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在电影画面中分辨出长焦镜头还是广角镜头
一般摄影师都习惯这样;
如果想要主题突出就采用长焦,它的背景是虚的,人物或物品特大,几乎占满画面;也有特殊艺术效果的,用广角近距离拍照,使人和物或动物变形。
如果想要场面大的,大多都用广角来拍,一般是风景和大场面。
现在器材都很先进,多数都用变焦镜头,可以随时随心所欲的拍出自己的特色。
⑵ 如何通过电影画面来判断镜头的焦距
当然大多数人觉得镜头选择没什么好深究的,你要拍一个wide shot(远景)你就拿一个广角头,generally 35mm or less on a FF35 camera(通常在FF35相机上用35mm或者更低的镜头),如果景别紧一点的,那就用长焦,FF35相机上通常是70-135mm焦段的镜头。但 是,我总觉得在选择焦段上总还有点别的神马的。曾经问过一个老摄影师,为什么选23mm不是21mm,然后他给我的回答是“well, it depends on long years of experiences”。拍摄的时候试图把你的地平线摆放进去,这样会创造出一个场景的电影感。如果你要表现你的英雄夕阳下逝去的青春,那么你的地平线就会在一个比较低的位置。如果你拍的是车水马龙的街道,那么你的地平线比较可能会在中间。如果你拍的是醉汉被扔出酒吧开始抽西瓜刀砍人,那么你的地平线应该是在画面的上方。选择镜头的高度:拍电影的时候除了恶心的收音,烂俗的灯光之外还屎b的被搞砸的情况,那镜头高度一定是其中没有之一:相机究竟该放在哪个高度?林林总总的高度皆在讨论范围, 包括脚架的高度,手持的高度还有dolly的高度(不包括doggie cam和摇臂的高度)。这些以后我会放在相机运动里面说。如果拍特写摄的时候略微低角度(比胸高再低一点点),然后我们会有个轻微的仰角,那么你的演员真的就从整个荧幕上蹦出来了,观众会觉得找个庞然大物的演员好高大上,所以他们表演的角色也很高大上,说的话也很高大上。中景的时候通常都会用到腰部高度,还有群演比较多的时候也会用到这个高度。这样很容易把重要的东西放到画面的三分线上,这也是dolly的正常高度。
⑶ 哪部电影哪个镜头算是一下长焦镜头或短焦镜头
长焦距镜头: 杀破浪中甄子丹与吴晶短棍对短刀的镜头
短焦镜头:卧虎藏龙中 章子怡与周润发竹林打斗
蒙太奇的观念从现象来看是景与景的切换, 但实质上却有所不同。对叙事蒙太奇来说,它主要研究的是一个连续的事件如何转化为一系列的中断镜头的重新连接,而对于表现蒙太奇来说,它主要研究的是两个不相连续的镜头的重新连接如何产生新的含义。不管是哪种情况,蒙太奇都包含着某种“反自然性”,都是与生活的实际流程相抵牾的。这就带来了它的一系列局限,比如:镜头的切换往往让观众意识到摄影机的存在,切换的连续又带来观赏的强制性,如《锡鼓》中奥斯卡母亲与舅舅的调情, 除此之外, 它还忽视了很重要的一部分,亦即忽视了研究镜头内部的艺术问题。这就是蒙太奇理论只能成为一种局部理论的根本原因。随着电影的发展,蒙太奇的局限性也逐渐暴露出来,这就出现了电影史上专门研究镜头内部的连续性问题,并由此产生与蒙太奇相对立的电影美学观念——长镜头观念。
一、长镜头的产生
长镜头,顾名思义就是镜头的尺数较长。一般都不短于50尺,最长的可达900尺。这是用一个连续的镜头拍下的胶片, 而不是指许多镜头连接起来的。电影中的长镜头其实很早就有了,而且在当时这是惟一的拍摄方法。早期的长镜头,如“园丁”等),都是在一场戏内用一个固定不变的长镜头来表现。这种死板的方式终于在格里菲斯等人那里发展为蒙太奇理论,而蒙太奇理论发展到爱森斯坦又导致了对它的否定,产生了近代的长镜头。但近代的长镜头与早期的长镜头却存在根本的区别。可以先作一个比较:
早期的长镜头(“园丁”)和德吕克的《四百下》。
其区别在于:
其一,从固定镜头到移动镜头;
其二,从自发的活动照相到自觉的电影技巧或手法;
其三,近代长镜头是影片的一小部分,因而也出现了连接的问题;
其四,更复杂的场面调度。
可见近代的长镜头与早期的长镜头已经有了质的区别。从美学观念上看,近代长镜头是从蒙太奇的局限性中发展而来的,是蒙太奇观念的一种反动,但近代长镜头头的产生还有赖于一系列的电影技术成果。
二、电影技术的发展
1.声音的出现
从无声电影到有声电影,电影在技术上的重大进步总是紧跟着艺术创新的新的可能。首先声音的出现避免了用镜头来交代的单一表达方式,这样,镜头也就无须像过去那样频繁的切换,以使观众明白。也就是说,可以通过声音来传递一部分的信息,而不必全部寄托在画面上,因而画面就不必老是中断,而保持镜头的连续性。如《英国病人》中汉娜端食物进屋,画外是男主人公的声音。
2.景深镜头的使用
所谓景深镜头就是能拍前景和后景都达到同样清晰的镜头。这就在无形中开辟了一个新的景区, 可以使前景和后景之间形成一种连续,避免了镜头的分切,如《神探亨特》的镜头。就像玛尔丹所说:“(景深镜头)使导演可以进行一种纵深的场面调度:人物不再从院子或花园这一边出场,而是在前面或后面出现,并在摄影机的轴心内活动,根据他们对话的重要性或每时每刻的不同仪态,走近或远离。”也因此,人们才把长镜头称为“场面调度派”。
3.镜头运动的发展
大量采用运动镜头是在四五十年代以后。在这之前,由于采用镜头运动会引起灯光、动作设计和镜头长短的计划的特殊问题,增加拍摄的困难和成本,所以一直未能取得突破,如《铁面无私》中杀老警察。如今由于摄影技术的发展,长度较长的镜头在拍摄上已经解决了问题,这就为长镜头的使用准备了技术上的条件。
4.变焦镜头的普及
变焦镜头就是能把长焦和短焦结合起来使用, 并随时调焦的镜头。由于它具有多焦距的功能,可以将短焦和长焦的优势结合起来,并能在人物位置不变或者拍摄点固定的情况下,根据剧情的需要把一个镜头的内容拍成许多个不同的景别的又彼此相连的长镜头。变焦镜头的运用或者变焦镜头与推拉镜头的结合,给长镜头开辟了新天地。如资料:《W的悲剧》中的小酒馆对谈。
可见,长镜头是以一系列电影技术的发展为前提,由于这样,电影创作者才开始把兴趣逐渐转向了镜头的内部运动,而不仅是镜头之间的组接,并在此基础上产生了专门研究长镜头的理论并把它上升到美学的高度。这一理论的代表人物就是法国的巴赞。
三、巴赞的长镜头理论
巴赞(1918-1958),法国人,电影评论家。也是电影理论发展史上的关键人物。他的理论被看作是西方现代电影的一座里程碑。他在20世纪50年代初亲自参与创立《电影手册》杂志,成为电影批评界的权威性刊物。这个杂志的一些影评家后来亲自拍片,导致了法国的新浪潮运动。巴赞的电影理论不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他的理论兴趣主要体现在电影实践问题上:这就是对蒙太奇理论的批评和主张长镜头这相关联的两个方面,并从中产生了照相本体论的电影美学观点。
巴赞对蒙太奇理论的批评主要是围绕着电影与真实的关系来展开的。他认为蒙太奇使电影离开了真实。他的批评从库里肖夫的实验入手,巴赞认为电影是一种现实的艺术,但是两个镜头所产生的新含义显然不来自现实,而是导演通过随意的拼接变出来的花样。如果电影可以任由导演主观需要任意拼凑新含义,那么电影的客观性、现实性也就不复存在了。因而,他批评道:“蒙太奇,人们经常说这是电影的实质,实际上是非常突出的反电影的过程;纯粹的电影的独特的性质,取决于尊重空间的统一的简单的照相。”除此之外,蒙太奇的典型技巧是景与景的切换,这种切换总是把摄影机的注意中心强加给观众。 在一段对话中, 按台词的逻辑交替拍摄对话的人,称为“正反打”,这种分切的拍法不仅不够逼真,而且平庸乏味。带来了含义和视角的单一性。
正因为这样, 巴赞才主张使用那种不间断地拍下一场戏的长镜头。他认为长镜头的典型技巧是场面的内部调度,通过演员的连续动作和摄影机的连续运动,可以保持一场戏的连贯性。所以这就部分取代了蒙太奇的功能。又克服了它的局限。如《锡鼓》中的强迫吃鱼, 可以看出其优势在于:(1) 由于时空的完整保持了故事、动作、情绪各方面的连续性, 给人真实的感觉;(2)产生含义的暖昧和信息的丰富,因为克服了蒙太奇选择高峰瞬间的单一对列,使镜头更有意味。如《锡鼓》中奥斯卡弟弟的生日; (3)有利于从多角度来观察动作。如《幻灭》中的唱歌、 《W的悲剧》中的被迫承认。
⑷ 浅析长镜头与短镜头
在专业单反相机中,一般分为:广角镜头,长焦镜头,标准镜头。而广角镜头就是你所说的短镜头了。每个镜头都有焦距的!而这里,我们又分为变焦镜头和定焦镜头。变焦镜头是指镜头的焦距可以从一个焦距变化到另一个焦距!例如:28~125等。。而定焦镜头就是固定的焦距,如50mm等。而刚才所说的标准镜头一般焦距是50mm。当然,前提是用135相机的。而换成120或4*5等,那么其标准镜头的焦距也不同。而我们把50mm以下的通通称为广角镜头。而当广角镜头在8mm以下时,那么我们就称为超广角镜头或鱼眼镜头了。广角镜头很容易变形,但给人的冲击力很大。而相反的长焦镜头,就是50mm以上的焦距。长焦镜头广泛应用于体育摄影和动物摄影中。
⑸ 什么是电影变焦举例分析
画面中一前一后有2个人在对话(或一人在沉思)当其中一人说话时(此时画面不移动),那么焦点是对准他的(其他,另一人等景物是虚的)当换另一人说话或要突出他时,不需要移动画面,只要把焦距对准他就突显出来了.
还有一种我们常见的~一个人在海边奔跑,背景是好大的一轮红日~好象人在太阳里奔跑,这也是通过长焦距变焦来完成的.
有很多‘‘‘要细心的观察...
⑹ 电影中的广角长焦镜头
不知道 杜琪峰的<大事件>是不是
你看看吧 我记得刚开始有个枪战的就是
⑺ 简述长焦镜头成像的视觉特点
1,成像有被压缩感觉,进入镜头的景物看上去好像都是在一个平面上。
2,景深短,也就是离焦点近或远的物体都有可能不清楚,近处对焦和大光圈时更明显。
3,视角窄,也就是拍的内容更少,换句话说就是可以把不大一景物充满相片。
4,稳定性差,因为视角原因,一个小小的抖动,进入镜头的景物都会产生明显的晃动,所以要更快的快门或用三角架稳定。
⑻ 电影城拍摄为什么用长焦镜头
用长焦距镜头不仅可以获得更大的结像,还能够美化拍摄的人物。
长焦距镜头的景深很浅,前景和背景很容易被分离。
长焦即镜头的焦距可以在1000毫米以上,最实用的范围则在80~300毫米之间。
⑼ 电影大师如何拍摄长焦镜头
1.长焦镜头远拍
使用长焦镜头远拍,虚化前景和背景,背景会被拉向主体,前景会被压缩至主体,可以使镜头焦点迅速对演员聚焦,同时揭示周围环境。
电影的实际拍摄运用中,通常安排主角前景中有其他物体或演员横跨镜头,从而使观众对长焦镜头远拍聚焦的演员所处的境遇/场景产生共鸣。
2. 长焦镜头近拍
长焦镜头近拍适合拍摄大特写和特写镜头场景,可以让焦点迅速集中于演员细微表情上,引导观众进入演员角色情绪中。
在实际的拍摄运用中,把长焦镜头放在离演员较近的地方,比如聚焦于眼睛等局部,使得观众将注意力放在演员的眼睛,留意演员说的每一句话。
3. 固定长焦镜头
使用固定长焦镜头拍摄可以全面展现拍摄环境的全景中景以及远景等庞大景别,易营造出演员与环境相契合,受困,或不可分割的关系。在电影的实际运用拍摄中,固定长焦镜头也是拍摄大背景大环境常用的拍摄镜头。
4. 运动长焦镜头
在使用长焦镜头拍摄时,即使轻微的运动镜头,都会被无限放大;利用这一特性,在实际的拍摄中,可以利用长焦镜头推轨拍摄可以放大镜头运动效果以及聚焦效果,并配合广角镜头加大推轨运动的速度感。
关于电影大师如何拍摄长焦镜头法,青藤小编就和您分享到这里了。如果您对影视后期有浓厚的兴趣,希望这篇文章可以为您提供帮助。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关于摄像机巧、后期剪辑的方法及素材等内容,可以点击本站的其他文章进行学习。
以上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关于电影大师如何拍摄长焦镜头?的相关内容,更多信息可以关注环球青藤分享更多干货
⑽ 如何在电影画面中分辨出摄影师使用的是长焦镜头还是广角镜头拍摄
广角,焦距短,一般是24-38mm
超广角,焦距更短,焦距范围13-24mm
长焦镜头,焦距很长,更有200mm以上的
人眼的焦距在35-55mm 视角在120度左右,但是由于集中力和视网膜的关系,人的清晰视角只有60度左右
广角镜头,因为焦距短,所以有更大的视角,一般广角有60-90度,就是说,广角镜头可以在很近的地方拍摄到更多的景物,但是透视比较大,产生的景深效果也就比较大
如果有鱼目镜,就是镜头是球面的,会拍摄到更广泛的景物,甚至接近180度视角。
长焦镜头,视角小,透视弱,景深短。拍出来的感觉好像角色站在一幅画前面一样,前后景的人大小相差不大,这便是因为透视弱,而广角,短焦距镜头,透视大,前景后景角色大小差别很明显
一般拍一个人站在月下,身后的月亮巨大的是长焦镜头。。。。
长焦镜头给人感觉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