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题材 > 张艺谋电影影影评音乐分析

张艺谋电影影影评音乐分析

发布时间:2023-06-16 03:51:18

Ⅰ 求《红高粱》800字影评,怎么分析电影的视听和主题

似红似火的精神抗争
——浅析《红高粱》的视听风格

电影《红高粱》是由张艺谋改编莫言同名小说而来,影片延续了张艺谋导演重色彩、 重时代刻画等艺术风格。红色色调是这部影片的灵魂,起起伏伏,挥挥洒洒的红高粱,有着寄寓当地人民乃至全中国人民的抗争精神。导演借九儿、余占鳌等人物讴歌了三十年代西北淳朴却拥有抗争精神的劳动人民,延伸出现当代人们对此炽热的感慨。这是他对故事绘声绘色的彰显,亦是对于小到封建礼教束缚,大到对民族侵略的伟大抗争精神的赞颂。


红色调的炽热,贯穿至影片灵魂深处。导演从开头便紧扣抗争的主题,从画面的最开始,九儿便是在浓艳的红色下出场。此刻的红色不仅仅是婚嫁的基本衬托,从九儿沮丧不甘的面部特写便可看出,这更是对此刻九儿抗拒的内心心境的衬托。“坐轿不能哭, 哭轿吐轿没有好报。盖头不能掀,盖头一掀必生事端。”,然而九儿却掀了盖头,哭了轿,这是她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抗争,而红色正是她此刻内心最好的诠释。直到影片的末尾,红色的表现力则更加鲜明亮眼。九儿、余占鳌以及几个弟兄夜晚在酒庄以高粱 酒祭拜英勇献身的罗汉大哥时,周围熊熊的焰火将整个屋子充斥着红色的热烈,映衬的是他们此时此地心中燃烧着的对日本人抗争的熊熊烈焰。


红高粱的内涵,诠释着人物真实独白。红高粱作为片名,不仅仅是因为故事中的人民生活总是围绕着红高粱,更是因为高粱代表了当时朴实的劳动人民;一个“红”字, 也不仅仅是因为高粱的颜色是红色,更是因为它代表了朴实的劳动人民也拥有着红色所 传递出来的抗争精神。从小的方面看,余占鳌等抬轿工人在送九儿的途中,在高粱地遇到了劫匪,面对劫匪的蛮横威胁,他们为保全大局作了小小的妥协便给了钱财,可当劫匪打了九儿的主意,余占鳌为首的弟兄便奋起反抗打倒了劫匪。这一小插曲为接下来大的方面作了呼应。同是在这片高粱地,结尾的高潮部分,面对日本人对当地人民的压迫, 以及九儿的英勇献身,一场热血的战争在这片高粱地一触即发,过程中导演有大量对高粱地的镜头特写,一场血红而壮烈的斗争在火红的高粱间相得益彰地展现,将红高粱的内涵相得益彰地寄予在了抗争的人群当中。


意境的浓墨渲染,给予了画面想象空间。影片中有着不少重写意的片段,往往以远景的方式呈现,并且没有人物对话......(此处省略500字)


此篇影评文章出自湃乐思教育编导专业高分学员,同学可以作为学习参考,完整文章收录在《影评高分范文集》一书中。

《影评高分范文集》



Ⅱ 急求!!张艺谋《英雄》影评

毋庸置疑,《英雄》是张艺谋最具争议的电影作品。最有意思的是,《英雄》在国内外之大相径庭的评价和口碑。国内的影评人和观众对这部电影多持负面态度,统一的认为这部电影缺少内在精神价值判断,充斥艺术灵魂的空洞,华丽有余而内容不足;而西方媒体和观众却视这部电影为神作,例如我一个画画的美国朋友认为此片是他看过最好的非英语电影,用“无尽的诗意”和“纯粹的艺术想象”去赞誉它。

官方信息来看,美国《纽约时报》曾用整整两个版面报道这部电影,称“《英雄》这部电影经典得就像中国的《红楼梦》,也是我们美国奥斯卡的无冕之王。” 而在2005年美国《时代》杂志评选的“2004年全球十大最佳电影”里,《英雄》更是排名第一,成就了华语电影首次问榜登顶的神话。

这样的口碑差异是值得研究的。张艺谋曾在一次访谈里说,从《英雄》开始,他的大部分电影都不叫观众满意,而原因就是因为他是张艺谋。用他自己的原话就是,“这电影搁在别人那儿,都是好电影”。

这句话也很令人回味,道出了观众对于大导演的艺术期待,你是张艺谋,你就应该水平比别人高;同时,也反映出观众对于导演“人艺合一”的期待,超生风波,包括接手奥运会开幕式,都让张艺谋的影迷对于一个艺术导演的纯粹性打了折扣。

但话说回来,就《英雄》这部电影本身而言,它真的有国人批判的那么差劲吗?


首先,我认为有几点是可以作为客观评价这部电影的基础。

第一,“武侠”的概念是主观的。没有一个今天的人是真的生活过在一个“武侠”的世界里的,也有没有一个字典或一本教课书来给出“武侠”这一含义的标准解释。所以,人们对于武侠的理解都是基于文学、美术、影视等人为创造的、间接建构的信息,那么,这个“武侠”的概念和观点就是绝对主观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武侠”,一千个“江湖”。张艺谋拍的是一个自己臆想里的“武侠”精神,所以,有人叫好,有人批评,是很正常的。

第二,“武侠”不是张艺谋成长的世界,也不是他骨子里的精神。张艺谋是个典型的“中国式”导演,他的成长环境、审美品位、艺术理念,都是很传统的,中国式的大红大绿,透露着人多、地大、黄土高坡的壮美和豪情。所以,类似于《红高粱》、《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秋菊打官司》等传统文化的、乡土环境的、内陆气息的、现实主义的电影题材才是张艺谋根子里的东西。他深有体会,包含情怀,所以这类题材的电影他拿捏得当,立意深刻,饱受好评。较徐克这样的导演而言,《英雄》想表达的武侠世界绝对不是张艺谋的主场,也不是他的专长,所以电影拍得不进油盐滋味,可以理解。

第三,《英雄》是张艺谋的野心之作。不可否认的,张艺谋拍《英雄》是受到了李安的《卧虎藏龙》的影响,他也想拍一个叫西方人大开眼界的视觉奇观,并进军好莱坞,最好能拿个奥斯卡。新千年后的张艺谋,已经凭借《红高粱》、《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秋菊打官司》、《活着》、《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包括《我的父亲母亲》在国内获得了无数的声誉,已经是国内一线大导演,于是野心放大,想征服国外市场,也是情理之中。这种国内大导演想在国际市场获得认可的心态在后来的冯小刚身上体现的更明显。作为一个卖座但不得奖的导演,冯小刚自己也坦言,《夜宴》算是他进军国外、企图得奖的野心之作,最有趣的是《卧虎藏龙》、《英雄》、《夜宴》有一些一以贯之的元素,例如章子怡的形象,谭盾的电影音乐(这三部电影音乐完成了谭盾自己的“武侠三部曲”)。所以,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应该明确,张艺谋拍《英雄》的主要目的是给外国人看的。他选择了一条自己不擅长走的题材道路,目的是证明自己的视觉艺术控制力,至于结果怎么样,我们细细来看。


从很大程度上说,中国内地有一整个时代的电影观众都是在张艺谋那写意又写实的电影里成长的。例如我爹,是绝对的张艺谋脑残粉,视巩俐为心中的第一女神。他的《红高粱》、《菊豆》、《大红灯笼》等电影,叙事风格充满了中原文化的豪气,讲究的色彩和构图形成了独特的电影语言。张艺谋的电影注重寓意、象征意味丰富,这个陕西汉子用朴实的独白和激情的画面讲述了一些我们文化“根”里的东西,剖析中国的社会、中国人的命运。所以,当2002年,这个黄土地导演用巨星云集的商业大片描述一个虚幻的“武侠”故事时,人们都惊讶了。无论是题材,还是制作,《英雄》都一反张艺谋电影的常规,打破了人们的预期。

这部电影斥资3000万美元,成为了当年投资最高的中国电影。在演员阵容上,此片汇集了李连杰、梁朝伟、张曼玉、章子怡、陈道明、甄子丹这一批国际国内知名的当红影星,就连电影主题曲的演唱者也是天后王菲。这种制作阵容放在今天也是十分可观的。最终,这部电影在国内的票房高达2.5亿人民币,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票房过亿的影片,创下了无数个历史奇迹。两年之后,电影于2004年八月在北美地区上映,连续两周夺得票房冠军,全球票房达到1.77亿美元,这种华语电影在好莱坞地区的骄傲成绩至今也非常可观。

所以,就中国电影进程来看,《英雄》毫无疑问是中国电影“大片时代”的里程碑。自此之后,中国电影拉开了商业大片的时代帷幕。砸投资,拼明星,狂宣传,这开始成为一种商业操作的模式。

于是,电影观众在大量的“大投资”、“大明星”、“大烂片”的恶性循环里感到失望,也开始埋怨起这种大片模式的怨始作俑者,张艺谋的《英雄》。

我个人就十分怀念八十年代末中国电影的诚挚时期。有张照片我记得清楚,画面里有三个光着膀子站在高粱地里的男人,分别是莫言、姜文,还有一个带着一身黄土、笑眯了眼睛的导演张艺谋。


但话又说回来,撇开导演的个人野心和商业大片的操作,《英雄》作为一部电影又如何呢?


《英雄》的故事情节简单得几乎可以不用复述,张艺谋版的“荆轲刺秦王”,在电影语言里描写了一个“讲故事”的故事:刺客无名背负着刺秦的使命来到秦王面前,为了完成自己十年练就的“十步一杀”的绝技,他需要长空、飞雪、残剑三位刺客的牺牲而接近秦王。电影的整个架构就在无名与秦王二人的对话中产生,回忆和现实不断交织,真实和谎言相互交错。几位刺客的形象在风格化的色彩叙述分支中不断丰满成型,秦王的回忆和猜想也推进了故事的进展。最后,无名受到残剑“天下”概念的启发,在与秦王面对面的交涉之后,决定为了天下的大一统而放弃刺秦的任务,牺牲自己,最终完成了故事对于历史上秦国统一天下的结局对接。

这种电影构成和叙事模式展现了自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在西方世界颇为流行的多视角、分段式叙事,展现了同一故事的不同角度,刻画了不同人物在同一事件中的各自经历和感受。在某种程度上说,这种叙事模式给予了观众多元化体验的可能,完整了单一叙事中的情感缺口;同时,在哲学思想上,也表达了艺术家对于“真实”和“体验”的辩证关系、复杂结构的反思,试图用多人、多角度的私人化体验去拼贴一个集体事件的“真实”外衣,从现象学的角度去考量个体和群体的联系。

所以,《英雄》的电影模式虽谈不上新奇,但却是中国电影在传统叙事模式上的突破,也展现了中国导演在西方文化语境和意识形态的影响下产生的艺术实验。

这种多线多角度的分段叙事成为了《英雄》故事本身的情节矛盾,到底哪里是真实、哪里是谎言成为了无名和秦王斗智斗勇的交锋,它们的互补和互斥也成为了观众思考的主题。

西方导演在使用分段叙事、多角度回忆的电影创作时,多习惯于用文字标题来提醒观众,最著名的例子要算鬼才导演昆丁·塔仑蒂诺的《低俗小说》。这部电影由“文森特和玛莎的妻子”、“金表”、“邦妮的处境”三个故事,加上序幕和尾声这五个部分组成。风格化的字体和标题的运用把这五个环环相扣的小故事分隔开来。这种由标题统领的“环形叙事”的结构成为了电影史中的经典,其中标题的运用也影响了好莱坞的类型化影片的发展。这种文字标题的使用既体现了导演的个人风格,更体现出了美国主流文化里受到自六十年代后的“波普艺术”的影响,文字和语言在视觉艺术里的直接参与表达了以广告为主的大众文化和商品经济对于流行文化的入侵。


而张艺谋作为中国导演,在进行风格化的分段叙事时,没有采用“文字标题”的手段而是使用“色彩”这一元素对不同主体的故事进行分割。这既符合中国文化里内敛写意的气质,点到为止而不必点破,也符合导演个人的审美喜好和一贯创作风格。张艺谋的色彩美学在这部电影里发挥到了极致:色彩不仅仅成为了渲染电影情绪、人物心情的元素,色彩更是成为了电影情节推动和故事逻辑构成的主角。所以,色彩分段叙事成为了《英雄》的巨大视觉标识,让人们记住了张曼玉和章子怡在黄色树林里决斗时的红衣飘飘,也让人们记住了李连杰和梁朝伟在碧水山峦上对战时的侠气青衣。

电影的色彩分段叙事主要分为四大色块:

第一块是黑色主题,主要为无名和秦王在现实主线中的色调,这个黑色的主线贯穿电影始终,从二人的衣服发饰,到秦宫大殿内的摆设,到卫兵大臣们的一众黑色,都象征了那个铁器时代的风貌,秦国的威严和历史的残酷;

第二块是无名讲述的第一个故事,以飞雪、残剑在赵国书馆的红色基调为主,红色映照着这个故事中对于爱欲的描写,体现着爱、恨、占有、嫉妒等激烈的人类情感;在另一方面又伴随着秦军大部队的箭雨腥风,红色象征着历史兴衰灭亡的血液,而与朱砂这一书写材料的颜色相呼应,又在情感上体现了导演对于文化血脉这一重要情怀的暗指;

第三块叙事主要由秦王的回忆和想象讲出,以三位刺客的蓝绿色调为主,刻画了一个仙气十足的境界,水蓝色既表现出秦王内心世界的缜密心思、镇静强大,又在气质上体现了残剑飞雪这一对侠义眷侣的超脱世俗的气质,在形式上模仿山川、江河的流动与飘逸,也包含了秦王对于侠情义胆的崇敬,对于胸怀坦荡的剑客精神的尊重;

而最后一个色块是表现真实世界的白色叙述,白色在本意上体现出真实,本质,干净,统一,既是最简单的存在,也是最难得的纯粹。光可以看作是白色的,水可看作是白色的,风可看作是白色的,白色构成了这个复杂世界的基本元素,导演在赋予真实以“白色”的外衣之时,也在对这个意义复杂的存在基本付诸个人化的思考。


这种极其风格化的叙事方法给张艺谋带来了两极式的评价。热爱这种极度写意化、舞台化表现手法的人对这部电影的赞美滔滔不绝,称《英雄》成就了电影视觉世界的空前美景,其色彩的运用媲美黑泽明的电影经典《乱》。而习惯于张导早期电影的观众则失望于美丽的视觉世界里缺少了一个震撼人心的故事,对于这种虚无武侠世界的浅层诠释也让他们无法在所谓的“天下”概念里找到人物转变的合理解释。

而这种“所见”与“所感”之间产生的巨大不平衡正是《英雄》这部电影饱受争议的原因。

西方观众因为缺少对于秦国大一统历史的了解,抱着对于武侠世界的无尽想象,惊叹于这个诗意暴力美学里的世界。面对这个他们并不了解、少有熟悉的东方环境和侠义精神,他们选择完全的相信,赋予充足的尊重。可以说,西方观众多是抱着欣赏的态度去观看这部影片,选择沉浸和融化在那个美丽而遥远的精神世界里。

而对于中国观众而言,人们本着对于“荆轲刺秦”的个人历史观,对于“武侠”精神的自我理解,对于张艺谋电影的心理期待,都是带着批判和审视的眼光去观看这部电影的。还是那句话,西方世界里,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英雄》放在中国观众的眼光里,也正是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武侠”,一千个秦始皇,一千个无名,一千个“英雄”的定义,一千个“天下”的价值观。这种丰富的背景知识和情理常识让中国观众很难在张艺谋给出的唯一答案里找到最让自己信服的解释。



在《悲剧的诞生》一书中,尼采曾将古代艺术分为两类,一类是阿波罗式的艺术,指的是理智的、规则的、文雅的艺术;第二类是狄俄尼索斯式的艺术,所指的是混乱的、无序的、疯狂的艺术。

而阿波罗式的艺术代表着知识分子理智的反思,而狄俄尼索斯式的艺术则源自于人类的心理潜意识。这两种艺术形式与代表它们的神一样,都是宙斯的儿子,彼此互不相容,但又无法分割。

尼采认为任何形式的艺术作品都含有这两种基本的表现性质。而表现主义的基本特征就是狄俄尼索斯式的:在视觉表现上,它们突出地呈现了鲜艳的色彩、扭曲的形式;在技巧上,注重形式的表意、表情绪,创作基于感觉,而不基于理性。所以,广义的讲,表现主义是指任何表现内心情感的艺术。而从这点看来,张艺谋的《英雄》确实用他的艺术手法展现了表现主义的内涵。

电影的浓烈而分明色彩风格化叙事尤其体现了此片的表现主义手法,而这几段小故事都源自于单一人物的回忆或是想象,这又符合了表现主义的感性特征,反映了一个私人化的潜意识视角。

所以,从某一层面上说,基于这种私人化叙事的语言要求,逻辑思维和现实反思并不是电影镜头要表达的中心,在这种写意抒情的语言环境下,苛求表现主义电影的现实反思功能是有些多余的了。就如同其他表现主义电影那样,张艺谋在《英雄》的故事里强调的是观众的直觉感受和他艺术的主观创造,不求复制现实、不对现实理性做出评价,崇尚的是一种类似原始艺术的非实在性的、装饰性的美,并求在浓烈的色彩、强烈的明暗对比中创造出一种极端纯粹的精神世界,致使超现实的艺术风格更进一步的发展。


但是,这种基于尼采主观唯心主义哲学的创作本身就是会遭受到社会质疑的。

这种只表现私人内心、体现情感宣泄的作品从一定程度上讲体现了虚无主义精神的本质,在影像世界里只关注异化精神的表象而不去反思现实世界的矛盾。虽然人类的共性是企图在现实中找到精神的安慰,逃亡不可避免的冲突,但这种类似精神鸦片般的艺术手法无法揭示生活的真谛,无法给我们的真实世界提出有力的反思。这也是为什么人们觉得《英雄》这一电影,只有华丽夺目的外表,但无深刻的精神内核的根本原因。

但是,这种源自于表现主义本身的界限不能完全否定《英雄》作为电影的艺术价值。相反,《英雄》这部影片之所以在西方世界获得了历史性的成功,正是源于此片对于表现主义影像的较好诠释。在这种创作精神下,故事的文化内涵和人物的精神世界跨越了语言障碍和东西文化的差异,感染了处在不同时间、不同空间中的生命个体。


通常说,表现主义电影的导演都在创作中注重具有象征意味的造型和视觉安排,在构图和布景上下足了功夫。这一点在《英雄》中体现的极其明显。

总的来说,四大色彩板块的安排就体现了四条人物主线的情绪和意义,这种通过颜色完成的精神暗指是超越语言和文化的界限的,让中西方的观众在情绪和心理上都能读懂人物的发展和情节的走向。电影的移动影像被设计平面艺术一般地精心对待,对于居中、对称、平铺等画面结构的安排也展现了视觉语言的力量。

例如秦王大殿内的完全对称象征了秦王的严谨和画面情绪的紧张,秦王在镜头里的居中体现了他至高无上的权威,凝聚了剧情的张力。

而表现主义电影里常用的人物特写和富有象征意义的空镜头也在《英雄》中有突出的表现。在许多打戏中,导演刻意放缓了电影的镜头速度,用慢镜头去特写人物表情,中国功夫在如梦如幻的服饰帮助下成为了令人沉醉的舞蹈,而主要人物的一颦一笑更是让人记忆深刻,这种放大式的表演增强了影片的风格化和戏剧性。

而对于环境的渲染则可以看做是对于人物行为和人物内心灵魂的解释,力图揭示人物行为背后的情绪和社会原因。这一点从导演对于“沙漠”、“山水”、“树林”等几个重要场景的安排就可读出。在大漠中出现的那几次交锋,包括最后残剑飞雪的殉情,都展现了人物个体在大环境里的渺小和悲剧意味,体现了中原历史的残酷,人物心境的苍凉之态。

而在那场无名和残剑在意念中进行的湖中大战里,九寨沟的迷人景色更是把这种意念之态推向了极致。在这种如梦如幻的画面中进行的打斗更多的是一种礼仪,一种对话,一种对于逝者的尊敬,和一种对于武侠精神的致意。那片山水呈现出永恒的宁静之态,超脱了个体生命的爱恨情仇,展现了自然之超越人类的广阔和纯粹,这是对武侠意境和中国山水写意的重要体现。

在这些导演艺术化处理的主观镜头里,客观的写实已经不是电影叙述的主要目的,情节和逻辑的分析让位于情绪和意识的描绘。《英雄》的故事本身就是在探讨“讲故事”的私人化和主观性,而电影镜头展现的也正是这种艺术处理后的“主观的现实”。

这种主观的现实让西方观众简单易懂地看到了中国山水诗意的美,武侠世界的潇洒和无奈,中国文化的博大和深远。在剧情的推进中,还顺带介绍了武功与琴韵的相通,让西方看到了“大音希声之境界”;揭示了书法和剑法的相似,传达了“靠手腕之力与胸中之气”的统一;同时还展现了中国文化的历史,秦国统一度量、统一文字、最后统一天下的文化结果,等等这些内容都让西方观众在看得着迷的同时看到了点中华文化的皮毛。

所以说《英雄》作为一部拍给外国人看的电影,我认为它的使命是完成了的。

形式的壮美附带着中华文明的情韵被西方人欣然接受,这个结果是理想的。如果真的能让所有中国观众也能在这个表现主义的主观世界里读出点现实主义批判的深刻含义,那么《英雄》也许真的可以成为中国电影史上最完美的作品了吧。

Ⅲ 《影》的评价怎么样在张艺谋的作品中处于什么水平

张艺谋《影》自上映以来热评毫不间断,口碑迅速在各大平台开花并持续发酵,大多数影迷给其影片投出了10分满分的超高评价,更有网友称赞《影》是“银幕必看,独具匠心”。

张艺谋此次携手《影》重磅回归,可谓红遍了半边天,更是获奖无数,可以说《影》这部大制作是张艺谋潜心数年的一部经典剧作,也是少数人可以挑战和超越的,堪称张艺谋的巅峰之作。

张艺谋在新作《影》中破旧立新,运用小人物影子为主线展开一段权势之争,水墨画电影场景让人赏心悦目,一句“人心如影”,不仅是影片主旨,更是现实写照,在写实与虚拟中来回交错,却可做到层层递进。张艺谋与数千人耗时4年打造的大巨作《影》,是一次伟大的创新,亦是他到目前的巅峰之作。

Ⅳ 如何评价张艺谋的电影

在如今的导演界之中,如果要说一个能够称得上是国内外享有着崇高地位和口碑的,那么大多数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必然是张艺谋导演了,张艺谋不仅仅在影视界和娱乐圈之中创作了众多优质的影视作品和成就,同时也担任过连续多年的央视春节联欢晚会总导演以及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闭幕式总导演。

张艺谋从1987年的《红高粱》之中成功获得了最佳导演奖等荣誉,从此在这里一炮而红在导演道路上继续前行着,他的每一部作品和演出其实都具有着很多的深意和内容,在这样子的内容背后也引起了大家的深思。张艺谋所导演的每一部电影作品,其实都是经过了多年时间的打磨和不断剪辑出现的,他对于演员的要求和指导也一一展现在电影作品之中。

张艺谋作为一个好导演优秀导演,在电影作品的制作和发行上自然是具有着丰富的经验和优异的成绩的,这样子的作品产出也是十分令人期待的。

1、张艺谋的电影作品有深意

一个好的导演不仅仅要将一部影视作品拍摄制作好,更为重要的是要将影视作品之中的内涵和意义展示给每一位观众,张艺谋所产出的每一部作品上,他都集民族文化、社会思考、文化寻根和电影创新于一体,将每一部影视作品当成故事拍摄制作,向大家传达最深处的秘密意义。

张艺谋在如今的导演界之中可谓是响当当的大人物,能够获得影视作品拍摄道路上的奥斯卡大奖的他,在实力上自然不必多说。张艺谋导演的作品你又有什么看法,评论区告诉我吧!

Ⅳ 如何评价张艺谋导演的电影《影》能聊聊吗

‍‍

《影》当中呈现的中国风虚渺而庞大,单纯而丰富,查过一些资料的同学们应该知道,国师是怎样建造了一个如同航母一般非凡滂沱又细致入微的场景,不管是独立水中央的朝堂还是训练用的太极场地,都不断地用力在告诉我们,这是有厚重历史的中国的东西。因为是一部主色黑白的影片,刚开始看还不习惯由色彩世界到黑白的过渡,不过几分钟之后你就会习惯并且被充眼的水墨意境征服。尤其是当鲜红色的血液蔓延,那种冲击力会更加强烈。在中国文明几千年的历史中,黑色和红色一直是最为重要和神秘的颜色,黑色被称之为玄色,而玄色是起源于玄武,是一种由龟和蛇组成的灵物,是祭祀时通灵的神器,红色又为赤 赤的甲骨文是将人放在火上烤,有浴火重生凤凰涅槃的意思。

‍‍

Ⅵ 《英雄》电影介绍及评析

导演:张艺谋 编剧:李冯 、张艺谋 、王斌 制片:李冯 、张艺谋、王斌 演员:李连杰(无名) 梁朝伟(残剑) 张曼玉 (飞雪)陈道明(秦王) 章子怡(如月) 甄子丹(长空) 文学策划:王斌 摄影指导:杜可风 摄影:赵小丁 武术导演:程小东 美术:霍廷霄 易振洲 服装-人物设计:田惠美 录音:陶经 剪揖:翟茹 作曲:谭盾 制片主任:张震燕 副导演:刘国楠、周伟

一、秦宫,黑色。开篇。 战国末期,六国征战,秦国最强。秦王赵政[1][2](陈道明饰)怀着一统天下的抱负,却成为众多刺客的刺杀目标。 这一天,秦王赵政[3]将要召见一位名叫无名的小官吏(李连杰饰)。无名一袭黑衣,气宇轩昂,走进青黑色的大殿。 这也许是中国历史上最空的一座皇宫。没有宫女侍卫,没有任何装饰,一派肃杀之气。秦王一人高居王座,与无名遥遥相对。 自从三年前的某一天,两名刺客冲破三千侍卫的阻挡,杀入殿内,秦王就一直处于深深的恐惧之中。为了不给刺客以藏身之处,这个大殿成了世界上最空的一座皇宫。甚至侍卫,也只能守候在殿门之外。除非,谁能够像无名这样,杀死秦王的心腹大患。 [无名,与秦王遥遥相对,开始讲述他如何杀死秦王的第一个心腹大患,刺客长空(甄子丹饰)。] 二、棋馆,黑色。无名的讲述。 雨天,棋馆里,在盲人老者的抚琴声中,长空击败秦国七大高手,正待走出棋馆,无名一声断喝留住了他。"慢!" 古琴声中,雨水顺着棋馆青黑的屋檐流淌,两个黑衣人上下翻飞。状如舞蹈,然而却是一场生死角逐。 无名一剑刺出。与剑的快速相比,雨珠的滴落变成了缓慢的滑行。 长空倒地。 【杀死刺客长空者,能近秦王二十步。重赏之余,无名获准与秦王相隔百步。他开始讲述如何杀死令秦王三年不能安寝的另外两个心腹大患,刺客残剑(梁朝伟饰)与飞雪(张曼玉饰)。】 三、赵国,红色。无名的讲述。 无名一身红衣,以向残剑求字为名来到残剑飞雪隐居地,赵国书馆。残剑正在沙地练习书法
。尽管一身红衣,却掩不住他一脸的落寞。如月也是一身红衣,侍奉在旁。此时,秦军大兵压境,箭如飞蝗般扑来。藏书阁众人纷纷中箭,未中箭者却依然坚持练习书法。赵国书法正是以刚烈而著称的。箭中,残剑奋笔疾书。飞雪无名奋力挡箭。箭阵停了。残剑写完了他的字,是一个血红的“剑”字。 为对付两大顶尖高手,无名决定采取离间计。他与二人相约比武时说,长空在被自己杀死之前,托他转交给飞雪一样东西。 在把那样东西交给飞雪的同时,无名把嫉妒也放在了残剑心里。 是夜,残剑撕开如月的衣裳。如月放肆地笑着,仿佛笑给飞雪听。 嫉妒是拌着蜜汁的烈性毒药,这种毒药没有解药。当无名精心炮制的这份毒药终于发作时,飞雪的剑穿过木门,残剑颓然倒地。 凄美的黄叶林,如月向飞雪寻仇。她们仿佛在刀刃上踮起足尖,展开绝望的舞蹈。黄叶在飞旋,扑打着她们,仿佛那令人窒息的爱情。只有当她们在黄叶林之巅飞行时,蓝天偶然呈现,却更快地被她们或将她们抛弃。 如月一次次发出绝望的攻击,她惨淡的青春,曾经只被一个男人而照亮了一瞬间。而现在,她只想让这所谓的青春被仇恨全部点燃,然后烧尽。 她只是个侍女,她只能拥有一个侍女的武功以及全部的悲哀。 她被结果了。 一切都变得血红,那曾经的黄叶,那曾经的蓝天,都沉浸在一片血色之中。 飞雪也因此心神大乱,被无名一剑刺死。 【无名讲完,将巨幅“剑”字献予秦王。秦王宣布更丰厚的重赏。同时,无名获准与赵政相隔十步。在他们之间,烛火向着秦王燃烧着,呼呼作响,秦王突然说,无名,你在撒谎。】 四、蓝色。秦王的猜想。 三年前,秦王曾与残剑飞雪有过难忘的较量。在秦王的印象之中,残剑、飞雪颇有侠者风范,怎么可能如无名描述得那样狭隘,受情欲所困?而最大的可能是: 无名也是一名刺客! 无名练下一门“十步一杀”的独门武功,这种武功可以在十步之内迅速致对方以死地。但是秦宫戒备森严,只有杀死著名的刺客长空、残剑、飞雪,才能够获得近秦王十步的机会。 长空,其实是无名的朋友,甘愿自杀。棋馆一幕,其实是两人商量好,在秦国捕快面前上演的一场好戏。 残剑与飞雪为保全对方,争先赴死,而终于被飞雪偷袭成功,飞雪偷袭刺伤残剑,孤身赴死。 秦王还猜想,残剑与无名在九寨沟的湖畔还有过一次真正点到即止的君子间的比武。 湖面飘浮着小亭,飞雪的尸体躺在那里。两个男子,轻柔地飞过湖面,有如翩翩惊鸿。他们仿佛是在水面上进行着忧伤的舞蹈。为了不得不的使命,必须让爱与柔情漂流。 【巨大的“剑”字下面,秦王讲着他的猜测,还有他将要统一天下的抱负。“那将是一片大大的疆土。”在他与无名的十步之间,烛火呼呼作响。秦王接着说,“你知道我是怎么猜出来的吗?我从这烛火中感觉到了杀气。可是,”他又怀疑地问,“为什么,它又开始摇摆?”】 五、绿色,白色。无名讲述真实故事。 三年前,残剑飞雪联手刺秦。 那时的秦宫,还有着巨大的绿色幔帐。然而,当他们闯入这绿色幔帐的秦宫,见到秦王时,残剑却放弃了。在漫长的练习书法修习武功的过程中,残剑领悟了什么。 飞雪为此三年未同残剑讲一句话,她不肯原谅,他那功亏一溃的收手。 现在,无名又一次在他们面前提起“刺秦”两个字。 藏书阁,无名演示着他精准的剑法。他的剑精确地剖开一杆纤细的毛笔,穿过笔尖。他的剑能够准确地穿过人体的两个穴位,从而保证被刺者当时的倒地只是一时的假死状态。事实上,长空并没有死。而残剑和飞雪也可以不必死。 然而,毕竟这仍然是冒险。 次日,残剑飞雪赴约。路上,两人都准备动手,但到底是飞雪抢了先,残剑眼睁睁地看着飞雪赴死。 在无名奔赴刺秦之路时,残剑拦住了他,在地上写了两个大字。 六、秦宫,黑色。 是哪两个字?“天下。”在这两个字面前,个人的仇恨似乎显得微不足道。这正是无名与秦王之间的烛火摇摆不定的原因。秦王将剑掷在无名桌前,说:“你选择吧。”而当他背过身去,面对残剑写下的那个巨大的“剑”字时,秦王忽然明白了残剑在三年前领悟到的东西: “第一重境界,手中有剑,心中亦有剑;”“第二重境界,手中无剑,心中有剑;”“第三重境界,手中无剑,心中亦无剑;” 无名垂下了双手。他转过身去。他走出大殿。他来到黑色的宫门前。而三千黑衣侍卫皆已涌来。一片涌动的黑色中,他们的红色的帽缨星星点点,分外醒目。“杀,还是不杀,请大王定夺。”秦王沉呤着。“若不杀,则有违大秦律令,有碍统一大业。”声潮汹涌。秦王手向下一挥。万箭齐发。 七、雅丹地貌,白色。结局。 消息终于传来。飞雪恼怒地挥剑与残剑比拼。终于,飞雪一剑刺出,残剑却并不躲避,坦然承受。没有鲜血流出,因为一切都是那样洁白。飞雪自杀。“残剑飞雪,人不离人,剑不离剑。”那里,帝王实践了"天下"的理想。无名被隆重其事地厚葬; 这里,他们实践了不离不弃的诺言。风吹动了他们洁白的衣袂。 画外音,长空为了纪念三位好友,从此弃武。
制作公司:中国电影集团公司 北京新画面影业有限公司 发行公司:北京新画面影业有限公司 银都机构有限公司 精英娱乐有限公司
获奖情况
美国影评学会最佳外语片奖;
多伦多影评学会最佳外语片奖。 第53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阿尔弗雷德·鲍尔奖。 第75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 第22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最佳摄影; 最佳原创电影音乐; 最佳服装造型设计; 最佳美术指导; 最佳动作设计奖; 最佳视觉效果奖; 最佳音响效果。

电影评论
在商业与艺术之间的宏大影像叙事 《英雄》是著名导演张艺谋面对电影全球化和商业化的背景,实现自身艺术转型的一个重要标志。《英雄》明星云集,场面宏大,画面精美,武打设计挥洒写意,将中国传统意境于动作片的暴力美学造型相结合,创造了中国大陆电影新一轮的票房神话和电影产业化模式。美国《华尔街日报》认为:“《英雄》真正拉开了中国大片时代的帷幕”。同时,《英雄》在商业与艺术之间的宏大叙事策略,也在知识分子、普罗大众、官方意识形态和电影专业人事件引发了激烈的争论。 关于《英雄》的主题,一直是争论的焦点。电影《英雄》的题材来自“荆轲刺秦”的故事。自从《史记》以来,“荆轲刺秦”的故事一直被人称颂,其中独立个体抵抗强权的精神更是其中的内核,而“侠”也被定义为“以武犯禁”,武侠文学和后来的武侠电影的社会功能都是用侠的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冲破社会禁忌,对抗强权政治,为读者或观众提供在现实中得不到的快感。而20世纪80年代以后,周晓文和陈凯歌都对这个题材进行了影像化重写,其中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反抗和对亲王等历史人物的心理重构,都反映了现代性启蒙叙事对电影影像的影响。但是,在《英雄》中,张艺谋改变了叙事策略,其主题在商业和艺术之间游走,消解了其中启蒙的反抗意味,反映了中产阶级在目前国内的文化语境之下对宏大叙事的矛盾心态。可以说,《英雄》体现出当前社会对于权力的基本认识:崇拜权利与梦想对抗强权并存,而影片试图调和这种矛盾。把巩固权利与向权利挑战这两种对立的要求并列地组织到故事中,是这部影片的独特创意。作者提供了两个位置供观众同时选择:有权者与无权的挑战者。作者用各种电影手段极力在道德上平衡这两种人的关系。这反映了作者自相矛盾的英雄观,他试图把两者都打扮成英雄。正是这种看似模棱两可的态度,导致了两者实质上的互相消解,使两类人物都不符合传统观念中的英雄。但是,电影以形象感人,观众习惯性地首先与无名、残剑、飞雪等为代表的侠认同。他们是对荆轲之类转为豪门贵族卖命的亡命之徒的改写,以一种新的身份示人,是士与侠的综合。无名用剑柄象征性地刺秦王这个举动是全片的点睛之笔。这种叙事或许牵强,却极具象征性,体现出作者的良苦用心:影响统治者的观念比消灭他们的肉体更重要、更有效。无名、残剑之类不可能用暴力夺取统治者的权利,只能转而求其次,通过发挥更大的话语权,以传达自己的呼吁和平的观念。应该承认,导演在抹平缝隙掩盖矛盾方面使用了很多心思的,这是商业片的必然选择。一部影片的流行很可能满足了不同观众的许多利益和愿望,从理性上分析,它们很可能出自互相冲突难以协调的意识形态。赢得观众的要诀在于,不要突出某种意识形态压服其他,企图根本解决现实中无法解决的矛盾,而是找到调和之道,使各种利益集团从文本中都能找到令自己满意的因素。 《英雄》在艺术和商业结合上也有着相当的创新。除了“罗生门”式的叙事策略,借鉴好莱坞的大片模式,对武打场面、影像画面设计、视听效果等方面也都颇有新意。可以说,《英雄》是一场视觉上的盛宴。所有关于中国的视觉符号,《英雄》里都不遗余力地再现:围棋、书法、剑、古琴、山水、竹筒、弓箭、巍巍楼宇、漫漫黄沙、青山碧水、红墙绿瓦。就色彩而言,《英雄》中,是“红”与“黑”的对立和碰撞。“黑”是秦朝的代表颜色,象征着宏大叙事的压力,主流意识形态的威严,而影片以红色隐喻国仇家恨,以红色象征火山爆发前的内在力量,以红色宣示一种剑侠特有的矢志与抱负。影片伊始,即表现秦国的强大军队、盖世的宫殿建筑、浓烟而沉稳的黑色。黑色衣着的严肃的秦王头顶黑冠、脚穿黑靴、身穿黑甲,稳坐黑色龙柱的黑色秦宫,豪气不凡,庄重威严。在描写侠客的片段中,鲜艳夺目的红色则占据着绝对统治地位。残剑、飞雪及如月等人物的服装均为红色,与少暗红色的场景空间熔铸为一体,形成烈火般的红调,给观众以极强的视觉冲击力。例如,如月誓为主人报仇一节,与飞雪在胡杨树林中生死对决。在这场戏里,急速运动的敌手中剑身亡,血眼看世界,使画面和空间变赤,颇有惊天地泣鬼神的意味。在听觉方面,《英雄》也把武侠片的音效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影片配乐是著名音乐人谭盾。他不再像以往武侠片那样强调刀剑、拳脚、飞行的强烈夸张表现,相反,英雄的配音和拟音方面都相当克制,他们更重视体现“绵长”“幽远”的意境,更强调声音的质感。充分容纳各种具有表现力的细节化声音段:不仅有鼓声、琴声、伊扎特帕尔曼的小提琴,甚至是各种在武侠场面中的自然声音。这些克制后表达出的已经令人大开“耳”界。例如,正对画面,背景声安静得像清澈的湖水,在一片衣袂挥舞和鼓声的中低音中,剑声划破空气的锐响,配合人影腾挪的声音。枪剑相撞后的渐弱的震颤声,极富韧性极具质感。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为描述李连杰剑法之准,他一剑横贯毛笔,从劈裂笔杆竹质到笔尖毛质声音的变化。还有在九寨沟对决的剑戏,人脚踏在平静的水面声,剑挑破水,震开的一圈圈涟漪声,人耳闷在水利到跃出水面后扑面而来的空气感等等。 《英雄》带来的电影产业化运作的模式也是颇有启示的。从前期的策划筹备、类型片明星制,到拍摄制作,最后宣传发行,《英雄》呈现给人们的,是一整套迥异于国产电影以往操作路数,却又完全符合商业规律的市场化电影运作范式。《英雄》上映2个月,国内票房就达到2.4亿元人民币,毫无疑问,《英雄》获得了国产电影空前的商业成功。从某种程度上说,《英雄》是中国电影产业化道路的一块里程碑,它在艺术和商业结合的中国武侠类型片的发展上,有着丰富的启示意义。 《英雄》在中国电影史上的几个第一 1,使得国产电影的票房第一次在本土打败了进口的电影(主要是指好莱坞电影) 2,第一次打破了以前计划经济遗留下来的不合理的票房分配制度,提高了国产片投资方的票房分配比例,从而增加了投资方的投资信心和积极性。 3,打破了电影音像版权的单方垄断价格,使得音像版权的价格上升了几十倍。 4,第一次使中国电影在北美市场战胜了好莱坞大片,连续两周成为北美的票房冠军。

Ⅶ 张艺谋之《影》:明处做人,暗处做鬼

看了张艺谋导演的《影》,看完挺想写写自己的感想。

小时候语文课上,除了《我的新学期计划》这类作文,语文老师第二拿手的,怕就是观后感读后感了。当时不当回事,都敷衍过去,不成想后来会有心血来潮,学写影评的一天,支支吾吾删删写写,倒是感念起语文老师的长远眼光了。

《影》主要角色有四个——邓超分饰两人的真身都督子虞,替身都督境州;孙俪饰演的都督夫人小艾,郑恺饰演的沛国国君沛王。

影片以四个主要角色——境州,子虞,沛王,小艾为角,以沛国大殿为台,讲述了围绕着王座的男人间的权谋,和女子的柔情。

下面是正文部分了,会有剧情简介,期待到影院自己欣赏剧情的朋友,请慎入!

严重剧透警告

电影里的背景是:

两个国家——炎国和沛国。

两个人物——子虞和境州。

炎国占领沛国的境州多年,沛国以都督子虞为首的武将,一心收回境州。炎国这边,境州由杨苍为首的杨家父子将兵镇守。而子虞在与杨苍一年前的决战中,被杨苍所伤,落败,互约一年后再战。

被杨苍所伤的子虞,伤口难愈,日渐衰老,无往日风采,遂藏于府邸密室,于暗处做人——此为真身。

八岁时被子虞叔父寻到的境州(这里的境州为人名),长相与都督子虞酷似,又心思敏捷。故都督子虞衰老的这一年里,境州白日里以都督身份出入朝堂,于明处做鬼——此为替身。

子虞为真身都督,境州为影子都督。

这是故事的背景。

电影的剧情可以分为五个部分。

一、都督抗命向炎国宣战被去职

电影开头,都督只身赴境州城,与炎国将领杨苍私定决战之期。此举在沛国的王——沛王眼里,实为向炎国宣战。而当下的沛王一心维护与炎国联盟带来的和平,愤而革了都督的爵位和职位,将其贬为白身。

二、沛王以嫁出妹妹青萍为条件向炎国求和

一心求和的沛王,只能以嫁出亲妹妹青萍为条件向炎国求和。对于自己亲妹妹嫁去炎国作妾一事,沛王觉得“倒也是个办法”,准了。然而青萍自是不答应,众武将也不答应。武将田战与沛王在朝堂上起了争执,被贬为庶民,又言语顶撞沛王,被沛王用箭所伤,自此离开朝堂。

三、子虞暗中指使境州和田战密图境州城

被贬为庶民的田战,在境州引领下,见到了密室里真正的都督——子虞。此前知道真假都督一事的,明面上只有子虞,境州,子虞夫人小艾三人,此又添一人田战。

子虞与田战一番密谈,讲述了自己不得不用影子都督境州的原因,并告知了田战攻克境州城的作战计划。

在子虞的指示下,境州与田战开始准备攻克境州城的相关事宜。

四、明修暗度夺境州

为赴当年再战之约,影子都督境州于竹子做的楼船上,渡过了境州城的峡谷天险,来到守将杨苍面前。楼船最上面是两人决战用的宽阔平台,只站境州一人;而楼船里面,潜藏着一百多训练过的死士,由田战率领,攻占境州城。

连续七日大雨,河水大涨,死士们借着水位潜入了境州城。而此时境州城的三万主力,已被调到他处,城内仅有八百将士守城。

此时,船上,境州与杨苍对决;城内,田战率兵夺城。此战结果是,境州城被沛国攻下,杨苍死于境州之手,田战重伤,境州重伤。

夺下境州后,一心回家见母亲的境州,凭着八岁前的记忆找到了自己的家,以及失散多年的老母亲,却发现母亲已被杀害。震惊伤心之时,有刺客杀出,欲取境州的命。将死之时,境州被沛王派来的刺客所救。

五、朝堂之战——此为全剧的高潮部分

沛王料定境州城一战沛国必胜,于朝堂上摆好筵席,坐等都督回朝。重伤的影子都督境州,蹒跚着回到朝堂上,在都督夫人小艾身边落了座。而此时的真都督子虞,正在密室中,被沛王派去的兵士追杀。

原来真假都督一事,沛王早已知晓,并了如指掌。此次沛王的密谋,一来夺得境了州城,二来除去了手握兵权的重臣都督,沛王很是欢喜。

喝退众臣后,沛王于得意忘形中说出了自己这些年的隐忍——装成软弱无能的君主以麻痹敌国和都督子虞。此时,派去刺杀都督子虞的一个士兵回到朝堂,献给沛王一个装人头的盒子。沛王满心欢喜地去开盒子,不曾想站在自己身后献盒子的那个士兵,正是重伤的子虞本人。

空盒子打开瞬间,沛王被子虞用剑贯穿,倒在朝堂上。此时已体力不支的都督子虞,向关系暧昧的夫人小艾和替身境州承诺,放他们两人离去。

在境州离去与否的徘徊间,子虞趁其不备,拔剑向境州刺去,却不料境州早已起杀心,有了防备。子虞未能伤到境州,反被境州连刺四剑所杀。在场的都督夫人小艾,在境州心中地位特殊,所以境州未加害于小艾。

朝堂之战的结果是,四个主要角色中,沛王死,子虞死,境州活,小艾幸存。

五、全剧结局——影子都督境州由做鬼转做人

在杀了子虞,并制造沛王被子虞所杀的现场后,境州持剑来到大殿外,向文武百官宣布——沛王被刺客所杀,刺客被自己所杀。

听到境州所言,都督夫人小艾奔向殿门,欲向百官解释实情,最后又止步大殿门口,流泪默默接受这一切。

全剧结束。

真真假假,虚虚实实,棋子棋手,倏忽转换,谁为真身,谁又为影子?

先讲一下四个主角之间的关系,确切地说,之间的矛盾。

一、真都督子虞和沛王

子虞身居高位,重兵在握,权势倾天,自然不甘屈居都督之位,意图寻机取沛王而代之。伸手可触天之人,自己也想做那唯一的天。

沛王整日声色犬马,以造软弱可欺、昏庸无能的假象,迷惑众臣,迷惑子虞,实则暗掩锋芒,等待时机,以求一击必杀子虞。唯一的天,自然容不下伸手可触天之人。

君臣二人,皆欲杀对方而后快,却又都隐忍不发,互有默契,等待一个共同的时机。

二、真都督子虞和假都督境州。

子虞迫于无奈启用替身境州,对境州颇为重视,但仅视境州为指尖棋子,任意摆布,无处不对其提防。谋得王位后,子虞必杀境州,以绝后患。

假都督境州感激当年子虞的叔父救命之恩,在子虞受伤衰老的这一年里,尽心尽力扮演都督这一角色。自小在都督府受尽屈辱磨难的境州,最开始一心事主,却因都督夫人小艾的柔情,再无法专一于扮演都督,萌生取而代之之心。决战前一夜,境州与夫人小艾的假戏真做,让境州再无退路。

真假二人,你死我活之势,已然落定,再无转圜余地,只待一个时机,拔剑相杀。

三、真都督子虞和夫人小艾

子虞受伤衰老之前,和夫人小艾,一琴一瑟,天作之合。受伤之后的子虞,衰朽无人形,幽居密室,对掩人耳目、共处一室的夫人小艾和替身境州夜夜监视。

夫人小艾念昔日与子虞情分,对替身境州虽有怜爱,却也多有克制。内心复杂矛盾的小艾,在境州决战前一夜——也许是境州被子虞除掉的前一夜——感情到达极点,遂与境州假戏真做,没料到被暗处监视的子虞看得真切。

夫妻二人,互有亏欠,却又在沛国夺取境州城的同时,共奏琴瑟之音。乐律仍和,心意却再不相通。

四、假都督境州和都督夫人小艾

境州自被都督府收养,即被秘密囚禁,终日于黑暗中无助摸索。在子虞被伤后,境州以替身身份,白日里出入朝堂,晚上蜷卧于卧房一角。与夫人小艾的朝夕相处,让自小内心惶恐的境州,体会到了可贵的柔情。于是境州对夫人小艾的感情日渐复杂深厚,终于在决战前一夜爆发。

夫人小艾一面顾及与子虞夫妻之情,一面对境州又爱护有加,很是矛盾。在假戏真做又与子虞琴瑟和鸣以示决裂之后,夫人小艾坦然面对自己对境州的情感。朝堂之战结束后,在境州向大殿外的百官宣告沛王已死时,夫人小艾奔向殿门,却欲言又止,最终还是接受了发生的一切,包括以后境州为真都督,她小艾仍为都督夫人,确切地说,境州的夫人。

主仆二人,从恪守本分而不敢稍有越位,到心意相通,互有你我,这中间的心酸悲苦,渗透到了屏幕之外。

五、假都督境州与沛王

境州本无意杀子虞,更无意成王,只求夺得境州城之后,子虞能放自己回家,看望老母亲。然而时势使然,朝堂之战末尾,为营造子虞杀了沛王的现场,境州还是用剑刺死了沛王。

沛王假装无能,实则对子虞的一切了如指掌,包括境州是替身,包括子虞的藏身密室。沛王原意是借夺境州城之机,除掉心腹大患子虞,同时扶持假都督境州。只要境州顺从,他沛王仍是沛国的王,境州也能成为真的都督。沛王仍视境州为棋子,一枚暂时有用的棋子。

君民二人,本无意相杀,各取所需而已,却在一盘乱糟糟不分棋子与棋手的乱局中,刀剑相向。

四个人,密织了两两之间的五个矛盾,而三个人之间的矛盾与争斗,更有无法言喻的精彩。

境州,子虞,沛王,三个男人上演了一出回旋激荡的权谋大戏。

境州,子虞,小艾,两男一女上演了一场不可言说的感情大戏。

于是,这四个人复杂的权谋感情互为交融,最终晕染出一幅一百一十五分钟的泼墨山水画卷——《影》。

电影里,沛王和子虞的矛盾,推动着剧情的发展。

在计划夺取境州城的整个过程中,沛王和子虞始终有着默契。

沛王知道子虞定会夺境州,一血前耻,于是顺势做出沉迷酒色的假象,通过暗中通敌的大臣,示敌以弱。为夺境州城,这是沛王的默契。

子虞知道沛王装疯卖傻故弄玄虚,实则是想收回境州。于是暗中组织,密谋境州,心照不宣地进行着收复境州的准备。为夺境州城,这是子虞的默契。

一虚一实,一明一暗,君行君道,臣为臣事。有这等默契的一对君臣,若都安于本位,也是沛国之幸,只是朝堂之上,越有默契,越互为心患。

所以,夺境州城就成了一个时机,一个君臣都期待已久的时机。为着这难得的时机,两人密谋着自己的密谋,算计着对方的算计,虚实相生中意图编织一个密不透风的茧,将对方网于其中,置于死地。

从这两个茧中最终活下来的人,将会是以后沛国唯一的天。只是两人都没料到,在这茧之外的暗处,还立着一个双方都没有在意的影子——境州。

茧房里子虞杀了沛王,自己却也没能活着走出来。于是,已然沉寂的沛王与子虞,连同他们精心编织的茧,被无意杀伐的境州,亲手埋葬。

一枚棋子,无非想做回自己,不受摆布,仅此而已,却意外捡了个王位,得了个天下。

境州成了沛国唯一的天。

整个剧情如墨染的山水画卷般,在君臣二人的默契配合下徐徐展开,又在夺取境州城的时候,显现了画卷的主体。最后的朝堂之战,有急有缓、一波三折地铺开了完整的画卷。

在这幅黑白相生的山水画卷里,刀光最亮,血色最深。

电影里值得一看的还有境州与小艾两人。

在都督府的卧房里,卸下都督面具的境州,在小艾面前诉说自己内心的凄苦,迷茫于自己到底是谁,而小艾的回复是“你是你自己”,这让境州再不能安心带上都督的假面。

在两人假戏真做被发现后,小艾与子虞在密室中分奏琴瑟,弹得是酣畅淋漓,心意相通的琴瑟和鸣,此时却只是埋葬两人往日情分的哀乐。于小艾来说,这是不再掩饰自己对境州感情的新的人生开端。

境州城一战,沛王在大殿设宴,等着都督归来。此时筵席上的小艾,期待的活着归来的那个都督,怕已不是子虞,而是境州。

朝堂之战,在场的沛王和子虞已死,境州走向幸存的小艾。小艾以为境州要杀自己,万分恐惧。然而境州只是停在小艾面前,摸出小艾此前送给他的、装有疗伤药的荷包,拭了拭上面的血迹,递还给了小艾,小艾于惶恐中收下。

这个荷包,以及这个荷包代表着的小艾对境州的情感,是境州自假扮都督以来,始终不逃离都督府的原因,也是历经境州城生死之战后,境州仍回到朝堂上的原因,更是在朝堂之战中,境州决意成为沛国唯一的天的原因。

影片最后一个镜头,小艾奔向殿门,却又流着泪欲言又止。此时的小艾内心如何感想呢?悲伤有吧,夫君死了;震惊有吧,棋局明了;无奈有吧,事已至此。然而欣慰也有吧,活下来的是境州;喜悦也有吧,可以名正言顺了。

电影里最最矛盾的人,应是都督夫人小艾吧。

其实整部电影按剧情概括,六个字: 得境州,境州得

这里也多往后看一眼,推测接下来的剧情发展。

田战夺取境州城功不可没,若境州自立为王,田战必为新任都督。然而此时知道境州是假都督的人有三个——境州本人,小艾,田战。如此说来,田战难免一死。

境州在与杨苍的决战中,被杨苍所伤。被杨苍用刀所伤之人,非死即残,衰朽不成人样的子虞便是不久境州的下场。如此,沛国的天,又要大变。

小艾虽已心属境州,但经如此巨大变故,又该以如何面目再见境州?唯有咽泪装欢。若显露一丝异心,其下场怕与田战无异——一手遮天的境州,与一无所有的境州,已不可同日而语。

也许最终的结局,可用剧中的一个镜头来注解——夺取境州城之前,密室中子虞对田战说了一句话:你为都督,我为王。

不知道当时听到这句话的田战,心里什么感受,震惊?惶恐?兴奋?亦或是,想到将来的某一天,也是在密室里,他田战对着自己的心腹说出同样的话:你为都督,我为王。

上面是对剧情的分析,下面简单说说电影的画面吧。

电影里的镜头,近景远景皆如水墨画,沛国大殿前的山水,最是一绝。整部电影看下来,就想到岳阳楼前那块牌匾上的四个字:江山入画。

还有一个细节,就是整部电影都在下雨,下的大雨。一来是剧情需要,七日七夜大雨,才为夺取境州城提供了天时。另一方面,从画面来看,烟雨中的江南山水画,更有韵味。

也许雨水还有另外的寓意。

一代一代君臣谋士为江山流尽的血,终究抵不过无情雨水。血染的江山,到头来还是被雨水冲刷得黑白相间,一如从前。

阅读全文

与张艺谋电影影影评音乐分析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电影gif图片制作 浏览:159
关于隐形电影都有哪些 浏览:558
哪个国家的动画电影制作好 浏览:516
佘诗曼演的电视剧有哪些电影 浏览:558
一部球状UFO的电影 浏览:680
黑帮禁播电影有哪些 浏览:582
同志微电影迅雷下载安装 浏览:740
上海电影院那家设备好 浏览:418
老电影全集火凤凰 浏览:177
电影金山迅雷下载 浏览:564
是什么的女人电影迅雷下载 浏览:875
九叔系列电影全集 浏览:914
有哪个app可以看印度电影 浏览:57
电影资源靠谱的APP 浏览:540
免费高清微电影在线看 浏览:513
2018年的口电影迅雷下载 浏览:437
悬崖上的金鱼姬电影在哪里免费看 浏览:114
梅艳芳演的古代电影有哪些 浏览:532
抗美援朝评分系列电影 浏览:61
儿童食堂电影小女孩姐姐怎么了 浏览: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