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以心理学的角度分析 催眠大师 这部电影
《催眠大师》对心理咨询、治疗的定义,比较符合社会上流行的一些误解,把它当作生理治疗一样,麻醉、手术、缝合、愈合,医生做救世主,病人出个身体了事。
然而在真实的咨询领域中,恰好相反,心理咨询、治疗中,主体是来访者、病患,咨询师作用在于陪伴他探索,不得违背他的主观意愿,野蛮催眠、治疗。假如读者遇到徐瑞宁那样不断威胁、恐吓以及发怒失控、强迫你打开内心的咨询师、治疗师,恭喜你中彩,遇到了江湖郎中。
适时的自我反思和觉察,完善真正的自我是非常重要的。心理咨询师永远只是一面镜子,帮助你反思自己的一切,真正的救世主永远是你自己,因此《催眠大师》作为一部心理悬疑片,让公众了解心理咨询行业的娱乐性电影很成功,但切莫讲心理咨询专业狭义的理解如此,真正的咨询,真正的催眠有着相当专业的领域,绝不是电影中简单的处理就可以草草了事的,人心是个非常复杂的功能,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应该有着自己的专业伦理和职业准则。
催眠的真谛何在?
现代心理学界对催眠及催眠状态的解释究竟是什么呢?当代的一些催眠理论,大体分为两大类。一类被称作变更的意识状态理论。这类理论认为催眠状态与其他意识状态有本质的区别。对于普遍意义上的催眠状态,大家认为是一种类似于梦游的状态。比如你将要睡着但还没有睡着的状态,这是很自然地进入的。另一种是由他人导入的,催眠师运用科学的方法,将被催眠者带入一种潜意识的状态。
还有一类理论被称作非变更的意识状态理论又称怀疑理论,认为催眠状态与正常意识状态并没本质的区别,用通常我们熟悉的心理学知识就可解释催眠现象。
催眠可以在特殊状态下让一个人的“知”与“行”分离。比如催眠师将被催眠者带入催眠状态后,你让他做加法,一加一等于多少?他当然知道等于二,但如果催眠师暗示他说,二这个数字根本不存在。那么,他只可能说出二之外的一个数字。这就是行动与知觉的分离。
在催眠状态下,主试通过不同的暗示语甚至可以让被试产生正幻觉和负幻觉。正幻觉是指让被试知觉到客观上并不存在的东西,如闻到并不存在的香味,听到并不存在的声音等。负幻觉是指让被试把本来实际存在的东西当作并不存在。
此外,“身心关系”的问题在催眠中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在某种意义上,催眠是以较为直观、较为明显的方式向我们展示出了心身之间的相互作用。比如通过催眠暗示能止痛、治疗牛皮癣和去除疣。前苏联的普拉托诺夫等报告说暗示被催眠者吃了许多糖,此后他们的血糖增高了20%~30%。还有催眠暗示能引起皮肤烫出水泡。尽管有些只是来自临床的报告,还需进一步证实。但催眠情况下的心理暗示可以对生理产生影响这一事实却被大家公认。
『贰』 44岁影帝富大龙,太穷无钱买房,近照曝光“落魄”似民工
近日,有网友看见影帝富大龙出现在一个简陋的小吃店,买了个肉夹馍,边走边吃。
富大龙很少出现在公众视线,这次他穿着普通的蓝衣服,衣着十分随便,头发也很短,皮肤黝黑,完全没有影帝的风采,甚至还不如一个路人。
如果不仔细看,说他是民工也不为过。
但就是这样一个看上去平平无奇,甚至有点丑的人,却是中国中生代男演员里绝对的实力派,多次获得过影帝。
即使和现在口碑很好的廖凡、段奕宏相比也绝对不弱一分。
可就这样一个人,有作品、有奖项、有实力,却到了44岁依旧买不起房子。
夸张一点说他“落魄”也不为过。
1976年出生的富大龙,是北电94级的学生,这个班有两个很著名的女同学,一个叫做金巧巧,一个叫蒋勤勤。
和众多素人不同,富大龙在8岁的时候就被选中,出演了电影《中彩》。
随后又出演了《少年彭德怀》,并凭借此片获得了中国电影童牛奖优秀男演员奖。
此后,富大龙就开始了自己的银幕生涯,在《小骑兵历险记》、《战争子午线》、《夏日历险》、《北洋水师》等电影中都有他的身影。
就这样一路演着电影,1994年,富大龙顺理成章地考入了北电表演系。
1994年是个神奇的年份,这一年有三部电视剧刷新了全国观众的眼界,它们分别是《北京人在纽约》、《过把瘾》《情满珠江》。
这三部戏里走出了三位男演员,姜文、王志文和巍子。
姜文和王志文后来都成为了中国最好的男演员,在台词方面,王志文在中国男演员里可以说是无人能出其右。
这一年也是中国电视剧迈向市场化的一年,从这一年开始,文艺界呈现出无以伦比的蓬勃。
在这之后的十年甚至是二十年,可以说是文艺界的黄金时代。
《乱世佳人》里白船长曾经说过,在建设一个时代的时候,是很容易出富翁的,可以说富大龙实实在在赶上了一个文艺界的好时代。
但童星出道的他,却出乎意料地沉默了,在校期间,他几乎没有拍什么片子。
其实他和冯小宁导演是旧识,在他还没有考入北电的时候,冯小宁导演就已经很欣赏他了。
冯小宁导演在1991年的时候就主动对富大龙说:“我以后可能找你。”
几个月之后,冯导邀请富大龙出演了他的《战争子午线》,在北电读书的时候,冯导也经常去看望富大龙。
冯小宁也是第五代导演中的代表人物,他和张艺谋是同学,他的作品一直以瑰丽和想象丰富而见长。
在富大龙进入电影学院潜心学习的日子,冯小宁拍了《黄河绝恋》与《红河谷》,也正是这两部影片,让宁静进入了主流电影界。
在宁静的电影生涯中,这两部影片的地位举足轻重,这两部影片也让冯小宁导演斩获了很多奖项。
北电毕业的时候,富大龙的成绩是全班第一,但这对他来说并没有太多的帮助。
此时,蒋勤勤已经在上学的时候通过《西施》有了一点名气,又在当年很火的《康熙微服私访》里出境,随后又在琼瑶的电视剧《苍天有泪》中担任主角,还有了艺名水灵,成了当红女星。
所以,1998年蒋勤勤毕业后,就很顺利地分到了北影厂工作。
金巧巧也主演了几部电视剧,但相比之下,金巧巧对事业的规划似乎一开始就和蒋勤勤不同,在蒋勤勤还在考虑做演员的时候,金巧巧已经开始在考虑开公司了。
和他们相比,富大龙沉寂的可怕,他毕业了,似乎也没有特别好的机会,但是不好的戏他又不接,广告或者是其他小活他也绝不染指。
他说:“我是演员。”
但这么执拗的人,在现实中肯定是要碰壁的,他一直艰难度日。
直到1999年,冯小宁导演打算拍摄《紫日》。
冯导对他说,演这个角色,需要演员自己去农村体验生活,但即使演员自己去了,回来也未必能出演这个角色。
富大龙听了,什么都没说,自己直接就去了农村,干活吃饭,生活习惯,衣着打扮,他把自己完全融入了农村。
2个月后,他已经成了农民,冯小宁看着几乎是面目全非的他,非常满意。
在拍摄过程中,富大龙即使是很危险的爆炸戏也不用替身。
因而剧情需挖战壕,但因为这活太苦了,请来的民工都跑了,结果战壕最后全是他和冯小宁自己挖的,战壕挖完,他也起了一手大泡。
电影很成功,在夏威夷国际电影节,夺得最佳影片。
富大龙也打开了知名度,但他依旧不接烂戏,不拍广告。
这些就直接导致了他很穷。
穷没关系,富大龙不怕吃苦,他送外卖一小时能赚3元钱。
也当老师,打零工,总之他那会和所有底层的打工人一样。
没人会想到一个知名演员会过这样的生活,而且一过就是7年。
这七年他放弃了名利,放低了身份,唯一没有放弃的是他的信念:“当一个好演员”。
时间到了2006年,导演戚健在筹备电影《天狗》,但是无论如何,现有主角的表演都无法让他满意,于是他决定将主角换成陈建斌。
陈建斌1994年考入中戏,1998年硕士毕业并留校任教,2001年已经在话剧舞台上大放异彩,在影视界也是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但2006年,陈建斌正在拍摄《乔家大院》,这部戏也是他和妻子蒋勤勤的定情之作。
因为《乔家大院》的关系,陈建斌挪不出档期,因此副导演推荐了富大龙。
抱着试一下的想法,戚健找了富大龙。
当时的富大龙依旧很穷,身上没几百元钱,为了过去试镜,他还放弃了外卖员的工作。
到了山西之后,他的表演震撼了导演,当即拍板就是他了。
当得知他经济很困难的时候,剧组提出可以加钱。
富大龙却说:钱随便给就好,他是真的喜欢这个角色,不为钱也演。
在电影里他一口地道的山西话,是找当地农民一句一句学的。
这是一个厚重的故事,富大龙完美地展示了人物,他的表演说是震撼也不为过,这样的表演注定不会被埋没。
果然,他凭借表演一举摘获金鸡奖、华表奖和华语电影传媒奖的三金。
接着他又在《大秦帝国》、《隋唐演义》、《大连的故事中》都有很多精彩的表现。
他琴棋书画无一不精,所以这类演绎角色,他都是亲自上阵,不用替身。
他的书画,诗词有相当的水准,他的字被五台山的藏经阁收藏,他还出过散文集,古诗集、小说、电影剧本。
但是他的名气和他的实力完全不相称。
是他不能火吗?不是的,是他有意地选择了低调。
因为他深知,观众离演员越远,离角色就越近,作为明星需要曝光度,怕被人遗忘,但他只想做演员。
他甚至说,他不希望自己红。
他希望人们记住的是荧幕上的角色,而不是他本人。
可生活总是很现实的,红意味着有丰厚的收入、有曝光率、有各种物质上的回报,红甚至会体现在片酬上。
演技不错的孙俪邓超夫妇,不止一次在豪宅中展示,她们的幸福生活,陈赫与妻子张子萱的豪宅也让人赏心悦目。
他的同学蒋勤勤与陈建斌早就是有钱人了,衣食住行都算得上奢华了。
金巧巧就更不必说了,自己嫁了良人,当了老板娘。
杨颖和黄晓明家的背景就是东方明珠电视塔,据说也是亿万级的豪宅。
赵薇为孩子上学一出手就上亿元。
富大龙呢,什么都没有,出道30多年,他甚至只能租房子住。
作为影帝,作为一个在浮华行业里做到顶尖的人,他竟然买不起一套房子,和同学比,和同行比,他真的太穷了。
无论衣食住行,他都朴实得不像那个圈子里的人。
但那又怎么样呢,他还是坚持着,不接广告,不拍烂戏,远离综艺甚至连访谈都尽量避免。
这30年,他一直坚守着初心,无论是无戏可拍的时候,还是送外卖的时候,无论是在农村挖沟的时候,还是手捧影帝奖杯的时候。
从他入行到现在,恰恰是国内 娱乐 圈从无到有的时候。
1994年的电视剧,一集1000元的片酬就很高了,到现在演员的片酬动辄几十上百万,电影的片酬更是以亿元计算,这个时间段里,早一天入行就多一些机会。
对身处 娱乐 圈的他来说,他真的是赶上了最好的时候,他完全可以抢占先机,挣轻松的钱,要是那样,他现在的生活会富足得多。
但他什么都没做,他只是看着这个圈子慢慢变得浮华,看着流量崛起,但他始终做自己。
从始至终,他只是一个演员,他也只希望做一个好演员。
我们能做的,就是让这样的好演员,不被辜负。
END
『叁』 北京电影学院的北影渊源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初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延安电影团摄制了《延安与八路军》的影片后,电影团团长袁牧之奉党中央的指派于1940年夏携带该片的全部底片赴苏联莫斯科进行后期制作。袁牧之在苏联期间考察了莫斯科全苏国立电影学院后,受到了很大启发,产生了中国要发展人民电影事业也需要办一个“中国自己的电影大学”的初衷。
随着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迅速进展,为迎接全国解放培养和积蓄干部,根据中共中央东北局的指示,当时,人民电影事业的唯一基地,东北电影制片厂从1947年初开始,先后办了四期电影干部培训班,先后培养了520余名干部,其中440名干部参加了电影工作,70余名参加了部队及地方文化工作。这些训练班坚持的办学方向和教育方针为建立中国自己的电影教育事业积累了经验。
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后,周杨、夏衍以及袁牧之、陈波儿等新中国电影事业的领导人,面对旧中国遗留给电影园地的断壁残垣,规划对它的改造、建设和发展时,感到需要一大批演工农兵、写工农兵的电影专业人才。在一时还没有条件办起“中国自己的电影大学”的情况下,委派陈波儿从实际出发规划实施。于是人民电影教育事业开始了它的初创阶段。在陈波儿的领导下,谢铁骊、巴鸿、王赓尧等经过筹划,并经文化部、中宣部和周恩来总理同意,于1950年6月创建了中央文化部电影局表演艺术研究所(简称表演艺术研究所)。并于7月初在北京、南京、上海等地开始招生。 1950年9月14日,第一个大专三年制的演员班38名学生举行了开学典礼。
表演艺术研究所由陈波儿担任所长。所址设在西城区石老娘胡同4号院,后又逐渐发展了三处校舍,即:石老娘胡同9号院、受壁胡同、大成巷等四座四合院,占地面积共3200平方米,房屋使用面积有2000平方米。表演艺术研究所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支部,隶属电影局总支,为第8支部。
演员一班于1951、1952年招收了两次插班生,毕业时共有55名学生。
1951年新学年开始,又招了演员二班、编剧班,演员二班有24名学生入学,编剧班有37名学生。
1951年5月,表演艺术研究所改名为中央文化部电影局电影学校(简称电影学校)。
在当时,专业教师多是来自解放区、部队和国民党统治区从事革命文艺工作多年艺术家。任课教师先后有:王逸、严恭、谢铁骊、陈怀恺、巴鸿、李露玲、肖龙、石联星、唐远之、耿西、许之乔、王震之、吴天、林艺等。当时在教学方面,开始学习已经介绍到中国来的苏联剧作及表演理论,并编写了《演剧教程》等专业课教材。同时聘请了裴文中、金克木分别讲授《社会发展史》、《政治经济学》,由王震之讲授《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史东山和蔡楚生讲授《电影特性》。此外,夏衍、周扬、冯雪峰、陈荒煤、于敏、俞平伯、丁玲、聂甘驾、孙家琇、艾青、老舍、盛家伦等著名文学艺术家,都来校进行专题讲授。
表演艺术研究所时期,专业教师虽不多,教学计划也比较单一,然而讲授的课程却涵盖了文学、艺术的各个方面,学生接受的知识面很广阔。这一时期,无专门教学设备,条件简陋,练功就在四合院内砖地上,影片观摩要到电影院去买票。教室、宿舍冬天都是烧煤球炉子。学生实行供给制,条件虽艰苦,学风却是团结、紧张、活泼、严肃。
1951年秋,演员一、二班、编剧班先后赴湖北汉阳参加土地改革6-8个月。之后,编剧班又深人石景山钢铁厂参加车间工会工作和石钢工人共同生活了三个月。 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以孙明经教授为首的南京金陵大学电影播音专修科、以陈河声教授为首的苏南文化教育学院电化教育专修科、以钱家骏、范敬祥教授为首的苏州美术专科学校动画专修科的师生连同三校的教学设备,调来电影学校。至此,电影学校成为具有艺术系科和技术系科的综合学校。它标志着中国电影教育事业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与此同时,学校迁入北京新街口豁口外皇姑坟新建的校舍。新校舍占地3.3公顷,建筑面积6900)平方米,其中排练厅300平方米、剧场(演出、放映1800平方米,教室、实验室600平方米,另在校址南边设置的简易操场15000平方米。
院系调整后,1952年电影学校参加了全国高校统一招生,开办了新闻摄影专修科、洗印专修科及苏州美专转来的动画专修科三个两年制的大专班,洗印专修科除大专班外,同时招收了洗印中专班;为发展民族地区的电影放映工作,举办了民族地区放映师资训练班。直到1954年,又先后举办了新闻摄影干部训练班、第一期放映师资训练班、俄文专修班等在职干部培训班。
1953年3月,中央文化部电影局电影学校改名为北京电影学校。
1953年12月24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第199次政务会议上做出决定。“……电影局应积极准备条件,争取四至五年内创办电影艺术学院,培养电影人才,首先是编剧、导演、演员……”。在电影事业管理局制定的电影事业发展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列有在北京电影学校的基础上建立北京电影学院的规划。文化部并根据政务院的决定为解决建院后的师资需要,一方面派一批留学生去苏联和民主德国等地学习电影编剧、电影摄影、电影美术及电影工程;组织专人到苏联考察电影教育;同时聘请苏联电影教育专家来校讲学培养师资。1955年11月由苏联专家B·伊万诺夫、B·卡赞斯基、A·西蒙诺夫、B·安东年柯主持授课,以培养师资为重点举办了导演、演员、摄影、制片四个专修班,学员都是来自各电影制片厂具有相当实践经历的创作和制作部门的在职干部,学制二年。学校同时配备了一部分师资力量协助苏联专家工作并随班学习。
苏联专家在专修班的讲授中,除了理论讲授外,更重视课间影片作业的实习,学校为此在原来演出科的基础上建立了实习办公室,增添了影片实习设备和教学辅助力量。四个专修班在苏联专家的指导下,先后拍摄了《小白旗的风波》、《众叛亲离》等九个联合作业影片片断,演员专修班又排演了舞台剧《仇敌》和《第十二夜》。周恩来总理亲临观看了《第十二夜》的演出,并接见苏联专家与学员,对专家的教学和学员的学习成绩给予了肯定和鼓励。
1955年7月,北京电影学院筹建小组“关于筹建北京电影学院工作的报告”,经文化部上报政务院。周恩来总理于7月24日亲自批示给高等教育部并由综合教育司于8月4日正式列人计划。
从表演艺术研究所第一个演员班到专修班这一电影教育的初建的历史阶段,为新中国电影事业的急需与发展输送了576名名专业的毕业生。这其中,如:郦子柏、印质明、赵联、庞学勤、李孟尧、孙羽、张天民、林汝为、林农、王炎、于彦夫、董克娜、杨静、于洋、张桂兰。李文化、魏铎、沈杰、常彦、阿达等一大批知名的艺术家以及汪流、余倩、刘国典、孔祥竺、韦彰等教授、研究员、高级工程师。
1956年6月1日,国务院批准北京电影学校改制为北京电影学院,任命电影事业管理局局长王阑西兼院长,建院后,校址设在新街口外大街的小西天。专业学系设置为电影导演系、电影演员系、电影摄影系和放映师范专修科。同时参加了全国统一招生。三个本科系(四年制)还要进行专业考试(含初试和复试),招收了86名学生。他们正是新中国电影队伍中的第一批本科大学生。放映师范专修科招收了29名大专科学生。三个系的课程设置分: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讲座课。在共同课方面又分:政治课、文艺史论课、外语、体育课。教材、剧目、参考书目等方面虽也有中国民族艺术教育传统的内容,但教学计划的框架基本上采取的是苏联电影教育体系。 1958年8月,文化部批准建立北京电影学院实验电影制片厂。
1959年,增设了电影美术系,本科五年制。并进行了招生。
1960年,文化部决定新成立的北京电影工程学院的电声、化工、机械三个专业班的新生及教工全部转人电影学院,建立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工程系。
1961年,建立电影文学系,由文化部文化学院转来二年级15名学生学习电影编剧和电影艺术理论,于九月初开学。
1963年,上海电影专科学校撤消后,美术系在校学生转入北京电影学院电影美术系(美61届)继续学习。
从1960年到1965年,由实验电影制片厂组织的本科生各届毕业班摄制的联合毕业作业,短故事片20部、71本,纪录片多部。其中《穿山巨龙》、《大木匠》、《父子俩》三部短故事片、《高炉电花》、《装卸之歌》二部纪录片曾在中国国内发行上映。
这一时期,教学对象主流是本科系各专业,但仍坚持着为电影事业发展的需要培养在职干部。1959年曾建立过短训部,为各电影制片厂培训了“新闻编导”、“新闻摄影”、“录音”、“洗印”四个专业的学员273名;这一年还举办了表演师资进修班,聘请苏联表演艺术家尼·潘可娃来校任教,1960年8月表演师资进修班结业,演出了苏联话剧《乐观的悲剧》。摄影系举办了“电视摄影干部短训班”、“科教电影摄影短训班”,导演系举办了“科教影片导演进修班”,工程系举办了“放映师范专修班”。作为教学改革的一项措施,1960年表演系试招收了一届初中毕业生的六年一贯制的两个教学班。
从1960年开始,学院摄影系先后接受了越南、柬埔寨、阿尔及利亚、印度尼西亚派来的学习电影摄影的留学生,导演系也接受了阿尔及利亚的留学生。
1959年3月,北京电影学院接受中共北京市委的委托,由学院实验电影制片厂摄制定期的新闻杂志片《北京新闻》,以反映北京市各条战线的建设、发展的新成就和新人新事,每月两期。与此同时,还摄制了《建设密云水库》及北京工业、北京农业等方面的大型纪录片多部。
《北京新闻》于1960年被评为北京市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到1962年秋共发行了63期,由于电影胶片进口锐减,市委决定暂停摄制。
六十年代初期,课程设置加强了史论课的建设,增设了《中国电影史》、《外国电影史》、《艺术概论》,制定了《学生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
1966年,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电影教育完全陷于瘫痪。1970年5月,全体教职工下放部队农场劳动,接着又把全部校舍房屋、设备、影片资料、图书移交出去,电影学院被扫地出门。
这一时期,电影学校在压力下先后招收了“工农兵学员”的大专、中专、进修班等22个专业班。
“四人帮”被粉碎后,1977年经国务院批准又恢复了原建制北京电影学院。
文化部为迅速重建北京电影学院,1978年3月建立了由副部长王阑西任组长,卢梦、 钟敬之、申伸任副组长的领导小组,拨乱反正,恢复了导演、表演、摄影、美术、录音五个系本科的招生,文学系先以举办进修班主逐步恢复本科招生。举办表演师资进修班,各系并举办干部专修班。为给民族地区 培养电影干部,1981年招收了新疆、内蒙地区少数民族学生的表演、摄影、美术、录音四个专业的本科班。 1982年7月,罗光达、周传基以观察员身份赴澳大利亚参加 CILECT(国际电影、电视高等院校联络中心)会议之后,学院先后派出考察团考察了东、西方一些经济发达国家电影电视教育的现状。
继学院学术委员会恢复、创办《北京电影学院学报》之后,建立了电影理论研究室,并先后组织了一系列有关电影美学、中国电影民族化的道路、中国优秀影片的创作实践、电影与电视等专题研讨会。教师们先后在《北京电影学院学报》及报刊、杂志上发表了有影响的论文300余篇。各专业教师先后完成的理论专著有70余种,其中《摄影曝光控制》、《摄影镜头的性能与选择》获国家教委优秀教材奖(国家一级),《元美学》、《色彩学基础与银幕色彩》获广播电影电视部优秀教材一等奖。1987年-1992年间获国家及部级优秀教材奖共9种。
在史论课的建设方面,重建了7个国家的“电影研究”课程以及35门选修课程。
实行“学年学分制”、“二·四制”(按本科招生,两年后根据学分成绩,少数学生按大专毕业,其余继续学习)并在1985年级6个专业的新生班试行。
毕业生在教师指导的毕业演出中,其毕业作业《中彩》、《童年往事》、《随风而去》分别获得国际大学生奥斯卡电影节奖和东京国际大学生电影节的特别导演奖等。
北京电影学院于1984年被吸收为CILECT的会员学校,并于1988年被选为理事学校。1991年6月6日,受CILECT的委托,由学院主持召开了“亚洲及太平洋地区电影、电视培训研讨会”,出席会议的有亚太地区22个国家和地区的35个高等影、视院校代表。
1984年,电影学院受权招收硕士研究生,并逐年扩展研究方向和扩大招生人数。此后又同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联合举办了研究方向为电影历史和电影理论的硕士研究生教学班。
1989年,建立了北京电影学院国际培训中心,
1991年5月,学院制定了《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期间发展规划纲要》。
1992年,学院决定建立“金烛奖”、“北京电影学院奖”,前者为奖励在校工作成绩突出的教师和职工;后者则为表彰学院师生及历届校友在电影创作上取得突出成就的电影作品而设立的荣誉奖,以弘扬电影教育并推进中国电影艺术的提高。奖项分大奖、编剧、导演、表演、摄影、美术、录音奖七项,1993年5月5日,举行了首届“北京电影学院学院奖”、“金烛奖”颁奖大会,获奖作品及作者名单以金字镌嵌在校园的金字塔碑上。
1993、1994年,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合作建立了跨校双学位学制班。从1994年开始并扩大了研究生的招生计划。
1995年,与中国摄影家学会合作办学,成立了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学院;另外北京电影学院董事会也成立了。
2013年3月,教育部、北京市、国家广电总局签约共建北京电影学院,根据共建协议,北京电影学院还将在通州区建设占地面积500亩的新校区,建成后可保障6000名学生在校学习,将比目前的学生培养规模增加一倍多。
2015年,北京电影学院举行建校65周年庆典活动; 中信国安投资有限公司与北京电影学院签署了关于联合办学的战略合作协议,北京电影学院相关专业的二级学院将陆续迁址到位于河北香河的中信国安第一城。
『肆』 “最穷影帝”富大龙:不接广告,不上综艺,窘迫时身上仅剩200块
娱乐 圈一向被称为大染缸 ,高片酬让整个圈子都笼上了一层浮躁的气息。
某些艺人补缴的税款,数额高到普通人要从秦始皇时期开始劳动,不吃不喝才可能攒到。
更令人诧异的是, 高价片酬并不能换来高质量的表演 ,数字小姐、数字先生层出不穷。
演啥都一个样,生气靠吼、哭不出来靠眼药水......
也正因如此,能在大环境下坚守着演员职业操守,
一门心思只琢磨演技的演员,实属难能可贵。
而富大龙,就是这样一个“奇葩”。
他的清醒,不知道让多少小鲜肉自愧不如。
01
有人走上演员这条路,或天赋异禀或外貌出众,属于老天爷赏饭吃。
而富大龙靠的是骨子里的韧劲儿。
1976年出生在甘肃天水的富大龙,其貌不扬,但 极其有性格 。
有回惹父亲不高兴,抬手打了富大龙一下,他居然 能把自己气得背过气儿去 。
再醒来时,已经在父亲怀里,母亲在一旁戳戳他脑门:你咋气性这么大呢。
富大龙自幼学习成绩不错,很爱看书,兴趣爱好也很广泛,
京剧、乐器、武术每一个都能学得有模有样,
按他的想法,以后要从事跟文学相关的事业,从没想过跟演戏沾什么关系,
毕竟自己 爱看爱写但唯独不爱说 。
但是,老天爷偏偏不按他的想法来。
1983年的一天,富大龙正在少年宫学武术,一门心思捉摸着怎么把腿踢高,
当时他憋着一股劲儿、眼神坚毅,每一下都踢得很用力。
这一幕被电影《中彩》的导演韩刚看在了眼里,
恰逢他正在少年宫挑选小演员,感觉这个小孩的倔劲儿很符合影片中角色气质,
于是年仅八岁的富大龙便开启了演艺之路。
根本不懂什么是表演的富大龙,原以为只是一次荧幕尝试,
结果,导演韩刚又将他推荐给了 《少年彭德怀》 的导演马秉煜。
当时《少年彭德怀》正四处寻找符合彭总幼时特点的小孩,
为了最大程度贴合角色,一直在强调彭总不但嘴唇厚,还有一点点地包天。
童年时的富大龙圆脸蛋,嘴唇很丰满,再加上他那种极具性格的小眼神,
韩刚觉得很符合《少年彭德怀》的选角,于是便推荐给了马秉煜,
介绍大龙时特地强调: 这个孩子有股牛劲儿。
别看富大龙年纪小,但那会儿就有了演戏要做功课的概念 ,
他自己跑到书店买了本《彭德怀自传》看,这一点恐怕现在有很多明星都做不到。
富大龙大概了解了自己要演什么内容,但怎么演还是一头雾水。
在一场母亲过世的戏中,他怎么都哭不出来,NG了很多次,
导演循循善诱,其他演员都帮助富大龙营造氛围带入,折腾了很久最终圆满完成。
那一次,他才感受到了一些演戏到底是什么。
用富大龙自己的话说,那会儿演戏就是傻而真实,没有太过花哨的技巧,就是一腔真诚。
也就是这样的“真”,使他获得了第二届中国电影童牛奖优秀表演奖。
然而,此时富大龙心里却还一直还惦记着自己的文学梦。
02
1994年,富大龙考入北京电影学院,成绩并不突出,
在学校里上了一学期都没觉得自己有多喜欢表演。
直到大二时,富大龙突然领悟了其中的乐趣,
他将演戏与自己喜欢的音乐、绘画相结合,总结出自己的一套理论。
本来就爱琢磨的富大龙更起劲儿了,无论课上还是课下,
只要有表演的机会,不管角色大小他都拿捏死死的。
这也让他在毕业时,各科成绩由末尾变为了第一。
只是跟他同班的蒋勤勤、金巧巧等,早以出名,在演艺圈风生水起,但他却默默无闻。
毕竟演艺圈不同于其他行业,除了专业过硬外,长相也是很重要的。
富大龙小时候因长相特色获得了不少演出机会,
长大了虽也帅气不少,但 与同期的陆毅等人相比,还是多了几分“乡土”气息。
所以,找他的戏也没有什么讨喜的角色。
毕业两年后,富大龙才在《少年包青天》中出演“狸猫换太子案”的六子。
从构思到筹备自己执导的电影《紫日》期间,
冯小宁多次找富大龙聊天,他给了富大龙一个月时间,
让他去越偏远越好的农村去体验生活,
并坦言, 如若在开机前,有比他更适合演员,就会果断换人 。
一个多月后,当冯小宁导演去河北一偏僻村庄去找富大龙时, 愣是没认出来 ,
黝黑的皮肤,胡子拉碴,
因为天天下地做农活,身上的肌肉也变得健硕。
冯小宁导演看着眼前判若两人的富大龙,扑哧一下笑了,
这一笑,也意味着富大龙的男主角稳了。
影片中,富大龙无论多危险的场景都不用替身,
在一场“地雷阵”的戏份中,他 被弹片划伤腿 ,只是简单处理了一下便继续投入到拍戏中。
长久未得到认可的富大龙,在戏中将情绪宣泄地很彻底,
把一个角色或善良或仇恨的多面性掰开了、揉碎了,
将底层人民面对现实的无力感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他的卓越演技, 助推影片获得夏威夷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
这也使富大龙的名字被人们知晓。
本以为富大龙终于可以摆脱苦苦等戏上门的日子,可以一步脱贫致富走向奔小康之路。
结果, 富大龙的决定,再一次让他的生活回到了原点 。
03
富大龙挑剧本有一个原则, 如果要出演反面角色,必须恶有恶报,
因为他演戏最重要的目的,是要通过作品传递给观众明确善恶观念。
更何况,屏幕前有很多的青少年,如果看了剧哪怕能给予一点点启发也是值得的,
但如果因为看了自己的剧学坏了,不值得。
所以,在出演《紫日》有了些许名气之后,
富大龙感觉自己多少是有了一点影响力,便在剧本上的选择上更加挑剔。
这恐怕是很多流量明星所不能理解的,
毕竟在流量为王的时代,趁着名气热度抓紧宣传、上戏,才是“正确”的选择。
花无百日红, 不把握时机抓紧“捞钱”,那是真的“傻” 。
而富大龙就愿意当这样的一个“傻子”。
他坚持着自己的原则,没有合适的戏拍,自然就没了收入,
捉襟见肘的那几年, 富大龙曾送过一小时三元的外卖 ; 兼职代过课 ;
在小饭店帮过厨 ,每天眼睛被煤气熏到肿得跟桃子似的;
甚至 过年母亲还得救济富大龙 。
回想起这段时间,富大龙说, 从未觉得生活苦 ,
自己凭借双手挣钱,哪怕到了七八十岁也觉得很踏实,
就算演不了戏,去搬砖刷盘子也能活下去。
以这样的方式等机会,一等就是四年。
就在他忙于生计时,《天狗》导演戚健找到了他。
起初,这部剧定的男主角是陈建斌,
结果临开机时,陈建斌档期冲突无法出演,
而重新找演员也都没有特别满意的,这可把导演愁坏了,
有人向导演提议:那个演过《紫日》的小伙子能行吗?
就这样,李天狗这个角色落在了富大龙头上。
接到导演电话的富大龙, 当时兜里也就剩200块 ,
整个人状态也有些疲惫与颓唐,
也许是太久没有接到好剧本,也许是真的太喜欢天狗这个角色,
当他拿到《天狗》剧本后只看了两页,便决定连夜坐火车赶到了山西平遥片场,
临上车前富大龙的母亲往他兜里塞了几百块钱 ,那一刻让富大龙感觉无比心酸。
到了现场,富大龙十分珍惜这次机会,
仔细揣摩角色内心,一字一句学山西话,
去找人带着体验护林人的日常生活。
厚积薄发这个词用来形容富大龙再恰当不过,
凭借李天狗一角,富大龙在而立之年,一举夺得 华语电影传媒大奖 、 中国电影华表奖 以及 中国电影金鸡奖 的 最佳男主角奖 。
“三料影帝”傍身,富大龙实至名归。
人们用“戏痴”“戏疯子”来形容富大龙对演戏的专注,
越来越多的片约向他涌来,但他依旧秉持原则,并未因名誉加持而产生任何变化。
他 尽量远离社交媒体 ,生怕自己的表达引发误导。
为数不多在社交平台发表长文,也是因为太多人拿他演的秦始皇与张鲁一演的嬴政做对比,
抨击张鲁一表演拉垮的声音不绝于耳。
面对这样的争议,一向低调的富大龙洋洋洒洒 用两千字化解 ,
他不希望自己被利用、被嫁接, 声称自己只是一个演戏的而已。
通篇真诚道歉与道谢,让旁观者回归平常心,也算解救张鲁一于水火。
不想火,在别人口中或许是凡尔赛,
但在富大龙这里是真心实意这么想的,
面对找上门的广告商,富大龙都是婉拒,
他觉得自己无法为任何奢侈产品代言,他只想用行动告诉志同道合的人朴素的意义。
能禁得起高额代言费诱惑的明星能有几个?
富大龙清醒而自知实属演艺圈中的一股清流。
很多热门综艺也向他抛出橄榄枝,
但富大龙觉得自己不善言辞,很容易接不上话导致冷场,即使能增加曝光度也选择拒绝 。
后来干脆把社交平台为数不多的内容都清空了 ,
而他迟迟不发仿佛是自恃清高, 还浪费了别人的时间 ,干脆做好分内事,用作品说话。
出道近20年,富大龙才勉强在经济等各方面不再是赤字。
被称为最穷影帝一点也不为过。
04
赵薇曾在《演员请就位》中,提到有些演员空窗四五年没有接戏,等到接一个戏呈现给大家时,你会发现他的那几年没有白过,而是每天都在雕琢自己演技。
弹幕很多人都提到了富大龙。
他能对戏钻研到什么地步呢?
在拍《隋唐演义》时,富大龙所饰演的角色杨广是一个能文能武的才子,
他开始查阅大量资料,体会角色 情感 ,
他认为如果杨广能安排一段在窦建德跟前舞剑会更使角色更立体,
于是便将查好的资料结合自幼学的武术相结合,编排了一段舞剑。
展示给导演看的时候, 导演啧啧称奇:你小子可真是个人才。
在拍《进京城》时有大量戏剧部分,这对非专业人士来说,难度太大了。
加上拍摄时间紧张, 剧组决定戏剧部分用替身。
富大龙第一时间表示拒绝,觉得那样太对不起观众 。
于是,那段时间富大龙白天拍戏,晚上不休息,反复练习戏剧腔调、走步的身影。
光敬业这一点,不知道甩开现在的“数字小姐”多少条街。
他不仅得到了观众的认可,业内人士也对他赞赏有嘉。
老艺术家于蓝老师 号召所有青少年儿童向富大龙学习;
一向不服人的演员宁静说富大龙是男人中的男人。
而中戏女神曾黎更是一度被富大龙的敬业、幽默所吸引,
二人因戏生情,成为恋人共同打拼,成全一段佳话。
只可惜聚少离多为感情添加了太多不确定因素,最终遗憾收场。
富大龙现在的妻子饶敏莉可谓是他的灵魂伴侣,
在他没钱没名时跟随了他并低调结婚,
两人连像样的婚房也没有,与父母一同挤在一个小两居的房子里生活。
富大龙一度出于对妻子的愧疚,想通过拍广告等来钱快的方式去赚钱,
是饶敏莉让富大龙坚持初心,不做违背自己心意的事情,
她接纳着富大龙的所有,让富大龙的前行更有力量。
现在的富大龙,还是会经常被拍到随意穿着T恤和休闲裤,
与工作人员吃着工作餐,
或者随手拿着肉夹馍吃的津津有味, 毫无偶像包袱。
对他而言演员只是一个职业,是一个干了就要干好的职业,并没有什么光环在其中。
也许,在商业的评判体系下,富大龙也许是失败的。
但在他看重的生命价值体系中,他一定是最富有、最成功的国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