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题材 > 跟着电影学党史主题

跟着电影学党史主题

发布时间:2023-03-31 02:22:15

① 学党史活动主题有哪些

1、 永远跟着党

2、 那永远都是一面旗帜

3、 寻找心中的亮点

4、 党在我心中

5、 永远的时尚

6、 成长中的党

7、 党在我心中

8、 我的入党情结

9、 我心中的党

10、以实际行动向党交上一份完满的答卷

11、我身边的共产党员

12、党在我心中

13、红色的信念

14、党旗飘飘

② 学习雷锋好榜样  忠于革命忠于党——《雷锋》观影心得

        “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这首歌陪伴着我走过童年、少年、青年,如今又已走到中年。小时候老师就告诉我们要“学雷锋做好事,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拾金不昧的是“雷锋”,扶起摔倒同学的是“雷锋”,随手捡起一片废纸的是“雷锋”,帮助别人推车子的也是“雷锋”。长大了,我知道了生活中有更多的“雷锋”在默默奉献着。有从小就做好事的于希海,勇拦惊马救儿童的烈士刘英俊;有几十年如一日,给贫困学生捐款的杨自忠;还有抗击疫情期间无数的医护人员和各行各业的志愿者······

        雷锋精神已经成了“为人民服务”和“勇于奉献”的代名词。激励着一代代人以雷锋为榜样,以助人为快乐,帮助别人的同时也获得了自我成长。

        在今天的“跟着电影学党史”活动中,我和孩子们又一次重温了这部电影。看到影片中的雷锋7岁成为孤儿,手上还落下被地主婆砍的伤疤时,我和孩子们难过地流下了眼泪。幸好他在党和人民的培养教育下,成长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也正因为这样的人生经历,才使得他甘愿做“一颗革命的螺丝钉”,甘愿“做好差迟事不留名”,不知疲倦地散发着自己的光和热。影片中,雷锋同志的奉献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每一个人。周日听到工地运输组任务即将完不成时,他借口“感冒了,想出出汗”,推起小车就干活,还带头搞劳动竞赛;本来要去看病,遇到冒雨行路的大娘,借口“顺路”,抱起孩子冒雨护送,回到连队已是夜半时分;出差千里忙不停,好事做了一火车。虽然他的生命很短暂,可他给那么多的人带来了温暖,更给数不清的人树立了榜样。他的英雄事迹和高尚情禅判操感染着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让我们都能够笑眯眯地做好事,乐滋滋地过生活。

        观影后,同学们围绕“雷锋是不是真小气”展开了辩论。有的同学说:“他打球出了一身的汗,却连一瓶汽水都不舍得买;穿的袜子缝了又缝,补了又补,却怎么也不舍得换,好像是有点儿小气”。更多的同学认为:“雷锋的做法不是小气,而是节约,他舍不得随意花费每一分钱,却把辛苦积攒的钱用来帮助有困难的人。比如,以战友王大力的名义,给他妈妈寄去20元钱;听说某地受灾,他又毫不犹豫地捐献了100元钱,而他的津贴费每月只有6元。”最后,孩子们一致认为,雷锋叔叔并不小气,他是把有限的钱节省下来,做更重要的事。他捐献的不仅仅是120元钱,更是一位共产党员对党、对人民深深的爱。片尾有一个细节,孩子们也注意到了,王大力知道雷锋悄悄给他妈妈寄钱后,在返程的车站上虚袭李,向雷锋一样,给丢票的大嫂补买了车票,还善意地说:“找到车票了”,这就是榜样的力量。

        为了号召全国人民学习他的精神,毛泽东同志曾亲笔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3月5日,刊发在《人民日报》上,这一天,被定为“学雷锋纪念日”。雷锋这个伟大的名字传遍了千家万户,雷锋以其不朽的精神力量永远活在亿万人民心中。

        时光飞逝,如今已我们已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作为人民教师,培养的是有担当的新时代好儿童,又该如何学习和贯彻雷锋精神呢?首要的是以身作则,耐心帮助有需要的学生、家长和身边的人,做雷锋精神的传承者。其次是要善于发现,看到热心助人的老师和学生要不吝赞美,做雷锋精神的传扬者。还要乐于鼓励,发现孩子有做好事的意愿就及时鼓励,做雷锋精神的培养者。让“小小雷锋”在我们身边萌发、壮大。

        当三月的春风吹绿了柳树,吹化了河水,吹开了花朵,大街小巷又响起“学习雷锋好榜样······”的旋律,我知道,“雷锋叔叔”来了,他伴随着和煦的春风,把温暖吹进了人们的心中。

        其实我知道,雷锋一直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留心观察,随时都能发现他的身影。

③ 郫都区石犀里属于什么社区

郫都区石犀里属于犀牛社陪戚橘区。郫都区犀牛社区组织芦团辖区党员、流动党员、联建单位等,共计120余仔粗人,在石犀里开展以看红色电影学百年党史悟初心使命主题活动。

④ 请谈一谈自己曾经看过哪些与党史,国史相关的红色影视剧,包括纪录片等等

党史和国史相关电视电影:《建党伟业》、《解放》、《共和国外交》、《开天辟地》、《南昌起义》等等。
近些年涌现出一大批有关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及庆祝新中国建立70周年的有关党史、国史的电影和电视剧,是非常值得青少年去学习历史,铭记历史,在享受现在美好生活的今天,也不忘记先辈的付出。

⑤ 《1921》电影观后感

认真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以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需要好好地对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观后感了。快来参考观后感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1921》电影观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1921》电影观后感1

《1921》带领观众走入那个年代,感受那个年代的年轻人的力量。影片全景式地重现了一百年前波澜壮阔、开天辟地的历史时刻,来自五湖四海平均年龄仅28岁的青年们,怀着满腔热血,聚集上海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大会,见证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影片向开辟新中国的革命先辈们致敬,我们能看到百年前,先辈们在复杂的时局下摸索着中国的出路,他们历经磨难和生死存亡,不管在多难的境遇下,他们都在朝着希望前进。这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由小到大,带领千千万万中国人民突破重重难关,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正是因为他们才有了新生活,正是因为无数的开拓者们才有了新中国!

当历史画卷缓缓地铺开在我们眼前时,我们被那些画面所震撼。我们惊叹于他们为探索出一条真真正正能够拯救中国的道路的执着,也因他们面对危险时刻而屏住呼吸。影片更多的让我们看到这13位革命先辈们少有人知的青年时期的模样。不像我们在历史书上所看到的他们,他们是朝气蓬勃的,他们是一个个有着鲜明性格充满着热情的青年人。当我看见他们的眼中闪烁着对未来、对新中国的展望的光芒时,我的心也被这样的热情所点燃。他们用热血和青春,激荡着旧中国,开拓着新世界。

影片中,嘉兴红船上的会议与逐渐唱起的国际歌,是动人心弦的,是令人为之振奋的。在影片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李达对负责印刷的人强调“百姓”与“人民”虽然意思相近,但境界完全不同。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和初心使命是为人民服务,从未改变过。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在今时今日已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梦想。国家从艰难岁月中一路走来,历经炮火与鲜血的洗礼,21世纪的我们不能忘记这段艰难历程,永远铭记历史。

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现在这新中国。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我们国家在党的领导下一点一点强大起来,一步一步迈向世界舞台。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我们要牢记历史和初心,不忘使命,不负期待,共创美好未来。

星星之火,足以燎原。新时代的'我们,从革命先辈们的手中接过火把,将这份精神传承下去,延续下去!

《1921》电影观后感2

电影《1921》将生动展示中国共产党人敢闯敢拼的动人故事。该电影由导演黄建新担任监制兼导演、郑大圣联合导演,并将于2021年7月1日全国上映。为了让更多观众了解建党初期这段历史,黄建新导演用电影镜头,展现了平均年龄仅28岁的中共“一大”代表们,将青春理想化作寻求救国救民真理信念的执着,以及他们在上海开天辟地、在风雨如磐中担起民族救亡图存重任的担当。

该片导演黄建新,曾成功打造《建国大业》《建党伟业》《建军大业》,开创了中国电影的主旋律商业片时代。他在此前的《1921》发布会上曾透露,“会给大家带来全新的故事、更电影化的叙事方式、以及充沛的生活情感”。他还表示,电影将集结一众青年实力派演员,重塑一群有血有肉的革命先驱,再现一个敢拼敢闯的黄金时代,传递“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坚定信念。

该片在参考大量史料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创作,坚持创新求真、严谨细致的态度,历经四年时间深耕剧本,数易其稿。期间上海市委宣传部还组织召集党史专家、上海史专家、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资深研究员等专业人士,与主创团队一同召开多次剧本论证专题会议,听取意见,结合党史研究成果,反复打磨人物性格,挖掘历史细节,力求让这段观众耳熟能详的史实在银幕上绽放新意。

电影将首次以国际化视角来呈现这段热血历史,从欧洲开始进入故事,同时贯穿了一条完整的日本线,让格局更开阔宏大。在此前的发布会现场,制片人任宁透露,“剧组特意去全世界的档案馆寻找新鲜的角度和史料,耗时三年多才完成了最终的创作”。对此,导演郑大圣也表示,这是与现在的全球化语境有所呼应,用新的角度看待那段历史,相信能吸引更多年轻观众当下的共鸣。

除此之外,影片也在拍摄取景上下了大功夫,主创团队勘景足迹遍布上海、全国乃至海外,特别是在上海实地测绘了30余处相关历史旧址,并在上海车墩影视基地一比一实景搭建当时的中共一大会址建筑群,力争在大银幕上再现上世纪20年代上海作为中国共产党诞生地的城市文化风貌。

《1921》电影观后感3

在即将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要时刻,有幸和几位评论家一起观看了电影《1921》。看完电影,大家交口称赞,认为影片浓墨重彩集中描绘1921年的上海,在那个相对有限的时间和空间之中,把故事讲得如此精彩感人,全面展现五四运动的发生、《共产党宣言》的翻译出版、“南陈北李”相约“开天辟地”、上海英美烟厂工人罢工、共产国际帮助中共建党、国际和国内反动势力对革命活动的围剿、中共一大召开及从上海石库门转战嘉兴南湖红船等重要场景,非常不容易。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还是更习惯于把视角聚焦于教育。我觉得,这既是一个党史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也是一个青春的故事、成长的故事、教育的故事。

影片讲述的是党史,更是讲述了一群年轻人的青春史。影片的主人公是一群年轻人,在他们的身上,洋溢着朝气蓬勃的青春气息。13位一大代表平均年龄28岁,最小的刘仁静只有19岁,年长的何叔衡也只有45岁。在1921年,他们也是青春年少。所以,他们有着与今天的“90后”“00后”一样年轻的面庞,一样的对美好生活与爱情的向往,一样保存着童趣童真,所以我们也能够看见影片里刘仁静等几位年轻人在上海大世界快乐游玩的镜头。

影片讲述的是这群年轻人的青春史,更是讲述了这群年轻人的奋斗史。在这群人身上,我们特别地感受到20世纪初这群年轻人的使命担当,感受到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激情、拯救中国的豪情和对底层劳苦大众的同情。影片中,陈独秀执拗地向孙中山要教育经费,讲述“教育救国”的道理,甚至为了索要教育经费而放弃去上海参加“一大”;毛泽东说,他坚信最终一定能够“建立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都让我对那个时代的年轻人心生敬意。他们以生命创造了历史,告诉人们,一个适逢其时的梦想,一股渴望改变的激情,是如何造就了一个伟大的政党,如何创造了一个伟大的奇迹。

在影片中,最打动我的,是奔跑的镜头。这两个奔跑的画面,给我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

首先是毛泽东的奔跑。那是在法国国庆日,一方面旅法的中国留学生与法国人民一起在凯旋门下庆祝欢呼,一方面是在上海租界的法国人一起合唱《马赛曲》。但是毛泽东等中国人却被无情地拒之门外。法国人肆无忌惮在中国土地上欢乐,中国人只能在他们的门外,看着天空燃起的烟花……青年毛泽东从愤懑失望中升腾起一种不屈、一种自强,开始了迅疾的奔跑。奔跑当中穿插的,是他对家乡生活的回忆,是被父亲追打的奔跑,以及母亲在身后的呵护。这个奔跑的桥段具有很强的寓意,它意味着青年毛泽东把向父权挑战的勇气转为向旧世界挑战的力量,从小我转向大我,从青涩转向成熟。奔跑中的毛泽东内心坚定、目光澄澈,热血沸腾、信心满满。从他青春奔跑的剪影里,我们看到了日后他奔向井冈山、延安、西柏坡、天安门的远大前程。真正的青春,正是永不停息的奔跑,是超越时空的奔跑。

其次是王会悟的奔跑。作为一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影片,《1921》破例将以往不太引人注目的李达、王会悟这对年轻夫妻作为主线人物之一。王会悟是一位美丽、智慧、勇敢的新女性,因为共同的革命理想,和李达走到了一起,在陈独秀的家中结为伉俪。婚后的他们携手共进,全身心地投入革命事业,为筹备“一大”忙里忙外、殚精竭虑。在会场遭到特务监视的情况下,王会悟建议把会议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为一大顺利完成各项议程发挥了重要作用。影片中一个镜头,是王会悟准备向博文女校的校长借校舍给来参加一大的代表住,又担心校长看出破绽,李达就让她奔跑,训练她克服紧张的心理。最后,她在《国际歌》的旋律中奔跑,顺利完成了任务。一位23岁的女子,在充满青春活力的奔跑中,她的步伐如此坚毅、沉着,因为,这是向着光明的奔跑,向着未来的奔跑。

通过重塑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革命先驱的光辉形象,这部电影重现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红色起点”,重温了党的历一个特别的“重要瞬间”,着力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为党史教育提供了生动鲜活的可视化学习教材,也为讲好、讲活党史故事提供了生动范本。影片反映出来的20世纪初年轻人的理想追求与使命担当,为今天的年轻人加深对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认识,提供了范本和榜样。

影片起用了许多青年演员,无论是五四运动的青年学生,罢工斗争的青年工人,还是一大的代表,他们都是年轻人。我相信,演出的过程也是今天的年轻人向100年前的年轻人集体致敬的过程,而观影的人们,也将会向100年前的年轻人致敬。

新的时代需要英雄,需要榜样。党史知识,并不是冰冷的过去,而是以信仰和热血铸就的言行。革命者,并不是老去的身影,无论100年前还是100年后,那些以国家民族为己任而奔跑的行动者们,他们永远活在人们心中,永远年轻。

《1921》电影观后感4

记得影片中,当陈独秀被军阀逮捕关进大牢,他隔着狱栏坚定不移地对李大钊说:“军阀要我死,我要中国生。”这样的场景让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不禁感叹:革命的曙光和修远路途中这些志士们前行的力量都源自于他们大无畏的精神,这样的精神和情怀令人崇敬。

还记得当影片中革命者李达哽咽着,嘴角颤抖,声音里带着一丝愤怒:“偌大的一个国家,我们连自己的火种都没有。”他凝重的神情,扎心的话语,让我深感:“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伟大意义,我潸然泪下。

还记得当毛泽东这位热血青年在上海的街头奔走,为革命前赴后继时,我看到了他们心中对世态不公的愤怒、呐喊,这不正是革命先辈们追求理想,历经波折却砥砺前行的见证吗?

总是记得李大钊在生命停止的前一刻,那凝重、深远一望,那目光中展望的不正是新中国的未来吗?

影片播映结束了,我的内心久久难以平静。前辈们的鲜血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和平生活,但我们不能在安逸中丧失斗志,在懈怠中荒废青春。走出影院,我心中反复默念这些话语。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应当有一颗自信、自强、自省的心,应当感恩父母,给予我们生命;感恩老师,教授我们知识;感恩伟大的国家,给予我们健康成长的社会。

我珍视今天的生活,也在努力做好自己该做的:每日合理规划时间,阅读书籍并完成读书笔记;聆听《凯叔讲故事》,以增长课外知识;每日坚持练琴并锻炼身体;每日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务······我想这便是自己作为一个小学生爱国情怀的践行吧!此刻,我端坐于桌前,打开《中国历史》,那绵延于字里行间的中华文明、那历历在目的中华屈辱、那铮铮铁骨的中华抗争······一一在我眼前呈现,在我的心头翻腾。

曾子曰:“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我将以此来勉励自己,笃定于自己脚下的路。

⑥ 红色电影学党史 知国情 圆梦想作文300字

学党史感党恩树信念
共产党在民不聊生、破败不堪的旧中国诞生,领导亿万中国人民建立起富强民主的新中国,到今天有了建设和发展特色社会主义的大好局面,90年风雨历程充满艰辛与坎坷.我党历经战火洗礼和历史考验,其历史凝聚着无数革命党人的智慧和力量充分发挥党的历史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对此我们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历史是一面镜子,它照亮现实,也照亮未来.学习党的历史,了解我们的过去才能看清前进的方向.如何学好党史、用好党史我觉得应该做到两个“牢记”和两个“必须”.
牢记党的理想信念,始终不忘党的最终目标.理想信念简单地说就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对于我们共产党人,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奋斗,为将来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这就是我们的理想信念.失去了,就不是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动力和理想源泉.我们党的历史之所以有着如此丰厚的底蕴,正是因为每一名共产党人都牢记党的理想信念,不畏流血、不畏牺牲,朝着它坚定不移的走下去 建党九十周年演讲稿--党史学习心得体会,更多原创请访问中国职业写作!
牢记党的历史经验.历史是一本严肃的教科书,我们的党史,正是一部描述中华民族走出劫难、挺起脊梁的鲜活教材.党 史记录着新中国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一个又一个奇迹,这其中的经验和智慧无不凝结于党的历史.
历史是过去传到将来的回声,是将来对过去的反映.学好党的历史,了解过去才能把握今天,把握今天才能创造明天.从革命前辈的手里接过历史的接力棒,我们这代人要做好承上启下的历史任务,不断保持和发扬党的胜利成果.
党的历史像一条河流,曲折但是坚定地向着一个方向流动.穿行在90年的历史长河,点点滴滴都闪烁着耀眼的光辉.我要做这长河中的一滴水,任他洪水猛兽还是壁立千仞都无所畏惧、坚定不移!我会一直坚定不移的拥护党的领导.

⑦ “跟着电影学党史心里有话对党说”观后感怎么写

写作思路:写一下党的发展历程,比如英勇斗争,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建立了中国,风雨如磐九十年,为广大人民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等等。

正文:

“跟着电影学党史”经典影片在1905电影网、西瓜视频、华数TV、西影视频等平台进行展映,每天上午10点上线当天展映的影片,24小时轮播。

影片放映之后,由中央党校祝彦教授、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薛庆超教授和李蓉教授等党史专家针对每部影片的特定历史为孩子们讲述背后的历史故事及生动细节,让孩子们能亲近党史、了解党史,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和爱国之情。

观看之后,我想对党说:伟大的党啊,您是一轮火红的太阳,我们是一朵朵含苞待放的小花。在您的阳光照耀下,我们茁壮成长。日月如梭,光阴似箭,不知不觉,您已经九十岁了,我为您悠久的历史、不屈不挠的精神而深感自豪!

一大会址庄严肃穆,一件件陈列品都折射着您的光辉;一桩桩往事在静静地诉说着您的辉煌!

在那个腥风血雨的年代,您诞生了!这是中国革命开天辟的一件大事!您带领全国人民,探索求是、英勇斗争,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推翻了反对政权,建立了中国,又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披荆斩棘,从当家作主到进入崭新时代。风雨如磐九十年,为广大人民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我经过蓬蓬勃勃的“春”,体会到时代的进步和人民的不朽;我度过繁茂有“夏”,体会到无尽的动力和时刻的鞭策;我走过萧萧的“秋”,体会到您面临艰险的不屈不挠;我来到纯净的“冬”,体会到您心怀天下,情系人民……

一条复兴的道路,曲折迂回中才能引起心旷神怡的向往;一江辉煌的波澜壮阔,潮起潮落时才能叠出惊心动魄的回响!

我们少年儿童,要心怀天下,放飞理想,共同憧憬新中国更辉煌灿烂的明天。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为党争光,做一个热爱祖国、无愧于时代的好少年!

⑧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部的电影观后感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观后感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共产党他辛劳为人民……”这首脍炙人口的红色歌曲是如何诞生,又有什么不为人知的故事?几天前,影片《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为我们揭开了谜底。
该影片讲述的是这样一个故事:1943年,日军占据了我大半江山,正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此时,国民党政权在战场上节节败退,但在宣传上却一再误导民众。蒋介石写了一本叫《中国之命运》的书,其宣传机器同时发表了白皮书,声称抗战的主力军是国民党,“若没有国民党,中国早就灭亡了”,等等。对此,党中央和毛主席针锋相对地提出中国的希望在延安,并在《解放日报》及时发表社论 ,宣传“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的道理。同时中央指示要将这一革命真理在解放区和抗日根据地积极宣传,做到人人皆知,家喻户晓。当时,晋察冀革命根据地群众剧社年仅19岁的宣传干事曹火星,率领三人宣传小分队深入边区的霞云岭堂上村,宣传发动群众,协助建立基层民主政权。同时采集民间音乐,开展文艺创作。在堂上村的日子里,曹火星等人会同当地的党员干部,克服重重困难,带领群众进行了基层政权的民主选举,通过民主的形式解除了童养媳杏儿的包办婚姻,并用血的轮坦盯事实对被国民党蒙蔽了的抗日力量进行耐心开导,使其最终认同了共产党的主张,并在与日寇的遭遇战中成了真正的抗日英雄……。随着故事的推进,曹火星身边的战友先后牺牲了,民主选举产生的共产党员、村长为了群众的安全也义无反顾、慷慨赴死。一系列血与火的洗礼,极大地刺激着曹火星,最终,他终于将崇高的革命理想和个人的音乐才华结合在一起,创作出了不朽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
值得一提的是,围绕此歌,后来还有一些戏剧性的发展。当年曹火星创作出这一歌曲以后,很快便在各解放区和抗日根据地传唱开来,并极大地鼓舞了我抗日军民的战斗积极性。成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最有影响力和鼓动性的革命歌曲之一。1950年,在周恩来总理及民主人士章乃器等人的提议下,毛泽东主席亲笔修改了歌名和歌词——在原歌名的“中国”前加了一个“新”字;将原歌词“坚持抗战六年多”改为“八年多”。此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首歌一直传唱至今,鼓舞、激励了数代人。
从电影本身而言,这部影片讲述的只是一个小故事,但可贵的是它所承载的却是一个非常宏大的主题。它表现了当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群众追求民主、向往新生活的强烈愿望,揭示了只有共产党才能够救中国这一深刻道理。它的故事情节虽然没有恢宏壮观的场面,也没有领袖人物的运筹帷幄,但自始至终我党的主张和追求无处不在。那种弥漫在影片中的浓郁的革命浪漫主义和激情非常具有感染力。特别是影片里表现出来的那种水乳交融的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共产党员心底无私、为了群众利益毅然慷慨赴死的高尚情怀,对如今我党提倡建设和谐社会的理念依然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影片中最令我难忘的是曹火星等对魏国民展开的一系列工作,魏国民是一个投报无门、被假相蒙蔽的抗日爱国者,他苦苦寻求抗日救国之路,曾参加过国民党、土匪,却到处碰壁,找不到真理、看不到方向。曹火星等不因他过去的经历而抛弃他,而是对他摆事实、讲道理,用自已的言行举止来说服感化他,使他看到中国共产党腊和虽然没有强大的武器装备,但是却代表了广大人民的意愿、是全心全意为人民利益而奋斗的,为此不惜献出自已宝贵的生命,从而点亮了魏国民的希望之火,坚定了人生的道路。由此也看到了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尽管他都还那么年轻!当硝烟中,在隆隆的炮火中,优美而深情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曲子响起时,我的心也不禁潮湿起来。
这部影片为信态我上了一堂生动的党史教育课。

⑨ 电影《1921》获赞广受好评

电影《1921》获赞广受好评

电影《1921》获赞广受好评,7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来临之际,电影《1921》亮相大银幕,用光影艺术致敬建党百年。该片以1921年的上海为背景,再现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前后的历史事件

电影《1921》获赞广受好评1

由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指导拍摄,黄建新监制兼导演,郑大圣联合导演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重点影片《1921》,作为开幕影片在第24届上海国际电影节进行首次公开放映。

日前,在上海市电影局的指导下,电影《1921》举行了专家研讨会,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电影处副处长陈晓达,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苏智良,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一处处长吴海勇等党史专家,复旦大学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副主任龚金平,上海电影评论学会副会长刘海波,上海电影家协会副主席、上海戏剧学院教授石川,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教授张斌等著名电影理论家、评论家,上影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健儿等出品方代表及《1921》联合导演郑大圣、制片人任宁和演员王仁君,以及各媒体记者出席了会议。党史专家、电影学者、媒体记者就影片的艺术价值和时代意义等进行了研讨,对于影片给予了“如教科书般真实展现了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完整历程”的高度肯定。

电影《1921》以时代“横截面”视角切入,聚焦1921年前后的故事,全景式重现了百年前波澜壮阔开天辟地的历史时刻——来自五湖四海平均年龄仅28岁的热血青年们,突破国际各股复杂势力的监控和追踪,在上海共聚顺利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见证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影片以丰富的细节、立体的人物、充沛的情感和生活化视角,探寻“一大代表”们为救亡图存无悔付出的“心灵源动力”,被誉为“建党题材新时代经典之作”。

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坚韧不拔的伟大精神,也需要振奋人心的伟大作品。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苏智良高度肯定了该片的宏大叙事,把1921年前后国内外大事通过艺术手法凝练在一部电影中。同时,作为上海城市文化史最权威的专家之一苏教授也对于该片首次真实还原了上世纪20年代上海的城市全貌给予了极高评价,他认为从大的城市风貌到小的造型道具细节,剧组都下了狠功夫,而且也通过对当时租界文化、东西方文化的碰撞等真实展现深刻揭示了上海为什么可以成为中国共产党诞生地的历史原由。

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一处处长吴海勇高度肯定了《1921》“是艺术和真实的高度融合”,并且在2021年建党百年之际上映具有重要意义。党史教育需要不同时代的经典作品把建党故事一代代传承下去的,如果说《开天辟地》是写实主义的作品、《建党伟业》是群星璀璨的演绎,那《1921》就是聚焦式的、年轻化的真实还原,在严谨的史料基础上以全新的视角,用更贴近当代年轻人的艺术表现手法,去讲述建党的历史,对于党史教育在年轻人群体中的普及意义重大。吴海勇认为影片的年轻调性,是为了让年轻观众更容易走进历史故事找到共鸣,同时细腻展现了“先辈少年时”的建党初心。吴海勇表示,“我最欣赏的是青年毛泽东在租界,看着法国独立日庆典却被挡在外面。这段想象太漂亮了,这就是达到了艺术和历史的巧妙融合”,片中青年毛泽东偶遇上海法租界庆祝盛典,却被挡在门外,遭遇了明明是中国人却无法踏上中国土地的委屈愤懑,随后以毛泽东夜跑的情景,穿插他成长经历的蒙太奇剪辑,以合理化想象的生活情景,串联一代伟人树立改变丧权辱国社会现状决心的成长道路和动力来源,以此凸显先辈们坚决要建立中国共产党的原因。

上海电影家协会副主席、上海戏剧学院教授石川认为电影《1921》在同类题材里是水平非常高的一次创新性创作,令人惊喜,为主旋律电影的创作又开辟了一个新的高度,尤其是有血有肉地塑造了先辈青年时代的奋斗历程和革命动力,“真正把年轻人当年轻人来书写”、“毛泽东的形象站起来了”、“何叔衡说读书人革命,就是要真正能抬起头来,这场戏很动人”。

复旦大学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副主任龚金平表示,原来觉得这类建党故事很难拍,没想到电影《1921》让自己深深地震撼和感动,除了电影的宏观和厚重之外,同时在还原历史情景和人物心境上又极其细腻真实,“在历史氛围中表达彼时中国的处境,以及普通个体的挣扎,展现了党不是突然建立的,而是历经困惑与迷茫,但目的很坚定,担得起庆祝建党100周年的意义”,同时他肯定了谍战、追车、动作等类型元素的观赏性。

上海电影评论学会副会长刘海波解读了《1921》作为主旋律作品的新尝试:新颖的国际视角、加入“一大会议”的筹备人视角、补充大量历史细节,他还为片中细腻诠释的年轻人,最后为革命牺牲的命运而深深动容。

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教授张斌盛赞《1921》满足了观众对建党起点的历史和审美期待,“既能领略建党对国家民族的重要性,又能理解先辈为什么去追求革命事业,用人物、情感和价值观去和当下观众交流”,他肯定了影片类型化思维和主旋律题材的融合,还高度肯定了演员的诠释:“我能够沉浸在角色中,没有特别在意演员,说明他们的演绎是成功的”。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立100周年,站在2021年这一百年交汇的历史节点,我们即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因此,观众和时代都需要符合当下时代和文化语境的、真正做到“以人民为中心”的影视作品。而《1921》全景式展现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大事件,以先辈少年时为核心、以丰满人物为中心、以挖掘细节为重心的细腻表达,探寻第一代共产党人完成“用28年时间就改变旧中国”这一“中国奇迹”的初心动力,生动鲜活再现教科书上的记载,激励当代年轻人汲取榜样力量,肩负起新时代的使命担当。

电影《1921》获赞广受好评2

有上百位知名演员出演的电影《1921》,上映4天票房即将破3亿,成绩比较理想。用“比较”二字,是因为它好于同题材的《革命者》,却远远逊于同样如此大牌面的《我和我的祖国》《我和我的家乡》。这说知名演员数量上的多少,并不能决定电影口碑和票房的好坏。

看过该影片的观众,一部分在为能一部电影看到这么多知名演员而高兴,一部分在为电影里的历史情节、人物而感动,也有一部分观众认为这部主旋律的电影非常“好看”,只是这部分观众并不占多数,毕竟《1921》在豆瓣目前的评分只有6.7。

知名编剧汪海林显然不是第三种观众,因为他写了长长的一段影评,为影片中的历史感动、夸部分演员不错,却批评影片的叙事主线杂乱、流量明星太多、故事缺乏深度不够聚焦。

编剧汪海林近两年并不以“编剧”为主责主业,反而在娱评、影评等方面为更多网友所熟知。比如他时不时地与肖战、肖战粉丝展开网上“攻防战”,也时不时地对其他流量明星进行“正义的规劝”。但他这段对《1921》的影评,确实有见地,也得到了部分网友的支持。

汪海林以《1921》为样本,重申“依赖流量明星给影片带票房的思路是彻底失败的思路,这样一个模式是反电影的”,感叹“电影界需要反思,什么时候能够回到电影本体上来,不旁骛,专注于电影?”道出了电影界目前需要改进的.现状。

拍电影是追求艺术,还是追逐利益最大化,不同的电影人有不同的思考。《1921》无疑想要在追求艺术的同时实现利益的最大化,上百位知名演员中流量明星占了一大半,不为票房,难道是为了锤炼他们的演技?

诚然,流量明星出演《1921》更能彰显他们的爱国情怀,这点必须予以支持。许多年轻的观众因为他们的出演而愿意走进电影院,通过这部电影来了解那段刻骨铭心的历史、那些令人敬仰的先辈。如果把《1921》当作一部“教育”片,它显然起到了该有的教育意义。

比如,王俊凯受刑的那段,虽然时长很短,却较为震撼。甚至连资深演员祖峰都夸王俊凯:虽然年纪轻,但已经是“老”演员了,很成熟,职业素养很好,表演很有经验。

如果连祖峰都认为王俊凯演得好,那么王俊凯的粉丝和关注王俊凯的观众,多数也会为王俊凯的表演点赞,为《1921》点赞。这就是《1921》的教育意义所在。

但不是所有的流量演员,都有王俊凯这样感人的戏份,有的演员甚至只能称之为“露个脸”,连“混个脸熟”的记忆度都不够。还有一些演员的角色,只是个“工具人”,他们的故事并没有展开,他们的精彩并不能在几秒、十几秒的镜头里展现。

这也是为什么汪海林认为“流量明星减少一半,影片会好得多”的原因所在。为了让部分流量明星“露脸”,导演和编剧势必会给他们加戏,但电影的时长有限、电影的主线不能乱、主角的戏份不能减,“加戏”必然会破坏电影的完整性、统一性,这也是这部电影“不够精彩”的原因所在。

电影界需要反思,《1921》也应反思。

⑩ 观看以红色为主题的电影意义

通过观看红色影片,让我们记住幸福生活来的不易,是多少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给我们换来的,特别是,抗美援朝纪录片让我们知道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真的不容易。

红色影片有:

1、建党伟业

《建党伟业》(Beginning of the Great Revival)是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而制作的献礼影片。该片由韩三平、黄建新执导(海外部分由李少红执导,五四运动时期部分由陆川执导,战争场面由沈东执导),由刘烨、陈坤、张嘉益、冯远征等108位明星出演。

该片从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开始一直叙述至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为止共10年间中国所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大体上由民初动乱、五四运动及中共建党三部分剧情组成。该片于2011年6月15日在中国大陆正式公映。最终票房约为4.12亿元人民币。

阅读全文

与跟着电影学党史主题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哪里能够看到蜡笔小新所有的电影 浏览:521
猫孩子电影迅雷下载 浏览:678
经典系列电影第五十部 浏览:66
微电影霞光 浏览:76
曹查理跟蛇有关的电影迅雷下载 浏览:473
电影人肉鼠餐哪里能看 浏览:801
西部世界小侠说电影 浏览:716
在哪里下载电影喜欢你 浏览:914
那有什么电影好看吗 浏览:396
微电影画册 浏览:825
成人免费操电影网站迅雷下载地址 浏览:702
电影电影家园网站 浏览:739
三五成群完整电影 浏览:990
西瓜视频的电影在哪里下载地址 浏览:709
电影院2d九排坐哪个位置最好 浏览:636
肖邦有哪些电影 浏览:822
微电影宣传片制作方法 浏览:252
看电影哪个买最便宜 浏览:250
手机进YY频道怎么看电影 浏览:591
怎么约分手女友看电影说什么 浏览:6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