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希区克最好看的电影
希区柯克吧
【主要作品年表】
- 1976 - Family Plot - 家庭阴谋
- 1972 - Frenzy - 狂凶记
- 1969 - Topaz - 黄宝石
- 1967 - Torn Curtain - 破幕
- 1964 - Marnie - 玛尔尼
- 1963 - Birds, The - 群鸟
- 1960 - Psycho - 精神变态者
- 1959 - North by Northwest - 西北偏北
- 1958 - Vertigo - 眩晕
- 1956 - Wrong Man, The - 冤枉的人
- 1956 - Man Who Knew Too Much, The - 知道太多的人
- 1955 - Trouble with Harry, The - 哈里的烦恼
- 1955 - To Catch a Thief - 捉贼记
- 1954 - Rear Window - 后窗
- 1954 - Dial M for Murder - 电话谋杀案
- 1953 - I Confess - 我忏悔
- 1951 - Strangers on a Train - 火车怪客
- 1950 - Stage Fright - 怯场
- 1949 - Under Capricorn - 在摩羯星下
- 1948 - Rope - 绳索
- 1947 - Paradine Case, The - 帕拉亭案件
- 1946 - Notorious - 美人计
- 1945 - Spellbound - 爱德华大夫
- 1944 - Aventure malgache - 马达加斯加历险记
- 1944 - Bon Voyage - 一路平安
- 1944 - Lifeboat - 救生船
- 1943 - Shadow of a Doubt - 疑影
- 1942 - Saboteur - 破坏分子
- 1941 - Suspicion - 深闺疑云
- 1941 - Mr. & Mrs. Smith - 史密斯夫妇
- 1940 - Foreign Correspondent - 海外特派员
- 1940 - Rebecca - 蝴蝶梦
- 1939 - Jamaica Inn - 牙买加旅店
- 1938 - Lady Vanishes, The - 失踪的女人
- 1937 - Young and Innocent - 年轻与无知
- 1936 - Sabotage - 破坏
- 1936 - Secret Agent - 特务
- 1935 - The 39 Steps - 三十九级台阶
- 1934 - Man Who Knew Too Much, The - 暗杀者之家
- 1933 - Waltzes from Vienna - 维也纳的华尔兹
- 1932 - Number Seventeen - 十七号
- 1932 - Rich and Strange - 奇怪富翁
- 1931 - Skin Game, The - 骗局
- 1930 - Elstree Calling - 埃尔斯屈里的职业
- 1930 - Juno and the Paycock - 朱诺与孔雀
- 1930 - Mary - 玛丽
- 1930 - Murder! - 凶手
- 1929 - Blackmail - 讹诈
- 1929 - Sound Test for Blackmail -
- 1929 - Manxman, The - 孟克斯人
- 1928 - Champagne - 香槟
- 1928 - Farmer's Wife, The - 农夫的妻子
- 1927 - Easy Virtue - 轻浮的德行
- 1927 - Downhill - 下坡
- 1927 - Ring, The - 指环
- 1926 - Lodger, The - 寄宿人
- 1926 - Mountain Eagle, The - 山鹰
- 1925 - Pleasure Garden, The - 快乐之园
- 1923 - Always Tell Your Wife - 永远告诉你的妻子
- 1922 - Number 13 - 十三号
希区柯克1899年8月13日生于伦敦经营蔬菜批发的普通人家。
1920年,进入电影界。经历了字幕设计,美术导演,编辑等工作后,1926年,导演了他第一部悬疑电影《寄宿人》(这之前也导演过《快乐之园》等两部电影),受到好评,建立了他在英国电影界的地位。
1934年的《暗杀者之家》,1935年的《三十九级台阶》在各国都很卖座,让希区柯克享有了国际名声。
1938年,希区柯克的《巴尔干超特急》也成功卖座,引起好莱坞的注目,适逢二战开始,希区柯克举家前往美国,开始了他在好莱坞的工作。
1940年,他的第一部好莱坞作品《蝴蝶梦》便勇夺奥斯卡最佳作品奖。紧接着又拍摄了间谍剧的《海外特派员》,心理悬疑片的《断崖》和精神分析片《爱德华大夫》。1946年,拍摄了这段时期总结性作品《美人计》,也是英格丽褒曼出演的最后一部希区柯克电影。她与罗赛里尼的“私奔”给希区柯克不小的打击。
1950年代前期,希在摄影技术上不断试验。制作了《电话谋杀案》等作品。其中代表作就是《后窗》了。从《后窗》开始,1950年代后期,希在艺术性和娱乐性上同时高要求,拍出了《捉贼记》、《知道太多的人》、《眩晕》、《西北偏北》等一系列优秀作品。
1960年,希区柯克向新的恐怖挑战,拍出了一部让全世界惊觫的《精神病患者》。诡异的题材,意外的故事发展,低预算的黑白制作,让这部电影成为希电影生涯的一个里程碑。
随后,1963年的《群鸟》和1964年的《玛尔尼》都是不同的新尝试,开创了恐怖、悬疑电影的新世界。当时法国新浪潮的导演们都或多或少受到希区柯克的影响。我们看当时的作品都会有所体会,而在特瑞夫和希区柯克的对谈录中更可以清楚看到。
1972年,在伦敦首映的《狂凶记》让观众看到希区柯克雄风依在,这部电影流畅圆润,是希后期的佳作。
1980年4月29日,希区柯克去世,为我们留下了53部电影作品。
一共53部呢,所以还是多多益善,收藏多的吧
㈡ 《后窗》剧情简介|鉴赏|观后感
《后窗》剧情简介|鉴赏|观后感
1954 彩色片 112分钟
美国派拉蒙影片公司摄制
制片人兼导演:艾尔弗雷德·希区柯克 编剧:约翰·迈克尔·海斯(根据柯奈尔·伍尔里奇小说改编) 摄影:罗伯特·伯克斯主要演员:詹姆斯·斯图尔特(饰杰夫) 格蕾丝·凯莉(饰丽莎·弗丽蒙特)
本片获1954年纽约影评协会最佳女演员奖
【剧情简介】
盛夏的纽约暑气逼人,35℃的高温迫使人们把窗户大开,甚至连百叶窗帘也都统统拉起。在格林威治村居民住宅区的一个院落里,四面楼房围绕,更显得院窄楼挤,气闷难耐。新闻摄影记者杰夫为抢拍汽车大赛的惊险场面,被飞出的赛车车轮击伤了腿。左腿敷上石膏已6个星期,现在他可以坐轮椅在家活动,但还得一星期才能拆石膏。天性好动的杰夫被憋在家里,百无聊赖,除了睡觉便只有面对后窗,坐观窗外动静,幸好这还真能解闷。他住在二楼,庭院对面的小楼各家窗户洞开,邻里的活动一目了然:一位体态可人的芭蕾 *** 演员刚冲完凉,身穿胸罩短裤,迈着优美的舞步干家务;一位独居的作曲家正坐在钢琴前创作;一对无子女夫妇热得躺在三楼阳台上消暑;二楼的中年夫妇妻子久病卧床,又喜欢絮叨,两人时有口角;一对新婚夫妇搬进公寓后忙不迭地亲热,随即放下窗帘,此后便难得亮相……家访护士斯泰拉推门进来,半开玩笑地说当“窥视的汤姆”要被判6个月。她边为杰夫量体温、 *** ,边慈母般地告诫他不要自找麻烦。杰夫却回答说麻烦在于丽莎。斯泰拉趁势劝他尽快与这位痴恋着他的时装模特成婚,杰夫面露难色地表示,丽莎的确是才貌皆备、完美无缺,但她需要的是上流社会生活,而自己喜欢四处奔忙,捞新闻、抢镜头,两人拧不到一起。入夜,一身丽装打扮、显得雍容华贵的丽莎前来探视。她给杰夫带来了热吻和美酒佳肴,同时兴致盎然地大谈巴黎时装。杰夫却饶有趣味地观看着对面窗口里上演的生活剧:一楼的老处女(杰夫称她寂寞芳心小姐)从门厅迎入想象中的男宾,请入上席,然而一对斟满佳酿的酒杯她只能举起一只(杰夫赶紧举杯与她共饮),冷酒下肚,她匍伏在桌上痛哭;二楼里丈夫为妻子将晚餐端上床后就到隔壁打电话,妻子疑他有外遇,结果引起丈夫的不快。
深夜,杰夫猛然听见对面传来一声女人的喊叫声,随即便又嘎然而止,他久候不见动静,便又昏昏睡去。淅沥的雨声把他惊醒,睡在阳台的那对夫妇连滚带爬逃入室内,而二楼的中年男子却提着皮箱外出了。40分钟后他返家,俄顷又提箱外出,如此往返三次。天亮后,各家窗户大开,无子女夫妇用吊篮将爱犬放到花园玩耍。然而病妻卧室却窗户紧闭,中年男子也不再进去,忽然他紧盯小狗,杰夫发现狗在某处刨土。不久那男子开始收拾皮箱。杰夫急忙取出望远镜,看不真切,又找出照相机和高倍望远镜头,这才看清那人在用报纸包手锯和厨刀,种种迹象使杰夫疑窦丛生。晚上,丽莎与他亲吻,他却大谈杀妻毁尸,气得丽莎直骂他神经不正常,可是当她看见那人进入卧室开窗、病妻及其用物已经不见,而他正捆绑一只大箱时也不得不信了。她打听到那人叫拉尔斯·索沃德,斯泰拉也看见大箱被车运走,看来索沃德要溜了。在她们的支持下,杰夫打电话叫来了他的侦探朋友道伊尔。道伊尔把他奚落了一番,但还是进行了调查。据房东说,女房客已到别处休养去了。杰夫又发现索沃德从一个坤包中取出不少首饰,女人长期外出不带包和首饰?丽莎认为这里面肯定有问题。寂寞芳心小姐精心打扮后外出,不久带回一个男子,然而此君粗暴地把她按在床上图谋不轨,迫使她又把他赶出家门,而后倒床痛哭。那位作曲家大功告成,高朋满座大加庆贺。忽然又是一声女人的惨叫,后院所有房客都拥到窗前,原来无儿女夫妇的爱犬被人弄死了。杰夫发现唯有索沃德家漆黑一片,但窗前有人吸烟。不久,索沃德家灯亮了,他匆忙地收拾衣物塞进皮箱,看来他今晚就要搬走。杰夫立即写了封匿名信:“你怎么处置她的?”让丽莎塞进他家门下,他看后加快了动作,把坤包也塞了进去。杰夫认为如能从中找到结婚戒指,就能证明病妻已被害。斯泰拉说她可能就埋在狗刨的地方,杰夫决定调虎离山。他打电话给索沃德,约他到某饭店面谈。待他出门后,丽莎与斯泰拉立即到花园挖掘,但毫无所获。丽莎忽然有了主意,她从消防梯爬上二楼阳台,又勇敢地翻过阳台,从窗口跳进索沃德屋里,然而坤包里空空如也,她立即又四处翻寻戒指。此时斯泰拉又发现寂寞芳心小姐倒出一把安眠药意欲自杀,杰夫立即挂电话给警察:“有位妇女正处于危险中……”可老处女忽然停手不服药了,她走到窗前静听着,作曲家的朋友们正演奏着那首新创作的情意绵绵的曲子。她被感动了,放下了手中的药片。
恰在此时索沃德又返回公寓,丽莎处境危急。杰夫手中的电话正接通警察局,他连忙报出了索沃德家的地址。索沃德进家发现了丽莎,逼丽莎交出首饰,随后又抢夺着什么。丽莎本能地大叫:“杰夫!”索沃德立即关灯,两人在黑暗中扭打着,杰夫只能干着急。正好警察赶到,丽莎才转危为安。在被带走前她背着手向窗外晃动无名指——一枚戒指!然而她的动作被索沃德看到,他疑惑地抬头望着对面。杰夫急忙放下望远镜头,并让斯泰拉关灯。两人匆匆凑了些钱,随后就由斯泰拉拿去保释丽莎。杰夫又打电话向道伊尔通报情况并请他去救丽莎。忽然楼梯上传来沉重的脚步声,对面的二楼又黑了灯,杰夫猛然意识到危险正在逼近。他四处寻找防卫武器,但只找到一只闪光灯。索沃德进屋了,他向坐在黑暗中的杰夫走来,杰夫一次次用闪光灯照射对方眼睛,索沃德仍无情地逼近……丽莎带警察拥向索沃德家,杰夫急得大喊丽莎,警察急忙向楼这边冲来。索沃德终于抓住了杰夫,他徒劳地挣扎着,最后被扔出窗外, 可两手死死抓住窗框。索沃德终被逮住并招认杀妻分尸,杰夫却摔下了二楼……
摄影机又一次摇摄庭院,寂寞芳心小姐在作曲家屋里正欣赏着他的作品,索沃德原住处在重新粉刷,无儿女夫妇又有了新的宠物,女舞蹈家迎来了迟归的心上人,新婚夫妇拉起了窗帘,开始有了争执……镜头摇回杰夫家,他背对窗口,躺在轮椅上酣睡,这回他的双腿都敷上了石膏。丽莎静静地半倚在旁边的床上,衣着朴素,正全神贯注地看着《哈泼廉价商场》广告画册……
【鉴赏】
希区柯克是最有电影感的电影艺术家之一,他向来倡导“纯电影”,即完全以电影手段演示剧情而不靠对白或旁白讲故事。本片自始至终都体现出他的这一电影意识。
影片一开始,杰夫家的窗帘升起,庭院周围楼房窗户尽收眼底,摄影机徐徐摇摄各家窗户,在近摄了几家有人物活动的窗口后又摇回杰夫家,他正躺在轮椅上睡觉。随后镜头摇向杰夫的腿部,他左腿敷上了石膏,上面写着“杰弗里斯”。镜头继续摇向旁边桌上砸坏的照相机和后面墙上几幅放大的照片,第一张是一辆赛车的车轮脱出,正向镜头飞来,其他几张也多是车祸、战争等惊险场面。镜头最后又摇向一幅女人头部特写照的底片和摆在旁边的一摞杂志,杂志的封面就是这张底片印出的妙龄女郎时装照。摄影机在片头的这番运动不用一句话就说明了很多问题。首先它展示了影片的整个视觉空间,本片的全部镜头从未脱离这一范围。随后的近摄选了几户与剧情有关联的人家略加介绍。进入杰夫家后的摇摄更勾画出主人公的形象:他是位摄影记者,被赛车车轮砸坏了相机和左腿,眼下只能坐在轮椅上活动;他酷爱冒险,专门抢拍富有 *** 性的镜头,甚至不惜自己付出代价;他与一位时装模特过从甚密。希区柯克仅用两三分钟、完全靠画面就直观地交待清楚这些,为以后的剧情发展做好了铺垫。杰夫因腿伤行动受到限制,只能坐观窗外动静,摇摄的窗外部分实际上代表了他的整个视野。以这有限的空间、单调的视野却能紧紧抓住观众的心,希区柯克在此中表现出了他非凡的导演才华。
杰夫的职业和他好冒险的个性为剧情提供了最初的动力。作为记者,他好奇心强,遇事喜欢刨根问底。他好动又不能动,只好以窥视邻里隐私来满足好奇心和消磨时光,全然不顾侵犯他人隐私权是种犯罪行为。透过窗框观看邻里生活就好像透过相机取景器捕捉有意义的镜头,这样窥视又成了他战胜腿伤、继续职业生涯的心理欲望的外化。他的冒险个性还引出了与丽莎关系的纠葛,丽莎的世界里只有华丽的时装和温馨的爱情,这显然与杰夫的嗜好是大异其趣的。她对杰夫只能成为一个累赘,对他的行动自由构成一种威胁,杰夫还不想作茧自缚,他要摆脱她。希区柯克一再以画面构图来影射这种冲突。如丽莎首次亮相时衣着华贵、仪态典雅,杰夫似睡非睡地扫她一眼,旋即闭上眼睛。她走近杰夫,一个浓浓的阴影罩在他脸上。她温柔地吻着他,他却明知故问:“你是谁?”丽莎一边开灯,一边自报姓名,灯亮后以一个优雅的转身动作展示她的披肩。这组镜头既交待了她的身份,又暗示了她与杰夫的关系上的阴影。杰夫从邻里的窗户里看到了一幕幕生活剧,这些生活剧全都与爱情和婚姻有关,希区柯克在展现它们时常常把它们与杰夫的烦恼加以观照。如杰夫在电话里向朋友解释他不想结婚时,正好看到索沃德在服侍病妻,而病妻说句什么又促使丈夫把手一摔,一于是他便说何苦弄个女人在耳边絮叨。说完结婚的事,他便感到创口奇痒,连忙抓起老头乐伸入石膏搔痒,这和“芒刺在背”异曲同工。丽莎为杰夫带来美酒佳肴,他看到的却是寂寞芳心小姐正斟酒招待想象中的男友,还看到病妻走下床榻去干预丈夫打电话,这两个女人此时都成了丽莎的变体。杰夫虽然未明确意识到这点,但它必然会在他的潜意识中起作用。希区柯克如此结构剧情,的确是匠心独运。杀妻案发生后,丽莎果敢地攀入索沃德家搜寻戒指时,她那勇于冒险的精神立即改变了他对她的看法。她以实际行动证明她不是累赘,而是他不可或缺的得力助手。两人的结合顿时有了基础,因此当她向杰夫晃动戒指时便有了双重含义。杰夫先前在与丽莎亲吻时也总是心猿意马,此时才真正激动起来,这 *** 中有焦急,有愧疚,也有因她的勇敢举动而强化的爱恋之意。影片结尾时希区柯克再次运用了摇摄和符码化的视象语言:杰夫背对窗户酣睡,两腿均敷上石膏,丽莎斜靠床上看商品广告。如对其解码,这就表示杰夫因窥视而受到惩治(摔坏双腿),他再也没有兴趣管别人的闲事(背对窗口睡觉),他该考虑自己的事了——丽莎将成为他的伴侣(倚在床上守着他)。丽莎这时也发生了变化,她穿起了便服,翻阅廉价品广告,这表明她真正开始考虑居家过日子了。
杰夫透过后窗看到的各个公寓里的生活构成了一个微型世界,这个小天地实际上是外面大世界的缩影。由于是在家里,没有必要伪装和掩饰,人们的种种欲望和弱点在这里都暴露无遗。新婚燕尔的一对年轻人成天纵欲;独身的作曲家创作之余只能借酒浇愁;寂寞芳心小姐一度有了情人,然而那不过是个衣冠禽兽,致使她几乎对人生绝望,是优美的音乐又唤起了她对生活的向往;芭蕾女郎在家宴上有三个男人献殷勤,她却情有所钟,等待着军旅归来的恋人;无儿无女的夫妇只好移爱于宠物。索沃德的家庭悲剧也有着普遍意义:久病卧榻的配偶,怨尤相对的夫妻。索沃德杀妻毁尸虽然残忍,但它也是现实生活的一个方面。索沃德也是个普通人,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烦恼时,不少人在意念上也会像他一样,虽然真正付诸行动的并不多见。这些小故事与主人公的故事平行发展,其中的一桩甚至和主人公猛烈碰撞,给其以深刻的教训。当主人公的故事尘埃落定之后,这些故事也都告一段落(当然喜剧收场的居多,因为美国人喜欢大团圆的结局)。希区柯克把人生百态浓缩在庭院里,赋予其多重涵义,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希区柯克电影的蕴涵非常丰富,往往在其表层惊险故事之下还有复杂的理性构架。本片一个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对窥视癖问题的探讨。杰夫天性好动,腿被砸伤后他行动的自由被褫夺,他那强烈的冒险和猎奇的欲望受到压抑,产生变态,形成了窥视冲动。引致窥视癖的欲望是各式各样的,其畸变的程度和危害性也大不相同。杰夫的窥视欲仅是他冒险精神的延续,而非某种占有欲(如对财物或异性)孕育的怪胎,它还没有脱出常轨,不致危害社会。相反,作为一个道德心基本健全的人,他的这一轻微越轨行为帮助他侦破了一起危害社会的谋杀案。尽管如此,窥视毕竟是有悖法律和道德的,杰夫的行为必须受到惩处(右腿也敷上了石膏),这就构成了道德家希区柯克在其作品中一贯表现出的疗救性主题:某人沉溺于某种不正常状态, 自食苦果,最终治愈了自身的某种弱点。如果把杰夫寻求 *** 、喜好冒险的个性视为他的男性特征,那么,用精神分析的术语来表示,他就面对双重的惩罚。首先伤腿就是一种惩罚,他因此失去了对外界事物的主动支配权,只好以窥视和把窥视到的事情加以主观的解释来满足他的支配权欲。这种支配权应该是间离于被窥视事物发展进程之外的(亦即支配权只能存在于想象之中),这是安全窥视的先决条件。然而任何一个道德感不曾沦丧的人都不会放任杀妻者逃匿,于是他便违背了窥视的游戏规则,不但自己卷入,而且还把丽莎拉了进去,结果招来了窥视者最害怕的事——被窥视者打上门来,这一事态又因杰夫的第二次被惩罚——伤腿而愈加严重。对杰夫的第二层象征性惩罚来自婚姻。婚姻意味着他将失去自由身和担负起养家的重责,因此他竭力想摆脱丽莎,摆脱婚姻的束缚。这种反自然的惩罚感在结尾时得到纠正(这也成为对杰夫的又一层疗救)。还应当指出的是,“男性因女性的存在而潜隐着焦虑”,这已成为希区柯克作品的一个常见主题。本片也或多或少反映了他的这种男性中心思想。
然而本片作为希区柯克享有盛誉的代表作,其最发人深思的还是它对电影自身形式的反思。希区柯克电影感的一个突出之处就在于他不仅自己意识到,而且还通过影片让观众也感受到电影本身的存在。他在本片中从自己的电影本性论出发,处处模拟电影手段的表现形式,让细心的观众去体味、思考。杰夫有着强烈的窥视欲,观众看电影的心理机制也是窥视癖。杰夫坐在轮椅上透过窗户看外面的世界(整部影片在展现窗外景象时全部出自杰夫的视点,只有一次例外,即杰夫被扔出窗外时),观众坐在影院里通过银幕看世界的幻象,观众也像杰夫一样被褫夺了行动自由,不能去干预事件的进程。杰夫常常晚上窥视, 白天睡觉,观众也似乎是在黑暗处作白日梦。影片开始处百叶窗帘徐徐拉起,象征着银幕前的帷幕拉开。对面公寓每户人家的窗口里似乎都各在上演一部不同类型的“无声片”,一户人家几个窗口,人物在其间的走动,就像电影场景的切换。窗口里有舞蹈家的练功,音乐家的演奏,这隐喻他们都在表演,就像电影里的演员一样。对面人家看不见杰夫,就像电影演员看不见观众。杰夫时而模拟观众,时而又像是导演的化身,他把对面楼里看到的一些无声的生活片断加以剪辑,作出解释,有时还根据自己的推理用对白把没有看到的情节予以补充,最后编出一个完整的故事,然后让其他观众(丽莎和斯泰拉)也相信。当需要看到画面的细部时,他便拿出相机和望远镜头,这既符合他的职业,又象征着电影的特写镜头。影片中有数次摄影机摇摄对面公寓的窗户,摇到最后总是摇回杰夫身上,这使观众意识到杰夫并不等同于摄影机,摄影机后面还有一只真正控制一切的手——导演。观众有时需要认同杰夫,有时又需要间离于他,以便对他有个客观的认识。杰夫在电影里看“电影”,他不仅是那部“电影”的观者和编者,看到关键处还硬要跑进去充当一个角色。这既是对观影机制的一种反讽,也是对观众的一种疗救。片中人的现实和观众的现实不处于同一层面,观众是不可能干预剧情的。但观众认同片中人后常常在内心里要想顶替角色行事,这就像杰夫想要侦破杀妻案而硬卷进去一样。杰夫与他实时发生的“电影”处于同一现实,这和真正的电影有质的不同,希区柯克巧妙地利用这点启示观众。杰夫的经历既是对观众观影经验的超越,又是观众观影心理的外化,杰夫所受的惩罚对观众将起到警诫的作用。杀妻者终于看见杰夫并闯入他的房间,将他扔出窗外,这是全片的 *** 和重头戏,被赋予多重涵义。除了上述种种喻意外,就电影的反思性来说,还表明了“观”与“演”的身份和空间的错位。杀妻者闯入房间,杰夫被扔出窗外,两者身份交换,戏集中到窗外的杰夫身上。此时摄影机的视点也随着杰夫第一次移出室外,几次从外面对准杰夫家的窗口,这时“银幕”和“观众席位”又对调了位置。这真是戏到 *** 处事事脱序,乾坤倒转,内外错位。当尘埃终于落定后,失衡的世界重新稳定下来,被扰乱了的秩序又恢复了常态。只是杰夫又少了一条好腿,多了一个教训。在 *** 戏中还有一点值得提及的就是,杀妻者打上门来,杰夫赖以自卫的只有闪光灯,这又是一件既符合他的职业又能暗喻电影的道具。闪光灯挡不住凶手,暗示电影也只是种虚张声势的手段,丝毫不能解决现实问题。
㈢ 希区柯克十大经典电影
希区柯克十大经典电影:
1、蝴蝶梦(1940年)
《蝴蝶梦》是塞尔兹尼克国际影片公司出品的悬疑片,由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执导,劳伦斯·奥利弗、琼·芳登等主演。该片根据达夫妮·杜穆里埃的悬疑小说《丽贝卡》改编而成,讲述了一个年轻女子嫁入豪门后,发现丈夫的前妻丽贝卡的阴魂笼罩在豪宅中。
之后,丽贝卡的遗体被发现,一桩命案由此被揭开的故事。1940年3月28日,该片在美国上映。1941年,该片获得第13届奥斯卡最佳影片以及最佳摄影奖。
㈣ 求电影《后窗》的拉片分析
Rear Window一开始,观众就被处于一种窥视者的角度。镜头从Jefferies家对面的邻居家窗口一一扫过,接着又摇入Jeffries的家中,绑着石膏的腿,惊险的赛车比赛照片,桌上被砸坏的照相机,一切在摄像机不动声色的几分钟摇移中,简练地交代了人物的所有背景。这种简洁明了的开场方式已成为之后无数电影的范本。比如《马路天使》、《大玩家》、《蛇眼》等等。影片中若干次出现对面公寓的全景,每一扇窗户中都仿佛在上演着broadway的舞台剧,剧情也不断变化,使得影片不但是惊险片或者悬念片,还是一部市井风情画。
Rear Window故事情节是很小的平常事,不像现在的Hollywood动作片、悬念片动辄拯救世界;而本片的主人公也只是个平凡人物——一个养伤的摄影师、一个为婚恋烦恼的男人、一个喜好坐在窗边观察邻居生活的正常人,并非现今美国大片里心智体能超常或者变态的任务,加上大量主观镜头,使得观众有了极大的代入感。情节是在不东声色中展开,毫无现在恐怖片、悬念片流行的一惊一乍的噱头。但愈是生活化的犯罪,愈是平静中进行的残杀,就愈是令人心惊胆战,也愈是让人感到真实社会的黑暗一面——血淋淋的谋杀也许就发生在你身边。
主人公断腿是电影情节的前因后果,这是一个绝顶巧妙的安排。既使情节合理化,又在末尾增添了紧张感,更使整部电影的视角显得很独特,最后还在断腿上弄了一点小幽默。最让人赏心悦目地是Hitchcock布置的场景,从主人公公寓窗口望去,对面的每一户人家都像一个broadway的舞台,人生百态尽显其中。看的电影越多,越觉得将社会生活拍到生动、鲜活境界,是非常不容易的事,而Hitchcock这个“紧张大师”竟轻而易举地做到了。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他不仅仅是一个电影大师,还是个不折不扣的心理大师。这不仅因为他拍过像《Spellbound》(爱德华大夫)等一些精彩绝伦的精神分析题材的影片,也不仅是因为他在影片中在角色身上准确运用了心理推断,主要在于他熟知观众的心理,熟知深藏在每个人心灵深处的恐惧感和好奇心。Rear Window也将Hitchcock常用的“偷窥”主题推向极致,他显然认为每个人——每个正常人都有偷窥他人隐私的欲望。像这样一部电影,表面上并无刺激激烈的打斗、也无刻意安排蹩脚的悬疑细节,但你看过以后会永远记得那一场邻人的杀妻分尸案,这便是Hitchcock深谙观众深层次心理所致。
当然,也有评论家认为,Rear Window与拍摄时期的“The Age of McCarthyism”(麦卡锡时代)有关,影片中的狗主人高声责问:“是谁杀了小狗?!”——这显然是有所指的,谋杀在当时也存在着。而影片的场景也类似置身于圆形监狱监视中心的手法,象征着当时一人监视,其他人相互隔绝的情壮。当然Hitchcock一向不谈他的作品中有所谓的社会含义,更对政治性深恶痛绝——但实际上不由自主总流露一些现实内容——无论是二战前夕、二战中、冷战,还是Rear Window所处的时代。
这部电影的原作小说作者Woolrich的崇拜这,是法国新浪潮主将Truffaut的几部电影的原作作者,比如《La Mariee Etait en Noir》(黑衣新娘 )、《La Sirene Mississippi》(密西西比美人鱼)。全片几乎所有表现窗外的镜头都是以主人公的主观角度来拍摄的。只有一个除外,那就是人们发现小狗被凶手杀死的时候。这跟Hitchcock爱狗如命的习惯有关把。同时这部电影的剧组里的合作是Hitchcock所有电影当中最融洽的一次。有一次,Hitchcock对James Stewart亲切地说:“演员们如果不是牲口的话,至少也都是导演手里的一颗小卒子。”
㈤ 窥探的窗口与窗内的家庭——希区柯克《后窗》文本解读
秉承一贯希式电影的风格,《后窗》包含了悬疑、谋杀、暴力犯罪、爱情和金发碧眼的成熟美女,然而不同于希区柯克大多数影片,《后窗》本质上探讨的却是一个关于家庭、责任和爱情的故事。《后窗》讲述的是一个摄影师通过窗口窥视邻居,怀疑并证实一个推销员杀妻的故事。这个故事文本很简单,但电影却呈现出了纷杂的、带有多解性的视听内容,引领观众和杰弗瑞一同,体味着窥视的刺激性快感。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从电影文本的层面试图分析并解读导演的表达技巧及心理分析。
众所周知,希区柯克是好莱坞制片厂内的主流商业导演,但同时,他的电影又具有很强的艺术性,甚至被法国新浪潮的《电影手册》评为世界上伟大的电影作者之一。他的导演生涯跨越了默片与有声片,黑白片和彩色片,浩浩荡荡五十五年,创作了大量的电影、电视系列片以及悬疑小说,为拓展惊悚片、悬疑片的类型做出了极为重大的贡献。他的影片承继了德国表现主义的黑色元素,同时又具备浓厚的个人色彩和超前的艺术自觉,探索、实验了影片中蒙太奇剪辑、场面调度、景别运用、声音表现、剧本结构、摄影构图等各个制作环节,完善和充实了大量电影技巧,时至今日依旧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电影人。
一般公认希区柯克最优秀的五部作品分别是:1954年《后窗》,1958年《眩晕》,1959年《西北偏北》,1960年《精神病患者》,1963年《群鸟》。上世纪五十到六十年代是希区柯克创作的黄金时期,而《后窗》则是这时期成熟作品中最早出现的一部。
《后窗》的故事非常简单:爱好冒险的摄影师杰弗瑞在一次工作中左腿骨折而不得不待在公寓里休息,百无聊赖中他把观察对面邻居的生活作为消遣,却可能无意中目睹了一起杀妻事件,于是,杰弗瑞便和女友丽萨一起调查可疑男子并最后揭露了事情真相,代价却是摔断了自己的另一条腿。作为一个好莱坞体制内的商业片导演,希区柯克喜欢启用著名演员出演,从而提高影片的吸引力与票房成绩。詹姆斯.斯图尔特和格蕾丝.凯利皆是希区柯克的御用演员,前者与希区柯克合作过《夺魂索》(1948)、《后窗》(1954)、《擒凶记》(1956)、《眩晕》(1958)四部艺术成就很高的影片,据说要不是《眩晕》的票房失利导致希区柯克偏颇地把原因归结为斯图尔特年龄太老不够有魅力了,《西北偏北》的男主角也将是斯图尔特而非加里.格兰特;后者则被誉为希区柯克的伯乐与知音,出演过电影《电话谋杀案》(1954),《后窗》(1954)、《捉贼记》(1955),都说格蕾丝.凯利是希区柯克生命中的贵人,希区柯克何尝不是格蕾丝.凯利的贵人呢?在《捉贼记》的戛纳宣传中,她结识了摩洛哥王子雷尼尔三世,而后有幸嫁入皇室,成为王妃。
秉承一贯希式电影的风格,《后窗》包含了悬疑、谋杀、暴力犯罪、爱情和金发碧眼的成熟美女,虽然格蕾丝.凯利在影片中提到:“凶手绝不会开窗炫耀犯罪过程”,但杰弗瑞从窗口看到的凶杀案正是源自于英国报纸上的两则报道:“帕特里克.梅翁案件”和“克里本案件”,因此,事件本身是导演所言“擦掉乏味痕迹的生活”。
《后窗》开篇3分钟是一组经典的长镜头:摄影机从杰弗瑞的窗口出发环视了四合院一般的楼房结构和对面的各个窗口,最后回到了杰弗瑞的房间,从这段长镜头里,我们可以看到该住房区的地理结构、每个窗口里的基本状况、男主角摔伤打石膏的左腿以及他的名字,同时,杰弗瑞脑门上密集的汗和温度计的特写表明了故事发生的时间是在夏天,天气非常闷热,而摔碎的相机、一系列的惊险照片以及完好的相机则表明杰弗瑞的职业是摄影师,其性格则是爱好刺激和冒险,并且暗示了杰弗瑞左腿骨折不得不待在家里的原因,而一个女子的照片与一沓该照片为封面的时尚杂志则暗示了杰弗瑞爱人丽萨的身份和性格。这一段既没有旁白也没有对话的长镜头,完全是运用纯电影的手法向观众传递大量背景信息,手法干脆利落,表现力极强,闷热的环境温度同时为影片奠定了紧张、躁郁的基调,为无数后来人所效仿。当特吕弗提及这段长镜头时,希区柯克谈到:“我认为,一个编剧最大的过失便是当人们谈论困难时,他却用以下的话来回避问题:“我们用一句对话不就解决了吗?”对话作为人物嘴里发出的声音,不过是许多解决法中的一种,而人物的动作和目光则可以叙述出一个视觉故事。”
然而,希区柯克是一个从不拘泥于电影形式的导演,电影对他而言只是一种表达和叙事的工具,一切手法都是为内容服务的。他既有《夺魂索》对一镜到底长镜头的探索,又有《精神病患者》对于蒙太奇的娴熟运用,在《后窗》中,剪辑和场面调度同样出色。除了首尾长镜头表现环境背景之外,影片中间的大部分都是在用匹配剪辑表现杰弗瑞的偷窥行为和被偷窥对象之间互动,此时,摄影机相当于杰弗瑞之眼,替观众承载着偷窥的作用。作为心理大师,希区柯克善于通过镜头语言表现人物关系。丽萨出现前,观众已经了解到杰弗瑞对她有少许不满:虽然丽萨漂亮、优雅而时尚,但对他而言就像个花瓶,他过不惯她那种精致而乏味的生活,她也无法了解他不安平和、追求刺激和冒险的热情。因此,当丽萨出场后,二人的对话常常使用正反打,即使在同一个画框内也常通过中全景相隔一定的空间距离。当丽萨逐渐被推销员杀妻事件吸引并参与其中时,镜头悄悄发生了变化,二人更多出现在同一画框内,景别也基本稳定在中近景,偷窥的主体变成了杰弗瑞和丽萨二人或和护士斯泰拉三人,这意味着这两个女人也逐渐从反对杰弗瑞的偷窥行为变成了和杰弗瑞站在统一战线,完成了从拒绝偷窥到主动并享受偷窥的心理转变和视角统一。
由于观众的视角和杰弗瑞的视角保持一致,电影的视点不得不集中在杰弗瑞狭小的公寓内,只有小狗死掉的时候是个例外,镜头不再是杰弗瑞的POV而是客观镜头,除此之外,观众只能同杰弗瑞一起被公寓的窗框囚禁。在这样一个局限的环境和视角内发展剧情,始终涉及到如何根据戏剧意图和情绪氛围而选景的大小,对电影技巧的运用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但希区柯克的处理无疑是成功的。詹姆斯.斯图尔特却对此盛赞导演道:“通过反应来制造节奏和紧张是希区柯克的发明之一。由于他的巧妙处理,观众也当起侦探来了。”希区柯克也认同布局的局限性使他不得不拍摄一部纯电影性的影片:“一个瘫患者从屋里看窗外的景色,这是影片的第一个层次。第二个层次是他所看到的一切,而第三个层次则是表现他的反应。我们认为,像这样三个层次的表现乃是表现电影意念的最纯粹的方式。”
我们通过杰弗瑞的眼睛从邻居窗口里偷窥到了他们的故事,这些故事大张着窗子向观众们层层呈现着,恰如影片本身大张着银幕公然而合法地满足着观念观众对于他人生活的好奇与窥视。尽管关于窗中生活的大部分场景只是我们随着杰弗瑞的一瞥看到的,但通过时间和影片节奏的递进却逐渐呈现出几个简单而完整的故事。那些没有呈现的部分,观众又不难猜测——这体现了希区柯克对偷窥的另一层解读:通过冰山一貌对他人生活其他部分的好奇和意淫。
有趣的是,在人物的设计上,杰弗瑞和丽萨与推销员和妻子仿佛是手性对称的关系:一边是男性行动不便,女性来回自如;一边是女性卧病在床,男性照顾起居。而情感上,尽管丽萨腿脚方便,她的心却如石膏一样紧紧拴在杰弗瑞身上,杰弗瑞却并没有对丽萨产生依赖性;而由于病重,推销员的妻子对推销员有强烈的依赖,但推销员对妻子却只有不得不履行义务的敷衍与厌倦。《后窗》的悬疑元素下始终贯穿着一个家庭和探讨两性关系的主题,涉及了爱和选择,不难看出,不同的窗口下不同人的故事,是对这一主题的拓展和泛化。
像《后窗》这样的类型电影,其娱乐性是根本实质,它同时满足观众的“本源性欲求”和“社会性欲求”宣泄。尽管带动观众观影心理是悬疑大师希区柯克一贯的特征,《后窗》却是希区柯克影片中玩弄观众心理尤为典型的的一部作品,它从窥视者的角度引领者观众不自觉地也成为窥视者,不仅如此,这个窥视在影片中还具有双重意味:一是观众用杰弗瑞的眼睛去窥视邻居家的状况,二是观众作为偷窥者窥视着杰弗瑞偷窥邻居的行为。偷窥的行为潜藏在人类的本能里,源于每个人都逃脱不出的好奇心,电影成为以一种合理合法的方式来满足观众窥视癖的途径。在《后窗》的结尾,凶手跑进杰弗瑞的屋里,对他说:“你到底要拿我怎么样?我没有钱!”这时杰弗瑞哑口无言,因为他拍照偷看的行为纯粹出于好奇,所以是无法辩解的。就连杰弗瑞自己也说:“我怀疑用望远镜观察别人是否道德,仅仅因为我们为了证明他们是清白的,就情有可原吗?”希区柯克向我们抛出这个问题,却不去解答它,然而从观众的角度却倾向于这种窥视合情合理,须知主人公是个偷窥狂,而我们大家难道不都是偷窥狂?
道德的悖论使得《后窗》的电影文本更具有多重解读性,透过这扇窗,我们可以看到人类好奇和窥视的欲望本能,看到道德在欲望面前的无助,看到人性中对承担责任的逃避,看到人类在追逐和选择中的困境……《后窗》谈论的是一个关于家庭、关于爱的故事,非典型线性结构的叙事和空间视点的位移观众在整个观影的过程中与主角人物都保持着道德认同感的一致性,结局凶手对杰弗瑞的自白也使人同杰弗瑞一样对其产生同理心。在特吕弗看来,《后窗》可以说是希区柯克的最佳剧作,它结构严谨,激情强烈,细节丰富,也许在情绪的调动上它略逊于《精神病患者》,在情节的跌宕起伏上不如《西北偏北》,在人物心理的解剖上又没有《眩晕》那么深刻和病态,但这部作品却足够严谨精致,具有深刻和多层角度的可读性,布局虽小,格局尤大,问世六十余年历久弥新,依旧令人着迷。
参考文献:
[1] [法]弗郎索瓦.特吕弗:《希区柯克论电影》,严敏,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8
[2] [法]弗郎索瓦.特吕弗:《希区柯克与特吕弗对话录》,郑克鲁,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3] 章伊倩:《美国经典电影》——《凝视私情的图景:<后窗>》,北京:对外贸易经济大学出版社,2005
[4] 彭吉象:《影视美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5]尹鸿主编:《百年电影经典》之《后窗》,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2
[6]安利敏:《希区柯克镜头中的窥视欲》,2002
㈥ 希区柯克有哪些经典作品
希区柯克的经典作品:
《惊魂记》
简介:《惊魂记》是环球宇宙公司出品的惊悚片,由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执导,安东尼·博金斯、珍妮特·利等主演。
该片讲述了玛莉莲在浴室中被精神分裂的狂人杀死,之后玛莉莲的姐姐和男友加入警方的调查,在逐步侦查下终于揭露狂人杀人真相的故事。1960年6月16日,该片在美国上映。
(6)精神分析电影后窗扩展阅读:
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1899年8月13日-1980年4月29日),出生于英国伦敦,导演、编剧、制片人、演员,拥有英国和美国双重国籍。
1920年以字幕设计员的身份进入电影界。1922年执导个人首部电影《第十三号》。1925年开始独立执导电影。1926年自编自导的悬疑片《房客》成为奠定其拍片风格的作品。1929年执导的惊悚片《讹诈》成为英国首部有声电影。1935年执导的悬疑片《三十九级台阶》为间谍惊悚片的形成奠定了基础。1938年凭借爱情悬疑片《失踪的女人》获得纽约影评人协会奖最佳导演奖。1939年赴美国发展电影事业。1940年执导的悬疑片《蝴蝶梦》奠定其在好莱坞的地位,并获得第13届奥斯卡奖最佳影片奖。1941年拍摄惊悚片《深闺疑云》,影片获得日本电影旬报奖最佳外语电影奖。1948年独立制作个人首部彩色片《夺魂索》。
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网络
㈦ 希区柯克是什么
希区柯克在生前就被公认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电影导演。
本片根据史蒂芬·雷贝洛出版于1998年的同名纪实文学改编。
记录了希区柯克(安东尼·霍普金斯 Anthony Hopkins 饰)为《精神病患者》的拍摄所付出的种种努力。在电影的拍摄过程中,他与妻子阿尔玛(海伦·米伦 Helen Mirren 饰)的关系也变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
此后《精神病患者》成为了希区柯克经典代表作之一,该片讲述了女演员珍妮特·李(斯嘉丽·约翰逊 Scarlett Johansson)扮演的女秘书Marion,在卷走了老板的钱之后逃到一家偏僻的汽车旅馆,结果被由安东尼·珀金斯(詹姆斯·达西 James D’Arcy 饰)演的有精神分裂症的旅店老板Norman残忍杀死。她在片中惊恐尖叫的场景已经成为电影史上最让人难以忘记的画面之一,她也因此获得了当年金球奖和奥斯卡最佳女配角奖的提名。
链接: https://pan..com/s/1SdjvZKbzKrkVZnU2ctK1LQ
㈧ 想了解心理学最精华的精神分析电影在这里
电影艺术家都是心理学大师,通过光影声营造出幻想的世界,让人直面那些无法直视的人性。
精神分析便是直面人性的艺术:欲望的真实、情感的真实、人性的复杂矛盾冲突……在精神分析中,人们得以直面潜意识如同直视骄阳,从不自知的状态下看清自己,不再受潜意识所控制。以下 25 部精神分析主题电影花费阿苏大量精力和时间汇总而成,希望大家喜欢。
一、《佛洛依德》
1962年由约翰·休斯顿导演,超级帅哥蒙哥马利主演。
阿苏点评:叙述了弗洛伊德对潜意识的初期研究,阐述了俄狄浦斯情结。这部电影只有英文版,展现出精神分析初始时的发展状态,以及弗洛伊德求学、思考、怀疑自己直至寻找到精神分析的道路。
二、《玛丽公主》
法国导演柏诺瓦·贾柯2004年执导。这是阿苏看过的最经典的精神分析电影,暂时没有之一。
阿苏点评:这部电影讲述的是弗洛伊德晚年的故事,根据法国玛丽公主的日记改编。
法国公主玛丽·波拿巴因长期受抑郁症和性冷淡的困扰,每隔半年就要做一次手术,脾气怪异,性格倔强,私生活混乱。她在弗洛伊德的陪伴下成长,花了十多年的时间,将精神分析的疗法精细的展现在观众面前。玛丽公主后来成为法国精神分析的领导人,很有个性和嚣张的公主范,完全不顾别人的感受,在学会选举中直接推荐自己的情人做领导,而且反对无效,牛逼冲天啊!在二战期间,弗洛伊德由于固执,差点就挂了,玛丽公主心急如焚,不断地动员老头子,最后因为安娜被盖世太保带走,弗洛伊德六神无主,同意离开维也纳,并动用自己所有的资源,包括希腊、法国、墨索里尼、罗斯福,最终将弗洛伊德从盖世太保手中拯救出来。
影片还原了一个真实平凡却充满智慧的小老头弗洛伊德,固执可爱温柔,还会发点小脾气。玛丽公主聪明强悍,以自我为中心。但作为一个公主,悄悄躲在楼梯间保护弗洛伊德那一幕,我看得眼泪都流下来了。
整个法国的精神分析发展都与玛丽公主有关,她在影片中的情人鲁文斯坦,这个人是拉康和法国第一批精神分析师的分析师和老师。
三、《穆赫兰道》
著名导演大卫·林奇最具知名度的佳作。
阿苏点评:《梦的解析》的经典诠释,什么叫凝缩,啥是移置,显梦和隐梦的关系……导演的情节设计和拍摄手法让人惊叹。“你看到的都不是真的。”此电影错综复杂,像一个迷宫,最后才真相大白。一般第一遍看不懂,仔细琢磨,看个三五遍,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啊,那种感觉和味道,啧啧。
四、《搏击俱乐部》
大卫·芬奇导演,不是大卫·林奇哦,男主角是布拉德·皮特。
阿苏点评:这部片子很经典,充斥着幻觉、暴力、死之本能、失忆、自我催眠,压抑之后的巨大自我毁灭和反抗。
杰克是一个幼年惨遭父母遗弃的30岁大男孩。深藏在内心的被压抑的愤怒,被他所在的缺德汽车公司点燃。然而独自生活的他又不得不依附着那样一个畸形的公司生存,每天重复着缺德而又机械的工作,最后通过幻觉和暴力来表达愤怒。两个分离的人格不停地上演着不一样的生活,然而他却不自知。
五、《爱德华大夫》
1944年由著名悬疑大师希区柯克执导,大明星英格丽·褒曼和大帅哥格利高里·派克主演。
阿苏点评:大学推荐心理学本科生必看的电影之一。这是一个有关心理分析的惊险故事,是电影史上第一批以精神分析学为主题的影片之一,上映后曾引起很大的争议,但这不妨碍它成为四十年代的经典影片之一,它对后来的精神分析影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梦是可以恢复记忆的最佳线索,你是谁?在逃避些什么?这些秘密都深埋在你的脑海里,只是你不愿去面对。人有时会不愿面对现实,因为事实会触痛他们的伤口,因此他们为了忘却一切,反而会生病。梦可以告诉我们你到底在逃避些什么,但只能显示出片段,将此片段加以组合成型,恢复原来的样子,然后再找出其中的意义,而且越奇怪的梦越有帮助。”
六、《西北偏北》
还是希区柯克的经典之作。
阿苏点评:影片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亦被看作电影史上的悬疑片典范。此片也因为它“文化上、历史上、美学上”的重要价值,被选为美国国家电影保护局典藏。精神分析中俄狄浦斯情结的经典注解,也体现了一个男孩到男人的成长和救赎。
七、《精神病患者》
悬念电影大师希区柯克代表作之一。
《精神病患者》,又名《惊魂记》,采用黑白胶片和小成本电视电影的制作模式拍摄。影片公映后获得巨大成功。
阿苏点评:故事描述一名盗取公款的女郎在逃亡期间投宿于汽车旅馆,却在浴室中被精神分裂的狂人杀死。她的妹妹和男友加入警方的调查,在逐步侦查下终于揭露狂人的真相。里面涉及到恋母情结、死之本能、象征等等。后来还有三部续集,讲述这个杀人犯的历史。有兴趣的朋友也可以去看看。
八、《后窗》
又是希区柯克导演,惊悚片哦。它是理性探究“窥视”主题的代表作之一。“男人观看女性,女性则观看自己。”——约翰·博杰
阿苏点评:窥视癖(偷窥)是每个人都有的一种心理本能。弗洛伊德认为窥视癖满足了人内心潜意识的需要。成为心理医生、成为摄影师或模特画家,都是偷窥本能的一种升华。人们通过视觉的隐秘偷窥来得到性的满足感,如同孩子总喜欢知道那个不能看的抽屉里到底藏着什么一样,那是多么令人激动与兴奋的一刻。
九、《雨人》
巴里·莱文森1988年执导,由达斯汀·霍夫曼和汤姆·克鲁斯主演。
阿苏点评:浓浓的兄弟情。自闭症患者哥哥雷蒙以及弟弟查理的心理世界。电影揭开了他们童年创伤的秘密和心理防御机制,从而探究查理对雷蒙情感转变背后深沉的心理原因,看完有种悲喜交加的感受。
十、《黑天鹅》
由达伦·阿伦诺夫斯基执导。
阿苏点评:“两个女人呆在一起,就像在两只同一个篮子里的猫一样。”《黑天鹅》讲述了一个关于母亲和女儿的共生关系。女主角是一个资深芭蕾舞演员,她发现自己被困在了与另一个舞者的竞争状态中。随着一场重大演出的日渐临近,许多的麻烦也随之加剧。并且她不确定竞争对手是一个超自然的幻象,亦或只是她自己出现了错觉。一个女孩与母亲的错综复杂的关系、厄勒克特拉情结(恋父仇母情结)……影片也运用了拉康学派的镜像理论,幻觉、自虐在影片里随处可见。
十一、《危险方法》
大卫·科南伯格导演,凯拉·奈特莉、维戈·莫特森和迈克尔·法斯宾德等联袂出演的剧情电影。
阿苏点评:影片讲述弗洛伊德、荣格和萨宾娜的关系,以此来呈现精神分析发展初始的故事,这部电影真正的主角并不是弗洛伊德,而是一位名叫萨宾娜·斯比因的犹太裔俄罗斯女子。作为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和荣格的病人,这位女子给了两位心理学家极大的启发,却也促使荣格最终在理念上与恩师弗洛伊德分道扬镳。里面有精神分析初期的叛逆人物奥托格·罗斯,他弑父情结的典型代表,当时他倡导释放本我,引发巨大的争议,对荣格有一定的影响。
十二、《香水——一个谋杀犯的故事》
2006年的德国电影,由汤姆·提克威执导。看完之后感慨不已。
阿苏点评:一个从小被遗弃在巴黎最肮脏、最恶臭不堪的地方——鱼市场上的孩子,嗅觉超乎常人,异常灵敏,闻过一遍的香水就可以直接复制出来。童年缺失导致的人生悲剧,因为忽视和痛苦,导致同情心的丧失,快感区域上行固着在嗅觉上。主角对完美香水有强迫性追求,通过谋杀13名处女达成理想,最后当他可以为所欲为时,却以生命作为代价赎罪。
十三、《老男孩》
韩国导演朴赞郁拍摄的经典电影。“笑,人人陪笑;哭,独自落泪。”
阿苏点评:心理承受力低的朋友慎看,这电影虐心啊。乱伦和杀戮,精神分析永恒的主题,俄狄浦斯情结的经典表达,俄狄浦斯挖掉自己的双眼,吴大秀割掉舌头,那碎了一地的玻璃,如同破碎成无数块的心:因果、罪恶、乱伦、赎罪……一个是姐弟的乱伦之爱,一段是父女的乱伦之情。为了姐姐而复仇,设计吴大秀父女乱伦,大秀宁愿做狗也不愿意让女儿知道真相,亲手剪掉了自己的舌头,而幕后黑手李宇真在大仇得报之后开枪自杀,大秀事后找催眠师选择遗忘的方式去面对,在信里说:“纵使我是禽兽,难道我就没有资格生存吗?”影片最后的那个笑容,让人心碎。
十四、《贝壳和僧侣》
1926年的无声老电影,法国杜拉克导演,先锋派电影代表作。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部超现实主义的故事片。时间很短,只有三十多分钟。
阿苏点评:影片的主人公是一个性无能的僧侣,他渴望得到的一个女人,恰恰是另一个人的情人。此人不断变化为传教士、将军和监狱看守同他作对。导演对主人公的性心理作了充分的探索,运用一系列非现实的画面来表现人物的性梦幻世界,并设计许多超常的动作来刻画性压抑者的变态行为,如主人公无故打碎了酒窖里一个又一个的玻璃球,或者穿上一件拖到脚跟的大衣在大街上乱逛:暴力、杀戮、恐惧、美女不断变幻……全片没有情节,也无人物性格塑造,仅用意识流的方式去呈现,充满弗洛依德主义的潜意识迷狂的幻觉场面,将本我、自我和超我的关系象征性地表达。
十五、《毕业生》
1967年由迈克·尼科尔斯执导。
阿苏点评:影片通过描写大学毕业生本恩的移情性恋爱经历,体现了恋母情结、阉割焦虑、救赎和成长等相关精神分析主题。影片最后的名曲《斯卡保罗集市》特别动人。坐在公交车上,音乐响起,好有感觉。
十六、《天地无伦》
拉里·克拉克导演。是一部反映青少年“青春残酷”的影片。
阿苏点评:一部充满着性、暴力、仇恨和爱的电影,家庭悲剧,俄狄浦斯情结的深刻呈现,性本能是人类永恒的动力和悲剧所在。人生还能更悲催些吗?一切都有希望。
十七、《美国丽人》
萨姆·门德斯导演的第72届奥斯卡金奖电影,凯文·史派西主演。
阿苏点评:影片中一个正在经历中年危机的男性心已死去,却遇到一位让其神魂颠倒的小女孩,是他女儿的同学,重新焕发生命的活力。“洛丽塔情结”的真实注解,面对着死亡焦虑和生活乱麻的中年男性,通过迷恋青春女孩来重新燃烧自己,也有对女儿乱伦的投射,妻子的出轨,女儿的叛逆,最后一声枪响,原来最恨同性恋的其实就是同性恋。影片中充满了乱伦、弑父、同性恋、压抑、逃避、杀戮,拍得非常之美。
十八、《国王的演讲》
《国王的演讲》(The King's Speech),由汤姆·霍珀 执导,科林·费斯、杰弗里·拉什主演的英国电影,第83届奥斯卡最佳影片。
阿苏点评:一个国王竟然有当众讲话焦虑,无法对国民进行电台演讲,只能找心理医生来解决问题。国王为何有这样的问题呢?原来有一个苛刻高要求的爸爸,当他试图表达时,前国王说:放松、好好加油、快点!那种语气和表情,多么高压的姿态和氛围,让人死的心都有了。国王也有童年创伤,也有俄狄浦斯情结哦。不能正常言语的原因,是恐惧自己内在的弑兄和弑父情结,恐惧自己的优秀而能取代他的哥哥。当他处于愤怒生气的状况下,在骂脏话的时候,表达却非常流利。他将自己的攻击性压抑之后,表达就会出现结巴的问题。最后,在心理医生和演讲家的帮助下,国王一步步地走了出来。
十九、《吮拇指的人》
美国导演迈克·米尔斯。男主角凭此片得了柏林电影节影帝,一部温情成长的影片。
无论今年几岁,长大成人真不是件容易事!
阿苏点评:吸吮拇指代表口欲期的固着,与母亲的依恋关系出现问题,在紧张焦虑的状况下退行到婴幼儿的阶段,通过吸吮手指获得安全感,其实男性的抽烟何尝不是如此呢。男主角贾斯丁17岁了还在像婴儿一样吮吸大拇指,戒不掉,周围人都要疯掉了。基努里维斯做心理医生哦,涉及到青春期少年的成长困惑和过程,揭示青少年心理问题中的家庭原因对其的影响。有点小温馨,看的时候会很有共鸣哦。“因为人们都讨厌问题,为解决问题人们都在寻找完美解决方案,但实际上没人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在没有答案的状态下生活,带着问题生活和面对,这个选择怎么样?
二十、《钢琴教师》
法国电影,迈克尔·哈内克导演,此片有风险,要看需谨慎,耶内里克的名作。
阿苏点评:此片与《黑天鹅》有得一拼。女儿和母亲的关系,总是一段扯不清的心理痛苦纠缠。一个叫埃里卡的女子在母亲极端变态严苛的钳制下,心灵是如何被扭曲,情爱是如何被变异的。被压抑和禁止的东西总是对人有过度的吸引力,女钢琴教师和英俊年轻的男学生来了一场虐恋,在母亲的面前毁灭自己(殴打的那一幕)。遭到男主角无情的抛弃,影片最后一个孤独眺望的女人用刀深深地插进自己的胸口,独自离去。
二十一、《毁灭》(又名《烈火情人》)
法国路易·马勒导演,是欧洲电影的绝美之作。
阿苏点评:讲述父亲、儿子和儿媳三角关系。将一部直面人类最大的禁忌——乱伦的影片拍得如此精美、如此震撼。在罪与罚、痛与快之间体现一种心灵的裂变,并为这种裂变寻求到有意识的,更多的是潜意识的,也就是人称其为人的心理依据。
二十二、《一条安达鲁狗》(1929)
大师路易斯·布努艾尔的超现实主义影片。
阿苏点评:根据佛洛依德梦的解析的象征理论拍摄出来的无意识流电影。它是法国先锋派电影运动中出现的超现实主义电影的一部代表作。影片无任何情节,只有一组组无逻辑无理性的镜头,以及奇特怪诞形象的不谐调接合:男人想去拥抱他渴望的女人,却被系着南瓜的长绳绊住。从手心的洞中爬出的蚂蚁,一只死驴血淋淋地堆在钢琴上,一个男人拿着一把剃刀割裂女人的眼球…
二十三、《致命ID》
《致命ID》是美国导演詹姆斯·曼高德推出的一部以杀人游戏为主要内容的惊悚剧情电影,由约翰·库萨克、雷·利奥塔和阿曼达·皮特主演。
阿苏点评:一个童年受过巨大的心理创伤的罪犯,在汽车旅馆残忍地杀害了6个人。他的头脑里存在着10个不同的人格:一个不知道生命意义的警察、一个想退休的妓女、一个杀害警察的罪犯假冒警察、另一个罪犯、假扮旅馆老板的小偷、理想化的女性大明星、机械木讷听话的父亲、性格暴躁的母亲、一对情绪激动的情侣、一个沉默寡言的孩子。10个人格在幻想的汽车旅馆里互相残杀,只剩下一个人格存在,最后的结局让你大吃一惊。
童年的创伤让人的性格扭曲,内在的负罪感、痛苦冲突、无法直面自己的感受,导致人格的分裂和分化,成年后的杀戮。没有重新还原的治疗往往都是无效的,内在创伤的修复不只是人格的整合,而是人格的重建,否则都是沙上建房子。“当我走上楼梯,我看到一个不在那里的人,今天他又不在那里,我希望他会永远消失。”
二十四、《提线木偶》
韩国导演权英乐的作品。
阿苏点评:我们是潜意识的提线木偶,也可能是他人的提线木偶。男主角任志勋是一个精神科医生,利用催眠进行治疗。女主角贤贞是他的好朋友的女朋友,一个提线木偶师,看似温柔娴淑的外表下,隐藏着一个控制欲极强,残忍杀戮的人格。
影片在俄狄浦斯三角关系中进行,恋母情结、恋父情结交替出现,底层的创伤没有得到治疗,男主角的嫉妒占有控制欲出现后,通过催眠占有女主角,在咨询关系中发生性关系,让贤贞成为他的性奴隶,这实际上是一种极度缺乏安全的表现。贤贞对于亲密的恐惧、依恋的渴求和性的需求被严重压抑着,当全身心奉献而被抛弃后,重演了原生家庭的悲剧,内在阴暗的人格出现,通过杀戮完成控制。
二十五、《洛丽塔》(也名《一树梨花压海棠》)
1962年出品的电影,由著名导演斯坦利·库布里克(StanleyKubrick)执导,改编自俄裔美籍作家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Vladimir Nabokov)在1955年发表的同名小说洛丽塔。故事讲述了一个中年男子与未成年少女洛丽塔之间的不伦之恋。后来1997年又重新拍了一遍。
阿苏点评:萝莉一词原型就是来源于此片。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悲剧,它的悲剧深渊乃是源于——“欲望”。在所有涉及色情的语言之下,是作者关于“欲望”主题的严肃叙事。男性的中年危机,通过追求少女来得到生命的活力,在乱伦的驱使下变相地谋杀了妻子,最后女孩却与另一个中年男人合谋逃离了继父的控制,引发一系列悲剧。
文:苏剑锋丨壹心理专栏作者
㈨ 推荐几部关于心理学的经典电影
“心理学电影”列表
《记忆碎片》
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
《记忆碎片》注定不是非一般的作品,电影故事其实不太复杂,但很难看懂,这是由于它采用两条平行故事线,一条倒叙,以彩色呈现,另一条顺叙,以黑白呈现,两条线每隔几分钟穿插一次,直至片尾天衣无缝地与片头衔接在一起(观看者可注意何时衔接到了一起)。
《记忆碎片》的总摄制经费仅够《珍珠港》举行开幕典礼(500万美元),但它证明了好电影不是金钱堆出来的。
本片获得奥斯卡最佳编剧和最佳电影剧本两项提名,此外还赢得39项国际大奖和26项提名。
《机械师》:精神分裂片,侧重表现精神分裂者的状态,悬念设置更合理
发行时间:2004年
电影导演:布拉特·安德森 Brad Anderson
电影演员:克里斯蒂安·贝尔 Christian Bale .... Trevor Reznik
詹尼弗·杰森·利
如果你喜欢《拳击俱乐部》(Fight Club)或者《纪念品》(Memento)这一类型的电影,那么你一定不能错过本片。
《死囚168小时》:对一名死刑犯的心灵挽救
片名"Dead Man Walking"是狱警们发明的俚语,指死囚犯临行前从牢房到行刑地点走的那段路。
导演: 蒂姆·罗宾斯 Tim Robbins,即《肖申克救赎》中的主角
主演: 苏珊·萨兰登 克莱希·布朗
1995年奥斯卡奖
最佳女主角奖:苏珊·莎兰登
提名最佳男主角奖:西恩·潘
提名最佳导演奖:蒂姆·罗宾斯
提名最佳歌曲奖:布鲁斯·斯布林斯顿
感觉一般 记得看了不到一半就看不下去了
《搏击俱乐部》:严重失眠症带来的人格分裂
导演:大卫·芬奇 David Fincher
主演
爱德华·诺顿
布拉德·皮特
海伦娜·博纳姆·卡特
荷尔蒙分泌直线上升
《心理游戏》:治愈童年看见父亲跳楼的创伤
这是大卫芬奇的一部作品,介于《七宗罪》和《搏击俱乐部》之间,迈克尔道格拉斯、西恩潘主演 1997年
《安东尼菲舍尔》:一次艰难的心理治疗
导演:丹泽尔·华盛顿 编剧:安东尼·菲舍尔 主演:德里克·卢克
级别:PG-13(暴力、粗口及虐待儿童情节)类型:传记、黑人电影片长:117分钟发行:福克斯探照灯公司FoxSearchlightPictures
上映日期:2002年12月20日
官方网站:www2.foxsearchlight.com/antwonefisher
《美丽心灵》:进入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内心 偏执型精分患者
2001年12月13日
导 演: 朗·霍华德 Ron Howard
2001年12月13日 ( 美国 )
本片荣获8项奥斯卡提名,最终夺得74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和最佳女配角4项大奖。
算是大的观众群
《火柴人》:患有强迫症的骗子的行骗生涯
导演
雷德利·斯科特
演员
尼古拉斯·凯奇
山姆·洛克威尔
貌似有喜剧成分 没看过 但凯奇出演的作品不用怀疑。
大象elephant (2003)
心理学看点:西方的马加爵事件 — 教育 / 犯罪心理学
艺术性:*****
观赏性:***
导演: 格斯 范 山特 演员大部分是波特兰当地的高中生
I.D./ IDENTITY/杀人游戏(2003)
心理学看点:DID(Dissociate Identity disorder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旧称MPD, Multiple personality disorder多重人格障碍)
艺术性:***
观赏性:****
导 演: 詹姆斯·曼高德
十个此前相互完全不了解的陌生人,被迫聚集在这个摇摇欲坠的破旅馆中,等待着越来越深的恐惧降临:十个人,正在一个接一个被有计划的谋杀……在死神面前,他们恐惧、颤抖,人人陷入疯狂的猜测中,理性正在慢慢远离。
La pianiste/钢琴教师/(Austria)(2001) 心理学看点:千载难逢的一部狠片,继《蓝丝绒》以后最卓越的性心理变态电影杰作
2001戛纳电影节最佳男女主角及评委会三项大奖
同名半自传体小说作者奥地利女作家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获2004年度诺贝尔文学奖
Das Experiment /the experiment/实验(2001)
提名欧洲电影奖最佳电影
心理学看点: 社会心理学实验 — 人性的残暴
艺术性:****
观赏性:***
导演奥利弗·西斯贝格
由《劳拉快跑》男主角主演,讲一次科学实验:找二十个普通良民,随机分成两组,八个狱卒十二个囚犯,来模拟一周的监狱生活。开始时大家嘻嘻哈哈,后来狱卒开始使用权力维持秩序,随后发展到滥用权力、私刑、发泄个人情绪、最后组织实验的几个科学家都被“狱卒"们抓了起来,项目负责人被杀。."实验"揭示了这样一种残忍的人类本性,在持续增长的压力之下,人性的发展远远超出了教授们的预计,每一个事件导致了不可避免的灾难
/圣女贞德(1999)
法国凯撒奖八项提名
心理学看点:人的信仰何来? 精神分裂
艺术性:****
观赏性:****
别弄错版本
本能(1992)
心理学看点:弗洛伊德性与暴力的本能
艺术性:***
观赏性:****
为了欣赏沙姐著名的坐椅子情节而看的,只是惊艳而已。
沉默的羔羊(1991)
1992奥斯卡获奖片
心理学看点:变态心理学
艺术性:****
观赏性:*****
除了KB气氛的营造,影片的社会命题也很有嚼头。pol.ice为了捉一名杀人狂魔而不得不求助于另一名杀人狂魔,这本身就具有强烈的荒诞与讽刺意味。影片一直在寻找人类社会的KB之源,最后得出了一个“由于秩序本身的问题造成的,反过来危及秩序的犯罪病例”的结论,这使得影片从另一层面上讲又具有了一定的社会意义。
本片获第六十四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男女主角、最佳导演、最佳剧本改编五项大奖
rain man/雨人(1988)
1989奥斯卡获奖片
心理学看点:浓墨重彩地展现了自闭症的典型症状
0观赏性:*****
挺闷的开头
Blue Velvet /蓝丝绒(1986)
1987奥斯卡最佳导演提名
心理学看点:展现了各种性心理扭曲的场景
/爱德华大夫(1945)
1946奥斯卡提名
心理学看点:失忆症
艺术性:***
观赏性:***
其他:
《灵异第六感 》— 儿童心理
《歌西卡》 — 失忆
《失忆》— 短时记忆缺失
《失眠
《心灵捕手》 (1997) — 精神分析
《第八日》(1996) — 唐氏综合症
《梦旅人》— 精神病-歇斯底里
《美国精神病》I、I I — 犯罪心理学
《穆赫兰道〉《妖夜荒踪》《后窗》希区柯克 经典就是经得住时间洗刷
《生命不能承受之轻》
《肖申克的救赎》
《七宗罪》
《再见,俊》(金荷娜)
《催眠》
《迷墙》
《费城》
《男孩不哭》
《心灵捕手》
《晚娘溺水的鱼》
《七宗罪》
《亚特兰蒂斯之心》
《切肤之爱》
《阴阳师
《简单的血腥》
《移魂女郎》
《天堂的小孩》
《谁说我不在乎》
《东邪西毒》
《激情黑寡妇》
《弦动我心》
告诉她 阿莫多瓦
卡多什 以色列
忧郁星期天
37.2度/巴黎野玫瑰
猜火车
发条橙 库布里克
洛丽塔 杰珠.埃恩斯
大逃杀 北野武
第六感 布鲁斯.威利斯
理发师的情人 意大利
鹅毛笔
罗丹的情人 伊莎贝拉.阿佳妮;厄.德帕迪约
日瓦戈医生
西伯利亚理发师
黑暗中的舞者 比约克;凯瑟琳.德纳芙
跳出我天地 比利.埃略特
性.谎言.录音带
活着 葛优
我和我的朋友 (挪威)
儿子的房间 (意)
高跟鞋 阿莫多瓦
我的秘密之花 阿莫多瓦
无颜
罗生门 黑泽明
悲惨世界
韩国:
《老男孩》 惊人的黑色惊人的暴力惊人的浪漫
等杀人3部曲
《老师的恩惠》老师可以育人亦可害人,血腥但值得人们深思。
《爱的蹦级 》同性 这部算不算呢 拍的肯定没问题
《漂流欲室》用一种毁灭一切的方式,证明了爱情是唯一崇高的东西,金基德的水,岛情节
《杀人回忆》它证明了电影可以做零缺憾,永远的韩国电影第一。
㈩ 希区柯克经典作品《群鸟》争议重解读
《群鸟》是悬念大师希区柯克较具争议的一部作品,虽然其经典性仍是毋庸置疑的,但《群鸟》的评价却远不如希区柯克的《蝴蝶梦》、《迷魂记》等其他作品那般无可挑剔。
而因为这些争议,《群鸟》反而更加耐人寻味,倒是有了些探幽发微、引人入胜的感觉。经得住质疑、经住时间的检验,《群鸟》愈显经典。
不少对《群鸟》持批判态度的评论都会引用美国知名《综艺》对这部影片的一句评价“纯属无稽之谈……除了为吓人而吓人,什么也没有”。这种评价的出现源于影片不论是在起因上群鸟为什么会疯狂攻击人类,还是结尾米契一家能否脱险、如何处理此事都没有任何的交代。 情节看似的不具完整性被指责为叙事上的空洞或断层,同时这也就有了对影片整体只是“为了吓人而吓人”的质疑 。
我们都不难发现影片的 人与鸟二元叙述结构 ,所以我们也不能仅仅简单地站在老套的以人为中心的立场看待这部电影。仔细体会, 人与鸟在实际的叙事效果上甚至不是等价的 。
影片中的主人公生死未卜、毫无交代,人类面对鸟群也始终束手无策;而影片中的鸟群,从最初于旧金山空中盘旋,到对小镇居民的无情攻击,再到最终对博德加湾土地的占领。鸟群从天空到地面的空间位置不断降低,在与人的关系中愈发占据上风,反而是构成了完整的时空叙事的。进而以群鸟俯瞰的视角思考这部影片,莉迪亚与梅兰妮的关系如何、米契与梅兰妮能否相爱相守根本无关紧要。 《群鸟》剧情非但不是不完整,而是可以称之为一部真正完完整整关于鸟的影片。
希区柯克经典影片中常会流露出的浓厚精神分析学意味 ,这一影片中也的确刻画了丧父的徘徊在米契与母亲莉迪亚与女友梅兰妮之间的关系,这也使得很多传统的对于《群鸟》的解读集中在 弗洛伊德或拉康的心理学阐释的角度 。有学者甚至以“莉迪亚在影片中是唯一一个从未遭受过群鸟袭击的人”为由,认为鸟对米兰妮和安妮的袭击是莉迪亚与儿子米契间因约卡斯塔情结对“第三者”的怨恨外化。只是让人未免感觉过于牵强。
确立影片是以鸟群为中心的叙事角度,那么相比《群鸟》的意在精神分析学象征,影片在人物关系上的设定更像是对惯以精神分析理论解读其电影者的愚弄。 这个大师的玩笑在安妮与梅兰妮的对话中也有表达:“答案又是什么?善妒的女人对吧?占有欲过强的母亲?错了! 说到俄底浦斯情结,我看也不是那么回事。 ” (With all e respectto Oedipus, I don’t think that was the case. )也因此,俄狄浦斯情结的精神分析学角度,或许根本不具有多大意义。
对于《群鸟》主旨的解读,历来都是极具争议的,除了精神分析学角度的阐释,也有很多评论界人士将影片引向对环境问题、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思考角度上。但其实只要对于希区柯克的作品风格稍作了解,就同样会感觉到相比精神分析学角度,这种解析更为牵强附会。
而若将《群鸟》进行类型片划分,惊悚悬疑自然不必多说,《群鸟》也称得上一部确确实实的灾难片。灾难片的划定历来最受精神分析角度入手的评论家抨击,但我们再次将分析重点聚焦到影片的主角鸟群之上,我们可以发现鸟群群体本身具有很多显著的特点:
(1)外在攻击性
影片中鸟群之所以能够引起人类的恐慌首先就是因为鸟群具有 显著的外在攻击性 。被鸟啄食眼睛留下的空洞的眼眶即为这种对人类权力产生了直接侵犯的攻击性体现。影片中反复出现的眼睛与空洞意象的原因之一即为, 剥夺了人类看的权力,人类就彻底失去与鸟类对抗的能力 ,对人类完整身体与完整主权的侵犯性攻击也是影片惊悚性成立的先决条件。
(2)数量巨大
影片中除第一次梅兰妮仅受到一只海鸥攻击外,鸟类都是成群对人类进行攻击。小镇居民在咖啡馆的讨论中鸟类学专业的女士就表述过鸟类数量之巨大,甚至相比人类的数量具有 完全压倒性的优势 ,这也就暗示鸟群攻击是完全扩展到全体人类的。这也 彻底打破每个人认为自身是安全的自我优越感,预示了事件的严重性。
(3)非理性
在人类的认知中鸟类是不具有语言行为的,即是不可沟通的 。我们无法理解它们行为的意义,无法了解它们的目的,我们认为它们是非理性的存在。影片一只到最后也没有对鸟群进行攻击的原因进行交代,也因此人们始终束手无策,也无法预知事情究竟会如何发展。
(4)先于人类存在
在鸟类学专业女士我的阐述中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即为 鸟类是先于人类来到这个地球,即鸟类的占领是具有合理性的 。这样的认知不是身体上、权力上的侵犯,而是一中 心理击溃 。
影片中的鸟类进攻 毫无选择 性,不论好人坏人、不因任何外形特点有别,又具有显著的破坏力和绝对优势,令人类束手无策…… 还有什么如此不加辨别的暴力,无非是黑死病,是火灾,是洪水,是地震,是战争! 如果这不是灾难,那又有什么是灾难呢?
咖啡馆的对话之中,最为专业、可信的鸟类学专业的老妇人所言在此时显得滑稽又难以理喻,那最不可信的酒鬼所言反倒成了一种真理式象征—— “世界末日到了……”
从以上鸟群所具有的每一个特点到鸟群这一描述主体的选择不无透露着大师手笔的影子。
从影片的一开始那一对爱情鸟随着梅兰妮来到这个小镇,我们每个人都始终无法忘记,爱情鸟也是鸟类。在小镇的各种鸟类都在疯狂地进攻人类时,我们会记得厨房里还有一对爱情鸟,直到影片的最后那一对爱情鸟也仍然因为“并没有做错什么”被米契一家携带着。如同一个潜在的危险因子,没有人知道它们是否也会带来灾难。 即使我们确认了小镇的鸟已经完完全全成为人类的攻击者,事件仍然没有成为已知 ,悬着的心也就仍然无法放下。
影片中的拍摄中希区柯克也会让群鸟突然从摄影机后面进入画框,这也可看做是鸟的视角。齐泽克认为这个镜头的意义在于“希区柯克调动了当分隔观众——他/她作为纯粹凝视的安全位置——和叙事体现现实的距离消失之时产生的恐惧感;污点模糊了为我们带来安全感的外部/内部分界线。” 分界线的消失,也就意味着我们不再是仅仅是一个安全的看客。
影片中还有一个极具隐喻含义的意象,群鸟不断撞向窗户,就如希区柯克在另一部经典之作《后窗》中所阐释的,我们每个人都在窥视与被窥视的过程中。而在此处, 每一个观影者都不再是透过窗户的窥探者,而是随时可能被群鸟攻破窗户受到伤害的一个,并且被窥探的也不再是鸟类,而是人类 。
影片开篇随着梅兰妮的视线,我们看到的是天空中盘旋的鸟群和宠物店笼子中的小鸟。而在影片的结尾,观影人却是站在与鸟群共同的视角看着米契一家渐渐远去。这里, 看的主体彻底变为了鸟群 。
不仅仅是视角的置换,情节上也从开篇人们挑选宠物店笼子之中的鸟,到后来鸟的攻击使你们被迫局限在家里、在咖啡馆、汽车、小电话亭……开篇米契与梅兰妮来到这个小镇,到最后梅兰妮和米契一家在群鸟水平的注视下离开小镇。 人类从完全的自主到成为被驱逐的群体 ,恐惧之感也油然而生。
明明一切都没有解答,但不论视角还是情节设定的高度对称都让人感到了完完全全的颠覆,感觉到故事是如此的完整无缺。精巧的构思,精确的把控,又怎么能说这不是大师手笔的经典之作。
《群鸟》是争议之作,但这些争议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思考这部影片。也是经典之作,值得更多学者提出可供探讨的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