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世界十大科幻电影有哪些
世界十大科幻电影有《E.T.外星人》、《人工智能》、《第九区》、《黑客帝国》、《复仇者联盟》、《V字仇杀队》、《楚门的世界》、《源代码》、《阿凡达》、《盗梦空间》。
1、《E.T.外星人》E.T.: The Extra-Terrestrial(1982年,美国)
影片描述一位十岁男孩与一个外星造访者,划破时空隔阂,建立了纯真的友谊,是一部是罕见的富有人情味的科学幻想片。
有没有想过,如果突然有一天,一个外星来客出现在地球上,出现在你生活的小镇里,会有什么样的故事? 战争爆发,血流成河,家破人亡,妻离子散…… 一切都有可能发生。
可是,你忽略了另一种可能性。 那一夜,艾里奥特骑着他的小脚踏车,载着E.T.从树梢飞过。天空蓝得近乎奇异,背景里有硕大浑圆金黄明媚的月亮,还有繁星满天,风声潇潇。
7、《楚门的世界》The Truman Show(1998年,美国)
技术的发展、物质的充裕,究竟是解放了人还是束缚了人?《楚门的世界》用一个近乎残忍的故事,以一种寓言式的叙事,给了我们一个耐人寻味的回答。
楚门(金•凯瑞 Jim Carrey 饰)是一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人,除了一些有些稀奇的经历之外——初恋女友突然失踪、溺水身亡的父亲忽然似乎又出现在眼前,他和绝大多数30多岁的美国男人绝无异样。这令他倍感失落。他也曾试过离开自己生活了多年的地方,但总因种种理由而不能成行。
直到有一天,他忽然发觉自己似乎一直在被人跟踪,无论他走到哪里,干什么事情。这种感觉愈来愈强烈。楚门决定不惜一切代价逃离这个他生活了30多年的地方,去寻找他的初恋女友。
但他却发现自己怎样也逃不出去。真相其实很残忍。
8、《源代码》Source Code(2011年,法国 / 美国)
邓肯·琼斯,这个凭借着处女作《月球》一鸣惊人的年轻导演终于在两年之后拿出了自己的第二部长片《源代码》。和《月球》的那种小成本、硬核科幻片不同,虽然这部《源代码》也被包裹在了科幻的外衣之下,但是这部电影还是在向主流影片靠拢。
影片涉及到决定论、自由意志、量子理论以及平行宇宙的一些概念。画面说不上震撼火爆,但很明快流畅,剧情算不上惊心动魄,却是跌宕起伏。其真正值得探讨的,是导演借以建立其故事架构的概念,若深入其中,则另有一番天地。
9、《阿凡达》Avatar(2009年,美国)
英文名"Avatar"是英语向梵语借字,有"化身"的意思。本片采用3D技术拍摄,共耗资5亿美元制作发行,是电影史上最为昂贵的作品。
有很多影迷称之为史上最强科幻,当然在部分影迷中《阿凡达》是排第一的,可恶的卡梅隆,你要让未来十年的所有科幻片都味同嚼蜡了!因为所有观众的审美标准已经一口气被你提高了几个档次!这部电影,科幻迷不去剧院看绝对一辈子后悔。
10、《盗梦空间》Inception(2010年,美国/英国)
《盗梦空间》是大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继《蝙蝠侠前传2:黑暗骑士》后又一大创作,本片将带观众游走于梦境与现实之间,发生在意识结构内的经典科幻片。
这是一部影迷一定不要错过的电影,就像帝国杂志说的,这部影片就像是《黑客帝国》加上《纽约提喻法》,反物理学的探讨、精彩的动作场面、具有冲击力的情感、以及莱昂纳多令人吃惊的表演,都让人沉迷不已,这是诺兰电影的一个全新领域。
该片上映以来一直稳居国内外排行榜榜首,所以本次《盗梦空间》也成为科幻电影排行榜前十名之首。
Ⅱ 科幻电影推荐
1、《源代码》
一列火车被恐怖分子炸毁,而之后会有下一轮的恐怖袭击,到时候人员伤亡会更多。作为男主角的老吉,不断的通过《源代码》传送到爆炸前的八分钟,还不带存档的,执行时间就只有短暂的8分钟,为达目的必须争分夺秒,而他的任务是要从几百位乘客中找到罪魁祸首。这部电影有新意的地方是通过平行宇宙不断穿越,这种结构的电影非常赞,值得二刷。
Ⅲ 三年前有《流浪地球》,如今有《重返地球》,国产科幻后继有人了吗
继《流浪地球》之后国内票房最高的科幻电影,竟然是《熊出没》最新的大电影《重返地球》。《重返地球》的票房成功突破三亿大关,正豪迈地向十亿挺进。而之前国产科幻电影的第二把交易《上海堡垒》,只有1.24亿的票房,被《熊出没》两倍碾压。《重返地球》票房大获成功,代表国产科幻电影没有沉沦。下面来详细分析下,如下:
总结:
《重返地球》的出现,顺利接棒了《流浪地球》后的国产科幻电影,而《上海堡垒》被一部动画片超越,它颜面上过不去,观众却很高兴。《流浪地球》讲述的是中国特色的科幻故事,而《重返地球》则讲述包含中国童真的科幻故事。《重返地球》如果能开个好头,科幻国漫能够井喷,你们觉得呢?
Ⅳ 求一部反英雄的美国科幻电影
你说的应该是美剧
《黑袍纠察队》
是Amazon以8集首季直接预订的漫画改编剧,该剧在2019年7月26日正式上线
Ⅳ 谁能推荐几部以反思科学为主题的科幻电影,最好能是以悲剧结尾的。
《12只猴子》
《时间机器》
《环形使者》
Ⅵ 谁有关于反物质的科幻电影
《天使与魔鬼》由朗·霍华德导演、汤姆·汉克斯、阿耶莱特·祖里尔和伊万·麦克格雷格主演。宣传片开始于一场谋杀——制造反物质的物理学家列奥纳多被人残忍的杀死,他一颗眼珠被人挖走,胸口上来烙印着的神秘标志,他研制出的拥有巨大能量的“反物质”也同时被窃。兰登一眼就认出烙印代表着是神秘组织“光照派”,这个组织由历史上惨遭罗马教会迫害的著名科学家创立,为的是向教会复仇雪恨。而此次阴谋的焦点就在于教皇选举日之时,失踪的反物质随时可能爆炸,它的力量足以将整个梵蒂冈毁灭……《天使与魔鬼》全长版预告剪辑上非常漂亮,快速的切换渲染足了惊悚氛围,更为故事增添了动作色彩。但在书中一直言之含糊、被捕集器封闭在真空中的“反物质”在电影中“实在”的亮相,多少有些破坏了神秘感。《天使与魔鬼》将于5月15日全美公映。 这是一部反物质电影..希望你能满意..《达芬奇密码》是他的姊妹篇..
Ⅶ 《终结者》系列,标准的反科学电影
我发现一个特点,现在世面上看见的科幻小说、科幻电影,绝大多数都是反科学题材, 不是邪恶科学家毁灭人类,就是邪恶技术毁灭世界。 好像除了这些东西,就再也没有其它题材可写可拍了。其导向性,就是让观众产生一种意识,即: 科学技术即风险,发展越快越完蛋。
(《终结者》剧照)
在很多科幻迷心中,如果要评选电影史上最出色的一部科幻题材电影,《终结者》绝对是首选。扣人心弦的追杀、惊艳的特技效果,迄今为止都让人震撼无比。但是,从本质上来说,这部电影宣扬的是末世论,直接指出 科技 的发展会给人类带来毁灭。从本质上来讲,《终结者》系列极端夸大科学技术的负面影响,属于标准的反科学影片。
《终结者》系列的情节很老套,说的是未来人工智能“天网”发展到一定程度,已经拥有高度的人格智慧,所以人工智能向人类文明宣战,它操控核大国爆发战争,几乎毁灭了整个世界……
如果遏制核大战的爆发呢?电影给出的方案就是,派遣主角提前几十年去消灭发明“天网”的科学家。
这就是在暗示电影观众, 科技 发明非常危险,必然带给人类“黑暗命运”,与其冒险发展 科技 ,不如提前把 科技 扼杀在萌芽阶段。甚至应该立法禁止相关领域的研究。相信只要看过这个系列的观众,都会有这个念头。于是,导演卡梅隆的目的就达到了。
(《终结者三》)
这个在全球都大名鼎鼎的导演卡梅隆,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卡梅隆这个人一贯积极的提倡“回归自然”,反对一切工业化。他本人还兴冲冲的跑到巴西参加当地人的反水坝游行。包括他后来执导的《阿凡达》,其实也是一部反科学电影。反科学最终都要走到反人类。那里面有当年美国70年代搞迷幻运动的东西。包括乔布斯这样的美国青年人跑到发展中国家体验当地的宗教。《阿凡达》故事里边有一个设定,就是那棵树是所有灵魂集中的地方,这是当时流行的一种宗教观念。女科学家把它说出来以后,矿区老板就说,你们是不是嗑了药?这实际上就是再现当年美国的这种运动。年轻人为了神秘的宗教体验,去吃一些民间违禁化学品。
中国新时期电影市场是在2002年,由《英雄》开始启动。当年只有10亿票房,到去年增加了几十倍。所以,绝大多数电影从业者都在过去十几年开始入行。而他们所借鉴的,就是高概念模式,外加悲观的未来观。科幻作家郑军曾经去问一位科幻电影项目策划人,为什么你们在科幻片里设定未来,就只会写人类要毁灭?他对郑军说,他根本没看过相反的科幻片!所以,他就只会拍“毁灭”“末日”之类的东西。
这些具有反科学、宣扬悲观主义的科幻电影,同样影响到了国内科幻小说的创作。国内科幻小说作家中除了刘慈欣、江波等寥寥数人,几乎都具有神秘主义和反科学的倾向性。有些还非常明显。科幻界大佬王晋康写了一个《逃出母宇宙》三部曲,第二部《天父地母》中的情节有典型特征,说地球科学家发明了卵生人,为了避难设法带着几百个卵殖民外星,然后在外星球上繁衍后代,这些后代成为了外星人。由于当初为了更好的生存下去,删除、抛弃了很多不实用的宗教、哲学知识,所以外星人的 科技 发展高歌猛进,一路进化为高度发达的机械文明。于是,他们丧失了人性,用他们进化的很厉害 科技 ,回过头入侵母星地球,把地球人几乎灭绝了。于是乎,在序言中,江晓原写道,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宗教的指引。似乎没有宗教的约束,科学技术就会四处作恶一般。
回到《终结者》系列电影,我们看不见问题的解决方案,只有令人绝望的核战争、无尽的追杀、血腥和恐怖。只要是看过《终结者》的人,基本上都会对人工智能产生恐惧感,认为这个东西万万不能搞,还是“原始状态”好。其中的一些极端者,甚至认为应该摧毁一切 科技 和工业化。比如,田松教授就是一个例子。田松认为,工业化就是罪恶,是地球的癌症,人类应该回归到刀耕火种的“纯天然”生活中去。因为,只有这样,科学技术才不会出现,而田松认为科学技术就是“原罪”。
(核爆)
像其他一些来自好莱坞的科幻电影,在不断的渲染核恐怖,却看不到核武器有效地遏制战争的现实: 如果把1945年核武器诞生之日作为分界点,把20世纪分成前后两半,我们可以看到没有核武器的前半死于战争的人数比有核武器的后半要多得多;对比越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可以发现精准轰炸下的战争总伤亡人数要比地毯式轰炸少很多。
由于国外科幻界反科学思潮盛行,所以也自然而然的影响到了国内。国内的科幻事业起步较晚,《科幻世界》在20世纪80年代才创刊,当时编辑们不懂应该怎么样搞科幻,只懂一概向国外学习,国外是什么样,他们就学什么样,以为那才是科幻的正确路线,而这一时期正是反科学思想猖獗的时期。这也造成了《科幻世界》这一国内科幻界主流刊物上,永远有一种题材最多:毁灭。
这些反科学的科幻小说或者电影,它们有个冠冕堂皇的口号,叫做“反思科学”。但是在实质上,永远是反别人,不允许反自己。于是,“反思科学”就在实质上变为“反科学”。这个就是现在科幻界的真相。
(反科学题材泛滥)
其实,真正给人类 社会 带来负面影响的,不是科学,也不是技术,而是工业化。
工业化确实会给世界带来一些负面,比如,排放污染等等。但是解决问题不能依靠一关了之。有理工科思维的人,都具有两种思维模式,一种是“量化”,一种是“取舍”。如果按照极端环保人士的话,既然工业化造成生态环境污染,干脆把所有的工厂全部关闭。但是,懂得“量化”和“取舍”思维的人,就会进行精心的量化计算,知道如果关闭所有的工厂,会造成人类 社会 多少损失,而多大程度的污染是我们可以承受的,再依次来制定解决方案。而反科学的人,他们不会去量化和取舍,他们要的就是一个,关、关、关,统统关掉。
就如同《终结者》系列电影中所传递的思想:想要解决潜在的“危险”,就是以前消灭科学家,提前消灭潜在的技术。其实,这些所谓的“危险” ,不过是某些人的胡思乱想罢了。
对于《终结者》系列为代表的反科学科幻题材,我希望有专业人士站出来予以揭露。如果我们不采取行动,后代的子孙会认为这个年代反科学才是科幻主流。
作者:怀疑 探索 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