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水形物语尺度大么 水形物语大尺度剧情解析
作为今年奥斯卡最佳影片,陀螺可谓是凭着《水形物语》风光无限。影片讲述了哑女清洁工与人鱼间脱离尘世的爱恋,重口味外衣包装下的竟然是一颗温暖的甜心。不过电影中也有不少裸露的镜头,引进内地难道真的不会打码么? 《水形物语》尺度大么?《水形物语》大尺度剧情解析!
《水形物语》大尺度剧情解析:
众所周知,在我国,为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对于暴力血腥裸露以及性恋的镜头一直是比较控制的。而《水形物语》却以其中的一些镜头而让人倍感尺度之大。片中女主角脱衣入浴的那个镜头,没有一点征兆,没有一点遮拦,女主随即在浴池自慰...
尺度之大,令人咋舌。不过导演本人也说了:“我不会推荐这部片给小孩子,但是对于青少年,这是部美丽的电影。它让你感受到某种解放和自由。”
❷ 《水形物语》:跨越物种的奇幻,诠释了爱的真谛,你怎么看
《水的故事》以其独特的故事背景、高超的拍摄手法和高超的叙事风格,在第90届奥斯卡金像奖上获得了最佳影片、最佳艺术指导、最佳原创配乐和最佳导演等多项大奖。
电影色彩艺术、人物特征、电影与文学的关系、电影传达的情感主题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女主人有一个孤独的灵魂。因为长期孤独,她会对和她命运相同的生物产生特别的怜悯、同情甚至爱。产生爱情的方式有成千上万种,但最简单的一种是两个人有一些相似之处。当放入正常的人类夫妇时,他们有共同的语言。放在电影里,人和鱼的命运是一样的。
所以伊琳娜·卡皮特洛娃和鱼人的关系,从最初的一个鸡蛋的考验到一排鸡蛋的付出,从一个眼神到决定生死的拯救,从一种理解到爱情的萌发,让人觉得是正常的爱情,甚至高于人类客观标准的爱情。这两种生物的跨种族之爱的纯粹和自由令人羡慕。
第二,爱不是占有。虽然你会放弃,会在乎,但你要给对方应有的自由。
伊丽莎白成功营救渔夫的第一天,她就计算过,下雨天河水会上涨,等它回到海里,她就会把它放掉。也许当初的感情只是出于同情,但后来感情越来越深,她选择了艰难地把渔人送走。
第三,爱是发自内心的珍惜,恨那些伤害过自己爱的人。这是爱的另一个境界。
影片中有一个细节。思特里克兰德故意打翻杯子,和女主人交谈。其实在此之前,就已经有了伏笔。伊琳娜·卡皮特洛娃在实验室看鱼人的时候掉了一个鸡蛋。这部电影用特写镜头描述了斯特里克兰捡起这个鸡蛋的镜头。
这时候对伊琳娜·卡皮特洛娃的性挑衅更像是他对鱼人的挑衅,因为他猜测伊琳娜·卡皮特洛娃可能是在和鱼人交流。
后来在审讯过程中,女主用手语辱骂男主,不仅仅是因为之前的冒犯,更是因为她恨他用电棍刺激渔夫。
当她发现水怪被血绑时,她深深同情渔夫,痛恨小人。
伊莲娜·卡泰罗娃不会说话,但她对美人鱼的怜悯让她做出了无法忍受的侮辱反派的手势。
《水浒传》的发展就像一部兼容爱情和科幻的小说;
营救美人鱼的精彩片段就像一部谍战电影,关卡难,倒计时断电弹,实弹追击。接近小说高潮,观众会发自内心的紧张,电影的叙事也就完成了。
沉浸在人鱼学会手语“彩蛋”时的天真烂漫中,我们也会心疼她被思特里克兰德电棍狠狠打了一顿,甚至会担心邻居中救援的紧张气氛,会被人鱼用神的魔力帮助治愈泽戈尔德的伤疤而感动。
之所以类似于文学作品,在于电影采用第一人称叙事模式,小说电影结构与戏剧不同,即既能像戏剧一样以第三人的全知视角客观叙事,又常采用主观视点的第一人称叙事方法。
这使得电影的叙事更加文学化,有助于对人物心理进行细致入微的表达。
而面对人性的种种劣迹,面对政治权力对自然的征服和对人性的无情践踏,我们也感受到了一种温柔舒适如水的爱,让人唏嘘不已。
正是这种小说般的叙事风格,使得电影非常自然地融合了人与人之间、人与自我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有跨种族的沉默的爱,有社会底层人民的悲惨环境,有国家政治的混乱斗争,有在沉重的压力下从人性中死去的权利,有以爱的名义散发魔力的温柔的心,有撕裂血淋淋的伤口的痛苦,有春雨般楚楚可怜的关怀。
我们很难定义这是什么样的作品,也许我们也不应该定义它,即它有各种各样的内涵,如水的形状。
在不同的人,不同的人的交往之间,爱的表达是不同的,有不同的心意;不同的心情使理解电影的意义变得不同。
相似的人生,命运紧密相连。也许你离开了这个混乱嘈杂的世界,就可以永远告别悲伤和孤独。当他们在海里紧紧地拥抱在一起时:
“这是大海的怀抱,爱情的怀抱;这是水的形状和“我爱你”的形状。"
❸ 对于电影《水形物语》应该如何评价
这部获得奥斯卡奖的电影其实情节非常简单,如果单纯的说剧情那真是没什么好说的,好在童话都是这样的。只是过去备受男人意淫的各种贪恋美女人鱼的故事,在这部电影里变成了男人鱼与一个长相与身材都并不出众的哑女互相吸引的故事。
有人说这部电影是美国的政治正确大全,黑人,同性恋,人兽恋,俄国人,结合今年再获奥斯卡大奖,虽然我们不知道美国人为啥如此热衷于这些,但看这部电影,看来还真是那么回事了。
❹ 对于曾经荣获奥斯卡的影片《水形物语》该怎么评价它
我个人其实没有那么喜欢这部电影,当然这是用比较高的标准来看,虽然有一点会让我感觉这个奥斯卡提名13项的水形物语是有一点过誉了,没有好看到那么厉害,也再次证明奥斯卡的眼光是老旧的,水形物语的确是一部拍的不错的电影,我没有说它不好看,同样是置入了导演相当喜欢的奇幻魔兽在这部电影当中,但是水形物语是一部相当具有人性的电影。
其次,这里面应该还有种族偏见,这点电影隐藏的很深,看到那些和女孩、黑人妇人一起的那些人,都是黑人,都做着和她们类似的工作,可是他们都是善良的人,只因肤色不同而被排挤。
最后,《水形物语》我们看到这种不寻常的爱的背后,其实是反讽人的以自我为中心的自私自利。这让我想到,那部《沉睡的魔咒》电影,人类对于异类是没有同情心的,甚至是以消灭异类来成就、壮大自己的心态。造物主造就这世上一切的时候,我想都应该平等的。
❺ 电影《水形物语》有很多令人难以琢磨的细节,其中有哪些令人细思极恐的细节
看完这部电影后我认为最细思恐极的地方是,电影的男主人公是鲛人。
如果说国产电影电视剧以“鲛人”为男女主,并不奇怪,因为鲛人在我古代文献中都有记载。
但是外国电影以鲛人为男主令我很惊讶!
这才是我心中的完美鲛人形象!
❻ 奇幻之作《水形物语》,隐喻背后的现实投射是怎样的
奇幻之作《水形物语》隐喻背后的现实投射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第一、人类为了发展而对其他生物进行任意妄为;第二、爱情不应该只存在于固定的生物种之间;第三、人类与其他生活友好共存的矛盾。
三、人类与其他生活友好共存的矛盾最后,奇幻巨作《水形物语》还揭露一个残酷的社会现实,那就是人类与其他生物友好共存的矛盾。在电影中,人类总是在说要与其他生物和平相处,但是事实上其他生物已经被人类逼迫得无处可活了,而且当人类发现了人鱼这个全新物种以后,也并没有想过要与之友好共存,而是想着要如何从中榨取利益,要如何将其驯服,要如何对其永久控制,而这些举动其实都与“友好共存”完全背道而驰。
❼ 如何评价电影《水形物语》
影片开头极美。房间、家具漂浮,像浸泡在海水中,整体是清冷的浅绿。这一冷色调蔓延到艾丽萨的大衣、发箍、工作服,科研基地的墙壁、仪器、办公桌,就连邻居买的蛋糕,上面也点缀绿色的柠檬,大反派斯特里克兰德买的车也是“水鸭色”。只有当艾丽萨心底有爱意萌动时,冰冷消退,暖色入侵,头上的发箍、脚上的鞋子,变成红色。导演陀螺拍出过《潘神的迷宫》,他当然知道美学上的松与紧,对观众意味着什么。他也当然知道,电影需要有明确的呈现,也需要有模糊的表述。这些模糊之处,是予以观众的自由。观众看电影都是看自己,学识、经历、性格等等都借由这一模糊地带,参与到重新创作这部电影里。很多电影可以在影史上一直丰饶,即源于在生活的暗示下,观众连绵不绝的再创作。《水形物语》偏不。它就是要将所有的元素都坦露在外,将所有的边框,都勾勒清晰。任何再解读的企图,在这里都失去了落脚之地。导演陀螺用美学囚禁了观众。就像一出门,刚刚还在邻居沙发上用脚跳舞的艾丽萨,马上就成为一个胆怯、畏缩的清洁女工一样。电影用镜头成功临摹了一个和影片中1960年代一样施予压迫感的背景。
❽ 《水形物语》影评
《水形物语》讲了一个很简单的故事。美国冷战时期,一个“人性两栖动物”被转移到了高度戒严的政府工作室里,而一位在此做清扫工作的女孩发现,接触,最终爱上了这个漂亮的两栖动物(以下简称男主)。
电影叙述的节奏简洁明快,刚开始设置一些悬念,等男主出现在镜头里,则开始了两人小心翼翼的互相试探。接下来的情节由男主遇险、女孩冒险营救来推动。
虽然是类似童话般的故事,但电影刻画出了人物的真实感。没有十恶不赦的大恶人,也没有十全十美的好人。大反派、虐待男主的军官虽然冷酷无情,但也爱他的妻子和两个孩子,所做的努力也是为了他的家庭能够从这个偏僻的小地方搬到大城市。其余的角色,如正义感十足的科学家,最终也是没忍住酷刑而招供出了男主的下落。而女孩,之所以对沟通有如此认真的态度和强烈的渴望,一部分原因也因为她是哑女。和女孩相依为伴的老画家,也是因为没人赏识他的艺术创作而决定为女孩铤而走险。男主被尊为神,构造奇特并有神奇的自愈能力,但也因生吞一只可爱的小猫而让人觉得很残忍。
电影中的一些象征手法运用得也很巧妙。比如大反派换凯迪拉克豪车体现出他对事业腾飞的期许,而最终这辆车被撞坏也恰恰展现了他所作所为的徒劳无功。
而这部电影最让人着迷的则是其贯穿始终的诗意和想象力。能讲好一个故事的电影很多,但电影的艺术性则决定了其深度和感染力。很长时间过后,我们也许会忘记《水形物语》情节上的细节,但不会忘记一些流动的画面,以及神秘又温柔的爵士乐。电影开头,女孩和老画家随着电视上舞女的节奏,而默契地在沙发上踩着舞步时,体现出两个孤独的人因为互相理解而感受到的快乐。在电影高潮时,女孩向男主传达爱意时,想象他们在一个宽敞明亮的白色大厅翩翩起舞,周围还有小提琴乐手们在伴奏。这美丽的瞬间超越种族、地域、时代,体现出的是生命与生命之间纯粹的精神沟通与交流。
电影中的诗意在今年另一部奥斯卡影片《三块广告牌》中也能找到。夹杂在紧凑的情节中间,有一幕是女主因失爱女而憔悴地蹲在广告牌底下彷徨,而这时在草地上走来一头金色的小鹿。画面一瞬间就柔软了,在夕阳和远山的映衬下,女主开口问小鹿,你为何出现在这片无人问津的荒野,你真漂亮。你不会想让我相信轮回之类的吧。除了这个镜头,女主一直以强硬的态度贯穿整部电影。而这一幕的诗意让我们领会到了女主痛失爱女的苦楚,让人心碎。
如果把电影比作一幢大楼,情节只是外部的钢筋混凝土支架,而真正让这幢大楼独特的是房间内部的摆设,是细节,是诗意。文学作品也是如此。众所周知,《日内瓦医生》小说情节极其简单,大部分讲的就是日内瓦医生随军在俄国各地流亡的见闻。但这部小说之所以动人,就是作者对自然和人生中诗意的捕捉。例如小说刚开始描写年幼丧母的医生时写道,“窗外看不见道路,也看不到墓地和菜园。风雪在院子里咆哮,空中扬起一片雪尘。可以这样想象,仿佛是暴风雪发现了尤拉,并且也意识到自己的可怕的力量,于是就尽情地欣赏给这孩子造成的印象。”这一幕的诗意把自然界的残酷景象和小孩子内心的恐惧结合到了一起,让我们领会到了什么是风刀霜剑严相逼。
所以我们喜欢电影和文学的表达形式,而胜于枯燥的哲学说理和客观描述。因为每个人都具备领会诗、欣赏美的能力,无论这些来自画面、音乐或是文字。
所以我们不懂加缪的荒谬主义,但《局外人》我们懂;我们不懂莎士比亚的怀疑主义,但《哈姆雷特》我们懂;我们不懂爱,但《水形物语》我们懂。
❾ 水形物语水怪是怎么拍出来的 水形物语幕后故事解析
讲述人与水中怪兽之间的恋曲的电影《水形物语》,目前已经是奥斯卡的头号种子选手。有人称,如果《伯德小姐》是青年的迷茫,那么《水形物语》就一定是属于成年人的爱情故事。来看看, 《水形物语》水怪是怎么拍出来的?《水形物语》幕后故事解析!
《水形物语》水怪是怎么拍出来的?
据了解,片中扮演水怪的是道格琼斯,他曾经出演过《地狱男爵》系列电影、《潘神的迷宫》等等,是导演“陀螺”御用的怪物扮演者。本次为了演好水怪,他也是吃了不少苦头,每天都要花上几个小时用来化妆,之后又要想穿着潜水服一样穿着提供的道具服进行表演。那滋味,想想都觉得难受。
不过好在电影在上映之后,备受赞誉,也算是对演员及整个幕后团队辛苦付出的最好回报。目前13项奥斯卡提名在手,你猜陀螺导演会不会真的拿奖拿到手软?
❿ 从《水形物语》走进吉尔莫·德尔·托罗的奇幻世界
这一篇本来打算写成《水形物语》的影评,但是一来从色彩、角色、情节等方面分析该片的类似影评已有许多,二来在观影期间,我的心中就有隐隐约约的感觉:导演在本片中告诉我们的、没有明确告诉我们的、以及故意不告诉我们的东西,远比电影本身的剧情要丰富。它就像一座大门虚掩的宝库,等待着好奇心过剩的人冒失闯入,展开一番惊奇之旅。接下来寻找素材的过程,进一步加深了我的看法。于是这篇评论将不局限于《水形物语》,而是带领读者进入本片导演——肥宅大叔吉尔莫·德尔·托罗的奇幻世界遨游一番,顺便探讨一下他对奇幻元素的理解和运用。
《水形物语》的故事不怎么烧脑,观众看第一遍就知道是怎么回事。正反派角色都十分典型甚至稍嫌脸谱化,就差在自己脑门上贴个标签了。德尔·托罗对于色彩的运用在影片里也处于十分显眼的地位,有时甚至让人觉得“色彩才是这个场景的主角”。可以说,在导演的安排下,大部分观众可以毫无障碍地看懂影片展现给他们的一切,这可能也是它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的一个原因——这年头玩弄烧脑噱头以致弄巧成拙的电影太多了,认认真真讲好一个故事反而成了可贵的品质。
那么问题来了:德尔·托罗有哪些没有明确告诉观众的东西?比较容易浮现的问题包括影片的角色,比如:
在不那么容易想到的地方,照样有许多值得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问完这些问题,我们会发现德尔·托罗导演的作品有一种潜藏在画面和台词之下的共同气质,那就是来自未知世界的神秘感。这种气质从何而来?我们或许能从他的私人王国中一探究竟。
在洛杉矶郊外,有一间名叫“荒凉山庄”(没错,这名字就来自于狄更斯的同名小说)的庄园,那里也是吉尔莫·德尔·托罗的家。从外面看,它与周围的建筑没什么区别,但任何没做好准备的人走进去,准会被吓一大跳。庄园内部被德尔·托罗布置成了一个怪异猎奇的幻想世界,充满他的私人收藏品。其中一些值得特别注意的藏品包括:
· 克苏鲁神话的创造者——H.P.洛夫克拉夫特的蜡像以及他的全套小说
· 墙上的旧日支配者壁画和桌上的疑似克苏鲁雕像
· 橱柜里的约翰·卡朋特版“怪形”手办和来自H.R.Giger(异形之父)的怪异塑像
· 孙悟空铜像、李小龙蜡像、全本易经、中国古代神话、中国当代艺术集
· 超过7000张DVD(德尔·托罗声称他全都看过),其中包括周星驰的全部作品和众多香港武打片
· 随处可见的初代科学怪人形象和来自其他文化背景的神怪形象
在“荒凉山庄”的众多藏品中,摆放洛夫克拉夫特蜡像和相关小说的“恐怖屋”占据了一个显著的位置。由此可见,克苏鲁神话对德尔·托罗自己的神怪知识体系产生了无可比拟的影响,他的几部代表性作品也都或多或少地透露着这种影响。例如,《环太平洋》里的怪兽来自遥远的南太平洋海底,而那里正是克苏鲁沉睡的拉莱耶城所在的大概位置;许多西方观众认为《水形物语》里的水怪源自克苏鲁的仆从种族“深潜者”,而女主埃莉莎其实是人类与深潜者的混血后代(当然这种猜测比较牵强,德尔·托罗也并没有刻意往克苏鲁背景上靠);就连德尔·托罗进军好莱坞的首部作品《刀锋战士2》,其中的“收割者”在吸血时的造型也有意无意地致敬了克苏鲁的某些特征。另外,据传德尔·托罗原本打算把洛夫克拉夫特最著名的小说之一《疯狂山脉》拍成电影,并且请到了汤姆·克鲁斯、詹姆斯·卡梅隆这样的大咖加盟,后因雷德利·斯科特的《普罗米修斯》在剧情和设定上太过相似而放弃了拍摄计划。
除了克苏鲁体系,德尔·托罗还从世界不同地方的神怪电影和其他作品中吸取灵感。仍然以《环太平洋》为例,他在创作过程中融入了克苏鲁元素(怪物来自遥远的海底)、奥特曼(大型怪物入侵城市)、经典的日本超级机器人形象(机甲的设计),甚至香港武打片的动作设计。令人惊奇的是,没人会在看完电影后觉得《环太平洋》是对以上素材的拙劣拼凑和模仿,主流影评界对这部电影的评价是“它可能在许多领域都达不到卓越,但它仍然是一个结构完整的故事,一个令人兴奋的夏日奇观”。
“荒凉山庄”让我们得以一窥德尔·托罗的素材宝库和灵感来源。能在这样一个充满奇幻、怪异甚至恐怖气息的地方生活、创作,无怪乎这位肥宅大叔可以源源不断地在他的作品中呈现不同面貌的幻想世界。作为一个墨西哥籍导演,他对奇幻有着独到的理解。这种理解建立在他对世界各地传说、神怪、宗教文化的大量了解和学习的基础上。但是德尔·托罗的高明之处在于,他在让想象力肆意驰骋的同时,保留了对于每个奇幻元素来源背景文化的充分尊重,这让他的电影世界既令人迷醉,又不会产生违和感。例如,《环太平洋》的中国观众十分喜爱“赤红暴风”机甲的外形和能力,同时对机甲基地位于香港这一设定不会觉得违和;《水形物语》的美国影评人热衷于讨论影片对1963年美国生活和冷战背景的忠实还原,同时会认为来自南美泥沼的水怪非常符合当时人们对于政府秘密生物武器项目的想象;观众谈起《刀锋战士2》,都会对甄子丹饰演的亚裔吸血鬼“雪人”感到惊艳,同时喜欢上这种独一无二的“高科技+中国功夫”吸血鬼电影,而完全忘记了《惊情四百年》或者《夜访吸血鬼》那样的经典曾是吸血鬼电影的主流。能够做到这些,证明德尔·托罗有能力自如地解构世界各地的神怪文化,并在自己的作品中进行合理的杂糅。我相信德尔·托罗有实力拍好现实主义题材电影,《潘神的迷宫》就是部分证明,但他选择专注于奇幻和怪兽电影,说明好莱坞的主流导演群体并不能对这些题材进行长时间的连续创作。这或许也是他能在好莱坞异军突起的重要原因。
吉尔莫·德尔·托罗对怪兽和奇幻的热爱无以复加,他的电影也带有极为鲜明的个人风格。其实这样做的优点和缺点一样明显,但他总是能用自己瑰丽的想象力、严谨而又委婉的叙事风格、对颜色和声光的出色运用来营造动人心魄的电影世界,并在其中填充特点鲜明的角色和跌宕起伏的情节。或许他在主流影评界不如斯蒂芬·斯皮尔伯格或者乔治·卢卡斯那样久负盛名,但他会用自己的作品让你知道原来类型片也可以如此突破。本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的荣誉代表着好莱坞对他的一次更高的认可,让我们期待他能获得更好的资源,继续为全球观众带来精彩的作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