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题材 > 心理学分析电影安娜

心理学分析电影安娜

发布时间:2023-02-22 05:11:04

① 什么是“心灵辩证法”《安娜卡列尼娜》中如何运用了“心灵辩证法”的写作方法请结合具体情节阐述。

“心灵辩证法”托尔斯泰在心理描写上表现出卓越的才华,善于通过描写心理变化的过程展示人物的思想性格的演变。他最感兴趣的是心理过程本身,是这种过程的形态和规律。他能描述出一些感情和心理怎样演变为另一些感情和心理,展示心理流动形态的多样性和内在联系。这被车尔尼雪夫斯基称为“心灵辩证法”。全文主要的两条线索中都运用了这种手法:一是列文个人的探索,表现在对社会问题(尤其是农民问题)和个人幸福、生命意义的思索之上第二条线是主人公安娜的情感与心理矛盾的多重性、复杂性。她厌恶丈夫,同时心存内疚与负罪感;她憎恨伪善的上流社会,但依恋这种生活条件;她不顾一切地追求爱情,却不断为之感到恐惧不安。“心灵辩证法”把矛盾而复杂的情感与心理流变详尽描述出来。

② 《烈火情人》的心理学分析是什么

《烈火情人》的心理学分析:人的本质是在欲望的驱使下,在表面使用一种合理并被认可的方式暗度陈仓地在潜意识最大可能地追逐最原始的快乐,这种快乐包括感官上和身体上的满足。

影片开场并不足以吸引人,一组老套的规范的略显程序化的镜头逐渐展开剧情。一个是身居高位的议员,带着典型的英式忧郁,仿佛常年的阴雨一般固执又死板,一个本来是儿子的女朋友,算不上性感,在我们看来也谈不上貌美,却在初次见面就拨动了这个父亲辈老男人的心弦。

有些时候,我们遇见某个人某件事会猛然感觉似曾相识,好像早早已经发生过,却怎样也想不出个究竟,史蒂夫在自己家中第一次见到儿子带回来的安娜,当时的感觉也应该大抵如此。

本来平静安逸的生活从此被一股暗流冲击着,一个完满的家庭也将面临不可预知的危险。安娜主动联系了史蒂夫,留下一个地址,史蒂夫就这样堂而皇之地走进了安娜的家门,没有一丝犹豫,也没有一点点防备。

《烈火情人》的剧情详细内容

安娜和斯蒂芬在别墅即将入职的内阁部长史蒂夫(杰瑞米•艾恩斯JeremyIrons饰)同妻子英格丽、儿子马丁(拉珀特•格雷夫斯RupertGraves饰)平静安逸地生活着。安娜(朱丽叶•比诺什JulietteBinoche饰)的出现像是一股汹涌的暗流冲撞着这个看似完满的家庭。

安娜是儿子的女朋友,却背地里与史蒂夫展开了一段热烈浪漫的关系。安娜曾经在青春期里与哥哥的畸恋记忆一直影响着她,这使她一面寻找各种机会和史蒂夫约会,一面又能泰若自然的面对马丁,而当史蒂夫提出要抛弃家庭与她厮守时安娜却冷静地拒绝。

某日马丁开门见到二人相会的情景,震惊和痛苦使他不慎跌下楼梯,史蒂夫匆忙下楼抱着死去的儿子,安娜此时却无声地离开,只留下身后中年男人无法重建的坍塌生活。

③ 一部美国的心理学电影,女主是精神分裂症

你说的貌似是《黑天鹅》但是个人建议看《穆赫兰道》或《搏击会》

④ 安娜·卡列尼娜:对于缺爱的人来说,爱是很危险的

1.

《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国著名作家托尔斯泰的代表作,女主角安娜·卡列尼娜是世界文学史上最世界文学史上优美丰满的女性形象之一, 这是一个关于出轨的悲剧故事,也是关于爱情,某种宿命般的寓言。

很多人可能都有这样的感觉:比起男性来,女性更在意关系的稳定性和伴侣的忠诚度。

当女性决定出轨的时候,她们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

对于安娜来说,她的故事,是从目睹另一场背叛,还有一场意外死亡的事件开始的。

2.

安娜的哥哥史蒂文与家庭女教师出轨,妻子杜丽发现后坚决要求离婚。为了挽救兄嫂的婚姻,安娜连夜从彼得堡乘坐火车赶到莫斯科

一路上,安娜和一位贵妇人聊得投机,下车后,贵妇人把自己的儿子--充满魅力、风流倜傥的渥伦斯基介绍给安娜认识。

正在两人对视,几乎是一见钟情的瞬间,列车站台发生了一阵骚动:一位老人为了捡掉下月台的包袱,意外被火车轧死。

两人不禁跟随人群看向火车下的尸体,抬眼的瞬间,彼此心潮澎湃,分不清是因为眼前的死亡事件,还是心里暗生的情愫。

3.

舞会上,原本不打算出席的安娜突然盛装出现,渥伦斯基惊喜不已,上前去邀请安娜共舞。

安娜拒绝,说自己不是为了他而来的。

渥伦斯基的回答很妙:“当然不是,但是我可以这么希望(你是为我来的)”

安娜心慌意乱,只想躲开渥伦斯基,但是他一路紧跟,问了一个让安娜无言以对的问题:

“你还记得上次和你跳舞的男人的名字吗?”

安娜愣住了,渥伦斯基见她动情,一把揽住她的腰,将她带入了舞池中央,两人翩跹起舞,随着音乐的节奏,一圈一圈地旋转。

安娜嘴角的微笑越来越难以掩藏,他的眼睛再也离不开她了,

他们看向彼此的眼神,就好像是行将饿死的人,看到了世界上最美味的食物。

4.

一曲终了,渥伦斯基渴求地望着安娜,问:我什么时候可以再见到你?

安娜被内心狂涌的激情吓坏了,为了避免再与渥伦斯基见面,她提前返回圣彼得堡。但没有想到,渥伦斯基竟完全抛下自己在莫斯科的军事生涯,一路追到圣彼得堡,

从此以后,安娜和渥伦斯基常常在各种社交场合碰面,安娜欲拒还迎,渥伦斯基紧追不舍,他们之间暧昧互动,在圣彼得堡的社交界,引起了众人的议论。

5.

安娜·卡列尼娜是一个孤儿,从小父母双亡,被寄养在一个姑妈家里。

安娜气质高雅,妩媚迷人,长大成人后,姑妈为了让她过上好的生活,将她嫁给了卡列宁,一个家境优渥、仕途顺遂,性情却沉闷、麻木,不会表达感情的人。

结婚多年,安娜没有得到过丈夫的欣赏、称赞,也没有感受过【爱】,她与丈夫的关系,似乎更接近于上级与下级同事的关系。

当卡列宁听到风言风语,发觉安娜和渥伦斯基的暧昧关系后,他当面警告安娜:“要牢记自己作为妻子的责任”

安娜挑衅似的问道:“你嫉妒了?”

卡列宁却冷冰冰地回答:“我的嫉妒对你来说是冒犯,对我则是侮辱”

安娜绝望而愤怒地说道:“冒犯我吧,让我感到你在乎我”

卡列宁则说:“我认为这样的事情很丢人”

安娜追问道:“不丢人,真的,说出你对我的感觉,你的感情......”

卡林宁打断了安娜:“我们在谈论你的 行为 ,不是我的感情,甚至也不是你的感情, 我不想介入你的感情 !”

安娜彻底对丈夫感到失望了。在一个午后,她终于下定决心,来到了渥伦斯基的旅馆,敲开了他的房门。

安娜终于成为了渥伦斯基的情人。

6.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安娜的出轨,几乎是必然的。

在她成长的过程中,没有父母的照顾,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她心中对于“爱”的缺失与渴望都异常地强烈。

在遇到渥伦斯基之前,即使知道丈夫是个不解风情的人,她也总是会积极主动地表达自己的感情和需求,希望能够得到丈夫的回应。

可是,面对妻子的热情,卡列宁几乎每一次都用同样的话去回避:

“爱情对于任性的小孩子完全没问题,但是维持家庭,需要更多。”

这样的婚姻持续下去,安娜也许会习惯,会死心,会甘于扮演一个“好妻子”的角色,日复一日地过着毫无意义,一眼能望到头的日子。

可是,渥伦斯基的出现改变了一切。

渥伦斯基和安娜一样,心里都对爱充满着渴望,在火车站第一次见到安娜的时候,他就被安娜明亮的眼睛,优雅的微笑,和举手投足间流露出来的活力所吸引。

在追求安娜的过程中,他展现出的真诚和执着,深深地震撼了安娜,点燃了她对爱情、对生命的热情,也给了她在婚姻中最想要,又最得不到的一些东西:

关注、欣赏,还有爱的激情。

安娜是一个美貌而充满魅力的女性,可是在丈夫身边,她似乎只是一个摆设,一件物品。

卡列宁忙于官场应酬,很少在家,在家的时间,多半也是在处理公务,根本不会关心安娜,更不会向她表达爱意。

安娜在这段婚姻里,得到的总是忽视、冷漠和孤独。

可是渥伦斯基就不同了。从他第一次见到安娜开始,眼里就好像只有她了。

渥伦斯基的眼神里,总是满满的欣赏与爱慕,他执着出现在任何安娜可能出现的场合,不断地表白着自己的爱意。

在旅馆的幽会结束后,安娜对于这段不伦的关系,突然感到强烈的不安和恐慌,渥伦斯基坚定而温柔地抱着她,安抚她的情绪,他给安娜带来渴望已久的亲密感和安全感,让安娜幸福得宛如获得了新生。

可是,这样真诚而热烈的爱,是怎么一步步走向崩解,走向暴烈而残酷的死亡结局的呢?

7. 

克服了重重困难和障碍,安娜的丈夫卡列宁终于同意离婚,放手让安娜和沃伦斯基在一起。两人迫不及待地相拥在一起。

“活着就该是这样!”

沐浴在爱的激情与狂喜中,两人不禁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8.

为了庆祝两人终于能够在一起,也是为了躲避离婚的事件在圣彼得堡社交界引起的流言蜚语,两人启程去了意大利旅行。

旅行开始时,安娜非常地幸福和满足,仿佛是一只逃离牢笼的小鸟,可是慢慢的,她就没有这么高兴了。

她发现,沃伦斯基经常会流露出怅然若失的表情。

有一天,两人在公园里散步时,见到了两位骑着马的威武军官,和他们身后举着旗帜的两列侍从。

沃伦斯基羡慕地看着他们走远。

9.

旅行前,沃伦斯基为了她,从军队中辞职,完全放弃了他的职业生涯。

此刻安娜有些慌神了,她害怕沃伦斯基后悔,所以情不自禁地向他表达自己的爱意:

“我爱你,我是如此的爱你,以至于吓到了自己”

说完,她用热切地眼神看着他,可是沃伦斯基并没有回应她的话,而是默默地把话题岔开了:

“你知道吗?我正在想重拾以前的旧爱好,绘画,作为一个年轻人,我是有前途的,你知道......”

10.

一天,沃伦斯基此时,再也忍不住了:“我们回去好吗?回圣彼得堡......”

安娜知道,在他的心里,这个念头已经盘桓很久了。

她心里一惊,却努力控制着自己的情绪,故作兴奋地附和着说:“当然,我又能见到我儿子了......还有戏院,我非常想回剧院。”

可是安娜的眼里却满是泪水,她意识到:

对于沃伦斯基来说,光有爱情,是不够的,只能给他爱情的自己,已经无法满足他了。

11.

不久后,安娜与沃伦斯基回到了圣彼得堡,现实的情况比他们料想的要残酷得多。

声名狼藉的安娜在圣彼得堡的社交圈处处碰壁,甚至连曾经参与撮合他们的,沃伦斯基的表姐贝琪,都把她拒之门外。不仅如此,原本已经答应离婚的卡列宁,又在一位多管闲事的贵妇唆使下,声言离婚后,不允许安娜再探望儿子。

而沃伦斯基的日子也不好过。他之前不仅为了安娜辞职,还与自己的母亲闹翻了。眼下,他和安娜已花光了积蓄,他得不到母亲的接济,又因为名声不好,没人敢借钱给他,经济状况日益窘迫起来。

12.

重重压力之下,沃伦斯基和安娜之间发生了第一次激烈争吵。

一天晚上,安娜盛装打扮,想要和沃伦斯基一起,以伴侣的身份去剧院看戏。

沃伦斯基不想这样,他担心在剧院安娜会受到旁人的侮辱和白眼。

安娜非常愤怒,她责问沃伦斯基是否不再爱她了,沃伦斯基心里的委屈也终于爆发出来:

“我为你抛弃了一切,朝廷、军队,我身无分文了!”

安娜没有回应他的话,只是陷入了巨大的悲伤中:

“我给了你一切,一切,为什么你不能够像我爱你一样爱我呢?”

沃伦斯基也绝望了:“我还要怎么做才能证明呢?”

争论无果,在一阵激情的抚慰后,沃伦斯基再次提出了建议:

“我们走吧,去莫斯科,那样我更容易处理事情”

13.

在莫斯科,两人的生活非但没有好转,还每况愈下。

安娜想让哥哥嫂子帮自己向卡列宁说情,让他允许自己探望儿子,嫂子杜丽询问她未来的打算。

安娜却说,她不知道未来要怎么办,只求沃伦斯基能够一直爱她就够了。

杜丽很同情她的境遇,却不能够理解她对爱情的盲目激情,她劝说道:“安娜,没人值得你这样牺牲。”

安娜却说:“沃伦斯基值得。”

杜丽反问:

“他怎么回报这样的爱?哪个男人可以?”

安娜无言以对。

另一边,处于经济压力,沃伦斯基不得不去向母亲求助。

而见面之后,老太太却坚持说,她现在立刻就要到乡间别墅去,只要他离开安娜,去乡下找她,就会得到他需要的一切。同时,还把一位年轻貌美、身份高贵又妩媚迷人的女客人介绍他认识。

沃伦斯基拒绝了,可是,就在他在送母亲和年轻女客离开的时候,被恰巧路过的安娜看见了。

14.

安娜和沃伦斯基之间的矛盾终于彻底爆发。

安娜责问沃伦斯基是什么时候开始不爱自己的,为什么要去找母亲,是不是想要欺骗和抛弃自己?

沃伦斯基则感到安娜的疯狂猜疑越发地不可理喻:

“我厌倦了这些责难,安娜,你没有权力(这样对我)”

说完,沃伦斯基就赌气离开了两人的居所,坐上了通往母亲乡间别墅的火车。

15.

翌日,得知消息的安娜在恍惚中收拾行李,想要将沃伦斯基追回来。

走到莫斯科火车站的时候,她看着站台边几对依依不舍的恋人,陷入的绝望和沉思。

“......我对我们的爱情有着太多的期望了,现在却恨对方,

“......我的渴望让他厌恶,这让我狂暴,

“......当你厌倦了周围的事物,为什么不闭上眼睛......

想到这里,她纵身一跃,从月台跳入了铁轨中央,万钧雷霆瞬间将她的生命永远地带走了。

16.

安娜卧轨自杀的结局,呼应着故事开头,安娜与沃伦斯基初相遇时,目睹的那场意外死亡事件。

对生命的渴求,对爱的激情,在死亡事件的刺激下迸发,却终于无法维持,燃烧殆尽后,又再次回归于死亡的虚无。

也许有些人,看了这样的故事,会感到心酸、悲戚,把爱情,把自由,乃至许多可以称之为人生意义的追求,都认为是华而不实,甚至很可能是有害的,应当被抑制的冲动。

不仅是在这个故事中,在很多其他的故事里,也常常可以见到【热烈的爱情走向毁灭】的桥段。

从心理学意义上来说,导致这些毁灭的原因,可能并不是真正的爱,就像是安娜和沃伦斯基之间迸发的,更多的是 一种欲望,一种依赖,一种不成熟的,爱的雏形 。

这种不成熟的爱,常见于缺爱的人身上,可以给他们带来一时的慰藉,却总也免不了走向毁灭,这种毁灭的破坏性,随着当事人自我牺牲的程度、偏执的程度而增加,即会伤人,也会害己。

17.

要怎么识别这种不成熟的爱?又或者,更重要的是,真正的爱、成熟的爱,到底是怎么样的?

“只要你爱我,我的生命就得到了救赎,如果你不爱我,我的生命就完全没有了意义”

“有了爱就有了一切,只有足够爱,一切冲突就能自然而然地解决”

类似这样语言,很经常地出现在恋人们的情话中,我们想通过这些表白,让伴侣感受到ta们在我们心目中的重要性,增添浪漫梦幻的气氛。

可是,如果我们在亲密关系中,真的笃信这样的信念,那么我们所认为的【爱】,也许就只会给我们带来失望、挫折、痛苦和不幸。

在电影刚开始不久,有一段安娜就表明了自己对爱情的看法:

“你还年轻,有一天你会意识到,爱是全能的。”

安娜在与沃伦斯基的关系中,也是一直抱着这样的期待的。

在安娜的心里,爱情就是她生命的全部意义,她渴望从这种爱里,得到自己长久以来缺失的一切,亟待被满足的需求。

为了和他在一起,永远地抓住他的爱情,她不惜和丈夫决裂,和圣彼得堡贵族圈里、她所认识的几乎每一个人决裂,抛弃一切,甚至可以“牺牲儿子的幸福来换取”,“只要这份爱足够强烈,我都不会后悔”(安娜语)。

可当她发现,沃伦斯基不能够满足她的所有期待,爱情也不是沃伦斯基生命的全部意义和追求,并且她后来发展到有些病态的疑虑和妒忌,正在将他的热情熄灭,让他离自己越来越远的时候,安娜感到不安的狂怒,感到受骗般的怨恨和空虚,整个地吞噬了她,最后无可避免地把她推向了自我毁灭的道路。

即使沃伦斯基真的如安娜所愿,为了她放弃一切,那么身为独立个体的,有着自己意志和追求的沃伦斯基本人,也就死去了。

所以,不成熟的爱,之所以危险,是因为它要么毁灭自己,要么毁灭对方,在这样的关系里,两个人无法共存,关系也无法长久维持下去。

18.

如果幼稚的爱是可怕的,那么成熟的爱是怎么样的呢?

当我们有了爱的感觉,只是一个开始,更重要的,是要不断学习与锻炼以下的这些能力,让爱变得温暖、成熟起来:

·非常了解自己,也愿意了解对方

·发生矛盾时,可以做及时、开放、诚实的沟通

·发现对方的缺点,和彼此间的差异时,以接纳、理解、怜惜的态度对待

刺激和迷恋总会消逝,如何学习一起成长,静静地了解和发现彼此,是一份成熟的爱的核心。

文/广州红树林心理咨询中心 罗琪

⑤ 《安娜卡列琳娜》是说什么的

如果你想听个人见解的话,我觉得就是一个女人沉迷于自己的欲望,最后发现梦破碎了,唯一的出路就是死亡。
很搞笑的是开始安娜跟她的情人是在火车站因为一个被火车撞死的男人而有了交集的
而最后安娜也是卧轨自杀

⑥ 电影《安娜》为什么能满足观众心理期待

在电影《安娜》中导演充分满足观众心理期待,将“超模”与“女特工”两种身份融为一体塑造出安娜这一完美角色,身材高挑、容貌清冷,妖娆又能打,这无疑加强了观众观影中的“投射——认同”进程,看的快感在此时充分发挥为主动的男性和被动的女性,安娜不仅在银幕中被观众凝视,同样在影片中被其他男性角色凝视,完成被人看与被展示的双重凝视,满足男性窥淫的欲望。
戈达尔说:“电影为人类的欲望提供了身体”,女性身体无疑成为最好的发泄出口,而为强化观众的投射——认同这一过程,影片制作者运用包装精美的糖衣逐步吞噬观众缺席的客体,让观众在观影中逐渐带入角色,成为亚历克斯或是兰尼,成为决定安娜命运的主宰者,正是因为认同的自恋性,使观众缺席的客体在自我中复现,通过这种自恋性复现否定缺席,形成一种自恋性退化来满足,观影中退至婴儿的状态使观众沉迷于银幕幻想而缺乏主观能动性。
而电影对此有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分支:为抵抗自恋性退化而推行的先锋派实验片,完全顺从自恋性退化的政治宣教片,两者都是极端案例,更多的电影是像《安娜》一样带着观众的欲望,沿着缺席,不断被延迟的欲望,最终到达满足,安娜在最后戏谑了想要保护他的两位男性,通过“Girls help Girls”找到了独属于自己难得的自由,观众也在此时投射出欲望的幻想,以期能达成自己的自由的向往,这种“想象性解决”一方面完成了观众认同达到欲望的满足,另一方面也是对现实无法实现的无力,给予观众在“黑匣子”里做梦的权利。
此外,《安娜》这一电影还采用了非线性叙事,利用时间线的来回穿插用以构建叙事悬念,带来套娃般回环的故事讲述方式,五年前、五年后,三年前、三年后,六个月前,一年后……导演运用时间线的来回翻转带来剧情的来回反转,延迟着观影最终的高潮。站在上帝视角不断玩转时间,通过蒙太奇的剪接给予观众截然不同的故事发展可能,与亚历克斯的情意绵绵到与兰尼的合作,安娜以一己之力撬动了两个国家之间的腥风血雨,而最终与奥尔加的一出好戏演给了亚历克斯、兰尼两人,也捉弄了观众一番,随着安娜从火车道中换了衣服、摘下假发走向自由,达到了观影的终极满足。柳暗花明,导演在此揭示了早在夏威夷度假前便与奥尔加牵上线的段落,故事在此大白天下。
总之,吕克·贝松是法国少有的类型片导演、商业片鬼才,从业近四十年的他一定深谙观众心理,面对当下电影商业化严重,观众成为各类电影间互相争夺的资源,所谓赢得观众便赢得了市场,尝试各类影片后,导演仍选择他最擅长拍摄的“美女故事”一方面是其个人特色的体现,另一方面更是观众众望所归的期待。

⑦ 在情结中毁灭 在罪孽中自救……《烈火情人》心理学影评

《烈火情人》改编自约瑟芬  哈特的小说《情劫》。

      我曾经说过,父母,子女等社会符号是道德层面所赋予的角色,其实这个世界上只有两种人----男人和女人而已。我们之所以不想去承认这个问题是因为我们站在高级生物链的顶端,接受高度文明的教育,同时证明我们和低等动物是有区别的。所以当史蒂文和安娜的丑闻暴露在世人面前才会被唾弃和边缘化。因为这都违背了社会规则。如果他们不是公公和儿媳妇的关系,那或许是另一种皆大欢喜的结局。

      人的本质是在欲望的驱使下,在表面使用一种合理并被认可的方式暗度陈仓地在潜意识最大可能地追逐最原始的快乐,这种快乐包括感官上和身体上的满足。

                                 

一  轮回的情结之安娜

      安娜是一个三十出头,尚未婚嫁却情史丰富,充满魅力的职业女性。

      童年父母离异,四处漂泊,身为外交官的父亲基本没有在她的生活中出现过,妈妈丢下她四次离婚再婚,唯一和她相依为命的哥哥给了她安全感,却又因为害怕失去她想占有她而让她失去安全感。在她15岁那年,哥哥因为受不了她情窦初开的早恋而自杀于她眼前,从此她便内疚而自责地困在那个混乱的瞬间。

      这些早年重大创伤经历一一砸在这个不谙世事女孩身上,基本上在她少年期间,她就是这么孤独绝望地一路走过来,由此我们联想到在她成长的过程中她可能是经历了很多坎坷。

      所有的过往让她无法拥有一段稳定的男女关系的,太过于亲密的关系对于她甚至是恐惧的,因为在她人生早期中两个最重要的男人深深伤害并最后抛弃了她,所以她无法信任男性。

      同时,她相信恋爱对于她来说是个诅咒,因为正是和青梅竹马的男孩即将开始美好单纯的恋情便造成了哥哥的死,所以我们看到安娜是喜欢皮特的,虽然她无法与他在一起,但是她选择了和皮特相同的职业----博物馆工作。她只能用这样一种方式来表达对他爱的忠诚。

      影片中,每次史蒂文来到安娜的住所欲火焚身的时候,安娜始终都选择稳稳地坐在椅子上冷冷地看着他,你丝毫感受不到她和情人幽会的激动和兴奋,她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猎人给对方布下的“桃色陷阱”。

      为什么这样一个出色的女性会用如此不堪的手段来得到对方?原因有三个:第一,当她在青春期面对哥哥突然自杀之后和皮特做爱这一行为过早地就突破了不该突破的边界,这个突破是她后来私生活的混乱的致命原因。

      所以我们看有些女性在早年经历了性侵之后,一部分会有混乱的性生活。因为她们的身体边界过早的被突破,被性侵其实在她们的潜意识里是一件有快感的事,因为在青春早期每个人对性是有内在的渴望的,但是因为被道德世俗所约束而又在意识层面觉得羞耻,于是这种矛盾让她们的世界变得混乱失序。她们跳过了恋爱这个过程直接进入到成人的情欲世界,在她们看来-----我之所以被男性所吸引是因为性的因素,而不是因为我本身具有的外在的优点。这样的女性通常在潜意识中是极度自卑的。

      所以她就用身体勾引史蒂文,点燃了他的征服欲,任由他“处置”,配合地满足他的欲望,而我们却丝毫没有感受到她在这段过程中炽热的回应,就是这种隔离和压抑的防御方式让她没有办法去享受性爱的美好,因为在潜意识中,她把眼前的这个男人当成是父亲的替代。

      当史蒂文高潮的那一刹那,她如释重负地露出了微笑,细细咀嚼那个微笑,似乎更像是胜利的标志,她更像是在看一个被自己勾引的饥渴难耐的男人在表扬,自己只是一个旁观者。或许每次看到男人被她折磨的就像史蒂文那样在尾声狼狈不堪的样子比和他们做爱更让她来得有快感----那是报复之后的快感,她就是要把自己曾经的痛不欲生还给对方。

      男人可以暂时的拥有她,却不能使她停止漂泊,因为她就是用不断地抛弃对方的方式来夺回控制权------被抛弃前先抛弃别人,更好地接近也只是为了更好地离开。只有像她的初恋皮特那样即使知道她所有混乱的私生活依旧对她不离不弃才能最终让她感觉到安全,所以影片的最后她嫁给了皮特并拥有一个孩子并不让我感到意外。

      第二个原因是在安娜的身上有着深深的强迫性重复。

      (在爱情方面:“强迫性的重复”,是许多心理辅导者从事临床治疗时常见的一个现象,意指我们在不知不觉中,特别容易与某一类型的人产生深刻而强 烈的互动。 换句话说,我们会特别被他们吸引,不由自主地与他们发生或爱或恨的关系,很可能是因为这些人身上具有我们成长中重要人物(例如父母) 的心理特征。这些人在我们生命中出现时,就给了我们第二次机会,让我们借着与他们或快乐或痛苦的深度情绪互动过程,去医治过去所受的心理创伤,弥补过去的遗憾,满足小时候对自己特别重要,却在父母身上未能得偿的一些心理需求。------黄维仁)--------摘自《网络词条》

        毫无疑问,父亲早年的缺失和哥哥因为自己的自杀使得安娜一直在寻找这样一对父子------一个和父亲具有相同背景的政客,一个是酷似哥哥的英俊有为的大好青年,更重要的是这个男孩不像哥哥那样控制她,给予她最大限度的自由。

      这样一来,她再次拥有了父亲,而哥哥又一次可以“重生”。如果马丁没有撞见她和父亲不堪的那一幕而自杀,或许这种极度混乱的关系将在安娜的生活中维持一辈子。

      她答应了马丁的求婚也只是向哥哥赎罪,满足哥哥生前的愿望。而且这样一来还可以永远和“史蒂文爸爸“在一起不分离,是多么两全其美。她前面的人生从来没有像此时这么圆满过。所以当她偷偷租了公寓与史蒂文打算约会的那一天,我们看见的是她不再像以前那样演戏,而是第一次和史蒂文有了”前戏“----精心布置一番,愉快的共进晚餐,互动投入地与之做爱,享受过程。

    但是梦终归只是梦,终有醒的时候。有些美梦醒来是带着甜蜜的余温,而有些美梦醒来是更深的痛苦。当安娜看着昨日一幕重现时,她整个人的内心是再一次的碎裂。但是这一次,”哥哥“不是躺在她的怀里死去,而是她让”父亲“亲眼看见这一切,她把痛苦分给了那个她又爱又恨的男人,因为正是他的缺失造成了曾经的一切。以后将有这个男人来接替她背负过的痛苦。或许,这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更像是一种有预谋的报复。表面看似痛苦,内心却极度有快感。

      第三个原因:是安娜与母亲的关系。

      母亲频繁的离婚再婚让安娜对婚姻有着深深的恐惧,她既要向母亲认同又因为母亲的抛弃而憎恨她。她认同的方式就是与不同的男性交往却无法固定。

      同时我们通过安娜与马丁妈妈充满火药味的互动方式看出她是有着深深的恋父仇母情结。整部影片,安娜几乎都是清一色黑色的装束,唯一一次她穿着一身红色的洋装是出席马丁外公的家宴,那一抹红在那个晚上是如此引人注目,所有的男性都围着她转-----史蒂文时刻用眼神偷偷觊觎她,马丁左右不离,外公把最心爱的房间让给她,她占尽了女主人的风头,而马丁的母亲----曾经在这个家中备受宠爱的女人瞬间失去了光彩。她就是要在内心打败所有像妈妈一样的女人独占鳌头。当然这从单纯的意义上来说本身也是女人之间的竞争。

      (恋父情结中译名为"厄勒克特拉情结"、"爱烈屈拉情结"、"依莱特接情结",指女孩亲父反母的复合情绪。通俗地讲是指人的一种心理倾向,喜欢和父亲在一起的感觉。在寻找恋人的时候会无意有意的选择和自己父亲有相似特征性格的人。)

      安娜最终通过罪孽进行了自救,也通过结婚有了孩子进入到了成人的规则世界中。

      拯救她的除了她自己----虽然强迫性的重复是病态的但是那也是她仅能学会的自救方式,还有那个既像父亲一样纵容她,又像恋人一样忠诚于她的皮特------因为这个世界上只有他最懂她,也只有他即使知道她所有的经历之后依然珍惜她,在她每次受伤后都默默为她疗伤等待她长大。

二  在情劫中毁灭之史蒂文

      对于男性来说,中年危机是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在这个阶段他们事业有成,家庭稳定,基本处在一个平稳的状态。但是我们知道,此时也是他们内心中极度的恐惧,影片中的男主人公史蒂文便是处在这样一个阶段。

      当他得知儿子新交了女朋友,嘲笑儿子只是为了解决生理问题,因为没有女人会看上这样一个似乎在他看来”毫无优秀可言“的男人。在这个家中,他是不可超越的。

      但是当他得知儿子升职后,你没有在他的脸上看到喜悦,只是诧异和惊讶。他突然发现儿子不知道什么时候长大了,而且在工作上站到了自己的对立面上------一个是政客,一个是新闻工作者,这是两个极度对立的职业。那个场景让人感受不到父子之间的温情,更像是一番客套的寒暄和宣战。或许就像马丁说的这个家缺少了温情,似乎父亲这个角色看似一直存在却也是缺失的。

      中外的神话故事中处处充斥着弑父娶母,献子,夺位等故事。虽然是故事,但是都是出自人的思想,所以父子竞争从来都不是什么秘密----父亲总想要从内心阉割儿子,儿子永远想赶快长大阉割父亲并取而代之,因为王者只能有一位。所以,我们有时候会在新闻上看见,儿子结婚,爸爸强吻儿媳,爸爸趁儿子不在染指儿媳诸如此类的新闻,追溯到古代最著名的便是杨贵妃一女两次嫁给唐玄宗父子,还有《红楼梦》中秦可卿和公公通奸。

      那么我想史蒂文之所以被安娜的感情不能自已也是和竞争有关系。在他内心,他觉得像安娜这样美丽而充满坎坷故事的女人只有他这样强大的男人才能拯救,况且安娜也向他抛出了橄榄枝,他确信安娜是看不上他的儿子的。也正是这种无法遏制的竞争把故事推向了悲剧的结尾。

他渐渐不满足于偷偷摸摸地私会,而是选择在公众场合和安娜见面,甚至最后他把钥匙留在门上没有拔去也是潜意识中希望把这段关系公之于众。

当他得知儿子要和安娜去巴黎度假,他在布鲁塞尔的议会上魂不守舍,妒火在心中燃烧,虽然进行了长达十几个小时的会议没有休息,但是此时的史蒂文却像个恋爱中的毛头小伙子,从布鲁塞尔坐几个小时的火车连夜赶去巴黎,只为见到朝思暮想的安娜。

作为一名政客,史蒂文在疯狂的情欲和嫉妒面前失去了应该有的理智。当他站在窗前看见安娜和自己的儿子马丁在酒店房间缠绵之时,那一刻他失去了往昔英国绅士的风度,显露出无尽的老态和疲惫,因为被过度刺激引起肠痉挛在床上痛苦的翻来覆去,那一刻是让我有些心疼的。

此外造成他和家庭悲剧的是他的婚姻。他的妻子英格丽从小就是城堡中的公主,公主是要配王子的,虽然史蒂文一开始是一名默默无闻的小医生,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凤凰男,但是英格丽为了自己的虚荣心,为了延续家族两百多年的辉煌,和父亲一手打造了这样一位上流社会的精英部长。也正是在这样的打造中,史蒂文渐渐失去了自己,安娜的出现只是点燃了他内心中那沉睡已久的激情。

影片后面,安娜新租的公寓里不断进来装修的工人仿佛就像在给这部戏的结尾搭一个舞台,当儿子坠楼身亡,他赤身裸体地狂奔下楼的那一刻,仿佛是一种隐喻,他卸掉了所有的面具和伪装以真实的自己出现,也是他在舞台上谢幕的时候。随后他辞去了职务放弃了看似大好的前程,只身去寻找爱情却已为时已晚,或许影片结尾那个穿着凉鞋,一身粗布麻衣,吃着奶酪偏居一偶远离浮华世界的场景才是他本该应有并向往的生活,就像他说的-------人很容易遗世独居,人到底是什么做的,无从知晓,我们堕入情网,为了找寻真爱,其他都不重要,至终无悔。

他或许也并不爱安娜,安娜的出现只是给了他打破原有束缚的一个契机。不论是他与儿子争夺女人,还是后来背井离乡四处旅行,其实都是他在寻找那个丢失已久的自己。

当他推开窗子,阳光洒进来,内心中的迷雾渐渐散去,一切都清晰起来。他站在那副巨大的合影前亦如往事历历在目,只是中间那个他曾经疯狂追求为其倾其所有的女子的脸庞渐渐模糊起来,那一刻他明白了-----我只再见过她一次,在机场转机的时候偶然见到的。她没有看见我。她和她的初恋在一起,抱着一个孩子,看起来和别的女人没什么不同。

 

⑧ 试分析安娜•卡列尼娜走向自杀的原因。

安娜卡列尼娜自杀之因探析
(1)安娜无法忍受自己与他人的虚伪
社会化就是虚伪化:虚伪是成人世界游戏规则的一个部分。人不可能都像《皇帝的新衣》里那个小男孩那样说话,那等于把人的脸皮统统撕扯下来。人不虚伪,社会不能容忍;人虚伪,自己不能容忍(浑然不觉倒好,自我认知度高反而痛苦)。此人生存之悖论。安娜尤甚。卡列宁也为人之虚伪而深感痛苦。吉蒂也是如此,她叙述的那个坐轮椅的老妇人施塔尔夫人的故事其实是与安娜的故事相映成趣的。安娜临死之前,获得了一种我称之为“灵视”的本领,在车厢里,有一对夫妇坐在她对面,好像挺恩爱的,然而洞若观火一般的安娜一眼就看穿了那个老男人是个什么货色。“这是虚伪的,全是谎话,全是欺骗,全是罪恶”。这是世界的本相,丑陋,残酷,狰狞,人人都不例外。托翁本人对虚伪一定是深恶痛绝的,《安娜•卡列尼娜》是关于虚伪之书,是暴露虚伪之书,是痛斥虚伪之书。虚伪是成人才有的最龌龊的本性之一,然而人不可能不虚伪。不虚伪,不得活。人难以回归真实之境,澄明之境,此为人之郁闷痛苦之源。
(2) 生存是无休止的痛苦
人生存的要务是欲望与情感的满足。欲望可以作狭义的理解,而情不仅仅是爱情,还有伦理之情、骨肉亲情、友情等,然而这些往往会成了欲望的牵绊和束缚。情与欲纠缠不休,相互撕扯,其结果往往容易导致对生存的厌倦。对安娜而言,赢得了儿子的监护权、赢得了离婚的权利、与沃伦斯基结为合法夫妻就意味着胜利了吗?她就真的能够获得幸福吗?她说:“在我和沃伦斯基之间又会出现什么新的感情吗?不要说幸福,就是摆脱痛苦,难道有可能吗?不!不!”她毫不犹豫地回答了自己。“这是不可能的!生活使我们破裂了,我使他不幸,他和我都不能有所改变。一切办法但尝试过,但是螺丝钉拧坏了。”在安娜看来,人生的痛苦注定是无止无休的,“简直想象不出一种不痛苦的生活环境”。她说:“我不是活着,而是在等待着一种拖延了又拖延的结局。”这个结局是什么呢?安娜也迷迷糊糊,晦暗难明,但她已预感到肯定不是什么好的结局,也不会有什么好的结局。她处在一种无止无休的悬置状态,对未来充满疑惑和恐惧。相伴而来的就是对生存的厌倦,虚无感开始在其内心世界逐渐漫延浸润。既然生存是虚无,是徒劳,再折腾来折腾去,有意思吗?别人也许有精力、有兴致去折腾,可是安娜不想了。“死”(смерть)这个字眼一旦蹦出来,就不断地在安娜的脑海里跳跃翻腾。
(3)激情孕育毁灭
从神经类型上讲,安娜大致属于多血质,富于激情,充满活力。在沃伦斯基的眼中,安娜“仿佛有一种过剩的生命力洋溢在他的整个身心,违反她的意志,时而在她的眼睛的闪光里,时而在她的微笑中显现出来。”沃伦斯基的母亲曾对安娜迷人的外表赞不绝口,但她看到的只是外表,而沃伦斯基却凭直觉把捉了安娜性格中最核心的东西——生命力,也就是激情。这种激情本应当是为她自己能够“生活在另一个诗意葱茏的更崇高的世界”而准备的,但遗憾的是在最初,因为所遇非人,(卡列宁当然是一个很善良的人,但与安娜不相匹配),这种生命力不得已长期处于压抑状态,直至偶遇沃伦斯基才迸发出来、释放出来。这种迸发与释放可以说是毫无顾忌的,甚至是不计后果的。同样作为凡人,我们没有理由、也没有权利埋怨谴责安娜,这也是托翁的意思。然而,那种“幸福得不可饶恕”的美好日子实在太短暂了。从国外回来后,安娜很快被妒忌、猜忌、失落、孤寂、恐惧、空虚、无聊、厌烦、绝望等包围,不停的争吵开始成为家常便饭。从病态心理学和精神病学的角度,我们可以诊断出,安娜已经患上了先是轻度的后来逐渐加剧的歇斯底里症或者是狂躁型抑郁症。托尔斯泰对安娜后期的蜗居生活描写得非常细腻真实,使得那些多愁善感的读者要么长吁短叹,要么一掬同情之泪。有时我们甚至搞不懂安娜究竟是咎由自取,还是命当如此。但有一点是清楚的,即就两个人的关系而言,沃伦斯基未必就打定主意彻底抛弃安娜,在花花公子中,沃伦斯基还算是一位有情有义之人,他深知安娜的脆弱,因此虽然他已经厌倦安娜,但仍然希望与安娜建立一个合法的婚姻关系,而在安娜看来这恰恰是无法接受的。当她判定沃伦斯基对其他女人并没有野心时,她却没有享受到丝毫的欣慰与快乐,因为她看透他“早就不爱我了”,安娜认为:“如果,他不爱我,却由于责任感而对我曲意温存,但却没有我所渴望的情感,这比怨恨还要坏千百倍!这简直是地狱!”这表明,安娜活在这个世界上的唯一理由只有沃伦斯基的爱了。爱在,生命就在;爱亡,生命亦亡。当然,虽然安娜看透了沃伦斯基不再爱她,但在内心深处她仍然渴望沃伦斯基继续爱她、呵护她,于是,她想要最后验证一下沃伦斯基对她的感情究竟是怎样的。但是,计划一开始付诸实施的时候,她的心理实际上已经非常扭曲了,精神已处在非理性因素的控制之下,她暗下决心,倘若沃伦斯基真的不再爱她,她就用死来惩罚他,惩罚沃伦斯基对爱情的放弃和背叛。正如结局所显示的,安娜把非正常死亡当成了一种惩罚人的手段。现实生活中还真有不少人如法炮制,由极爱转为极恨,以一种无法挽救的自我毁灭的方式给曾经的所爱之人留下一个难以磨灭的幻影与无法拥抱的虚无,这样一种惩罚,是何等快意!何等残酷!又是何等愚蠢啊!吉蒂当初没有看错,安娜的迷人之处的确有一种可怕和残酷的东西,这种东西现在清楚了,那就是生命激情本身就蕴含着毁灭生命的力量,亦即弗洛伊德所谓的死亡冲动或死亡本能。
(4)偶然性与宿命
尽管如此,我们还应当指出,安娜去车站并不就是去自杀,虽然自杀的念头已在她的头脑中盘旋了许久。安娜最后卧轨既有远因,也有近因。远因我们上面已做了一些分析。近因则由一连串的偶然性因素构成。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安娜去朵利家如果没有遇上昔日的情敌吉蒂,或者吉蒂快一些下楼并热情拥抱安娜,沃伦斯基及时接到安娜的去信并立即回信或赶回来,安娜在莫斯科近郊车站站台上没有看到车夫接索罗金公爵夫人及其女儿,没有看到那个眼熟的农民(护路工)(这一点构成了安娜的宿命),而此时火车没有那一声凄厉的鸣笛,我想,安娜未必会选择自杀。正是因为这一连串偶然性因素的发生(有些其实是安娜的错觉和臆想),安娜的被遗弃感和绝望感越来越被强化、放大,心理负荷已过临界点,最后,导致了死亡冲动战胜生之本能。卧轨的一刹那间,或许她意识到了什么,但无情的车轮已不容她的意识再活动下去了。
安娜就这样死了,在世界文学史上,她不是第一个自杀者,也不是最后一个。在她已经到了的地方,会遇到许多同道,因此她肯定不会寂寞。不过她自己上路的时候是孤单的,她也只能这样了,因为她已无家可归。我个人理解,她以死表达自己对非本然性的生活的抗议和否定,以此赢回自己做人的尊严,而不仅仅是为了解脱和惩罚。
安娜的悲剧告诉我们,单纯的两性之爱不足以建立起稳固的完整的自足的世界,借助于本然的生命力的迸发与释放虽然可以在一定范围、一定程度上突破人生困局,但从根本上讲非但不能拯救个人,反而将个人逼进死胡同。但若以为托翁意在将个人激情、个体行为纳入社会掌控之下,就可能曲解了托翁的本意。托翁为何另外要塑造列文这个形象,读懂了列文,才能明白托翁为何一定让安娜去死。安娜之死是托翁预先的设定。

⑨ 女心理师安娜是谁

安娜其实出现过,并且她是一个至关重要的人物,安娜和赵希平是双胞胎姐妹,但因为意外安娜早逝,所以便将女儿交给姐妹赵希平照料。

但贺顿与赵希平关系非常一般,两人总是争吵,也就是因此贺俊才希望造一款能够让人开心的药丸,这样世界上就没有人争吵,也没有不开心了。后来贺顿不知因为什么事情,对这个家庭有了一些误会,所以便独自跑出,造就了一场弟弟去世的悲剧。

《女心理师》这部剧一路追下来,给我的第一感觉是:很专业,加入了不少心理学的专业知识,同时结合社会热点。

从当下最热门的“中学生跳楼自杀”“独生子女被控制欲极强的父母宠得喘不过气来,不想活”“独居老人明明身体很健康,但却因为内心空虚,总怀疑自己身体出毛病,天天去看医生”“2胎宝妈产后身体机能下降、婆媳矛盾一地鸡毛、宝妈职场复出不易”等一系列的戳心案例出发。

深入剖析了人们在人生每个不同的时间段,会产生对应的心理活动,如果身边人不能及时给予更多关爱,主角心里就会崩溃......然后,还穿插了“当你发现自己或者身边人心理有问题时,应该继续接受心理咨询,而不是讳疾忌医”!

阅读全文

与心理学分析电影安娜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美团电影票改时间 浏览:515
电影囧妈在哪个平台上映 浏览:174
欧泊电影网站 浏览:592
外国小孩来北京电影 浏览:677
打针进入虚拟世界的电影 浏览:185
电影全集粤语 浏览:521
国产同志电影有哪些 浏览:116
电影未来世界1976全部 浏览:415
电影天堂吸血鬼日记 浏览:980
电影坠落悬崖是如何拍摄 浏览:38
可以搜索的免费电影软件 浏览:998
电影第三方售票平台都有哪些 浏览:572
亚洲人成电影在线手机我不卡 浏览:420
血域燃烧电影片段 浏览:688
2019年印度尼西亚电影票房 浏览:54
86影视第九电影在线观看 浏览:23
守护防疫微电影 浏览:513
怎么把电影天堂的电影下载 浏览:109
柏原崇主演的电影有哪些 浏览:271
与花与蛇相似的电影有哪些 浏览: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