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我喜欢的红色电影'手抄报内容
我爱看的革命影视作品,名叫《闪闪的红星》。主要讲的是:在江西柳溪村内,一名天真活泼的小孩潘冬子,本过着无忧无虑的童年岁月,但成长到十岁后,便经历了人生的悲欢离合: 冬子的父亲是一名红军战士,在村中对抗奸角土豪胡汉三,却不幸被抓,危急中被红军赤卫队员所救,从此冬子对赤卫队队长修竹极度崇拜。柳溪村在赤卫队的保护下过了一段愉快的日子。 好景不常,红军要远赴长征,冬子父亲亦要随行。父子分别在即,潘父赠送一颗红星帽徽予冬子以作鼓励。父亲离开后,柳溪村只留下少量赤卫队员驻扎,大汉奸胡汉三在此时雇用了一批冷血杀手返回柳溪村,重新霸占柳溪村,冬子只好与母亲随赤卫队远走避开。 大土豪胡汉三实行封山,想断绝红军的补给,想把他们活活困死。别的东西还好说,人不吃盐,就没有劲儿,甚至有生命危险。冬子却巧妙地通过重重关卡,把盐送上了山。当时,上山要被搜身,有人把盐放在竹子里,但还是被发现了。其实,冬子的招儿很简单,用水把盐溶解了,浇到衣服里,等到了山上,再把棉袄洗了,洗出来的水,用锅蒸干了,剩下的就是盐了。 这部影片体现了主人公在党和前辈的教育、帮助下,逐渐成熟起来的过程.并将他爱恨分明、不畏艰险、机智勇敢、纯洁质朴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 看了这部电影,我想到,没有当年红军不畏艰险地努力奋斗,就没有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因此我们一定要把握好现在的美好时光,努力学习,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
看完了《建国大业》这部电影,觉得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是老一辈的革命家用鲜血换来的。我们更应该珍惜现在美好的一切。 最让人难忘的是,影片中,淮海战役结束后,毛主席,周恩来,任弼时,朱德等我们敬爱的元首,听到战役结束我军大获全胜,那一刻,四个改变了中国历史的男人,四个改变了中国命运的男人,一起喝酒,喝醉了一起唱歌的那一番情景,让人十分的感动。那一刻,毛主席说,长江以北,再无大战。那一刻,他们几十年经历的苦难,一幕幕的回想,把心中的感情迸发。五次围剿,突破封锁线,茫茫大雪山,漫漫草地。无数人的生命,换来了这革命转折的这一刻。让他们再也克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唱起来,喝起来,哭起来,笑起来,跳起来。
我早就听说过《小兵张嘎》这部精彩的电影,但一直没有机会看。今天我怀着激动、好奇的心情看完了这部向往已久的电影。
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日本鬼子杀害了张嘎的奶奶。嘎子为了给奶奶报仇,不怕牺牲参加了八路军打鬼子,在跟部队打鬼子的过程中,嘎子被鬼子打过,被鬼子抓起来过;还被鬼子威胁过。但是聪明机智的他每次动能从狡猾的鬼子手里逃了出来。在最后一集中有个叫斋藤的老鬼子逃跑了,可是嘎子不但把他给抓住了,还从鬼子那里得到了一把真枪。
这部电影最为精彩的怕你段要数最后的大结局了。嘎子为了救出被关在鬼子司令部的小伙伴,和八路军一起端了鬼子的老巢,救出了他棒打不散水冲不走的小伙伴。还有嘎子冒着生命危险转移鬼子的吸引力,鬼子还以为那是八路军的重要药品呢!
从这部电影中,我感到张嘎子非常勇敢、天真,出入鬼子的司令部对嘎子来说是小菜一碟、家常便饭。他想进鬼子的司令部就进,想出就出。有一次,一个鬼子躲在了井里,嘎子他们用尿把鬼子给逼了出来,真是勇敢天真呀!
如果你没有看过这部电影,就一定找来看一看呀!你会被嘎子的机智勇敢所感动
② 红色影片的形容词
革命题材电影中的光效表达——以《建党伟业》为例摘要:光效在革命题材电影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以灯光所产生光效的艺术性表达为切入点,以革命题材电影《建党伟业》为依据,分析其在渲染影片题材的特殊气氛、奠定革命题材人物的性格、烘托剧中人物心理等方面表现出的作用。
关键词:革命题材光效《建党伟业》
一、影视光源的分类及应用
光效在影视作品中通常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一部好的影视作品离不开光效的运用。在影视作品制作中利用好光效,可以使观看效果更加出彩。不同的剧本题材与故事情节,其所运用的光效也大不相同,好的光效运用可以让观众更容易走进作品的精神世界。
在进行影视剧的创作时,通常把可以运用到的影视光源分为两大类别:自然光源和人工光源。自然光源主要指日光和天光。日光即太阳光,天光指太阳的漫射光;
夜间又有月光、星光等。自然光的特点一般是光照范围大,照明均匀,其中日光和天光的普遍照度高,人工无法控制。在一些现实主义电影或者纪录片中,大都采用自然光源来表述影视作品的真实性。影视剧的外景拍摄也以自然光源为主,由于自然光难以掌控,所以在进行影视创作时,导演都会跟随自然光的变化规律而进行合理的运用。此外,不同地区、不同季节、不同时间、不同天气的自然光在照度、色调和色温上有明显的区别。因此,拍摄时会跟随自然光不同状态下的特点,选择符合创作意图的拍摄地点、时间和角度。例如《美丽人生》这部电影中的一个镜头:主人公反手去拿车上的衣服就是运用了自然光当中的顺光,被摄对象受光均匀,表现出了被摄对象的本来面目。
人工光源主要指在摄影棚内各种灯具,其照度、方向、色调、色温以及光照的范围可以自由控制,艺术创作的余地较大。室内拍摄多使用人工光源,便于把握艺术表达的氛围,其中“戏剧光效”为了创造特定的造型效果和艺术氛围,拍摄现场往往需要布光和补光,也就是对光线照明进行适当的安排调整。影视剧中的戏剧光效主要指:主光、辅助光、轮廓光、背景光、修饰光(装饰光)、全景光、气氛光(效果光)等。在摄影棚中拍摄的场景基本都不是实景,而是运用人工光源创造出一个拍摄环境,表现出一种拍摄光效。人工光源在影视制作中对于塑造人物个性,暗示人物心理的表现性更强,人工光源也能很好地烘托环境,引发戏剧冲突和表现影视的艺术氛围。在影片《钢的琴》中,主人公坐在钢琴前表演这个镜头运用的就是人工光源的辅助光效顶光,大部分的场景都处于阴暗
③ 观看红色电影文艺一点怎么说
了解我国的传承文化。
红色电影是指红色题材的电影。“红色电影”中的“红色”是指流贯在作品血脉中的革命精神和英雄主义的思想风貌,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宽城电影公司策划了包括50部影片的“红色电影”专题放映活动。
经典的红色电影是指在1942年毛泽东发表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之后,产生的大量反映时代、对人民群众有重要影响的一批小说、戏剧、电影等题材作品。和以往板起面孔的人物形象相对比,现在的红色电影更有人情味,人物也更显有血有肉。
④ 《红星闪闪》《 地道战》《红色娘子军》《解放区的天》朗诵词
红星闪闪放光彩
红星灿灿暖胸怀
红星是咱工农的心
党的光辉照万代
红星是咱工农的心
党的光辉照万代
长夜里红星闪闪驱黑暗
寒冬里红星闪闪迎春来
斗争中红星闪闪指方向
征途上红星闪闪把路开
红星闪闪放光彩
红星灿灿暖胸怀
跟着毛主席跟着党
闪闪的红星传万代
跟着毛主席跟着党
闪闪的红星传万代
《地道战》是中国早期创作电影的经典之作。讲述日军侵华时,1942年的中国冀中平原上,高家庄英勇的男女民兵,从四面八方齐集村口,准备战斗。为了与日军展开斗争,冀中根据地人民展开了群众性挖地道的高潮,民兵队长高传宝被这巧妙的洞口深深吸引。各村民兵利用野外地道围困敌人,打死民兵败类汤丙会,活捉日寇山田,胜利的钟声响遍冀中平原。
在观看影片时,观众会随着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而大喜大悲,会为了主人公的幽默而捧腹大笑,会为主人公的英勇、正义而热烈地鼓掌。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也将该片做为经典回顾影片多次播放,收视率极高。
《地道战》主要讲的是1942到1944那几年,日本侵略军在冀中平原上“大扫荡”。为了粉碎敌人的“扫荡”,冀中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利用新创造的斗争方式——地道战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故事。 冀中人民们那英勇顽强的斗争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面对着日本鬼子的"烧光、杀光、抢光"政策,他们临危不惧,坚贞不屈,仍然英勇奋战,赶走了侵略者,保住了冀中平原,保住了自己的土地。是什么促使他们这样步调统一、携手并肩地进行战斗,是我们的民族魂——爱国情。
爱国是我们永恒的主题。《地道战》中所给予我们的精神要永记于心
地道战内容介绍:《地道战》是1960年代中国战争电影的经典之作。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这部电影曾被作为“人民战争”教学片,从1966年至1970年,全国只放三部电影:《地道战》、《南征北战》、《地雷战》。
编导自述
《地道战》本是军教片
1963年初,军委总参指定八一电影制片厂来拍摄《地道战》的时候,是当作民兵传统教学片来拍的。拍片目的是要体现毛泽东的人民战争思想,还要让观众看之后能学到一些基本军事知识和对敌斗争的方法。虽然是军教片,但总参要求我们运用故事片的形式,因为故事才会比较吸引人,而八一厂的厂长陈播知道我擅长拍故事片,就指派我参加由八一厂和工程兵组成的剧本创作小组。我们创作组一起到冀中地区进行采访之后,先是由工程兵的两个参谋写提纲,他们不懂电影,写了两次都没有通过审查。1964年底,彭少辉副总参谋长开会说1965年《地道战》必须开拍。陈播厂长就找了一个专业编剧来写剧本,可是他20多天写了3万多字之后,还没看到“地道”两个字。这时候已经到了1965年3月,陈播很急,他对我说:“按你的设想写,你想怎么拍就怎么写吧。”
高平村是高家庄的原型
1945年5月的时候,高平村的党支部书记兼民兵队长刘傻子带领村里七八十个人打退了1000多个日本鬼子,而且还打死了50多个敌人。战争结束后他去打扫战场,结果被敌人打了回头炮。
刘傻子就是《地道战》中党支部书记高老忠和民兵队长高传宝这两个人物的原型。我们按照剧情设计,安排高老忠最后鸣钟向乡亲们报警的时候,拉响手榴弹和敌人同归于尽。有人说高老忠的原型没有死,是导演让他死的,这种说法是不对的,因为刘傻子也牺牲了。
现在大家普遍认为冉庄就是《地道战》中的高家庄,实际上我在影片拍摄之前从来没有到清苑冉庄采访过。1963年,我们花了几个月的时间到北京、保定、石家庄等地的二十几个村寻找拍摄素材,直到到了正定县的高平村,我才产生了灵感,也就是说高平村才是事实上的原型。因为高平村没有适合的拍摄场景,1965年我们四处选择外景拍摄场地,第一次来到冉庄,才发现它也是一个因为地道战而有名的村庄。高平村比冉庄打得好,是“抗日先锋村”,但是没有冉庄保存得好,尤其是冉庄的十字街头和街心的三棵老槐树,很有古朴村庄的风貌,邻近的唐庄有三棵三百多年的古杨树,李庄有很古朴的砖房和整齐的街道,我就把这三个村庄合而为一,定为“高家庄”的主要外景拍摄场地。
地道不是真地道
选好外景拍摄场地之后,怎样将地道的规模、地道的战斗设施形象地体现在银幕上,这成为创作中遇到的最困扰的一个问题。采访中只在焦庄户发现有一条几十米长的地道还保留着原始模样,另外一条在高平村,仅仅有几十米长,看上去不像地道,倒像一条地下排水沟。幸亏总参的杨成武副总长派人给我送来了一本《冀中平原地道战争总结》的书,内容很丰富,有文字、有画图。最初设想是选一块土地,开挖成地道断面,但估算了一下,觉得它工程太浩大,成本太高,只好放弃。所以,实际上银幕上所有地道内的镜头画面都是在厂内搭景拍摄的。大家一起出主意想办法,巧妙运用摄影镜头和剪辑,使得它看起来像是一个真正的地道战斗网。
删除“调味品”
刚开始我觉得电影不能像课堂上课一样“干干巴巴”的,应该有点“调味品”、“水粉色彩”之类的东西,在第一稿剧本中我设计了许多“博观众一笑”的细节,但是都在审查时被删除了。例如:民兵队长和未婚妻在地道里谈情说爱的细节;民兵大康和妻子在地洞里生孩子的细节;民兵淘气儿和女民兵素云吃烙饼逗乐子的细节;民兵牛娃从射击孔拽拉伪军腿的细节等等———它们都被认为是没有任何教育价值,多了反而会冲淡主题内容,扭曲革命历史的真实性,脱离《地道战》的主线。
也就是说,因为我们的最终目的是要把人民战争思想充分体现出来,那么我们对于人物的塑造,情节和素材的提炼都要从政治效果出发,凡是不符合这个准则的,都要毫不留情地一律砍掉。
军教片没有故事片的任务,人物不需要有个性,我在塑造高传宝这个民兵队长的形象的时候,也只是想让观众一看就觉得他是自己的民兵队长。这部影片发行了2800个拷贝,现在我无论到城市和农村,发现凡是50岁以上的人,都看过《地道战》,而且看了不止一遍。我自己对这部影片很满意,没有什么遗憾的地方。
剧情介绍
抗日战争中,我敌后抗日根据地不断发展壮大,1942年,日寇对我冀中根据地进行“大扫荡”,我根据地人民为了抵御和打击日寇,想出了不少巧妙的办法,地道战就是其中之一。
冀中地区高家庄人民,在党支部书记高老忠和民兵队长高传宝的带领下,把几家的土洞和地窖挖成相通的地道,留几处出口,用以和日寇周旋。但是在一天夜里,黑风口据点的日寇偷袭高家庄,高老忠敲钟警告壮烈牺牲,地道遭到了敌人的破坏。高家庄人民总结教训,将仅能容身的地道改造成既能藏身又能出击的多功能地道。
1943年夏天,高传宝利用地道的翻口击毙了混进高家庄的特务。日军分队长山田纠集了几个据点的兵力进行报复,但却被在地道内神出鬼没的高家庄民兵们狠狠地教训了一顿。
高家庄人乘胜前进,把地道从村内沿伸到野外,成为纵横交错的地道网络,变防御为进攻。区长赵平原制订了“围点打援”的战术,想吸引黑风口的日伪军出洞,但是狡猾的山本,却以偷袭高家庄的办法来解西平之围。
高家庄民兵和八路军主力及游击队一道并肩作战,一举拔掉了黑风口据点,消灭了进犯高家庄的敌人,取得了这场战斗的胜利。
该片以冀中抗日根据地军民开展的地道战,显示人民战争的无穷威力。它将丰富多彩的战争史实、形象鲜明的英雄人物和军事教育的内容巧妙地融合为一体,生动地描述了由隐蔽地遭到战斗地道再到联防地道这一特殊战场中的发展过程,展现了抗日军民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人民游击战争恢宏瑰丽的场景。充满机趣的细节构思和昂扬。乐观的音乐基调,为影片增添了艺术感染力。
观看地址:http://www.yq16.cn/vod/movie/2693/
冉庄遗址
冉庄地道战遗址,位于河北省保定市西南30公里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华北抗日斗争中一处重要的战争遗址。这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西有京广铁路、北有京深高速公路、东有保衡公路,张望公路穿境而过。 1937年“七·七”事变后,冉庄人民为保存自己、抗御外侮,于1938年春开始挖地洞,并由单口洞逐步发展成为双口洞、多口洞,最后挖成长达32华里的地道网。整个村落设有各种构思巧妙的地道口,并筑有多处战斗工事,构成一个立体火力交叉网。形成能打能藏、可攻可守、进退自如的地下长城。冉庄民兵利用地道优势,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配合武工队、野战军对敌作战157次,歼敌2100余名,曾荣获“地道战模范村”称号。
冉庄地道战遗址现仍保留着三、四十年代冀中平原村落的环境风貌。还保留着当年构筑的地道及各种作战工事,且在附近修复日寇侵华炮楼一处。展厅内珍藏着大批宝贵的地道战文物,辅之以声光电等现代化展览手段展现当年情景,多处旧址复原陈列,使人如置身于战争岁月。1959年8月建冉庄地道战纪念馆,1961年3月4日冉庄地道战遗址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被列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冉庄地道战遗址距北京200公里、天津210公里、石家庄180公里,西北距满城汉墓40公里,东北距华北明珠白洋淀50公里,是节假日和单、双休日旅游的好去处。 冉庄地道战遗址是融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和旅游于一体的、独具特色的理想参观地,也是为后人留下的一处永恒的、宝贵的历史财富。
电影歌词
地道战嘿地道战,埋伏下神兵千百万,嘿埋伏下神兵千百万,千里大平原展开了游击战,村与村户与户地道连成片,侵略者他敢来,打得他魂飞胆也颤,侵略者他敢来,打得他人仰马也翻,全民皆兵,全民参战,把侵略者彻底消灭完。
庄稼汉嘿庄稼汉,武装起来千千万,嘿武装起来千千万,一手拿锄头,一手拿枪杆,英勇顽强神出鬼没展开了地道战,侵略者,他敢来,地上地下一齐打侵略者他敢来,四面八方齐开战,全民皆兵,全民参战,把侵略者彻底消灭完。全民皆兵,全民参战,把侵略者彻底消灭完
焦庄户遗址
焦庄户位于北京市顺义县东北燕山余脉歪坨山下,距北京60公里,现属龙湾屯镇。纪念馆始建于1964年秋,定名为“焦庄户民兵斗争史陈列室”。
1979年北京市政府决定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改名为“北京焦庄户地道战遗址纪念馆”。焦庄户村在战争年代隶属于冀东抗日根据地领导,是通往平西、平北根据地的必经之路。
焦庄户人民同国内外敌人开展地道战斗是争从1943年春天开始的,当时只是挖了几个隐蔽洞。这种懂只能藏一两个人和少量食物。一旦被敌人发现只有束手就擒。
为了跟敌人长期斗争,村党支部发动群众,把单个隐蔽洞连接起来,并在地道内安装了翻板、单人掩体和暗堡等战斗设施以及数十个休息室和指挥所,供民兵和群众较长时间的在地道内战斗和生活。
到了1946年村里共挖了23里长的地道,村内纵横交错并和邻村相连,形成了能打能防的战斗型地道网。
为了缅怀革命先烈的英雄业绩,对人民进行传统教育,展室内以翔实的资料、珍贵的文物及真实的地道战遗址,再现了焦庄户在党的领导下同国内外敌人进行英雄斗争的历史画面。现在供人们参观的地道遗址留着650多米。
纪念馆参观的内容共有六项:一是参观地道遗址;二是看地道战电影;三是听抗战时期儿童团员焦志斌同志讲焦庄户村的战斗历史;四是吃“抗战饭”(即窝窝头、玉米渣粥和咸菜);五是看“地对空导弹基地”(即看部队内务、队列表演、通讯和指挥、导弹实物操作、导弹演习录像);六是秋季苹果熟了,观众可以亲自参加采摘苹果活动。
焦庄户位于北京市顺义区东北燕山余脉歪坨山下,距北京60公里,现属龙湾屯镇。纪念馆始建于1964年秋,定名为
“焦庄户民兵斗争室陈列室”1979年北京市政府决定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改名为“北京焦庄户地道战遗址纪念馆”。焦庄户村在战争年代属于冀东抗日根据地领导,是通往平西、平北根据地的必经之路。
焦庄户人民同国内外地人开展地道战斗争是从1943年春天开始的,当时只是挖了几个隐蔽洞,这种洞只能藏一两个人或存放一些粮食等物品。一旦被敌人发现,就只有束手就擒。为了同敌人进行长期斗争,村党支部发动群众,把单个隐蔽洞连接起来,并在地道内进行战斗和生活。到1946年全村共挖23里长的地道,村内纵横交错并和邻村相连,形成了能打能防的战斗型地道网。顺义县人民政府于1947年10月授予焦庄户“人民第一堡垒”锦旗,并把它插在18米高的民兵指挥了网楼顶上。
为了缅怀革命先烈的英雄业绩,对人民进行传统教育,展室内以翔实的资料、珍贵的文物及真实的地道战遗址,再现了焦庄户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同国内外地人进行英勇斗争的历史画面。现在供观众参观的地道战遗址还保留着650多米,地道内有休息室和指挥所,又单人掩体、陷阱、碾盘和庙台暗堡等战斗设施,还有水缸、炕洞、墙柜、锅台、猪圈、驴槽等较隐蔽的出入口和了望楼。
纪念馆自从1964年开放以来,截止到1997年底,共接待国内外观众150余万人次,其中有120多个国家和地区,12000多名外宾来参观学习。纪念馆参观的内容有五项:一是参观地道遗址;二是看地道战电影;三是听抗日时期儿童团员焦志斌同志讲焦庄户村的战斗历史;四是吃“抗日饭”(即窝窝头、玉米渣粥和咸菜);五是秋季苹果熟了,观众可以亲自参加采摘活动。
焦庄户地道战遗址纪念馆位于北京东北部燕山余脉歪坨山下,距市区60余公里。
焦庄户人民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年代里,利用地道、地雷同敌人进行英勇顽强的斗争,因战绩卓著,而被授予“人民第一堡垒”的称号。
在这里,游客可以感受到当年焦庄户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神勇丰采。现在供观众参观的地道遗址中,有指挥所、休息室、单人掩体、陷阱、磨盘、庙台暗堡等战斗设施,还有水缸、炕洞、锅台、马圈、柴棚等较隐蔽的出入口和望孔。
焦庄户地道站遗址位于北京市顺义区东北部地区的燕山余脉歪坨山下,距北京东直门60公里,距顺义城区30公里,是一个自然村,隶属于顺义区龙湾屯镇。它处于通往平西、平北的咽喉,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七七”事变,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日寇在占领区建立伪政权,并经常出动日伪军到焦庄户村抓壮丁、抢粮食,无恶不做,激起了当地人民对侵华日军的满腔仇恨。
一九三八年秋,党的组织来到了焦庄户村,带领全村农民同日寇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武装斗争。在战争中焦庄户人民不断总结了便于打击敌人保护自己的斗争经验,于一九四三年春开始挖地洞并在实战中不断地改造、扩展,到一九四五年形成了村村相连户户相通全长达23华里的地下长城,在此后的战争中焦庄户人民沉重地打击了敌人,有效地保护了自己,为冀东人民的抗日战争树立了光辉的典范。由于斗争形式新颖、战绩卓著,一九四七年十一月,顺义县人民政府授予焦庄户“人民第一堡垒”的光荣称号。
现在,焦庄户地道战遗址为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九九六年国家又把焦庄户地道战遗址纪念馆定为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
【内容介绍】
十年内战时期,海南岛农家姑娘吴清华,由于家中贫穷,被恶霸地主南霸天强抢为奴。她几次想逃出地主的樊笼,结果还是被抓了回去投进阴森的水牢。有一天,南霸天家来了一个华侨巨商,清华又被作为礼品转到了那位“巨商”手中。巨商把她带到路途中,把她放了。清华回头看看这位年轻英俊的巨商,感到惊奇和迷惘。她冒着风雨,越过树丛,一路急速奔跑,来到革命根据地,找到了中国工农红军,参加了琼崖独立师里一支完全由劳动妇女组成的战斗连队——红色娘子军。她见到党代表洪常青,这时她才明白,放走她的那位华侨巨商就是党代表洪常青乔装改扮的。清华与地主南霸天有不共戴天之仇,她要复仇。在一次侦察任务中,清华见到南霸天,两眼冒出怒火,她不顾侦察纪律,擅自开枪射击南霸天,结果暴露了目标,使南霸天逃脱。洪常青对她的错误进行了批评教育,使她提高了觉悟。后来,南霸天勾结国民党军队进犯根据地,洪常青完成了阻击敌人的任务后,为了掩护战友撤退,负重伤被俘,英勇就义。不久,红军解放了椰林寨,击毙了南霸天。战斗中,清华因表现英勇,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接任娘子军连党代表职务。
【场次介绍】
序幕
海南岛,恶霸地主南霸天的土牢内,关押着南府丫头琼花。团丁头目老四奉命要卖掉她,琼花乘老四不备,踢灭灯笼,夺门而逃。
第一场
黑夜,琼花逃出南府,但又与前来搜捕她的老四相遇,琼花落入魔爪。南霸天怒不可遏,命人狠狠鞭打,琼花昏迷不醒。南霸天认为琼花已死,率奴仆回府。
红军娘子军连党代表洪常青率领通讯员小庞化妆去执行任务,路遇苏醒过来的琼花,遂指引琼花去投奔即将成立的红色娘子军连。
第二场
红军独立师建立了红色娘子军连。琼花赶到会场,受到军民的亲切关怀。琼花看到“打倒南霸天”的标语,愤怒地控诉南霸天对她的迫害,群情激愤。党代表洪常青接受琼花入伍。
第三场
南霸天寿辰,黎族少女在皮鞭下被迫起舞。洪常青化妆为归国探亲的华侨巨商的儿子假意前来祝寿,而真意是约定午夜后与娘子军里应外合,一举消灭南霸天的团丁并生擒南霸天。
入夜,琼花和战友潜入南府与小庞联络,指点南府道路,并待机接应大队。适遇南霸天送客,琼花按捺不住心头怒火,不顾战友阻拦,开枪打伤南霸天,破坏了原定的计划。红军听到枪声,出击南府,南霸天与老四从地洞潜逃。琼花因自己违犯纪律,打乱了作战部署,懊悔异常。
红军打开了南霸天的粮仓,把粮食分给群众。
第四场
在红军的营地上,洪常青正给娘子军上政治课。琼花学习后更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老乡们摘了荔枝,编了斗笠来慰问红军。军民欢舞。哨兵报告国民党军队大举进犯,红军决定主力转移,留一小分队阻击敌人。
第五场
黎明前,红军主力部队已插入敌后。洪常青率领小分队阻击敌人,坚守山口。小分队任务完成,全队安全撤退后,洪常青等人边战边撤。但一颗炮弹在他们旁边爆炸,洪常青受伤被俘。
过场
红军主力进军南霸天老巢。
第六场
南府庭院混乱不堪。团丁接二连三向南霸天报告红军逼近的消息。南霸天幻想威胁洪常青写信退兵。洪常青大义凛然,断然拒绝,被绑在大长青树上火焚,洪常青慷慨就义。
红军解放了椰林寨,群众欢庆解放。琼花与小庞寻找洪常青,得悉洪常青就义,悲痛万分。军民悼念先烈,很多人要求参军。红军队伍壮大、前进。
【演出大事记】
本剧是六十年代在周恩来总理直接关怀下创作演出的;是我国芭蕾舞按照周总理指示“革命化、民族化、群众化”进行改革的首次尝试。1964年9月在人民大会堂小礼堂首演时,周总理出席并邀请了柬埔寨国家元首西哈努克亲王观看。1964年10月8日毛主席观看,称赞《红》剧的改革:“革命是成功的,方向是对头的,艺术上也是好的。”此后刘少奇、朱德、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相继观看,并屡屡招待来访的外国元首、政府首脑等。1964年由编导蒋祖慧等赴阿尔巴尼亚为地拉那歌舞剧院排演本剧。周总理在当地观看了演出。日本松山芭蕾舞团也排演了本剧,由松下洋子饰琼花。1986年中央芭蕾舞剧团去英国、苏联和1979年中国艺术团访美时都演出了《红》剧第一场。1994年被评为“中华民族二十世纪舞蹈经典作品”。
在国内演出《红》剧的艺术单位遍及全国。《红》剧在中央芭蕾舞剧团曾复排多次。先后饰演琼花的有白淑湘、钟润良、赵汝衡、蒋菁华、郁蕾娣、张丹丹、冯英、王珊等;饰演洪常青的有刘庆棠、王国华、孙正延等。
《红色娘子军》历史原型
"红色娘子军"--------即中国工农红军第二独立师女子军特务连。
1931年5月1日创建于乐会县第四区革命根据地。1931年5月的一天,在海南省琼海市万泉河畔一个椰林环抱的小山村里,“中国工农红军第二独立师女子特务连”召开了成立大会。100多位穷苦的农村女孩子,为反抗封建压迫和争取男女平等,在共产党组织领导下,勇敢地拿起了枪。 她们在中共琼崖特委领导下,出色地完成了保卫领导机关,宣传发动群众等项任务,并配合主力部队作战,在伏击沙帽岭、火攻文市炮楼、拔除阳江据点及马鞍岭阻击战斗中,不怕牺牲,英勇杀敌,为琼崖革命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但不幸的是,在当时敌强我弱的海南岛上,这支娘子军部队后来遭到国民党正规军“围剿”,喋血马鞍岭。战斗中,二班的8名姐妹留下断后,直至弹尽粮绝,全部牺牲。不久,海南红军主力作战失利,娘子军被迫解散,散落于民间。 红色娘子军的精神实为妇女解放运动之旗帜,海南人民之光荣,娘子军革命精神永存!
1994年,琼海市的娘子军还有84人,可到了2001年就只剩下23人了,而现在只剩下了14人!”用嘉宾庞启江(阳江镇广电文化站站长)的话说,人一个个减少下去,但她们的精神要想办法保存下来。
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
解放区得人民好喜欢,
民主政府爱人民呀,
共产党的恩情说不完.
呀呼嗨嗨,一个呀嗨,
呀呼嗨呼嗨,呀呼嗨嗨嗨,
呀呼嗨嗨一个呀嗨.
⑤ 最好的电影标语是什么呢
我认为电影标语是电影中一些最被低估的方面。如今,人们更加专注于预告片,看电影是否对他们感兴趣。
不过,标语今天仍然有时间和地点,我认为它们应该得到更多的认可。因此,这里有一些我在电影中最喜欢的标语:
1.热绒毛-大警察。小镇。中度暴力。
一个与电影绝对完美契合的Badass标语示例。
8. 28天后-第1天:接触-第3天:感染-第8天:流行-第15天:撤离-第20天:破坏(奖金:天数)
这个特别的人在标题方面表现出色,因为它使我们对故事有所了解,然后再了解更多。让您知道28天后发生了什么...
9. Fargo-在茫茫荒野中可能发生很多事情。
老实说,我与Fargo的所在地关系密切,甚至在电影哈哈之前我都不知道Fargo存在。
所以你有它!一小部分我最喜欢的电影标语,还有更多,但是这个答案将是非常漫长的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