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求一部电影名!俄罗斯战争题材电影,在战场上一位母亲有手机联系寻找自己的孩子,孩子叫莫斯科男孩。
片名叫八月八日..俄罗斯科幻电影..背景是08年俄格战争..不是车臣啦.
『贰』 俄格战争电影有哪些
有 一部 八月战事
影片讲述了2008年8月俄罗斯与格鲁吉亚的冲突。 2008年南奥塞梯战争是2008年8月在格鲁吉亚境内发生的一场战争,交战一方为格鲁吉亚ZF,另一方为单方面宣布独立的南奥塞梯,及其支持者阿布哈兹和俄罗斯。自8月 《八月战事》拍摄花絮
[3]1日开始,格鲁吉亚和南奥塞梯发生数次交火,8月8日凌晨格鲁吉亚展开全面军事行动并很快控制了2/3以上的南奥塞梯地区,包围了其首府茨欣瓦利。俄罗斯军队于8日进入南奥塞梯地区,9日展开军事行动很快控制了茨欣瓦利,并在随后几日占领了南奥塞梯以外的格鲁吉亚领土和军事基地。在国际各方的调停下,格鲁吉亚和俄罗斯分别于15日和16日在停火协议上签字,俄军于18日开始撤离格鲁吉亚,战争结束。这次战争共造成格鲁吉亚军队215人死亡、1469人受伤;俄罗斯军队74人死亡,171人负伤,19人失踪,以及约1600南奥塞梯平民死亡
『叁』 一部与乌克兰内战有关的新电影讲述一位母亲去战争区救自己的儿子
楼主你好
是电影《八月八日》
是俄罗斯和格鲁吉亚的是与乌克兰无关
绝对就是这部电影
有图有真相求采纳
http://ke..com/link?url=2Y3IqC-_-_4_pFiPwAabaEjIl-
『肆』 电影 八月八日 是真实的战争么 电影里就这么屠杀平民 这不跟鬼子一样
电影八月八日不是真实的战争,是以2008年俄罗斯与格鲁吉亚之间发生的五日战争为背景。
八月八日也叫做《穿越火线》是由贾尼克·法伊济耶夫执导,斯维塔兰娜·伊万诺娃、弗拉季米尔·弗多维琴科夫、尤里·库琴科、马克西姆·马特维耶夫等主演的动作片。
该片是以2008年俄罗斯与格鲁吉亚之间发生的五日战争为背景,透过母亲的视角,讲述战争背景下一位年轻母亲只身奔赴战场历经九死一生救出儿子的故事。该片于2012年2月21在俄罗斯首映,2013年9月13日在中国上映。
(4)俄格战争剪辑电影扩展阅读:
八月八日中感人至深的母子深情配以真枪实弹的战争场面,以及孩子眼里的机器人大战给观影的观众们带来全然一新的体验,影片在呈现大规模的战争场面时又不失温情,令观影的不少家长很感动,电影融入亲情题材,结合很到位。
该片在母亲营救儿子的点上,做得非常卖力而到位。能让一个什么技能都缺失的年轻母亲,干出这么一件惊天地泣鬼神的光辉事情,剔除刻意的痕迹,搭设合理的铺垫,形成一套完满的自圆其说的框架,是非常有难度的。
该片在牺牲整体节奏的基础上,圆满的完成了用情感来代替叙事的艰巨任务。使得故事的说服力张弛有度,适可而止的夸张都几乎寻觅不到,所有的桥段过度几乎都做的很自然。
『伍』 西方镜头下的俄格战争,俄罗斯屠杀平民,格鲁吉亚八天差点灭国
这个电影牛逼了,用美国记者的视角拍俄罗斯和格鲁吉亚之间的战争,活活拍出了纪录片的感觉。开头郑重其事引用美国人自己的名言:战争的第一个受害者是真相。开篇第一句就是该剧根据真实历史改编,然后开始带节奏说战地记者死了五百人,谨以此片献给他们。要不说美丽国就是牛,颠倒黑白的功力也是炉火纯青,影片中多以美国记者视角罗列各种俄罗斯人入侵格鲁吉亚过程中的所作所为,包括屠杀平民,无差别轰炸,撕毁停火协议等,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部美国拍的俄罗斯入侵电影《五日战争》,感兴趣的小伙伴看看我的解说就得了,毕竟原片看了毁三观。
2008 ,正当北京奥运会如火如荼进行时,俄罗斯和格鲁吉亚却爆发了南奥塞梯战争,自8月1日开始,格鲁吉亚和南奥塞梯发生数次交火,8月8日凌晨格鲁吉亚展开全面军事行动并很快控制了2/3以上的南奥塞梯地区,包围了其首府茨欣瓦利。
俄罗斯正式入侵格鲁吉亚,并率先发动进攻,俄罗斯的军队,坦克,武装直升机越过边境。向格鲁基亚发起了全面进攻,四架俄军战斗机掠过村庄上空,目标精准锁定民房,直接轰炸。紧接着,大量的俄罗斯雇佣军闯入村庄,雇佣军将村民集中到一起。揪出村长和警长直接割喉示威,然后浇上汽油,放火焚烧,武装直升机在空中肆意轰炸。惊慌失措的平民四处逃命,女人被抢走,男人被当场枪杀,士兵还站在尸体前拍照炫耀。村庄被洗劫一空,在武装直升机的轰炸下成了一片废墟。
为了美化格鲁吉亚,影片强行加了一段战地记者被格鲁吉亚维和部队营救的蹩脚故事,并以此成为战地记者安德鲁冒着生命危险记录俄罗斯暴行的原始动力。
此时的安德鲁与同事正在参加当地婚礼,突然四架俄军战机突然飞速袭来。对着民房一顿轰炸,轰炸过后,婚礼现场一片狼藉,许多宾客都倒在了血泊之中,新娘抱着被炸死的新郎痛苦哀嚎,这一切都被摄影师记录了下来,而这仅仅才刚刚开始,随后安德鲁开车将伤员送往当地的医院。
第二天,安德鲁遇到了寻找失散家人的塔利亚,并在交谈后决定协助塔利亚前往家人所在的北方村落。在路上,军官警告他们,如果看见带着白色臂章和黑色头套的人,千万不能拍摄,一定要逃跑,否则只有死路一条。因为这些人都是俄罗斯军方支持的外籍武装,安德鲁和军官告别之后驱车来到了一家旅馆,成功找到了塔利亚的妹妹和父亲。然而还没来得及高兴,几架俄罗斯战机就呼啸地划过天空目标,精准锁定民房,直接轰炸。
第二天一切恢复平静,安德鲁从睡梦中醒来,他独自走了出来,在一处果园里,享受着周围难得的宁静。就在这时,地面上突然发生轻微的颤抖,紧接着远处的山坡上,一大批的军队正越过边境线,正是带着白色臂章和黑色头套的士兵。身后是数量坦克以及武装直升机,气势汹汹地朝着村庄的方向一步步逼近,安德鲁顿时意识大事不妙,连忙赶回去,叫醒众人躲藏起来。很快俄军闯入村庄,士兵用机枪扫射,将附近的村民都驱赶了出来,所有人被聚集在一条河边,长官要见他们的村长和治安官,但没人敢承认。
随后长官将一位老妇拖了出来,并朝她的腿上连开三枪,老妇倒在小溪中痛苦地哀嚎着。这时村长和治安官主动走了出来,士兵上前将两人直接割喉,然后浇上汽油,放火焚烧,熊熊燃烧的大火将尸体化为灰烬。而这一切都被躲在远处的安德鲁几人拍了下来,随后长官下令杀光所有村民,村民们四处逃窜。空中的直升机将目标对准平民疯狂扫射,并发射导弹进行轰炸。接着士兵们开始扫荡村庄,只要有用的或者能换钱的都通通带走。女人被抢走,男人被当场枪杀,村里的牲畜也是他们抢夺的目标。一个女孩被迫骑上自行车供他们娱乐消遣,所有的民房也被直升机大肆轰炸破坏,街道上逃跑的村民毫无藏身之处。手无寸铁的村民命如蝼蚁,无处不在的坦克和士兵随时都有可能要了他们的命。安德鲁慌乱中躲进了一处房子,士兵在周围四处搜查,这时一名年轻的士兵进来搜查。他突然听到了孩子的哭声,掀开衣服一看,发现了藏在里面的一对夫妇,看着惊慌失措的眼神,年轻的士兵心软放过了他们。可当他刚走出去报告没人时,孩子的哭声却惊动了其他雇佣军,他们立即开枪威胁里面的人。安德鲁几人只好走了出来,表明自己是记者的身份,结果却被对方一枪砸倒在地,军官走过来也发现了他们拍摄用的摄像机。随后他们被带到俄军指挥官面前,指挥官在网上查到了安德鲁之前报道过伊拉克战争。
他要求摄影师说出储存卡的密码,摄影师如是告诉了对方指挥官打开摄像机却只是之前拍摄的婚礼片段。牢房里的摄影师悄悄告诉安德鲁,俄军之所以没发现自己屠杀平民的证据,是因为他提前换掉了摄像机上面的储存卡,而那张储存卡现在就藏在之前藏身那间房子。指挥官将安德鲁和摄影师两人分开审讯,就在他准备言行逼问摄影师时,格鲁吉亚的一支突击小队突然破窗而入。现场武装人员全部被打死,他们正是之前护送安德鲁几人来这里的小队。接着小队迅速冲进了地下室解救塔利亚等人,全副武装的俄军精锐竟然被直接秒杀,果然爽的就是好啊。
随后小队连忙逃出去准备撤离,外面的雇佣军拼命拦截,双方展开了激烈的交战。眼看敌人越来越多,雇佣军的坦克也在飞速前进。紧急之下,他们发动汽车逃了出去,这时坦克一发炮弹袭来,所幸汽车拐弯顺利躲了过去。但雇佣军并没有善罢甘休,他们在后面穷追不舍,小队只能一边撤退一边还击。这时安德鲁才突然想起来,储存卡还没拿回来,这是将俄军的罪行公之于众的有力证据。安德鲁不得不返回原来藏身的房子拿回储存卡,雇佣军就像疯子一样咬住小队不松口,小队与雇佣军展开周旋,一辆坦克再次发射炮弹,队长架起肩扛式火箭筒,一发火箭弹下去,后方车辆直接被炸翻。
与此同时,安德鲁顺利拿回了那张储存卡。然后迅速与小队汇合,这时两名武装人员将塔利亚的父亲带了出来,就在他的小女儿起身呼喊时,一发子弹正中腹部,接着又是一发,直接将她打下车,然而汽车并没有停下,看着妹妹的尸体渐渐离自己远去,塔利亚此刻悲痛万分却又无能为力。
战火过后,雇佣军将汽车点燃庆祝胜利,士兵举枪射击,高喊口号,而无辜的村民则拖家带口离开了村子。从此过上了流离失所的生活。在格里士,八架武装直升机在空中盘旋,安德鲁几人跟随小队来到了这里,他们看见格鲁吉亚的军队以及平民纷纷都撤出了格里士。队长询问士兵什么情况,士兵告诉他们总统已经下令单方面停火,所有军队将会退回到蒂比利斯保卫首都。队长十分愤怒,他表示不会轻易撤离,抛弃自己的国家,他要继续战斗下去,现在他们必须要找到有媒体中心的地方,将拍到的所有罪证公布在世界人民面前。随后小队逆行进到城里,现在这里所有移动的车辆都成了俄军打击的目标,俄军的直升机正在扫荡城市。地面部队很快就要赶到这里,他们要赶紧找地方避难,然而就在逃亡过程中,他们遇到了另外一伙战地记者,正好他有一辆卫星通讯车让他们使用。这时雇佣军的地面部队开进了城市,利用坦克进行轰炸,双方发生了激烈的交战。
安德鲁几人迅速将录下上传出去,但还需要几分钟的时间。就在这时,俄军的武装直升机发现了他们,眼看录像快要上传完毕,但武装直升机已经将他们锁定,摄影师不得不拔下储存卡躲避危险。直升机立即发射火箭弹,通讯车瞬间被炸毁,武装直升机也发现了其他几名同事,马上朝他们又发射一枚。火箭弹直接击中身旁的车辆,两名同事瞬间被大火吞噬,看着俄军的直升机如此嚣张,小队队长立即架起火箭筒瞄准对方,火箭弹准确发射,直升机当场坠毁。围观的士兵们无故欣喜若狂,庆祝着阶段性的胜利。就在安德鲁离开时,他身后的建筑物遭到了大量火箭弹的袭击,整栋大楼被全部摧毁,雇佣军的大部队装甲坦克也赶到了这里,城市广场已经被他们包围,仅存的政府军和平民相互搀扶在一起,坦克缓缓逼近,最终在他们面前停了下来,雇佣军指挥官说道,快离开这里,这里的杀戮已经够多了。安德斯等人拍的视频曝光后,成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最终,在国际各方的协调下,格鲁吉亚和俄罗斯停止了战争,持续了五天的战斗终于结束。安德鲁的同事也被安排到医院进行救治,影片到此结束。
电影五日战争根据真实事件改编,以美国记者的视角,讲述了2008年8月俄罗斯与格鲁吉亚双方为了争夺南奥赛梯的控制权而爆发的战争。这是一部美国拍的战争片,其目的就是为了抹黑俄罗斯。
战争持续了5天,参与军事行动的有俄罗斯军队,但是南奥塞梯志愿军是烧杀劫掠的主体。因为在外界看来俄罗斯军队没有做这种事的意愿。可是面对比自己弱小很多的格鲁吉亚军队,俄罗斯军队的本次军事行动并不是非常成功。经常因为各兵种的配合问题导致行动失败。这是俄罗斯自己也不得不承认的。
而在战争中,格鲁吉亚各方盟友都没有参与援助,谴责在实际的军事行动面前是无比的苍白无力,弱国无外交是非常明白的道理。
本片以纪实的摄影方法把观众们带回到2008年夏天那个不受世界关注的角落。作为电影本片值得称道的地方不多,可是其揭示的真相需要我们每个人去思考。战争是政治家的游戏,却是平民百姓的人道灾难。
『陆』 北极熊之怒 俄格五日战争
北极熊之怒 俄格五日战争
2008年8月8日至12日发生的南奥塞梯战争令世界含裂震惊。这场爆发在周末的闪电式战争由格鲁吉亚政府率先动手,目的是摧毁分离的南奥塞梯民兵武装,然而由于俄罗斯大军的介入,格鲁吉亚所取得的战果仅维持不到一天便灰飞烟灭,特别是自己苦心栽培的清一色美械王牌旅——第1机械化步兵旅近乎全军覆没,大批美式武器成为俄军的战利品。这无疑向世界证明,美国武装乃至美式训练并不意味着无敌于天下,俄罗斯武装力量依然拥有当年苏联红军势吞敌酋的强大实力与决心。
牛刀杀鸡初战告捷 :
格鲁吉亚总统萨卡链老携什维利之所以敢于进攻得到俄维和部队保护的南奥塞梯,关键筹码是由美国一手包办的三个新式机械化步兵旅编练完成,尤其视为“近卫军”的第l旅齐装满员,而且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经历过战火的考验,旅长布尔卡纳泽早在去年12月就叫嚣光靠本旅实力就能快速拿下南奥塞梯首府茨欣瓦利,“请总统萨卡什维利到茨欣瓦利过元旦”。
随着军事实力的壮大,再加上美国支持格鲁吉亚加入北约的表态越来越坚定,萨卡什维利决心放手一搏。他明白,要想加入北约,就必须搬掉俄罗斯维和部队这块“绊脚石”,否则格鲁吉亚便不可能以一个“完整国家”身份加入北约。早在今年3月开始,格鲁吉亚总参谋部会同美国MPRI军事顾问公司制定了一项绝密行动,决心利用南奥塞梯边境冲突为掩护,采取闪电式的“恢复宪法秩序”行动,夺取南昌奥塞梯全境,进而迫使俄罗斯
8月7日,机会终于来了。当天深夜,由俄罗斯、格鲁吉亚和南奥塞梯三方人员组成的维和分队在格中央政府与南奥塞梯控制区交界的普里西遭到不明身份人员的伏击,令人惊奇的是,遇袭受伤的全是格方人员,而俄奥人员安然无恙,旋即第比利斯媒体群起攻击南奥塞梯武装人员制造摩擦。紧接着事态进一步扩大,格奥双方发生大规模炮击事件。深夜23时,萨卡什维利在国家电视台发表演讲,宣布全面反击南奥塞梯的“挑衅”,“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8日凌晨4时,全副美械装备的格军第1机械化步兵旅从哥里出发,由下辖的一个坦克营作为攻击先导,沿着科维莫一尼科吉公路直逼茨欣瓦利。为避免俄空军拦截,旅长布尔卡纳泽在最后关头放弃了用直升机载运特种兵夺占浅近纵深要隘的打算,因为1973年“赎罪日战争”中以色列F-4E战斗机全歼满载埃及特种兵的直升机群的教训令他不敢越雷池一步。
部署在艾尔戈涅季和济奇的RM-70火箭炮群一刻不停地向茨欣瓦利投射弹药,炽热的火光和烟雾让朦胧的早晨更加难辨方向。在向茨欣瓦利推进的过程中,由于履带式车辆与轮式战车的行驶节奏不统一,略显陈旧的T-72B主战坦克常出现抛锚的情况,坐在“悍马”吉普车上指挥的布尔卡纳泽干脆命令:“谁要停下来,就把谁掀到路边去!”他很清楚,必须在俄国人反应过来之前,尽快打到茨欣瓦利城内,否则缺乏空中掩护的第1旅将死无葬身之地。在进攻发起的头三个小时里,由BTR-60/70装甲车搭载的步兵和由24辆捷克造“达娜”轮式自行火炮组成的独立炮兵营最先进抵茨欣瓦利郊区。
8月8日中午左右,格军第1旅几乎占据了茨欣瓦利四分之三的市区,尤其是位于阿尔戈维奇大街上的南奥塞梯总统府也被占领了,南奥塞梯总统爱德华·科科伊特率民兵抵抗无效后,从下水道逃走。然而,茨欣瓦利的巷战并没有结束,南奥塞梯民兵中的俄籍哥萨克人非常骁勇,他们与格军展开逐屋争夺,其小分队形式的“RPG猎杀组”摧毁了多辆T一72B坦克。尽管如此,11时40分,布尔卡纳泽还是用超高频波段电台向第比利斯报捷:“圣乔治旗(格鲁吉亚国旗)已在茨欣瓦利升起!”
布下口袋奇袭俄军
也就在同一时刻,俄罗斯的反击也开始了。当天,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在莫斯科谴责格鲁吉亚发动的“种族清洗战争”,宣布在南奥塞梯进行“强制和平”,很快驻车臣和北奥塞梯的俄罗斯第58集团军迅速反应,军长阿纳托利·赫棚伏鲁廖夫亲率第693摩步团及俄军总参情报总局(格鲁乌)直属第22独立特种任务旅赶赴茨欣瓦利东北的贾瓦镇,以解救困在城内的南奥塞梯民兵。与此同时,俄空军第4航空集团军也出动90余架攻击机和武装直升机对茨欣瓦利以南的公路和部队集结点进行轰炸,同时罕见地派出图-22M3战略轰炸机空袭了格军出发地哥里,一座储藏有大批弹药的军火库被引爆。面对俄空军的猛烈轰炸,格军冷静还击,共击落4架俄军飞机,其中包括一架图一22M战略轰炸/侦察机
面对城内尚未肃清,城外强敌将至的战局,布尔卡纳泽除了将原来呆在哥里的预备役部队和国民警卫队全抽调到茨欣瓦利,还暗中将24门“达娜”自行火炮拉到市郊的1134高地,试图用近战火力封锁俄军由北面入城的咽喉要道。
8月10日早上,赫鲁廖夫得到俄第4航空集团军的保证,后者的机群已将茨欣瓦利城内的格军消耗大半,残存的格鲁吉亚人已没有多少重武器了。赫鲁廖夫深信不疑,他打算不等主力装甲部队赶到,便用手头这些部队穿越格军火力网。他先派出侦察兵和BRDM-2轮式侦察车前出,去试探格军火力点,结果格军没有暴露1134高地上的炮兵阵地,只是用零星火力骚扰。没把对手放在眼里的赫鲁廖夫下定决心,提前发起对茨欣瓦利的总攻。
10日上午10时20分,作为第一梯队的俄军第693摩步团第无不胜1摩步营开始行动,纵队中包括30辆BMP-2步兵战车、3辆BTR-80轮式装甲车和2辆2S9自行迫榴炮,赫鲁廖夫就坐在其中一辆BTR-80装甲车内,随行的还有几位来自莫斯科的记者。在进城的最初几千米,赫鲁廖夫感觉情况有点不对劲,因为格军没有打来一发重磅炮弹,一些轻武器火力点也几乎没形成什么威胁。稍后的5分钟内,俄格两军总算全面交火,但强度不高,赫鲁廖夫开始怀疑格军是不是在引诱自己继续钻进圈套,但他并没有命令部队停下来。
当车队开始鱼贯开过塔马拉舍尼大桥时,1134高地上的格军“达娜”炮群终于轰鸣了。在格军前置炮兵哨和美国提供的炮兵侦察雷达的指引下,“达娜”自行火炮的头一轮齐射便摧毁了俄军车队首尾几辆装甲车。紧接着,“达娜”自行火炮调整射角,瞄准俄军车队中央密集射击,结果赫鲁廖夫的座车被一颗炮弹造成的气浪掀翻,一些炮弹碎片也打进车里,赫鲁廖夫左脚踝关节被划伤。俄军不得不冒死突围,途中又遭到格军埋伏的坦克部队狙击,好不容易才撤回出发地。
孤军奋战身陷绝境
俄罗斯军人的性格是“睚眦必报”,尤其遭敌暗算后更是如此。从莫斯科赶到前线的俄陆军司令弗拉基米尔·博尔德列夫大将在电话问候赫鲁廖夫后,保证“严惩(格鲁吉亚)侵略分子”。到10日夜,俄军在茨欣瓦利投入的兵力已超过9000人,外加100余辆装甲车辆和自行火炮,第943火箭炮团的“飓风”火箭炮封锁了长15千米、宽4千米的哥里一列宁戈尼走廊,使茨欣瓦利战区的5000多名格鲁吉亚官兵陷入绝境,“回家无门”。
当闻知王牌旅情况不妙,格总统萨卡什维利一面呼吁美国外交帮助,实现就地停火,一面紧急从其他方向上抽调援军,但为时已晚。8月10日,格鲁吉亚另一个分离实体——阿布哈兹主动开辟“第二战场”,阿武装在炮火掩护下攻击了科多里峡谷的格军,并帮助俄黑海舰队陆战队夺取了格重要港口波季。美国战略空军的C-17运输机将在伊拉克执勤的格军第304机步旅官兵运回国,但他们却没有多少重武器,第1旅存亡绝续,就看他们自己了!
到11日上午,茨欣瓦利的战况趋白热化。格鲁吉亚最具战斗力的第1旅已成瓮中之鳖,旅长布尔卡纳泽将残存部队分配到阿尔戈维奇大街上的南奥塞梯总统府和阿恰别季、1134高地、萨拉布季等三个防御支撑点,其中总统府军事价值虽不大,但政治影响却不小,格军只有继续占领,才能向外显示茨欣瓦利并未易手。格军士兵隐蔽在数百栋建筑物里,利用俄军调整部署的短暂时间紧急加固阵地,并到处埋设地雷,设置陷阱。
茨欣瓦利的地形对俄军进行军事行动非常有利。首先,茨欣瓦利北部和东部有山脉环绕,炮兵对山下的城市具有优良的射击视角。其次,众多的格鲁吉亚军人奉命保卫防御支撑点,而防御支撑点与市区人口稠密区有段距离,地形更加开阔,俄军可以集中轰炸总统府及三个防御支撑点,最大限度地减少茨欣瓦利居民的伤亡。
8月11日,俄军对茨欣瓦利的总攻正式展开。俄军从茨欣瓦利东区直插阿尔戈维奇大街,目标指向总统府。面对俄军的强大攻势,格军借助建筑物拼命防守,双方的激烈战斗造成了重大的间接损害,包括茨欣瓦利医院、总统府、技术学校等建筑被夷为平地。格军手中的重型武器,如1134高地上的“达娜”自行火炮和当作街垒的T-72B坦克,基本上在俄军的轮番空中打击和火箭炮轰击中被摧毁。所以真正能够威胁到俄军坦克的只有格军的英国造“劳”80火箭筒和“短号”E型反坦克导弹,当然数量最多的还是苏联时代的RPG-7(40毫米)、RPG-18(64毫米)火箭筒及少量AT-4“塞子”反坦克导弹,些反坦克武器的静破甲深度都达到400毫米以上,都可对俄军坦克的侧翼形成威胁。其反坦克小组通常有4~6人,每个人分工明确。通常两人负责发射,两人负责填弹。假如是六人小组,另外两个人一般装备SA-14便携式防空导弹,以对付俄军直升机的近接支援。格军的反坦克小组给俄军坦克的进攻制造了麻烦,由于城内道路狭窄,俄装甲车辆多次拥堵道路,使俄军装甲纵队的移动非常缓慢。由于指挥混乱,俄军甚至出现自相残杀的闹剧。11日下午14时左右,俄军两个打头阵的坦克纵队行进在两支平行公路上,误把对方当成敌人,相互之间开始炮击。
针对格军顽抗,俄军迅速改变战术,调整机械化部队队形。俄军先用架在BMD-l伞兵战车上的双管23毫米机关炮对格军可能活动的阵地进行高密度扫射。这些机关炮原本是用于防空作战,但经过战地改装,可以旋转至最大仰角,瞄准建筑物的高层进行火力压制,它能以2 000发/分钟的射速穿透大多数建筑物。机关炮扫射完毕后,俄军就使用BMP-l )
战车上的AT-3反坦克导弹对敌实施精确打击,这种战术收到很好效果。
为应对这些武器,接受过美国顾问训练的格军往往选择近距离战斗,俄军则大量部署步兵近距离保护坦克,甚至专门成立突击队来对付格军的反坦克小组。一个小组通常有10人组成,包括一个狙击手,一个观察手组成的狙击小组和装备“什米尔”火箭筒的5人突击组。于是,茨欣瓦利街头经常出现格军企图袭击俄方坦克时反被俄军追杀的场面。
进攻中,为防止格军射手进行有效瞄准,俄军的T-72坦克和BMP-2战车大量释放烟幕,但烟幕同样也遮盖了俄军前线指挥官的手势和手臂信号,并且干扰了坦克驾驶员的视线,因而降低了俄军坦克部队推进的速度和进攻的节奏。为了弥补缺陷,俄军使用迫击炮作为压制性火力。迫击炮因为发射角大,可以在高楼林立的地区使用,因而受到青睐。然而俄军步兵编制中使用的81毫米迫击炮通常无法穿透现代建筑物的屋顶,使它的效能大打折扣。
至12日凌晨,在进行了艰苦的巷战后,格军第1机械化步兵旅受到重创,俄军控制了总统府和阿恰别季,但尚未拿下1134高地,俄军遂派出另一支攻击部队朝东北方向进攻,切断1134高地与萨拉布季的联系,但格军的殊死抵抗阻滞了他们的进攻。尽管攻击没有达到预定目的,但俄军显示了能对格军进行系统打击的决心和能力。此时格军第1机械化步兵旅的处境已经极其危急,面临着全军覆没的危险。
放下武器净身而退
经过国际斡旋,在达到既定政治和军事目的后,8月12日,俄总统梅德韦杰夫宣布结束在南奥塞梯进行的“强制和平”行动,并宣布“(格鲁吉亚)侵略者的武装力量已被瓦解”。当消息传到茨欣瓦利时,俄军前敌总指挥,第58集团军副司令库拉赫梅托夫少将向困在萨拉布季的格军第1旅旅长布尔卡纳泽发出战场通牒:要么放下武器,从俄奥军队开放的“生命通道”撤回第比利斯,要么等待被完全消灭。在权衡再三后,布尔卡纳泽最终选择了撤退。
当身穿美国海军陆战队作训服的格鲁吉亚军人灰头土脸地走出工事时,狂喜的俄军士兵和南奥塞梯人纷纷朝天鸣枪,有的劫后余生的茨欣瓦利居民试图抓住格鲁吉亚士兵进行殴打,但被俄军制止。据俄军副总参谋长诺戈维岑上将宣布,在茨欣瓦利争夺战中,号称精锐的格鲁吉亚第1步兵旅基本丧失战斗力,俄军共缴获65辆坦克,缴获数十辆装甲车,外加大量高射炮、自行火炮等,这几乎是格鲁吉亚重型装备的家底。事实上在俄军的打击下,格鲁吉亚军队已经完全失去了再对南奥塞梯发动进攻的能力。荣归故地的南奥塞梯总统爱德华·科科伊特表示:“茨欣瓦利的解放,标志着‘战争贩子’萨卡什维利政治生命的结束。
『柒』 俄罗斯的现代战争片:坦克,火箭炮,直升机,M4机枪,场面火爆电影名字叫什么
俄罗斯和美国合拍的《硬核亨利》?
中文名:硬核大战
英文名:硬核大战
主演:沙尔托·科普雷、海莉·贝内特、丹尼拉·科兹洛夫斯基
上映时间:2016年2月12日
类别:动作,剧情
导演:伊利亚·奈舒勒
编剧:伊利亚·奈舒勒
影片片长:90分钟
上映地区:美国
语言版本:英语
画面颜色:彩色
拍摄地点:美国
制片地点: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