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题材 > 电影云上的日子音效分析

电影云上的日子音效分析

发布时间:2023-05-30 08:57:30

① 最近有什么好的电影值得一看

《世贸中心》(World Trade Center)
导演:奥利佛·斯通
主演:尼古拉斯·凯奇、麦奇·吉伦哈尔、玛丽娅·贝罗
首映:2006年8月11日

《启示》(Apocalypto)
导演:梅尔·吉普森
主演:墨西哥土著居民
首映:2006年

《无间行者》(The Departed)
导演:马丁·斯科塞斯
主演: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马特·达蒙、杰克·尼科尔森、马克·沃尔伯格
首映:2006年

《父辈的旗帜》(Flags of Our Fathers)
导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主演:雷恩·菲利普、保罗·沃克、亚当·彼奇
首映:2006年

《虎胆龙威4》(Die Hard 4.0)
导演:约翰·迈克迪南
主演:布鲁斯·威利斯
首映:2006年

《洛奇6》(Rocky 6)
导演:西尔维斯特·史泰龙
主演:西尔维斯特·史泰龙
首映:2006年

《X战警3》(X-Men 3)
导演:布瑞特·莱特纳
主演:休·杰克曼、伊安·麦克莱恩、哈丽·贝莉、安娜·帕奎因、法姆克·詹森
发行:20世纪福克斯
首映:2006年5月26日

《超人归来》(Superman Returns)
导演:布莱恩·辛格
主演:布兰登·鲁斯、凯文·史派西、凯特·博斯沃斯
发行:20世纪福克斯
首映:2006年6月30日

《加勒比海盗2:死灵的财宝》(Pirates of the Caribbean: Dead Man's Chest)
导演:戈尔·维宾斯基
主演:约翰尼·德普、凯拉·奈特丽、奥兰多·布鲁姆
首映:2006年7月7日

《007:皇家赌场》(Casino Royale)
导演:马丁·坎贝尔
主演:丹尼尔·克雷格、朱迪·丹奇、约翰·克里斯
首映:2006年11月17日

《咒怨美国版2》(The Grudge 2)
导演:清水崇
主演:萨拉·米歇尔·盖拉
首映:2006年10月20日

《年轻的汉尼拔:面具背后》(Young Hannibal: Behind the Mask)
导演:彼德·韦伯
主演:巩俐、卡斯帕尔·尤利尔、安东尼·霍普金斯
首映:2006年9月15日

《电锯惊魂3》(Saw III)
导演:达伦·林·博斯曼
主演:托宾·贝尔
首映:2006年10月26日

《德克萨斯州电锯杀人狂前传》(The Texas Chainsaw Massacre: The Beginning)
导演:乔纳森·莱布斯曼
主演:约达纳·布雷斯特、托雷·汉德雷、安德鲁·布里尼亚斯基
首映:2006年10月1日

《我一直知道你去年夏天干了什么》(I'll Always Know What You Did Last Summer)
导演:西尔文·怀特
主演:托雷·德维托、本·伊斯特
首映:2006年10月27日

《龙骑士》(Eragon)
导演:斯蒂芬·凡格梅尔
主演:艾德·斯皮里尔斯、约翰·马尔科维奇
首映:2006年12月15日

《致命拜访》(The Visiting)
导演:奥利弗·海施贝格
主演:妮可·基德曼、丹尼尔·克雷格
首映:2006年8月11日

《别惹蚂蚁》(Ant Bully)
导演:约翰·戴维斯
配音:朱莉亚·罗伯茨、尼古拉斯·凯奇、保罗·吉亚玛提、梅丽尔·斯特里普
首映:2006年8月4日

《谷仓》(Barnyard)
导演:史蒂夫·奥德卡尔克
配音:柯特妮·考克斯、安迪·迈克道威尔、山姆·艾略特、丹尼·格洛弗
首映:2006年10月6日

《食物大战》(Foodfight!)
导演:劳伦斯·卡萨诺夫
配音:查理·辛、伊娃·朗格利亚、希拉里·达芙
首映:2006年9月8日

《拜见罗宾逊一家》(Meet the Robinsons)
导演:史蒂文·安德森
配音:杰米·艾塞克·康德、斯宾塞·福克斯、乔丹·弗莱
发行:迪斯尼
首映:2006年12月15日

② 求一部电影。很久以前看过的一部美国电影。

中文片名
机器战警
原片名
RoboCop
更多中文片名
铁甲威龙
更多外文片名
RoboCop - O Policial do Futuro .....Brazil
Robotzsaru .....Hungary
影片类型
动作 / 科幻 / 犯罪
片长
102分钟 / Germany:78分钟
导演 Director
保罗·范霍文 Paul Verhoeven
编剧 Writer
Edward Neumeier .....(written by) &
Michael Miner .....(written by)
演员 Actor
彼得·威勒 Peter Weller .....Officer Alex J. Murphy/RoboCop
南茜·艾伦 Nancy Allen .....Officer Anne Lewis
罗尼·考克斯 Ronny Cox .....Dick Jones
查尔斯·卡洛 Charles Carroll .....Bail Bondsman
本片是第一部由荷兰籍导演所执导的美国影片。1987年7月,初入好莱坞的荷兰人保罗·范霍文的第一部影片就一炮打响,连续占据了两周票房冠军,从此,一个崭新的好莱坞英雄诞生了,他就是机器战警。根据保罗·范霍文的说法,这部影片有一大部分是受到美国挑战者号的爆炸所启发的。《机器战警》是一部在电影视觉与叙事艺术上相当成功的好莱坞影片。类似于《银翼杀手》片中的都市摩天大楼场景、机器人的电脑动画与音效、机器战警的造型与穿插在影片中关于高科技的新闻报道与广告,将后现代的未来世界(实际上就是美国)景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机器战警》是这个系列的创始之作,也是最成功的一部,导演保罗·范霍文在场景、节奏、特技的掌控上均有出色表现,影片融合了犯罪、科幻、动作乃至喜剧等多种类型电影的成份,动作场面暴力震撼,十分吸引观众。爱德华·诺麦尔和迈克尔·迈纳的编剧也十分到位,这一系列的主题诸如:未来科技高度发展后的末世景象、反政府、反跨国企业等均铺设得丰满充分,奠定了整个系列的基调和框架。此后整个系列三部电影均由爱德华·诺麦尔操刀,他后来与保罗·范霍文还合作过《星河战队》(Starship Troopers 1997),而迈克尔·迈纳除了机器战警1、2的编剧外,还担任了最后一部关于机器战警的由加拿大拍摄的电视剧集《机器战警:终极毁灭》的编剧。
系列电影中的警察拍档,也即两位男女主演,分别是彼得·威勒和南茜·艾伦。启掘彼得·威勒据说是由于导演保罗·范霍文看中了他那张有着富有表情的嘴唇才得以入选,影片推出后他的名气也水涨船高,其后还出演过《机器战警2》、《毁灭之路》(Road to Ruin 1991)和《云上的日子》(Beyond the Clouds 1995),而女主角南茜·艾伦除了机悄脊核器战警系列的三部电影,其他的作品都没有什么大名气。
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本片凭借130万的制作成本,首映就取得了800多万的票房。至此,电影公司当然不会放过这棵摇钱树。三年后的1990年,由伊文·克什纳(Irvin Kershner)执导的《机器战警2》再度出炉,这位导演此前还曾执导过《星球大战第五集:帝国反击战》和《巡弋飞弹》。编剧除了爱德华·诺麦尔和迈克尔·迈纳以外还加入了2005年曾经编导《罪恶之城》的弗朗克·米勒(Frank Miller)。《机器战警2》虽然在各方面沿袭了前作的套路,但是在主题上仍然有自己的新意,是一部较为成功的续集。仍是三年之后,《机器战警3》如期在1993年登场,导演换成了[弗雷德·德克尔](Fred Dekker),编剧仍然是爱德华·诺麦尔和弗朗克·米勒,机器战警改由名不见经传的[罗伯特·约翰·伯克](Robert John Burke)担纲。《机器战警3》的表现只能说是不过不失,只是在动作场面和特技上都较前两作稍有逊色。除了三部电影之外,《机器战警》还野灶有同名漫画、动画和电视连续剧,甚至是几乎全平台的电子游戏。

③ 推荐欧美经典老电影,有要求的噢

http://www.verycd.com/topics/65080/
看得出你很喜欢带有生活气息的文艺片,我感觉弗拉哈迪的作品挺符合你的要求的.我想你会喜欢的,希望以后能互相交流观片感..@-@以后找电影就在电驴上找吧,又多,片源又好,又经典~~
电影中文名:亚兰岛人
电影英文名: Man of Aran
其他中文片名:阿兰人 / 阿兰的男子汉
片长:USA:76 min
国家/地区:英国
对白语言:英语
色彩:黑白
混音:Mono
上映日期:1934年4月 英国 (London)
IMDb:0025456

导演:罗伯特 J. 佛拉哈迪 Robert J. Flaherty
编剧:罗伯特 J. 佛拉哈迪 Robert J. Flaherty
剧情梗概:

弗拉哈迪来到爱尔兰三个岛屿中最大的一个,这里距伦敦只有15小时的车程。由于水源充分,他们决定把这里作为拍摄地点。岛上没有摩托车,没有电影院,也没有任何奢侈的东西。但土壤对当地人来说比金子还宝贵。弗拉哈迪从伦敦请来一位专家教居民用鱼叉捕鲨鱼。亚兰岛人的祖先曾经这样捕鱼,但到弗拉哈迪拍片时早已改用蒸汽轮船了……
纪录片之父弗拉哈迪

上世纪20年代,拍摄北极或南极甚至非洲土著的探险电影非常流行。但是,弗拉哈迪第一次把游移的镜头从风俗猎奇转为长期跟踪一个爱斯基摩人的家庭,表现他们的尊严与智慧,关注人物的情感和命运,并且尊重他们的文化传统。弗拉哈迪所开创的这种拍摄模式直到今天仍为纪录片工作者所尊奉。

拍摄纳努克一家

1884年2月16日,罗伯特·弗拉哈迪出生于美国密歇根铁山脚下,父亲是位探险家。弗拉哈迪回忆说:“当我长到十几岁时,总盼望着同父亲一起探险,我们常常一走就几个月,夏天划着小船,冬天穿着雪鞋。”1896年,弗拉哈迪跟随父亲来到加拿大的雨湖地区开采金矿,他喜欢这里天然的原始状态。后来,父母把他送到密歇根的矿产学院,但没能毕业。据说学校认为弗拉哈迪没有成为专业矿业者的资格。大学时代也并非没有收获,他学会了拉小提琴——这是陪伴他一生的爱好,也遇到了未来的妻子——弗朗西斯·哈宾达。

后来,弗拉哈迪三次去北极探矿,旅程的最后弗拉哈迪确实发现了一些铁矿,但开采价值微乎其微。他获得的唯一奖赏是加拿大政府以他的名字命名了一处小岛。他想把探矿中拍摄的胶片剪辑成一部探险影片。就在将要完成的时候,从桌子上掉下的烟头把胶片点燃了,弗拉哈迪也被烧伤。唯一幸运的是,他保住了生命。胶片烧掉了,他决定等到春天再一次去北方。

这时,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拍摄计划直到1920年才在法国皮毛商雷维永兄弟的赞助下实施。这一年,他已经36岁。

哈德逊港的一间小屋是弗拉哈迪的住所,他找到优秀猎手纳努克一家作为主要拍摄对象。第一场拍摄的就是猎海象,拍摄前,弗拉哈迪对纳努克说:猎捕海象时如果有任何情况干涉了我的拍摄计划,一定要放弃捕杀;记住:我要的是你捕象的镜头而不是它们的肉。

其实,当时爱斯基摩人捕海象已经不用鱼叉,而是用步枪。为了拍到更为原始的场景,纳努克才用他爸爸的方式猎捕海象。弗拉哈迪在后来的影片中一再重复这种拍摄方式,让人们用父亲或祖父的方式表演生活,商业的侵入、人与人的矛盾都被他挡在摄影机镜头之外。电影史家称弗拉哈迪为浪漫主义者。

把戏剧性引入纪录片

拍出第一批胶片,弗拉哈迪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冲洗,他的敌人是寒冷的天气。如何过滤混入水里的狗毛和爱斯基摩人衣服上的鹿毛同样是个难题。

爱斯基摩人的房子是用冰块砌成的,叫伊格鲁。冰屋通常大约为12英尺宽,弗拉哈迪需要的却是25英尺。纳努克没造过这么大的冰屋,花了几天时间实验,却一次又一次塌下来,每一次倒塌,同伴们都轰然大笑。

因为冰屋是黑的,纳努克用冰做窗户,还借用太阳的反光照明,这是爱斯基摩人在生活中的创造。纳努克教儿子射箭的细节淳朴动人,祖辈传统在劳动的间歇传递,简单的动作传达出父子亲情。

冰屋在拍摄时被迫削去一半,因为没有照明,拍摄只能在露天状态下进行,纳努克一家在冰天雪地的刺骨寒风里表演起床。结果要真实,为了真实不惜搬演,这是弗拉哈迪的信条,他把悬念和戏剧性引入了纪录片。

弗拉哈迪在北极生活了16个月,胶片已经用完,准备动身回家,纳努克惘然若失,依依不舍。弗拉哈迪指着身边河床的石子说:“会有像石子一样数不清的人看你的电影。”几年之后,弗拉哈迪为一些杂志撰写探险游历的系列文章,并在妻子的协助下,于1924年出版了《北方纳努克》一书。弗拉哈迪在他的书中记录了爱斯基摩人在北极的日常生活习惯和在拍片过程中的种种趣事。影片拍完后,第一批观众就是当地的爱斯基摩人。弗拉哈迪在书中这样描绘:“他们(爱斯基摩人)一直向后看放映机的光源,就像看银幕一样,我以为这次放映不会成功。突然一个人大喊:‘抓住它,抓住它。’他们以为海象真的会跑掉。当时屋子里一片混乱。爱斯基摩人在胶片中看到了自己和同伴的影子,他们开始互相耳语,脸上露出神秘的笑容。忽然之间,他们仿佛理解了我所做的一切。”

弗拉哈迪先把片子给派拉蒙公司,看完样片后经理走过来,和蔼地拍着他的肩膀说,非常抱歉,让观众去看这部片子是勉为其难的,“你到北方去历尽了辛苦,却落得这般结局,实在令人惋惜。”几经周折,最终还是法国百代公司同意发行。

1922年6月11日《北方纳努克》在纽约首都剧场公映,一炮走红,观众如潮,一位评论家将《北方纳努克》比作古希腊悲剧。《北方纳努克》是弗拉哈迪三次北极探险的结晶,它不仅开创了用影像记录社会的人类学纪录片类型,也为记录电影提供了一种至今仍在使用的拍摄模式。《北方纳努克》是世界记录电影史光辉的起点。

听从灵感,再现往昔

派拉蒙公司失去了《北方纳努克》,现在想弥补,派人找到弗拉哈迪说:您愿意去哪儿就去哪儿,自己提个预算,请再给我们带回一个《纳努克》。弗拉哈迪认为在北方过了许多年,现在应该去相反的方向。1923年,弗拉哈迪带着妻子女儿和一个红头发的爱尔兰女佣,来到太平洋小岛一个只有百户人家的波利尼西亚村庄。由于传教士和商人的努力,岛上人已经开始穿西装。弗拉哈迪找到村里的酋长,要求他们穿上民族服装。为了制造高潮,特地让一个男孩纹身——当地人称为刺青,这种成人仪式几十年前就已经失传了。仪式前的舞蹈庆典和化妆活动也都是弗拉哈迪按照当地民族古老的风俗习惯搬演的。

在这部名为《摩阿拿》的片子的拍摄过程中,弗拉哈迪开始尝试使用摇镜头去跟拍一个主体对象,当时还没有人用过这种拍摄手法。不仅如此,长焦镜头和特写镜头在他的影片中也同时被使用。在刺青一场中,当针扎进男孩的身体时,弗拉哈迪用特写镜头记录下了他脸上的痛苦神态,并把摄影机摇向他身边的母亲,把母子间的亲情在一幅画面中表现得至真至善。

弗拉哈迪拍片有一个特点,就是毫不遗漏地记录下他感受到的一切,拍《摩阿拿》时,他的素材已经达到14万英尺。但他并不在乎,只要他的灵感存在,那么他的机器就不会停止。拍完的素材弗拉哈迪会不时地拿给村民们看。他们在椰子树上绑起银幕,放映工作样片,看完后,岛上的居民立即把感想告诉他。特别是那些还记得岛上古老仪式和生活习惯的长老们,不仅帮助弗拉哈迪再现往昔,还来检查他的片子是否有错误。

《摩阿拿》并没有为派拉蒙公司赚到钱,即使采用“南海群妖的爱情生活”这样夸张的广告语。格里尔逊在《太阳报》发表评论说,“我不应该说哪些镜头是漂亮的,因为所有的都是那么美”。这里,他第一次使用documentary这个词称呼纪录片,从此纪录片自立门户,直至今天。

格里尔逊邀请弗拉哈迪拍摄一部反映英国工业化进程的电影。拍摄前,英国政府的某个上层人士想要看看稿本,可是弗拉哈迪从来没有写过剧本,他只好回到旅馆像隐士一样呆了几天。最后,他给了格里尔逊一打纸,第一页写的是:关于手工业者的电影,导演罗伯特·弗拉哈迪。第二页写的是:电影剧本——工业化英国的场景。此外什么都没有。

弗拉哈迪非常喜欢伦敦。在英国拍片时,傍晚他常常去小酒吧喝上几杯,并讲述他早年在北极遇到的事情。尽管故事有时很荒谬,弗拉哈迪讲故事的天赋却无人能比。

因为《北方纳努克》,弗拉哈迪获得了善于拍摄边缘人群的名声。1932年,高蒙公司制片人贝克决定冒险投资1%的公司预算在弗拉哈迪身上,拍摄《亚兰岛人》。弗拉哈迪来到爱尔兰西海岸三个岛屿中最大的一个,这里距离伦敦只有15个小时的车程。由于水源充分,他们决定把这里作为拍摄地点。岛上没有摩托车,没有电影院,也没有任何奢侈的东西。但土壤对于当地人来说比金子还宝贵。

为了拍到亚兰岛人本来的生活面貌,弗拉哈迪从伦敦请来一位专家教居民用鱼叉捕鲨鱼。亚兰岛人的祖辈曾经这样捕鱼,但弗拉哈迪拍片的时候早已改用蒸汽轮船了。弗拉哈迪想把《亚兰岛人》拍成另外一部《北方纳努克》,但没能如愿,也许他没想到,《北方纳努克》是他十年探险与爱斯基摩人交往的结果,而《亚兰岛人》是为了拍摄而结识这些陌生的人们,从这一意义上来说,《北方纳努克》是他无法超越的高峰。

这部电影给亚兰岛带来了络绎不绝的游人,岛上人把曾参加过弗拉哈迪电影拍摄作为向旅游者炫耀的资本。

《亚兰岛人》高超的摄影技艺赢得电影理论家保罗·罗沙的赞叹,但罗沙说,影片中的人物是“表演祖辈生活的蜡人”。

从未放弃他的模式

弗拉哈迪从未放弃自己的拍摄模式,1938年,他和妻子回到美国,想过一段属于他们自己的宁静生活,但事与愿违。不久,负责美国电影服务社的纪录片导演帕尔·罗伦兹邀请弗拉哈迪拍摄反映美国农业问题的电影《土地》。弗拉哈迪从小云游世界,四处探险,他55岁才第一次有机会接触美国人民的真实生活。

接下来的日子是弗拉哈迪一生中最不快乐的时光。住在黑山掩映下的农场,日子安静却了无生趣,宜人的环境似乎更增加了他的挫败感。弗拉哈迪感慨地说:“威望不会给任何人带来汉堡包和三明治。”

然而,弗拉哈迪错了,威望给他带来了一份奇怪的合同:它规定弗拉哈迪行动自由,拥有影片的版权,甚至出资者要求不在片子上署名,而资助的金额却非常慷慨。这就是《路易斯安那州的故事》,弗拉哈迪最后一部成功的作品。

影片展示了一个男孩的欢乐与悲伤。一开始就将观众置于神奇而美妙的丛林之中:池塘、荷叶、露珠、水鸟。伴随着悠扬的音乐,少年划着小船缓缓入画。可以看出他在这片森林里如鱼得水,他熟悉这里的一木一草。他最亲密的朋友是一只小浣熊,他们常常在一起嬉戏玩耍。然而,鳄鱼吃掉了浣熊,他决心为浣熊报仇。正当少年与鳄鱼相持不下时,爸爸正焦急地寻找着他。少年与鳄鱼的搏斗惊心动魄,这个场景让人想起纳努克与海象的搏斗,想起亚兰岛人与鲨鱼的搏斗,突出人与自然的搏斗是弗拉哈迪一贯的主题。

弗拉哈迪把自己对自然的深情和对少年时代的回忆都融进这个男孩的故事中,也可以说这是一部自传性的影片。

出资者是新泽西标准石油公司,它想借助弗拉哈迪的名声改善公司形象,因为二十年的电影工作经验已经使弗拉哈迪的名字成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象征。他们希望通过这部电影说明石油开采并没破坏这里的生态,一切依旧那么和谐。

1948年,威尼斯电影节因为弗拉哈迪的热情和勇猛授予他大奖。

这位纪录片电影开创者晚年生活拮据。此时,他对用摄影机“还原”绘画产生了浓厚兴趣,1949年开始拍摄有关毕加索著名壁画《格尔尼卡》的影片,但是直到1951年去世,这部片子仍没有完成。它成了弗拉哈迪作品中令人期盼的“遗憾的艺术”。

http://lib.verycd.com/2004/12/04/0000029001.html
《北极圈恋人》中文名称:北极圈恋人
英文名称:The Lovers of the Arctic Circle
别名:极地恋人
资源类型:DVDRip
发行时间:1998年
电影导演:Julio Medem
电影演员:
Najwa Nimri
Fele Martinez

Nancho Novo
【影片简介】

西班牙导演朱力奥麦迪1998年作品,法国、西班牙合拍,朱力奥麦迪被认为是继绍拉、阿莫多瓦后的新一代西班牙电影导演中的佼佼者。影片的主角奥途和雅娜八岁时相遇,从那时起,命运将他们分分合合,但两人之间的爱却一直没有终止,当他们发现彼此之间的感情时,也发现了他们之间每一次的聚散离合都是一个循环,于是他们决定共同生活在地球上一个太阳永远不会终结的地方——北极圈。

电影以 Otto和 Ana两个人的视角交替呈现。Otto和 Ana,他们的名字无论正着念倒着念,意思和发音都是一样的。

母亲自杀后,Otto出现了心理危机,他离开Ana,以飞行员(在西班牙语中,“ Otto”与“飞行员”谐音)的身份从事夜邮工作(一个空中邮差),往返于西班牙和芬兰之间;四年之后,听从命中的“圆形”的召唤, Ana也到了芬兰,住进她母亲情人的父亲(二战时期轰炸格尔尼卡的德国飞行员Otto,他被西班牙Otto的祖父搭救,后者用这个德国人的名字为刚刚出世的孙子命名)在北极圈内的一座小木屋。在北极圈内,有午夜的阳光,太阳似乎永远不会下沉…… Ana等待着奇迹的再一次出现,而 Ot to真的来了,乘降落伞从天而降,但这一次,两个失散的“圆”会相交乃至重合吗———人生总有一个地方欠缺,命运在转角处伺伏,谁也无法预料下一刻———所以, Ana想奔跑着回到过去,回到几小时,几分钟,甚至几秒钟之前,最亲爱的人还未消失的时候;所以,梅德姆将影片献给了他的父亲。

④ 法国最好看的电影有哪些

吕克贝松是法国电影的代表
事实上 法国对商业大片并不感冒 他们只专注于艺术片的制作而吕克贝松则是一个异数
另外 如果楼主不喜欢他
那就推荐两位法国影星 可以搜索他们的电影
苏菲 玛索
让 雷诺 我最喜欢的两位男女影星
以下是吕克 贝松的电影介绍(转)
最后决战
英文名称:Le Dernier combat
剧情简介:
在文明退化的废墟里,大家为了存活而夺食掠水,野蛮的行为取代语言的沟通,人与人的关系处于对峙的紧张状状,"性"成为最有力的动力元素。在这片如荒莫般的土地上,我们将可看到许多人存活与死亡的方亏消式……
此片是吕克·贝松在影坛没没无闻时,凭著一腔热血、旺盛活力与爆发力,突破一切传统,挣脱一切商业机制下的樊笼,冒着无色彩,无对话,无明星等大讳所完成的电影。当影片完成时,因宣传无门,于是卢贝松带着这部影片参加瑞士阿沃基影展,一举拿下评审特别大奖及影评人奖,因而打开他的国际知名度。本片解剖核子战后的文明废墟,因为无色彩,所以这是一部黑白色调的电影。

二。1985 Subway
中文名:地铁
【内容简介】
故事发生在巴黎地铁复杂而广阔的空间中。弗莱德抢了海伦娜丈夫的保险箱,逃到地铁中,由此结识了长期生活在地铁中的滑轮小子、鼓手无名氏等人。弗莱德找海伦娜要赎回文件的钱,海伦娜的丈夫手下一伙和警察都在追捕弗莱德。海伦娜在寻找弗莱德夺回文件的过程中,逐渐爱上了他,而越来越背叛自己的阶级和生活环境。弗莱德从小嗓子受伤不能唱歌,一直希望组成一个乐队。在地铁同伴的帮助下,弗莱德成功地组织起一只乐队,他还抢劫了运钞员,用抢来的钱争取了一次地铁演出的机会。在乐队“枪不杀人人杀人(gans don't kill people,peoples kill people)"的演唱声中,弗莱德倒在枪口之下,匆匆赶来的海伦娜只能含泪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吻了他。
影片名为“地铁”,而片中绝大部分场景都是在地铁中,吕克·贝松成功的表现了地铁中的生活空间和独立的小世界。弗莱德闯入这个小世界,马上发现这里比地面上更适合他,这个后来者从一进入地铁就再没有出去,直到最后死在地铁中,毫无保留地把自己交给这个神秘的地下世界。显然,贝松用自成体系的地铁世界隐喻社会中非主流的另类人群,绝不循规蹈矩的生活和摇滚音乐是这个小世界闹袜中的典型特征。几乎影片中所有人物的过去都暧昧不明,只生活在现在,只有阿佳妮饰演的海伦娜是从过去走到现在。这种心理时间层次的表现,使得影片只处于一种表面描述的状态,无法更深层次塑造人物形象,这几乎是吕克·贝松最大的弱项。片中的几个主要角色是虚幻的,他们的超现实无法博得观众的认同,反而几个配角倒很有趣味:滑轮小子、雷诺饰演的鼓手、不时出现的卖花人、警长的两个手下——一个叫“batman",一个叫"罗宾"等等。这些配角一起使整个地铁世界更加完整,也使影片更富娱乐性,但也从他们身上看出贝松对这个另类世界的有意粉饰。这种平衡的结果,就是使这个地铁世界更加平庸化,更能被"地面"上的社会所接受。从影片中的音乐就可以看出,最后的乐队表演虽然歌词是"枪不杀人人杀人"之类的"警世"之句,但音乐却是类似香港"温拿"乐队一般的流行歌曲旋律。一方面强调个人世界的另类色彩,一方面却又以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包装,这就是贝松的"地铁世界"。
从影片类型上说,这也是一部古怪的影片:惊险、警匪、爱情、音乐,贝松在销弯知此表现出他对好莱坞各种类型片的熟悉和仰慕。可能,这样的组合让人不由对比西班牙阿尔莫多瓦的影片,但贝松远没有阿氏作品的尖锐和力度,以及对现实生活的逼真的扭曲描述。如果说阿氏作品是超现实主义的话,贝松的这部《地铁》只是一个经过包装的、混乱、虚幻的梦境。

三。1988年 碧海蓝天
英文名称:The Big Blue
剧情简介
热爱大海的贾克(Jean-Marc Barr饰),一直想与大海为伍,即使他在年少的时候,父亲因一次潜水发生意外而被大海吞噬,贾克对大海的爱始终没有改变。
但是在一次偶然的邂逅中,贾克认识了年轻美丽的女子乔汉娜(Rosanna Arquette饰)并且爱上了她,自此之后,贾克的生活似乎变得无法掌握,贾克六神无主地旁徨在大海与乔汉娜的抉择中...
本片为1988年坎城影展的开幕大片,描述个人难以融入现实社会的困境中,因此转而寻找梦想中的另一种生活,带著浓厚的自传色彩。人类不断向极限挑战,但最后以回归大海为终,为一部蓝色调的电影。
1988坎城影展开幕大片,1988凯撒奖〈最佳音乐及最佳摄影〉

四。发行时间:1990年02月21日 霹雳煞
英文名称:Nikita
剧情简介:
妮琪塔(Anne Parillaud饰)与一群朋友抢劫一家商店的药品,商店的主人与她的朋友都在这次的事件中身亡,妮琪塔则是因为杀了一位警察而被送入狱。此时来了一个神秘的政府组织,选上了妮琪塔,并训练她成为特务杀手,在经过数年的特务训练之后,妮琪塔以一个平凡的护士身份回到现实的生活中,在此时她爱上了一个男人,他们的关系在妮琪塔接到一个特务命令时,面临了紧张的局面...
《霹雳煞》由法国最具身价及知名度的导演-卢贝松所执导,由一个特务杀手的角度,来解剖国家官僚体系背后的恐怖黑手,呈现卢贝松对人性的探索,曾经被好莱坞重拍成美国版的《双面女蝎星》,为卢贝松的作品中较具商业色彩的影片之一。
1991凯撒奖〈最佳女主角〉,1992金球奖最佳外语片提名

五。1991年 亚特兰蒂斯
英文名称:Atlantis 上 映: 1991年08月21日 ( 法国 )
剧情简介:
吕克·贝松执导的记录片,类似海中颜面博览会,拍片足迹遍及世界各地海域,探索美丽的海底世界,是一次纯粹的视听享受。

此片无演员,只有旁白,这部影片将带领影迷进入美丽的海底世界,配上美妙的音乐,以音画来表现不同的生活面貌与心灵层面。我们将可看到海底在日出与日落之间的神奇变化与景观,吕克·贝松设定了几个主题来描绘"海底的一天",主题包括有"内心"、"旋律"、"悸动"、"灵魂"、"黑暗"、"心灵"、"温柔"、"爱"最后是"恨"。全片在海底拍摄,动物是片中唯一的演员。海蓝色是此片的主色调。配上赛拉的玄妙乐音,吕克·贝松将更完整地呈现大海所孕函的丰富色彩……

此片是1991年威尼斯影展的开幕大片。亚特兰提斯是传说中一片被淹没的神秘陆地,位于大西洋底下。吕克·贝松想要证实海底下的世界,也有一个核我们社会一样的组织。或许也可以说"亚特兰提斯"是"碧海蓝天"衍伸出来的副命题。此片是吕克·贝松摒弃传统拍摄手法的作品,一部纯视觉享受的电影,没有传统剧本,没有人类对话,只有音画紧密结合,完全依赖吕克·贝松与配乐师艾瑞克赛拉共同研议脚本。吕克·贝松以动物间的求爱,群斗,追逐等场面来丰富剧情,拍片足迹遍及世界各地海域,包括有苏格兰,澳大利亚,大洋洲,哥伦比亚,佛罗里达,巴拿马群岛等海域,甚至北极极地海域的冰雪景观或多方战端的红海海域。吕克·贝松认为这是他最后一部讨论有关海洋的影片。这也是一部充满环保意识的影片,全片只有悠游大海的鱼,毫无人影,是吕克·贝松又一次冒险之大不讳之作

六。1994年 这个杀手不太冷
英文名称:Leon
剧情简介
纽约贫民区住着一个意大利人,名叫里昂的职业杀手。一天,邻居家小姑娘马蒂尔达敲开他的房门,要求在他这里暂避杀身之祸。原来,邻居家的主人是警察的眼线,只因贪污了一小包毒品而遭恶警剿灭全家的片罚。马蒂尔达得到里昂的留救,开始帮里昂管家并教其识字,里昂则教女孩使枪,两人相处融洽。女孩跟踪恶警,贸然去报仇,反倒被抓。里昂及时赶到,将女孩救回。他们再次搬家,但女孩还是落入恶警之手。里昂撂倒一片警察,再次救出女孩并让她通过通风管道逃生,并嘱咐她去把他积攒的钱取出来。里昂化装成警察想混出包围圈,但被恶警识破。最后一刻,里昂引爆了身上的炸弹……

七。1997年 第五元素
英文名称:The Fifth Element
【简介】
法国影坛仿效好莱坞模式投资拍摄的超级科幻动作片,幕后虽由法国导演卢克贝松领军,幕前则力邀美国巨星布鲁斯威利斯扮演救世英雄,并以英语发音。剧情描述在二十三世纪的纽约市,一名计程车司机无端搭载到从天而降的少女米拉乔瓦奇,而她正是解救地球免于毁灭的关键人物。英雄带着美人躲避一连串的危险追杀,最后找出了拯救地球的第五元素。全片的故事情节和主题讯息都相当简单,但美术设计和电脑特特效制造出十分炫目的视觉映象,停不了的动作场面也颇能满足类型片影迷的胃口。
1914年的埃及,生活在外星球的种族蒙多沃旺人到地球上他们祖先建造的庙宇朝拜,并且取回代表四种元素的四块石头以及第五元素。镜头转到未来23世纪,蒙多少旺族的飞船在接近地球时被代表邪恶势力的曼加洛雷人击毁,残余基因被保存下来复制出的具有人类女性特点的莉卢成为幸存者,她就是第五元素。她爱上了纽约的出租车司机科本。他俩被安排去失乐园取回那四块石头,以保卫地球免受摧毁,莉卢逐渐了解了人类,科本和莉卢成为一对情人,邪恶势力也最终被战胜。
邪恶是终极的,绝对的,它的威胁远超过金钱、权势或统治,它不须要任何外在力量,就能侵蚀宇宙,消灭人类。不过有一件事令它如芒刺在背--生命的力量。生命和造物主的存在令它感到强大的威胁,因此它不断地毁灭男人、女人、小孩、动物、植物,甚至光亮。企图将世界带入黑暗之中。这股绝对的邪恶每五千年降临一次,然而每隔五千年,人类都会忘记该怎么去对付它。
本片是1997坎城影展的开幕片, 并赢得1998凯萨奖最佳导演,最佳摄影. 同时也被提名1998奥斯卡最佳特效及音效。

八。1999 《圣女贞德》(The Messenger: The Story Of Joan Of Arc)
详细介绍:
神秘、纯洁、壮烈,不论用什么词来形容她,都不能否认,贞德作为一个从未上过学的农家少女,她的一生可谓轰轰烈烈。
贞德1412年出生在法国一个偏僻的村庄,当时正执英法百年战争期间,法国大片领土已被英国占领。此外,法国国内还爆发了内战,勃艮第公爵背叛了自己的祖国,站在了英国一边。
英国国王亨利五世和法国国王查理六世于1422年相继去世后,继位的英国国王亨利六世还只是一个孩子。虽然英国宣称他同时拥有英国和法国的王冠,但法国王太子查理却不想放弃他的地位。可是,他要想成为法国国王,就必须在兰斯举行加冕仪式,而这个地方已被英国占领。
此时,贞德已经13岁了。她把大部分的时间都用来祈祷。她经常听到空中传来奇怪的声音,并看到奇怪的幻象。这个神秘的声音告诉她,她的使命就是重振法国,帮助王太子查理成为法国国王。为此,她必须着男装,执利刃,统率军队,冲锋陷阵。
一天,贞德外出归来,发现她的村庄已被英军蹂躏。她躲在柜中,目睹了英军强奸并杀害了她18岁的姐姐。这场悲剧后,她被送到邻村的叔叔家生活。谁也想不到这个纯真的小姑娘会作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来。
可是这个不满20岁的少女,却面对世界宣布她将击败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并解放她的国家。17岁的她面见王太子查理,宣称她带来了上帝的意旨,要求查理给她一支军队去抵抗英军。查理最终答应了她的要求。
两个月后,身披白甲的贞德率领她的军队在卢瓦尔河畔的战略要地奥尔良奇迹般地击败了英军。法军随后节节胜利,查理也最终如愿以偿地登上了法国国王的宝座。
可是,贞德却在不久之后的一次战斗中被勃艮第人捉住并送给了对她恨之入骨的英国人。19岁的时候,她被判作女巫烧死。
25年后,她被追授圣女的称号。1920年,她又被封为圣徒,成为人们供奉的偶像。看来她注定将成为无休止争论的焦点。

九。上映日期:2005年12月21日(法国) 他的第十部影片《天使A》
吕克•贝松继1999年饱受争议的《圣女贞德》之后沉寂6年,终于重执导筒,完成了他的第十部影片《天使A》。在暂时封镜的6年间,他一直以“监制”身份出现,扶植了大量新人新作,由其参与制作的电影多达50部,其中不少剧本都出自他的手笔。这部低调上阵的《天使A》在拍摄期间一直处于保密状态,在影片公映前,吕克甚至拒绝组织新闻媒体的试映会,为本来就万众瞩目的影片又凭添了几许神秘色彩。
影片的男主人公安德烈(加梅勒•杜布兹饰)是跻身于巴黎黑社会的小混混,个头矮小的他靠招摇撞骗谋生,很多犯罪活动都和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过安德烈明显不能胜任骗子的“雅号”,因为失魂落魄的他债台高筑,拖欠当地黑帮头目弗兰克(吉尔贝•梅尔基饰)一大笔钱。不久前,安德烈中了一次彩票大奖,奖品是移民美国的绿卡,然而日渐严峻的形势让他的移民梦也变为无法挽回的泡影。几经弗兰克的威逼恐吓,安德烈决定让自己的灵魂得到解脱,从塞纳河的桥上跳下去。
当他站到桥上,正打算迈出致命一步的时候,突然发现一个身材高佻的女子(丽•拉丝姆森饰)也正打算跳河,随着水花四溅,安德烈也跟着跳进河里,去救轻生的女孩。当女孩被救上岸,十分感激安德烈,她叫天使A,愿意用一切报答安德烈的救命之恩。天使A用美好的心灵劝慰安德烈,让万念俱灰的安德烈重拾自信。而且这个金发碧眼的长腿尤物还充满魔力,以精心策划的一系列计策还清了安德烈的所有债务。
天使A告诉安德烈自己其实是个天使,作为证明,她让一只烟灰缸飞了起来。她到地球的任务是帮助安德烈重新找回自我,而她自己就是安德烈的镜像。
后来,完成使命的天使展翅高飞,朝着天空飞去,依依不舍的安德烈紧抓住她的腿,不想让她离开,于是两个人的轮廓划过天际,最后,塞纳河上再次渐起水花,平静之后,现出两人的身影……

⑤ 推荐几个电影

《纳尼亚传奇2:凯斯宾王子》The Chronicles of Narnia: Prince Caspian

上映时间:2008年5月16日

《纳尼亚传奇》不仅仅是一个票房可观的电影系列,更是一部鸿篇巨制的史诗叙事。这部由迪士尼与华登传媒公司联手打造的电影史诗,不仅赢得了全世界影迷的热爱,更是得到评论界的广泛好评。就在第一部《纳尼亚传奇:狮子、女王、魔衣橱》成功大赚人气和票房后,这部人气电影系列将在2008年推出第二部《纳尼亚传奇:凯斯宾王子》。

在《纳尼亚传奇:凯斯宾王子》里,时间距第一集《纳尼亚传奇:狮子、女王、魔衣橱》中发生的故事已经过去了一年,但是当纳尼亚的国王和女王们又一次站在纳尼亚的土地上,他们却惊讶地发现在这里时间已经流逝了1300年。邪恶的弥若兹国王无情的统治着这片土地,纳尼亚真正的王位继承人、年轻的凯斯宾王子由于受到迫害不得不逃亡山林,这位勇敢的王子要怎样夺回属于自己衡亏的王位,经历哪些历险,重新让这片土地焕发出魔力与光辉,都是这部新片吸引观众的亮点。

《纳尼亚传奇:凯斯宾王子》预定于2008年5月16日在北美上映,现在关于影片周边的点点滴滴都已是媒体争相关注的焦点,饰演勇敢帅气的凯斯宾王子的本·巴恩斯(Ben Barnes)也成为影迷目光聚集点。看来2008年的夏天,爱电影的我们又有好戏看啦!

《WALL-E》

上映时间:2008年6月27日

2008年的夏天还没到,但现在就几乎可以预见到动画片《WALL-E》在2008年暑期档火爆上映的情景。该片制作班底实力雄厚,导演是曾执导风靡一时的《海底总动员》(Finding Nemo)的安德鲁·斯坦顿(Andrew Stanton),更值得一提的是,《WALL? E》在影片前半部分没有任何对话,只有机器人和环境的音效来支撑整个故事的发展,这是对音效师的极大挑战,而片中音效将由曾负责《星球大战》(Star Wars)和《ET外星人》(E.T. the Extra-Terrestrial)的奥斯卡 获奖音效师本·伯特(Ben Burtt)亲自操刀,非常值得期待。

仅仅是几分钟的预告片,就已经让全世界爱上了《WALL-E》里这个憨态可掬的小机器人。这部由皮克斯倾力创作的动画新片讲述了一个小机器人的故事。孤独的小机器人每天勤勤恳恳地清理垃圾,时不时在这些垃圾里搞点新发现,孤独中自娱自乐,长久以来,陪伴他的似乎只有一只小蟑螂。700年的时间过去了,小机器人的平静的生活被从天而降的机器人EVE打破了,突然而来的巨大变化让我们善良可爱的小机器人终于得到机会到去体验不同凡响的冒险生活了。接下来可爱的他碰到怎样的奇遇?真是迫不及待地想知道,2007年的夏天啊,快点到来吧!

《蝙蝠侠前传2:黑暗骑士》 The Dark Knight

上映时间:2008年7月10日

2008年的夏天将会是好戏连台,精彩不断,不仅有众多抢眼好看的新片上场,老牌票房冠军也是不甘示弱,使出看家本领,志在横扫全球票房。这不,我们大名鼎鼎的笑橡“蝙蝠侠”要重返银幕了!这个红极一时的电影系列曾经创造无数电影票房神话,而即将在2008年推出的新片《蝙蝠侠前传:黑暗骑士》也已然红到发紫,成为全世界影迷疯狂追捧的焦点。

《蝙蝠侠前传:黑暗骑士》拍摄班底实力雄厚,众星云集。导演仍由克里斯托弗·诺兰(Christopher Nolan)担当,“蝙蝠侠”系列原班人马也是齐上阵——克里斯蒂安·贝尔(Christian Bale)、迈克尔·凯恩(Michael Caine)、摩根·弗里曼(Morgan Freeman)、加里·奥德曼(Gary Oldman)等都会在影片中有精彩演出,另外,本片一大亮点在于海斯·莱杰(Heath Ledger)的加盟。这位《断背山》的人气主演将扮演大反派“Joker”,为本以豪华的阵碰拦旁容增添更多的火爆气氛。除此之外,观众还能看到玛吉·盖伦哈尔(Maggie Gyllenhaal)和艾伦·艾克哈特(Aaron Eckhart)在片中的演出。从近日发布的预告片来看,影片场面火爆,情节引人入胜,着实好看。银幕上一场正邪大战一触即发,而银幕外一场“蝙蝠侠”热潮也正火热袭来。

⑥ 《苏州河》影片分析

娄烨是中国的第六代学院派导演,他的影片追求生存还原,自觉摈弃民族和个人神话,挣脱历史文化的挟裹,将人从重重符号中释放出来,裸露生命的真实状态。作品在一定程度上自我满足,自我封闭,展示的社会生活面过于狭窄且脱离普通人的现实生活。我选的电影是他的《苏州河》,该片2000年获得第二十九届荷兰鹿特丹国际电影节大奖(金虎奖)、第十五届法国巴黎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最佳女演员”奖。

选择这部电影,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这部电影反映的内容,很触动,我看了好几遍,但每次都内心的感情都很复杂。二是想分析一下这部电影的手法、技巧,特别是由娄烨所代表的一批独立电影制作人的学院派电影手法。

这部电影在国外获了很多大奖,在国内所受的关注却极小。但是这部电影和《鬼子来了》《阳光灿烂的日子》等一样,都是很不错的大陆艺术片,这也是我选这部很冷门但是艺术性很强的电影的原因。

[故事梗概]

影片讲述的是一个上海的普通摄像师,以为别人 摄影 为生,开头是他眼里的苏州河是穿过上海的一条肮脏的河,在河的两岸发生着普通人不同的生活。

一天,一个酒吧的老板找到他,要他拍在店里 游泳 的美人鱼的形象。摄影师逐渐与扮演美人鱼的女孩熟识,从她嘴里得知马达和牡丹的故事。

马达是一个以送货的黑道邮递员。一次,主户让他送一个小女孩牡丹(周迅饰),这样几次后,马达与牡丹熟识,并产生了爱情。但不久马达被卷入了绑架的阴谋,绑架者企图要挟牡丹的父亲,以绑架牡丹来换取钱财。而绑架者是马达的黑道朋友,他们让马达在送牡丹的路上趁机绑架牡丹,马达不愿意这样做,又迫于朋友压力,只得答应。拿到钱后,牡丹知道自己被骗,绝望之下跳入苏州河,最后一句话是,她将化为一条美人鱼,从此不见踪影。马达因参与绑架也被投入监狱。

当他出来时,很多年过去了。但他依然思念着牡丹,他借送货的时间,四处打听牡丹的消息。一次在酒吧喝酒,发现女服务员(即前面提到的扮演美人鱼的女孩)长的很像牡丹,就想办法与他接近。摄影师知道此事,感到马达在抢自己的女朋友,于是找来打手将马达痛打一顿。马达逐渐明白扮演美人鱼的女孩不是他要找的牡丹。请求摄影师利用他与警察的关系帮助他找到牡丹,摄影师答应了他。不久,摄影师接到一瓶寄来的带有野牛草的沃特伽酒,从信上得知马达在他的帮助下终于在一个便利店里找到了牡丹。

摄影师本以为事情就此结束,没想到接到公安局的传唤,要求辨认在车祸中死去的人,马达来到事故现场,原来马达和牡丹喝了过多的沃特伽酒,在带着牡丹经过苏州河上的桥时,摩托车坠入河中,两人溺水而死。扮美人鱼的女孩也来到现场,终于相信了马达所说的和牡丹的事情是真的。最后她也离开了摄影师,看摄影师会不会像马达一样去找她。

[故事结构]

《苏州河》的故事从结构上其实夹杂着两段爱情--马达和牡丹的爱情、叙述者即摄影师“我”与美美的爱情,这两个故事由叙述者的叙述加以衔接。

第一个爱情:送货员马达出于犯罪的目的接近了牡丹,但随之而来的爱情令他手足无措,爱还是不爱,他也想不清楚。在牡丹跳河的那一刹那,也许他明白了什么是爱情--至少是牡丹对他的爱情。马达在出狱后苦苦寻找牡丹,在寻找过程中马达遇上与长得酷似牡丹的美美,以及美美的男友叙述者。一番波折之后,马达终于找到了人间蒸发多年的牡丹,两人重又饮酒,最后意外地死去。这是本片的主线。

第二个爱情:相对来说简单得多,主要通过叙述者的自白来完成。美美是世纪爱心酒吧的“美人鱼”--一类在酒吧的透明水柜中表演的女优。叙述者“我”认识美美之后不久,两人即开始同居。不过叙述者可能一开始并不认为这是“爱情”,从他那反应神速的一句“我们是现在分手,还是爱之后再分手?”就可以看得出来,新同居时代,同居而已,谁会去想“爱情”这两个字?马达、牡丹死后,美美也离开了。这是影片的辅线。

[电影人物分析]

1、美美

也许美美这样的女子,是都市里常常可以看到的吧,不相信爱情的女子。也许是曾经有过爱的伤痕,才会独自一人在大都市里谋生,生活的艰辛,使得她不得不做着有些低微的工作,她不相信天长地久的爱情,因为那些只是爱情故事里才有的。最后她离开了摄影师,或者是为了想验证他们之间的爱情,或者只是不想继续这段所谓的爱情,想重新开始自己的生活。

2、马达

马达不是那种很善解人意,很温柔体贴型的男子。他应该是在牡丹跳了苏州河之后,才发现自己彻底地爱上了那个小姑娘。当然他寻找牡丹还有另一个原因,那就是想求得牡丹的原谅,如果牡丹死了,他的心结永远解不开。因此不管牡丹是否真的死了,他的余生都会一直地找下去。

3、牡丹

牡丹是一个没有得到过什么亲情温暖的女孩子,妈妈的早逝,爸爸的荒唐,她早就习以为常,直到遇见马达,她才感到了真正的快乐。当马达欺骗了她,背叛了她的爱情之后,这个世界上再也找不到她活下去的理由,于是她才可以带着那样从容的表情跳下苏州河。即使后来他们重逢,他们也没有因为喝酒驾车而双双死去,他们还可以回到以前那样吗?答案是肯定的,一切都回不去了,而苏州河成了他们生命的终站,是开始也是结束。

牡丹和美美完全是两种人,却因为有着同样一张脸孔而结缘,家庭背景的不同造成了两人的迥异,却在爱情这一问题上有着一致性,都是想获得一份永恒的爱情,却不同程度的受到了伤害,都逃不过爱情的追逐。马达是一开始有目的的接近牡丹,但是在所爱之人的死亡面前,他卸下了假面具,原来他对爱情也是十分执着的,他始终相信牡丹不会死,寻找成为了他活着的唯一理由。

4、摄影师“我”

叙事者"我”应该不曾真正爱过,就算对美美也是,即使曾经有过爱情,也只有短暂的一刻,我们不断看到美美出门的情景,然后他等待着她归来。他无法完成马达所做的种种,因为他不是马达,他是个现实的爱情者,他知道他与美美的爱情是不会有结果的,所以他最终决定放弃。

影片中的摄影师在结尾处推翻了自己在影片开始时所说过的话,美美问他:如果我走了,你会找我找到死吗?他语气不确定的回答:会的。但在结尾处美美终于走了的时候,摄影师对自己说:我将等待下一次的爱情降临。

这样的四个人物形象让我们很容易联想到现实社会中的各型各态的人,四种人的四种个性与对爱情的不同态度是整个影片的客观反映。反映现实中不安和浮躁,崇尚真诚和纯真。

[电影分析]

许多影评盛誉,《苏州河》中的摇晃镜头、第一人称叙事的拍摄手法、两段式剧情发展,还有角色形象的塑造,都十足有《重庆森林》中以爱情故事反映时代风貌的味道,也因此娄烨有了「中国王家卫」的美誉。而另有影评指出,《苏州河》中两个面容相仿的少女,爱情与生命因机遇而交会,更宛如奇士劳斯基《薇若妮卡德双重生命》的变奏版。下面就从多个方面来分析一下这部电影。

一、 结构

整部影片绝大部分是以“我”——一个摄影师的眼睛所看到的日常生活片断构成的。所以“我”的样子至始至终没有出现在影片中。《苏州河》是一部很典型的作者电影。这让我联想到了安东尼奥尼的《云上的日子》,同样是夹杂着导演的叙述,有时候,摄影机在记录别人的故事,有时候,我们会成为故事的一部分。电影在导演的摄像镜头之下。影片的叙述者总是不紧不慢地叙述, “我的摄影机不撒谎”叙述者在电影开始便说明了.这样的结构让人感觉很干净、利落。

二、镜头

整部电影的色调是灰色的,胶片给人一种粗糙的颗粒感,镜头一直在晃动中展开,旁白叙述更多的代替了演员的语言交流,不知道是不是属于《阿司匹林》那种的旁白电影。我猜整部片子是用8毫米或16毫米的机器拍的,所以,画面的素质似乎不能太较真,有时,镜头的运动和节奏也有一点奇怪,但即使如此,画面的震撼力,还是足够。整部电影的画面风格有一点像岩井俊二,但比岩井俊二更粗暴。片头一开始那条长镜头无论如何也不能放过——那不是透过镜头看一条河,那是透过一条河,看一座城市,和发生在一座城市中的生死爱恨。

不合时宜地晃动,焦距得拉进和推远,画面的清晰和模糊,很真实的表现出这个故事。 依旧摇晃的画面,中长的镜头,机位跟近,特写,他的镜头感觉与贾章柯导演的长镜头刚好有个对比。惊恐的男人的脸庞有着忏悔的表情,带着微笑的女人的面容有着不辨虚实嘲讽的目光。水花四溅,一切安静了,成为过去。在主观镜头的摄影机前,尽情传达的特写与剪影,成功烘托出两个女孩死生的交替,像极了日本怪诞摄影师荒木经惟作品中的女人。特别是拍周迅的脸时,忽远忽近,神情的变化和摄影角度的变化都为影片带来了色彩,让人不禁赞叹摄影技术的作用有如此之大。此外影片的节奏很快,跳跃性强,对白简短而精炼,不拖泥带水。粗糙画面,晃动不安分,如人好奇探究的眼睛。探究着别人的同时也探究着自我。是窥视的姿势,因为不知道什么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

在影片用摄影机记录下在河面上诸多的景象,将镜头对准城市的低层,又是用非常纪实的拍法,这个段落给人以不少的期盼,然而在此段落最后,镜头落幅在水面的倒影上,这暴露了导演的意图:蒌叶并无意在这座城市里寻找一段历史,一种真实,他所关心的,只是破败的城市景观下一个镜像般的爱情故事。

最后,说说两个自己感到特别震撼的镜头,一是牡丹从苏州河的桥上脱手仰面直落入江中,一是马达掀开帷幕的一角看着美美梳妆打扮足有几分钟,两个镜头都是一气呵成拍摄的,娄烨的才华明白无误地写在了这两个出手不凡的画面上。

三、语言

1、对白

影片的一开始就打动了观众的心。一男一女的对话,女子的声音有些喑哑,男子的声音有些漫不经心。

“如果有一天我走了,你会像马达一样找我吗?”会啊。

“会一直找吗?”会啊。

“会一直找到死吗?”会。

“你撒谎……”

这是《苏州河》最开始的镜头。也是影片的主线。

然后是导演开始一段意味深长的陈述:“在这条河流上我们可以看到友谊,看到父亲和孩子,看到孤独,看到一个婴儿的降生,看到……看到顺水漂流的爱情,看到美人鱼…… 看在河的尽头河流流进大海。”然后依然是旁白,把你带入这部哀伤的电影之中。

2、语句

(1)、“我知道一切不会永远, 我想我只有回到阳台上去, 我知道我的爱情故事会继续下去, 宁愿一个人闭上眼睛, 等待下一次的爱情!”。

也许影片的最后一句话才是精髓所在吧。这应该是现代人的选择吧。我不喜欢他的选择。我们什么时候可以像马达寻找牡丹一样,走遍城市大街小巷各个角落,问遍所有能问到的人,来寻找自己迷失的爱情。虽然马达只是个混混,信誓旦旦的说要走出去干一番事业,最后只做了运输工人中的一个,虽然牡丹也只是个普通的扎两只马尾,穿红白色运动服的普通女生,虽然他们没有很多的故事,但是马达可以用以后几年的时间来寻找她,寻找离开的爱情,就已经足够了。能有多少人能耗费精力会寻找自己的爱情,现代人的爱情观是和马达的爱情相违背的,却与叙事者有着相似,这是不是种对爱情的一种迷失呢。曾经,我们期盼一个人的出现,哪怕这是不可能的事,也会内心热烈的等待。我们什么时候能像马达一样,当她离开时去不顾一切的找寻,整个城市的搜索。

(2)、“苏州河,一条‘沉淀了这个城市的繁华、往事、传说和所有的垃圾’的河。”

尽管娄烨在创作该片的时候看起来是十分自信的,不过那种通过摄像机进行的叙述方式和自以为是的旁白总让人想起过去的苏童的小说。不过,总体来说,在国产影片当中,《苏州河》属于比较成熟的那种,故事讲得不沉闷,旁白和对白也很适合喜欢王家卫的朋友们的口味,所谓一不小心成了“经典台词”。

(3)、“如果我走了,你会像马达一样去找我吗?”

听到这句话,突然觉得女人是愚蠢的,当她们相信爱情的时候。 就像美美一样。 当她不相信马达的爱情故事的时候,她享受着这个故事。当她知道了这一切都是真的,她就崩溃了。 美美渴望牡丹那样的爱情。 于是美美离开了。 我们有理由相信,美美的离开,是她寻找真正爱情的努力。 我们也有理由相信,美美的离开,只是逃避罢了。 而她留下的字条,只是她和自己开的一个玩笑。美美是女人。 愚蠢的,脆弱的,神经质的女人。她的选择似乎让我看到自己和身边很多人似有似无的影子,选择离开,选择出走,无非是离开暂时的一个自己,结果我们还是我们,回头来想,不知道我们恋上的是那个人,还是爱上了爱情。

[电影主题]-----关于爱情

苏州河是娄烨展现才华的力作,不论是镜头还是涵义,都是上乘之作。它为我们带来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爱情的真实性和持久性,我们究竟应该如何对待爱情。这些问题是很难解决的,特别是放在现在来看,更具有特殊的意义。苏州河这部电影带给我们一个不同的视觉冲击。

美美离开了我,留下一张纸条,“如果爱我,来找我”。显然,她震惊于马达和美美的爱情,并希望在自己和男友身上能够延续同样的浪漫。但是,作为叙事人的“我”正如片头中所表现的那样,犹豫不决。一方面,他想念美美,希望自己可以和她再续前缘;另一面不想去找她。因为他觉得,一切都不会永远,美美的离开未尝不是解脱,他宁愿一个人闭上眼睛,等待下一次的爱情。这个结尾显示了导演的才华,留给我们一个想象的空间,爱情究竟应该如何对待。这个结局构思的很巧妙,相当具有独特性,和影片的开头相呼应。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真正的爱情是必须认真面对的。然而什么是爱情,我们很难说得清楚。可以感觉,但无法说明。娄烨注意到这个问题,提了这个问题,虽然没有完全回答,但是给出了一个建议:FIND ME IF YOU LOVE ME(如果你爱我,你会来找我)。

也许爱情这个问题比不上生存、死亡、救赎形而上、深刻、严肃,可这并不能否定它

是一种思考,最多是境界不同而已。谁能回避思考爱情这个永恒的主题?恐怕自有人类以来没有一个人有资格声称完全解决了这个问题,即使有,也是个自大狂,或者可以说,他的精神已不正常了。不过这个世界上的确有一些人对作为文学、艺术创作主题之一的爱情抱有空前的轻蔑态度,不知道这种轻蔑是出于本能的自负,还是出于有意识的敌对。

曾经,我们在一个街头巷尾就可以如此期盼一个人的出现,哪怕这是极不可能的事,也会内心热烈的等待。习惯在众人中寻找那个人的影子,而往往会一眼就看到对方,然暗暗喜悦。爱一个人,哪怕不说话,也可以一味去爱,或者只说一句,那么便是铭心刻骨的。但是,我们什么时候能像马达一样,当她离开时去不顾一切的找寻,整个城市整个城市的搜索,还是像最后一样,闭上眼睛等待下一次的爱情。

影片没有告诉我们爱情是什么,它只能告诉我们爱情有什么,以及我们向爱情发问。你是愿意继续你的爱情故事,还是等待下一次的爱情。每个人都能在内心里得出自己的答案。或许根本不许要答案。我想关于纯粹的爱与期待,旁若无人的找寻,或许只是怀念而无计可施。苏州河见证这一切。

这是我最近一年来看到的最好的一部国产影片。在我眼里,它完全可以与西方电影相媲美。走在冬日的阳光下,它的音乐,它的摇摇晃晃的镜头,它的漫不经心而又 忧伤的对白,那条很脏很美极温暖也极亲切的苏州河一直在我心中荡着,与我纠缠着,我知道,我必要把它记在我的笔下,当然,此刻,这记载的过程也是一种快乐。

《苏州河》这部电影的名字也许并不重要,也许河流,只是一种隐喻。或者是某个人的某些日常生活的片断,或者是我们生存的某些空间,在那里,我们相爱,痴迷,缠绵,激越;在那里,我们背叛,悔恨,痛苦,绝望,;在那里,我们变老,然后死去……

⑦ 中国大学生DV文化艺术节的历届获奖作品名单

最佳作品奖
湘潭大学 《想不起》
最佳导演奖
湘潭大学 《想不起》 导演:朱一叶
最佳男演员
湘潭大学 《浮躁之年》 李小天的扮演者:常浩
最佳女演员
湘潭大学 《想不起》 阿K的扮演者:田甜
最佳摄像奖
湘潭大学 《跳-SPRING》 摄像:刘幸美
最佳剪辑奖
湘潭大学 《跳-SPRING》 剪辑:梁巍
最佳创新意识奖
湘潭大学 《浮躁之年》
最佳原创精神奖 空缺 最佳作品奖
西北工业大学 《路》
优秀作品奖
重庆大学 《那时那刻》
湘潭大学 《以后,》
最佳导演奖
重庆大学 《那时那刻》 导演:黄鹏
优秀导演奖
西北工业大学 《路》 导演:赵伟
中央戏曲学院 《消失的遗产》 导演:宗菡
最佳男演员奖
西北工业大学 《路》 中赵枫的扮演者:赵伟
优秀男演员奖
重庆大学 《那时那刻》 中钟亮的扮演者:杨常青
湘潭大学 《半年为期》 中何乐的扮演者:尹樱杰
最佳女演员奖
重庆大学 《那时那刻》 中吴燕的扮演者:朱川
优秀女演员奖
西北工业大学 《路》 中吴蕾的扮演者:舒欣雨
湘潭大学 《一抹天蓝》 中韩心默的扮演者:田方圆
湘潭大学 《以后,》 中陆萱的扮演者:周婧
最佳编剧奖
湘潭大学 《无尘背后》 编剧:胡振华、田杰
优秀编剧奖
西北工业大学 《路》 编剧:赵伟
最佳摄像奖
湘潭大学 《以后,》 摄像:祥子
优秀摄像奖
浙江传媒学院 《当秋叶落下的时候》 摄像:李鹏、钱威位
河北大学 《泰坦泥塘》 摄像:尉迟琳嘉
最佳音效奖
重庆大学 《那时那刻》 音效:孟斌
优秀音效奖
湘潭大学 《E调恋曲》 音效:杜晋
湘潭大学 《以后,》
最佳剪辑奖
湘潭大学 《以后,》 剪辑:常浩
优秀剪辑奖
湘潭大学 《来来往往》
湘潭大学 《无尘背后》 最佳作品奖
重庆大学 《六月的西瓜》
最佳纪录片奖
中国传媒大学 《烟溪旧梦--黑井纪事》
最具人气作品奖
西北工业大学 《彳亍》
最佳编剧奖
山东枣庄学院 《越轨》
最佳导演奖
北京师范大学 《我的爱情丢了》
最佳男演员奖
重庆大学 李伟光
最佳女演员奖
重庆大学 徐丹丹
最佳剪辑奖
湘潭大学 《花开花谢花满天》
最佳摄像奖
北京师范大学 《我的爱情丢了》
最佳音效奖
湘潭大学 《我思念的城市》
艺术创新奖
湖南大学 《红颜》
原创精神奖
湖南大学 《流年》
最佳创意广告奖 空缺 最佳作品奖
中国戏曲学院 《现实照进梦想》
评委会奖
北京师范大学 《双擒记》
西安培华学院 《山的那边》
东北师范大学 《小幺》
最佳纪录片
上海大学 《戏痴张良》
最佳MTV奖
中央戏剧学院 《新年快乐》
最具人气奖
北京师范大学 《西红柿炒番茄》
最佳导演奖
中国戏曲学院 《贼》 李耀东
最佳编剧:
北京师范大学 《西红柿炒番茄》
最佳男演员奖
中国戏曲学院 《贼》 王冰封
最佳女演员奖
湘潭大学 《这个和那个》 孙莹
最佳摄影奖
湘潭大学 《绚烂》
最佳剪辑奖:
东北师范大学 《暖阳》
最佳美术设计奖
湘潭大学、中南大学 《时光悠悠》
最佳音效奖
三峡大学 《金鱼金色》
组委会奖
中南大学学生社团联合会
大连海事大学演艺传媒中心
最佳电视散文奖 空缺 专 业 组
剧情类
最佳编剧奖
《小达借钱》
最佳男演员奖
《彼 岸》
最佳女演员奖
《星星愿望》
最佳摄影奖
《星星愿望》、《夜色围城》
最佳美术设计奖
《红》
最佳剪辑奖
《惊天拍戏》
评委会特别提名奖
《咸 鱼》、《雕刻时光》
纪录片类
评委会奖
《竹 迹》
评委会特别奖
《逝》、《天地一渔夫》
评委会提名奖
《云上的日子》
MTV和其他类
最佳剪辑奖
《东方舞步》
最佳美术设计奖
《理想国》
评委会奖
《最好的未来》
评委会特别奖
《和你一样》
评委会提名奖
《聆听扬州》
业余组
金 奖
《白荷花》
银 奖
《守 望》
铜 奖
《“纸”拍电影:一群影迷的妄想症》
最佳剧情片奖
《漂在北京》
最佳短片奖
《吉赛尔》
最佳纪录片奖
《地摊儿》
最佳电视散文奖
《芬芳的誓言》
最佳MTV奖
《年轻无极限》
最佳创意广告奖
《垂涎三尺》
最佳剪辑奖
《狂想 · 北京》
最佳摄影奖
《守 望》
最佳美术设计奖
《“纸”拍电影:一群影迷的妄想症》
最佳音效奖
《 梦 魇》
最佳导演奖
《白荷花》
最佳男演员奖
《漂在北京》
最佳女演员奖
《白荷花》
评委会奖
《戏》
网络人气奖
《茧 蝶》
DV作品海报设计奖
《凤 凰》《三人行》《圣 战》《浸》《伏流春天》《师大女孩》《彼 岸》《谁》《展翅飞翔》《The lonely Man》
吉祥物最佳设计奖
大眼仔
优秀指导老师奖
以上获奖作品的指导老师均获优秀指导老师奖
优秀组织奖
天津美术学院
兰州交通大学
重庆邮电大学
扬州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 最佳光影奖
专业组 西南大学 《空窗》
专业组 华南师范大学 《六月》
专业组 四川绵阳艺术学院 《等待》
业余组 湘潭大学 《野百合也有春天》
业余组 河南工业大学 《第一百位客人》
最佳剧情片奖
专业组 浙江传媒大学 《半象门》
业余组 云南大学 《绿豆糕》
最佳纪录片奖
专业组 湖南艺术职业学院 《情聚振华》
业余组 云南大学 《绿豆糕》
最佳电视散文奖
业余组 江西师范大学 《到湘西九百公里》
最佳MTV奖
专业组 四川师范大学 《I love the city》
最佳创意广告奖
专业组 重庆文理学院 《别让爱断了线》
业余组 湘潭大学 《快点回来吧》
最佳编剧奖
专业组 西南大学 《空窗》
业余组 云南大学 《告别夏天》
最佳剪辑奖
专业组 江苏大学 《just play》
业余组 湖南农业大学 《价值而不是价格》
最佳音效奖
专业组 浙江传媒大学 《半象门》
业余组 大连理工大学 《another new life》
最佳导演奖
专业组 上海戏剧学院 《矿工人的宿命》
业余组 云南大学 《绿豆糕》
最佳摄影奖
业余组 西北工业大学 《南山延时》
最佳女演员奖
专业组 北京电影学院 《红舞鞋》
最佳美术设计奖
专业组 重庆文理学院 《梦回淞溉古镇》
业余组 湖南文理学院 《经过》
优秀组织奖
大连理工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江苏大学
最佳男演员奖 空缺
最佳剧本奖 空缺 最佳剧情片奖
专业组 湖南农业大学 《勇者无畏》
业余组 清华大学 《The End》
最佳纪录片奖
专业组 湖南大学 《隐居中国》
业余组 湖南科技大学 《行摄桂林》
最佳电视散文奖
专业组 湖南农业大学 《再见,我的大学》
业余组 湘潭大学 《回眸青春,再见湘大》
最佳MTV奖
专业组 四川师范大学 《祝你新年快乐》
业余组 西安交通大学 《这里》
最佳创意广告奖
专业组 重庆文理学院 《在你的眼里的他们》
业余组 山西大同大学 《同学,你的一天怎样度过》
最佳剪辑奖
专业组 湘潭大学 《过山》
业余组 上海财经大学 《Reverse》
最佳摄影奖
专业组 江西师范大学 《出凤凰记》
业余组 湖南科技大学 《行摄桂林》
最佳美术设计奖
专业组 北京电影学院 《谷雨》
业余组 湖南科技大学 《谁的青春不迷茫》
最佳音效奖
专业组 浙江传媒学院 《Magic Time》
业余组 西安交通大学 《如何》
最佳导演奖
专业组 重庆文理学院 《活着》
业余组 安徽理工大学 《蜕变 怒放青春》
最佳演员奖
专业组 湘潭大学 《秘密快递》童小芬
业余组 武夷学院 《毕业作品》庄嘉恒
最佳人气奖
湘潭大学 《九十一个兵》
最佳作品奖
专业组 西南大学 《海棠》
业余组 大连理工大学 《记忆碎片》
最佳编剧奖
专业组 福建师范大学 《青春不留白》
业余组 南京理工大学 《秘密时光》

⑧ 求很牛的电影大师

费里尼 费德里科·费里尼 ((1920-1993年),FedericoFellini,意大利)
1920年1月20日生于意大利里米尼小镇。早年1936—1943年为漫画家、演员与当国新闻记者、编辑,喜文擅画。曾为很多电影编剧(如罗西里尼的《罗马,不设防的城市》和《游击队》)。从影后拍摄多部20世纪的伟大电影,如《大路》、《卡比莉亚之夜》、《甜蜜生活》、《八部半》、《罗马风情画》、《阿玛珂德》等。他的电影多次获得各种电影节大奖,并获得5次奥斯卡金奖。
他自己导演的影片有:
1950年:《杂技之光》(与拉都达合作编导,主要演员:C.德尔基奥,G.玛茜娜,J.基兹米耶尔等)。1952年:《白酋长》(与比内利,法拉亚诺合作编剧,主要演员:A.索尔蒂,B.波沃)。1953年:《城市里的爱情》(集锦片中一个插曲:《婚姻介绍所》),《浪荡儿》(与比内里,弗拉约诺共同编剧,主要演员:索尔蒂,F.莫特林基,F.法勃里兹等)。1954年:《道路》(摄影:C.卡尔里尼,主要演员:A.奎恩,R.巴塞哈尔特,G.玛茜娜)。1955年:《骗子》(与比内利,弗拉约诺合作编剧,主要演员:B.克劳福特,R.巴塞哈尔特,F.法勃里兹,G.玛茜娜)。1957年:《卡比利亚的夜》(与弗拉约诺、比内利合作编剧,摄影:A.汤蒂,主要演员:G.玛茜娜,F.马尔兹,F.贝里叶,A.纳扎里)。1960年:《甜蜜的生活》。1963年:《八部半》(主演:C.卡尔迪纳尔,马斯特洛亚尼)。1965年:《朱丽叶与精灵》(主要演员:G.玛茜娜)。1968年:《癫非狂三部曲》(与另外两位导演合作摄制)。1969年:《爱情神话》。1970年:《小丑们》(电视片)。1971年:《罗马风情》(主要演员:D.贡扎莱兹,M.格拉汉

斯坦利·库布里克
Stanley Kubrick
(1928年7月26日-1999年3月7日)
[编辑本段]【简介】
演员
○出生 1928年7月26日
逝世 1999年3月7日
○配偶 Toba Metz (1948-1951)
Ruth Sobotka (1954-1957)
Christiane Harlan (1958-1999)
○奖项:奥斯卡金像奖 最佳视觉效果 (1968《2001:太空漫游》 )
英国电影学院奖 最佳导演 (1975《巴里·林登》)
美国著名的电影导演。他在完成他的最后一部作品《大开眼界》(Eyes Wide Shut,由汤姆·克鲁斯(Tom Cruise)和妮可·基德曼(Nicole Kidman)主演)四天后去世。著名作品《奇爱博士》(Dr.Strangelove)、《2001太空漫游》(2001: A Space Odssey)、《发条橙》(A Clockwork Orange)、《闪灵》(Shining)等都是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他同时也是一位多面手,除导演外,他还常常担任电影的剪接、摄影、音效等工作。

编辑本段]【创作年表】
1928年7月26日,斯坦利.库布里克(Stanley Kubrick)生于美国纽约市的布朗克斯区,祖上是来自奥匈帝国的犹太移民,父亲是内科医师。
1941 年 库布里克13岁,父亲送给他一架照相机,他从此对摄影产生兴趣。
1946 年 进入《展望》杂志社担任新闻摄影记者,使他有机会走遍美国,库布里克工作十分出色。但后来被解雇。
1950 年 以3800美元的个人积蓄,自编自导并担任摄影拍摄了一部短纪录片《拳赛之日 》(Days of the Fight ),记录了拳击手沃尔特.卡蒂埃参加比赛的经过,完成后以4 000美元卖给了雷电华电影公司。同年辞去《展望》杂志社的工作,在哥伦比亚大学旁听 ,潜心研究文学著作,并在现代艺术博物馆细心观摩经典影片,努力提高电影艺术素养 。
1951年 拍摄9分钟长的纪录片《飞着的随军牧师》(Flying Padre),身兼编导、摄 影、剪辑和解说,完成后仍卖给雷电华公司。
1953年 《恐惧和欲望》(Fear and Desire)是库布里克的第一部故事片。为拍此片,他自己筹资4万美元(部分资金是向好朋友借的),亲自担任制片、编剧和导演。影片完成于1954年,赢得批评家的赞扬,但由于库布里克认为此片只是一部实习作品,完成之后40年间没有公开发行,仅私下放映过,以致他多次试图将此片的拷贝销毁。同年还拍摄了纪录片《水手》(Seafarers)。
1955年 《杀手之吻》(Killer\'s Kiss)是一部在纽约街头拍摄的悬念犯罪片,开创了一种近乎纪实风格的现实主义。此片亦由库布里克自己投资和制片,并自任编导。《 恐惧和欲望》和《凶手之吻》是他的两部早期试验之作,借用了抽象主义绘画和超现实主义文学的表现手法,为奠定他的电影风格打下了基础。
1956 年 《杀戮》(The Killing)由库布里克与年轻富有的独立制片人詹姆斯.哈里斯共同建立的哈里斯-库布里克制片公司投资拍摄的第一部大型故事片,库布里克集制片、编剧和导演于一身,此片完成后由联美电影公司发行。库布里克在导演两部早期影片时获得的经验在创作这部影片中得到成功运用,与《杀手之吻》一样,《杀戮》也是一部犯罪悬念片,出色运用了闪切手法,从几个不同人物的视角表现了一桩赛马场抢劫案。这部影片得到评论家们的赞赏,库布里克被认为是"一个前途无量的青年电影导演"。
1957年 《光荣之路》(Paths of Glory)是库布里克的成名作,奠定了他在二战结束新一代电影导演的地位。此片系根据喔莱.科布尔的小说亲自改编,描写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法国军队中发生的一个偶然事件:三个士兵被迫接受他们的长官强加给他们的一项根本不可能完成的军事使命,最后被处决,成了愚蠢和腐败的军官们的替罪羊。但是在最后的时候德国的被俘少女却使这些人的良知觉醒。这部影片使库布里克第一次有机会指导像柯克.道格拉斯和阿道夫.梅耶这样一些著名演员,库布里克证明自己能够胜任这一挑战,他使每一个演员都能异常充分地刻画人物性格。这部在德国拍摄的影片以其诚挚、有力和风格上的独创性而引人注目。(黑白,87 分钟,主演:柯克.道格拉斯饰戴克斯上校,拉尔夫.米克尔饰上尉)。
1960 年 《斯巴达克斯》(Spartacus,又译《风云群英会》)一片的原任导演安东尼 .曼在影片开拍之后不久被解除职务,库布里克受柯克.道格拉斯的邀请接任该片的导演工作。这部由柯克.道格拉斯和劳伦斯.奥立佛主演的影片从一开始就困难重重(道格拉 斯还担任制片),库布里克虽然接受了这个任务,但无权全面控制影片的制作过程,也无权按照自己的意图剪辑影片,对完成片很不满意。虽然此片在1960年第23届奥斯卡奖角逐中一举获得了最佳男配角、最佳摄影、最佳艺术指导、最佳服装设计4项金像奖,以及同年金球奖的最佳剧情片奖,但库布里克一直不承认这部影片是他的作品。由于在拍摄此片过程中受到很多限制,库布里克意识到以后拍片绝对不能放弃制片人的职位。( 美国联合国际影片公司、英国兰克影片公司联合出品,彩色宽银幕,139分钟,编剧:达 尔顿.梅蒂,主演:柯克.道格拉斯饰斯巴达克斯,劳伦斯.奥立佛饰克拉苏)。
1961 年 库布里克移居英国,居住在伦敦鲍尔哈姆森林区,1968年以后从未回过美国,但仍保留美国国籍(另外一个说法是他于1974年移居英国)。库布里克离开美国的部分原因与好莱坞在创作上对导演的限制有关。库布里克移居英国后深居简出,私生活方面完全对外封闭。人们只知道他爱好下棋、照相和看电影,特别害怕坐飞机旅行,尽管他拥有150小时的飞行纪录和飞机驾驶执照,外出时的行车速度绝不超过30公里。库布里克的婚姻状况如下:1947年与托芭.麦茨结婚,1952年离婚;同年与舞蹈演员露丝.索伯特结婚,生一女;1958年与索伯特卡离婚后跟女演员克里斯蒂娜.哈兰结婚,生两女。
1962 年 《洛莉塔》(Lolita)系根据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的小说亲自改编,库布里克亲自担任编剧,如同拍摄《斯巴达克斯》时那样,库布里克也未能实现全面控制影片创作的愿望,结果严重地损害了影片的艺术质量。由于60年代中期占统治地位的道德气候不能容忍小说的色情内容,库布里克不得不以截然不同于今天的方式来改编这部作品,他对这部作品深表不满。(黑白,153分钟,主演:詹姆斯.梅松饰汉伯特.汉伯特 ,苏.莱英饰洛莉塔.哈兹克)。
1963年 《奇爱博士》(Dr. Strangelove or How I Learned to Stop Worrying and Love the Bomb)是根据彼得.乔治的小说《紧急警报》改编的关于原子灾难的一出梦魇喜剧(影片全名为《奇爱博士或我是怎样学会不再担心并爱上炸弹的》),描写了一场由于人类社会的根本缺陷而引起的毁灭性灾难,对人类制造恐怖的技术力量和可能性进行了无情嘲讽。该片使他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和编剧(与人合作)两项提名,获1964 年英国影视艺术学院最佳影片、最佳英国片和联合国奖三项奖,纽约影评协会最佳导演奖。本片与后来拍摄的《2001年:遨游太空》和《发条橘子》被称为库布里克的"未来三部曲",这三部影片是为库布里克带来巨大荣誉的最重要作品。(英国霍克影片有限公司出品,黑白片,93分钟,编剧:斯坦利.库布里克、彼得.乔治、特雷.萨瑟恩,主演:彼 得.塞勒斯〈饰奇爱博士/美国总统/曼德里克〉,乔治.斯科特〈饰巴克.特吉德桑将军 /苏联总理〉
1968 年 《2001年:太空漫游》(2001: A Space Odyssey)根据阿瑟.克拉克的短篇小说《哨兵》改编,被称为"神话纪实片",对人类在广袤宇宙中的漫游进行了富有诗意的预言和探索,同时对能够发展科学技术却对自己的本能和本性无计可施的人类进行了无情讽刺,导演也不无忧虑地表现了由于计算机统治世界而引起的恐惧。这部制作精美、气势磅礴的科幻片对当代科幻电影产生了非常重要影响,在多次专家评选中与《战舰 波将金号》等被并称为百年影史上的十大经典。获最佳美术指导、最佳导演、最佳编剧等4项奥斯卡奖提名,获最佳视觉效果奖,获1968年英国电影学院最佳摄影、最佳音响、最佳美工奖。(美国华纳影片公司与英国霍克影片公司联合摄制,彩色宽银幕,160分钟 ,1972年重新发行时为141分钟,编剧:斯坦利.库布里克、阿瑟.克拉克,主演:基尔. 杜利饰戴维.鲍曼,加里.洛克伍德饰弗兰克.普尔)
1972 年 《发条橙》(A Clockwork Orange)根据安东尼.伯吉斯的同名小说改编,是科幻电影史上第一部关于人类精神领域的科幻片,通过主人公从一个无恶不作的暴徒变成白痴而成为社会道德的牺牲品的遭遇,对社会道德进行了猛烈抨击和无情嘲弄,形象化地预演了暴力肆虐、毒品横行、以崩克文化为标志的世纪末人类社会景象,此片引起了广泛争议。获奥斯卡最佳摄影、最佳导演、最佳编剧和最佳剪辑4项提名,获纽约影评协会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奖。(英国北极星影片公司出品,彩色,136分钟,编剧:斯坦利.库布里克,主演:马尔科姆.麦克道尔饰阿历克斯,帕特里克.马吉饰亚历山大)
1975 年 《巴里.林登》(Barry Lyndon,又译《乱世儿女》)系根据英国19世纪著名作家威廉.马克佩斯.萨克雷的小说《巴里.林登的回忆》改编的史诗巨片,讲述18世纪一个年轻爱尔兰人命运升降沉浮的故事。导演如同绘画那样进行镜头设计,完美再现了18 世纪爱尔兰的风土人情与原作的叙事风格。获1975年第48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剧本改编 等6项提名,最后获得最佳摄影、最佳美工、最佳服装、最佳音乐4项奖,并获1975年英国电影学院最佳导演和最佳摄影奖。(英国霍克/佩里格林影片公司出品,彩色,187分钟,编剧:斯坦利.库布里克,主要演员:瑞安.奥尼尔饰巴里.林登,马里萨.贝伦森饰 林登夫人,帕特里克.马吉饰巴利巴里骑士,哈代.克鲁格饰波茨多夫上尉)
1980 年 《闪灵》(Shinning,又译《幻觉》或《幽光》)的拍摄历时三年、耗资两千万元,是一部与众不同的恐怖片,改编自美国恐怖小说家斯蒂芬·金的同名小说,描写了一位作家因不堪忍受长期与外界隔绝之苦而导致精神错乱,疯狂追杀妻子和儿子,最后冻死在旅馆里。影评家认为这部影片在恐怖片中是一部"具有独创性的作品","超越了鬼怪片的格局,进而探索到人的灵魂深处以及人性和家庭的危机"。库布里克以自己独特的电影语言,给影片制造了阴森可怖的气氛,充分表现了"物道人狂"、"魔由心生"的恐怖主题。由于库布里克与评论界交恶,此片在评论界没有引起应有的反响。(英国蒙克影片公司出品,编剧:斯坦利.库布里克,主演:杰克.尼克尔森饰杰克.托兰斯,丹尼. 洛伊德饰丹尼.托兰斯,斯坎特曼饰迪.克哈罗恩)
1987 年 《全金属外壳》(Full Metal Jacket,港译《烈血焚城》)系根据古斯塔夫 .哈斯福特小说《短期服役》改编,华纳公司专门为他组织了一个专门小组,负责世界各地的宣传事宜。影片采用全纪实手法,描写了新兵入伍受训到上越南战场的过程,这是库布里克继拍摄《光荣之路》之后拍摄的又一反战片,被誉为"有史以来最佳的越战电影 "。影片公映后引起观众强烈反响,评论界对此反应冷淡。本片在1989年第8届香港电影金像奖评选中被评为十大外语片之一,在1988年的奥斯卡奖评选中除获得最佳原著改编一项提名外未获任何奖。(美国华纳影片公司出品,编剧:斯坦利.库布里克,主演:马修.莫丁饰"白搭",文森特.多诺弗里奥饰"傻子派尔",阿利斯.霍华德饰"牛仔",李.恩米饰哈特曼)
1997 年 《大开眼戒》(Eyes Wide Shut)的拍摄工作开始于1997年秋天。汤姆·克鲁斯和妮科尔·基德曼这对影坛的黄金伴侣在本片中延续了他们生活里的角色,饰演的同样也是一对夫妻。 丈夫威廉姆是一名内科医生,妻子爱丽丝则是一家画廊的经理,他们凭借着事业的成功和家庭的富裕活跃在上流社会的社交圈里。然而,颓废、平静的精神生活令他们厌倦;于是,他们渴望寻找一份刺激。在一次聚会中,威廉姆偶然救了一个吸毒过量的女子,并因此陷入了性的诱惑。与此同时,爱丽丝也被一个风度翩翩的绅士所俘获。两人在冲动与逃避里失去了面对他们人生的勇气。当一切游戏结束时,他们才认识到什么是最值得珍惜的。《紧闭双目》本来定在1998年圣诞节发行,后又推迟到1999年初。(美国华纳兄弟影片公司出品,彩色,编剧:斯坦利.库布里 克等,主演:汤姆.克鲁斯,尼克尔.基德曼,基尼弗.杰森.莱伊,西德尼.葆拉克)
1999年3月7日 库布里克在英国去世,享年71岁。

戈达尔 戈达尔(1930~ )
Godard,Jean-Luc
法国电影导演。新浪潮电影的代表人物之一。原籍瑞士。1930年12月3日生于巴黎。原是《电影 手册》和《艺 术》杂志的电影评论员,后与F.特吕弗、C.夏布罗尔等人形成“电影手册”派。1960年完成第一部故事片《精疲力尽》,成为新浪潮的代表作。此后,他又执导了《一个女人就是女人 》、《随心 所欲》、《卡宾 枪手》、《蔑 视》、《疯狂 的比埃洛》、《男性-女性》和《中国 姑娘》等。这一时 期的影片,从内容和形式都具有反传统的特点,引起西方影坛的激烈争论。1968年后,他受极左思潮的影响,组织了战斗电影小组,拍摄了更加抽象和形式主义的《东风》、《真理》、《直到胜利》等影片 。80年代后又开始拍摄故事片 ,1983 年导演的《芳名卡门》在当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上获金狮奖。
————————————————
戈达尔1930年12月3日生于巴黎。他在法国和瑞士边界的雷曼湖畔度过了少年时期,进入青年时期后迅速陶醉于电影世界,与特吕弗和罗梅尔等人终日在巴黎的“亨利·朗格洛瓦——法国国家电影资料馆”里接受各种电影的洗礼。随后不久便在《电影手册》等杂志上发表影片评论文章,并模仿希区柯克等老前辈,一边进行写作,一边制作自己的短片,为拍摄正式的长篇作品积累经验。1960年,戈达尔发表了第一部长篇电影作品《A BOUT DE SOUFFLE/精疲力尽》,在世界电影界引起了轩然大波,其完全无视传统电影理论的拍摄手法带来了褒贬不一的评价。和安娜·卡利娜结婚以后,以她为主演的“新浪潮”电影代表作一部接一部地问世。戈达尔成为全球最受注目的导演之一。
戈达尔有句名言-电影就是每秒24格的真实。
1967年戈达尔拍摄了政治题材的影片《LA CHINOISE/中国姑娘》之后,很快就与安娜·卡利娜分手并和这部影片的女主角维阿塞姆斯基结为夫妇。1968年朗格洛瓦的解任,戛纳电影节的终止事件,五月风暴等一连串的动荡使戈达尔又转入对反映时政的艺术作品的探讨和研究。他组织了“基卡·维尔托夫小组”,专门制作革命题材的影片。1973年戈达尔离开巴黎,和马里·米维尔在格勒诺布尔共同创建“声音影象”,投入录象时代的新鲜体验。
1979年戈达尔的《SAUVE QUI PEUT (LA VIE)/各自逃生(生活)》公映之后,曾引发了“戈达尔电影已走向商业化”的争议,而他却对这一切置之不理,独自来到瑞士,再次开始了新的冒险。他运用手提摄像机和电影摄影机交替或同时拍摄,力图展现全新的视听世界。在进入新世纪后的今天,戈达尔再出江湖。这次,他为我们带来了一部壮观宏大的作品,一部向世人展现了他长达十余年的编排过程和电影这一特殊艺术形式的百年历程的作品。这就是《 HISTOIRE (S) DU CINEMA 》——《电影史》。
戈达尔电影作品一览(1954-1969)
1954 混凝土行动(短篇) OPERATION BETON
1955 一个风骚女人(短篇) UNE FEMME COQUETTE
1957 (夏洛特和维罗尼卡)所有的男人都叫帕特里克(短 篇) CHARLOTTE ET VERONIQUE OU TOUS LES GARCONS S'APPELLENT PATRICK
1958 夏洛特和她的情人(短篇) CHARLOTTE ET SON JULES
1958 水的故事(短篇) UNE HISTOIRE D'EAU
1959 精疲力尽 A BOUT DE SOUFFLE
1960 小兵 LE PETIT SOLDAT
1961 女人就是女人 UNE FEMME EST UNE FEMME
1961 懒惰(“新七宗罪”的1篇) LA PARESSE (Episode des SEPT PECHES CAPITAUX
1962 随心所欲 VIVRE SA VIE
1962 新世界(“欧帕格”的1篇) LE NOUVEAU MONDE (Episode de OPAG)
1963 卡宾枪手 LES CARABINIERS
1963 大诈骗犯(“世界诈骗故事”的1篇) LE GRAND ESCROC
1963 蔑视 LE MEPRIS
1964 另外一帮 BANDE A PART
1964 已婚女人 UNE FEMME MARIEE
1965 阿尔法城 ALPHAVILLE OU UNE ETRANGE AVENTURE DE LEMMY CAUTION
1965 蒙帕那斯-立瓦罗斯(“看到的巴黎”的1篇) MONTPARNASSE - LEVALLOIS (PARIS VU PAR…)
1965 疯狂的比埃罗 PIERROT LE FOU
1966 男性,女性 MASCULIN FEMININ
1966 美国制造 MADE IN USA
1966 我知道的关于她的两三件事 DEUX OU TROIS CHOSES QUE JE SAIS D'ELLE
1966 提前或2000年的爱情(“世界上最古老的职业”的1篇) ANTICIPATION OU L'AMOUR EN L'AN 2000 (Episode film LE PLUS VIEUX METIER DU MONDE)
1967 摄影机的眼睛(“远离越南”的一篇) CAMERA-OEIL (Episode de LOIN DU VIETNAM)
1967 中国姑娘 LA CHINOISE
1967 天才儿童的E调行板间奏的往返(爱/爱与愤怒)(“复仇或E调爱情/70”的1篇) L'ALLER ET RETOUR ANDANTE E RITORNO DES ENFANTS PRODIGUES DEI FIGLI PRODIGHI ou AMORE (Episode de AMORE E RABBIA ouVANGELO/70)
1967 周末 WEEK-END
1968 快乐的知识 LE GAI SAVOIR
1968 一加一 ONE PLUS ONE
1968 一样的电影 UN FILM COMME LES AUTRES
1968 一部美国电影 ONE AMERICAN MOVIE (ONE A.M.)
1969 布列颠之音 BRITISH SOUNDS
1969 真理 PRAVDA
1969 东风 VENT D'EST
1969 意大利的斗争 LUTTE EN ITALIE
戈达尔电影作品一览(1970-1989)
1970 弗拉基米尔和罗莎 VLADIMIR ET ROSA
1972 一切顺利 TOUT VA BIEN
1972 写给简的信 LETTER TO JANE
1974 此处与别处 ICI ET AILLEURS
1975 二号 NUMERO DEUX
1975 怎么样? COMMENT CA VA?
1976 6×2 SIX FOIS DEUX (Sur et sous la communication)
1978 两少年环法漫游 FRANCE TOUR DETOUR DEUX ENFANTS
1980 各自逃生(生活) SAUVE QUI PEUT (LA VIE)
1979 “各自逃生(生活)”的剧本 SCENARIO DE SAUVE QUI PEUT (LA VIE)
1981 写给弗雷迪布阿什的信(短篇) LETTRE A FREDDY BUACHE
1981 受难记 PASSION
1982 “受难记”的剧本 SCENARIO DU FILM PASSION
1982 画面转换(“不同名目的转换”的1篇) CHANGER D'IMAGE (Episode de CHANGEMENT A PLUS D'UN TITRE)
1983 卡门 PRENOM CARMEN
1983 向玛利亚致敬 JE VOUS SALUE MARIE
1983 “向玛利亚致敬”的手记 PETITES NOTES A PROPOS DU FILM JE VOUS SALUE MARIE
1984
-85 侦探 DETECTIVE
1985 软与硬 SOFT AND HARD (A soft conversation between two friends on a hard subject)

阅读全文

与电影云上的日子音效分析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pr电影转场怎么做 浏览:7
电影侍神令多长时间演完 浏览:711
和小嫂的日子电影在线 浏览:853
电影贱客完整 浏览:738
电影朱诺的主题 浏览:619
同款荒野求生游戏电影 浏览:548
介绍几部欧美战争家电影 浏览:761
塑胶人电影BT迅雷下载 浏览:496
肌肤电影的主题 浏览:717
哪里看南斯拉夫老电影 浏览:235
老电影刘三姐老电影主题曲 浏览:139
丧尸题材最好的电影 浏览:341
禅变微电影 浏览:700
电影世界之合成系统txt下载 浏览:143
战争电影主题班会 浏览:362
乐高幻影忍者大电影主题曲下载 浏览:294
2019年北京国际电影节开幕视频 浏览:72
电影怨灵完整版 浏览:739
电影恐龙时代哪里能看 浏览:852
电脑4k电影哪里看 浏览: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