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电影欢乐皱纹讲什么
影片评价
近十年来最成功抓住两岸三地中国人共通感情的爱情文艺片,曾获金马奖最佳影片等多项大奖。岸西的剧本写得极有心思,她用邓丽君的歌曲作为时代象征,将男女主角小军与李翘之间一段延绵十年之久的感情串连起来,令人感到荡气回肠。他俩在1985年坐同一班火车自大陆来到香港,各自展开其新生活。两人从相遇、相识,从朋友慢慢变成爱人,但始终不能在一起。李翘跟了落难的黑道老大豹哥远赴异国,本以为此情不再,但命运又安排他们在邓丽君死讯传出的那一天重聚。
手法流畅而富有感情,张曼玉与曾志伟都演出极佳,连黎明的表现也令人刮目相看。此外,本片将香港人忙着移民外国、大陆人急于成为香港人的“时代悲剧”也有观察入微的描写。
[编辑本段]影片赏析
(一)《甜蜜蜜》的三个命题
陈可辛钟意于漂泊的电影,或许这与他的个人颠沛的经历有一定的关联。而漂泊中的爱情则是他一直体现的主题。无论是《如果爱》中北漂的孙纳与林见东,亦或是《甜蜜蜜》中南漂的李翘与黎小军。流离与起伏似乎在《甜蜜蜜》里贯穿的更为彻底,陈可辛在叙述这个多劫的爱情故事同时,也在影片中加入了另外的命题。
1:社会的同化与自我认知《甜蜜蜜》所选的故事发生地点非常具有典型性。
前半部分的香港也好,后半部分的美国纽约也罢,都是国际化的大都市、高速发展的工业城市。而移民更是组成城市人口的重要部分。生活节奏快、竞争激烈、以及文化的多元、种族或地域的歧视、贫富两极化都是这两座城市的特征,也是这部电影的推动力。 黎小军初到香港穿着破旧的棉袄,提着两个蛇皮塑料袋,操着一口与周围环境不协调的普通话。他对电梯,取款机甚至是麦当劳的无知,使他像一个婴儿一样,需要重新学会立足,而学费便是卖命的干活。在个体融入社会的过程中,他认识了李翘,一个最终让他学会广东话,懂得在生之艰难的社会中活出一片天地的女子。 能说一口流利的粤语的李翘,看似更早的融入了社会。其实不然,在新事物出现在她生活中的时候,她并没有表现出应有的困惑,而是直接的适应,。其代价便是否定了自己,李翘拒不承认自己是广州人,而坚称她是喝维他奶长大的香港人。她想抹杀掉会招致轻视的出身。似乎这样她就不再是外来的打工妹,就能进入主流社会。但当她委身给阿豹哥,得到了社会的尊敬与承认后,却开始怀念家乡。她母亲没来得及看她的楼房建成就去世了。直至李翘后来在美国当导游被旅客问及,是哪里人的时候。她才坦坦然笑笑,答,是广州人,已经很多年没有回去了。至此,李翘才完成了对自己身份的内省与认知。 香港对黎小军和李翘来说,是一针催熟剂。他们被迫的成长,完成了自己的成人礼。生命从那里才开始直立。
2:实用主义爱情与理想主义爱情比较正如每个男人生命中都有白玫瑰与红玫瑰一般的女子一样。
一个女人生命中也必然有两种男人。就像李翘有黎小军和阿豹。黎小军之于她而言,是理想主义爱情,而阿豹是实用注意爱情。她和黎小军明明白白在一起,却不明不白的分开了。而和阿豹是不明不白的在一起,却明明白白的分开了。黎小军给了李翘最初的心动与异性的关心,是初恋情人的角色。阿豹则使李翘人生展开,使她蜕变成一个八面玲珑的女人,相当于《长恨歌》中李主任的角色。 然而陈可辛将这两段爱情都打碎了,这是他的不俗之处。原来实用的感情并不低人一等,理想主义的纯洁,在面对前者也没有多少道德优势。片中阿豹死后,李翘失神的站在纽约街头,镜头拉开,继而升格,李翘伶仃的身影站在没有归属感的繁华土地上,这一长镜头将李翘的凄哀展现的淋漓尽致。 陈可辛善于用一些细节表现爱情,尤其是运用手的意象。例如,在《如果爱》中,林见东将自己的手指轻轻的伸进孙纳睡觉磨牙的嘴里,让她咬着。又如《甜蜜蜜》中,黎小军在旅店里,侧拥着李翘,哼着甜蜜蜜,手指在她肩上和臂上来回轻弹着。这些琐屑而温暖的镜头,不多言语,便道出深长的爱意。
3:小人物与命运的挣扎日本电影大师成巳濑喜男说过:“我们的生活一直都在欺骗我们。”
黎小军与李翘在事隔多年后,在香港的楼盘上相遇时,问及互相的现状,却彼此相顾无言。曾是多么坚定的带着理想去生活,可岁月将人们变的面目全非,生活完全背离了当时的初衷。一切纯洁的、美好的梦想,都消磨在物欲与现实之中。 把迎娶小婷为奋斗目标的黎小军在和小婷结婚后,却像《半生缘》里的曼桢对世钧说:“我们都回不去了。”李翘利用了毕生的精明换取生活时,却感慨:“我好失败!”历史的浪潮滚滚不息,人生只似风前絮,欢也零星,悲也零星。黎小军与李翘注定只能相互温暖之后,独自上路,而后,异地遇见,相逢同一笑。 不过无论命运怎样的颠沛流离,黎小军与李翘始终隐忍而顽强的活着。或许,也是的悲悯——命若飘蓬,你要微笑才好。
三个半爱情:《甜蜜蜜》
[一]等待爱情
我是黎小军的姑姑,一个曾经美丽,风华绝代的女人。
阳光在我的身后悲戚,房间里我的身影被拉得很长很长。我知道生命要从我身体里流走了,毫不留情。我并不悲伤,只是遗憾,遗憾我还没有找到他,等到他——威廉荷顿,这个让我牵挂一生,梦想一生的男人。 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都凝聚停留在那一个晚上,这一生的时间,也不过是为了衬托那一晚而已。半岛的月下,我们脉脉相视。每每想起,我的皱纹里都流溢出甜蜜。他走了,我老了。他不回来了,青春不回来了,只有我还在这里期待。箱子里的都是我的宝贝,从半岛饭馆里偷偷拿回来的餐具,酒杯银盘。我把它们都留给了小军。旧了,它们也旧了,有斑斑痕迹,是岁月烙上去的。时间无情地卷走了一切,却慷慨地把我和他的回忆留给了我,这样就已经让我满足了,这样就已经让我感激了。把它们拿在手上,仔细看,还能看见那晚的月光 ,他的微笑,我的柔情…… 被忘记,未必不是一种幸福,至少他看不见我的苍老无力,鹤鹤白发,和孤独死去的结局。未被蹂躏的青春和容貌啊,会永远完整的留在他的记忆里。 那个少女,携着爱人的手臂,一脸甜蜜的笑,重印在垂死老人的脸上,幻化成一个爱情的句号。
[二]守护爱情
我是JEREMY,一个英语学校的英语老师。说是英语老师,其实我不过是喝着酒,放着英文电影,教他们骂人的脏话。这个世界总是欺善怕恶的,我尽心尽力地把骂人的语言教给他们,让这群非香港人在香港这个花花世界里不至于被人骂了还不知道。从某个方面来说,我也是一个称职的好老师。 我爱上了芥兰,一个从泰国来的妓女。这个女人有一张天真的脸,大大的眼睛,会露出腼腆的笑。我不知道自己是爱上了她的天真,还是她的妖媚。你能在这双大眼睛里看见自己,伪装的外表不过只是一层皮,本质会被她的目光剥得一丝不挂。我爱袒露地彻底的自己,所以我爱她。 她有爱滋病,我想我也会有的。两个因为欲望,因为爱情,因为死亡连在一起的人,要借彼此的生命来延续自己的。多么合理。若没有这病,我会不会还和她在一起,去泰国,那个陌生的国家?哦,我不去想,就象去想象基督没有复活,耶稣没有诞生这样的问题一样,无聊并且没有含义。这么多如果之所以只能成为如果,就是因为事实永远只有一个。 这就是我的命,注定和她长在一起,生在一起,死在一起。 不是很多人羡慕天长地久,生死相依的爱情吗?我获得了,所以,羡慕我吧!
[三]两式两份的爱情
豹哥,并不是我最爱的男人。跟他,出于责任还是同情,或者是因为我爱钱?我也不知道。他死在纽约的大街上,一群不知名的小混混的枪下。那个呼风唤雨的,戴着金表,金戒,金链的,来晃我眼睛的,勾起我虚荣心的豹哥,成为香港昨日的传说。 我是李翘。广州来的女人,想成为香港人的女人。我只是不服气售货员的白眼,不甘心戴着大陆人这样的称号。来香港,就是要出人头地,就是要赚大钱,就是要光耀门楣。 我爱黎小军,爱得这么深,以前并不知道,以为可以逃开,只做朋友。我可以骗别人,却不能骗自己。有在一起做爱还互相称呼为朋友的吗?他不是我来香港的目的,我也不是他来香港的目的。我们抱着不一样的理想,在爱情里相遇。To be ,or not to be ,it is a problem. 在纽约的大街上,我追在他的单车后面奔跑,人群穿梭,车流往来,时光倒流到多少年前,我在他的后座,唱着《甜蜜蜜》。如今,命运一个转弯,我便失去了他的踪影。茫茫人海里,只剩下我自己。 我做过了香港人,我也做成了美国人。最后踏上故乡土地的时候,我才做回我自己,那个喜爱邓丽君,骨子里就是大陆妹的我自己。
[四]两份两式的爱情
对小婷,我总是有无限的愧疚。娶她是我的理想。而当这个理想实现时,我才发现,不知道什么时候物换星移,此理想已非彼理想。离开她,才对她公平。我也难过的,“我们一起这么多年,走过的路这么长”。 我是黎小军,穿着兰色棉衣,帆布鞋就这样莽莽撞撞闯进香港。电影一开始是黑白的,那就象我以前的生活,而香港是一个花花世界,因此不得不换成彩色的。这正如我经历的生活和感情。 新年进步。 恭喜发财。 一帆风顺。 身体健康。 事事如意。 龙马精神。 如意吉祥。 大吉大利。 万事顺意。 友谊万岁。 一长串的祝福的话在“友谊万岁”那里戛然而止。用友谊掩盖了我和李翘的爱情,那时的我们还只会用孩子的方法应付自己的感情。 那时我还不能正视对小婷的背叛。 我爱李翘,这句话却从来没有对她说过,或许中国人面对爱情一向都是这么含蓄的。我要了她,却不能给她一个她要的未来;我爱了她,却不能一直守护在她的身旁。我一直没有说出口那三个字,也许是因为我没有勇气。我就是一个从骨子里延伸到骨子外的大陆人,有着无法度量的执着,有着咕噜冒泡的傻气。 还以为,遗失了的就永远找不回来,万幸,傻人是有傻福的。1995年,当邓丽君在天堂继续放声歌唱时,我终于在街头遇见了和我失丧多年的天使。这就是我的天使,她坚强脆弱,独立依赖,把根狠狠扎进泥土里狠狠生长。小婷永远是让我保护她的,而这个女人让我在保护者与被保护者的角色里互换,于是我才完整了。冥冥之中,未完成的似乎还有力量要延续下去。 这么多年了,我还是我,回到大陆,当脚踏上这片土地的刹那,我只想高呼,黎小军回来了! 邓丽君的歌声贯穿始终,从1986年一直唱到1995年。这十年,人都是怎样长大的?就算经历了再多的感情波折,最后都在“归来”这个共同的信念里达成了统一。归来吧,归来哟……
精彩对白
傻丫头,回去泡个热水澡,睡个好觉,明天早上起来,满街都是男人,个个都比豹哥好。
豹哥:港督欠钱也要还啊!不然我们吃大便啊?——砍他!
李翘:黎小军同志,你来香港不是为了我,我来香港也不是为了你。
[编辑本段]所获奖项
第16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电影 、最佳 、最佳编剧 、最佳女主角、最佳男配角奖 、最佳摄影、最佳美术指导、最佳服装造型设计、最佳原创音乐
第34届台湾金马奖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原著剧本、最佳摄影、最佳造型设计奖
第42届亚太影展最佳女主角、最佳剧本奖
美国《时代》周刊1997年度十大佳片第二名
㈡ 动漫电影治愈推荐
题主说的这些电影是有关心理学的
类似的电影
1.《心理测量者》
3.《同理⼼的⼒量》
4.《我有⼀条⿊狗,它名叫抑郁》
这是⼀部来⾃世界卫⽣组织的公益视频,关于抑郁,关于如何与抑郁相处。
㈢ 从镜头运用和声音形式分析电影节奏——浅评电影《放牛班的春天》
摘要:在2004年法国上映的影片《放牛班的春天》,原名为《Les choristes》,又名《歌声伴我心》(港)、《唱诗班男孩》和《The Chorus》。该电影由克里斯托夫·巴拉蒂执导,由热拉尔·朱尼奥领衔主演,曾提名第五十八届英国电影学院奖、第62届金球奖和第77届奥斯卡金像奖。该影片中的镜头运用手法的合理运用和别出心裁的声音形式让作品在视觉和听觉方面呈现出的整体风格十分和谐,对其叙事结构的总体安排和构造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强有力的烘托感和渲染力成为该影片节奏感的出彩之处。本文将主要从镜头切换和声音形式两方面来分析该影片的节奏中所蕴含的魅力。
关键词:《放牛班的春天》;镜头运用;声音形式;电影节奏感
《放牛班的春天》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位在音乐梦想上不得志的老师克莱蒙·马修,在窘迫的境遇下来到塘底寄宿学校当学监,同那里的校长、老师和孩子们等人相处,并最终用音乐温暖了孩子们的心,改变了他们人生轨迹的故事。
影片中采用的是过去式插叙的叙事结构,通过已经成为著名音乐家的皮埃尔·莫朗杰来翻开由佩皮诺带来的马修的日记本来引起这一段往事的回忆和感概。
在影片中,运用了多种镜头运用方式来构建起人物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个性和品质,也使得故事的叙述和情节的演进不再单调乏味。给人以舒缓为总基调的节奏感,便于情绪层次的抒发和推进,巧妙地引起观众的情感带入。
除此之外,马修组建的孩子合唱团的歌声直接作为电影音乐的主要内容,既能保持当前情节的进展,又恰好可以让其成为一种具有象征意义的阶段性总结的情感符号。音乐在该影片中具有陪衬性质和烘托作用,同时也成为影片中的重要内容和素材。无论是作为桥梁还是作为基干,声音在该电影中的运用时机和呈现形式等方面都值得去探究和思考。
一、丰富的镜头运用方式和生动的画面效果
(一)多种类镜头运用
《放牛班的春天》中运用了多种运动镜头来顺应叙事人称的切换以及故事情节的开展和过渡。
摇镜头和移镜头在整部作品中应用的次数较多,主要出现在影片的开头和中间的转场,如莫朗杰得知母亲噩耗后转入参加葬礼,由白天活动转入夜晚马修伏案写日记和乐谱等等镜头,传达出拉长时空的效果,使情节上能够进行自然而灵活的过渡,也保留有记叙手法原有的风格和基调。
影片中甚至还出现了甩镜头,即哈杉校长审讯蒙丹是否偷钱时激怒蒙丹,后沙贝尔抓住蒙丹,哈杉校长气急说要报警要蒙丹入狱那一幕,沙贝尔给马修递眼神时运用到了整部影片中唯一一次甩镜头,强有力地凸显出蒙丹偷钱事件已经发展到了无法挽回的糟糕地步,紧急的情节下留给人更多无奈的惋惜和无措,与之后蒙丹被警察带走出门时回头顽劣一笑的慢镜头形成一种鲜明的反差和讽刺,这种带给观众视觉上和感情上的突兀会激发起观众的深入探究和思考,对于寻找和理解影片旨意也是一种合适的契机。
而主观镜头在影片中也成为一个亮点。莫朗杰母亲维奥莉特的美好容貌通过主观镜头表现出马修内心对她的青睐和欣赏,自然生动,富有现场感和真实感。在特写镜头中,更是将维奥莉特向着阳光扬脸微笑时候的每一道眼角皱纹都拍摄出了柔和的气质和韵味,并且因为镜头给的时间较长,观众很容易就能明白镜头中所展现的其实正是马修深情地看着维奥莉特而不自觉地被她的美丽所吸引时的“眼神”,从而顾及了电影中的审美价值的同时,也巧妙的将人物心理的代入感直接传达到观众那一方。
把控和聚集一个镜头各方面的可利用的信息,就是使电影在稳定有序的进程安排上具有灵活机动的发展空间,在固定的时间段内尽可能多地做到细节饱满。这便是在电影节奏中镜头运动方面所要着重考虑的。
而《放牛班的春天》这样一部影片,在主体内容上就规定了它必须要把镜头着重地放在马修指挥孩子们唱歌的段落上。其中的许多推镜头成功地把合唱团这一整体形象立了起来,并将马修和孩子们相处过程中情感的交流与培养穿插在合唱当中,避免了表现内容上的枯燥乏味,也借此加强了呈现效果上的感染力和表现力,让师生彼此心意相通、心情互晓的微妙默契通过推镜头发挥到淋漓尽致,努力放大想要分享给观众的感动。孩子们为伯爵夫人表演合唱的片段就是一个典型段落场景。
(二)画面景别、画面角度和色彩基调的选择
约瑟夫·冯·斯登堡导演曾说:“电影是一件艺术品:当视觉画面的流动遵循着可感知的节奏(有着特定的停顿和步调),且这些连续的画面在各个方面都关乎整体。”画面是构成电影的流动零件,而分析和理解画面就是解读好电影节奏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首先是画面景别。中景是叙事功能最强的一种景别,适合表现人物之间、人物与周围环境之间关系。该影片主要以人物对话为主要内容,交代各人物之间的关系,在主题思想上也注重“交流”“表达”“倾听”“理解”等双向或多向互动的概念,所以中景是该影片主要采用的景别。近景也是电影镜头中运用得比较多的一个景别,利用其着重表现人物的面部表情和有力刻画人物性格的优势,可以便于观众和人物进行情绪上的交流,由此产生的接近感也使细致画面给人以深刻印象。
例如“抵抗运动”中的寝室合唱的片段。莫朗杰自学学会新乐谱中的独唱部分并骄傲向马修展示的神态和歪头动作,马修预想不到莫朗杰进步之大的惊喜眼神,以及对于莫朗杰身上自满情绪的些许无奈的撇嘴微笑,都是由于近景在两人之间的来回切换才得以呈现出师生之间细微而生动的感情流露。
其次是画面角度。实际上画面角度和镜头的拍摄角度密切相关。在影片中较为经典的画面是孩子们在教室窗户边放飞写着送别字条的纸飞机来送别被哈杉校长开除的马修。当马修感动之余决定转身离开的时候,通过俯拍出来的画面传达出的,其实是孩子们眼睁睁看着尊敬而喜爱的老师带着的孤独、卑微却又倔强的背影离去时内心的不舍和心疼。由此看出,贴切的画面角度能够非常自然地引导观众思考的层次,使得影片的格局得到开拓和延展。
最后是色彩基调。色彩的主观性运用可在剧作内容和叙事完整上起到有效的表现和强调作用。根据剧情的发展和人物心理性格的变化,设计不同的段落场景色彩,能推动叙事发展变化,明确剧作结构,增加画面形式感。【1】该影片在总体的叙事基调上呈现出的是偏暖的前进色,无论是故事的讲述方式,还是故事内容本身,都是给人以明朗的情绪和积极的想法的。
影片中的许多画面视野还包含着关于自然元素的巧妙融合与设计。林荫路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场景设置,而阳光穿过树叶缝隙形成的碎影营造出有温和质感的打光效果,间接地舒缓了人物之间的谈话节奏,有利于观众捕捉到“故事情节走向明朗”的暗示信息。这样的处理方式既属于影片在内容上的简省化说明,同时也有效地激发观众在欣赏过程中对审美艺术的感应能力。
二、声音在影片中的多样化呈现类型及其相应的意义
日本知名导演黑泽明曾表达过他所认为的声音在电影中应占有的态度和位置:“真正的电影的声音不仅仅是简单的、说明性的伴奏音,或在同步录音时捕捉到的自然的声音。换句话说,影片的声音并非简单地增加图像的效果,而是将效果放大两倍,甚至三倍。”声音在电影中的价值并不符号化,而在《放牛班的春天》这部影片中则更加明确地证实了这一点。
(一)旁白
旁白叙述贯穿了该影片始终,在营造马修这个人物的第一人称的视点上取得成功效果。特别是旁白的内容以日记体的形式出现,更让观众有度日记的身临其境的感觉。此外,旁白对于故事情节的补充和镜头的跟进也做到了准确简洁,实现了影视中画面和声音的有效沟通。在组织影片的内容的作用上,旁白叙述增强了多幅画面的拼接与过渡时的视觉震撼力。
比如,当马修看到孩子们的合唱有了明显的进步时,决心要继续编写出新的乐谱。孩子们的歌声作为配乐,而马修的画外音为“五月,我又有了新的战果”。与此同时,画面接连出现孩子们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近景镜头,并对伯尼法斯梳头和佩皮诺作弊做了特写,让影片的氛围瞬时变得欢畅和愉悦起来。随后的孩子们在空地上滚轮胎和在走廊上放飞纸飞机的种种活泼生动的画面,被悠扬的歌声和旁白语调渲染得尤为纯净而烂漫。
(二)歌声
在这部影片中,歌声无疑是最打动人的一个声音元素。声音是表现质感、时间和温度的重要手段,而孩子们合唱的声音因为真实、丰厚、环绕而具有兴发感动的力量,而在场景中和其他声音形式的互相叠加使得受到触动的感觉更加丰盈和独特,由此大大增强了故事内容的可信度。与旁白相同,歌声在电影结构上也具备组织情节和转场的两个功能,作为一种剧情手段和转场元素而存在。
另外值得关注的一个方面是在影片中孩子们唱出的歌词。主题曲中有这样一段歌词:“希望之光,生命中的热忱,荣耀之巷,海上的清风,海面上的清风,托起轻盈的飞鹭,从白雪皑皑的大地上飞来。冬日转瞬即逝的气息,远方你的回声飘离了,西班牙的城堡。在回旋的风中转向展开你的翅膀,在灰色的晨曦中,寻找通向彩虹的路,揭开春之序幕”。马修写出的歌词中到处洋溢着孩子们对于自由的向往和对于美好的渴望,再经由孩子们唱出自己的心声,传达到听众耳里的便是师生情谊交融在一起的天籁之音了。
参考文献:
【1】郭曼.浅析电影创作中的主观色彩的运用及其作用[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09(12).
㈣ 电影《城南旧事》意境分析
一、电影意境综述
意境一词多在中国古典诗、词、画等传统艺术中被提及,是指一种情景交融的境界,是主观情感与客观景物相熔铸的产物。意境不仅以自然景物的意象描述为主,也融入艺术家的思想感情和美学情趣,且更侧重于主体的情感表达。艺术意境在情景交融中让人们领悟出无穷的“象外之象,景外之景”,乃至于某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深层意蕴。
电影作为一门综合艺术,也继承了中国传统艺术的这种情感表述方式,电影中空镜头的运用营造的是一种若有若无的朦胧之美,电影长镜头的纪实化拍设构建的是一种不施不设的自然美,通过影视镜头和画面凝聚的作品主题是一种有限到无限的超越之美。影视艺术融导演之情于声画之中,以综合艺术语言塑造艺术形象、建造艺术意境,来阐释某种无法言述的艺术意蕴。
二、以《城南旧事》为例分析电影的意境
作为第四代导演的领军人物,吴贻弓深刻践行了他们这一代导演提出的“丢掉戏剧的拐杖”这一主张,打破以矛盾冲突为主的戏剧式电影模式,进行电影语言和风格的探索,以诗化的电影艺术语言进行历史叙述,表达人生哲理。《城南旧事》作为吴贻弓导演的代表作,全片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和真实的历史感,是传统美学和现代电影语言的完美结合,具备了第四代导演电影作品的“诗电影”特征,整部影片在意境的营造上独具匠心。本文以吴贻弓导演的《城南旧事》为例,分析该影片的意境营造以其对于电影情感表达的重要作用。
1、文学式的分段叙事
影片根据台湾女作家林海音同名中篇小说改编而成,以时间顺序串联起小主人公林英子的童年故事,借以英子纯真的视角展示老北京城二十年代的整体面貌,也寄托了主人公淡淡的哀思和乡愁,传达一种人生处处是别离的意蕴。
散文式的叙事强调形散而神不散,作为散文式电影范本的《城南旧事》在叙事上采取串珠式的手法,讲述主人公英子从6岁到13岁之间的童年故事,影片中的三段故事分别是文学小说中的《惠安馆》、《驴打滚》和《爸爸的花儿落了》,第一段故事中,英子与“疯子”秀贞相识,和妞儿成为伙伴,并帮助他们相认,最终妞儿与秀贞死于火车轨下,英子也随父母搬了家,告别了小学之前的童年和伙伴。第二段故事发生在小学时期,英子认识了为供弟弟上学的小偷,和他成为朋友,最终目送他被警察带走,英子也小学毕业。最后一段故事,导演将原著小说中《驴打滚》和《爸爸的花儿落了》两部分融合到一起,选择以父亲逝去、宋妈离开为结尾,英子目睹宋妈失去自己的孩子的悲痛,以及父亲生病去世,经历与亲人的不舍告别,而开始真正长大。
几段故事看似是独立发展,但每一个故事的开始和结束都伴随着英子的童年别离和成长,共同表达“离别”这一主题意蕴。告别伙伴、告别不经世事的小学,告别亲人,告别愚而神圣的童年。整部影片对于离别和死亡的悲痛并没有刻意渲染,而是用缓慢的镜头和叙事节奏凝聚悲伤,既有生死无常的生命感慨,也有离愁别绪的无奈。
此外,独立的故事设置也从不同方面折射当时社会生活背景,进行平静地历史叙述,于个人小离愁之中展现国家大背景。这种处理有些虚淡甚至刻意隐藏,但却又在虚实之间让人忘却不得,愁云惨淡的社会现实从头至尾荣绕于观者心头,这也是已经营造的最常用手法,虚实结合,以虚显实,构建一种特别意境。比如,从影片开始就以英子的视角呈现父亲在家里招待学生,秀贞的丈夫被抓,北大学生在街上游行,母亲言语间的谨慎等,这些时代现状的处理不露痕迹,却有着一种内在张力。
2、无言胜有言的视听语言
意境源于人的感觉,视觉和听觉在影片中传达出重要的信息。比如,影片开头用空镜头呈现秋风中枯黄的野草、乌鸦,以及随着主人公的阐述,长城逐渐化出,镜头拉远,骆驼队走在城墙上,昏黄淡暗的北京城南在近景远景的交替中伴随送别歌出现,直接从视觉和听觉上将观众带入怀旧的、绵长的意境之中。
(1)长镜头营造“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意境
影片中导演运用大量长镜头来表现胡同里的场景以及人物的心理变化,通过镜头的平缓摇移而非切换来营造一种不加修饰的、仿佛置身其中的意境。长镜头理论与蒙太奇理论相比,更强调叙事的连续性和真实性,达到了电影意境要求的自然真切,巧夺天工。
片中大量长镜头停留在秀贞回忆往事、宋妈失去孩子、英子告别小偷,这种大停顿叠加人物回忆,动静结合,虚实相映,营造“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意境,产生一种内在张力,引人深思。在述说完身世之后,镜头停顿到妞儿与英子坐在屋里的场景,大远景逐渐拉远,长镜头渲染妞儿的悲惨身世,也营造某种悲悯氛围,使观众自然而然陷入思考,进而产生“移情”效果。而在目送小偷被抓走之后,英子坐在教室里上音乐课的场景中,镜头在英子脸上停顿,天真的眼睛盈满泪水,没有太多表情,也迟迟不愿开口唱歌,长镜头及特写镜头的使用,将小英子对于“什么是好人与坏人”的困惑,对于小偷朋友被抓走的愧疚、不情愿与不舍呈现的淋漓尽致。
(2)色彩呈现“发纤浓于简古,寄全味于淡泊”的意境
影片的色彩基调是怀旧风格的,没有强烈的色彩对比,城墙与胡同是暗淡的,人们着装是素淡的,这种色彩搭配真实呈现出北平二三十年代的灰暗惨淡的社会现状,为影片背后没有明说的社会背景营造一种心理氛围。而童年林英子,在落雪胡同的灰墙淡瓦间穿小红袄出现,与悲凉社会现实之间划了一条浅浅的线,以便英子用孩子的童真视角审视残酷的大人世界,又使得影片哀而不伤。
(3)道具营造情景交融的意境
此外,导演通过道具(意象)运用建构意境场景。意境一词,更多时候是一种表意空间的词,是一种通过周围景物营造出的场景。归巢的乌鸦,骆驼颈上的铃铛,古老的城墙,淡灰的胡同,吱呀的老水井和摇晃的水车,京味的叫卖,聒噪的知了,胡同里懒样洋交谈的人,蓝天红叶,这些意象的结合,构建了一幅真实的二三十年代老北京风貌。同时,以纪事化手法来完成意境的构建,没有刻意的渲染和剪辑,平实琐碎的生活镜头,打水、买菜、吃饭、逛庙会、上课、玩耍,生活似乎周而复始,时间却不经意间流逝,现实化的表达给予观者强烈的真实感,也形成了影片的意境表达。
(4)音乐营造情感升华的意境
音乐在调动情绪和延伸想象空间上具有独特作用,电影的主题思想、情感基调大多通过背景音乐表达。本片的主题音乐是《骊歌》,长亭送别的歌词与离情别意的曲调和影片主题相呼应,并在主人公英子每次告别过去时响起,起到划分故事段落和推进情感高潮的作用。妞儿与秀贞离开时,英子搬家的路上响起了送别歌,英子若有所思,而在小偷被抓走后的课上,英子没有再跟老师一起唱送别歌,一直到父亲去世、宋妈离开,英子对于离别这件事的感受不断清晰,影片没有直白说明英子在种种离别中的痛苦,而是通过音乐缓缓呈现这种情感变化,以音乐营造别离哀伤之境。
此外,影片中背景音响的运用也在意境营造上起到一定作用。比如,雷雨夜里英子得知妞的身世,把她带到秀贞家认亲,妞与秀贞相认后死于火车轨下,该段雷声、雨声,火车轨声,汽笛声,叫喊声掺杂在一起,既表达英子对伙伴的不舍,又将儿童的天真善良与成长中的纠结困惑缓慢呈现在观者面前。
(5)主观视角构建平实的人生五味之意境
影片运用主观叙述结构,从小主人公英子的视角出发进行故事讲述,以英子的主观感受来呈现二十年代老北京的人和事。在儿童视角下,即便沉重也是善良美好下的一种淡淡的哀愁,影片没有丑化任何一个人物形象,甚至是黑暗的社会现实也在英子的主观视角下被冲淡。
此外,导演以英子的视角提出很多看似很简单的问题,但最终却没有给出具体的答案,比如,为什么骆驼挂铃铛,为什么要枪毙人,我是不是你亲生的,什么是好人和坏人,宋妈的孩子为什么不自己带,这一点的处理像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留白,用大段空白营造某种绵长却意蕴无穷的意境,似乎能回答,又好像给不出准确答案,留给观者无限的遐想和思考。
3、重复蒙太奇建构的内在张力
一部电影作品大到影片的整体风格,小到每个镜头细节的表达都可以建构意境,《城南旧事》不仅整体上表达淡淡的人生何处无相遇,转眼天涯是路人的愁绪这一主题,在画面、音乐、剪辑、叙事等艺术语言的运用上,也是彼此相映,共同为这一主题构建整体意境。本部影片中,导演在重复蒙太奇的使用上有着独到之处。比如,井台打水的镜头,在影片中重复出现了四次,而每次的出现都几乎内容相同,似乎是平淡无奇的日子,但也记录着时间的流走。最后在妞儿和秀贞出事的那天,英子知道了妞儿的身世,水井依旧是那个水井,但是时间已经是夏天,聒噪的知了声和干涸的井槽营造一种异样的氛围,预示着妞儿和秀贞的悲剧。而林英子的眼睛在影片中也是多次重复,英子童真的眼睛贯穿着故事的始终,镜头从不同角度将英子眼里的懵懂、开心、好奇、疑惑、悲伤表现出来,呈现英子的善良真诚,机智勇敢,敏感多思的性格,也借由这双眼睛表达着全片的故事背景和情感。
除了以上两个意象的重复剪辑,影片中宋妈眼角的皱纹、学校放学的场景也都使用了这种艺术重复。在内部节奏上,影片中多次大停顿(比如,在呈现妞儿的身世、秀珍在封建礼教下的爱情、宋妈作为传统女性的宿命等)和多次送别歌响起,这些细节上的处理,都与影片整体想要表达的复杂情感相交织。
三、总结
“不思量,自难忘,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我是多么想念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
导演在影片开头就将离愁别绪、思乡之情以散文式的旁白呈现出来,为整部影片的怀旧意境做了铺垫,与结尾处红叶漫山,骊歌响起相呼应。电影台词的散文化处理和背景音乐的古典化编曲共同起到意境升华的作用。全片以平缓的镜头语言营造了一种诗意的散文诗式的怀旧气氛,呈现既愚笨而又神圣的童年,抒发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思乡情,情感沉而不烈,浓而不腻,绵绵而不绝,哀淡而不悲伤。在影片的镜头和叙事上,自然真切,巧夺天工;在场景建构上,呈现出的是情景交融的意境之美,景非单纯的景,情非单纯的情;而在情感表达上,处理的含不尽之意于言外,言有尽而意无穷。作为意境电影的经典作品,这也是《城南旧事》一直深入人心之处。
中国电影在意境的构造上继承了中国传统美学的思想,因此更具东方古典韵味。作为综合艺术,电影通过丰富的意象选择、综合的艺术语言,建构象外之象与味外之旨,让观众从镜头中感受到画外之意,境外之情。而中国导演对于电影意境之美的追求和实践从最初的《渔光曲》到第四代导演的《城南旧事》,再到今天的《卧虎藏龙》也一直没有停止。
㈤ 皱纹动画片米吉尔为什么要存钱
对自己的处境及日益严重的种种痴呆行为感到恐惧。动画片讲述从银行退休的老人埃米利奥因患阿兹海默症而被儿子送至养老院,搬到养老院的顶楼后,米吉尔花光了自己所有的积蓄,策划了一场疯狂的逃狱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