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动画短片父与女景别分析 [动画短片《父与女》的视听语言分析]
[摘 要] 《父与女》是英籍荷兰艺术家迈克尔•杜多克•德威特于2000年创作的实验性艺术短片,曾在2001年获得第73届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该片从普通的生活情节出发,用独特的视角反映事件,以人类最纯真的情感为主题,试图探寻人生的意义、生命的价值、情感的真谛。影片无论是镜头的运用还是造型设计,无论是背景音乐的选择还是象征符号的运用,都紧紧围绕着情感线索,表达人类对“真、善、美”的诉求,使影片的表现内容和表现形式达到高度统一。
[关键词] 《父与女》;创作背景;表现内容;视听语言
《父与女》(�Father and Daughter�)是英籍荷兰艺术家迈克尔•杜多克•德威特(Michael Dudok de Wit )于2000年创作的一部实验动画短片。该片由英国Cloudrunner电影公司与荷兰CineTe Filmproctie电影公司联合出品,在2001年3月揭晓的奥斯卡金像奖中脱颖而出,获得第73届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同时也成为备受观众瞩目的动画影片。该片不受主流商业动画市场环境的干扰,完全发挥作者对动画艺术的独特理解和感受,通过对人类情感的真挚表达及凄美的艺术感染力,将作品的内容与形式有机结合,成为实验动画短片的经典代表。
一、创作背景
迈克尔•杜多克•德威特生于1953年,早年就对欧洲的漫画及插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对比利时漫画家埃尔热、美国卡通漫画家卡尔•巴克斯等作品情有独钟。迈克尔•杜多克•德威特1975年进入英国萨里艺术与设计学院学习动画,在校学习期间,观摩了大量的东欧动画艺术短片,并从日本动画大师宫崎骏和俄罗斯动画大师尤里•诺尔斯金等动画作品中汲取营养,为自己的动画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78年毕业后,进入英国著名动画公司工作,曾为喜力啤酒、大众汽车、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等全球著名企业制作动画广告宣传片。在长期的商业动画制作中,迈克尔•杜多克•德威特越来越困惑,由于商业动画受制于客户及代理商的要求,无法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个性表达,在与法国“疯影”动画工作茄族室合作之后,深受“疯影”动画工作室动画创作理念的启发,决定创作个人风格的艺术短片。《清洁工汤姆之垃圾桶》是其与铅做“疯影”工作室合作的第一部动画影片,该片以清新、简洁的基调,确定了迈克尔•杜多克•德威特的创作风格。1994年创作了《和尚与飞鱼》,入围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提名,使迈克尔•杜多克•德威特的动画风格更加成熟。
二、表现内容
《父与女》故事情节简单,是一部只有8分30秒的动画短片。该片讲述的是一个秋日的傍晚,父亲带着女儿一起骑着自行车,来到一个湖边。父女停下车后,紧紧地拥抱在一起,然后父亲走下湖堤,登上一条小船,划向远处,直到从视线中消失。女儿在堤岸徘徊了许久,才骑着小小的单车离开了堤岸,开始了长达一生的守望。
随着时间的流逝,女儿一次次地骑着单车来到湖边等候父亲的归来。女儿从小女孩成长为少女,由少女变成中年妇女,又从中年妇女变成老妇人,从未间断地骑着单车来到堤岸守颤激弊候,又一次次失望地离去。光阴荏苒,四季轮回,直到女儿暮年的冬日,又一次来到湖边,满目皆白,湖水干涸,长满荒草,女儿走进湖中,才看到父亲当年的小船,已有一半埋在了泥沙之中。女儿来到船中轻轻地躺下,就像依偎在父亲的怀里睡去,梦中的女儿仿佛又回到了童年,与父亲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三、视听语言
(一)情感表达
动画短片的传播对象多为青少年儿童,因此,动画作品大多要承载一定的“说教”意义。为了突出动画短片的教化功能,在动画创作中,多以一定的哲理或哲学观为表现主题,如我国传统经典动画短片,就借用寓言故事或成语、民间传说等为剧本改编创作而成。在当代动画创作中,为了表现对某一社会问题的反映,往往将高度抽象的哲理简化为生活故事或将某一生活现象采用夸张、象征等表现手法,抽取出一定的人生哲理,给受众以警示或教育意义,引起观众的共鸣。
亲情是人类特有的天性,是人与人之间最特殊的一种情感。在人类的各种情感中,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情感,是人类最朴素的情感,也蕴涵着最无私的亲情。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生活的发展,人们的亲情也发生了改变。快节奏的生活使人们之间的感情在逐渐疏远,亲情也逐渐淡漠;另外当代青年人的婚姻观与爱情观也在发生变化,追求短暂的激情,当生活遇到挫折或产生矛盾后就分手,使单亲家庭越来越多;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差距不断增大,很多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打工,将子女托付给老人照管,在不知不觉中疏离了人类最宝贵的亲情。少年儿童时期是人生发展的最关键时期,特别需要父母的关爱,而现实生活中对这种亲情的缺失,应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父与女》所表达的情感,不只是女儿对父亲深深地眷恋和执著地等候,而是人类终其一生所倾注的真情。《父与女》所体现的正是人类所具有的难舍的亲情,该片尽管内容简单,但情节丰富。短片犹如一篇抒情散文,形散神不散,紧紧围绕等待父亲这一主线,情节起伏波动,给观众悠长的回味。通过欣赏短片,深深触动每一位观众的心灵,唤起人们埋在内心深处的真情。
(二)镜头运用
动画镜头的运用,对表现主题也很重要。镜头是动画表现语言之一,合理的运用可以调动受众的情绪,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父与女》镜头运用相当讲究,每一个镜头运用都经过认真的推敲。整部短片大部分都是静止镜头,仿佛在向观众轻轻地述说着一个悲凉的故事。另外全片大部分运用远景镜头,将主体和背景推向远方,给人以空旷寂静之感,有力地突出了故事发生的环境,渲染了气氛,从而深化了主题。另外,短片镜头切换也很到位,根据情节的需要,还多次使用特写镜头。如开篇就是对一片云彩的特写,将观众带入故事之中,为了丰富主题,影片多次插入车轮的特写。为了表现父女之间的真挚情感,多次将镜头推进,集中表现父女的动作,以动作代替语言,呈现出用语言不能达到的情感效果。
(三)造型设计
动画的角色设计一般都是通过动作设计或表情设计来实现的,其中表情设计对于表达人物特定时的情感,刻画人物内心思想变化,有着重要的作用,而《父与女》却忽略人物的表情,全片无一处人物表情特写,人物大多数时候只是一个简单的轮廓,完全运用人物的动作来刻画人物内心世界,这也是本片的一大特色。女儿一生的等候全部依靠动作来完成,孩童时,女儿骑着小小的单车,在堤岸上跑着、跳着,追逐父亲远去的背影,充满天真与烂漫;青年时和伙伴一起骑车路过堤岸,表现得那样轻盈和欢快。风雨中骑车前行,左右摇摆,表现出对父亲的情感不会因为环境的改变而改变;中年时和爱人一起骑车,车速缓慢,动作稳健,表现出生活的从容与美满;老年时推着自行车时走时停,到达渡口后车子一次次停立,又一次次倒下,以至于最后放弃。这些情节都是通过动作来表达。该片锁定人物与自行车之间的关系,通过女儿与自行车之间的动作,表达人生经历与变化,尽管主人公的年龄在变,但对父亲的情感从未改变。
(四)象征符号
符号是造型语言的重要元素之一,在动画创作中,也常常运用符号语言表达主题,这种符号语言的运用,除了具有描写的功能外,也有很多已经超越了描写功能,具有独特的象征意义。
在《父与女》中,湖就是一种象征符号,开端是父亲划着小船驶向远方,象征着死亡。结尾处,湖面干涸,老妇人走向湖中,同样象征人生的归宿。影片中有多处对自行车的特写,也是一种象征,转动的车轮象征着时光的流逝,表示四季的轮回,喻示女儿的成长。短片以女儿骑车为线索,表现女儿从女孩、少女、少妇、老妪发展的过程,同样象征生命的复始与轮回。另外片中多处出现陡坡,多次出现女儿在寒风中艰难地前行,同样象征人生的艰辛如同崎岖的道路,告诫观众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就要学会克服一切困难,付出艰苦的努力。
(五)背景音乐
音乐是动画艺术短片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很多艺术短片无需对白,通过选取合理的音乐,起到衬托人物、渲染气氛的作用。动画艺术短片,根据情节的需要,对音乐进行编排,与视觉元素有机结合,给人以无限的联想空间。音乐对动画的作用,可以引入叙事,充当叙事的角色。人类特有的联想功能,可以对某种音乐产生情绪的波动,音乐对人类的情绪波动和气氛描写有很强的辅助性。动画创作中,恰当地配置音乐,可以加强对影片的认知,营造情绪和气氛。
《父与女》背景音乐采用俄罗斯伊凡诺维奇的《多瑙河之波》,整部影片一句对白和解说都没有,而是采用风琴演奏,并穿插钢琴伴奏,按照情节的需要,时而轻快优美、时而抑郁深长,音乐的配置与情节丝丝入扣,让观众产生丰富的联想,领悟影片表达的真谛。
(六)艺术效果
迈克尔•杜多克•德威特曾说:“动画短片就像诗歌,具有强烈的、永恒的、高度化的个人情感色彩。” 迈克尔•杜多克•德威特在 “疯影”工作室工作期间,受法国动画艺术的影响,强调作品的实验性和个性,通过独辟蹊径的表现手法,创作出风格独特的动画作品。另外迈克尔•杜多克•德威特在动画创作中,受欧洲漫画及插画影响,常常运用逆光剪影的形式,使画面黑白对比分明、色彩淡雅素净。《父与女》采用插画的表现形式,运用黑、白、灰、褐等色调,渲染了空灵悲寂的情绪气氛,与故事的主题达到高度吻合,给人以凄美的意境。在表现手法上,运用水墨淡彩的表现技法,画风简约清新,似中国的水墨写意,给中国观众以亲近感。《父与女》摒弃了当代流行的高科技CG表现手段,运用精湛的手绘表现方法,体现出迈克尔对动画艺术的独特理解。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的审美倾向也在发生着改变,运用“高科技”手段制作的动画作品,由于造型流畅、色彩艳丽、效果逼真,越来越受到观众的喜爱,但这些主流动画过于追求商业利益,表现内容重复,表现效果也趋于雷同。动画短片《父与女》的出现,成为人们审美疲劳的调味剂,给观众带来一种清新的味道。迈克尔•杜多克•德威特从普通的生活情节出发,用独特的视角反映事件,以人类最纯真的情感为主题,试图探寻人生的意义、生命的价值、情感的真谛。该片尽管只有短短的8分多钟,但留给人们的是永久的回味。影片无论是镜头的运用还是动画造型的设计,无论是背景音乐的选择还是象征符号的运用,都紧紧围绕着情感线索,表达人类对“真、善、美”的诉求,使影片的表现内容和表现形式达到高度统一。
[参考文献]
[1] 曾莹.二维动画短片《父与女》的艺术魅力解析[J].大众文艺,2009(23).
[2] 戴金玲.有关短片《父与女》的情感体会[J].美与时代,2009(09).
[3] 吴云初.动画短片创作[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
[4] 辛欣.当代法国著名动画公司及其作品[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07(05).
[5] 薛锋,赵可恒,郁芳.动画发展史[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 隋春艳(1973― ),女,吉林长春人,东北师范大学硕士,重庆文理学院美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美术创作与美术理论。
⑵ 求大神 帮忙 一部电影的 景别 构图 色彩 光线 角度这四个方面的分析
你应该是学摄影之类的吧,我简单给你说下,比较通俗。你自己尝试分析
1景别:说白了就是景象的远近大小,去看景别作用,很好分析
2构图:就是组合,如何搭配景象来表达什么,形成了如何一个意境
3色彩:冷暖一般与情感同理,冷色占住一般表达血腥、残酷、寂寞类消极的,暖色则相反(一般哦,并不是所有)
4光线:就是顺逆光,结合3色彩。
还有上面4个是相互联系的,一般结合起来赏析
你随便找部电影的一个片段就很好分析了
我不是专业学摄影的,只是根据看电影的经验,仅供参考。
给你提供这些方面做得不错的电影代表:
《阳光灿烂的日子》(被学编导、摄影的考烂了)
《那山那人那狗》
《太阳照常升起》
《向日葵》
《情书》
《可可西里》
《千里走单骑》
⑶ 动画或者电影需要采用不同的拍摄距离(景别)去拍摄,为什么要改变拍摄距离我们
1、利用各种焦距的镜头改变画面中的场景大小。
2、改变拍摄距离使得场景发生变化。
画面的景别,取决于摄影机与被摄物体之间袜做的距离和所用镜头焦距的告信衡长短两坦或个因素。不同景别的画面在人的生理和心理情感中都会产生不同的投影,不同的感受。景别越大,环境因素越多。景别越小,强调因素越多。
⑷ 从视听语言方面分析电影杀生光线,构图,景别
同学你好,我们以《七宗罪》的开头做一个范例:
《七宗罪》是大卫芬奇导演33岁的长片作品,其成熟的视听造诣让人称赞,我们用最粗浅的视角,去尝试解读芬奇老师是如何用视听语言构建人物。
(本文涉及剧透)
电影中,主人公赛默塞特,我们简称S,是一个出色的警官,做事一丝不苟,思维缜密,刑侦技术高超,有一颗为美国人民服务的心。可人到晚年,无法根除的罪恶让他在即将退休的年纪心力交瘁。而米尔斯,我们姑且叫他M吧,掐指一算也就30出头,在地方上颇有建树,一时间让他忘乎所以,自以为自己是超级警察,其实性格急躁冲动,做事毛手毛脚。机缘巧合,这一“SM组合”便相遇了。
简单介绍人物之后,我们来对比影片,看看芬奇老师是如果悄悄塑造人物的。和文字不同的是,视听语言要紧扣视觉和听觉的表达,画面的信息量是具象且丰富的,加之有人类生活的经验,很多表达不言而喻,深谙此道的人便可以得心应手去创作。
《七宗罪》镜头五
M便接了个电话,从衬衣的口袋里掏出一支钢笔,随意的记在手心里。还记得上文里S的钢笔放在哪吗?整齐排列在桌子上。不能说导演刻意做对比,他只是把一些细节通过人物动作和美术陈设展现出来。删去这些细节或许对情节不会产生太多影响,但是会让故事与人物的逻辑更加合理。这便是视听的魅力。
视听语言包括很多方面,景别、角度、运动(摄影机运动)、照明、色彩、语言、音响、音乐,剪辑等,但所有的电影元素都是为人物和故事服务,如何突出人物性格形象,如何交代故事情节,如何让观众有代入感,才是电影各元素的目的。
⑸ 镜头语言分析怎么写
问题一:什么是摄影的镜头语言? 镜头语言;顾名思义就是用镜头像语言一样去表达我们的意思,我们通常可经由摄龚机所拍摄出来的画面看出拍摄者的意图,因为可从它拍摄的主题及画面的变化, 去感受拍摄者透过镜头所要表达的内容,这就是所谓‘我的镜头会说话’,也就是一般所讲的‘镜头语言’样的在影像的世界里,虽然和平常讲话的表达方式不同,但目的是一样的,所以说镜头语言没有规律可言,只要用镜头表达你的意思,不管用何种镜头方式,都可称为镜头语言.
问题二:在电影中怎样做镜头分析啊 镜头分析要点:一 趣味中心
画面中的趣味中心,也就是吸引观众目光之处。吸引观众眼球很多,但是在电影摄影中,对比度最强的区域一般来说是最可以吸引观众注意的。恰如一片黑暗当中的一点亮光,那么无论这个亮光出于场景的哪个点上,都是被观众的眼睛瞬间抓到。影片中的内在趣味中心也很重要,比如我们在看电影的时候,经常会注意到某某坏人在背后偷偷的拿出了一把枪,那么只要这把枪不是虚焦的状态,无论这把枪在画面中的位置和所占比例多大,都会被人们一眼发现。除此以外,黄金比例分割,引导线都是设定趣味中心需要注意的内容。
二 灯光风格和色彩风格:
首先灯光,是低调,高调,还是高反差风格?要说这个灯光可是相当的重要,拍电影花费的时间大部分都耗费在调整每个镜头复杂的灯光上了。
一般来说灯光风格和电影主题气氛等有很大的关系。比如喜剧片,灯光就比较明亮,很少阴影布局,常用高调风格。如果喜剧中压暗灯光的话,那么这个喜剧便一般会有些反讽的以为在里面。悬疑片和液茄惊悚片都趋于低调风格,很多阴影都采用透射式。悲剧和好莱坞大片就一般喜欢用高反差的风格。
再次,关于色彩。每部彩色片都有一个确定的基本色调。色彩对影片象征性极强,一般来说,有名的彩 *** 都有着表现主义的味道。一般而论,冷色调代表着平静、疏远、安宁;暖色调代表着侵略、暴力、 *** 。具体说来,红色一般与 *** 和性有关,比如《美国丽人》;低调的灯光和暗色调一般表现压抑悬疑和一种宿命感,比如《教父》;褪色的暗黄色调表现的是保守,比如《纯真年代》等等。值得注意的是,彩色片中的忽然出现的黑白片段都是象征意义最强最明显的部分。一般用来表现法西斯时代的电影,都是用黑白片表现的。比如《美丽人生》剧中后来忽然泛白的色调,就是象征着地狱般生活的开始。当然,有些电影,比如《辛德勒的名单》就干脆用黑白来拍。
三 镜头距离和镜头种类
包括:
大远景 一般永远展现场景的所在。如果人出现在远景中,那么只有斑点般大小,这种镜头在史诗作品中经常出现,西部片中也常有。最近
《非诚勿扰》的吕乐的几个北海道的大远景就非常的漂亮。
远景 就是比大远景稍微小一点。
中景 就是能囊括两三个人的镜头,中景是喜剧片的主流。
特写 就是特写。
深焦镜头 用广角镜头拍的。我们经常看电影会觉得很多镜头是只有一块儿地方清楚,后面的背景全部是模糊的。那玩意儿叫浅焦镜头,就是焦点很浅。深焦镜头就是从前到后全部都清楚的。深焦和浅焦哪个好,在电影史上,一开始争论极大。我们一般儿拍照片,拍人像,都觉得浅焦镜头比较漂亮,因为可以虚化杂乱的背景,突出漂亮的人物。电影中也是一样,哪块儿清楚,哪块儿模糊,都是导演说了算。而导演依靠的方法就是变焦。变焦可以给简单的剧情姿孙寓意化的效果。但是一代电影大师安德烈巴赞觉得这种镜头不好,巴赞觉得这种镜头把本身非常复杂的事件含义单一化也简单化了。所以巴赞觉得深焦镜头比较好。《公民凯恩》就是一个运用深焦镜头非常完美的典范。PS:深焦镜头也叫纵深镜头。
关于镜头距离,卓别林有一句名言:“喜剧用远景,悲剧用特写”。举个例子,迹埋链当他表现远方一个人物的荒谬处境的时候,我们会大笑;但是当他忽然切进特写凸显情绪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好玩的地方不再可笑,我们开始同情这个人。
而且,镜头的距离影响到我们对于影片的参与程度。当很远的时候,无论这个是好人还是坏人,我们都无动于衷。但是当拉近特写的时候,好人会让我们投入的同情;坏人会让我们由衷的讨厌。
四 镜头角度和人物所处位置
镜头角度一般包括鸟瞰角度,俯角,水平角度,仰角,倾斜角度等。
鸟瞰的作用是从正上方直接往下拍,让观众有一种天......>>
问题三:编导镜头语言怎么用 如果实在不知该怎么写你就把推拉摇移、远全中近特的表现效果都背下来,倒是照搬,具体的我附在后面了。但是我可以告诉你这样肯定是不会写太好的,最多只能中规中矩,最好找一本专业的基础的书来看一看,比如中传出版社的基本当做教材的书都行。
还是多嘴一句,你是想考艺术类学校的编导专业吗?其实各学校对编导类学生的素质要求会很不同,比如中国传媒大学的编导专业就根本不需要考生具备专业知识而有的学校则需要。你最好先弄清你要考的学校对这个专业有些什么要求再着手准备。
至于阿甘正传,我随便转网上别人写的一篇开头给你借鉴一下:影片一开始,灰蓝色的天空中,一片羽毛随风飘舞,飘过了阿甘居住的城市,一会随风飘落了下来,一会又被风吹向了高空。经过在空中的兜兜转转,终于飘落在了故事的主人公的脚下。这是导演运用羽毛随风飘舞的长镜头,留给观众对羽毛产生的无尽的想象,也为故事情节的发展作了铺垫。而且也为结局另一个关于羽毛的长镜头作了伏笔。随着羽毛的降落,镜头特写了阿甘的那双沾满泥很破旧的球鞋,用特写镜头代替导演抒发了感情,暗示了将把鞋作为推动情节发展的因素。接下来,主人公小心翼翼的捡起地上的羽毛,把这根羽毛夹在了他的记事本里,这时记事本里的背景是一望无际的兰兰的天空。
附:
---------------------------
第一节 运动镜头的分类
运动摄像――就是在一个镜头中通过移动摄影机机位,或者变动镜头光轴或者变化镜头焦距所进行的拍摄。这种方式拍摄的镜头称为运动镜头。
内部运动――是活动的画面内容表现的是运动着 的事物被称为画面内部的运动。
外部运动――是移动摄影机 变焦距和剪辑形式 的镜头运动 称为画面外部的运动
根据摄象机运动的方式可分为:推、拉、摇、移、跟、升降、综合
第二节 推镜头
一、推摄指摄像机向被摄主体方向推进,或者变动镜头焦距,使画框由远而近向主体接近的一种拍摄方法,用这种方法拍摄的镜头叫推镜头。
两种情况:
A、摄影机沿光轴方向向前移动;
B、采取变焦距镜头,从短焦距调至长焦距。
二、推镜头的特点
1、具有大景别转换 成小景别的各种特点。 远――全――中――近――特
2、推镜头分为起幅、推进、落幅三个部分
3、推镜头造成画框向前的运动趋向
主 体 : 不清晰――清晰
物 体 面 积: 小――大
景 别 : 大――小
三、推镜头的功用和表现力
1、突出主体人物,突出重点形象。
2、突现细节。
3、突出一个重要的戏剧元素
4、在一个镜头中介绍整体与局部、环境与主体人物的关系。
5、推镜头的景别不断变化,有连续前进式蒙太奇句子的作用。
6、 推进速度的快慢可以影响和调整画面节奏
7、可以加强或减弱运动物体的动感。
四、推镜头的拍摄及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推镜头应有其明确的表现意义。
2、注意起幅和落幅的静态结构 。
3、留有足够的长度。
4、推进过程中注意始终保持主体在画面结构中心的位置,即保持主体在画面结构上的优势。
5、在移动机位的推镜头中要注意跟焦点。
6、推镜头要做到准、匀。
7、起动和停止应果断、干净、利索、流畅。
8、最好选择有一定动作幅度的形象作为起动点和停止点,以克服人为的操作痕迹。
第三节 拉镜头
一、拉摄――指摄影机逐渐远离被摄主体或变 动镜头焦距(从长焦调至广角)使画框由近而远与主体脱离的一 种拍摄方法。用这种方法拍摄的镜头叫拉镜头。
二、拉镜头的特点
1、具有......>>
问题四:如何写镜头语言 四、讲述的艺术 故事越简单,如何讲述就越重要,讲述一个几乎完全由美好的《天使爱美丽》的镜头语言分析。总体写的还不错。至于说写法,首先你要多看
问题五:美丽人生的影评,从拍摄手法,镜头语言等专业角度 《美丽人生》--伟大的父爱 本片由意大利国宝级导演罗伯特贝尼尼自编自导自演,讲述了一个关于亲情和爱情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感人肺腑。该片曾获得嘎纳电影节评委会大奖和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等多部大奖。是值得各位收藏的一部佳作。 乐观开朗的犹太青年圭多和朋友驾车来到城里,途中邂逅了美丽的女教师多拉,两人互生情愫。几经磨难,两人结为夫妻。但好景不长,就在他们的儿子生日那天,圭多和儿子被强行带到了纳粹集中营,原因是他们是犹太人。多拉没有犹太血统,但为了和丈夫儿子在一起,也登上了通往集中营的火车。在集中营里他们被分开关押。圭多为了不让儿子幼小的心灵受到伤害,就“欺骗”他说这是为他的生日而举办的一场游戏,游戏规则是不能哭不能闹不能想妈妈,率先得到1000个积分的孩子就可以得到一辆真坦克,儿子信以为真。圭多还要想方设法向妻子报平安。最终圭多为了儿子的安危,自己惨死在德军的枪口之下。 反映二战时期的影片有很多,他们的共同点就是过多地渲染死亡和血腥。但这些在这部影片中没有直接体现,而代替它的是更多的欢笑和泪水。首先圭多是一个勇敢的男人,他喜欢上了多拉,就勇敢地去追求,不论路途有多么的崎岖,最终他做到了。其次圭多是一个有责任感的男人,当他们在集中营的时候,圭多一刻也没有忘记呵护自己的儿子,也没有忘记和妻子取得联系。在他心中亲情和爱情就是他的全部生命,所以最后他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来保全儿子,由此可见父爱的伟大。影片中有几处场景值得一提:首先是圭多冒充视察人员来到多拉的学校跳“脱衣舞”的滑稽场景,这一幕是为了引起多拉的注意,从而体现圭多是一个既勇敢又富有幽默感的男人。其次是圭多在被处死之前向藏在铁窗中的儿子摆出小丑般的走路姿势,这是为了不让儿子害怕,并且快乐的走向死亡,体现了伟大的父爱。最后是儿子和母亲相聚,对母亲说:''我们赢了,我们得到了1000分,我们赢了。”这是最为伤感的一幕,我们为圭多的牺牲而伤心,为孩子的心灵没有受到伤害而感动,圭多死得值得。影片告诉我们痛苦只是暂时的,唯有乐观的人们才能得到美丽的人生。 如果你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如果你是一个懂得珍爱的人,如果你是一个好父亲,那么这部影片你一定要看。 父与子的生死游戏:《美丽人生》 ――银幕视觉经典:《美丽人生》 编剧:温琴佐切拉米罗贝尔托贝尼尼 导演:罗贝尔托贝尼尼 摄影:托尼诺德利科利 音乐:尼科拉皮奥瓦尼 主演:罗贝尔托贝尼尼尼科雷塔布拉斯基焦尔焦-坎塔里尼 出品:意大利梅兰坡电影公司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发行 译制:上海电影译制厂 实在的说,在看到这部《美丽人生》之前,对喜剧类型的艺术电影,总是怀有些许微词的。而且再说这部《美丽人生》又是反映与描写大战期间纳粹暴行的片子,所以总能想到,一个专事喜剧创作的西方电影人罗伯托贝尼尼,能够拍得过大导演史蒂芬斯彼尔伯格彻底悲情的《辛德勒名单》吗?能拍得过罗曼斯基完全悲怆的《钢琴师》吗?我比较怀疑,恐怕罗伯托贝尼尼连鬼才导演法斯宾德的反纳粹名片《莉莉玛莲》的一半深度,也不会有吧?不是搞笑,是说深度。没有看过罗伯托贝尼尼的这部《美丽人生》以前,真的就是这么想的。再加上,那些战争本身就是残酷和悲烈的,仿佛根本不有什么喜剧可言。这一点常识老幼皆知。记得有位大的影评家说过:喜剧本身常常不能承载重磅眼泪。这部《美丽人生》由意大利梅兰坡电影公司出品。哦对了,看到的这个版本是上海电影译制厂译制。 后来偶然一个机会,去看罗伯托贝尼尼的另外一部影视片子,在场观者,好象无一不提及他的这一部《美丽人生》。人们往往感叹这部影片的收获成果,说它前前后后获得了太多大奖,包括奥斯卡最佳外......>>
问题六:镜头语言分析 视听语言的概念部分我认为 ,可以看看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影视视听语言》,这本书里面的概念讲的非常的完整。
另外视听语言是一门实践课程,拉片是很重要的,开始可以要去找一些参考的书入门,比如《影视动画影片分析》,《镜头在说话》,《影视动画视听语言》。然后自己找片子分析。
另外,我觉得动漫专业学视听语言不一定仅限在动画片的观摩上,动画也是电影的一种类型,所以在理解基本概念的基础上,看一些在视听语言上比较有代表性的真人电影也比较有好处。
问题七:电影【弱点】镜头语言分析 呵呵・老师的作业吧・
问题八:求千与千寻镜头语言分析,有截图。 1、手机系统自带截屏 图快 捷键:长按菜 单键或下拉通知栏进行截图。如果不行 的话就试试:同时 长按电 源键+HOME键进行截屏。2、使用qq自带的截屏功能摇一摇手机即可截屏。3、网络搜索“截图”,在结果 页下载安 装一款截图软件,即可在手 机端截屏。
问题九:镜头分析怎么写 镜头得焦距,广角的作用,长焦的好处,最大光圈优势,锐度,像差等分析。
问题十:《心灵捕手》的镜头语言分析。大概分析4个镜头要详细。需要有一个是montage (需原创,杜绝复制 50分 什么?
⑹ 狮子王1影片分析
链接: https://pan..com/s/1E0d2SXQQvmJOQHKWs000TQ
《狮子王》(SimbaTheKingLion)是意大利MondoTV于1995年出品的一部52集动画系列片,有两部续作。故事讲的是一个叫辛巴的小狮子在成长中历练,最终成为丛林之王的故事。该动画片从上映开始,一直受到各国小朋友的喜爱,是一部非常优秀的动画片。
⑺ 高分!动画中的镜头,场景,景别,构图如何运用。
你可以先去【绘学霸】网站找“动画制作技术”板块的【免费】视频教程-【点击进入】完整入门到精通视频教程列表: www.huixueba.net/web/AppWebClient/AllCourseAndResourcePage?type=1&tagid=310&zdhhr-11y17r-147210670
想要系统的学习可以考虑报一个网络直播课,推荐CGWANG的网络课。老师讲得细,上完还可以回看,还有同类型录播课可以免费学(赠送终身VIP)。
自制能力相对较弱的话,建议还是去好点的培训机构,实力和规模在国内排名前几的大机构,推荐行业龙头:王氏教育。
王氏教育全国直营校区面授课程试听【复制后面链接在浏览器也可打开】:
www.cgwang.com/course/ysdhaaa/?zdhhr-11y17r-147210670
在“动画制作技术”领域的培训机构里,【王氏教育】是国内的老大,且没有加盟分校,都是总部直营的连锁校区。跟很多其它同类型大机构不一样的是:王氏教育每个校区都是实体面授,老师是手把手教,而且有专门的班主任从早盯到晚,爆肝式的学习模式,提升会很快,特别适合基础差的学生。
大家可以先把【绘学霸】APP下载到自己手机,方便碎片时间学习——绘学霸APP下载: www.huixueba.com.cn/Scripts/download.html
⑻ 动画的角度景别分为哪些
景别的划分没滑锋悄有严格的界限,一般分为远景、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写。为了使景别的划分有个较统一的尺度,通常以画面中人物信渣的大小作为划分景别的参照物。如画面中无人基亩物,就按景物与人的比例来参照划分。
⑼ 什么叫景别 , 景别又有哪几种。
景别:指的是摄影机与被摄体的距离造成被摄体在摄影机寻像器中所呈现出的范围大小现象。在电影中,导演和摄影师利用复杂多变的场面调度和镜头调度,交替地使用各种不同的景别,可以使影片剧情的叙述、人物思想感情的表达、人物关系的处理更具有表现力,从而增强影片的艺术感染力。景别可以分为5种,分别为:特写、近景、中景、全景、远景。具体如下:
1、特写(指人体肩部以上):拍摄人像的面部,人体的某一局部,一件物品的某一细部的镜头。
(9)动画电影景别分析带截图扩展阅读:
景别不是单一使用,在电视和电影中,景别都是组合使用。景别作为单个画面来讲,仅仅表达一种视觉形式,而它们一旦排列起来,又和内容相结合,必然会对戏剧内容和叙事重点的表现与表达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视觉语言及镜头规律分析,叙事内容越重要,越应该在画面的景别上采用中景、近景等系列景别;反之,则采用远景、全景系列景别。
当然,这是在导演与摄影创作中,针对人物作为被摄主体而言常规处理镜头的方法,其出发点主要是为人物动作而设计使用的景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