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少年成名的天才摄影师,导演界难以超越的绝顶大师——库布里克
史蒂芬.斯皮尔伯格曾说:“史上再没有人能拍出比库布里克更好的作品了。作为《洛丽塔》、《奇爱博士》、《2001太空漫游》、《发条橙》、《闪灵》等电影的编剧及导演,库布里克是美国最具影响力的电影人之一。
斯坦利•库布里克自拍像(1946年)(年轻时候简直帅得一塌糊涂),他端着一台徕卡IIIa或IIIb旁轴相机(具体哪个型号,得看看背面的测距和取景窗口才知道)。标配同厂粟米塔50mm F2.0镜头。
在成为一名电影人之前,库布里克就已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年轻摄影师了。他的父亲非常注重培养儿子在这方面的兴趣爱好,他就读威廉•爱德华•塔夫脱高中时在校内摄影社继续发掘自己的摄影天赋。1945年,年仅17岁的库布里克在纽约抓拍了一位黯然神伤的报摊老板,老人的表情与报摊广告栏上“罗斯福去世”及“杜鲁门上任”的醒目标题道出了照片背后的故事。《展望》杂志(LOOK)出25美元买下了这张照片,这可不是个小数目——当时美国人均可支配收入也才1088美元。
不过他的高中文化成绩比较吃紧,加上战后大学需照顾大量复员军人,库布里克便到《展望》杂志谋了个摄影师的职位。他也是《展望》杂志有史以来雇佣的最年轻的一位摄影师,17岁便上岗。在《展望》的四年间,库布里克在担任剧照摄影师的同时也拍摄了大量纽约和芝加哥等地的即景。他对器材并不挑剔,多使用双镜头反光相机和直视取景式相机(也就是俗称的旁轴相机)进行摆拍和抓拍,在光线较弱的室内和夜景拍摄时多采用伊斯曼柯达公司生产的Super-XX黑白底片,这种24定(ISO200)的胶卷常需迫冲,得以营造出更高反差下的迷离表现。库布里克深入纽约和芝加哥的经脉所在,出没于大学校园、地铁站、贫民窟、证券交易所、斗技场、钢铁厂、酒吧、牙医诊所候诊室、夜总会等地拍摄专题组照,构图及对镜中人神韵的捕捉十分老辣。
去年年底,纽约城市博物馆从库布里克于1946年至1949年间为《展望》杂志拍摄的10000张底片中精选出25张,并为有意者提供原片精放服务。而老铺Phaidon也不失时机地于今年9月推出了相关摄影画册。会否掀起库布里克早期摄影作品的一个小热潮?无论如何,拭目以待。
塔夫脱高中的学生摄影杂志《Portfolio》,以及上面刊登的库布里克摄影作品。
库布里克的母亲精心保留着他为《展望》杂志拍摄的专题组照剪贴本。左页为他在1948年为画家乔治•戈洛兹(George Grosz)拍摄的肖像,上面还贴着《展望》编辑弗罗尔•寇乐思(Fleur Cowlez)写来的贺信。右页左上则贴着库布里克卖给《展望》杂志的第一张照片——悲伤的报摊老板像。另外12张连贯的抓拍则是他的另一组专题《女士购帽》。
库布里克于1947年为《展望》拍摄的专题《纽约地铁众生相》底片及杂志页面。
1946年,库布里克为《展望》拍了一组牙医诊所候诊室的组照,生动捕捉了候诊病人的焦躁不安。
纽约格林尼治村的一场爵士乐表演,应该是用中幅双反相机拍摄的。
库布里克在纽约曼哈顿81号大街地铁站中的一组抓拍,照片中这位含情脉脉的托芭•梅茨女士(Toba Metz)是他的高中密友,日后成了他的第一任妻子——是否为一次摆拍?
下面的一组照片是库布里克于1946年至1950年间为《展望》杂志供稿的纽约风情。
库布里克镜头下的芝加哥。
明星蒙哥马利•克里夫特(Montgomery Clift)正在享用早餐,摄于1949年。
中重量级拳王洛基•格拉齐亚诺(Rocky Graziano)在赛场上,摄于1950年。
弗兰克•西纳特拉的特写,摄于1950年。
在这张有些超现实主义韵味的照片里,库布里克故意选择假肢作为对焦点,而相中人物皆在焦外。
库布里克正为舞女罗斯玛丽•威廉姆斯(Rosemary Williams)留影,顺便自拍。库布里克仍使用螺口徕卡III系旁轴相机,镜头应该是同厂的艾尔玛35mm F3.5镜头或祖玛朗35mm F3.5镜头。
下面是一组中画幅底片的纽约抓拍及片场照片。
哥伦比亚大学的学生,摄于1948年。
有趣的是,从这些照片中也能看出库布里克对电影题材的敏锐感。1947年,电视剧《囚车》在纽约街头拍摄时,被恰好经过的库布里克撞上了。他抓拍了电视剧场景中有关“擦鞋孩童”的场景。游走在大街小巷的孩童,有时会露出与他们年龄不符的世故和狡黠,有时也会仰望天空,不知所措。VandM的策展团队说:“这三张照片简直可以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
街头小小擦鞋匠与街边练摊的热狗小贩,摄于1947年。
骑在栅栏上的小擦鞋匠,摄于1947年。
现场播报员强尼,摄于1946年。
哥伦比亚大学的实验室,摄于1948年。
走钢丝表演,摄于1948年。
德威特•艾森豪威尔将军在哥伦比亚大学,艾克此时是该校的校长。摄于1948年。
百老汇女星贝思缇•冯•费斯滕贝格(Betsy Von Furstenberg)在背台词,摄于1949年。
被舞女团团包围的名嘴强尼•格兰特(Johnny Grant),摄于1946年。
科帕卡巴纳夜总会的舞女在化妆间,摄于1948年。
纽约街头即景,摄于1946年。
牙医候诊室。
当街换轮胎,摄于1946年。
还有这幅被VandM评为“最引人注目的照片”——拳击手Walter Cartier的比赛间隙照。拍摄时,库布里克躲在一个角落,简单地按下快门,就捕捉到了这个格外紧张的瞬间。“就像一幅早期的油画,人体姿态扭曲呈S形。图像上还有鲜明的明暗变化。”照片营造的紧张感不输於任何一部电影。在拍完这张照片的三年后,Walter Cartier出演了库布里克的首部电影《搏击之日》(1951年)。此后拳击题材在好莱坞长盛不衰,直至今日。
怀抱娃娃的女童,摄于1947年。
警方体育联盟的少年拳击赛,摄于1946年。
赶赴男士时装秀,摄于1948年。
电影剧组,摄于1947年。
帕里萨伊德游园地里的女童,摄于1946年。
在马戏团跑龙套的文身人士,摄于1948年。
库布里克在帕里萨伊德游园地的游艇上使用德产禄莱福来Automat双反相机自拍,摄于1946年6月26日。这种相机于1937年推出,是同厂中幅双反相机中的高档货,配用蔡司75mm F3.5天赛镜头,康般快速镜间快门调速拨盘和光圈调节拨盘位于相机正脸的取景镜头和摄影镜头接桥两侧,摇把过片(不过不能同步上弦)。
库布里克在室内摄影,手里拿的应该是一台1932年推出的德产禄莱福来标准双反相机,康般快速镜间快门调速和光圈调节扳手等元件都整合在相机正脸的摄影镜头下方。蔡司公司一共为这种相机提供过3类75mm F3.5天赛标准镜头。
库布里克在《不夜城》(The Naked City,1947)的片场拍摄剧照,他左手抱着双反相机,右手拿着一片西瓜。
离开《展望》之后,他在近50年的电影人生涯中也经常携带着各类相机出入片场,有时为了满足个人乐趣而拍摄,有时则以方便的立拍得影像与剧组人员进行沟通和协调。
在《斯巴达克思》片场,身上挂着不下四台相机的库布里克正在拍摄间歇抓取剧照。他使用的是日产尼康M或尼康S旁轴相机,这是德产蔡司康泰时旁轴相机的仿制品,标配的尼克尔50mm F1.4镜头算是当时比较方便的快速镜头,边缘描写力非常好,不过片幅却是34x24mm的。这种相机可通过转动镜筒或拨动机身齿轮来对焦,有意思的是库布里克似乎是用中指拨齿轮的。
库布里克为《斯巴达克思》编剧达尔顿•特伦博(Dalton Trumbo)留影。
库布里克在执导《斯巴达克思》穿着他最喜欢的一件斗篷,手里掐着测光表。这张照片是他夫人克里斯汀拍摄的。
库布里克在《一树梨花压海棠》片场捣鼓他的德产美乐时微型相机(Minox),这种1938年推出的8x11mm片幅相机适合拍摄文件,曾在《007》系列中出现过。
库布里克在《奇爱博士》片场的作战室布景中确认乔治•斯科特的位置……然后摸出一台单反相机为他留影。
库布里克在为《2001:太空奥德赛》搭建的离心机里使用宝丽来80立拍得相机拍摄测试照片,甩甩就得,非常方便。这种相机使用100mm F8.8镜头。
库布里克在《2001:太空奥德赛》的酒店浴室布景里提着宝丽来80立拍得相机,边上是潘纳维申摄像机。
端着德产禄莱35相机的库布里克。这种精巧的小相机只能估焦,禄莱、施耐德和蔡司都为它提供过镜头。
库布里克在《闪灵》的男厕所布景里与女儿薇薇安自拍合影,杰克•尼克尔森被坑到了焦外十万八千里。
在《全金属外壳》的片场,库布里克正将一张立拍得照片交给助理,使用的仍是宝丽来80相机。
Ⅱ 世界著名摄影大师
CCTV摄影大讲堂 网络网盘
链接: https://pan..com/s/1iHxERVTzuNoGwXfCtU99AQ
若资源有问题欢迎追问~
Ⅲ 外国著名的摄影师有哪些提供一些简介之类的
外国著名的摄影师有很多,列举几位,希望有所帮助。
鲍里斯·米克哈洛夫
1938年出生于乌克兰的科沃夫,原先是一名技术工程师,28岁时开始涉足摄影,在克格勃搜查到他给妻子拍摄的裸体照片后,他就被工厂解雇了,从那以后他成为专职摄影师。
鲍里斯·米克哈洛夫拍摄范围很广,一个专题与另一个专题在形式上截然不同。这就很难定义他的摄影风格和审美观点是什么。然而,他却一直认为摄影的功能是传播,他认为媒体必须帮助受众更多地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鲍里斯·米克哈洛夫的作品往往是令人惊讶和不拘一格的。他的许多早期作品,包括《私人系列》Private Series(60年代末),《红色系列》Red Series(1968-1975),《Luriki》(1971-1985),在摄影态度上是幽默的。在《私人系列》中的作品类似一本照片册,所有照片都是表现诸如在自己房间里的人;妇女锻炼身体;跳舞和聚会等内容。
1984年,鲍里斯·米克哈洛夫开始进行一个相当重要的工作——把拍摄的反映每天科沃夫发生的事的小黑白照片贴在他叔叔未写完的学术笔记的背面,后来,又给照片加上各式各样手写的文字说明。这项工作到1998年,才以一本名为《未完成的论文》的精美艺术书籍的出版发行而告终。1986年,鲍里斯·米克哈洛夫拍摄一个名为《盐湖》的系列,描绘人们在可能是污水,也可能是清水的盐湖中游泳,而湖周围被巨大的废管道包围着。
苏联解体引起巨大改变,甚至对摄影家和艺术家来说也是一样。鲍里斯·米克哈洛夫的系列《黄昏》(1991)和《土地》(1993)描绘了乌克兰的街道生活,采用棕色色调。在“土地”系列采用蓝色调,鲍里斯·米克哈洛夫描绘的是为生存而斗争。
在1992年拍摄的《我不是我I am not I》系列中,鲍里斯·米克哈洛夫自拍裸体,周围装饰各种各样代表男性特征的东西,像剑,让人想到19世纪的沙龙艺术。
安塞尔·亚当斯
1932年亚当斯在旧金山为当时的明星演员卡罗琳.安斯帕奇拍摄了一幅肖像照。照片拍成后,人们称之为“杰出的石雕似的人像”,有些人甚至认为它是拍摄的雕塑头像照片。亚当斯听了这些议论却很高兴。事后回忆起这幅照片的拍摄过程时,他说:“我坚信,最深刻感人的摄影人像是这样的照片,当人物的脸型能暗示出身份和个性时,照片能在静止状态下提示出被摄者的基本特征。使用一秒或一秒以上的曝光常常可以达到这一点。如果使用闪光灯的话,这就要善于抓取你所期望的表情,而不是让被摄者长时间的摆姿势。我依然坚持通常的‘抓拍’照片只不过是被摄者的一种瞬间形象,一种往往只与相机快门运动所抓取的事物有关的片断。一个画家可以把许多印象、观察到的各种形象以及各种反应加以综合,创作出一种富有表现力的形象。
人像摄影家只能把握一个时间的推移过程,从而在这一过程中对人物的面貌特征进行刻画。反映瞬间表情的影像偶尔可能表现出人物个性的广泛方面,但它只不过是一幅完满的人像而已。”
亚当斯还说:“构思是摄影创作中一个最重要的因素。一旦你发现被摄者的表情之后,这种表情——面部肌肉活动的瞬间停顿——可能会流逝和避开快门迅速开启的一刹那。
吉姆·里德
吉姆·里德出生在伊利诺依州的斯普林菲尔德,在那个地方他经历过各种恶劣的气候,像冰风暴、暴风雪、洪水、飓风……后来母亲送他的相机激发了他对影像的爱好。在电影专业毕业后,他从事影视制作工作,但他发现有五分之四的工作内容都因为天气原因被中断,里德突然意识到:“我把摄影机对错了方向,镜头其实应该指向天空!”从此他便把工作重心转移到极端天气摄影。
他是世界摄影界公认的最杰出的极端气候摄影家之一。在近20 年的全职摄影生涯中,他追踪了多达357 次的暴风,经历了17 种大型飓风,拍摄了60 多个龙卷风纪录片,曾受邀担任电影《后天》中飓风特效的处理顾问。他的作品不断在《国家地理》、《纽约时报》、《时代》等著名报刊杂志上出版。
安妮.哥蒂斯
出生于澳大利亚,现居住新西兰的奥克兰,为新西兰职业摄影家学会的成员。安妮.哥蒂斯以其非凡的想象力和独特的风格.拍摄了大量的儿童摄影作品.得到了世界的公认和好评。
Ⅳ 你最喜爱的电影摄影师是谁
罗杰·迪金斯可能是当代最伟大的电影摄影,甚至没有之一。作为科恩兄弟的御用摄影,他还参与了一系列伟大电影《肖申克的救赎》、《美丽心灵》等摄影工作,迄今为止共获得11次奥斯卡提名。罗杰·迪金斯最中意的电影镜头来自于苏联导演安德烈·塔科夫斯基指导的《伊万的童年》,我不知道影片的摄影瓦季姆·尤索夫在水中用的是何种摄影机,但我敢肯定那摄影机要比我们现在用的沉得多。尤索夫还拍摄了塔可夫斯基的《飞向太空》,一部同样及其好看的电影。
Ⅳ 美国著名摄影师Man Ray
曼·雷美国著名达达和超现实主义艺术家,是一个擅长绘画,电影,雕刻和摄影的艺术大师。但是,他却是有史以来第一个摄影作品价值远远超越其他所擅长的艺术型式的艺术家,是世界上一位伟大的摄影师。下面就由我来介绍一下这位伟大的摄影师Men Ray.
曼·雷的生平简介
背景
曼·雷于1890年8月27日出生于美国费城布鲁克林区一个犹太家庭,父亲原籍俄罗斯,移民美国后以制衣为业,母亲是 芬兰人,他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巴黎摄影界的风云人物。曼·雷去世之后,国际摄影界却没有忘记这位多才多艺的老人。1961年,威尼斯双年摄影展奖给他一块金牌。其中包括1959年在伦敦现代艺术学院、1962年在巴黎、1966年在洛杉矶艺术博物馆,以及1971年到1972年间在欧洲举办的巡回展览。1966年,联邦德国摄影学会给予其文化奖。与此同时,欧美各国不断举办他的个人影展。于1982年在巴黎的 蓬皮杜中心举办过一次规模宏大的曼·雷纪念展,展出了他的300多幅摄影和绘画作品。1988年,在美国国立艺术博物馆举办过曼·雷的生平回顾展。
生平
曼·雷一生有44年居住在法国,巴黎是他主要的创作基地。因此,给人以“法国人”的错觉。确切地说,他是一个在法国进行艺术创作的美国人。
曼·雷1908年到1912年先后在纽约的国家设计学校(NationalSchoolofDesign)以及FranciscoFerrerSocialCenter学习各种不同的艺术表现观念和技法。1911年起他开始了绘画和雕刻的创作,他不但是美国第一批的抽象画家之一,也和当时欧陆的前卫艺术接触频繁。1915年他开始转向尝试摄影艺术,并且同时还身兼摄影、电影以及绘画的工作。他更是1917年纽约达达(Dada)艺术的奠基者,直到1921年他搬离纽约前往巴黎,从此以后毕生主要的工作均以摄影为主,有人因此把他归类于超现实主义(Surrealism )的摄影大师,但是以Man Ray毕生的成就和散发的艺术气质而言,远远超越超现实主义的范畴。1940年德军入侵巴黎,Man Ray搬回美国好莱坞并从事摄影教职直到1951年重返巴黎,直到1976年与世长辞。
贡献
此外,Man Ray也对当代艺术,尤其是摄影注入了不少强心剂。他和Lee Miller一起发明使用大量的中途曝光(solarization)于人像和人体摄影上,另外使用实物投影(rayographs)的方式强调无摄影机式摄影(camera-less photography)的理念。这些实验都对摄影的艺术价值和思考层面影响后世相当深远。 曼·雷学的是建筑与工业设计,立志要当画家,最后以摄影家名传天下。他在纽约第五大街遇见毕卡比亚和 杜尚,结下深厚友谊。1917年他们三人创建了纽约达达派运动。 他当摄影师后,有一点与众不同,他觉得复制的黑白片更丰富,作品洗出来后就毁去原作只保留复制品。不久又认为“绘画是一种过时的表现形式”,终于有一天会被摄影代替。这种思想在二十世纪初很普遍,毕加索也曾有过这样的担心。 1921年移居巴黎,通过杜尚认识了巴黎达达派和超现实主义者: 布勒东、 阿拉贡、艾吕雅、德斯诺、菲列普、苏波,在苏波建议下,把曼·雷从纽约带来的作品开展览,在目录前言中介绍曼·雷是美国煤炭巨头、口香糖大王,家财万贯,又加上画家天赋。可惜这些头衔并没有帮他卖出一幅画。他只好再回到他的照相镜头后面。
交际
曼·雷拍照,也拍影片。1922年,他到德·卡萨蒂夫人家拍照。夫人穿了她日常的装束接待他,也就是说腰际绕了一条三米长的活蟒蛇。她跟他说起她的朋友、红极的意大利作家邓南遮,领他参观她设计的花园里用于宴请的树木,树身都涂上闪闪的金色。
当他们回到屋子里,侯爵夫人让他照相,刚接上电源,大约两种文化的冲撞太激烈了,灯泡一闪随即电线短路。夫人已经摆好姿势,只好在自然光下工作。曼·雷回家冲洗,照片模蝴,人物目光有点叠影,摄影师感到泄气,不料使侯爵夫人看了却很满意地说:“您知道吗,亲爱的艺术家,您拍出了我灵魂的颤动。”此后侯爵夫人为他打开了其他贵族朋友的公馆大门。
摄影
曼·雷拍过穿斗牛士服装的毕加索、戴单片眼镜的特里斯丹·匝拉、醉态毕露的辛克莱·刘易士、男扮女装的杜尚、坐在汽车方向盘后的毕卡比亚、用手遮眼睛挡光的乔伊斯,还有马蒂斯、勃拉克、布朗库西……他不但拍摄他自己的时代,还拍摄到上一个时代,虽然只是一个末尾。
1922年11月19日,诗人科克托来找他,要他到一个家庭去给一个人拍张照,只能印两张,一张归那个家庭,一张归科克托。不过摄影家也可以给自己印第三张留作纪念。说定了以后要绝对遵守。曼·雷同意了。
科克托领他到了奥斯曼大街,进了一幢楼,走人内室,曼·雷定睛一看,床上直挺挺躺着他在照片上见过的普鲁斯待,《追忆逝水年华》的作者,穿得端端正正,一动不动,这位一代文学大师已经在前一天溘然长逝了。
感情
人们很少知道的是,曼·雷在私人的情欲世界中经风着雨,用他的照相机留下了许多纯情的故事,其中和吉吉的缠绵,也是摄影史上的一段传奇。
吉吉是一个私生女,外祖母家里很穷,母亲又在巴黎打工,小时候一直饱一顿饿一顿。十二岁那年她到巴黎,一开始在面包店里干活。因为跟店里的小伙计在铺子后面亲嘴,再加上小小的年纪就开始化妆,老板娘看了心里很不舒服,把她赶跑了。 曼·雷是在一个小酒馆把吉吉拣回家的。当时吉吉正在跟酒保吵架。曼·雷为她解了围。后来她们一起看电影。电影院里曼·雷一直抓着吉吉的手。曼·雷说想为吉吉画像,可他不一定能画好,因为头一回看到吉吉的身体时,也许会慌乱。吉吉说挺正常,好多画家都这样。第二天,吉吉来到曼·雷的旅馆房间,进门就脱了衣服,曼·雷拍了几个镜头,让吉吉第二天来看效果。吉吉来了,这一次她直接扑向曼雷。摄影史上也就留下了许多吉吉美妙的身影。
曼·雷最的相机下,吉吉旁若无人。然而吉吉终于离开了曼·雷,她跟亨利·布罗卡结了婚。亨利是个会画画的记者,在巴黎办了好几份报纸,算是个有钱人。吉吉渐渐老了,多少年以后,人们回忆起吉吉时,谈论的依然是曼·雷为她拍摄的照片——照片天长地久,情欲地老天荒。 吉吉后来曾经画画,还曾经写过一本自传,书里记录了她又放浪又决乐的生活。这本书的英译本1930年在巴黎出版,序言的作者是那个叫海明威的美国男人。
曼·雷的作品
赏析
曼·雷最著名的摄影作品——一个女郎和她五颗眼泪。在一张忧伤的面孔上,眼泪如此晶莹而突出。这是张摆拍的照片,曼·雷使用了五颗玻璃珠来代替真实的眼泪以制造气氛。他成功了,不真实带来最真实的艺术效果,这是曼雷的天赋。
这幅照片是曼·雷一系列创作中最负盛名的一幅代表作。
首先是大特写画面带给我们的视觉冲击:造型美丽的两只大眼睛,感伤的怅惘的眼神,滚滚发亮的泪珠。其次是我们对人物情绪的联想,精彩的特写概括了丰富的内容。其实,曼·雷为了取得这样强烈的艺术效果,同样打破了传统的“如实记录”的方法。为了突出泪珠,他并没有真去拍摄泪珠,而是找来五粒晶莹欲滴的玻璃球,布好光拍摄下来,比真泪珠还要动人、漂亮。这是曼·雷的大胆探索,也是他的创作特色。
摄影天生就属于超现实的艺术,但Man Ray的作品提供了一个特殊的观点,那就是摄影处在一个解放超现实和保存日常所见的天秤支点,而这是个二维空间的天秤,左右有着强有力的对比。以Kiki, Le Violon d'Ingres这张他最有明的照片之一为例,Man Ray刻划出一个古老的大提琴手(隐喻画家Ingres),双腿夹着他的大提琴就像他梦想着双腿夹着个女人一样。 照片中女人背部复制了的乐器音箱缝细的记号,头巾与布幔,似乎提琴手的梦想已经勾勒成真,于此超现实主义的转化于焉完成。 此外,Man Ray这种半戏谑的达达手法,也逆向挑衅了造型艺术史上Ingres的裸体名画,似乎嘲笑这幅人体名画不过只像是个大提琴音箱。曼·雷在摄影史上的特别,并不仅仅因为他身上的一些标签,著名达达和超现实主义艺术家、即物主义摄影的代表人物与“萨巴蒂效应”的发明人。他最突出的地方在于当他被视作一个摄影大师时,他却为这种过分的热情感到尴尬。曼·雷更注重自己的美术成就,他常常说出一些对摄影并不恭敬的话,“我自己并不特别地认为自己是摄影家。因为对我来说,摄影术只是用于表现的手段而已,它不是目的。我因为喜欢兜风而经常开车,但我自己并不想成为一个驾驶员。”
价值
一幅被发现不久的无底片实物曝光法照片——曼·雷(ManRay)摄影作品《Electricité,1930》。近日在英国克里斯蒂拍卖行以23.2万英镑的高价被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买主获得。曼·雷曾把这幅照片遗忘在法国南部一座建筑物的阁楼中长达35年之久,不久前才重见天日。此前,克里斯蒂拍卖行对其的估价仅为10万到15万英镑。
据介绍,这幅照片是曼·雷当年受总部位于巴黎的CPDE电业公司拍摄的,意在帮助推动人们使用电力。但这幅照片不知何种原因被人遗忘在法国南部一座建筑物的阁楼中,并且直到1997年被发现。近80年间从未有人观看过,照片被发现时覆盖着薄薄的一层灰尘。而曼·雷本人则于此前21年——1976年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