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我的父亲母亲》影评
由鲍十的小说《纪念》改编成的电影《我的父亲母亲》是张艺谋执导而成的,体现了一个纯洁爱情故事从小说到银幕转变的关键变化过程,如同大部分的电影改编,需要对情节作一些调整,但在本片变得是某些故事情节,不变的是骆长余和招娣之间含蓄的爱情。本片主要讲述了生子接到父亲去世后的消息赶回老家准备后事,后来得知父亲母亲的初恋故事,便理解了母亲,将父亲的遗体抬回了家的美好爱情故事。本片不仅仅以极其饱满、反常规的色彩带给观众强烈的视觉冲击,其独具特6色的声音背后都坚持了生活的真实和叙事的抒情。
每一种电影模式都有一种特定的剧作方式。《我的父亲母亲》本身即代表了一种电影模式,因此也需要一种特殊的剧作方式:巧妙的平衡场面调度(如招娣孤独地在田野的小路上无限的徘徊)、叙事、旁白(如影片中生子的画外音,对画面起到凝练和提升的作用)、音乐(如本片中三宝作的《我的父亲母亲》插曲,以同一曲调,不同的表现方式,包括笛子、钢琴、小提琴,随着音调的高低起伏,不同的感情色彩也随弦动而缓缓流淌而来。
面对人类复杂的情感,再出色的台词也显得苍白无力,唯配与影片水乳交融的音乐,才能与影片产生共鸣达到精神层面的升华。本片中的音乐凝聚了最深刻的思想和最深沉的情感:而张导恰如其分地抓住这一效果,运用声画统一,使其主旨达到精神层面的升华。影片中始终贯穿着作曲家三宝的《我的父亲母亲》音乐,与片名相得益彰,它的表现形式有笛子、钢琴、小提琴,都符合了招娣对爱情执著的人物形象并渲染出当时的某种氛围,紧扣主题,带给观众一种“曲同而情异”的感受。音乐分别出现在妱娣等待长余的小路上、跑去教室的小路上、做饭织布的时候,随着曲调不断地升高,妱娣的心情也与之吻合,达到人物精神层面的升华。本片始终如一的曲子与张导的另一部电影《活着》中,也是自始至终贯穿着同一首曲子《lifetimes》产生了共鸣,展现了张导不变的电影风格。
本片中色彩的冲击力与音乐共同构筑银屏空间,推动叙事,塑造了独具特色的艺术形象。影片反常规的色彩运用:现实用黑白色调,回忆用彩色调,父亲去世的冰冷现实与美好回忆形成强烈的反差,使影片极具艺术张力,突出强调了父亲与母亲之间淳朴含蓄的爱情。影片从黑白色调中父亲母亲的一张黑白合照逐渐推移色彩饱满的美好回忆中,这种创新的电影技巧与《泰坦尼克号》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摄像机逐渐推移至Rose的眼镜,展开了对轮船上美好往事的叙事。这种外在的语言形式(由远及近),赋予被摄主体恰如其分的表现意义,使画面具有更加明确的指向性。
细节决定成败。在妱娣与长余相遇初期,两个人之间总有一段距离,这时镜头以妱娣为视角,张导利用远景来表意,徒添两人爱情的朦胧感;当长余走进妱娣时,镜头大多以慢倍速放,这时镜头的缓慢变化,使画面产生节奏缓、造型风格多变的特色,进一步表明长余与妱娣爱情的淳朴执着。另外,张导运用了较多的特写镜头:妱娣给长余盛饭用的瓷碗、妱娣织的“红”和长余送给妱娣的发夹,表层含义上是贯穿影片的线索,但深层含义上,这三样东西恰巧是长余妱娣之间爱情的象征。
影片主要以展现父亲母亲纯朴真实、感人至深的爱情为主旨,同时赞扬了那个年代的中国式含蓄感情,妱娣年少时跑着追随教室里长余的声音与年老时蹒跚地追随着教室里‘长余’的声音形成对比,在结尾处,黑白色调与彩色相互交叠,儿子与长余的声音相伴相生,最终落在了彩色片上,展现出导演在冰冷现实与美好回忆的正面选择倾向。
张导将艺术性与人的感情展现的淋漓尽致,以强烈的探求渴望的主体意识去观照并独特表现出人物精神的反思。他认为:人类的感情是相通的,人类某些共通的情感不分民族、不分国界,感动你了,你就喜欢了。
『贰』 我的父亲母亲电影影评
《我的父亲母亲》以主人公儿子口述的方式讲述了一对共患难的夫妇是如何经营爱情与婚姻,如何在历经世事的变迁终于放手“面子”婚姻,让各自寻回适合自己的爱情和婚姻。
其实捆绑式的婚姻在七八十年代可谓成千上万,真正自由恋爱组成家庭的可以说非常之少,先结婚后恋爱并不是构筑幸福的理由,因为有些人是无法到达彼此的内心世界。婚姻也是时代的产物,是利益关系的联姻,是一种成全别人的牺牲,但这样的爱情一点也不幸福。
故事以淳朴的叙事风格再现了年代的婚姻悲喜剧,陈志和张翠花,马庆升和叶秀萝,这两对婚姻的不幸,和那样的时代脱不了干系,为了生活人们不得不学会放弃和隐忍。生活不是一盘棋,没有更多自己命运的掌控权。
故事聚焦这样的两对婚姻,真正的意义应该是告诉我们,捆绑的婚姻没有幸福,嫁接的爱情并不会白头偕老。张翠花用自己的热情和无限的折腾换回了自省,爱一个人死心塌地,但这个人其实并不爱你,所以她最终选择了一个爱自己的人唐志良,也可说她最终找到了让自己满意的伴侣。
当婚姻掺杂太多目的,这样的婚姻不是生活,而只能是交易。同样叶秀萝也没得选择,为了生活不得不向现实低头,和马庆升的结合其实就是一种错误,无非这种错误一直在寻找一个无果的答案。现实的阴差阳错,将纯美的爱情扼杀在摇篮里。
张翠花的放手成就了陈志和叶秀萝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梦想,同时她也是拯救了自我,也只有唐志良让他感觉到自己是一个幸福的女人。
该剧其实也是一场婚姻的保卫战,张翠花一家对陈志的好,让陈志无法独立自己的婚恋观,只有容忍和迁就,或者是更多的回报,才感觉到自己的价值。
而马庆升也是和张翠花具有一样的秉性,就是通过自己全身心的付出去绑架一场没有感情的婚姻,张翠花的动机更多是一种盲目的爱和付出,而马庆升的付出更多是一种投机,当然他们的结果都不幸福,因为他们的婚恋观有误,其实在那样的时代,又有多少爱情是自由的。
该剧同时还植入了一个“小三”角色,其实像陈志对爱情忠贞对家庭负责任,而马庆升却是自己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自己的双手埋葬自己的婚姻,所以他认为自己的付出必须有所回报,当回报无望时,他只有将感情寄托在“小三”小田那儿,可小三的欲望并不是那么简单。欲海沉浮,婚姻的本质变得多元而复杂。
从《中国式离婚》到《金婚》再到《娘要嫁人》和现在的《我的父亲母亲》,年代剧曾经吸引大批的观众,传统文化根深蒂固的中国,不幸的婚姻很多,幸福的婚姻很少。
而《我的父亲母亲》聚焦的城乡爱情婚姻的观念,固然不是诸如现代版的《婚姻保卫战》之崭新矛盾,它俨然就是一本活的婚姻教科书,珍惜美好的爱情,播种幸福的婚姻,不能因为更多客观的条件而将婚姻作为一种交易或是赌注。
真正的幸福快乐,就是和对的人一起慢慢变老,没有过多的渴求,没有更多的奢望,这似乎是理想的婚恋观念,但植根现实却又那么不堪一击。
『叁』 章子怡主演的电影《我的父亲母亲》,讲的是什么看完后你有何感受
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男主的父母年轻时的一段经历。男主的母亲在十八岁的时候,村里来了一位来自县城里的老师,也就是主人公的父亲,那时候他的父亲是二十岁,也许是一见钟情,他的母亲对他父亲动了心。他们的爱情在全村引起轰动,在那个自由恋爱还很新鲜的年代,父亲和母亲的爱情,给这个小村庄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这部电影看完以后,让我有很多的感受,在这个爱情泛滥的年代,我深深地感受到了那些老一辈的爱情,具有神奇力量。他们那个时代的爱情,年轻而羞涩,简单而纯粹。在电影里的那个时代,因为爱而变得生动,一个人因为爱而美丽,爱有穿越时空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