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电影《误杀》深度解析:原来素察最后就藏在那儿!
李维杰与妻子阿玉到泰国打拼17年,生了两个女儿平平安安,年近四十的他靠开设网络公司为生,平日里,他跟同是小镇上生活的人都关系不错,不抽烟不喝酒不打老婆,只有一个爱好就是看电影。
原本平静老实的一家人,贫穷却也知足,而这一切平静美好却被突如其来的不速之客打破。这个充斥走私,贩毒活动的边陲小镇,各种权力交织碾压公平正义。
李维杰的大女儿平平被督察长的儿子强暴,因反抗误杀对方。为了维护女儿,捍卫家人,李维杰埋尸掩盖一切证据,在时间与空间的交错缝隙中,与警方在身心层面,展开了殊死一搏的较量。
电影开篇,在一个监狱的背景下,李维杰眼神一瞥,运垃圾的卫生员故意撞到了李维杰的簸箕,两人顺势蹲下说了两句疑似逃狱的话,在雨夜,一个棺材被当众埋下,棺材里是活人李维杰越狱成功,画面一转,李维杰说“故事完了”,小店老板说,原来你这是编的呀?好像那个画面是李维杰电影里的一幕。
那天,李维杰要去隔壁小镇检修一家酒店的网络视频等设备,他跟妻子打好招呼就去了,到了之后发现并不简单,设备老旧储存容量太大,需要点时间,于是他转而一想,旁边就是拳击手的比赛,那天是4月2日。
4月2日晚上,赛场间隙,邻座问他,你看他们扒开他嘴巴是干嘛,李维杰解释“吞舌”,拳击手被人打晕之后要尽快扒开他嘴巴,不然容易窒息。在这个过程中,只有一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急救。如果2分钟过后舌头依旧卡住喉咙里,那么将很有可能失去生命。
吞舌后会失去意识,舌头的肌肉松弛下垂,堵住呼吸道,换句话说,吞舌的人会出现没有呼吸的情况。这里其实是隔空暗示,在不同的地点发生了一样的事情,暴力撞击,吞舌。
另外一边,素察在夏令营迷J了平平,还以裸照为要挟,强迫平平在4月2日晚上10点在平平家仓库见他,被平平妈妈发现后,引诱素察到仓库,本想逼他删掉视频,却不小心把他打晕了,素察“吞舌”,平平妈检查呼吸后发现素察没有了呼吸,以为他已经死了,惊慌之下,想把他埋到旁边墓地。
这一幕被没有睡着的小女儿眼睁睁看在眼里。
李维杰看完比赛打电话回家,一直没有人接,小女儿没把电话放好,导致电话一直打不通,李维杰察觉不对赶回家,发现母女二人狼狈不堪倚偎在床边,那一刻,天塌了。
他回去检查案发现场发现现场没有血迹,他问:“没有流血吗?”,老婆说没有。这里联想到之前那个看似莫名其妙的画面“吞舌”,其实就是双重暗示——“素察未死”。
但是李维杰知不知道这个事?如果知道,那当时对素察强暴女儿的恨让他宁愿杀死素察;如果不知道,那就是一个惊慌失措的父亲在慌乱中犯下的大错,他明知道吞舌这件事,但是他没有足够清晰的大脑去判断素察死活,看完全片,第一种可能性更大。
紧接着他决定效仿电影里完美犯罪的情节,制造全家人不在场证明。
他赶紧买票,全家人坐大巴出游,逛夜市,去餐厅,看电影,看拳击赛,入住酒店,在每一个环节上都给经手人留下印象,并且加强印象。打破他们原有的记忆顺序,主观植入4月2日他们全家出游的记忆。
紧接着,他和妻子找了各个环节4月2日的票,因为大部分是不记名的普票,所以很难看得出来购买人是谁,而且大部分人在用完以后都会随手丢到最近的垃圾箱,这样他们轻松的拿到了各种票据,为自己不在场做了物证。
其次是影像凭证,在每一个可以留下视频的地方都尽可能留下了全家人的视频,这里有个问题,如果是4月2日发生的事情,视频记录应该是4月2日,那怎么会是4月3日发生的事情,视频记录依旧是4月2日呢?
电影里有解释,泰国小镇当地当时很多监控视频是没有具体时间的,另外别忘了他就是做视频网络的专家,李维杰很懂得怎么操控这些视频监控,而且他很清楚当地哪些视频是没有时间记录的,所以他故意带老婆孩子去了那些没有时间记录的视频空间里面,留下影像。
还有关键的一点,酒店入住时间,酒店是有大堂监控视频并且有明确的时间的,但是李维杰故意带老婆孩子去了他负责网络维修的那家酒店,在李维杰的劝说下,酒店删掉了4月2日以前的大部分占内存的视频,只留有4月3日的视频,4月3日李维杰全家刚到酒店,却谎称自己全家4月2日已入住并且退房晚了,所以能不能不要另外扣钱。
这里注意,因为前一天他要修理网络,而且网络修理需要第二天检测,所以李维杰是确实在4月2日办理了入住,但是他的老婆孩子并没有入住,4月3日当他们刚刚赶到酒店的时候其实是为了制造全家人刚住完退房的场景,并加强酒店工作人员印象。
由此,人证物证准备齐了。
接下来就是编辑每个人的记忆链条,包括老婆孩子的。他知道终有一天,警察会找上门,那时候才是战斗真正开始的时候。
他开始训练老婆孩子的对答如流,要让所有的事情都在掌控之中,可问题是老婆孩子都不是心理素质过硬的罪犯,什么样的方法能让他们从容不迫呢?
答案是:谎言很容易被识破,但是真实发生过的回忆不会记错。
而且最妙的是,每个人的答案都是不一样的,都是自己记忆里的片段,毫无破绽。就连几岁的小朋友都是在说真话,所以完全不会害怕,即使是警察威逼利诱,他们说的都是“真话”。
唯一有破绽的,是时间,发生的时间逻辑不对。而这个最容易发生问题的地方,被李维杰的人证物证死死的按住了。
全篇下来一气呵成,除了人证物证老婆孩子,李维杰最聪明的一点是人心操控。
过去17年,他在邻里之间是个热心肠,帮了大家不少忙,为人宽厚大度,给自己树立了好人牌。其次,他家住在墓地边上,后院就是墓地,一方面是因为穷,即使在泰国住在死人旁边也是晦气的,但另一方面,这给他处理尸体转移尸体提供了便利。
再者,墓地后面都是邻里相亲的祖坟,一旦追查起素察尸体,刨祖坟也会引发众怒。于是自打李维杰一家被警察盯上,邻里之间对警察的猜疑,怨气就水涨船高,再加上平日里警察的专横跋扈,火药桶一点即着。
但是最要命的一点是什么呢?李维杰早就看懂了“大局”。
素察的父亲是个警察局局长,到处都是他即将上任市长的宣传海报,这个时候谁会是李维杰最大的帮手?素察父亲的对手。所以在他预料到事情可能变坏之前,他把他帮过一次的政府大楼建造项目管理人叫到面前,告诉“如果我们全家被抓,就打这个电话”,这个电话就是素察父亲的对手的电话,他一定会竭尽全力利用舆论压倒素察父亲,他一定会帮李维杰一家,因为李维杰一家只要赢了,这个帮手就是下一任市长。
没有什么比失去民心更容易倒下的事情了。
再往前扒一扒,为什么李维杰知道这个人一定会帮他打这个电话?因为有一次这个管理人举报警察贪污被警察当众暴打,李维杰冲上去一脚踹翻了警察,救下了他,那个警察暴怒,举枪击毙旁边的一头羊。
这件事有三个好处,第一李维杰帮的这个人为了正义曾经举报警察,锄强扶弱,所以他帮他,关键的时候,这个人也能为他挺身而出。
第二警察当众被李维杰踹翻在地,警察和百姓之间的矛盾加剧,为后来的众怒火上浇油,同时警察和李维杰之间的关系恶化,会让老百姓觉得警察抓李维杰全家是公报私仇。
第三那只羊,是暗示。羊这一形象在整部电影里反复出现,在平平的课堂上,把车推下河的瞬间,暴力升级的时候,以及开棺那一刹那。
在教室里说到的羊,羊的视力不好,看不清眼前的东西。其实全局所有人都是这样,真相摆在眼前,但是就是视而不见,警察说看到了李维杰开着素察的黄色跑车走了,所有人都不信他。
河边牧羊人赶羊,遇到李维杰销毁跑车,牧羊人没有看见,羊也直视李维杰的眼睛。
被警察开枪打死的羊,在最后开棺的时候变成了素察尸体的替罪羊。
整部电影英文是《Sheep Without a Shepherd》,直译过来是《没有牧羊人的羊》。
整部片子到了那场暴雨的高潮处,警察带队在李维杰后院寻找素察的尸体,他们准备刨祖坟,所有乡里乡亲愤怒之达到了最高点,一声枪响暴乱瞬间被点燃。
那个场景里,李维杰看着棺木上的血手印,他的罪在这一刻显现出来。一个死人的棺木,为什么会有鲜红的血手印呢?
答案是,素察没有死,他在棺木里醒过来,身边躺着死尸,他用尽全部力气想要刨开棺木出去,却不曾想那厚厚的泥土和稀薄的空气一点一点把他的恐惧拉伸,死亡拉近。他死了,是被活埋死的,是恐惧吞没了他,是窒息,也是自己当初愚蠢冲动的行为杀死了他,但是,他死不瞑目,最后一刻眼睛睁圆,恐惧写在了脸上和血掌印上。
他的妈妈,一个破案如神的女警官,在儿子血掌印面前毫无察觉,她的精神早已崩溃,她也像那只视力不好的羊一样,看不见看不清一个死尸的棺材里为什么出现鲜红的血掌印。
她是破案如神的女警察,也是面对儿子生死时,无助的妈妈。
故事的结尾,很多人觉得特别鸡肋,本来是天衣无缝的完美犯罪,但是偏偏李维杰要去自首。
其实在故事中一直暗中铺垫,李维杰信佛,没有犯罪前他去布施,可以被接受。他“误杀”了素察,他的布施已经得不到佛的接纳,他深知他有罪,他背弃了自己的信仰。
其次,他的女儿平平安安开始撒谎,在两个女儿人生观最重要的阶段经历了这样的事情,他知道,他会毁了女儿的人生,当女儿把成绩偷改成100分时,他的心碎了一地。
他站在寺庙身边,素察已经失去一切的父母在他面前认错,希望他告知素察的去向,在梵钟敲响的那一刻,想起佛教里因果报应,想起自己因为暴乱父母双亡变成孤儿的悲惨命运,还有女儿未来人生的种种可能,他放弃了挣扎,决定自首。
记者问他你是不是因为想要平息暴乱站出来自首,他没有直接回答只是说着抱歉深深鞠躬。
故事最后的最后通过媒体视角告诉大家素察尸体已经找到,不便透露具体地址。
什么地址会不便透露呢?其实电影里也有交代,在李维杰和政府大楼建设负责人沟通中,负责人跟他说让他负责水电安装,那时候在未完工的政府大楼里有一个大坑,他看了一眼,正好可以放下一个人。把尸体放在那里除了他知道没有人知道,其次,就算知道了也不能公开。
整部电影虽然是翻拍和改编,但仍然是一部特别精美的作品,以上观点有很多是个人猜想,如果有出入,欢迎评论区讨论和补充,谢谢各位观看。
⑵ 《误杀》解析是什么
电影讲述了一场误杀,父亲为了保护失手误杀警察局长儿子的女儿,以自己的悬疑片阅片量设计策划隐藏这场误杀,瞒天过海的同时也被作为母亲的警察局长一路搜证却失败,最终自首的故事。
该片运用蒙太奇镜头,慢镜头手法,以及打光等方面都很完美。在仓库的警察局长儿子素察与母女打斗的同时,另一空间正在出差的李维杰在看泰拳比赛,此处运用了蒙太奇的表达方式,而在影片开头李维杰在店里看电影的时候也解释了蒙太奇的作用。
电影概括:
《误杀》是由陈思诚监制,柯汶利执导,由肖央、谭卓、陈冲、姜皓文领衔主演,秦沛特邀演出的剧情犯罪片。该电影改编翻拍自印度电影《误杀瞒天记》,讲述了父亲为了维护女儿,用电影里学来的反侦察手法和警察斗智斗勇的故事。
该片于2019年12月13日在中国大陆上映。2021年7月16日,该片在日本上映。
电影总结:
误杀在镜头视听语言上的运用堪称完美,情节也紧张刺激,演员的演技也十分精湛,毫不拖沓的讲述了一场瞒住误杀而犯罪的故事,影片结尾处对民众的采访,成功塑造了一个伟大父亲的形象,最后留下了还未说话的大爷的微笑,影片戛然而止,意味深长,可以说是此处无声胜有声。
⑶ 误杀的影评分析1000字
这部剧将之前的一些精华全部都保留了下来,但是并没有完全照抄,而且有很多的地方都加入了新的情节,给观众新鲜的感觉。
整个故事精彩刺激,节奏把握非常准确,而且表演富有感染力,这部影片抓住了中国电影观众能够接受的最核心的感情点情感。而且这部影片不追求,不强化高智商的犯罪和逻辑推理的细节。完全靠情感打动人心,导演把人物的情感关系表达的非常的细腻
从一个小的点出发,揭开世界的真相,格局非常的大。这部影片的思辨性和人文性都非常的出色,凸显了家庭亲情的可贵性和责任感。
⑷ 电影《误杀》分析
电影《误杀》绝对是近段时间来的热点,像一匹黑马一样,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误杀我刷了两遍,每一次看的感觉都是不一样的。
第一次,可以说是第一印象,悬疑烧脑,在一定程度上还是把握住了观众的口味,整体的观影效果还是很不错了。这是我看误杀的第一遍感受;而第二次给我的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第二次更像是有了一定的解读与思路,对于电影误杀,也有了更深一层的思考。
误杀的剧情实际上很简单,讲述的就是身为父亲的李维杰捍卫家庭的故事,而故事中体现的蒙太奇,观影量等,都属于铺垫和延伸。
铺垫
1、电影一开始,镜头就直接展现监狱,更是在讲述故事中致敬了电影《活埋》,侧面告诉李维杰的观影量,从后面知道,虽然李维杰小学没毕业,但是庞大的观影量确拓展了他的视野。与邻里的相处,也体现了大家对他的印象,角色的塑造开始就奠定了
2、平平和阿玉在仓库抵抗素察的时候,李维杰同时也在罗统看拳赛,同时解说了吞舌的现象,拳手吞舌的同时,素察被打晕也出现了吞舌,导致短暂的窒息,而后因为撞击吞舌现象消失,但此时他已被埋在棺材里
3、4.2号李维杰在拳馆外无意的取款行为成了日后他设置蒙太奇的关键证据
李维杰的布局
蒙太奇
所有的故事都发生在4.2和4.3,4.2号李维杰独自一人去了罗统,整个事件的开始就是4.2日的晚上。4.3号李维杰带着家人又去了一次罗统开始制造蒙太奇,去过的所有地方都故意制造意外等事件让相关人员加深印象。并且回来之后还和邻里讲述他们去了罗统的故事,说是去了两天,实际上只有一天。
暴乱
蒙太奇只是李维杰下的第一步棋,当第一步失败时,政治暴乱才是阻止伤害的唯一手段。所以才会有他与桑坤的冲突,才会有最后开馆时替罪羊的说法。人们愿意相信眼前的东西,当开馆看到是羊的尸体而不是素察时,人民已对警察失去了信任,这才是李维杰在布局时最高明的地方。他并没有把希望完全寄托于蒙太奇,他知道要想保护家人,蒙太奇失败的情况下必须毁灭拉揾一家。而名利正好是他们家最大的弱点。李维杰实际上做了双重保障。
角色推动
1、素察在棺材里并没有死,但素察必须死,不仅仅是角色的推动,更重要的是如果素察活着,李维杰一家就会一直受到伤害,这一点李维杰是知道的,所以误杀其实是阿玉误杀,因为是阿玉把素察埋进棺材的。但李维杰是他杀,他知道素察不能活,为了保护家人,他也做出了选择。
2、李维杰是否必须自首?一方面是为了过审,毕竟犯罪不可逃脱,另一方面,有死必有凶,为了保护家人,自首也是最好的选择,同时也可以组织政治暴乱。
3、羊的作用:赎罪、替死、救赎
⑸ 《误杀》电影细节解析是什么
《误杀》电影细节解析:
李维杰与妻子阿玉来泰打拼17年,膝下育有两个女儿。年届四十的他靠开设网络公司为生,为人也颇得小镇居民的好感,而这一切美好却被突如其来的不速之客打破。这个充斥走私、贩毒活动的边陲小镇,各种权力交织碾压公平正义。
李维杰的大女儿平平被督察长的儿子玷污,因反抗误杀对方。李维杰曾亲眼目睹督察长滥用私刑,深知法律无用。为了维护女儿,捍卫家人,李维杰埋尸掩盖一切证据,在时间与空间的交错缝隙中,与警方在身心层面展开殊死一搏的较量。
评价:
该片将《误杀瞒天记》精华都保留了下来,但并没有完全照抄照搬,而是在很多地方都加入了新的情节,以便能够给观众新鲜的感觉。故事精彩刺激,节奏明快紧凑,表演富有感染力,迷影元素遍布全片。
该影片抓住了中国电影观众能接受的最核心的点——情感,影片不追求、不强化高智商犯罪和逻辑推理的细节,完全靠人的情感推动;同时导演还把人物的情感关系嫁接到两个阶层的矛盾和对立上,从一个小的点出发,揭开世界的真相,格局非常大。
⑹ 解析丨翻拍黑马《误杀》背后的三重隐喻,颇为用心
近年来,中国电影快速发展、市场增长迅猛,对好剧本的渴求也是与日俱增。
在这样复杂多元的大环境下,翻拍国外优秀电影成为一种较为流行的做法。如《我是证人》《追捕》《嫌疑人X的现身》《来电狂响》等翻拍电影,但多数不如原作。
但翻拍自印度电影《误杀瞒天记》的《误杀》,却给观众带来了一种意外的精彩,是少有的一次成功改编实践。
早些时候,《误杀瞒天记》以精巧的构思、精妙的反转而走红,而这一次由陈思诚监制,柯汶利执导,肖央、陈冲、谭卓、秦沛、姜皓文领衔主演翻拍的《误杀》,从票房和口碑来看,这部电影无疑都是一次成功的改编。
事实证明,这次翻拍颇为用心。
电影取名《误杀》远不止观众看到的“误杀”的表面含义,其背后的 社会 性、文化性才是本片欲传达的要义, 这也是中国版结尾不同于印度版的原因所在。
《误杀》电影在印度故事的基础上加入了中国故事元素的表达,使其中每一个人物都具有鲜明特征,更加贴近中国观众的心理,获得了观众好评。
从影视批评的角度来看这部电影的改编,这是国产电影改编史上的一次有效尝试,“蒙太奇”手法与“山羊的多重意象”背后的审美批评主义的改编经验的确值得后来者加以借鉴。
电影起名《误杀》并不止于“误杀”的表面含义,其背后的 社会 性、文化性才是导演欲在本片传达的要义。
1.最表面的的电影叙事层面的误杀
李维杰的大女儿平平在学校组织的夏令营中被督察长的儿子素察强暴,当再次逼范时被平平打昏误杀,妈妈阿玉将“尸体”埋入家旁的坟墓中。
用蒙太奇画面给观众形成叙事层面的“误杀”,理解到的表面含义。
2.隐性叙事逻辑层面的“误杀”
从影片细节来看,李维杰的小女儿安安用叉子反复划餐桌发出的呲呲声,让男主联想到素察用手指抓棺材挣扎的声音,强装镇定立刻叫停。
平行剪辑中的吞舌窒息、棺盖上的血痕,都可客观佐证了素察当时依然还活着的事实。
显然,亲自埋“尸”的李维杰在明知素察未死的情况下选择不作为,从而造成了素察的死亡事实。
实际上,从李维杰再次去向僧人布施时的细节亦可见端倪,僧人意味深长地说:“无相布施才有无限功德。”
形成第二个层面的“误杀”。
3.乌合之众的“误杀”,这是《误杀》的最高级之处
爸爸、妈妈、大女儿平平,村民、大巴售票员、酒店服务员等这些“乌合之众”,不再做软弱的山羊,敢于和强权硬碰硬、正面刚,这些矛盾不断产生爆点。
很多民众在镜头前为李维杰加油,弱者的 情感 反应撼人心魂,它在原故事基础上做了许多富有成效的加法,譬如人性挣扎、譬如 社会 缩影。
镜头推向当初李维杰最坚定的支持者颂恩叔时,镜头从黑白转彩色。
颂恩叔沉默不语,露出一抹苦笑如同留白的人性,给予的不仅是 社会 性思考,还有为爱守护、奋起的灵魂的呼喊和未来视角的观照。
这也是中国版结尾不同于印度版的原因所在。
与印度电影《误杀瞒天记》相比,《误杀》对每个人物加强了中国的传统形象,表现出中国式感情,让中国的观众观看时没有陌生感,从而对影片产生共情与认同。
1.身为人父
电影的前半段,李维杰是一个开网络公司挣钱不多、非常窝囊又爱面子的男人,就连小警察都以欺负他为乐。
他爱看电影,常把电影当做了逃避现实的途径,在虚构的世界里,他总能成为梦想中的英雄。
家庭中李维杰地位低下,是没有收到太多尊敬的。他并不擅长表达自己对女儿的 情感 ,以至于女儿平平对其的不理解。
电影中李维杰说出 “我是个没用的男人” 的话时,也戳破了和阿玉之间摇摇欲坠的夫妻关系。
但这是导演所选择的最终情绪落点,为电影结局找到了足够信服的动机,那便是“身为人父”。
这么一个男人,当妻女受到侵害时,李维杰出人意料的扛了下来,凭着自己观看电影得出的反侦探类经验,他把拉韫夫妇逼到走投无路,直至丢掉了工作和地位。
李维杰与家人提前演练审讯内容,利用“蒙太奇”的电影手法,向周围的人灌输案发当天他们一家人不在场的证明。
经历数次拷问之后,拉韫根据李维杰小女儿安安的证词坟地认尸,李维杰以羊换人,这是剧情的一个转折点,也是李维杰形象展现的一个闪光点。
与此同时,肖央饰演的李维杰被重新塑造为一个典型的中国好父亲、好丈夫的形象,是家人可以紧紧依靠的顶梁柱。
女儿睡着后,偷偷把参加夏令营的费用放在了平平的房间,写给大女儿平平的信中充满了满满的父爱。
每天为家而奔波,他善良、节俭、隐忍、克制。
影片的最后,李维杰自首后被押上警车,车窗外的妻子阿玉和女儿平平哭喊着追赶,李维杰看到以后在警车上也哭成了一个孩子。
这一场景是李维杰感情上的释放,也是人物的一次升华,自然而然地获得观众的共情与认同。
本可瞒过警察的调查,却遵从自己的良心自首,让李维杰的人物形象由前期塑造的“英雄”形象转变为普通人,这样的镜头叙述和故事结局体现了主人公身上中国传统价值。
整个故事不仅具有中国 情感 ,而且尊重了观众的心理状态。
2.同为人母
含蓄内敛:
李维杰的妻子阿玉一出场便是系着围裙做饭,是一位典型的家庭主妇、中国传统贤妻良母的形象。
面对丈夫是一个善解人意的妻子,面对女儿是一位温柔却坚韧的母亲,面对施暴的素察是毫不犹豫地挡住大女儿护儿如命的母亲。
从服装来看,阿玉几次出场都很朴素、干净、穿素色衣服。
从家里的装饰来看,镜子上写有“合家平安”,给女儿取的名字也寄托着对生活的希望——平平安安。
整个电影中阿玉的母亲形象是含蓄而内敛、温柔而坚韧的。
过度溺爱:
电影中的拉韫面对儿子素察是一个宠溺无度、爱子如命的母亲,面对丈夫是一个恭顺的妻子,面对自己的本职工作时是一个精明干练的警察局局长。
素察的同伴Pony交代拉韫儿子所犯错误后,她猜出来儿子已是凶多吉少,开始无所不用其极地进行拷问,这时阿玉将心中一直压抑的感情对着拉韫喊出来:
说到这里,拉韫对自己儿子的感情和李维杰、阿玉对自己的孩子是一样的。虽然两个家庭的成长环境不一样,但是中国传统的母爱表达方式在影片中完全体现出来了。
3.原生家庭
与拉韫夫妇相比,李维杰何尝不是一个“坏榜样”: 在佛塔上见面时,拉韫哭着祈求李维杰只想知道儿子是死是活,他因拉韫夫妇的痛苦感到同情和可悲,这是真正促使李维杰做出自首决定的一个重要原因。
拉韫的骄纵溺爱,滥用职权使素察变得肆无忌惮,他们的的失败教育让素察遭到命运的惩罚。
可与拉韫相比,李维杰何尝不是一个“坏榜样”。用自己的聪明逃脱了法律制裁,用不正义捍卫的正义,是真的正义吗?
他的行为会不会让两个女儿成为下一个素察?我觉得是必然的,小女儿学会了。
安安考试其实只考了70分,为了得到想要的小提琴篡改成绩单,这是促成李维杰自首的第二个原因。
李维杰转头去买口琴的背景音乐《We All lie》响起,《We All Lie》是韩剧《天空之城》的片尾曲,《天空之城》主要讲的就是子女的教育问题,和这里的主题完全对应。
阿玉说:“有的孩子是孩子,有的孩子就是个禽兽”,拉韫一家因为缺乏对子女的教育养出素察这样的禽兽。
李维杰选择自首,其实就是为了教育孩子,以身作则。
卑微的小人物在那一刻,闪烁出最让人动容的光辉。
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来看“原生家庭”对子女的影响: 原生家庭是一个 社会 学概念,它是指自己出生和成长的家庭,包括家庭的气氛、传统习惯、子女在家庭角色上的学效对象、家人互动的关系等。
近年来“原生家庭”的讨论热度不减,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来看,原生家庭对个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我们逃不掉也躲不开。
电影《误杀》中的两个原生家庭培养孩子的不同方式,养成了他们各不相同的性格导致行为选择的不同。
李维杰的小女儿安安瞒天过海把成绩改成100,就是带着隐喻性质的原生家庭影响的结果。
而素察出身高官家庭,从小锦衣玉食养成了他娇惯的性格,不可否认是原生家庭对一个人成长的影响,也是电影背后可以由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引证的结果。
蒙太奇,当不同镜头拼接在一起时,往往又会产生各个镜头单独存在时所不具有的特定含义。
李维杰在小餐馆时对“蒙太奇”作出释义,对于这一专业电影术语,一般观众就有了初步了解,这也为后续情节发展作了必要的铺垫。
黄毛指着《唐人街探案2》说这个才叫紧张刺激,李维杰说到“这个呢,就叫蒙太奇了,就是镜头剪辑加特效”。
所以,《误杀》这部电影也是一部很好的蒙太奇教学片。
1.平行蒙太奇
电影《误杀》中,李维杰看拳赛和妻子女儿误杀素察的一段交叉剪辑就是很好的一段蒙太奇展示。
平平和母亲阿玉仓库中抵抗素察与罗统拳场的精彩决斗相平行,把观众带入了紧张的氛围。
此时搏击的画面,不只是素察与平平的搏斗,更是代表了小人物与贵权高官的搏斗。
随着罗统拳场的红色拳击手倒下,素察受到重击之后也倒下,其中搏击赛里面所描述的“吞舌”,也为最后素察之“死”埋下伏笔。
2.交叉蒙太奇
电影《误杀》中将“听经”改为“泰拳”,李维杰全家受到警察审讯时,搏击画面再次出现与素察上门交叉剪辑在一起。
搏击的画面与审讯的画面交叉进行,制造搏击场上同样紧张的气氛,也为接下来的情节做铺垫。
李维杰的犯罪手法就是一种蒙太奇,将2号和3号两天发生的事情交叉剪辑后,利用看拳赛为全家制造不在场证明,误导大家以为李维杰一家人2号3号都在罗统,从而做到瞒天过海。
在同一时间、不同空间,李维杰在看泰拳纠打,阿玉和大女儿在和素察纠打,一边是泰拳手踢到肚子,一边素察踢到阿玉,一边拳手倒地,一边素察倒地……
导演对这两段戏采用了交叉蒙太奇的手法,把官二代对妻女的欺凌和误杀剪辑在一起,观众在这段观影过程中是全知视角,神经逐渐被绷紧。
紧张过后,观众心理继续被剧情调动:接下来李维杰和全家该怎么办?
3.重复蒙太奇
国产版《误杀》以“山羊”代替了印度版《误杀瞒天记》中的“狗”,这是改编中颇为成功出彩的一点。
羊是电影中反复出现的麦高芬,即一个推动剧情的事物。
羊的几次出现看起来漫不经心,但最后却成为全片的高潮,更是对坏警察欺凌乡里的讽刺。
这三次羊的出现影片色彩逐渐变暗,隐喻男主心魔越来越重。
李维杰决定自首后,此时活羊重新出现,色彩一下明亮起来变得通透,寺庙响起钟声,隐喻男主释然,已经放下心结,决心认罪接受惩罚。
山羊所代表的这三重意象象征是电影改编的亮点,羊与李维杰牵涉的命案相关、羊是弱小的普通民众命运的比喻,强者为人刀俎,弱者为羊羔,也是宗教意义上的羊。
从电影批评主义的角度出发,“山羊”意象较之于印度版也更好的完成了电影审美批评的要求。
电影《误杀》与原来的印度电影《误杀瞒天记》相比,脱胎于原作,却不输于原作,翻拍还是颇为成功的。
文章从解析了“误杀”的三个层面的含义,片名是电影故事的起因,更是全片叙事结构的核心要素。
其次,中国式 情感 的表达让原产于印度的《误杀》在故事层面上添加了中国气质,导演用独有的镜头语言所塑造的 情感 表达,让观众赞叹不已。
《误杀》不仅仅是一部犯罪类型片,更折射出了现实 社会 和人生思索。在蒙太奇方面,《误杀》都具有一定的示范意义。
总体来看,由陈思诚监制、柯汶利导演的这部新版《误杀》的确是国产片中少有,是当下内地最缺少的成熟化类型电影。
⑺ 电影《误杀》深度解析是什么
电影《误杀》深度解析如下:
李维杰与妻子阿玉来泰打拼17年,膝下育有两个女儿。年届四十的他靠开设网络公司为生,为人也颇得小镇居民的好感,而这一切美好却被突如其来的不速之客打破。这个充斥走私、贩毒活动的边陲小镇,各种权力交织碾压公平正义。
李维杰的大女儿平平被督察长的儿子玷污,因反抗误杀对方。李维杰曾亲眼目睹督察长滥用私刑,深知法律无用。为了维护女儿,捍卫家人,李维杰埋尸掩盖一切证据,在时间与空间的交错缝隙中,与警方在身心层面展开殊死一搏的较量。
电影总结:
误杀在镜头视听语言上的运用堪称完美,情节也紧张刺激,演员的演技也十分精湛,毫不拖沓的讲述了一场瞒住误杀而犯罪的故事,影片结尾处对民众的采访,成功塑造了一个伟大父亲的形象,最后留下了还未说话的大爷的微笑,影片戛然而止,意味深长,可以说是此处无声胜有声。
⑻ 《误杀》电影细节解析是什么
1、设定“羊”的意义。
羊在片中的出现:第一次在湖边看到男主抛车(知道男主有罪),第二次被警察打死(代替男主受罚),第三次开棺验尸(作为替罪羊,帮男主掩埋真相)。
前三次出现时影片色彩逐渐变暗,暗示男主心魔越来越重,第四次男主决定自首后,活羊重新出现,色彩一下明亮起来,变得通透圣洁,寺庙响起钟声(都预示着男主释然,已经放下心结,决心认罪接受惩罚)。
2、杀人动机。
街坊邻居口中的李连杰是一个生性善良,乐于助人,平时有点胆小怕事,虔诚的佛教徒。案发后妻子的第一反应是报警,但李连杰却说:“现在报警连坐牢的机会都没有,死的是警察局长的儿子。”明知道自己女儿才是受害者,对方是当地警察局长的儿子。
但心里觉得杀了人又不对,他做这一切的动机本就不是为了刻意瞒天过海,逃脱法律的制裁,而是他亲眼目睹了法制破坏,恶警横行,所以他才用电影里学到的知识帮助家人脱罪。
评价:
该片将《误杀瞒天记》精华都保留了下来,但并没有完全照抄照搬,而是在很多地方都加入了新的情节,以便能够给观众新鲜的感觉。故事精彩刺激,节奏明快紧凑,表演富有感染力,迷影元素遍布全片 。
该影片抓住了中国电影观众能接受的最核心的点——情感,影片不追求、不强化高智商犯罪和逻辑推理的细节,完全靠人的情感推动;同时导演还把人物的情感关系嫁接到两个阶层的矛盾和对立上,从一个小的点出发,揭开世界的真相,格局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