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谈从叙事策略分析中国动画电影
谈从叙事策略分析中国动画电影
[论文关键词] 动画电影叙事方式角色中国风格
[论文摘 要] 动画电影结合美术和电影的综合特点,以其独特的艺术表达形式和审美特点吸引着广大的爱好者和制作者。动画具有独特的文化传播方式与艺术形式,叙事则是动画电影的核心,也是中国动画电影中需要学习借鉴的地方。本文从动画电影的选材、主题手法、角色上来谈,最后论述中国动画电影如何发展,提出问题并展望中国动画应该如何发展。
动画电影的发展经历了萌芽期、发展期、成熟期,到今天的繁荣期,动画形式已在社会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比较世界各国动漫的发展,中国动漫还存在一些差距。在欧美、日本和韩国,动漫已经成为一种主流文化。但像动画片《魔比斯环》这样的片子如何能抵抗《怪物史莱克》,关键就要看其叙事策略了。动画电影应有理性的解析,把握商业动画电影的基本元素,才能充分发挥动画艺术的优势。
一、从选材看动画电影的叙事策略
动画电影作为电影艺术的一种形式,在选材上应遵循电影艺术的一般原则,但动画电影由于其媒介、制作方式、制作材料、制作手段和方法等方面的独特性,而有别于其他电影艺术的选材。在选材上我们首先要确定产品的对象是谁,所要表达的意义是什么。例如,老少皆宜、雅俗共赏的动画题材最受欢迎,市场效益也最好,因为它受众面广,市场收益相应也会多。关于动画的选材也有侧重于儿童化的,有人认为动画就是给小孩看的,不适合表现深层次的题材。有人则认为,动画可以表现所有的题材,我们所谓的动画全民娱乐的时代已经到来。其实,动画隶属于电影中一个分支,在题材表达上必须符合动画本体特征。动画电影区别于实拍电影,最明显的特征是动画具有高度虚拟性。这一特征决定了动画不可能像实拍电影那样接近真实。在一些优秀的动画电影作品中,很少如实描写日常生活,相反的是尽力拉开与现实的距离。动画可以天马行空地讲述令人匪夷所思的故事,没人会对动画片中的老鼠为什么会打败猫而吹毛求疵。其次,动画电影的题材相对比较简单。在动画中,造型的线索简单、矛盾简单、人物关系简单,例如在中国四大名著中,《西游记》就比较容易被改编成优秀的动画作品,而《红楼梦》就非常不适合动画改编。在《红楼梦》中光是人物关系就已经十分复杂了,再加上场景之类的更是繁复。
动画表现的题材可以更加成人化。动画片早已不仅仅是孩子的专利,以成人为目标观众的动画片现在比比皆是。这样从商业价值上讲,单纯考虑儿童观众对动画产业的发展也是不利的。通常只为儿童制作的动画片仅仅能在电影院的下午和傍晚时间放映,而国家经常出台福利政策限制儿童电影的票价,这样一来票房收入也大打折扣。相反,如果动画电影观众扩展至成人范畴,那么就可以进入晚场时段放映并因此有获得更高票房收入的可能。①这样无论从商业价值还是发展价值上都是非常有利的,例如动画片《蓝皮鼠和大脸猫》,其后续的商业价值还是比较高的。
二、从主题看动画电影的叙事策略
动画电影是一种用来表现其特有主题的艺术形式。在动画片中不是说所有的都必须有严格意义上的叙事主题。许多艺术类的动画短片并不需要深刻的叙事主题,其动画可以作为一种纯视觉形象的一种表达方式。一部个性化的艺术动画短片,可能只要有一个绝佳的创意或者奇妙的视觉展现,就能创造出很好的效果,观众乐在其中,得到纯粹视觉感官体验。但是作为动画电影却并不是这样,动画电影通常是以故事情节来传达大众共有的精神状态。在动画电影的学习中不应纯粹追求视觉盛宴,而忽略了对艺术本质的探索和艺术修养的培养。如果把这类作品打回原形,不过是儿童玩具万花筒罢了。因此动画电影的主题选材尤其重要。
动画电影的主题必须突出,如果一部动画片有多种主题而没有主次变化。那么最终这部动画片将失去主题。例如,日本动画《再见,萤火虫》就是一部以旁观者的角度展现战争悲剧的影片。除了在开场展现了空袭后的惨状外,片中并没有过多地描述战争的惨状,而是通过描述两兄妹单纯真挚的情感将战争的残酷性深深地刻入观众的心里,使得全片一直弥漫在悲剧的氛围当中。这就是主题的选择的重要性,好的主题能引人入胜,使整部动画具有意义感。
在动画的主题选择中,应该通过画面和情节自然流露出来,创作者的观点要尽可能曲折。但也不是说越曲折越好,不能让观众一头雾水,不知所云就好。另外动画片的主题选择应有较高的哲学思想和文学思想,要在动画语言、动画形式上做多种尝试,这样才能有更好的主题以吸引观众。选择好主题的叙事方式后,故事的发展情节多以整个故事的开始、发展、高潮和结尾的先后时间顺序展开,围绕故事情节主线,简单明了,一目了然。这样的叙事结构可看性强,不仅符合人们的观赏需求,而且对于儿童这个抽象思维能力较差的年龄阶段,这种循序渐进的方式更适合儿童。
三、从角色上看动画电影的叙事策略
谈到角色,大家都会想到“米老鼠、唐老鸭”。作为一部商业动画长片来说,当故事的主题和情节发展定下来以后,角色的设置无疑就是最重要的了。动画是创造生命、赋予角色生命的一种艺术形式。角色是动画中的视觉核心,很多经典的动画片,在多年以后,故事可能会被观众淡忘,但是观众往往能记住里面的“角色”,能被大家津津乐道的也一定是那些经久不衰的角色造型。因此从每个角度来说,动画片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也是角色塑造的成功。因为在动画中,对角色的塑造不是现实生活中的真实再现,而是一个虚拟夸张角色的塑造过程。角色造型设计不是纯粹的视觉问题,是抽象再创造的过程,是文学语言的视觉化,好的角色能给观众以遐想,能充分引起观众的兴趣。
动画电影是一种允许和鼓励个人创造的艺术形式,其中的角色设置可以不遵循现实生活中的约束,可以超现实生活,以凌驾于现实之上的能力。在动画里,动物可以开口说话,可以有自己的思维,甚至桌椅板凳这些没有生命的物件都可以行走跳跃等。动画中角色的形象不管是什么类型,都是拟人化了的人或物,体现着人类的价值观和审美情趣。例如动画片《美女与野兽》中的`“烛台先生” “挂钟管家” “茶壶大妈”等。但动画角色的“假定性”也有其自身的限度,不能毫无节制地天马行空。不管动画片中的角色如何离奇,如何荒诞不经,它必须有一个合理的内在逻辑,使观众相信并能够接受。如果只一味强调角色的“奇异性”,以至于失去了真实的逻辑基础的话,这样的动画角色必定是不受观众欢迎的、失败的。动画角色在性格上应简洁明了、艺术形象鲜明突出、主要角色的性格定位是循序渐进的。这样做并不是把角色简单平面化,而是为了角色形象更加鲜明突出。在商业动画长片中,角色不仅仅是动画中的简单形象,而在后期开发的主要产品上也有很大的经济效益作用。
㈡ 简析动画电影的情感诉求与设计体现
简析动画电影的情感诉求与设计体现
导语:情感设计是动画片的灵魂所在,作为动画的情感设计创意,时常受到无意识的偶然因素或是非理性因素的影响等
华夏民族具有悠久深厚的历史传统与丰富多彩的情感品味,而中国动画设计普遍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就是情感意境的缺失。这是因为在动画创作中鲜少关注对情感的设计与挖掘,究其根本是缺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关照与活化应用。辜鸿铭在《中国人的精神》一书中讲道:“中国人完全过着一种心灵生活、一种情感或者人类情爱的生活。”①既然如此,不妨将这种心灵生活抽象地运用到动画情感创意中,并转化为鲜明的动画艺术形式。
一、动画创作中的情感元素剖析
情感,是人类思想活动的情绪集合,它时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理念与行为方式。那么,如何通过动画设计的物体对象表现抽象的情感,是动画设计师需要关注的首要问题。
动画艺术形态一般传达两种信息:其一是理性信息的传达,如人物角色形态、场景环境布局、灯光照射,以及排列、色彩风格设定等动画设计的本体形态;其二是情感信息的传达,如人物的行为性格、台词语言、思想活动、内心矛盾、关系冲突等。理性信息是动画生成的基础,而情感信息是动画升华的关键,二者互为作用,为观众创造出丰富多彩的视听感受与无形的情感体验。当设计师使动画在角色、场景、动作、色彩上传递于人的真实感受是一种“美”的体验或使设计具有了“人性化”时,我们将此称之为动画的情感设计。也就是通常意义上所讲的“动画的生命力”表现。
二、动画创作中的情感诉求与设计体现
(一)从整体上把握动画情感环境
众所周知,动画片的创作是一个整体的系统概念。这个系统包含众多元素,诸如故事情节,场景造型、剧本语言、灯光色彩、动作设定、音乐音响、角色塑造等,这些基本因素在一起相互作用发展变化,经过设计师的精心设计策划,就形成了动画片的整体情感环境氛围。而这种情感环境的创意来源,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动画设计师个人的专业修养、设计经验以及自我体验来决定的。观众通过物化的角色形象感受着动画片散发出的个性情感,并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而逐渐深入内心。从整体上把握动画情感环境,营造情感设计的意境氛围,来最终满足观众对自身的情感诉求,这是行之有效的动画情感创意设计途径。
(二)借助符号表达动画的情感意境
在动画创作中,情感的设计是通过丰富多彩的故事情节转化为特定的视听符号而呈现,也就是设计师对动画设计要素的全面整合,并以符号化的形式再现在观众的面前。观众对动画影片的情感感知,是通过视听的方式来获得,这种视觉与听觉又是情感物化的符号表现。综上所述,动画情感意境得以完美实现必须借助视觉符号和语音符号来共同建构。下面就以美国定格动画影片《鬼妈妈》为例,从三个方面来剖析情感意境符号化的具体体现。
1.借助人物语言的运用对情感进行表述
人物的语言对白是一部动画片中最易于出彩的地方,其中不乏神秘悬疑而又魂牵梦绕的台词语句。这不仅将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并且幽默诙谐地流露出引人入胜的领悟。经典的台词加深了人物的形象,突出了角色的内心独白,进而赋予了动画人物鲜明的个性特征。《鬼妈妈》开场中女主角卡罗琳与小黑猫初次相遇时,卡罗琳的内心独白便深深地引起了观众的情感共鸣,而接下来小黑猫的主人小男孩坏比特的出场方式,以及与卡罗琳之间的对白,更是将影片的感受引向神秘隐晦,并充满探索的情绪之中。
2.将造型和场景的设计与情感表达相融合
动画影片《鬼妈妈》在造型和场景的设计上是极其考究的。整部动画的造型大体倾向于压抑之感,巨大的头部,纤细的身体和四肢,让人觉得头重脚轻。故事的主角卡罗琳身穿黄色雨衣,给人十分好动的.感觉。而反面角色“鬼妈妈”是一只由很多缝衣针组成的巨大蜘蛛怪物,“鬼妈妈”造型多用坚硬的直线构成,再加上尖锐的针形,整个角色的形象极具攻击性和距离感。影片造型中最有特色的是一双纽扣眼睛,纽扣的定位是这部动画电影别具一格的视觉符号,它代表危机的产生,也是主人公卡罗琳拼命挣脱的枷锁,又是她迫不及待渴望得到的诱惑。总而言之,该片中的纽扣,这个简单的符号,充分体现出了借助造型抒发影片情感的途径。
影片场景的色调处理,一开场便被整体定位在神秘诡异的哥特式基调中,场景环境是昏暗迷惑充满神奇感受的。影片采用了几种不同的场景色调处理表现,比如女主角卡罗琳所居住的诡异阴森的小镇,是暗淡冷漠的灰色;卡罗琳家里的环境设计氛围是相对温暖的色调;而鬼妈妈居住的室内色调定位却是高度温暖的亮色调,所以不同场景环境色调需要与个体情感表达相一致,和谐构成完善的视听画面,从而给予观众强烈的情绪感染力。
3.通过动画音乐的感染达到情感共鸣
从动画影片《鬼妈妈》的音乐背景中,创作者完美地将神秘莫测的画面内容与个性鲜明的主题音乐融合在一起,让观众在优美而舒畅的视听语言中徜徉,并从中深刻地体会到影片所散发出的情感意境。动画片的这种情感属性不是仅留存于剧情之上的表层情绪宣泄,而是透过情节刻画展示出角色内心结构矛盾与思想情感变化的过程积淀。影片《鬼妈妈》的整体设计包括角色造型、场景环境、台词对白等都与具体细腻的情感抒发相呼应,让观众沉浸在温暖、诙谐、冷漠、恐怖、喜悦、滑稽等多种情感的包围中,充满无限的回味与深思。动画片的音乐不仅紧跟情节的跌宕起伏,起到渲染故事的作用,而且是情感发展的有利助推器。
(三)画面语言的情感传递与体验
定格动画电影《鬼妈妈》以别致的视觉语言为冲击,逆向阐述创意的线索路径,寻求内容与情感的契合,这不失为动画情感设计表现的有效途径。《鬼妈妈》中精致传神的角色造型,瑰丽花园的完美演绎,世界抽象化的美学展现,无不闪烁着每一帧画面的精美语言。
动画片情感诉求的实质是借助强烈的形式语言与视觉审美效应,以达到个体情感的群体共鸣,这也是一部动画片情感设计的最大成功。在当代动画设计的创作中,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语言为动画情感的设计创造了多元化的表达介质。设计师通过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运用鲜明的形式语言将客观物象以不同的方式和结构进行重新整合,再通过动画设计的基本要素来创造动画的视觉效果,增强观赏的价值及情感的品味。动画片中的基本元素本不具有感情,是设计师在主观能动性下对人物角色情感塑造的创造变现。
三、结语
情感设计是动画片的灵魂所在,作为动画的情感设计创意,时常受到无意识的偶然因素或是非理性因素的影响等,这些因素在动画情感设计的创意中是随机的,也是至关重要的情感突发体现。事实上,这些因素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设计师个人修养、经验累积以及情感爆发等综合基础上的多元整合。遵循动画创作的本质规律,注重动画片情感设计的传递与体验,回归动画创作的初衷。动画片的成功,正是源于对动画创作中情感传递与体验的不断探究与挖掘。
注释:
①邱晓岩,孙慧.中国当代动画发展的成长缺失
[J] .文艺争鸣,2012(3).
;㈢ 迪士尼动画电影《二分之一的魔法》拉片分析
“ 拉片”是动画专业的学生必不可少的一种学习方式。通过拉片,我们可以把一部好的影片进行展开和分解,并得出它的剧情内容与 情感 表达。把它的“好”给搬出来。
故事要素分析
片名:《1/2的魔法》
片长:1h32min
第一幕(0min-21min)
场景一(0min-3min):魔法从古时的繁荣到现在的遗忘。场面 由正(会用魔法)转负(遗忘魔法) 。说明人们通过 科技 的发展,遗忘了现实中魔法的存在。
场景二(3min-7min):伊恩穿上父亲的衣服在家中。暴露出自己胆怯和逃避的性格。
场景三(7min-8min):伊恩在汉堡店通过父亲的同事重新认识了自己的父亲。场景 由负转正。故事价值:胆怯懦弱自信开朗 。伊恩开始写出清单改变自己。
序列一:“找到最好的我,向父亲一样认识自己。”
场景四(8min-9min):在教室同学把脚搭在伊恩椅子上。伊恩的妥协和胆怯的性格和心理逐显。伊恩开始 由正(自信)转向负(不自信) 。
场景五(9min-10min):伊恩开车考试通过失败。场面继续 向负(怯懦)的方向发展 。伊恩不自信的表现增强。
场景六(10min-12min):伊恩恩邀请同学参加自己的生日派对失败。伊恩到了崩溃的边缘。
场景七(12min-14min):伊恩回到家中对着录音机向父亲的录音对话。伊恩彻底崩溃。故事价值: 社恐不安勇敢担当 。伊恩通过一系列事件完全推翻了清单上的计划。
序列二:“伊恩完全由自信转变为不自信。”
场景八(14min-16min):得到父亲的礼物。伊恩开始重拾信心,魔法由遗忘开始被人们发现。
场景九(16min-17min):通过巴里得知用魔法可以复活死去的父亲,结果失败。场景 由正(成功)转负(失败) 。
场景十(17min-21min):伊恩无意中激活了魔法,并用魔法复活了父亲的下半身。场景由负转正。伊恩 由负(自责)转正(勇气) 。找到宝石完全复活父亲。故事价值:找到宝石困难险阻。没有地图和路线。
序列三:“伊恩重拾信心,决心要找到宝石。”
第二幕(21min-1h20min)
场景十一(21min-25min):伊恩和巴里前往蝎狮酒馆。场面 往正(寻找宝石)的方向发展 。伊恩开始学习魔法咒语。
场景十二(25min-26min):伊恩家中,妈妈得到伊恩的留言。伊恩妈妈决定去救回伊恩和巴里。
场景十三(26min-31min):伊恩和巴里来到蝎狮酒馆寻找地图下落被蝎尾狮阻挠。伊恩斥责蝎尾狮。伊恩 由负(胆小)转正(勇敢) 。
序列四:“伊恩开始自信并成长起来。
场景十四(31min-34min):前往渡鸦角。伊恩担心妈妈开始自责。内心的怯懦依然没有完全转变。
场景十三(34min-36min):伊恩妈妈带着蝎尾狮寻找伊恩。蝎尾狮开始抛弃对以前使命的遗忘开始面对过去的传奇。
场景十六(36min-38min): 汽车 没油。伊恩运用魔法想把汽油变大结果把巴里变小。
场景十七(38min-42min):伊恩在加油站惹上了麻烦,带着父亲和巴里逃跑。
场景十八(42min-48min):伊恩完成了没有完成的开车平道,学会开车,躲过了危机。场面由 负(谷底)转正(高潮) 。伊恩在隐形中正在完成清单上的内容。
场景十九(42min-52min):伊恩和巴里被警察发现,伊恩利用魔法伪装躲过了警察的搜查。场面由 正(和谐)转负(破裂) 。故事价值: 情谊紧密情谊破裂 。伊恩和巴里的矛盾就此引发。
序列五:“伊恩和巴里发生矛盾,关系由好转坏。”
场景二十(52min-54min):伊恩向巴里道歉。父亲出来带着伊恩和巴里跳舞,场面 由负(破裂)转正(和谐) 。故事价值: 相互指责相互包容 。伊恩和巴里交谈后和解。
序列六:“伊恩和巴里矛盾和解,关系由坏转好。”
场景二十一(54min-56min):蝎尾狮重获宝剑。伊恩妈妈带着蝎尾狮来到当铺找到了被蝎尾狮所遗弃的宝剑。场面往 正(蝎尾狮转变逃避的观念)的方向发展 。
场景二十二(56min-57min):警官发现伊恩的踪迹,开始追踪。
场景二十三(57min-1h):伊恩想用魔法通过悬崖。由于自己的胆怯而失败。
场景二十四(1h-1h2min):伊恩用魔法成功通过悬崖。伊恩的内心逐步改变 负(胆怯)转正(开始自信) 。故事价值: 渴望帮助勇敢自强 。伊恩发现凭自己可以渡过悬崖。
场景二十五(1h2min-1h4min):伊恩开车躲避警察追捕。伊恩学会开车, 正面(自信和勇敢)程度加强 。
场景二十六(1h4min-1h7min):巴里用车撞到石头,挡住警察的追捕。
场景二十七(1h7min-1h10min):巴里和伊恩找到入口,并进入 探索 。场面 由负(一无所有)转正(重现希望) 。
场景二十八(10hmin-1h16min):伊恩妈妈出了车祸。蝎尾狮重新发现自己的潜能,带着伊恩妈妈飞向目标。
场景二十九(1h16min-1h2min):伊恩和巴里重返起点。伊恩和巴里在现矛盾。场面 由正(胜利)转负(失望) 。故事价值:兄弟情谊。伊恩和巴里性格的落差导致两人的对彼此的误解加大。
序列七:“伊恩和巴里再次发生矛盾,关系由好转坏。”
第三幕(1h20min-1h42min)
场景二十九(1h20min-1h22min):伊恩发现在巴里的帮助下完成了清单的内容。伊恩像巴里道歉。
场景三十(1h22min-1h23min):蝎尾狮激战诅咒恐龙,故事价值: 躲避使命面对使命 。蝎尾狮完全重回昔日的战士形象。
场景三十一(1h23min-1h25min):伊恩和巴里用宝石复活父亲,伊恩决定去战胜诅咒恐龙,伊恩终于完成了人生的蜕变。故事价值: 勇气责任懦弱胆怯 。伊恩感谢父亲和巴里的陪伴。
序列八:“伊恩向巴里袒露心声,情谊升华。”
场景三十二(1h25min-1h27min):伊恩战胜诅咒恐龙,消灭了诅咒。伊恩受伤倒地,被困石堆里。
场景三十三(1h27min-1h28min):伊恩透过石缝看见已被复活的父亲。
场景三十四(1h28min-1h29min):巴里救出伊恩。故事价值: 排斥接受 。巴里向伊恩传递父亲的嘱托。伊恩接受并向巴里坦露心声。伊恩和巴里相拥。
场景三十五(1h29min-1h31min):蝎尾狮、伊恩、伊恩妈妈和警官找到自我。故事价值:找回真实的自己。大家回到昔日的形象。
场景三十七(1h31min-1h42min):伊恩性格的转变。完成人生蜕变,像他的父亲一样。
序列九:“完成人生蜕变。”
㈣ 动画短片父与女景别分析 [动画短片《父与女》的视听语言分析]
[摘 要] 《父与女》是英籍荷兰艺术家迈克尔•杜多克•德威特于2000年创作的实验性艺术短片,曾在2001年获得第73届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该片从普通的生活情节出发,用独特的视角反映事件,以人类最纯真的情感为主题,试图探寻人生的意义、生命的价值、情感的真谛。影片无论是镜头的运用还是造型设计,无论是背景音乐的选择还是象征符号的运用,都紧紧围绕着情感线索,表达人类对“真、善、美”的诉求,使影片的表现内容和表现形式达到高度统一。
[关键词] 《父与女》;创作背景;表现内容;视听语言
《父与女》(�Father and Daughter�)是英籍荷兰艺术家迈克尔•杜多克•德威特(Michael Dudok de Wit )于2000年创作的一部实验动画短片。该片由英国Cloudrunner电影公司与荷兰CineTe Filmproctie电影公司联合出品,在2001年3月揭晓的奥斯卡金像奖中脱颖而出,获得第73届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同时也成为备受观众瞩目的动画影片。该片不受主流商业动画市场环境的干扰,完全发挥作者对动画艺术的独特理解和感受,通过对人类情感的真挚表达及凄美的艺术感染力,将作品的内容与形式有机结合,成为实验动画短片的经典代表。
一、创作背景
迈克尔•杜多克•德威特生于1953年,早年就对欧洲的漫画及插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对比利时漫画家埃尔热、美国卡通漫画家卡尔•巴克斯等作品情有独钟。迈克尔•杜多克•德威特1975年进入英国萨里艺术与设计学院学习动画,在校学习期间,观摩了大量的东欧动画艺术短片,并从日本动画大师宫崎骏和俄罗斯动画大师尤里•诺尔斯金等动画作品中汲取营养,为自己的动画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78年毕业后,进入英国著名动画公司工作,曾为喜力啤酒、大众汽车、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等全球著名企业制作动画广告宣传片。在长期的商业动画制作中,迈克尔•杜多克•德威特越来越困惑,由于商业动画受制于客户及代理商的要求,无法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个性表达,在与法国“疯影”动画工作茄族室合作之后,深受“疯影”动画工作室动画创作理念的启发,决定创作个人风格的艺术短片。《清洁工汤姆之垃圾桶》是其与铅做“疯影”工作室合作的第一部动画影片,该片以清新、简洁的基调,确定了迈克尔•杜多克•德威特的创作风格。1994年创作了《和尚与飞鱼》,入围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提名,使迈克尔•杜多克•德威特的动画风格更加成熟。
二、表现内容
《父与女》故事情节简单,是一部只有8分30秒的动画短片。该片讲述的是一个秋日的傍晚,父亲带着女儿一起骑着自行车,来到一个湖边。父女停下车后,紧紧地拥抱在一起,然后父亲走下湖堤,登上一条小船,划向远处,直到从视线中消失。女儿在堤岸徘徊了许久,才骑着小小的单车离开了堤岸,开始了长达一生的守望。
随着时间的流逝,女儿一次次地骑着单车来到湖边等候父亲的归来。女儿从小女孩成长为少女,由少女变成中年妇女,又从中年妇女变成老妇人,从未间断地骑着单车来到堤岸守颤激弊候,又一次次失望地离去。光阴荏苒,四季轮回,直到女儿暮年的冬日,又一次来到湖边,满目皆白,湖水干涸,长满荒草,女儿走进湖中,才看到父亲当年的小船,已有一半埋在了泥沙之中。女儿来到船中轻轻地躺下,就像依偎在父亲的怀里睡去,梦中的女儿仿佛又回到了童年,与父亲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三、视听语言
(一)情感表达
动画短片的传播对象多为青少年儿童,因此,动画作品大多要承载一定的“说教”意义。为了突出动画短片的教化功能,在动画创作中,多以一定的哲理或哲学观为表现主题,如我国传统经典动画短片,就借用寓言故事或成语、民间传说等为剧本改编创作而成。在当代动画创作中,为了表现对某一社会问题的反映,往往将高度抽象的哲理简化为生活故事或将某一生活现象采用夸张、象征等表现手法,抽取出一定的人生哲理,给受众以警示或教育意义,引起观众的共鸣。
亲情是人类特有的天性,是人与人之间最特殊的一种情感。在人类的各种情感中,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情感,是人类最朴素的情感,也蕴涵着最无私的亲情。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生活的发展,人们的亲情也发生了改变。快节奏的生活使人们之间的感情在逐渐疏远,亲情也逐渐淡漠;另外当代青年人的婚姻观与爱情观也在发生变化,追求短暂的激情,当生活遇到挫折或产生矛盾后就分手,使单亲家庭越来越多;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差距不断增大,很多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打工,将子女托付给老人照管,在不知不觉中疏离了人类最宝贵的亲情。少年儿童时期是人生发展的最关键时期,特别需要父母的关爱,而现实生活中对这种亲情的缺失,应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父与女》所表达的情感,不只是女儿对父亲深深地眷恋和执著地等候,而是人类终其一生所倾注的真情。《父与女》所体现的正是人类所具有的难舍的亲情,该片尽管内容简单,但情节丰富。短片犹如一篇抒情散文,形散神不散,紧紧围绕等待父亲这一主线,情节起伏波动,给观众悠长的回味。通过欣赏短片,深深触动每一位观众的心灵,唤起人们埋在内心深处的真情。
(二)镜头运用
动画镜头的运用,对表现主题也很重要。镜头是动画表现语言之一,合理的运用可以调动受众的情绪,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父与女》镜头运用相当讲究,每一个镜头运用都经过认真的推敲。整部短片大部分都是静止镜头,仿佛在向观众轻轻地述说着一个悲凉的故事。另外全片大部分运用远景镜头,将主体和背景推向远方,给人以空旷寂静之感,有力地突出了故事发生的环境,渲染了气氛,从而深化了主题。另外,短片镜头切换也很到位,根据情节的需要,还多次使用特写镜头。如开篇就是对一片云彩的特写,将观众带入故事之中,为了丰富主题,影片多次插入车轮的特写。为了表现父女之间的真挚情感,多次将镜头推进,集中表现父女的动作,以动作代替语言,呈现出用语言不能达到的情感效果。
(三)造型设计
动画的角色设计一般都是通过动作设计或表情设计来实现的,其中表情设计对于表达人物特定时的情感,刻画人物内心思想变化,有着重要的作用,而《父与女》却忽略人物的表情,全片无一处人物表情特写,人物大多数时候只是一个简单的轮廓,完全运用人物的动作来刻画人物内心世界,这也是本片的一大特色。女儿一生的等候全部依靠动作来完成,孩童时,女儿骑着小小的单车,在堤岸上跑着、跳着,追逐父亲远去的背影,充满天真与烂漫;青年时和伙伴一起骑车路过堤岸,表现得那样轻盈和欢快。风雨中骑车前行,左右摇摆,表现出对父亲的情感不会因为环境的改变而改变;中年时和爱人一起骑车,车速缓慢,动作稳健,表现出生活的从容与美满;老年时推着自行车时走时停,到达渡口后车子一次次停立,又一次次倒下,以至于最后放弃。这些情节都是通过动作来表达。该片锁定人物与自行车之间的关系,通过女儿与自行车之间的动作,表达人生经历与变化,尽管主人公的年龄在变,但对父亲的情感从未改变。
(四)象征符号
符号是造型语言的重要元素之一,在动画创作中,也常常运用符号语言表达主题,这种符号语言的运用,除了具有描写的功能外,也有很多已经超越了描写功能,具有独特的象征意义。
在《父与女》中,湖就是一种象征符号,开端是父亲划着小船驶向远方,象征着死亡。结尾处,湖面干涸,老妇人走向湖中,同样象征人生的归宿。影片中有多处对自行车的特写,也是一种象征,转动的车轮象征着时光的流逝,表示四季的轮回,喻示女儿的成长。短片以女儿骑车为线索,表现女儿从女孩、少女、少妇、老妪发展的过程,同样象征生命的复始与轮回。另外片中多处出现陡坡,多次出现女儿在寒风中艰难地前行,同样象征人生的艰辛如同崎岖的道路,告诫观众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就要学会克服一切困难,付出艰苦的努力。
(五)背景音乐
音乐是动画艺术短片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很多艺术短片无需对白,通过选取合理的音乐,起到衬托人物、渲染气氛的作用。动画艺术短片,根据情节的需要,对音乐进行编排,与视觉元素有机结合,给人以无限的联想空间。音乐对动画的作用,可以引入叙事,充当叙事的角色。人类特有的联想功能,可以对某种音乐产生情绪的波动,音乐对人类的情绪波动和气氛描写有很强的辅助性。动画创作中,恰当地配置音乐,可以加强对影片的认知,营造情绪和气氛。
《父与女》背景音乐采用俄罗斯伊凡诺维奇的《多瑙河之波》,整部影片一句对白和解说都没有,而是采用风琴演奏,并穿插钢琴伴奏,按照情节的需要,时而轻快优美、时而抑郁深长,音乐的配置与情节丝丝入扣,让观众产生丰富的联想,领悟影片表达的真谛。
(六)艺术效果
迈克尔•杜多克•德威特曾说:“动画短片就像诗歌,具有强烈的、永恒的、高度化的个人情感色彩。” 迈克尔•杜多克•德威特在 “疯影”工作室工作期间,受法国动画艺术的影响,强调作品的实验性和个性,通过独辟蹊径的表现手法,创作出风格独特的动画作品。另外迈克尔•杜多克•德威特在动画创作中,受欧洲漫画及插画影响,常常运用逆光剪影的形式,使画面黑白对比分明、色彩淡雅素净。《父与女》采用插画的表现形式,运用黑、白、灰、褐等色调,渲染了空灵悲寂的情绪气氛,与故事的主题达到高度吻合,给人以凄美的意境。在表现手法上,运用水墨淡彩的表现技法,画风简约清新,似中国的水墨写意,给中国观众以亲近感。《父与女》摒弃了当代流行的高科技CG表现手段,运用精湛的手绘表现方法,体现出迈克尔对动画艺术的独特理解。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的审美倾向也在发生着改变,运用“高科技”手段制作的动画作品,由于造型流畅、色彩艳丽、效果逼真,越来越受到观众的喜爱,但这些主流动画过于追求商业利益,表现内容重复,表现效果也趋于雷同。动画短片《父与女》的出现,成为人们审美疲劳的调味剂,给观众带来一种清新的味道。迈克尔•杜多克•德威特从普通的生活情节出发,用独特的视角反映事件,以人类最纯真的情感为主题,试图探寻人生的意义、生命的价值、情感的真谛。该片尽管只有短短的8分多钟,但留给人们的是永久的回味。影片无论是镜头的运用还是动画造型的设计,无论是背景音乐的选择还是象征符号的运用,都紧紧围绕着情感线索,表达人类对“真、善、美”的诉求,使影片的表现内容和表现形式达到高度统一。
[参考文献]
[1] 曾莹.二维动画短片《父与女》的艺术魅力解析[J].大众文艺,2009(23).
[2] 戴金玲.有关短片《父与女》的情感体会[J].美与时代,2009(09).
[3] 吴云初.动画短片创作[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
[4] 辛欣.当代法国著名动画公司及其作品[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07(05).
[5] 薛锋,赵可恒,郁芳.动画发展史[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 隋春艳(1973― ),女,吉林长春人,东北师范大学硕士,重庆文理学院美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美术创作与美术理论。
㈤ 动漫电影《烟花》剧情分析
片中主人公及川奈砂的家庭对她的成长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她觉得自己妈妈对婚姻感情太不慎重,所以对她的决定不能认可。作为家长来说就应该更加注意言传身教身体力行,无论是学校或生活等安排上不能对孩子过于武断。还是应该多做沟通增进了解,避免上梁不正下梁歪的影响。毕竟孩子三观在学生时代还在塑造过程中,如果错误的三观定型后很难改过来,未来容易害人害己。当然有观众可能认为女主人公有点水性杨花,实际上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于爱情并没有深刻的概念。所以片中女主人公找人一起私奔实际上不算爱情,只是找一个搭伙的小伙伴而已。远走他乡不在家人身边找个可靠的人相伴也是人之常情,不用上升到绿茶势利等道德层面。
也没有太多感人的部分。电影最后的结局是开放式的,但是之前讲述的情节中的穿越有点无聊,画质也不如《你的名字》。整体我感觉故事略微平淡狗血没有太让我感动的地方,只是结束时歌曲比较好听。
故事告诉我们青春就像瞬间爆炸的烟花只有一次,所以有什么梦想就去勇敢实现。烟花不用在意它是圆的还是扁的,青春也不用顾忌太多否则会留下遗憾。
㈥ 动画电影分析的内容提要
这是一本关于动画电影的书。
我们正处在一个由影像所构成的时代,媒体的权力是当代社会的一个重要文化现象。对于当下的大众来说,看电视、电影,观看影像,接受媒体提供的信息,早已成为人们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内容。不仅如此,接受影像成为一种体验,同时,这也是家庭拥有共同价值观的新方法。作为一种集体观赏的艺术形式,动画对于它的观众来说,有着强烈的“集体无意识’’意味。通过动画,受众找到了一种共同“话语”,动画作为传播媒介而成为某种主导时代价值观的工具。动画绝不仅仅是消遣,它对当代社会造成的影响比我们想象的要深远得多,特别是对于青少年来说,在潜移默化中开始了动画主导的成长方式,由动画帮助他们形成价值判断,形成某种欢笑的权力空间。在现实生活中,动画用开玩笑的形式不知不觉地引导着儿童的成长。动画让大众在梦幻中接受自己对潜意识的放纵,而传统则被悄然改装与修饰。从而动画角色成为偶像,动画故事成为某种社会关怀下的叙述语境,动画场景成为人们梦寐以求的居所,动画台词成为流行语,动画道具成为大众手中的玩具,动画音乐成为耳塞里的所有。这时候,动画作为娱乐化的权力空间,没有道德化的判断,只有娱乐与覆盖。
本书的目的是要将作为商品的动画进行解读,解读的工具就是权力空间中的“影像语言”,这是理性、深层次地把握自主成长模式的一个机会。与此同时,思考并探索我们该怎么去建立属于自己的动画形态,在保证其商业价值的同时搭建当代中国的“语言方式”?
㈦ 影视动画影片分析的介绍
《影视动画影片分析》从借鉴学习的角度选取了13部风格形式各具特色的美国动画作品,它们都是美国动画电影的翘楚之作,更是美国动画多元特点的代表作品。力求通过这些丰富多彩影片的分析,从各个角度来为大家勾画出一个美国动画电影创作的整体线条,并从剧作、人物造型、动画设定、镜头画面、CG技术、动画色彩、动画音乐以及市场营销、衍生品的开发等不同的视角,分析这些影片的成败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