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茶馆里巡警的对话那点意思
茶馆第二幕中有亏凳纯一段是老林、刘麻子、老陈三个人的对话,其中“交情”一词出现了销咐四次,有两次包含了潜台词的含义。
一次是老林、老陈故意把彼此的关粗迟系描述的很好,为下文起铺垫作用。第二次是老林、老陈两个人要娶一个女人为妻子,老陈有句台词是“也没人耻笑三个人的交情吧。”刘麻子没能领会这句话的最佳语境,也就不会理解“交情”的含义了,之后老林的一句台词“还有个娘们儿”,刘麻子方能从对话信息中推理出了老林、老陈的意图。
Ⅱ 《茶馆》有何现实意义
老舍写《茶馆》,本来也是想要配合时政宣传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在1954年公布,作者抚今追昔感慨不少,觉得该写个说明新宪法得来不易的戏,用来教育青少年。于是,1956年他动笔写了一个4幕6场的话剧,戏里人物众多,由光绪年间一直写到解放前夕北平学生“反饥饿、反迫害”运动,戏里的主要人物是兄弟3人。老舍把初稿,拿到北京人艺,读给院长曹禺、总导演焦菊隐等人,征求意见。曹禺他们感觉,这部作品,最精彩的,是第1幕第2场发生在一家旧茶馆里的戏,觉得应当以这场戏作基础,另起炉灶,写个描绘旧时代社会面貌的戏。老舍挺痛快地接受了这个建议,当即表示:3个月后交剧本!期限一到,《茶馆》新作果然有了。经过跟导演、演员们的切磋磨合,这部新作真的大功告成了。剧本的最终完成稿,彻底放弃了正面展现革命斗争的场景,成了一部由往昔岁月市井生活画面组合起来的社会风情大戏。
剧本发表后,老舍写了一篇文章,题目是《答复有关〈茶馆〉的几个问题》,他写道:“茶馆是三教九流会面之处,可以容纳各色人物,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这出戏虽只有三幕,可是写了五十来年的变迁。在这些变迁里,没法子躲开政治问题。可是,我不熟悉政治舞台上的高官大人,没法子描写他们的促进或促退。我也不十分懂政治。我只认识一些小人物。这些人物是经常下茶馆的。那么,我要是把他们集合到一个茶馆里,用他们生活上的变迁反映社会的变迁,不就侧面地透露出一些政治消息吗?”
这段洞旁纳话证实,老舍写这个戏,拿定了“躲开政治问题”的主意,他想用这个戏专门来写中国社会“五十来年的变迁”;作家说,“躲开政治问题”,是因为自己一向“不十分懂政治”,所以,能达到的最佳效果就是可以用小人物们“生活上的变迁反映社会变迁”,“侧面地透露出一些政治消息”。
写《茶馆》,老舍把写作题材重新转向他熟悉的旧时代,他说,这出戏只可能“侧面地透露出一些政治消息”,——这点儿设想,如果放在文艺路线很“左”的时候,恐怕是要被扣上“政治帽纳没子”的。不过,社会发展恰好在这时候给了老舍一个机会:1956年,国家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由发动疾风骤雨式的大规模阶级斗争转向相对稳定的经济文化建设,为促进科学、文化、艺术事业,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文艺界也出现了一段时间比较宽松的创作环境。《茶馆》就是在这种气候下面问世的。之前和之后,社会条件都不行,他也就只能写一些《春华秋实》、《西望长安》、《红大院》、《女店员》类的作品。
《茶馆》共3幕,每幕戏都取用同一个场景——都发生在旧北京城一家叫“裕泰”的大茶馆里。从时间上看,3幕戏的故事,彼此相隔很长的时间:第1幕发生在晚清光绪朝的戊戌年;第2幕戏,发生在第1幕十几年后的北洋军阀割据时期;第3幕戏,发生在距第2幕三十多年、抗战结束后的国民党统治时期。作者调动了自己对旧中国社会生活的极厚实的观察和积累,利用“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的巧妙构思,把三个时代的三教九流各色人等,招之而来挥之而去,不但高度提炼而且活灵活现地演示了旧中国的基本国情,活画出那个时代的病态现实。
写作《茶馆》的时候,老舍对旧时代已经有了足够的思考,他提高了运用唯物史观来反思旧中国大千世相和社会演变的能力,对深埋在历史过程中的社会发展规律,也有了精深的体会。这就保障了他能以大气魄大手笔,纵横捭阖地扫描旧中国社会变迁的全息图像,一针见血地击中历史本质。
不过,写好这个戏,不仅需要有一种穿透历史的眼光,还得找准社会生活的恰当部位,开凿一个便于形象展示历史画面的艺术窗口。这个窗口,也被老舍探囊取物般地找到了,那就是戏里的“大茶馆”。社会上不分身份、地位、行当的几乎所有人都可以自由出入的老式茶馆,是个最能叫人号准社会脉搏的敏感点;茶馆好比五行八作的精神纽带,自然而然地就能显示出芸芸众生的生存状况。老舍依仗着茶馆在浓缩社会生活焦点方面的关键位置,把这个不可多得的人生舞台,艺术地叠印到话剧舞启消台上,让它从容地承载历史再现历史,这样的创意谋划,真可谓是超凡脱俗、空山足音。
要用短短3幕戏精到地表现3个历史时期,对作者是个严峻的挑战。惜墨如金的老舍,使出一般作家不具备的看家绝活儿,仅用了大约 3万字,就把这出戏写得神完气足。处在3个历史过程社会横断面上的一个个人物和一桩桩事件,经过过细的筛选,都极富典型意义,这些人和事营造出一种合力,阐释着一个统一的答案,也就是:那个不堪回首的旧制度,早已腐朽、荒唐和肮脏到了极点,那样的世道,是绝不能容忍它再回来的。在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总性质下面,曾经交织着纷纭复杂的多种矛盾。而这么多的矛盾,在老舍这里,却游刃有余地被提炼成了一幅幅栩栩如生的人生素描。
3幕戏的历史侧重面各有不同。第1幕,重点描绘 “大清帝国”寿终正寝前夜病入膏肓的社会场景,稍带着,也交代了在急剧下滑的社会面前,有志革新者和爱国者,以及一些本能地怀着生活期待的小市民,心间尚存的一丝追求;到了第2幕,清王朝已经瓦解,虎狼般作恶的封建军阀,却用洋人给的枪炮,造成了连年战争和社会动荡,但求过几天安生日子的老百姓,都备感恐惧,尽管时代更迭了,所有丑陋、反动的力量,照旧像清末一样,肆无忌惮地横行,也让大众躲之不及;到了第3幕,场面最凄凉,人们好不容易摆脱了“亡国奴”的生活,反倒一头栽进了空前黑暗的现实,一向都怀着良好期待、一刻都不敢放松苦苦挣扎的中国人,竟然都走到了命运的尽头,连优秀的传统文化也难逃被断送的危机。——整部《茶馆》就这样,忠实地描绘出了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叶,半个世纪间每况愈下的社会现状。
在历史大脉络的下面,这出戏的全部情节,都以人物和事件的剪影形式出现。就以第1幕来说吧,前后包括着这样一些相对独立的情节单元:第一段,“鸽子”之争——京城大宅门为争一只鸽子,差点打起群架来,旗人常四爷发了几句感慨,招来善扑营打手二德子挑衅,反倒被“吃洋教的”马五爷一句话就给压下去了;这段戏,表现了清末豪门骄奢、流氓狂妄,而顶有势力的却得数跟洋人勾结的“二毛子”。第二段,农民卖女儿——饥荒年景,破产农民康六无奈要卖15岁的女儿,人贩子刘麻子趁机牟取暴利,一旁卖小物件的贫民老者偶然得见,一语说中要害:“这年月呀,人还不如一只鸽子呢!”是用对比手法,反衬出贫富分化的严重程度。第三段,秦常异见——茶馆房东秦二爷来了,他踌躇满志地要拢起本钱办实业、救国难,可是他对眼前讨饭的穷人态度很冷淡,古道热肠的常四爷慷慨施舍,二人于是对是不是该周济穷人一碗烂肉面,表达了不同意见;这段戏写了国难当头,还有些中国人良心未泯,要力所能及地救助黎民,可是秦二爷和常四爷的两种热诚,都历史局限性。第四段,秦庞斗嘴——朝廷上顽固派的代言人、大内总管庞太监来到茶馆买农家女儿,正撞上有维新倾向的秦二爷,二人唇枪舌剑,各不示弱,说到被镇压下去的戊戌变法,引起茶客们一通议论,这些人对改良变法要吗麻木不仁,要吗痛恨诋毁;这段戏写出了顽固派嚣张的气焰,也让人看到维新运动脱离民众,底气不足。第五段,常四爷被捕——常四爷目睹卖儿卖女的惨状,长叹一声:“我看哪,大清国要完!”被暗探盯上了,两个暗探借庞太监到场,把常四爷和一道喝茶的旗人松二爷抓走了,理由是“旗人当汉奸,罪加一等!”这个情节勾画出黑暗世道下边特务密布、善良人稍有不慎就要遭殃。第六段,太监买妻——老迈昏聩、心理变态的庞太监来相看刘麻子替他买下的农家女,他又老又丑,当场把农家女康顺子吓昏过去,这时候,耳边突然响起正在下棋的茶客一声断喝:“将!你完了!”这是这一幕的结尾,意思是,封建末世虽然还挺唬人,却早就枯朽到家了。第1幕大致就是由这么6个环环相扣的情节组成,中间穿插了王掌柜对眼前这些事儿的微妙态度,穿插了唐铁嘴、黄胖子等社会渣滓的丑恶表现。整幕戏,内容充实,故事此消彼长,生活气息非常浓重,每一步剧情都见出深刻的历史内涵,戏虽然简短却含意无限,整个清末社会的矛盾、黑暗、荒唐、无奈,都被一股脑儿地体现出来。
剧中所有乌烟瘴气、令人窒息的社会现状,全都依赖暗无天日的旧制度而存在,这是《茶馆》的观众一看就明白的事理。老舍写《茶馆》,尊重观众的头脑,他丢弃政治说教,专靠活生生的艺术形象说话,把想要表达的政治见解,轻而易举地就送到了观众心里。第2幕开头,茶馆老伙计李三,在清朝灭亡了十几年之后,还是不肯剪掉他的小辫子,他有自个儿的“说道儿”:“改良!改良!越改越良,冰凉!……哼!我还留着我的小辫儿,万一把皇上改回来呢!”这就是社会最底层一无文化、二无政治觉悟的小人物嘴里道出来的“政治消息”,眼瞧着皇上是没了,可世道比前清还糟糕,当权的越是高喊“社会改良”,也就是平头百姓遭殃的时候又快到了,他以朴素的经验判断,没准儿哪一天就把个旧朝廷给改回来了呢,自己不如护着这点儿“先见之明”的好!这三两句不能再平常的平民闲聊,叫人越咂摸越有味儿,中间“侧面透露”的“政治消息”,不是既沉重、深刻,也很有说服力么?第1幕,被暗探宋恩子、吴祥子抓走的常四爷,在第2幕又跟这俩人撞上了,他发现这两个家伙居然又给军阀当了特务,有点儿意外,特务们可是大言不惭:“有皇上的时候,我们给皇上效力,有袁大总统的时候,我们给袁大总统效力;现而今……”“谁给饭吃,咱们给谁效力!”常四爷逼问了一句:“要是洋人给饭吃呢?”特务们也不含糊:“告诉你,常四爷,要我们效力的都仗着洋人撑腰!没有洋枪洋炮,怎能打起仗来呢?”这一番对话,也“侧面透露”了相当重要的“政治消息”:封建王朝倒是没了,封建势力却照旧主宰一切,洋人的枪炮照旧派着大用场——这不就等于是告诉观众,中国社会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性质一点儿都没变吗!话剧《茶馆》里类似如此这般从“侧面透露”政治信息的地方,比比皆是。老舍把政治学家写到教科书里的理论,化成社会下层小人物们脱口而出的街谈巷议,化成戏里头一个个信手拈来的细节,潜移默化地注入到观众的欣赏活动中间,收到的效果假如跟政治教科书相比,起码是有异曲同工之处的。
与一般戏剧作品两样,《茶馆》不是要讲具体故事的戏,它要表现的,是由3个历史时代代表着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总体形象。用老舍的话说,写这出戏的目的,就是要“葬送三个时代”。3幕戏里,扎扎实实地写进去了老舍对历史深刻的回眸和反思,这让与作家同时代的人,以及一代又一代比他晚来到这个世界上的人们,看看戏,心灵就会受到震撼。一部作品能达到这样的作用,它的思想价值就是不可低估的。
《茶馆》刚上演的时候,有人认为它的故事性不强,建议用康顺子的遭遇和她儿子康大力参加革命,去发展剧情。老舍谢绝了这个建议,说:“这样一来,我的葬送三个时代的目的就难达到了。抱住一件事去发展,恐怕茶馆不等被人霸占就已垮台了。”(《答复有关〈茶馆〉的几个问题》)50年代,中国的作者和读者和观众,几乎无一例外地觉得,凡是写旧时代,惟一任务就应当是表现尖锐的阶级斗争,歌颂革命的胜利,不这样可不成。老舍委婉地解释,旧茶馆假使都成了革命堡垒,它的日子就延续不了几天了,又何谈让它来见证3个黑暗时代呢。至于为什么可以不以反映革命斗争作为艺术作品的主题,老舍在当时不愿意深谈,也不可能深谈。
话剧《茶馆》因为创意上别出心裁,还没到“文革”开始,已经引来了一些指责。有人写文章,认为《茶馆》“怀旧”,宣扬了“今不如昔”,“没有揭示出惊天动地的时代巨浪,”“没有指出人民的必然胜利和远大的理想”,“归根结底还是跟作家的世界观、阶级立场和创作方法密切联系着的。”到了“文革”期间,《茶馆》更成了老舍被诬陷成“反动作家”的“罪证”。现在,我们没有必要再去一一反驳对《茶馆》的指责。让人们不禁想起来的倒是,《茶馆》第3幕,王利发莫名其妙地问了句:“‘罢课’改了名儿,叫‘暴动’啦?”特务小宋恩子马上揪住这句话,劈头盖脸地,说王利发跟罢课的学生们“是一路货!”久经人生阵仗的茶馆老掌柜,没让他唬住,只是嘀嘀咕咕地对付他:“我?您太高抬我啦!”看来,靠指鹿为马来陷害人,在我们这片土地上,历来就不难遇到。
几十年后的今天再想想,许多和《茶馆》同时问世的所谓好作品,早已经灰飞烟灭。《茶馆》却像是一枝傲霜的腊梅,历尽考验,越开越茂盛。70年代末到现在,北京人艺多次重排《茶馆》,这出戏演出已有500场之多,创造了中国话剧史上最受观众喜爱的许多记录;《茶馆》还代表中国的话剧艺术,去德、法、瑞士、日本以及香港、台湾演出,为不同人种、不同经历、不同价值观的观众所赞赏,被称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
二,用写文化来写社会
《茶馆》要把旧中国的社会变迁演给观众看。可是,老舍对政治不大熟悉,这限制了他直接写社会政治变迁的能力。于是,作家避生就熟,用他了如指掌的社会文化变迁,来折射社会政治变迁的幽微。我们都清楚,一个时代的文化和政治,都从属于社会的上层建筑,二者之间,具有内在的联系,社会的政治性质总会或明或暗地作用于它的文化,而形形色色的文化世相,也常常能把暗含着的种种政治信息,传递给人们。所以,通过写一个时代的文化现象来反映这个时代的政治面貌,就成了艺术作品反映社会可行的途径。《茶馆》恰恰体现了老舍选择了这一创作途径所获取的艺术优势。
《茶馆》要表现旧中国的黑暗,表现身处黑暗社会中的大众,为了求生存、求正义、求发展而无法逃避的痛苦挣扎和悲惨结局。老舍没有把这个沉重的主题,放到某一个具体故事里头,他决定用社会上“小人物怎么活着和怎么死的,来说明那个年代的啼笑皆非的形形色色”(《谈〈茶馆〉》),来表达自己厌恶和唾弃整个旧时代的思想倾向。病态的社会,畸形的文化,怪异的人生……组成了《茶馆》里面光怪陆离的社会画面。老舍的笔,就好像外科大夫手里的一根探针,每挑破腐朽社会的一块疮痂,都教人们看到一股污浊的脓血涌出来,社会从外到内的溃疡到了这样可怕的地步,用大变革来教它脱胎换骨,当然是最合理不过的了。
《茶馆》的观众,不得不随时睁大了眼睛,来直视舞台上的荒诞世道:那位据说是“侍候着太后,红的不得了,连家里打醋的瓶子都是玛瑙作的”庞太监,老态龙钟女声女气,却面对大庭广众不知羞耻地宣布自己就要完“婚”的消息;人贩子刘麻子,心狠手辣,又不怕人们看穿他倒卖一个农家女就赚190两昧心银子的劣迹,他大言不惭,宣传自个儿的逻辑:“我要是不分心,他们还许找不到买主呢”;两个逃兵,钱不够,又想满足生理需求,不得不凑钱托人贩子买个合用的老婆,组成不可想象的“三个人的交情”;战火连天,军阀割据,市民们人人自危、怨声载道,却会有人“感谢这个年月”,对专靠卖卜骗人为生的唐铁嘴说来,“年头越乱,我的生意越好!这年月,谁活谁死都碰运气,怎能不多算算命、相相面呢!”这一桩桩一件件带着反常滋味,也带有几分滑稽色彩的小情节,全都是荒唐年头生出来的稀奇景致,被剧作家陈列到一起,就证实了一个全没有社会公正的年代,必然要把正常社会无法理喻的咄咄怪事,层出不穷地变幻出来。这就像《红楼梦》所说的“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一样,《茶馆》里面这些教人“啼笑皆非的形形色色”,让观众每一想起,都免不了要慨叹再三。
《茶馆》表现了世风败坏,江河日下。作品采取让丑类人物在职业上大多父子间“世袭罔替”的身份安排,在3幕戏里,人口贩子刘麻子和小刘麻子,卖卜装神的骗子唐铁嘴和小唐铁嘴,干侦探的宋恩子和小宋恩子、吴祥子和小吴祥子,地痞打手二德子和小二德子,都是父一辈、子一辈地连续着,透过这伙社会渣滓不但无耻而且又略微有所变化的言行,观众可以看出一些社会变化来。第1幕,刘麻子利用社会贫富差异,倒卖人口,混得挺得意;可到了第2幕,他神气不起来了,不是贫富分化的社会有了好转,倒是更糟糕的现实叫他倒了运,他发牢骚:“这么一革命啊,可苦了我啦!现在,人家总长次长,团长师长,要娶姨太太讲究要唱落子的坤角,戏班里的女名角,一花就三千五千现大洋!我干瞧着,摸不着门!”做老式昧心生意的刘麻子,眼光、魄力,都撵不上“社会发展”的速度,乱世枭雄们成了社会新贵,恶行远远超出了前清的权贵们,他们选姨太太的标准和一掷千金的气度,让刘麻子这路纤场老手只剩下干瞧着的份了,世风日下于此可见一斑矣。到了第3幕,轮到小刘麻子这个纤场新人露脸了,他总结父亲“一辈子混得并不怎样”的教训,迎时代浊流而上,勾结横行霸道的国民党官僚,要创办把北平全城的舞女、明娼、暗娼、吉普女郎和女招待全都组织起来的“包圆儿”公司,为美国兵和官僚们服务。小刘麻子的野心和狡诈,真可以叫他那死去的父亲小巫见大巫了,人贩子行当花样翻新、登峰造极,更证实什么样的岁月,自然就有什么样的世风。再看看唐铁嘴父子:前两幕,唐铁嘴招摇过市,虽说有兵荒马乱的年头帮衬着他卖卜行骗,他终归没能发迹,白喝了一辈子茶馆里的残茶,连王掌柜都敢挤对他;可是,到继承骗子衣钵的小唐铁嘴这一辈,被封成了邪教“三皇道”的“天师”,小唐铁嘴说:“我跟小刘麻子……我们是应运而生,活在这个时代,真是如鱼得水!”在丑恶透顶的浊世,除去小刘麻子、小唐铁嘴这伙儿市井无赖、社会渣滓,肯定再也不会有什么正经人“如鱼得水”,一个社会是个什么社会,只要瞧瞧其中净是些何等样人“如鱼得水”便可以了然,这也是所谓“适者生存”吧。刘麻子爷儿俩和唐铁嘴爷儿俩,其实都是时代的一种“文化符号”,他们代表着最见不得人的哪种“文化”,只有在最见不得人的社会里才能吃得开。
一方面,丑陋的东西四处滋生蔓延。另一方面,民族传统文化里头有价值的东西,在那样的年头当中却活不出来,甚至要走向毁灭。第3幕,评书名角儿邹福远、京剧演员卫福喜和饭庄名厨明师傅,各自述说自己如同性命般珍惜的艺术和技艺,都是朝不饱夕,岌岌可危。明师傅是一个人能“办一、二百桌满汉全席的手儿”,到头来,为生计所迫,变卖了所有的厨具家什,给监狱里犯人蒸窝窝头去了,因为“现而今就是狱里的人多呀!”邹福远道出了这些艺人和手艺人的极度苦闷:“这年头就是邪年头,正经东西全得连根儿烂!”
人的精神危机是时代文化危机的一部分。《茶馆》对旧社会民众精神危机的刻画,主要是借助剧中三个关键人物——王利发、秦仲义和常四爷来完成的。
“裕泰大茶馆”的掌柜王利发贯穿全剧。他父亲死得早,二十多岁就独立应付生活,他懂得,“在街面上混饭吃,人缘顶要紧”,所以按着老辈儿留下来的老办法,以为“多说好话,多请安,讨人人的喜欢,就不会出岔子”。他每天满脸堆笑逢迎来自官僚权贵、外国势力、恶霸、地痞、特务、警察多方面的敲诈滋扰,他心地不坏,却因为地位比赤贫阶层高出一截,对世间的苦难早已熟视无睹。他是个本分买卖人,希望社会安定,自个儿的生意也顺心点儿,可社会总跟他拧着劲儿来,他不敢跟社会较劲,只能俯首当“顺民”,常劝茶客们“莫谈国事”。世间兵荒马乱,城区别的大茶馆都破产歇业了,他还苦撑着,时不时第想出些个小招数,抵挡街头商业全走背字儿的潮流,晚年,眼瞅着茶馆撑不下去了,他不嫌丢人,打算添女招待。但是,社会的魔掌越来越紧地卡住了他的脖子,国民党党棍创办的“三皇道”要砸他的茶馆,特务们也来勒索,要他交出根本拿不出来的金条换老命,流氓们开办新式妓院,在当局怂恿下要霸占他的铺面……王利发一筹莫展,走到了人生尽头,这才明白,几十年来的小心谨慎苦撑苦熬,全算白饶,面对死的诱惑,他到底喊出了从来没敢喊出口的话:“人总得活着吧?我变尽了方法,不过是为了活下去!是呀,该贿赂的,我就递包袱。我可没作过缺德的事……那些狗男女都活得有滋有味的,单不许我吃窝窝头,谁出的主意?”王利发的这点儿心理危机很有代表性,不坑人、不害人、逆来顺受、没有过高的生活要求,是当时小市民最普遍的心态。身份地位稍稍高于一般平民的小商人王利发,力求小康而不得,最后结局这样凄凉,生活在那个世道下面的贫苦市民,就更没指望了。王利发走到人生最后一站喊出来的几句话,也正是萦绕在社会底层小人物们心头的一致的困惑和愤懑。
秦仲义是个民族资本家。第1幕登场的时候,只有二十几岁,戊戌变法失败后国势衰落,他凭着一颗报国之心,变卖祖业创建工厂,想实业救国。他耗尽40年的心血办起不小的企业,觉得这样就足可以“富国裕民”。他错了,抗战刚结束,他的产业就被政府没收了,当局不但没有接着好好办厂,还把机器当成碎铜烂铁给卖掉了。眼看着工厂的废墟,秦二爷痛心疾首,怨气冲天:“全世界,全世界找得到这样的政府找不到?”他的人生结论比王利发的还惨:“……应当劝告大家,有钱哪,就该吃喝嫖赌,胡作非为,可千万别干好事!”秦仲义有过比王利发大得多的生存能力,他立志变革中国现实,可是,他的人生也没能逃脱世道的钳制,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制度,帝国主义、封建寡头和官僚买办共同控制的国家经济形势,没给他留下一丁点儿施展的空间。何况,他自视高人一头,跟大众无法沟通感情。他在黑暗岁月里单挑独斗了一辈子,终于惨败下来,也是必然的。
常四爷,在《茶馆》这出戏里,是最少受到挖苦、批判的一个形象,这跟他特定的身份、经历——由老北京旗人中间走出来的自食其力者——有相当的关系。满族出身的作家老舍,毕生写了许多带有满人性格特征的人物,可是,直到年近花甲,才破天荒头一回明明白白、理直气壮地写了一个正派、淳朴、刚直、勤恳的满族人!作者写常四爷的主要用意,一是要写出旗人下层的确有一批忠肝义胆的爱国者,二是要写出满族文化精神中也存在一些极有价值的东西,三是要反映出从清末过来的满族人,并不都是些坐吃等死的“窝囊废”。常四爷的身上体现了直到晚清时节八旗将士的多数人仍在坚守的爱国情操,打清朝末年他还吃着钱粮、坐得起茶馆的时候,就很瞧不上“吃洋教”的马五爷,瞧不上崇洋媚外的国人“一个人身上有多少洋玩意儿”,看到鼻烟壶也从外洋进口,他心疼“这得往外流多少银子啊!”尤其是感觉到了国不国民不民的惨状,他能冲口喊出:“我看哪,大清国要完!”当局的侦探以他说这话为理由要逮捕他,他据实相告:“我爱大清国,怕它完了!”还是没用,被抓去坐了一年多大牢。出狱就赶上了义和团运动,为护卫国权,他跟洋人刀枪相对地打了几仗。后来大清国到底亡了,他也并不意外,认准了这是历史的惩罚:“该亡!我是旗人,可是我得说句公道话!”他一生保持着满族人耿忠、倔强的脾气,不向恶人低头,不向命运让步,在民国初期到处排斥满人的时候,就像松二爷说的:“谁愿意瞪着眼挨饿呢!可是,谁又要咱们旗人呢!”哪怕是靠担筐贩菜、挎篮子卖花生米,照样活得腰板挺直。那么,像常四爷这么一条硬汉子,是不是能有好一点的命运呢,不是,他也照样逃不掉人生悲剧。七十多了,他还是一贫如洗,这才弄清楚:“我爱我们的国呀,可是谁爱我呢?”他预感到,这么下去,“不是饿死,就是叫人家杀了”,他“就是有眼泪也流不出来喽”。常四爷,一个多么希望依靠奋斗来换取国家和个人好前途的中国人,他的悲剧不是来自胆怯、懒惰,而是来自他的落伍了的观念,属于旧时代也属于满族传统的人生观,叫他总以为凭着一身正气和不服输的精神,就可以在铺天盖地的社会黑暗间闯开一条生路,这样天真的愿望根本没法实现,邪恶社会永远张着血盆大口,毫不留情地吞食着贫寒的个体的市民小人物,即使你再豪横再不肯屈服也罢。常四爷的失败,除了社会的责任之外,也因为他的人生哲学已然不合时宜。就这一点说来,他与终于跌进厄运的王利发、秦仲义,是殊途同归。
《茶馆》作品刚发表,就有剧评家批评过:“这个戏……对旧时代的某些旧人却有过多的低回凭吊之情。”这部作品融入了老舍相当程度的“低回凭吊之情”,应当说是事实,问题是,这种情感是否就是多余的或者不健康的呢?剧作家“凭吊”了不为丑恶时代所容的优秀文化,“凭吊”了苦苦挣扎而终于落败的善良人物,我们只要尊重历史,是不难体会老舍对这些凭吊对象的价值认定的。优秀的民族传统被恶劣文化环境无情地剿杀,当然是需要凭吊和鸣不平的;即便是像王利发、秦仲义、常四爷这类旧人物,他们体现的我们民族的善良、质朴、奋发、隐忍、刚强、正直等美好
Ⅲ 求老舍茶馆一书里一些好句子但是一定要有一句有哲理性的句子
希望使他快活,恐惧使他惊惶,他想睡,拦孙但睡不着,岩衡敏四肢像散了似的在一些干草上放着,什么响动粗枝也没有,只有天上的星伴着自己的心跳。
雨下给富人,也下给穷人;下给义人,也下给不义的人。其实雨并不公道,因为落在一个没有公道的世界上。
弓子软得颤悠颤悠的,连车把都微微的动弹,车箱是那么亮,垫子是那么白,喇叭是那么响。
Ⅳ 急求:老舍《茶馆》中人物精彩对话
时间 与前幕相隔十余年,现在是袁世凯死后,帝国主义指使中国军阀进行割据,
时时发动内战的时候。初夏,上午。
地点 同前幕。
人物 王淑芬 报 童 康顺子 李 三 常四爷康大力 王利发 松二爷 老
林 难民数人宋恩子 老 陈 巡 警 吴祥子 崔久峰押大令的兵七人 公寓住客
二、三人 军 官唐铁嘴 刘麻子 大兵三、五人〔幕启:北京城内的大茶馆已先后相
继关了门。“裕泰”是硕果仅存的一家了,可是为避免被淘汰,它已改变了样子与作风。
现在,它的前部仍然卖茶,后部却改成了公寓。前部只卖茶和瓜子什么的;“烂肉面”
等等已成为历史名词。厨房挪到后边去,专包公寓住客的伙食。茶座也大加改良:一律
是小桌与藤椅,桌上铺着浅绿桌布。墙上的“醉八仙”大画,连财神龛,均已撤去,代
以时装美人——外国香烟公司的广告画。“莫谈国事”的纸条可是保存了下来,而且字
写的更大。王利发真象个“圣之时者也”,不但没使“裕泰”灭亡,而且使它有了新的
发展。〔因为修理门面,茶馆停了几天营业,预备明天开张。王淑芬正和李三忙着布置,
把桌椅移了又移,摆了又摆,以期尽善尽美。
〔王淑芬梳时行的圆髻,而李三却还带着小辫儿。〔二、三学生由后面来,与他们
打招呼,出去。王淑芬 (看李三的辫子碍事)三爷,咱们的茶馆改了良,你的小辫儿
也该剪了吧?
李三 改良!改良!越改越凉,冰凉!王淑芬 也不能那么说!三爷你看,听说
西直门的德泰,北新桥的广泰,鼓楼前的天泰,这些大茶馆全先后脚儿关了门!只有咱
们裕泰还开着,为什么?不是因为拴子的爸爸懂得改良吗?
李三 哼!皇上没啦,总算大改良吧?可是改来改去,袁世凯还是要作皇上。袁
世凯死后,天下大乱,今儿个打炮,明儿个关城,改良?哼!我还留着我的小辫儿,万
一把皇上改回来呢!
王淑芬 别顽固啦,三爷!人家给咱们改了民国,咱们还能不随着走吗?你看,咱
们这么一收拾,不比以前干净,好看?专招待文明人,不更体面?可是,你要还带着小
辫儿,看着多么不顺眼哪!
李三 太太,你觉得不顺眼,我还不顺心呢!王淑芬 哟,你不顺心?怎么?
李三 你还不明白?前面茶馆,后面公寓,全仗着掌柜的跟我两个人,无论怎么
说,也忙不过来呀!王淑芬 前面的事归他,后面的事不是还有我帮助你吗?李 三
就算有你帮助,打扫二十来间屋子,侍候二十多人的伙食,还要沏茶灌水,买东西送信,
问问你自己,受敏世得了受不了!
王淑芬 三爷,你说的对!可是呀,这兵荒马乱的年月,能有个事儿作也就得念佛!
咱们都得忍着点!李 三 我干不了!天天睡四、五个钟头的觉,谁也不是铁打的!
王淑芬 唉!三爷,这年月谁也舒服不了!你等着,大拴子暑假就高小毕业,二拴
子桥中肢也快长起来,他们一有用处,咱们可就清闲点啦。从老王掌柜在世的时候,你就帮助
我们,老朋友,老伙计啦!
〔王利发老气横秋地从后面进来。
李三 老伙计?二十多年了,他们可给我长过工钱?什么都改良,为什么工钱不
跟着改良呢?
王利发 哟!你这是什么话呀?咱们的买卖要是越作越好,我能不给你长工钱吗?
得了,明天咱们开张,取个吉利,先别吵嘴,就这么办吧!All right?①李
三 就怎么办啦?不改我的良,我干不下去啦!〔后面叫:“李三!李三!”
王利发 崔先生叫,你快去!咱们的事,有工夫再细研究!李 三 哼!
王淑芬 我说,昨天就关了城门,今儿个还说不定关不关,三爷,这里的事交给掌
柜的,你去买点菜吧!别的不说,咸菜总得买下点呀!
〔后面又叫:“李三!李三!”
李三 对,后边叫,前边催,把我劈成两半儿好不好!(忿忿地往后走)
王利发 拴子的妈,他岁数大了点,你可得……王淑芬 他抱怨了大半天了!可是
抱怨的对!当着他,我不便直说;对你,我可得说实话:咱们得添人!王利发 添人得
给工钱,咱们赚得出来吗?我要是会干别的,可是还开茶馆,我是孙子!
〔远处隐隐有炮声。
王利发 听听,又他妈的开炮了!你闹,闹!明天开得了张才怪!这是怎么说的!培亮
王淑芬 明白人别说胡涂话,开炮是我闹的?王利发 别再瞎扯,干活儿去!嘿!
王淑芬 早晚不是累死,就得叫炮轰死,我看透了!(慢慢地往后边走)
王利发 (温和了些)拴子的妈,甭害怕,开过多少回炮,一回也没打死咱们,北
京城是宝地!
王淑芬 心哪,老跳到嗓子眼里,宝地!我给三爷拿菜钱去。(下)
〔一群男女难民在门外央告。
难民 掌柜的,行行好,可怜可怜吧!王利发 走吧,我这儿不打发,还没开张!
难民 可怜可怜吧!我们都是逃难的!王利发 别耽误工夫!我自己还顾不了自己呢!
〔巡警上。
巡警 走!滚!快着!
〔难民散去。
王利发 怎样啊?六爷!又打得紧吗?巡 警 紧!紧得厉害!仗打得不紧,怎能
够有这么多难民呢!上面交派下来,你出八十斤大饼,十二点交齐!城里的兵带着干粮,
才能出去打仗啊!王利发 您圣明,我这儿现在光包后面的伙食,不再卖饭,也还没开
张,别说八十斤大饼,一斤也交不出啊!巡 警 你有你的理由,我有我的命令,你瞧
着办吧!(要走)
王利发 您等等!我这儿千真万确还没开张,这您知道!开张以后,还得多麻烦您
呢!得啦,您买包茶叶喝吧!(递钞票)您多给美言几句,我感恩不尽!巡 警 (接
票子)我给你说说看,行不行可不保准!〔三、五个大兵,军装破烂,都背着枪,闯进
门口。巡 警 老总们,我这儿正查户口呢,这儿还没开张!大 兵 OE牛
巡警 王掌柜,孝敬老总们点茶钱,请他们到别处喝去吧!王利发 老总们,实
在对不起,还没开张,要不然,诸位住在这儿,一定欢迎!(递钞票给巡警)巡 警
(转递给兵们)得啦,老总们多原谅,他实在没法招待诸位!
大兵 OE牛∷���保恳�执笱螅王利发 老总们,让我哪儿找现洋去呢?大 兵
OE牛∽崴�鲂【俗樱巡 警 快!再添点!
王利发 (掏)老总们,我要是还有一块,请把房子烧了!(递钞票)
大兵 OE牛。ń忧�拢�呈帜米吡娇樾伦啦迹巡 警 得,我给你挡住了一场大锅!
他们不走呀,你就全完,连一个茶碗也剩不下!
王利发 我永远忘不了您这点好处!
巡警 可是为这点功劳,你不得另有份意思吗?王利发 对!您圣明,我胡涂!
可是,您搜我吧,真一个铜子儿也没有啦!(掀起褂子,让他搜)您搜!您搜!巡 警
我干不过你!明天见,明天还不定是风是雨呢!(下)
王利发 您慢走!(看巡警走去,跺脚)他妈的!打仗,打仗!今天打,明天打,
老打,打他妈的什么呢?〔唐铁嘴进来,还是那么瘦,那么脏,可是穿着绸子夹袍。
唐铁嘴 王掌柜!我来给你道喜!
王利发 (还生着气)哟!唐先生?我可不再白送茶喝!(打量,有了笑容)你混
的不错呀!穿上绸子啦!
唐铁嘴 比从前好了一点!我感谢这个年月!王利发 这个年月还值得感谢!听着
有点不搭调!唐铁嘴 年头越乱,我的生意越好!这年月,谁活着谁死都碰运气,怎能
不多算算命、相相面呢?你说对不对?王利发 Yes①,也有这么一说!
唐铁嘴 听说后面改了公寓,租给我一间屋子,好不好?王利发 唐先生,你那点
嗜好,在我这儿恐怕……唐铁嘴 我已经不吃大烟了!
王利发 真的?你可真要发财了!
唐铁嘴 我改抽“白面”啦。(指墙上的香烟广告)你看,哈德门烟是又长又松,
(掏出烟来表演)一顿就空出一大块,正好放“白面儿”。大英帝国的烟,日本的“白
面儿”,两大强国侍候着我一个人,这点福气还小吗?
王利发 福气不小!不小!可是,我这儿已经住满了人,什么时候有了空房,我准
给你留着!
唐铁嘴 你呀,看不起我,怕我给不了房租!王利发 没有的事!都是久在街面上
混的人,谁能看不起谁呢?这是知心话吧?
唐铁嘴 你的嘴呀比我的还花哨!
王利发 我可不光耍嘴皮子,我的心放得正!这十多年了,你白喝过我多少碗茶?
你自己算算!你现在混的不错,你想着还我茶钱没有?
唐铁嘴 赶明儿我一总还给你,那一共才有几个钱呢!(搭讪着往外走)
〔街上卖报的喊叫:“长辛店大战的新闻,买报瞧,瞧长辛店大战的新闻!”报童
向内探头。报 童 掌柜的,长辛店大战的新闻,来一张瞧瞧?王利发 有不打仗的新
闻没有?
报童 也许有,您自己找!
王利发 走!不瞧!
报童 掌柜的,你不瞧也照样打仗!(对唐铁嘴)先生,您照顾照顾?
唐铁嘴 我不象他,(指王利发)我最关心国事!(拿了一张报,没给钱即走)
〔报童追唐铁嘴下。
王利发 (自言自语)长辛店!长辛店!离这里不远啦!(喊)三爷,三爷!你倒
是抓早儿买点菜去呀,待一会儿准关城门,就什么也买不到啦!嘿!(听后面没人应声,
含怒往后跑)
〔常四爷提着一串腌萝卜,两只鸡,走进来。常四爷 王掌柜!
王利发 谁?哟,四爷!您干什么哪?常四爷 我卖菜呢!自食其力,不含糊!今
儿个城外头乱乱哄哄,买不到菜;东抓西抓,抓到这么两只鸡,几斤老腌萝卜。听说你
明天开张,也许用的着,特意给你送来了!
王利发 我谢谢您!我这儿正没有辙呢!常四爷 (四下里看)好啊!好啊!收拾
得好啊!大茶馆全关了,就是你有心路,能随机应变地改良!王利发 别夸奖我啦!我
尽力而为,可就怕天下老这么乱七八糟!
常四爷 象我这样的人算是坐不起这样的茶馆喽!〔松二爷走进来,穿的很寒酸,
可是还提着鸟笼。松二爷 王掌柜!听说明天开张,我来道喜!(看见常四爷)哎哟!
四爷,可想死我喽!
常四爷 二哥!你好哇?
王利发 都坐下吧!
松二爷 王掌柜,你好?太太好?少爷好?生意好?王利发 (一劲儿说)好!托
福!(提起鸡与咸菜)四爷,多少钱?
常四爷 瞧着给,该给多少给多少!
王利发 对!我给你们弄壶茶来!(提物到后面去)松二爷 四爷,你,你怎么样
啊?
常四爷 卖青菜哪!铁杆庄稼没有啦,还不卖膀子力气吗?二爷,您怎么样啊?
松二爷 怎么样?我想大哭一场!看见我这身衣裳没有?我还象个人吗?
常四爷 二哥,您能写能算,难道找不到点事儿作?松二爷 *���敢獾勺叛郯ざ*
呢!可是,谁要咱们旗人呢!想起来呀,大清国不一定好啊,可是到了民国,我挨了饿!
王利发 (端着一壶茶回来。给常四爷钱)不知道您花了多少,我就给这么点吧!
常四爷 (接钱,没看,揣在怀里)没关系!王利发 二爷,(指鸟笼)还是黄鸟
吧?哨的怎样?松二爷 *��故腔颇瘢‖叶鲎牛�膊荒芙心穸�鲎牛。ㄓ辛说憔�瘢┠*
看看,看看,(打开罩子)多么体面!一看见它呀,我就舍不得死啦!
王利发 松二爷,不准说死!有那么一天,您还会走一步好运!
常四爷 二哥,走!找个地方喝两盅儿去!一醉解千愁!王掌柜,我可就不让你啦,
没有那么多的钱!王利发 我也分不开身,就不陪了!
〔常四爷、松二爷正往外走,宋恩子和吴祥子进来。他们俩仍穿灰色大衫,但袖口
瘦了,而且罩上青布马褂。
松二爷 (看清楚是他们,不由地上前请安)原来是你们二位爷!
〔王利发似乎受了松二爷的感染,也请安,弄得二人愣住了。
宋恩子 这是怎么啦?民国好几年了,怎么还请安?你们不会鞠躬吗?
松二爷 我看见您二位的灰大褂呀,就想起了前清的事儿!不能不请安!
王利发 我也那样!我觉得请安比鞠躬更过瘾!吴祥子 哈哈哈哈!松二爷,你们
的铁杆庄稼不行了,我们的灰色大褂反倒成了铁杆庄稼,哈哈哈!(看见常四爷)这不
是常四爷吗?
常四爷 是呀,您的眼力不错!戊戌年我就在这儿说了句“大清国要完”,叫您二
位给抓了走,坐了一年多的牢!
宋恩子 您的记性可也不错!混的还好吧?常四爷 托福!从牢里出来,不久就赶
上庚子年;扶清灭洋,我当了义和团,跟洋人打了几仗!闹来闹去,大清国到底是亡了,
该亡!我是旗人,可是我得说公道话!现在,每天起五更弄一挑子青菜,绕到十点来钟
就卖光。凭力气挣饭吃,我的身上更有劲了!什么时候洋人敢再动兵,我姓常的还准备
跟他们打打呢!我是旗人,旗人也是中国人哪!您二位怎么样?吴祥子 瞎混呗!有皇
上的时候,我们给皇上效力,有袁大总统的时候,我们给袁大总统效力,现而今,宋恩
子,该怎么说啦?
宋恩子 谁给饭吃,咱们给谁效力!
常四爷 要是洋人给饭吃呢?
松二爷 四爷,咱们走吧!
吴祥子 告诉你,常四爷,要我们效力的都仗着洋人撑腰!没有洋枪洋炮,怎能够
打起仗来呢?
松二爷 您说的对!*�∷囊��甙桑〕K囊�≡偌�桑��唬�巫拍忝强炜焐�俜*
财!(同松二爷下)
宋恩子 这小子!
王利发 (倒茶)常四爷老是那么又倔又硬,别计较他!(让茶)二位喝碗吧,刚
沏好的。
宋恩子 后面住着的都是什么人?
王利发 多半是大学生,还有几位熟人。我有登记簿子,随时报告给“巡警阁子”。
我拿来,二位看看?吴祥子 我们不看簿子,看人!
王利发 您甭看,准保都是靠得住的人!宋恩子 你为什么爱租学生们呢?学生不
是什么老实家伙呀!王利发 这年月,作官的今天上任,明天撤职,作买卖的今天开市,
明天关门,都不可靠!只有学生有钱,能够按月交房租,没钱的就上不了大学啊!您看,
是这么一笔账不是?
宋恩子 都叫你咂摸透了!你想的对!现在,连我们也欠饷啊!
吴祥子 是呀,所以非天天拿人不可,好得点津贴!宋恩子 就仗着有错拿,没错
放的,拿住人就有津贴!走吧,到后边看看去!
吴祥子 走!
王利发 二位,二位!您放心,准保没错儿!
宋恩子 不看,拿不到人,谁给我们津贴呢?吴祥子 王掌柜不愿意咱们看,王掌
柜必会给咱们想办法!咱们得给王掌柜留个面子!对吧?王掌柜!王利发 我……
宋恩子 我出个不很高明的主意:干脆来个包月,每月一号,按阳历算,你把那点
……吴祥子 那点意思!
宋恩子 对,那点意思送到,你省事,我们也省事!王利发 那点意思得多少呢?
吴祥子 多年的交情,你看着办!你聪明,还能把那点意思闹成不好意思吗?
李三 (提着菜筐由后面出来)喝,二位爷!(请安)今儿个又得关城门吧!(
没等回答,往外走)〔二、三学生匆匆地回来。
学生 三爷,先别出去,街上抓案呢!(往后面走去)李 三 (还往外走)抓
去也好,在哪儿也是当苦力!〔刘麻子丢了魂似的跑来,和李三碰了个满怀。李 三
怎么回事呀?吓掉了魂儿啦!刘麻子 (喘着)别,别,别出去!我差点叫他们抓了去!
王利发 三爷,等一等吧!
李三 午饭怎么开呢?
王利发 跟大家说一声,中午咸菜饭,没别的办法!晚上吃那两只鸡!
李三 好吧!(往回走)
刘麻子 我的妈呀,吓死我啦!
宋恩子 你活着,也不过多买卖几个大姑娘!刘麻子 有人卖,有人买,我不过在
中间帮帮忙,能怪我吗?(把桌上的三个茶杯的茶先后喝净)
吴祥子 我可是告诉你,我们哥儿们从前清起就专办革命党,不大爱管贩卖人口,
拐带妇女什么的臭事。可是你要叫我们碰见,我们也不再睁一眼闭一眼!还有,象你这
样的人,弄进去,准锁在尿桶上!刘麻子 二位爷,别那么说呀!我不是也快挨饿了吗?
您看,以前,我走八旗老爷们、宫里太监们的门子。这么一革命啊,可苦了我啦!现在,
人家总长次长,团长师长,要娶姨太太讲究要唱落子的坤角,戏班里的女名角,一花就
三千五千现大洋!我干瞧着,摸不着门!我那点芝麻粒大的生意算得了什么呢?
宋恩子 你呀,非锁在尿桶上,不会说好的!刘麻子 得啦,今天我孝敬不了二位,
改天我必有一份儿人心!
吴祥子 你今天就有买卖,要不然,兵荒马乱的,你不会出来!
刘麻子 没有!没有!
宋恩子 你嘴里半句实话也没有!不对我们说真话,没有你的好处!王掌柜,我们
出去绕绕;下月一号,按阳历算,别忘了!
王利发 我忘了姓什么,也忘不了您二位这回事!吴祥子 一言为定啦!(同宋恩
子下)王利发 刘爷,茶喝够了吧?该出去活动活动!刘麻子 你忙你的,我在这儿等
两个朋友。王利发 咱们可把话说开了,从今以后,你不能再在这儿作你的生意,这儿
现在改了良,文明啦!〔康顺子提着个小包,带着康大力,往里边探头。康大力 是这
里吗?
康顺子 地方对呀,怎么改了样儿?(进来,细看,看见了刘麻子)大力,进来,
是这儿!
康大力 找对啦?妈!
康顺子 没错儿!有他在这儿,不会错!王利发 您找谁?
康顺子 (不语,直奔过刘麻子去)刘麻子,你还认识我吗?(要打,但是伸不出
手去,一劲地颤抖)你,你,你个……(要骂,也感到困难)
刘麻子 你这个娘儿们,无缘无故地跟我捣什么乱呢?康顺子 (挣扎)无缘无故?
你,你看看我是谁?一个男子汉,干什么吃不了饭,偏干伤天害理的事!呸!呸!王利
发 这位大嫂,有话好好说!
最后一段的对话:
昆明气象昆明气象 板还不太弯。
常四爷 什么事这么好哇,老朋友!
王利发 哎哟!常四爷!我正想找你这么一个人说说话儿呢!我沏一壶好的
茶来,咱们喝喝!(去沏茶)
〔秦仲义进来。他老的不像样子了,衣服也破旧不堪。
秦仲义 王掌柜在吗?
常四爷 在!您是……
秦仲义 我姓秦。
常四爷 秦二爷!
王利发 (端茶来)谁?秦二爷?正想去告诉您一声,这儿要大改良!坐!
坐!
常四爷 我这儿有点花生米,(抓)喝茶吃花生米,这可真是个乐子!
秦仲义 可是谁嚼得动呢?
王利发 看多么邪门,好容易有了花生米,可全嚼不动!多么可笑!怎样啊
?秦二爷!(都坐下)
Ⅳ 电影里的人生哲理台词有哪些
电影里的人生哲理台词有如下:
1、爱,就是永远也用不着说对不起。——《爱情故事》
2、好多东西都没了,就象是遗失在风中的烟花,让我来不及说声再见就已经消逝不见。——《男庆嫌闭人四十》
3、多希望地球是平的,那样,我一直望下去,就可以看到你。——《似水年华》
4、不是子者迟弹,而是美女杀死了野兽。——《金刚》
5、一段爱情可以带来多大的伤害,也一定曾经带来多大的快乐,爱情其实就是这样!——《百年好合》
6、别跟我说你是无辜的,这让我愤怒,因为它侮辱了我的智慧。——《教父》
7、你不要对我这么好,你对我这么好要是有一天你对我不好了,我会很伤心。——《夏日的么么茶》
8、上帝誉裂会把我们身边最好的东西拿走,以提醒我们得到的太多!——《四根羽毛》
Ⅵ 《茶馆》电影讲的是什么
故事讲述了茶馆老板王利发一心想让父亲的茶馆兴旺起来,为此他八方应酬,然而严酷的现实却使他每每被嘲弄。最终被冷酷无情的社会吞没。
经常出入茶馆的民族资本家秦仲义从雄心勃勃搞实业救国到破产;豪爽的八旗子弟常四爷在清朝灭亡以后走上了自食其力的道路。故事还揭示了刘麻子等一些小人物的生存状态。全剧以老北京一家大茶馆的兴衰变迁为背景,向人们展示了从清末到抗战胜利后的50年间,北京的社会风貌及各阶层人物的不同命运。
全剧以老北京一家大茶馆的兴衰变迁为背景,向人们展示了从清末到抗战胜利后的50年间,北京的社会风貌及各阶层人物的不同命运。
其实《茶馆》是现代文学家老舍于1956年创作的话剧,1957年7月初载于巴金任编辑的《收获》杂志创刊号。
Ⅶ 电影里的人生哲理台词有哪些
1、女人结婚生子,意味着生命的开始和结束。
2、生下来的时间只有一半,为了找到另一半而走在世界上。有些人很幸运能很快找到他们。有些人正在寻找一生。
3、如果我知道如何戒掉你该有多好。
4、我和你在一起是因为我选择和你在一起。我不想过别人的生活。走出非洲。
5、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在那一刻,我突然非常想念她。——去春天的地铁。
6、一个拥抱是一件奇妙的事情,虽然两颗心很近,却看不见对方的脸。
7、没有法律。是没有限制的。只有一条规则:永远不要坠入爱河。
8、如果有一天我忍不住问你,你一定要骗我。即使你的心更不情愿,也不要告诉我你最爱的人不是我。
Ⅷ 茶馆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老舍先生的《茶馆》告诉我们只有处在和平发展的新时代,人民才能安居乐业。
Ⅸ 电影《茶馆》观后感
这全北京城,一座租赁老宅,茶馆周围,生意兴隆着,人满时,扛着糖葫芦棒的生意人露一次脸,留个背影,也有衣衫褴褛的人在茶馆里来来回回踱步。
就是这百味人生,展现了老北京最浓郁的市井生活和风土人情,里面的每个细节,都是有神韵的文化符号,经得起我一格一格地按暂停键,记录所有的情节和台词语录,每句对白都高度浓缩,但又一点儿紧迫的感觉都没有,逻辑对接堪称天衣无缝。
《茶馆》是老舍先生留给我们的一部不朽的名著。这样的茶馆现在已然没有了,可在旧北京,却布满了四城,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更是承载一个时代的标签。
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通过一个茶馆的兴衰,为我们描绘了一副旧清王朝日趋衰落,帝国主义势力步步深入,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为代表的维新派,遭到失败和镇压,茶馆的故事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
茶馆里的人七嘴八舌的讨论着……
“他们到底为了什么事儿这么拿刀动杖的”
“它是这么档子事,张宅的鸽子飞到李宅去了,可这李宅呢,它又不肯还,得了,咱待会儿再说吧!”
“这人,还不如一只鸽子呢!”
这时,所有人看向门外,秦二爷来了,没有带任何人,进来环顾四周,嘴里说是来看看王掌柜会不会做生意,实则是来查看生意收入,涨房租来了。
秦二爷是王掌柜的房东,难怪王掌柜的精灵让我禁不住一哆嗦。
“我这就是一边做一边学着呢,指着这个吃饭呢,谁叫我爸爸死的早,我不干也不行啊!好在啊,照顾主儿都是我父亲那辈上的老朋友,有个周到不周到的都肯包涵,闭闭眼也就都过去了,反正啊,在街面上混饭吃,人缘得要紧,我就是一切啊,都按照我父亲那会儿的老规矩,多请安,多说好话,讨人欢喜呢,就不至于出大岔子。”
他精明干练,在生意上不敢懈怠;他谨小慎微,在官员与官员之间从来都没有冲撞过,他委曲求全,一方忍气吞声,一方笑脸相迎;他善于应酬,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接待方式。
在房东神气的说完迟早要把房子收回去时,之前我注意到的那对母女,原本以为是群演,竟再次出现了!
“妈,我饿,我饿啊!”
“小王”
“在”
“轰出去”
“这这这呆不住”
看到这里,心如刀割,无论在哪个时代,都是如此,生活给予我们苦难,却没有给我们片刻喘息的机会。要知道,有的人,仅仅活着就拼尽全力。
“哪位行行好,买下这位孩子,二两银子,只当是买个小猫小狗吧!”
常四爷搭话了。常四爷侠骨之风,正直倔强,敢作敢为。但是,茶馆的墙上明确挂着一个牌子:莫谈国事!
“给叫两碗烂肉面,让她们到外面去吃。”
就到这打住也就是了,一向胸性耿直的常四爷一句话,以至于被抓入狱。
“我看呐,这大清王朝,是要完了。”
“完不完吧,也不在乎有没有人给穷人一碗面吃,小王,说真的,我真想把这的房子给收回去,我不但要收回房子,连城里的买卖、乡下的地,全卖了,把本钱拢在一块,开工厂,开个顶大顶大的工厂,那才能救的了穷人,那才能救的了国……”
秦二爷的高傲,意气风发中毫无害怕的意思,三毛说:“我们还年轻,长长的人生可以受一点风浪。”可能秦二爷此时此刻便估摸着自己的财力可做一方之土吧!
说完话的秦二爷正要离开茶馆,这时候,庞老爷来了,庞老爷和秦二爷明里暗里互相讽刺了一番后,秦二爷拂袖而去。
庞老爷是清朝握权之人,也是那个以刘麻子为介质买女孩的人。
“一个乡下丫头,要我二百银子”
“十两银子,不能再涨了”
…………
腐败透顶的大清朝,被革命的烈火包围着,果不其然,它很快就完了。
长辫子正在一串一串的被绞去,闹着军阀,打着乱仗,王掌柜改良了,茶馆改成了半个大学堂,住着大学生。
当年抓走常四爷的那两位讨厌的人进茶馆来了,穿的衣服虽不一样了,但恶气却更让人讨厌了,常四爷一进门看到后,还是气中生气,当年抓走自己的他们还是这副嘴脸,永远当着狗腿子。
“你这为什么住着学生啊?这学生可没什么老实家伙”
“当官的吧!今儿上台,明儿就许撤职;做买卖的,他今儿开张,明儿就许关门,都靠不住,还就这大学生,能够按月交房租,没钱上不了大学呀,你说是这一笔账不是?”
一晃,已经好多年了,现如今,常四爷卖青菜,秦二爷办工厂,后来,老裕泰,老字号,还是九城闻名,有了小刘麻子,小唐铁子,大洋改成了美钞……
王掌柜中年时,军阀混战时期,茶馆改良升级,当初被大太监买去的小姑娘因为大太监死去,又找着回来,被掌柜收留在茶馆,两个当差的因为饷钱直接伸手向王掌柜要保护费;买卖人口的刘麻子准备给两个逃兵卖个媳妇,结果因为军阀翻查,被收受两个逃兵贿赂的当差,指是逃兵当场砍头。
到了美军和国民党特务横行的年代。王掌柜已老态龙钟,在茶馆里出头露面的人物,也都是子继父业的下一辈子人了。
常四爷弯着身子走进茶馆,篮子里是自己卖的花生仁,有了花生仁,可没牙了,如今,王掌柜、秦二爷、常四爷他们三都七十多岁了。
常四爷、秦二爷进门那一刻,三个人还谈茶馆改良的事,我哭了,哭的太彻底了,本来能用一个星期的纸又要少用两天。二十岁就主张“实业救国”的秦二爷到天津去看到自己四十年的心血被拆了。
“到如今,抢去我的工厂,好哇,我势力小,我干不过他们,可你倒是好好的办哪,那是救国裕民的事业,拆啦,机器都当成碎铜烂铁给卖了”
“全世界,可这全世界,你能找的出这样的政府来笑找不出来,现在我明白了,王掌柜,求你一件事吧,没事的时候,你可以跟那喝茶的人们当成个笑话谈谈,你说当初,有那么个不知好歹的秦某人,爱办实业,办了几十年,结果却……你应该劝告大家,有钱就得吃喝嫖赌,胡作非为,可就是千万别做好事…”
“二爷,我这会就要搬家了,搬到哪不一样,我呀,比不了你们二位。二爷您,财大业大,心胸大,这树大,就招了风欸;四爷您,一辈子不服软,专门好打抱不平,可我呢,当了一辈子的顺民,见着谁,我都鞠躬,请安,作揖,就盼着孩子们有点出息,冻不着,饿不着,没灾没病,可哪想到哇,日本人在这会儿的时候,我二栓子就跑了,老婆想儿子,想死了,好不容易盼着,日本人走了,你觉得这该缓口气了吧,可谁知道啊,这又来了…”
“自食其力,凭良心干了一辈子,一事无成,最后只落得个卖花生的”
一番倾诉过后,只剩下王掌柜一人,这是他的茶馆,他活着,活在这,他死了,死在这!
故事主要涉及到两代人,看他们每个人的后代,都有他们上一代的影子,甚至说是有过之无不及。时代动荡,有的人因此落魄潦倒,有的人却因此一飞冲天,看小刘麻子穿上了一身洋装、小唐铁嘴儿当上了天师,他们就凭着这幅嘴脸,巴结讨好,欺压良民,毫无间断的坐着坏事。
而王掌柜,常四爷等正义代表,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制度,帝国主义、封建寡头和官僚买办共同控制的国家经济形势下,这丝毫没给他们留下一丁点儿施展的空间。他们也有爱国之心,并固执而骄傲地认为自己能够救国救民。而反派角色刘麻子等人多行不义必自毙,最终被无情的社会吞没。
宋恩子、吴祥子、唐铁嘴、刘麻子属于恶势力的代表。他们共同合成了国民劣根性的象征性形象。老舍通过稍带夸张的“父子传承”的方式表现了恶势力在不同时代的延续,又以茶馆常客的关系使历经沧桑的王掌柜、常四爷、秦二爷得以聚首回顾一生,从而使“裕泰”成为整个旧中国社会的象征,在某种意义上成为民族性的深层心理结构象征。
这样一类人物形象,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畸形和病态。
每个人都深沉的眷恋着脚下这片土地,多少命运在这里交汇相遇,但更多的滋味是我们这个时代无法体会的,天下太平这四个字背后蕴含蕴含着多少人的期许,也蕴含着多少人的失望。是笑与泪的相会,血与汗的交织,是金钱堆积的罪恶,也有大爱无言的付出。
活着本身就是意义。我们每个人都是带着偶然性地降临到这个世界,但都将必然走向同一个结局。生命赋予我们的意义,不在于我们能拥有什么,创造什么,而在于我们能够忍受生活给予我们的痛苦与幸福、平庸与孤独,并依旧不屈不挠地活下去。
Ⅹ 老舍《茶馆》文化内涵
】:《茶馆》创造了东方舞台的奇迹,创造了中国话剧的辉煌。重看《茶馆》仿佛又看到了作者那满怀正义感和爱国主义热情的赤诚之心。《茶馆》描绘了清朝末年、民国初年、抗战胜利后这三个历史时期。它使我们面对着清廷的没落、军阀混战、帝国主义的侵略、农村的破产和凋敝、人民的苦难、统治者的野蛮和腐朽。善良的受凌辱,正义的遭践踏,美好的被毁灭,不屈者则在寻出路。透过《茶馆》我们可以看到老舍先生对话剧事业的贡献,开创了舞台视野的新格局。
作为一名小说家,老舍的艺术视野是开阔的。他能够站在世界文化和中国文学的角度,娴熟自如在小说世界流连。但老舍转向话剧创作之后,面临着新的挑战,一个他尚不熟悉的舞台,他感到舞台的限制和束缚。他将舞台放置在一个茶馆里,而茶馆是三教九流会面之所,可以容纳各色人物。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这出戏虽只有三幕,可是写了五十年来的变迁。这种“以小见大”的手法写一个小小的茶馆,反映社会的沧桑变迁,无形之间有种立体感,将整个社会的缩影搬上了历史的舞台,用生活的变迁反映社会的变迁,同时传递出某种政治消息。
一、人物安排和剧情发展的独特见解
老舍在人物安排和剧情发展上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一)主要人物自壮到老,贯穿全剧。这样,故事虽然松散而中心人物却有些着落,就不至于说来说去,离题太远,以人物带动故事。(二)次要的人物父子相承,父子都是由同一个演员扮演,这样也会帮助故事的连续。在舞台上,父子由同一个演员扮演,就容易使观众看出故事是连续下来的,即使一幕与一幕之间相隔许多年。(三)每个角色都说自己的事情,可是又与时代发生关系。这么一来,厨子就像厨子,说书的更像说书的了,因为他们说的是自己事。同时,把自己的事情又和时代相结合,像名厨而落得去包办监狱的伙食,顺口说出这年月就是监狱里人多……因此,人物虽各说各的,可是又能反映时代,就使观众既看见了各色的人,也顺便看见了那个时代的面貌。这样人物虽然也许只说了三五句话,可是的确交代了各自的命运。(四)无关紧要的人物一律召之即来,挥之即乱睁去,毫不客气。
《茶馆》的创作,老舍已经在俯视舞台。人物表现中,已不再介绍人物性格,他已经从舞台跳出来,俯视着历史和社会这个舞台,看那些人物独立地表演。人物叙述说明性的语言逐渐减少。每个人物都具有舞台的独立性和表演性,他们的话语中包含着人物的全部信息:身份、地位、性格、生活现状等等。如第一幕唐铁嘴一上场,开口几句就包含着许多内容:
唐铁嘴:(惨笑)王掌柜,捧捧唐铁嘴吧!送给我碗茶喝,我就先给您相相面吧!手相奉送,不取分文!(不容分说,拉过王掌柜的手来)今年是光绪二十四年。您的贵庚是……
这几句话点明了时间,故事发生的背景,是在戊戌变法的大时代中。唐铁嘴作为相面先生的身份以及他的生存状态,清楚地显现在观众面前。接下来王利发的几句话更加清楚地说明了唐铁嘴困顿的原因。
王利发:(夺回手去)算了吧,我送你一碗茶喝,你就甭卖那套生意口啦!用不着相面,咱们既在江湖,都是苦命人!(由柜内走出,让唐铁嘴坐下)坐下,我告诉你,你要乱陪码是不戒了大烟,就永远交不了好运!这是我的想法,比你的更灵验!
这句话表现了王利发精明的性格,也表现了一个生意人和为贵的处世特点。他有些看不起唐铁嘴的落寞,也有些厌恶他的纠缠,但他不愿意得罪这么个人,他给他一些善意的忠告,就把一个舞台形象生动地刻画出来。
二、取材上的连贯
《茶馆》的艺术构思是取材上的连贯。联想到其他的剧本无不体现这一特点如《龙须沟》等。老舍以平民世界为主要的取材对象,平民世界有着丰富而深刻的思想意蕴,以及真实动人的艺术效果。老舍目光紧盯着北京底层社会,紧紧抓住底层社会市民的命运,始终洋溢着一种北京市民社会从根底上散发出的生活气息,北京城虽然很大,甚至是皇城国都,但自古以来,北京这片土地上就更多地带有一股特定的平民意味和气息,这就是北京城特有的性格。《茶馆》以茶馆为反映时代的舞台,抓住了平民的心态与性格。在某种意义上也就抓住了北京城的本质和特点。
三、叙事结构上的相通
老舍的话剧是叙事结构上的相通。对老舍话剧的艺术结构历来有两种概括:一个是“世态画卷式”,另一个是“人物展览式”。无论是哪种形式,都共同显示了老舍话剧写实型的基本形式。在老舍这种纯朴的写实的话剧形式中,又蕴含着一种诗化的特色。从“人物展览式”的角度来看。诗化则体现在哗哪剧中的每一个形象,既是那样的真实具体,又都具有高度的概括力和象征意义,每个人的性格和命运都超越了具体的人事而具有形而上学的哲学意蕴。老舍采用“人物展览式”把三个时代的各种人物搬上台、把各种丑恶现象都淋漓尽致地呈现在观众的面前,使观众从三个时代的黑暗、腐朽和反动中,看到三个时代的无可救药,也看到北京底层市民的悲惨命运。
四、人物塑造上的延续
老舍话剧是人物塑造上的延续。在老舍的人物画廊中,刻画最成功也是成就最大的就是底层市民形象。老舍不仅写出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他更是把底层平民看作一个形象整体来塑造的。老舍对底层市民形象的成功塑造,又并不是简单地表现自身、描写自我,而是集中体现了老舍对底层市民这一阶层的独特见解。老舍通过他笔下一个又一个的市民形象如:秦二爷、松二爷、王利发等,诉说着他们来自社会最底层的生活感受,表达他们对社会发展的看法,同时也深刻地表明老舍自己的历史观和人生观。老舍对他笔下那些底层贫穷的市民形象,没有采取一味同情的态度,而是在充分理解他们现实遭遇的同时,也对他们身上的种种局限,甚至是他们身上的某些国民劣根性,给予了无情的揭露和深切的批判。
五、承传语言风格和体现文化属性
老舍话剧是语言风格上的承传和文化属性的体现。《茶馆》里的人物和故事,无一不是以文化审视和文化批判为核心焦点的。《茶馆》里的王利发、常四爷、松二爷以及秦仲义秦二爷这几个主要人物形象,他们各自鲜明独特的的性格,归根到底显示的是一种文化的属性,而他们各自的悲惨命运,也同样显示出一种文化的悲剧。王利发一生卑微懦弱的生活状态和生存理想,既有传统处世哲学的深刻影响,又有传统文化与现实社会冲撞的深刻矛盾。王利发作为一个安分守己的底层市民的代表,他的走投无路,既是腐朽黑暗的世道使然,也是那种逆来顺受的奴性文化使然。秦二爷在“谭翤同问斩”、戊戌变法失败的时候,敢于同庞太监叫板对阵,并不是简单的“胆大玩命”而是一个文化的侧影,他与庞太监“斗嘴皮”的底气,来自于他的实业和实力,这就是近代民族发展和民族文化进步的些许自觉与自信。
六、价值和魅力
老舍话剧的价值和魅力,还有两个重要方面:一是他的个性化的追求,老舍在这方面有自己独特的追求,他要求自己剧中的人物必须做到“开口就响”,“话到人到!”就是说剧中人物在初次出场时,一开口就能闻声见人,神形毕现,几句话甚至是一句话就能把人物最基本的性情和性格特征凸显出来。从《龙须沟》到《茶馆》,那么多的剧中人物,都显示出这种“开口就响”的本领。这一“绝活儿”既体现了老舍对生活的熟悉、对人物的熟悉,也体现了他对语言与人物、语言与生活之间关系的真切体悟和准确把握。二是它特有的朴素美,老舍话剧以其生活的原汁原味而展现出一种质朴无华的风格。从《龙须沟》到《茶馆》里的那些人那些事,不就是我们身边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吗?没有一丝一毫的奇光异彩,全是地地道道的原汁原味的生活。正是老舍在剧作中那些普普通通的人物命运,在那些原汁原味的生活故事中,蕴涵着诗意和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