视为把性和性别挂勾.作为男人(man),就需要具备男性化特质(masculinity),例如独立,理性,主动,有自信等.作为女人(woman),则需要拥有依赖,感性,被动,柔弱这些女性特质(femininity) (Basow,1992).
性别刻板印象的成因
性别刻板印象的成因一直都受到争议.最主要的辩论可以分为自然因素和环境因素两派(nature vs. nurture).本质主义者(essentialist)认为男性和女性的分别是先天形成的,而建构主义者(constructionist)则认为两性间的差别是透过社会及文化建构出来的.现在我会分别从上述两个角度探讨形成性别刻板印象的成因.
自然因素
Sex及Gender并未有统一的中文释法.例如,社会学辞典中释本把gender释作「性相」,以避免与一般人把sex解作「性别」产生混淆.国内有性书本则本sex释作「性别」,gender释作「社会性别」.个人认为把gender释作「性相」并不合宜,而释作「社会性别」则略嫌累赘.因此,在本篇文章我会把释法统一,sex会被释作「性」,而gender会被释作「性别」. 答者: 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