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电影照明与舞台照明有哪些区别
舞台灯光照明大致分为剧场舞台灯光照明和综艺晚会灯光照明,其特点主要是讲求现场观赏效果,往往具有一定的艺术主观抽象性,舞台灯光照明用光多以定点光源为主,配以不同的颜色,以达到各种视觉效果,舞台灯光照明首先尊重的是人的肉眼,即充分考虑人们的观赏习惯,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塑型,影视灯光大致分为电影灯光照明和电视节目灯光照明,其特点是多讲求还原客观自然光效,多追求光效真实性、合理性,布光时多考虑摄录设备与光源的协调性。
② 1、在影视作品中照明,包括自然光和人工光照明,是怎样体现画面的空间纵深感,物体的立体感和物体表面质感
影视照明在影视作品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不同的灯光 都将会大大改变影视作品所体现出来的涵义不管是明暗 还是位置 强弱 色调 甚至是速度都能表现出意想不到的效果~
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影视拍摄如虎添翼,大量高科技手段的应用,轻而易举地实现了过去很难想象的影像画面,特别是电影胶片技术特性的提高以及电视摄像机科技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使影视创作的空间更大,尤其是对照明光线技巧的施展,提供了更广阔的想象空间和余地。因为光线是摄影造型的主要元素。
具体而言,胶片性能的提高、数字和高清摄像机的出现以及先进灯光器材的普遍使用,使照明工作能轻而易举地满足拍摄的要求(满足曝光)。那么,这时的照明师该怎样花费更多的精力和手段达到影视作品更高的艺术追求和境界呢?本文就此略谈一点个人见解。
一、端正态度,全面思维
电影电视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它涵盖了文学、戏剧、音乐、美术、化妆、服装、道具、摄影及照明等门类,而且相互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一部影视作品的诞生是各个专业部门紧密合作的结果,是各个部门艺术创作的集合。照明,作为这一综合艺术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他在人物性格的塑造、环境气氛的营造,画面质量的提高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当代电影追求艺术效果的重要技术指标。这就要求照明师必须端正态度,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责任之所在,要通盘考虑,全面思维。因此在熟读剧本、了解剧情方面要下大工夫,要花大气力,同时要与导演,摄影和美术师进行充分的沟通,在拍摄前达成共识,并制定详尽的照明工作计划,准确地做好照明灯光器材的预算,完成好整部作品的灯光设计,精心地作好各种灯光器材、用材的准备,同时要与各部门、各工种之间密切配合,以保证照明工作在拍摄过程中安全,有序,有效地进行。
二、技术过硬,营造气氛
熟练地掌握照明技术是照明师的基本要求;创造性地运用照明技巧,灵活巧妙地运用,控制光线,是照明师水平高低的真正体现,是照明师的核心本质。完成影视作品所要传达的内容含义,并能因此打动人,感染人,教育人是照明师“运用”技术及艺术的特殊使命,因此照明师必须全面地掌握过硬的照明技术。这就要求照明师不断地提高业务水平,掌握各种与照明技术相关的知识,并能熟练地加以运用。
众所周知,“光”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没有光的世界将是黑暗的。光,为人们提供了了解物体表面与结构、外部形态,距离与色彩的条件,还使我们分清了物体与物体之间的关系。影视作品的创作当然也离不开光,影视拍摄就是将光线照射某一物体,使这个物体产生明暗关系,并将其记录在电影胶片和电视磁带上,在二维的平面画面中创作出视觉三维的立体空间活动影像。这种在光与影的作用下出现的影像,影调的变化过程,就形成了摄影艺术产生的基础。而影像、影调的不同变化,则表现出各自不同的效果,这个不同的效果,在无形之中影响着我们看待事物的情绪与感觉。这就是艺术气氛创造的基本依据。合理地运用光线的强弱、明暗、色彩等这些感染元素,就可以塑造出各种不同影像的艺术气氛,从而传达出作品所要表现的某种含义。
光,既能营造“灯火辉煌”的富丽景象,云雾缭绕的“仙山境界”,也能布置成“阴森恐怖”的黑暗地狱;既能显现温馨的晨光、亦能表现寒冷的夜晚。通过光线对人物、事件、景物的艺术处理,或塑造,或歌颂,或暴露,或隐喻乃至批判。都会令表现物个性、层次更加分明,立体。当然有时某种平淡无奇、索然无味的画面,也都是用光线有意刻画描写的。所以光线是摄影艺术创作中的“灵魂”,是营造气氛的法宝。
光线的本质来源,来源于发光体,发光体投射到物体表面所形成的特殊状态,作用于我的视觉后所带给我们的各种联想,是我们产生各种情绪变化的“罪魁祸首”。光线的运用来源于我们对大自然及对社会的细微观察,获取和利用。比如,自然界中时间、季节和气候的变化会展现出千姿百态的景致。照明师通过各种艺术手段对光线加以模拟和创造,亦可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创造出一年四季的千姿百态的不同光效来,这里没有一贯的公式可以参照,也没有一成不变的法则可以界定,一定要从生活中仔细观察,精心积累、认真总结并加以有效地提炼运用。这就是艺术作品既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真谛。
三、合理运用,大胆创新
“合理运用,大胆创新”是照明师实现艺术创作的有效保证。“合理运用”是指在光线,色调,环境气氛的运用上要符合实际,恰到好处,让人看不出人为雕琢的痕迹来;“大胆创新”是指在强调气氛的同时不受以往条框的束缚敢于打破常规,当然前提是要符合整个剧情的需要,如我在影片《红樱桃》中就应用了各种不同的光线效果,制造出了既符合时代背景又与人物内心活动相吻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来。
比如,在影片即将结束的一场戏里,苏联红军救出了女主人公楚楚。画面表现的是:远景------大厅、墙面、几面俄式大窗。画面楚楚坐在窗前,灯光设计中用了大型柔光屏,并提高了灯光的强度,光比很大。并将灯光位置适当降低,这样相对柔和的阳光从窗外射进室内,在左侧墙面折射出一道较低的投影,使楚楚的位置形成侧逆光。室内大面积的暗光,与室外明媚的阳光形成十分强烈的对比。画面传达的信息是:阳光光线的低投射反映出的季节是冬季,而阳光的光线又告诉我们那是冬季里的一个晴天的早上。它预示着寒冬即将过去,战争即将结束,人们渴望的和平生活马上就要到来了。此时浓重的影调气氛给我们提供了太多太丰富的想象空间。照明,通过对光线的艺术处理发挥了任何别的艺术部门不可替代的作用,收到了预期的艺术效果。
例二:以往由于胶片及摄像机的技术原因(感光低,满足曝光等),和我们认识的局限,在光线影调的处理上经常是--------光效单调,人物亮,景物也亮,人物暗,景物也暗,只能表现出景物的基本特征和颜色本身,致使画面平淡、缺乏真实与生动感。现在由于胶片及摄像机性能的提高,我们认识的进步,使制作技术愈加成熟,对光线的处理方法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和进步,在对人物与景物之间的亮度处理上亦有所区别。比如,在光线的运用中加一些亮或暗的点缀,会使整个画面活起来,增强深度感,主体得到突出。这样就打破了以往的影视画面“亮而平”的老面孔。进一步讲就是能亮的部分一定要亮起来,该暗的地方一定要暗下去。具体操作中,应在高性能摄像机及胶片的技术特性能保证“影调,层次”的情况下,根据剧情的需要大胆地拉大反差, 将明暗反差利用到技术上的最大值,制造出较大的光比,使人物的光线处理超出常规的定式,达到理想的视觉效果。电视剧《走向共和》的用光方法就采取了景物及人物的较大反差,制造出强质感的影调和凝重的气氛,对于剧情的发展起了很好的烘托效果,对于反映沉重历史题材的作品是很成功的尝试。
长期的照明工作实践使我体会到,光,是一种无从捉摸,也是不好把握的东西,如果照明师没有一定的艺术修养和良好的业务素质,尤其那种很到位的现场感觉,就不会采取合情理又有新意的光线处理方法。这就要求照明师不断学习新知识、善于总结实践经验,积极接受国内外同行的先进技术和方法,努力丰富自己的知识层面,提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观察生活、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大景取势,小景取质
很多年来拍摄的宫庭场景,大多是在棚内搭建的。偌大的空间与实际的建筑大小不相上下。早期的用光方法是用很多灯把景物全部打亮,虽看上去一清二楚,但却缺少了真实宫殿应有的威严,气势和真实感,人工布置的痕迹显而易见。现在由于灯光附件的引进和各种柔光材料的应用,使传统的照明方法有了新的生命力。例如,用不同质地、反差、薄厚的柔光屏把光线加柔后,会把宫殿里不同角度的光线,不同质地的物体处理得柔和有致,不留任何死角,既可以达到一种近似年画的表现效果,(颜色鲜艳而夺目)。有许多题材的片子适合这种年画影调气氛的处理。
近年来,我参与拍摄的电视片《走向共和》、《依天钦差》、《大清御使》则采用的是令一种的光线处理方法。我们根据作品所反映的时代背景特征、人物特性,用主光模拟宫殿的真实光效,制造浓重的影调和较大的反差,光线从宫殿门窗外投射进宫殿内,这样在灯具前加柔光片 (ARRL3032 3034),使光线均匀地散开却不失柔和,用遮挡的方法挡掉上部的光线,制造出较明显的门窗进光光效。光线和亮度从门窗向里延伸,纵深到帝王的龙椅及龙椅后的背景。由于门窗光线自然遮挡和人工遮挡的结合,使背景有了不同的亮度变化。完全模拟了自然光效,光线从门窗外依次循序渐进由最亮到渐暗,突出了宫殿的真实氛围, 再在宫殿内设置少量的灯具和附件控制副光亮度,使反差比例符合剧情及人物的客观需要,这样就塑造出了凝重而逼真的影调来了。又由于室内灯光器材量少,腾出了更大的空间留给演员表演和导演的调度。
全景的光效更多应是完全模拟自然光线(阳光,阴雨等),这样光效气氛更加真实可信。这也是我近年所总结出的一条“基本定律”。从拍摄的角度看去,你会有种置身于宫殿内的感觉。这种光线的处理方法得到了专家的肯定。至于近景的拍摄,则要认真、讲究,因为近景看得更加清楚,逼真。“讲究”是指对画面的层次,质感和韵味的追求。根据演员的不同情况对光线进行认真细致地修饰,使人物造型更加生动与丰满,并准确传达导演意图。
总结多年来与诸位摄影师合作拍摄的成功经验,对于光线的处理一定要: 全景取其势,近景取其质。创造剧情需要的气氛,实现影视照明在创作中所具有的绘画功能和创造幻觉环境的特性。提升照明工作的重要性。
五、挑战传统,为我所用
光线的角度、方位、高低的不同运用,对环境气氛及人物造型有着直接的影响。光位的高低在画面里可以直接反映出时间及空间;光位低投影长,一般时间是早上或傍晚;或是冬季,光位低影子长,影子在地上,墙上的投影长短能直接表现出空间的大小。同样作用在人物造型上即可起到美化作用,也可呈现丑化效果。如何处理好光效和人物造型的关系,主要看剧情对人物的要求。
在影片《横空出事》中,我大多采用较高的光位,高光位有种自然、真实、硬朗的效果。在全景拍摄时有时用顶光,反映高原艰苦的自然工作条件。“两弹一星”的功臣们在艰苦的生活和工作条件下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他们是中国的骄傲,是可歌可泣的英雄!我们在给予人物的光线时采用了捎高一些的侧光的光位,处理上采取了较大反差,使人物造型生动而威严。极其符合时代特征、人物身份和剧情对照明的要求。
随着时代的发展、观念的更新和先进照明器材的广泛应用,照明工作的重点则放在了创造上,创造就是要标新立异,打破常规,方法除了全新的创造外,就是对以往的手法加以改革,调整,加以反向利用 。例如:以往我们不常使用的低角度照明光位也开始被合理使用了。它对消除人物面部阴影即可起到很好的效果。我在影片《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中,采用了大量的较低光位来处理不同的人物与不同的情节。这部片子反映的是家庭暴力题材,男主人公理应受到社会的谴责。人物的光线处理采用较低的光位和较柔和的光线,并加入一定的反差,人物的光线塑造是一种面目狰狞的感觉。但又不能等同于传统的光线方法对反面人物脚光的处理,要把握好光线的“度”。而同样的低角度光位用于女主人公的光线处理时,再加以一定的技术方法,又可以达到相反的造型效果了。比如,采用柔光照明消除人物脸上阴影及眼带影,可使人物的皮肤更加细腻,再配合其他光位的光线,使人物的造型更加生动,从而激发观众对漂亮的弱女子受到家庭暴力摧残的怜惜和愤恨的情绪。目前的广告拍摄大量采用了这种方法,以柔和的光线消除了人物面部的瑕疵,给人以细腻美丽的视觉感受。因此有条件地挑战传统,改之为我所用是创新的另一种方法。
六、谦虚谨慎,博采众长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家整体经济实力的提升,使我们影视工作者有了更多的机会参与影视作品的拍摄,也有幸及时地接触到国外的先进理念和技术。本人通过多年来与国内著名摄影师的合作以及长期以来与国内外同行间的交流,不仅学到了许多新的创作方法,也学到了他们的敬业精神和做人品质。例如:同张黎拍摄影片《红樱桃》、《红色恋人》,体会了创作之大气;同迟小宁拍摄影片《葵花劫》,感受了创作之严谨;同甘露拍摄影片《我的兄弟姐妹》,感染了创作之朝气,丰富了我照明工作方面的多种实践积累。俄罗斯灯光师斯达斯(《这里黎明静悄悄》的照明师)对工作的一丝不苟和认真负责(在《红樱桃》影片中协助我工作)更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国内著名摄影师吕乐、张会军等的博学和谦逊,给予了我艺术修养和业务素质潜移默化的影响。
多年来,笔者在学习与实践中不断地感受和思考,参与创作的影视作品基本上得到了同行们的肯定和好评。除此之外,我还不失时机地参加了专业院校的部分进修,注意理论水平的增强与提高。总之,在当今影视飞速发展变化的今天,充分运用现有技术进步的成果,运用思维和想象力进行创新是照明人员的首要课题,科技的进步对灯的用量可能会减少,但对照明师的艺术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因为视觉画面是由光线绘画来完成的。
影视照明角度与人物造型关系
在影视作品摄制中,照明光线投射到被摄人物身上,与摄影机镜头的光轴形成一个夹角,我们把它称作为照明角度。不论是水平方向的照明角度,还是垂直高度的照明角度,均对被摄人物的画面造型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本文论述了照明角度的确定,水平方向照明角度和垂直高度照明角度的各个光位的造型效果,以及照明角度对人物造型处理的影响。
人物是影视作品中故事发生、发展的灵魂,画面里呈现的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是吸引观众视觉注意力和引发观众情感的关键。
人物造型在影视画面中那些魔术般的、千变万化的形象,如少女的纯洁、小伙的潇洒、老人的苍桑、孩童的天真、坏人的丑陋、敌人的凶恶等等,画面中这些人物形象的塑造完全归功于光的造型作用。
光,仿佛是神话中的人物“马良”手中的画笔,他赋予画面里的人物不同的形象造型和性情各异的鲜活性格。画面中截然不同的人物造型,自然在照明用光上不能千篇一律,在塑造画面人物造型的照明用光中,照明角度的变化对画面上的人物造型具有决定性影响。
一. 照明角度的界定
影视作品摄制时离不开照明灯具,任何一盏照明灯具都是点光源,它在拍摄现场相对被照明的人物具有一个三维空间位置,这个空间位置我们把它称为照明角度,照明角度包含有水平照明方向、垂直照明高度和照明距离。照明距离仅对照明光线强度有所影响,对人物光影造型的塑造影响不大,故不作论述。
1.水平方向照明角度
图1以极坐标来表明水平光线和垂直光线的照明角度。图1中A图,为水平面(即横面)照明角度的设定图,光位12设置的摄影机对着人物,这一光位的光线与镜头光轴重合,其照明角度为零度,成为标准的正面光(即顺光),然后每隔30°角设置一个光位。光位l的光线照明角度为30°,光位2为60°,光位3为90°,光位4为l20°,光位5为150°,光位6为180°。同样,在摄影机左侧的180°内,设置的光位11、光位10、光位9……,都与右侧光位是对等的照明角度。
例如,光位1和光位2,其光线的方向都称为侧顺光,但是标准的侧顺光(即塑型光)的照明角度为45°左右。这一照明角度,正是我们通常说的“光从45°角而来”的原因。
2.垂直高度照明角度
图1中B图,为垂直面照明角度设定图,光线在摄影机镜头光轴上方或下方,与镜头光轴形成一个垂直面的夹角。其角度的大小仍然以极坐标的刻度为例,以镜头光轴为基准,每隔30°角设置一个光位。如光位1为垂直面30°角,光位2为垂直面60°角,光位3为垂直面90°,其余的光位角度数依此类推,直到180°为止。镜头光轴上方五个光位(即1、2、3、4、5光位)形成顶光。镜头光轴下方的光位角度,与上方的垂直面光位角度相对应,直到180°为止,在镜头光轴下方的五个光位(即7、8、9、10、11光位)形成脚光。
我们这样细致地划分照明角度的原因是为什么?因为,在拍摄现场光线照明人物时,其画面中的人物造型塑造的优劣程度,与光线的投射角有极大的关系,为了找到合适的照明角度值,就必须有一个科学的计量标准,这种划分的方法也就成了核对照明角度的依据。如果把这一技术方法灵活地用在照明布光中,虽然不需要用角度尺去测量光线投射角度,但照明角度的概念会指导我们去调度光位角度和使用照明光线,以及运用每个照明角度的造型特点去有效地塑造人物造型。
从上述照明角度的划分中可以看出,水平面角度的形成,主要依靠光线的投射方向,而垂直面角度的确定,却依靠光线的不同高度来形成。由此可知,每一光位的照明角度包含着两个坐标:即光线的水平方向和光线的垂直高度。
二. 水平方向照明角度与人物造型效果
水平照明角度即光线照射到被摄体的光线方向,这是以摄影机镜头光轴对着被摄体而言。假如,摄影机正好对着人物的正面,其水平光线方向是按镜头光轴为基准来划分的,光线则将围绕人物产生不同角度的照明光位与人物造型光效。
图1中A图,光线围绕着被摄体做0°至的360°照射,可划分出十二个照明光位,表明水平光线方向所产生的光线效果。下面就这些光位的造型作用,叙述如下:
1.光位12(0°角)称为顺光光位,在这个照明角度照明,被摄人物受到均匀的正面光线的照明,使对象表面结构和质感趋于柔和,被摄人物的影子直接投向身后而被遮挡。如果采用软光作正面光照明人物面部,可以掩饰皮肤的皱纹和松弛感,隐没那些凸凹不平的质感,使人物显得年轻。这种光线能较好地反映被摄体的固有颜色,起到平涂的色彩效果。顺光光位照射的人物,轮廓是灰暗的而表达不清晰。因此,对于画面中纵深透视和空间立体感的处理,它远不如其它光线,在光线处理上,常将低亮度的顺光用作人物的辅助光,能起到良好的辅助造型效果。
2.光位1和光位2(30°角和60°角)称为侧顺光光位,照明时大多以45°角左右来照明被摄人物,使人体表面能呈现较大的亮面和较小的暗面,使人物形象产生明暗变化,表现出外部结构和表面质感,是塑造人物立体形态的最佳光线。侧顺光大多采用硬光照明,常作为人物的主光照明,它具有明确的光线方向,和明显的投影,能起到主导光线方向和照明总角度的造型作用。
3.光位3(90°角)称为侧光光位,照明中大多以90°角投射光线,从侧面来照明被摄人物,在人物表面产生明显的亮面与暗面,有较强的表达人物立体形态和表面质感的造型能力。如果侧光以硬光的光线性质,作为照明人物的主光,有可能使人物正面产生明暗各半的明暗反差,不利于美化人物形象,这时可以将侧光光位移向70°-80°角之间照明,就会表现出理想的主光照明效果,更加突出人物面部的立体感和刚健的造型效果。在侧光的照明下,能明显突出具有人物性格特征的脸部皱纹和身体肌肉的凸起特征。
4.光位4和光位5(120°角和150°角)称为侧逆光光位,标准照明角度为135°角,即从被摄人物侧背后投射照明光线。它可以使人物的受光一侧产生一条较亮的轮廓线,突出人体的立体形态和景物的空气透视。侧逆光照明角度,再加之正面辅助光照明,可以拍摄出非常美丽的人物近景或特写景别的画面造型。
③ 电影创作中如何处理照明元素
②、何为“三点布光”?
③、照明的工具有主要哪些?
④、举一部你认为照明上有特色的影片,谈它好在哪里?
⑤、照明在电影中有什么作用?
⑥、创作中如何处理照明元素?
林格伦认为影像的三要素是:①被摄对象运动;②摄影机运动;③照明。
波布克认为影像的三要素是:①胶片;②构图;③照明。
他们都有“照明”(即我们通常说的“光”)。可见,照明(光)在电影中的重要作用。摄制组中,人称灯光师为“灯爷”。
一、照明的种类:
1、按光源划分:
①、自然光:阳光、天空光的照明;
②、人工光:灯光的照明。
2、按光线的性质划分:
①、散射光(软光);
②、直射光(硬光);
3、按造型的性质划分:
①、主光:
A、照明被摄物的主要光线,它决定着该场景中的总的照明的格局;
B、多用硬光,并且它使被摄物有明显的阴影;
②、副光:
A、它是辅助主光的光线,它主要用来对主光照明被摄物所产生的明显的阴影提供适当的照明,(注意不应把阴影全部消除,还应使被摄物的阴影部分有一定的造型效果)。
B、多用软光(散射光)。
4、按光位划分:
①、顺光(正面光)优点:易于较完整地交待一个平面形象或者细节。缺点:呆板,无变化。
②、侧光:电影中最常用的照明方法。这种方法照明,使被摄物富有层次感。
③、逆光:从背面打光。强烈的逆光,会使被摄对象突出,可怕;柔弱的逆光,会使被摄对象神秘动人。
④、顶光:头顶上垂直照下来的光线。往往会使被摄对象丑化。
⑤、角光:从人的脚下垂直照上来的光线。往往会使被摄对象显得残暴。
二、照明的实际操作
具体拍摄一部电影,最通常使用的布光方法即是所谓的“三点布光”。
“三点布光”的主要作法如下:
1、首先把主光光源(主光灯)放在被摄主体的前面,注意它应与被摄主体形成一定的角度。
2、然后,在被摄主体的一侧布置副光,以部分地消除主光照射下被摄主体所形成的阴影。
3、最后布置逆光。把光源放到被摄主体后面的高处,使被摄主体的四周的边缘有一个光环,使主体富有立体感。
(在传统电影中,“三点布光”是必用的方法。现代电影中,有时已不用。)
照明的灯具主要有两类:聚光灯和散光灯。
聚光灯:“S”,5000W(大型);
“Z”,2000W(中型)
“750”,750W(小型)。
前面有可调节的旋钮。
散光灯:不可调节,用纱网或透明纸。
反光板:(蒙着锡纸的胶合板),在拍外景的时候,往往要用反光板来补光。
另外在拍外景的时候,日光与摄影机的水平轴线最好构成45度的角度。日光低了,主体会显得缺乏层次;日光高了,主体的阴影会过重。
三、照明在电影中的作用
提问:每一个同学讲一个你认为在照明上有特色的影片,讲它好在哪里,并谈照明在电影中断作用。
照明在电影中的作用:
1、曝光作用:照明使电影的底片获得准确的曝光量,使底片在冲洗之后,能得到正常的底片密度;
2、造型作用:照明使二度空间的画面根据摄影艺术创作的要求,恰当地呈现出被摄对象的质感、立体感、空间感等艺术效果。
3、构图作用:照明产生的明暗效果可以突出主体,并且平衡画面的构图,使构图具有形式上的美感。
4、戏剧作用:
①、描写、表现环境:
②、表现人物的心境:
③、塑造、刻划人物:
④、表现主题:
⑤、 作为重要的情节因素
⑥、 表现独到的生命体验
⑦、 渲染、升华、象征
⑧、 作为叙事主体与核心
《阳光灿烂的日子》中的布光处理,主要分三种情况。
1、室外布光:
为了更好地表现影片的主题,室外布光多选择在大晴天,选择在阳光充足,光线很“透”的情况下拍摄。
屋顶行走:
2、室内布光:
室内布光以高瓦数聚光灯照明为主,营造和渲染一种温暖的、金黄色的布光效果。如马小军看到“画中人”照片的米兰的卧室,如米兰洗头的水房,如小姑娘跳舞的教室,如莫斯科餐厅等等。
作用:
①、 形式感:
高瓦数聚光灯照明为主的布光处理,使拍摄环境空间感、层次感突出。使人物的身体和面部阴阳反差分明、造型效果强烈。
②、 美化人物
高瓦数聚光灯照明为主的布光处理,极大地美化了影片所要歌颂的人物(米兰),并且,淋漓尽致地表现马小军心中浓郁诗意和美丽爱情。
如“为米兰冲头发”段落:
镜头638:特写 水壶中的水浇到米兰的头发上。阳光洒在米兰的脖子上。米兰脖子上细细的绒毛在阳光下闪烁。
阳光洒在米兰的脖子上。特写镜头使我们看到米兰脖子上细细的绒毛在阳光下闪烁。歌颂一个女孩,赞美一个女孩,电影中的布光和特写,会表现得如此地激动人心。
如“再见‘画中人’”段落:
镜头329:特写 马小军的手轻轻地捋过一根长长的头发。金色的阳光在头发上闪烁着。《乡村骑士》音乐响起。(叠)
金色的阳光在“画中人”的头发上闪烁。用头发上闪烁着的阳光,表现马小军心中爱情的浪漫、美好和诗意。
③、 主观性
高瓦数聚光灯照明为主的布光处理,使人物和环境的主观色彩更加浓厚。
④、 少年视角
高瓦数聚光灯照明为主的布光处理,使拍摄环境空间感、层次感突出。使人物的身体和面部阴阳反差分明、造型效果强烈。而这种阴阳反差强烈,造型效果鲜明,恰恰是少年马小军看待世界、看待事物的视角。这是影片《阳光灿烂的日子》的布光处理的异常突出的一点。
姜文对环境,对环境与光的关系的感受是异常强烈的。高瓦数聚光灯照明为主的布光处理,把姜文的这种感受表现得淋漓尽致。
如在“初见‘画中人’”的段落中,布光使“画中人”的房间阴阳分明。段落开始时,马小军手举望远镜站在阴影中。后来,马小军从望远镜中看到了墙上的“画中人”。马小军上前一步,马小军从阴影中走到了灿烂的阳光下。用“光”的暗、明变化,写少年马小军内心巨大的激动,和马小军神圣而伟大的爱情的觉醒。
3、曝光过度:
《阳光灿烂的日子》中还有一些特殊的光效处理。在影片的一些段落中,制作者有意使胶片的曝光过度。
如“为米兰冲头发”段落的后面,在米兰的房间中拍摄米兰。
镜头668:近景 米兰身穿洁白的上衣,黑黑的长辫子垂在米兰的胸前。米兰目光如锥,凝视着马小军。突然,米兰笑了。
米兰身穿洁白的上衣,黑黑的长辫子垂在米兰的胸前。米兰胸前黑黑的辫子使白衣更加洁白。
一方面,使用颗粒反差强烈的特殊胶片,进行高调摄影。同时,强烈的布光,使被摄主体米兰曝光过度。高调摄影和曝光过度,使米兰的黑发、白衣更加突出、强烈,更加增加米兰的美感和不真实的成分(“画中人”)。
总之,通过曝光过度表现拍摄对象的美好,和马小军的爱情的迷狂及马小军特殊的心态。
(有颜色的彩色光的运用,为了讲述的方便,我们将在后面的色彩一节中讲述。)
四、电影创作中的照明处理
(前面我们已经讲过,运动、照明、色彩是影像部分的三个重要内容。)
电影创作中如何处理照明元素:
1、总的照明风格:
根据影片的风格确定照明的风格。
A、纪实风格:
①、多用自然光,阳光,天空光。如果是在室内,那么它的光就应该是该室内本身存在的光源(日光、灯光)所发出的光。(尽管这一点在实际拍摄中较难做到)。
②、多用散射光(软光)。
③、如果使用“三点布光”,那么,主光、副光、逆光之间的对比不要生硬和明显。
④、场景中的主光的方向应与该场景内光源的方向大致一致。室外是阳光;室内是室内发光的灯具。
B、浪漫、夸张、表现主义风格:
在用光上没有一定之规。可以生活化,也可以绚丽夸张。
C、商业片:
①、布光应使被摄主体清晰可见。它不能象纪实风格的影片那样,为了接近生活,被摄主体有时会若隐若现、模糊不清。
②、布光要使被摄主体具有形式上的美感。
③、布光要使被摄主体具有鲜明的作者对它的主观评价。
④、布光要使被摄主体具有鲜明的戏剧化特征。
2、具体人物的照明处理:
影片主要人物,必须要有他的照明处理方案。如《法国中尉的女人》:萨拉,查尔斯,安娜,迈克,未婚妻等。
3、具体场景的
④ 灯光照明:电影和电视照明的区别
电影的发展已有90余年历史了,而电视只有50多年,当今电视逐渐地成长起来并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需要电视工作者在借鉴其他艺术长处的同时,认真地总结一下自己这门艺术的某些特点以及同其他艺术的不同与区别,这样有助于自己的成长与发展。属于电视艺术范畴的电视照明艺术亦应如此。电视照明是电影照明的一个“分支”,虽然电视照明许多表现方法从电影借鉴而来,甚至有些表现方法相同或相近,但多年的实践与发展却已形成了自己的许多与电影照明不同的特点。正是这些特点促其发展并成为一门艺术。我们有必要就电视照明与电影照明的区别进行一个基本的、简单的对比与分析。
亮度比和光比要求的不同
摄像机与磁带,摄影机与胶片,形成了影视艺术使用材料上的不同。那么,材料的不同,对宽容度、亮度比的要求也就不一样。如电视最大亮度比只能达到30:1,这就把电视照明的光比控制限定在2:1或不超过3:1,从而获得最佳画面效果和正常的被摄物体暗亮部层次,电影的胶片宽容度则明显地大于摄像机和磁带,电影图像亮度比可达100:1,电影照明的光比控制可达7:1.,由于电视和电影高度比、光比要求的不同,在照明中量光、测光、布光也就有根本上的不同了。
多机连续拍摄和单机分别拍摄在布光要求上的不同
电视演播室大型文艺性节目和晚会等实况转播或实况录像、电视剧中的“室内剧”照明,其照明方式和方法与电影是截然不同的。如多台摄像机在不同角度上同时拍摄,其电视照明的布光设计是为不同镜头的连续摄制面安排的,照明是对任何角度都能适应的。也可以说照明设计应考虑到摄像机在任意一个角度上拍摄被摄体时,都能基本适用。以上特点方法,难免会给照明的质量带来某种不利的影响,电视照明的布光设计不可能一一照顾到摄像机的每一个角度,原因是照明的位置是由前一个镜头的摄像机位置决定的。所以对于电视来说,你不得不为所有的镜头提供照明,这就是说,不可避免地必须要有妥协。
多种体裁照明与单一体裁照明的不同
电视照明包括电视剧照明、演播室照明、电视专题片照明、电视新闻片照明等,与较单一的电影照明有很大的区别。电视照明始终同电视台的某些时效、纪实等风格联系在一起,尤其是新闻片和新闻专题片照明。电视艺术类片子对照明方式的要求与电影的差别也很大。这样,在电视照明的灯光配备上与电影照明有很大区别,如实况多机位拍摄,就需用大量的灯光,灯具要求灵活性强,发光强度高,体积小。可以说电视照明对灯具有多种要求,应适用于电视范畴内的各种体裁照明。同时对电视照明人员也有较高要求。
实景照明与棚内照明的不同
每年各电视台和电视剧制作系统制作播出的几千部电视剧中,利用实景进行拍摄与照明的片子所占比例相当大,而电影更多的是棚内拍摄与照明,因此影视在电影与电视剧制作中的制作周期、经济能力的差异和特点是显而易见的了。实景照明投资少,光效自然而真实,制作周期短。另外,观众对电视节目制作真实性的要求很高,这同电视这门艺术所拥有的观众,观看时的场地环境,主题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程度等特征有密切关系。电影的摄影棚照明环境与条件明显优于电视的实景照明,如棚内场景的高度,美工制景时为照明而留下的“灯位”,色温与色彩的统一等方而,对于电视实景照明来说,有些方而是“望尘莫及”的。
素养和适应性的要求不同
电视照明人员应该是多面手,在电视台专职从事某一体裁照明的人并不多,大部分是“可塑”型的。对于他们来讲,要适应各种各样的环境照明,更多情况下是人去创造适应环境,而不是环境去适应人。在实际照明工作中,不但要熟练掌握电视艺术片照明,还应熟练掌握专题片照明和新闻片照明。大场面应具有调度众多灯具的能力,新闻片、专题片小场面要做到一灯多用,在保证纪实性与时效性的同时,尽量保证照明效果。
⑤ 影评照明
《百花深处》分析
陈凯歌大概是这样解题的:用搬家的十分钟来见证世事变迁。我一直都觉得陈凯歌算得半个哲学家,他的这一解也可谓富于中国特色。
开篇一个摇镜,即已传达了这一信息:一张颇具欧式风格的床板从镜头上空划过,接着镜头上摇,一栋高不见顶的水泥大楼——大概是新落成的吧,还放鞭炮呢。不过,那放鞭炮的仪式和大楼确实显得格格不入。小孩子冲进大楼,说的第一句话就是“爸爸,我的电脑呢?”
很显然,这些都是导演安排好的。而这一段,至冯先生出场,短短20秒,不仅表达了导演的立场,也交代了耿乐(暂时以演员名字称呼吧)一行的身份,可谓是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38秒处,耿乐从楼里出来,摄影机后退,耿乐上车,车门半开,冯远征入画——这里有一个小小的穿帮,即耿乐上车后,冯远征在等着入画时,帽檐露了点出来——之后两人一个车内、一个车外,一高一低地、隔着半开的车窗玻璃对话,人物关系出来了,亦即商家与客户的一种暧昧关系(镜头语言是暧昧而准确的,这一点上文字语言难以企及)。最漂亮的要算52、56秒以及1分4秒等几个镜头。
说本片有点虎头蛇尾并不为过,至汽车上路之前的1分30秒,不论是运动、光线还是空间关系,都没得挑剔,但之后就漏洞颇多了。
汽车上路之后,导演可能是考虑到要表达世事变迁,所以拍了很多高楼大厦从冯先生的眼前一晃而过,从而忽略了道路这个很好看的东西。如果把摄影机镜头对准道路,道路两个边沿形成的双曲线是极其漂亮的,这是构成节奏的一个很好的东西。
汽车里的收音机声音设计得很好,这就是都市的气息。能特别清晰地听到的那一句“下面请关注路况信息”,不正好是一个交通繁忙的新北京城的注脚吗?1分48秒左右冯先生把头探出车窗的动作设计得亦很漂亮——在电影中动作即是人物性格、动作即是情绪——冯先生对这个城市感到陌生、同时也因为他不懂交通法规,所以才随便把头探了出去。耿乐紧接着就为观众做了解释“别把你那头探出去啊,回头让警察瞧见了,这不给我找事吗?”同样,2分9秒左右,画外是雪村的《东北人都是活雷锋》——雪村都靠网络成名了,这已经不是冯先生记忆的那个时代了。
2分半左右那个画框很死,但多少也传达了那么点意思,汽车入画,开往纵深,俨然就是一幅画,一幅这个时代的缩影;更有意思的是导演还在画框的黄金分割点内设计了一截树桩:旧的新的,死的活的,静止的运动的,在这里形成了对比。
接下来,我们分析一下影片的用光。电影是流动的声光时空,没有光我们就看不见,没有声我们就听不见。
本片的用光没有层次,很平,那样不好看。陈凯歌影片的用光普遍都存在这么一个问题,甚至可以说中国电影电视用光都不怎么讲光影的层次感,除了那个在云南拍的那个电视剧《一米阳光》。
片中总有那么一层淡淡的金黄,导演的意思可能也正在于此。不过这仅仅可以算作戏剧用光,亦即所谓的情绪光,舞台剧都用这种方式打光。电影史上亦曾有过这样的争论:到底是追求情绪光还是追求逼真性而用自然光呢?阿尔芒都似乎找到了一个折中的办法:在我们需要光线的地方,告诉造型师一声,开一扇窗或者一扇门。这仅仅是一个貌似折中的办法,仍有诸多不实用,比如本片。
可以看出,导演追求的仅仅是情绪用光,所以光线难免存在诸多有违事实的地方。我们以“假装搬家”那一场为例,以围墙外那条公路为参考系(假设公路为一条竖直方向的直线)。5分14秒的时候,明显可以看到光是从直线的右边照过来的;而到7分42秒的时候,通过冯远征的影子我们可以知道光是从左边打过来的;8分55秒的时候光又是从直线的下边照过来的;9分45秒的时候,却是夕阳满天,冯先生提着铃铛蹦蹦跳跳,嘴里叫着“搬新家咯,搬新家咯”。确实,那夕阳太漂亮了,导演在这收尾之处也需要那一段夕阳,可是,这并不复合事实,上一个镜头还好好的,而一转就已是夕阳满天了。
再说说声音吧。在我们的电影里,声音往往是被忽略的。且不说巴赞的“完全电影”理论,我们的声音完全成了一个取代无声电影里的对白字幕的工具。殊不知,声音是构成电影空间、电影节奏的一个有效手段。
本片的声音虽无出彩之处,但也没有什么可以驳斥的,都还中规中矩,唯一显得不足的就是耿乐打电话那一段,声音全无空间感。很有意思的是,搬那些本来不存在的东西时候配的声音,极准确地把耿乐一行(或者观众)与冯先生串在了一起,我们看不见的东西,在冯先生的眼里却是实实在在存在的,这不,你听,那金鱼缸的水声。这种处理方式很不错,至少免了一会儿切一个冯先生主观镜头的俗。
冯先生发现那个铛子的时候,音乐起,传统的竹笛,很好听,也很切合那情景。那一段打击乐当是为了形成所谓的节奏吧?没错,全片的高潮应该是在这儿了:当大伙儿跟着冯先生一起“疯”(开始搬本来不存在的家具)的时候。不过此前在节奏上的铺垫几乎为零,比如上文提到的道路的节奏问题。电影电视的节奏应该是看得见听得见的,所谓的“画面内节奏”也就是情绪节奏,那根本就是瞎扯淡!试问,都看不见听不见,哪儿来的情绪?更遑论情绪节奏。同样,这也不是单靠音乐就可以弥补的,音乐至多只是个辅助,使节奏感更加明显而已。
PS:我们有太多的所谓的影片分析了,分析什么符号、什么思想、什么感情,就是没有谁分析视听语言。更有甚者,拿着故事梗概就开刀,做一篇影片分析;就好比,谁不看小说,拿着小说的梗概就开始做文学评论一样,真够滑稽。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影片也一样,反复推敲,所有的视听关系就出来,也就可以很明白地看到导演是怎么说这个故事的了;而不是一味地要从这个故事里悟出个所以然来。
不管我分析得是否正确,我都坚持从这个角度做了我自己的阐释。然而,这绝对不是看一遍影片就可以开始说话的。
⑥ 电视照明与电影照明差别
电视和电影照明布光上有差异。在布光上,产生同样的效果,电视节目比电影花的时间要多很多。电视倾向于在整个表演区域布置大量的光,形成相当平的布光,也因此电视制作应避免强背光照明和极端的高亮度。但由于胶片的较高光敏感度,所以电影外景地使用更低光照度和更逼真的照明技术会更易更节约时间,但同时电影的单机拍摄方法却也很耗时间。
⑦ 说能说一下某电影照明特点
看过《这个杀手不太冷》吗?
小女孩的全家被杀,她路过家门装做不是这家的孩子,然后径直向邻居家走去,敲门,装作是别人家孩子刚刚外出归来,可是敲半天也没人开,她害怕,开始哭泣,虽然背对凶手,但他们已经开始怀疑,就在这关键时刻,门开了……
开门瞬间,通过屋子照过来的阳光,在由慢镜头表现,是逐渐照在小女孩的脸上,视野中便是由黑暗变成一片光明……
导演用这种手法,表现随着门的打开小女孩得救的场景。
而像很多港产电影,黑帮题材中,都是光从侧面照来,人脸只有一半被照亮,也预示着人物在黑道和白道间游走……或者就是个亦正亦斜的人物。
⑧ 电影中的三点照明系统是什么
三点照明法是3D用光的一种基本方法,它简便易行,并且可以适用于很多类型的场景中,特别是静帧场景。事实上该种方法被广泛使用于各个领域,例如摄影、电影电视等等。下面我们将会比较系统和精确地了解3点照明法的具体内容。
三点照明法顾名思义就是一种使用3个灯光的方法。这三个灯光分别是:关键光Key Light、填充光Fill Light和背光Back Light。正是这三种灯光构成了经典的3点照明法。在3D场景中,我们仍旧可以使用这种方法为物体打光。一下我们将会简单地练习一下这种照明法。
1.从全黑开始
首先载入一个场景,最好是一个单个物体的场景。确定场景内没有任何默认的光源,也没有全局环境光。当你添加第一盏灯光时,场景内不能有任何地光源存在。
2.添加关键光
关键光是物体的主要照明灯光,它定义了大部分的可视高光和阴影。你的关键光代表了场景的主光源,例如阳光、窗户或是天花板上的吊灯。但是关键光不必一定处于这些光源的实际位置。
建立一个聚光灯Spot Light作为关键光。在顶视图中将关键光向侧边(向左或是向右)偏移15到45度。在侧视图中将关键光抬高,高过摄影机,使其以高于摄影角度15到45度的位置照射物体。
关键光要亮于任何正面照射物体的光源。关键光的亮度必须达到足以使一个不光滑的物体(也就是没有高光)在渲染场景内正确显现。
关键光是场景中阴影的主要产生光源,并且产生最深的阴影。同时高光也是由关键光所触发的。
3.添加填充光
填充光对有关键光产生的照明区域进行柔化和延伸,并且使得更多的物体提高亮度以显现出来。填充光可以用来模拟来自天空的光源(除了阳光以外)。或是第二光源,例如台灯,或是场景中的反射光。因为填充光有着上述功能,所以您可以在场景中添加数盏填充光。一般使用聚光灯作为填充光,但是点光源亦可应用。
在顶视图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填充光应该处于同关键光相反的角度上,也就是说如果关键光在左侧,填充光应该在右侧。但是永远不用使您的光源100%对称。填充光要到达物体的高度,但是应该低于关键光。
大部分情况下,填充光可以有关键光的一半亮度(也就是关键-填充光比2:1)。如果您想要一个更阴暗的场景,您可以将填充光设置为关键光的1/8亮度。(也就是关键-填充光比8:1)如果多个填充光相互交织重叠,它们亮度的总和仍旧不可超过关键光。
填充光不一定要产生阴影,很多情况下填充光阴影也确实是略去的。如果要模拟反射光,将填充光的色调调整为同环境色彩一致。填充光通常设置为仅仅照亮漫反射区域(也就是不产生镜反射高光)。
4.添加背光
背光给物体加上一条“分界边缘”,使其从背景中分离出来。
在顶视图中添加一个聚光灯,将其置于物体之后,摄影机的对面。在右视图中将背光放置于高于物体的位置。
调整背光直到其在物体的顶部或是侧边产生一个漂亮的亮光镶边。(所以有人称边缘上的亮光为Rim Light镶边光源)背光的亮度可以任意调整,以使其在头发或是物体的边缘产生一条亮光。一个明亮的背光通常要投射阴影,除非您可以通过精确的定位来避免产生阴影得我需要。
一个背光决不是背景光,它的全部功能就是在物体顶部或边缘产生光边,如下图所示。
好了,以上就是三点光照法的全部内容。简单,但是极为实用。可以广泛用于各种场景和物体的照明。虽然看着很简单。但这个很实用。下面是3D灯光阵列全教程:
我们在进行创作前一定要有一个明确的灯光方案,灯光阵列就是其中的范例。典型的灯光阵列有以下几种:钻石形灯光阵列、金字塔形灯光阵列、圆顶形灯光阵列、环形灯光阵列、正方形灯光阵列、管形灯光阵列和综合形灯光阵列。下面我就逐一介绍:
一. 钻石形灯光阵列
它由7个灯光组成,其中有一个主光和六个辅助光(有的书上也将其称之为“外围光”)。主光强度是所有灯光中最强的,它给出该3D灯光阵列的主要颜色。六个辅助光形成钻石形排列,给出的是和主光不同的颜色。外围灯光既可以是阴影投射灯光,也可以是无投影光。
二. 金字塔形阵列
这种灯光阵列有六个灯光呈金字塔型排列。主光位于金字塔基点之上的轴中心;四个灯光位于塔底,一个灯光位于塔顶。这个塔形也可以转换成倒塔形,主灯光位于下面的塔尖部位,其他灯光为于塔的基面上。
三. 圆顶形灯光阵列
这个阵列在制作时很费事,但却是最有用的阵列之一。它通常由8到16盏灯组成,呈半球形排列。这种类型是金字塔形阵列的一个变种。它也可以像金字塔形灯光阵列一样反转成型。在模拟天空光时极为有用!
四. 环形阵列
这种阵列通常由12到16盏灯组成,它们围绕着主光呈圆形排列。环形灯光阵列可以排成水平、垂直甚至是倾斜的。环形的每一半都有自己各自的颜色(呵呵,其实你完全可以将每一盏灯都设置为不同的颜色,这样往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它也是最为重要的灯光阵列之一,MAX中的光能传递模拟场景就可以采用环形阵列完成。
五. 正方形阵列
这种阵列由9个灯光形成网状排列,具有最大强度的主灯光位于网格中心;8个辅助光占据各个角。
六. 管状灯光阵列
这种阵列至少由9个,至多由25个以上的灯光组成,主灯光位于圆柱的中心轴上。辅助光围绕着主灯光排列在两侧。
七. 综合形灯光阵列
这种灯光阵列说白了就是将各种灯光阵列混合起来使用。实际上它才是真正有实用价值的灯光方案,广泛用于复杂场景的照明中(比如模拟照片级现实场景)。综合形灯光阵列中可以没有主光,只需由外围光组成并按形状排列。
以上所说的是几种典型的灯光解决方案,它们的使用方法可谓是千变万化。朋友们只有多多练习才能搞懂灯光布局的精髓。这篇教程中所讲的内容也适用于任何3D制作软件。
⑨ 电影拍摄时的照明需要考虑哪些基本元素( )
电影照明技术可以令商业短片、电影或电视节目看起来更加电影化,以及帮助故事跳出屏幕。照明技术对任何一个级别的电影人来说都是无价的。对于导演来说,照明技术可以帮助其与摄影师更加高效的交流。对于一名作家来说,照明技术可以帮助其在纸张上更加精心地设计文字来设定故事基调。而对于片场的其他工作人员来说,将会花费大量的时间来等待每个人都把电影的照明调好。所以了解电影的照明技术对片场中的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
1. 自然采光。首先来看不用人工移动的光,这些光无时无刻不在运动着。天然的电影照明技术的定义是利用现有的光线。大多数情况下,一部影片在拍摄前会先找一个外景勘察员,然后得到场地相关的信息,在拍摄前还需要考虑一下每天在外景拍摄的时间。
2. 主光照明。主光是场景的主要光源,它是最强烈和最直接的光源。一般来说,主光会照亮拍摄对象。
3.高调照明。高调照明的定义是电影、电视或摄影的一种照明方式,它降低了场景中的照明比例。在最初的电影中,高调照明是为了处理照明的对比度,但现在它被电影制作者用来调整一个场景的情绪和色调。
4. 低调照明。低调照明的定义是一种电影照明风格,使用硬光源将场景包围在阴影中。低调照明的灯光需要对比和黑暗。
5. 补光照明。补光灯填补了由主光造成的阴影。补光放在主光的另一面,通常没有主光那么强。
6. 背光照明。背光指的是从后面演员或物体的背后照射光线。它被放置在比它所照明的物体更高的位置。背光是用来从背景中分离物体或演员的,并且背光让画面有了立体感。
7. 实用光源。如果想在一个位置内使用光源怎么办?考虑一下像灯,蜡烛,甚至电视机之类的东西,在使用时通常会把这些称为实用光源。这些装备中的大多数都是由布景设计师添加到布景中的,以帮助营造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