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二战电影经典台词
《朗读者》是二战背景的电影,反应战争的另一个视角,挺不错,你可以看看,里面也有很多经典的台词。。
② 帮忙查找一部二战题材电影的名字
宫崎骏的萤火虫之墓
1988年的动画版但不是很清楚
分辨率较低
“昭和20年9月21日晚,我死了。”
这是动画电影《再见萤火虫》的第一句台词。
一个衣衫褴褛的少年,气息奄奄地躺在人来人往的车站,正走向他14岁短暂生命的终点,这是在战败一个月后的日本。
恍惚间,少年看到了他死去的妹妹,看到了那个飞满萤火虫的夏天。
那时候的哥哥和妹妹是幸福的,装满糖果的小铁盒子、漫天飞舞的萤火虫,哥哥拉着妹妹的手在夜晚奔跑以及妹妹银铃般的笑声都成了即将发生的悲剧的无情铺垫。
空袭开始了,妈妈在轰炸中突然离世。在突如其来的打击面前,哥哥能做的只是将妈妈死去的消息瞒过年幼的妹妹。空旷的广场上,哥哥卖力地为哭着要找妈妈的妹妹表演着单杠,夕阳下两个瘦小的身影显得那么单薄。也许,就是在那一刻,哥哥试图将所有的悲伤扛起,决定在纷乱的废墟上为妹妹擎起一片晴空吧。
兄妹俩去投靠亲戚。然而,战争让亲情疏远,物质的贫乏更使人们彼此冷漠。越来越多的白眼和碗中越来越少的米饭暗示着他们必须离开了。哥哥终于决定带着妹妹搬走,去建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家。但是,在唱着歌快乐离开的时候,他岂能料到因那战争而不可逆转的悲惨命运。
萤火虫再次飞舞,兄妹俩的厄运却不断降临。饥饿和疾病是困扰他们的最大问题,为了让妹妹不再饿肚子,哥哥只好去偷,而且是趁飞机轰炸之时。每当在人去楼空的屋子里找到一些食物,他都会无比兴奋。影片为这段生活赋予了更多的笔墨:废弃的家园,荒凉的原野,恬淡与残酷相间,冷漠与温情并存。
在漆黑的废弃山洞中,哥哥将萤火虫捉进蚊帐,漫天飞舞的萤火虫在夏季闷热的深夜里明明灭灭。哥哥将熟睡中的妹妹紧紧抱住,生怕一松手就又会失去。然而,战争本身就意味着失去。
萤火虫的一生只有一个夜晚,一切都在夏日微醺的风中逝去。
妹妹早已知道妈妈不在了,并以那么小的年纪理解了死亡和坟墓的含义。一捧捧萤火虫的小尸体,从节子手中坠落,混入泥土,化作尘埃,哥哥仿佛看见了妈妈那同样脆弱的肉体燃成灰烬的样子。死亡再一次击打着哥哥幼小而坚强的心灵,这时滚过面颊的泪水,也许是为了妈妈,也许是为了萤火虫,也许只是为了生命不堪一击的脆弱。
萤火虫,只能活一个夜晚。在美丽的夜里,它尽情展示魅力,然后在黑暗中悄然坠下。恶劣的环境使节子身上起了湿疹,他们没有钱去看病,更没有钱去买药品……年幼的妹妹终究没能逃过饥饿和疾病的双重折磨,悲惨地死去。
节子死的那天也是在一个满天都是萤火虫的夜里。她含着笑,在最美的风景中去找那只有在梦里才能过的幸福生活。
当萤火虫再次亮起的时候,那个装糖果的小铁盒子,那个有着银铃般笑声的名叫节子的的小女孩,那个山脚下门口搭有秋千的防空洞,那漫天飞舞的萤火虫……所有这些都令人感到一种令人窒息的悲凉。
一切都那么残酷,一切都那么不近人情,在战争面前一切都是那么徒劳。哥哥为了妹妹和自己能够生存下去已经拼尽了全力,可他仍然不能保住唯一的至亲。绝望伴随着夜晚降临,当火焰渐渐熄灭,幽幽的萤火虫为孤单的哥哥唱起最动人的旋律,纷纷扬扬升腾着的萤光在最远的天空结成温暖的笑脸。那是战争夺走的他所有的亲人和生活的全部……
那一季……
是落樱如雪换芳华.....~
也有日向寺太郎翻做的真人版
在神户大空袭中,母亲身亡,参军的父亲杳无音信。清太和小妹妹节子不得不去远房亲戚家寄居。阿姨待他们很不好,忍无可忍的清
太带着节子离家出走,两人在郊区的防空洞里栖身。战况不断恶化,兄妹俩失去了生活来源。因为营养失调,节子越来越瘦,清太竭
尽全力守护妹妹。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战争结束了,成为孤儿的清太和节子的生命之火也犹如萤火虫的微光即将熄灭……
③ 法国有哪些关于二战题材的电影值得一看
关于一些二战题材的法国电影,我给大家推荐以下几部。
1.《随心所欲的五月》是一部讲述二战期间,德国纳粹入侵法国,加莱海峡小村庄的人们准备逃离故土,躲避战乱,一个母亲带着儿子逃离的而展开的战火间的故事。电影一面展现了法国乡村美丽醉人的景色,另一面展现了与德国纳粹的惨无人道。影片中,掉了队的军官,在自家酒窖睡过头的农夫,带领村民逃亡的村长,以及受尽战乱之苦的百姓,导演利用不同角度来呈现这段令人心痛的历史。影片虽然展现了纳粹惨无人道的一面,但是影片中的一些小细节还是体现出了在那个战火燃烧民不聊生的时代人性的光辉依然闪耀。
④ 推荐几部经典的二战电影~~~~
我这里收集了77部二战电影,影片类型:从正面战场到敌后游击,从政治高层到民间基层,从集中营到大屠杀,从爱情到亲情,从喜剧悲剧到黑色幽默,从战胜国视角到战败国视角……虽然称不上“应有尽有”,但也是“尽力而为”了,希望你会喜欢吧~
[原创]经典二战影片77部
第01~40部分:http://hi..com/sunquan/blog/item/765cd0a2dce4d6a8caefd066.html
第41~77部分:http://hi..com/sunquan/blog/item/6985ddc466ca66ce38db4965.html
(注意某些影片有多个译名,请点击以上两个地址查看相关介绍,好方便查找)
美国(23部):☆《兄弟连》、☆《拯救大兵瑞恩》、☆《细细的红线》、《纽伦堡大审判》、《纽伦堡大审判(特别版)》、☆《巴顿将军》、☆《最长的一天》、☆《辛德勒名单》、☆《卡萨布兰卡》、《父辈的旗帜》、☆《中途岛》、《沙漠之狐》、《英国病人》、☆《音乐之声》、☆《虎!虎!虎!》、《坦克大决战》、《大独裁者》、《生死大逃亡》、《丧钟为谁而鸣》、《德国好人》、《兵临城下》、《风语者》、《U-571》
德国(20部):☆《从海底出击》、☆《帝国的毁灭(加长版)》、☆《决战斯大林格勒》、☆《黑色星期天》、☆《莉莉·玛莲》、《欧洲!欧洲!》、☆《伪钞制造者》、《玫瑰围墙》、《希望与反抗》、《纳粹军校》、《悲情火绒草》、《大迁徙》、《欧洲特快车》、☆《铁十字勋章》、《极地重生》、《何处是我家》、《六重唱》、《第九日》、《靡菲斯特》、《最后的桥》
中国(8部):☆《血战台儿庄》、☆《鬼子来了》、《紫日》、《栖霞寺1937》、《东京审判》、《七七事变》、《我爱夜来香》、《梅花》
俄国(6部):☆《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大血战》、《解放》、《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烈日灼人》、《烽火孤儿》
南斯拉夫(4部):☆《没有天空的都市》、《逃离索比堡》、《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桥》
波兰(3部):☆《钢琴家》、《战争三部曲》、☆《卡廷惨案》
英国(3部):☆《遥远的桥》、☆《桂河大桥》、《空军大战略》
法国(3部):☆《虎口脱险》、《光荣岁月》、《广岛之恋》
意大利(3部):☆《美丽人生》、《血战阿拉曼》、《西西里的美丽传说(删节版)》
日本(2部):☆《望乡》、《流转的王妃,最后的皇弟》
其他(2部):☆《我的妈妈》、《命运无常》
附:其他整理(部分转自网友笑独行的主页)
德国视角的二战影片45部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8a1ccf0100a1hu.html
日本视角的二战影片13部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8a1ccf0100a1ht.html
中国另类抗战影片20部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8a1ccf01009jg4.html
一个人的俄罗斯新二战片十二大经典
http://61.144.205.241/blog/笑独行/archive/2007/05/11/80526.html
关于苏芬战争及其续战的五部芬兰二战经典电影解题
http://61.144.205.241/blog/笑独行/archive/2008/06/18/119940.html
战争摧残女人经典二战电影标本12个
http://61.144.205.241/blog/笑独行/archive/2007/11/17/103126.html
知见二战战俘题材经典电影18部
http://61.144.205.241/blog/笑独行/archive/2007/04/16/78916.html
⑤ 关于二战的电影,是说德国的,有台词是‘你们想不想要全面战争想!’还有希特勒的演讲说德国在我们心中
这句话是戈培尔博士说的,那时盟军诺曼底登陆了,苏联红军步步紧逼。第三帝国强努之末,应该是历史纪录片。活着是隆美尔传。
⑥ 小时候看过一部二战集中营越狱的电影,情节很模糊,但是里面有个男犯人对已女犯人说的一句台词
《逃离索比堡》英国前南斯拉夫电影,1987年。
电影根据真实历史事件改编,Sobibor灭绝营,位于波兰的卢布林地区索比堡村附近。建于1942年3月,1943年10月14日,该集中营的地下抵抗组织成员暗中杀死11个德军看守和乌克兰警卫。在营的600名犯人中,大约有300逃脱,虽然大部分都被重新捉获,但是依然是二战中所有集中营最成功的一次集体越狱事件,约有50名当时的逃亡者于二战后幸存。
猪脚之一LeonFeldhendler(莱昂费尔德亨德勒:1910-1945)是一个波兰犹太抵抗组织领导人,记得剧中这位猪脚是以小个子首饰匠的身份出场的,本提问中的那句台词是这样说的,莱昂费尔德亨德勒在集中营中结识了一个女友,女友羞怯地问他为什么选择年纪较大的自己,后者答道:我没有吃过苹果,如果我打算吃,我总不会选一个青涩的苹果作为开始。史上,此人成功逃离Sobibor集中营,但他在营中的女友罹难。另外。他未能活到战后,在战争后期,他因政治分歧而被同为犹太抵抗组织的武装分子刺杀,卒于战争最后一年。
《逃离索比堡》另一猪脚是前苏联红军被俘军人——AlexanderPechersky中尉,昵称“萨沙”,Sobibor灭绝营幸存者一致认为:没有得到受过训练的苏联被俘军人帮助,他们是无法成功的,萨沙同样在集中营里被一位犹太姑娘所中意,在成功越狱后,中尉的这位犹太女友失踪,战后中尉携妻子多次到访波兰,依旧未能查询到当年犹太女友的踪迹……
⑦ 求一部电影名字!关于2战诺曼底登陆的!
因为片子太老了,所以看上去像黑白的,
既然回答正确,请采纳给分吧,谢谢。
片 名: The Longest Day
译 名: 最长的一天 | 碧血长天
导 演: ( Darryl F. Zanuck ) ( Bernhard Wicki ) ( Andrew Marton )
主 演: (埃迪·艾伯特 Eddie Albert) ( Paul Anka) (阿勒蒂 Arletty) (让-路易斯·巴伦特 Jean-Louis Barrault) (理查德·贝依玛 Richard Beymer) ( Hans Christian Blech)
上 映: 1962年10月04日
剧情介绍:
美国电影史上制作规模最庞大的一部战争片,从盟军和德军双方面的角度同时描述诺曼第登陆此一历史战役的来龙去脉,以及双方在此期间的重要反应,手法平实,场面逼真,仿如在观众眼前重现整个事件。并且粗中有细,无论决策的将军或登陆的士兵都写得栩栩如生,成绩相当难得。演员阵容亦属空前,浪行歌手保罗.安卡也演出了一个动人的角色,并为本片写了一首雄壮的主题曲。
影片描绘的是登陆诺曼底的第一天所发生的事件,所谓最长的一天是该片分别从盟军和德军双方面的角度同时描述诺曼第登陆这一历史战役的来龙去脉,以及双方在此期间的重要反应,手法平实,场面逼真,让整个事件在观众眼前重现。并且粗中有细,无论是决策的将军还是登陆的士兵都写得栩栩如生:英军战机低空飞过攻击;美国特种部队遭德军射击;一群法国修女冒着枪林弹雨抢救联军伤兵……备战实况规模之伟大,叫人印象深刻;过程中做出的种种错误决定及各项导致这场历史上其中一场最浩大战争的大小事件,影响深远。
幕后制作:
《拯救大兵瑞恩》之前描写盟军登陆诺曼底的经典之作。云集了众多当时的超级男明星,阵容之强,在战争片中极为罕见。但明星们在此没有什么出风头的机会,因为整部影片以叙事为主,从各个方面(包括美军、英军、德军、法国抵抗力量等)全面反映当时的战局,并由这些国家的影人负责拍摄有关部分。本片被认为是以传统手法正面表现二战的盖棺之作。
花絮:
·在片中扮演约翰·霍华德少校的理查德·托德(Richard Todd)确实参加了诺曼底登陆,当时他是英军第6空降师第5伞兵旅第7营的上尉,他的部队参加了诺曼底登陆的增援行动,而且幸运的是,托德没有登上最初指定的飞机,而是上了另一架飞机,结果原来的那架飞机被击落,机上人员全部遇难。
·作为第2突击营的士兵,22岁时的Joseph Lowe曾经参加诺曼底登陆,在杜佛角攀岩而上,17年后,为了拍摄本片,他再次爬上100多英尺高的悬崖。
·影片导演Darryl F. Zanuck在一次访谈中对有些演员组建自己的影片公司颇有微辞,并把约翰·韦恩于1960年制作的《边城英烈传》列举为失败典型。韦恩在与Zanuck接触之前看到了访谈,后来拒绝出演本片,除非片酬达到25万美元,当时片中其他名角的片酬才只有25000美元。最终,韦恩的条件得到了满足。
·在本片中扮演艾森豪威尔之前,亨利·格瑞斯(Henry Grace)从没作过演员,他与艾森豪威尔的相似之处让他得到了这个角色。
·肖恩·康纳利于1962年开始扮演詹姆斯·邦德,而同他一起出现在本片中的Gert Fr?be和尤尔根斯·库尔特(Curd Jürgens)都成为他日后在007系列影片中的死对头。
·前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曾考虑在本片中扮演自己,而且他本人也十分愿意,但化妆师无法让他“返老还童”。
·扮演约翰·斯蒂尔的雷德·巴顿斯(Red Buttons)在巴黎咖啡馆中邂逅了本片导演,于是被导演选中。
·由于与本片同时拍摄的《埃及艳后》耗资超出预算,导演Darryl F。 Zanuck不得不接受重新规划预算,在耗尽本片的计划投入后,他开始自己掏钱继续拍摄。当时福克斯公司几乎决定放弃拍摄本片,Darryl F。 Zanuck立即飞往纽约力挽狂澜,经过一番激情洋溢的辩驳后,他终于保全了本片的拍摄计划,失控的《埃及艳后》也逐渐风平浪静。
·据随行士兵称,真正的德国炮兵少校布鲁斯卡在盟军登陆时并不在掩体里的指挥室中,而是在卡昂的妓院里。
·在片中由歌手保罗·安卡演唱的主题歌后来成为加拿大空降部队的军歌。
·片中扮演风笛手的演员来自于伦敦苏格兰风笛乐队,当年的人物原型比尔·米林最近将见证壮举的风笛捐赠给爱丁堡的国家战争纪念馆。
·在清理奥克角附近的海滩时,剧组挖出一辆隐藏在沙滩之下参加当年诺曼底登陆的坦克,经过清洗和维修之后,这辆坦克后来出现在片中的英国坦克部队中。
·在拍摄登陆画面时,导演Darryl F. Zanuck面临着棘手的难题,他苦于无法找到当时德军的梅塞施密特式战机和英军的“喷火”式战机,几经寻找,他终于发现西班牙空军有两架梅塞施密特,比利时空军的两架“喷火”甚至还在服役,于是将这4架战机租借下来。
·据估计,美国、英国和法国为协助本片拍摄共动用了23000名军人,当时法国虽然正在致力于阿尔及利亚战争,但还是派出了1000名突击队员。
·片中的“喷火”式战机在拍摄前都被更换了新发动机。
·因为剧组寻找不到当年型号的滑翔机,于是复制了几架。
·片中的舰队拍摄自美军第六舰队,取景于其中的22艘舰船,同时还要避开航母,因为诺曼底登陆时没有航母参与。
·影片在科西嘉岛开拍前,一个声称拥有海滩的男子找到导演要求支付15000美元的使用费,否则不会协助拍摄,海滩上会出现60年代的新式汽车,导演同意支付。后来,剧组人员发现这是一场骗局,科西嘉根本没有私人海滩,导演经过长达8年的诉讼终于赢得了赔偿。
·在离科西嘉海滩2英里的地方聚居着裸体主义者,剧组不得不张贴警示,以防他们出现在海滩打扰拍摄。
·在拍摄圣母教堂区域的空降镜头时,当地交通被封锁,商店关门,并且停止电力供应,因为怕危及不习惯夜晚空降在居民区的伞兵,即使如此,一些必要的照明和炮火还是带来了不小麻烦,只有一两个伞兵试图在广场着陆,受了些轻伤,有个伞兵竟然摔断了双腿。最终,实拍计划被放弃,改从高层起重机上起跳。
·在片中扮演汤普森上校的埃迪·艾伯特曾是二战老兵。
·本片中从未出现20世纪福克斯公司的标记。
·本片的拍摄投入为1000万美元,成为《辛德勒的名单》之前最昂贵的黑白片。
·在拍摄登陆场景时,那些美国士兵因为水凉而不愿跳下登陆艇,演员罗伯特·米彻姆对他们的犹豫嗤之以鼻,率先跳入水中,其他人只好照做。
·由于《埃及艳后》的拍摄进度一再延误,无所事事的罗迪·麦克道尔(Roddy McDowall)向本片导演Darryl F。 Zanuck要求在《最长的一日》中扮演角色,最终他扮演了一名美军士兵。
·曾有多方消息称,克里斯托弗·李和杰弗里·贝尔顿(Geoffrey Bayldon)都曾加盟本片,但前者矢口否认,后者在最终版本中无处可寻。
·第一部美国拍摄的使用不同语言对白的二战电影,其中包括德语、法语和英语。
·莱斯利·菲利普斯在片中只有一句台词。
·片中共使用了4架“喷火”式战机,都由前皇家空军第340飞行中队的法国飞行员皮埃尔调校,这几架飞机不但现在依然健在,而且其中的一架还被克里夫·罗伯逊(Cliff Robertson)买下。
·克里斯托弗·李曾在回忆录中提到,他当初被拒的原因是他长得不像军人。
·片中使用的梅塞施密特式战机并非是Bf-109型,而是四座的Bf-108“台风”。
⑧ 求一部二战影片的名字
应该是《最长的一日》 中文片名
最长的一天
原片名
The Longest Day
更多中文片名
最长的一天
碧血长天
影片描绘的是登陆诺曼底的第一天所发生的事件,所谓最长的一天是该片分别从盟军和德军双方面的角度同时描述诺曼第登陆这一历史战役的来龙去脉,以及双方在此期间的重要反应,手法平实,场面逼真,让整个事件在观众眼前重现。并且粗中有细,无论是决策的将军还是登陆的士兵都写得栩栩如生:英军战机低空飞过攻击;美国特种部队遭德军射击;一群法国修女冒着枪林弹雨抢救联军伤兵……备战实况规模之伟大,叫人印象深刻;过程中做出的种种错误决定及各项导致这场历史上其中一场最浩大战争的大小事件,影响深远。
[编辑本段]相关评论
This is the day that changed the world... When history held its breath.
42 International Stars!
本片与《拯救大兵瑞恩》完全不同,每一个画面都令人难忘。
看过这部作品的人都曾被它深深震撼,作为非虚构文学的创作典范和世界战争纪实的颠峰之作,它真实的记录了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登陆作战——诺曼底登陆的策划内幕和激战过程,生动描述了血腥海水和钢铁火焰构成的战场奇观,还细致入微的写下了双方的将帅和士兵作为个人所遇到的传奇般的命运,以及每个生死瞬间所经历的痛苦、迷狂和心惊胆战。这本20万字的作品,作者花费了10年时间采访和写作,出版后引起巨大轰动,当年即销出1000万册,好莱坞据此书拍摄的同名电影获得多项奥斯卡奖。三十年来该书畅销不坠,已在世界上用26种文字出版,累计售出1600万册。
《最长的一天》的书前献词是“为所有参加D日战斗的人而作”,书的副标题为《D日,1944年6月6日》。它完整记述了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登陆作战——诺曼底登陆那天所发生的事情,其中有激战,有战前的筹划与战后的余波,更多的则是关于交战双方将领、士兵以及平民百姓在血与火、生与死之间的传奇故事。由于其中的人物和事件过于奇特和富有戏剧色彩,许多读者(包括中国读者)误把它当做小说,孰不知它却是一部近乎“百分之百”的纪实作品。
[编辑本段]精彩花絮
·在片中扮演约翰·霍华德少校的理查德·托德(Richard Todd)确实参加了诺曼底登陆,当时他是英军第6空降师第5伞兵旅第7营的上尉,他的部队参加了诺曼底登陆的增援行动,而且幸运的是,托德没有登上最初指定的飞机,而是上了另一架飞机,结果原来的那架飞机被击落,机上人员全部遇难。
·作为第2突击营的士兵,22岁时的Joseph Lowe曾经参加诺曼底登陆,在杜佛角攀岩而上,17年后,为了拍摄本片,他再次爬上100多英尺高的悬崖。
·影片导演Darryl F. Zanuck在一次访谈中对有些演员组建自己的影片公司颇有微辞,并把约翰·韦恩于1960年制作的《边城英烈传》列举为失败典型。韦恩在与Zanuck接触之前看到了访谈,后来拒绝出演本片,除非片酬达到25万美元,当时片中其他名角的片酬才只有25000美元。最终,韦恩的条件得到了满足。
·在本片中扮演艾森豪威尔之前,亨利·格瑞斯(Henry Grace)从没作过演员,他与艾森豪威尔的相似之处让他得到了这个角色。
·肖恩·康纳利于1962年开始扮演詹姆斯·邦德,而同他一起出现在本片中的Gert Fr?be和尤尔根斯·库尔特(Curd Jürgens)都成为他日后在007系列影片中的死对头。
·前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曾考虑在本片中扮演自己,而且他本人也十分愿意,但化妆师无法让他“返老还童”。
·扮演约翰·斯蒂尔的雷德·巴顿斯(Red Buttons)在巴黎咖啡馆中邂逅了本片导演,于是被导演选中。
·由于与本片同时拍摄的《埃及艳后》耗资超出预算,导演Darryl F。 Zanuck不得不接受重新规划预算,在耗尽本片的计划投入后,他开始自己掏钱继续拍摄。当时福克斯公司几乎决定放弃拍摄本片,Darryl F。 Zanuck立即飞往纽约力挽狂澜,经过一番激情洋溢的辩驳后,他终于保全了本片的拍摄计划,失控的《埃及艳后》也逐渐风平浪静。
·据随行士兵称,真正的德国炮兵少校布鲁斯卡在盟军登陆时并不在掩体里的指挥室中,而是在卡昂的妓院里。
·在片中由歌手保罗·安卡演唱的主题歌后来成为加拿大空降部队的军歌。
·片中扮演风笛手的演员来自于伦敦苏格兰风笛乐队,当年的人物原型比尔·米林最近将见证壮举的风笛捐赠给爱丁堡的国家战争纪念馆。
·在清理奥克角附近的海滩时,剧组挖出一辆隐藏在沙滩之下参加当年诺曼底登陆的坦克,经过清洗和维修之后,这辆坦克后来出现在片中的英国坦克部队中。
·在拍摄登陆画面时,导演Darryl F. Zanuck面临着棘手的难题,他苦于无法找到当时德军的梅塞施密特式战机和英军的“喷火”式战机,几经寻找,他终于发现西班牙空军有两架梅塞施密特,比利时空军的两架“喷火”甚至还在服役,于是将这4架战机租借下来。
·据估计,美国、英国和法国为协助本片拍摄共动用了23000名军人,当时法国虽然正在致力于阿尔及利亚战争,但还是派出了1000名突击队员。
·片中的“喷火”式战机在拍摄前都被更换了新发动机。
·因为剧组寻找不到当年型号的滑翔机,于是复制了几架。
·片中的舰队拍摄自美军第六舰队,取景于其中的22艘舰船,同时还要避开航母,因为诺曼底登陆时没有航母参与。
·影片在科西嘉岛开拍前,一个声称拥有海滩的男子找到导演要求支付15000美元的使用费,否则不会协助拍摄,海滩上会出现60年代的新式汽车,导演同意支付。后来,剧组人员发现这是一场骗局,科西嘉根本没有私人海滩,导演经过长达8年的诉讼终于赢得了赔偿。
·在离科西嘉海滩2英里的地方聚居着裸体主义者,剧组不得不张贴警示,以防他们出现在海滩打扰拍摄。
·在拍摄圣母教堂区域的空降镜头时,当地交通被封锁,商店关门,并且停止电力供应,因为怕危及不习惯夜晚空降在居民区的伞兵,即使如此,一些必要的照明和炮火还是带来了不小麻烦,只有一两个伞兵试图在广场着陆,受了些轻伤,有个伞兵竟然摔断了双腿。最终,实拍计划被放弃,改从高层起重机上起跳。
·在片中扮演汤普森上校的埃迪·艾伯特曾是二战老兵。
·本片中从未出现20世纪福克斯公司的标记。
·本片的拍摄投入为1000万美元,成为《辛德勒的名单》之前最昂贵的黑白片。
·在拍摄登陆场景时,那些美国士兵因为水凉而不愿跳下登陆艇,演员罗伯特·米彻姆对他们的犹豫嗤之以鼻,率先跳入水中,其他人只好照做。
·由于《埃及艳后》的拍摄进度一再延误,无所事事的罗迪·麦克道尔(Roddy McDowall)向本片导演Darryl F。 Zanuck要求在《最长的一日》中扮演角色,最终他扮演了一名美军士兵。
·曾有多方消息称,克里斯托弗·李和杰弗里·贝尔顿(Geoffrey Bayldon)都曾加盟本片,但前者矢口否认,后者在最终版本中无处可寻。
·第一部美国拍摄的使用不同语言对白的二战电影,其中包括德语、法语和英语。
·莱斯利·菲利普斯在片中只有一句台词。
·片中共使用了4架“喷火”式战机,都由前皇家空军第340飞行中队的法国飞行员皮埃尔调校,这几架飞机不但现在依然健在,而且其中的一架还被克里夫·罗伯逊(Cliff Robertson)买下。
·克里斯托弗·李曾在回忆录中提到,他当初被拒的原因是他长得不像军人。
·片中使用的梅塞施密特式战机并非是Bf-109型,而是四座的Bf-108“台风”。
[编辑本段]精彩对白
Lieutenant Colonel Benjamin Vandervoort:I don't think I have to remind you that this war has been going on for almost 5 years. Over half of Europe has been overrun and occupied. We're comparative newcomers. England's gone through a blitz with a knife at her throat since 1940. I'm quite sure that they, too, are impatient and itching to go. Do I make myself clear?
本杰明中校:我想不必再提醒你们,这场战争已经进行了将近5年。欧洲超过一半已经惨遭蹂躏和占领。我们都属于新人。英国经历了闪电战,从1940年开始就有一把刀逼在英国的咽喉,我很确定英国人越来越不耐烦的渴望转机。我解释清楚了吗?
Capt. Harding:Yes, sir. Quite clear.
哈丁上尉:是,长官,非常清楚。
[编辑本段]穿帮镜头
·片中的LCM-8型登陆艇是从1954年才开始制造的。
·片中的德国将军说道:“我们有很强的雷达干扰。”当时“雷达”一词还没被使用,甚至在1944年德国人根本就不知道这个词,他们使用了一种相似的系统,德语称为“Funkmeßgeräte”,即无线电测量设备。
·可以发现片中的梅塞施密特式战机是没有装备武器系统的Bf-108“台风”联络/侦察机。
·大多拿着汤普森冲锋枪的美军士兵却背着M1步枪的子弹袋。
·德军观察员所用的双筒望远镜上竟然标注着英文。
·当军舰准备开始炮击海滩时,一队道格拉斯“空中袭击者”从画面掠过,这种战机在40年代末期才开始服役。
·当滑翔机在佩加索斯桥上着陆时,画面上的字幕显示为“奥恩河”,实际上佩加索斯桥坐落在卡昂运河上。
·在片中较早的法国画面中,竟然出现了雪铁龙2VC型轿车,这种车型是从1948年才开始生产的。
·在奥克角登陆的第二游骑兵营的头盔上没有专属标志。
·在抢滩的画面中,可以发现美军的黑人士兵,当时美国种族隔离并未废除,美军不允许黑人士兵参与诺曼底登陆的前线作战。
⑨ 求一部关于二战的电影~!
《生存还是毁灭》To Be Or Not to Be
◎译 名 你逃我也逃
◎片 名 To Be or Not to Be
◎年 代 1942
◎国 家 美国
◎类 别 喜剧/剧情/战争
◎语 言 英语
◎IMDB评分 7.9/10 (5,424 votes)
◎IMDB链接 http://www.imdb.com/title/tt0035446/
◎片 长 99 Min
◎导 演 恩斯特·刘别谦 Ernst Lubitsch
◎主 演 Carole Lombard .... Maria Tura
Jack Benny .... Joseph Tura
Robert Stack .... Lt. Stanislav Sobinski
Felix Bressart .... Greenberg
Lionel Atwill .... Rawitch
Stanley Ridges .... Prof. Alexander Siletsky
Sig Ruman .... Col. Ehrhardt
简介:
德国导演大师刘别谦著名喜剧。本片讲述二此世界大战波兰沦陷期间,一群舞台演员和纳粹斗智斗勇,防止一个间谍把有关波兰的重要情报送到德国,保护了华沙地下抵抗组织,并且从纳粹眼皮底下成功地逃脱。剧中情节紧凑,笑料恒声,虽然年代已久,但看起来依然乐趣十足,宛如一出《虎口脱险》。
经典黑色喜剧,很多地方比卓别林的《打独裁者》更加优秀,故事情节紧紧相扣,紧张刺激并且妙趣横生。开场戏乃公认的银幕经典。片名出自《哈姆雷特》著名台词,是男主角梦寐以求表演的内容。影片表达了Lubitsch对二战前生活的留恋和对战争的控诉。虽然在40 年代——60年代受到争议,本片最后还是和1939年的《妮诺基卡》被视为是刘别谦最好的电影。
⑩ 求一部二战电影
《大偷袭》
剧情介绍
版本1
剧照1(14张)该片是根据同名畅销小说改编的电影,重现了二战结束前夕著名的“巴坦死亡行军”,片中鼓舞尚武之气、友情、战争暴力场面样样不少。1945年1月,年轻的亨利上校受麦克阿瑟上将指派带领第六突击队,前往菲律宾营救被困在卡巴那图战俘营的盟军战俘。 版本2 1941年,珍珠港偷袭得手的数天之后,日军开始攻占菲律宾群岛,五个月后,顽强驻守的美军由于军火、粮食和药品的短缺,不得不向日军投降,并被迫开始了残忍的巴丹死亡行军,幸存下来的美军战俘被投入了各岛的集中营。 1944年10月20日,麦克阿瑟率军在巴罗登陆,履行了当初撤离时“我一定会回来”的承诺,开始了美军的反击行动。但处于日军魔爪下的美军战俘们依旧在生死线上挣扎,1944年底,巴拉望岛上的美军战俘遭到了血腥屠杀。 为了遏制暴行的再次发生,美军总部决定营救卡巴图安集中营的美军战俘,该战俘营位于敌战线后30英里,共关押了513名战俘,战俘们在日军的残酷劳役下已经三年之久,均已重病缠身或是虚弱不堪。 距离日军实施“人道毁灭”的时日不远,少校吉布森(约瑟夫·范恩斯 饰)虽然身患疟疾,但仍竭力鼓舞着手下士兵的士气,共同企盼着自由战斗的那天尽快来临,以医护身份做掩护的战士遗孀玛格丽特(康妮?尼尔森 饰)也通过马尼拉地下组织将黑市药品偷偷运入集中营,为缺医少药的战俘们雪中送炭。 1945年1月28日,尽管计划尚未周全、地形也不熟悉、战俘营内驻扎了数百日军守备,而且距离战俘营不足两英里处还盘踞着数千日军部队,但在菲律宾游击队的策应下,陆军中校亨利?穆西(本杰明?·布拉特 饰)和上尉罗伯特?普林斯(詹姆斯·弗兰克 饰)还是率领第六突击营大胆深入敌后,以极小的伤亡代价胜利完成了这一美国军事史上最为成功的营救行动。 版本3 1945年,二战的销烟仍在弥漫。残喘的日军疯狂地向菲律宾巴丹半岛,遭到美菲军的顽强抗击。但经过一段拉锯战后,在日军集中火力猛烈攻击下,美驻巴丹半岛7.5万守军全部向日投降。美菲军战俘被押往卡巴那图战俘营途中,数千人死于饥饿、疾病或被杀害,这次惨无人道的死亡行军让美国高官倍受打击。于是,当局即刻下达了一项秘密行动,由年轻的亨利上校率领第六突击队,赶往菲律宾打入日本在卡巴那图的战俘营,救出剩下的美国士兵。营救途中,亨利的部队遭到日军的多方阻截,双方展开激烈的山地战、丛林战和阵地战。但敢死队员最终凭借着彼此的信任和坚强的意志击退了敌人,顺利完成任务,将同胞战友们解救回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