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题材 > 跨文化理论分析科幻电影

跨文化理论分析科幻电影

发布时间:2023-01-02 03:11:40

『壹』 为什么美国科幻电影如此成功

一提到美国的科幻电影,几乎所有人都会对其称赞不已。的确,美国艺术家们凭借自己的强大资金保障和高端的科技水平,制作了许多高质量的科幻作品,其中包括《星球大战》(Star Wars)系列、《终结者》(The Terminator)系列等硬科幻电影。拿2010年上映的一部影片《阿凡达》(Avatar)来说,在全球赚得了27亿美元的票房。其火爆程度可见一斑。2014年上映的《星际穿越》(Interstellar)更是凭借其精美的画面和前沿的天体物理理论赢得了全球影迷的青睐。此外2015年上映的反应伦理道德的科幻电影如《机械姬》(Ex Machina)同样引发了人们对人工智能的深思。总体来说,美国的科幻电影从故事情节、画面渲染以及科学理论方面都体现的世界级水平。

一、美国的科幻电影成功的现实因素

美国科幻电影体现了世界级水平的原因可以说是多方面的。首先便是科学理论的支撑。根据科幻文艺家Hubert?W?Frank的定义,“科幻电影所描写的是,发生在一个虚构的、但原则上是可能产生的模式世界中的戏剧性故事”。从这个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虽然科幻电影是虚构的,但是它在原则上还是要符合一定的科学规律。也就是说,“科”要在此类电影中做理论支撑,而“幻”只是艺术表达手段,“科幻”就是将科学理论做一定程度上的艺术升华,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1.先进的科学理念。比如在《终结者2》(Terminator 2:Judgment Day)中曾经出现过一个“液体金属机器人”的反派角色。它可以更具环境的需要变化成各种形态且有自动愈合的功能,正是这些奇特的功能使得少年时代约翰?康纳(John Connor)的逃亡显得异常艰辛。可能人们觉着液态金属听上去像是天方夜谭,但事实上,虽然还是初级阶段,但科学家已经研制出了液态金属,而且可以改变其形状。在2015年3月23日,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的官方网站上登出的一篇文章中就提到了“液态金属可在吞食少量物质后以可变形机器形态长时间高速运动,实现了无需外部电力的自主运动,从而为研制实用化智能马达、血管机器人、流体泵送系统、柔性执行器乃至更为复杂的液态金属机器人奠定了理论和技术基础”。在2004年上映的《后天》(The Day after Tomorrow)这一经典之作里面就又运用到了一个科学概念温盐环流。又如在《星际穿越》中运用的“引力弹弓效应”使飞船仅用14个月就从火星飞往土星,而正常飞行却需要数年;不仅如此,该片还大量使用了“虫洞”理论及相对论,使看似不可思议的情节有了权威的科学支撑。所以说成功的科幻电影一定要以科学理论为基础,这样制作出来的电影才会让人们感觉真实而非胡编乱造。而这也是为何“科”是“幻”的基础。

2.雄厚的资金保障。其次便是资金投入方面。毋容置疑,美国科幻电影的摄制拥有足够的资金作为后盾,其每部优秀的科幻作品基本上都是投资过亿。还是以先前提到的《阿凡达》为例,“《阿凡达》的制作费用超过了2亿美元,这还不包括宣传费用等。”可以说,巨大的资金投入让电影在特效制作及后期渲染上得到了提升,从而进一步从艺术表现上升华了主题。

二、美国的科幻电影成功的文化因素

如果说先进的科学理念巨额的投资是美国科幻电影成功的外部因素的话,文化因素则应该属于内部因素。且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处于主导地位。同时,文化会对民族心理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也会向该民族对待事物的态度和对事物的选择施加持续性的影响。

1.美国的时间取向。美国学者弗洛伦萨?克拉克洪在1961年出版的《价值取向的变奏》一书认为有五种价值取向,其分别是人的天性取向,人与自然的关系取向,时间取向,活动取向及社会关系取向。而在时间取向中,又分为过去取向、现在取向以及未来取向,并认为美国的时间取向属于“未来型”。虽然在美国文化里也有“现在”和“过去”的影子,但是对“未来”的向往已经远远超过了对“现在”和“过去”的把握,因为美国人认为“来自过去的时间流(the temporal flow)在现时中略微缓行,但却飞快向未来奔驰”所以总体来说,美国社会倾向于“未来型”的时间取向。

2.从时间取向分析美国的科幻电影的成功。既然美国的时间取向属于“未来型”,那么在这种文化的大背景下,美国科幻电影大多数都和这种文化导向是吻合的。因为科幻电影是基于现实的科学对于未来发展的展望,美国人可以通过科幻电影合理想象目前某种科技可能会给将来的美国带来怎么样的影响,然后就可以对该种科技进行理性的评判。

在上世纪80、90年代拍摄《终结者》系列时,正逢计算机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也正是意识到了有可能在将来人类会越来越离不开电脑而最终被电脑“天网”所统治,届时启示录将由人类自己书写。而电影中的大部分预测在当今的生活中正在发生。试想,在当今社会人们对电脑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以至于没有电脑和网络人们就无法正常生活。另外,自上世纪越来越多的不明飞行物被“发现”以来,人类对于地球外生命越来越好奇。为此,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曾多次发射飞船试图寻找外星人的踪迹。但是,假如地球外生命的文明程度远高于地球文明时会出现什么状况?如果他们是邪恶的,是好战的种族,地球人又改何去何从呢?会不会再次出现象当年西方人入侵美洲、非洲时掠夺、残杀当地民众的惨剧呢?假如我们找到的地外生命是低等生命或发展程度低,我们会不会去掠夺他们呢?那么人类到底该不该主动寻找外星人呢?正是由于科技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变得越来越难以预测和控制,美国人才会热衷于科幻电影,所以类似于《外星人ET》(E.T. the Extra-Terrestrial)、《独立日》(Independence Day)等影片才广受欢迎。同时,也正是在“未来型”为时间取向的影响下,对未来世界的渴望激发了众多剧作家和导演的潜能,他们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和强大的艺术和科技手段为我们描绘了诸多对于未来世界的想象,从一定程度上更加广阔地打开了人们的想象力。

所以说,成功的科幻电影一定要通过对未来给现实或未来以启迪,给民众一个保护生态,保护地球重要性的启示。而这正是科幻电影的精髓所在。而这也就是为什么民众酷爱科幻电影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结语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逐渐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们选择观看电影作为茶余饭后的娱乐活动。但是,人们已经不满足于电影对于生活本身的描写,逐渐开始转向对想象力的刻画。其中的代表便是科幻电影。而在科幻电影的世界中,美国正是通过其强大的资金和科技优势保证了其科幻电影在娱乐性、艺术学及科学性的平衡结合,给观众以视觉和科技的盛宴。美国科幻电影的成功因素也是值得借鉴的。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艺术的表现手法也在不断成熟。所以只要能在“科”与“幻”之间做到平衡势必会拍摄出,甚至是超越美国科幻电影的作品。

『贰』 从跨文化交际角度分析电影推手

该片以中西文化差异和两代人的代沟作为基本矛盾冲突展开叙述,富有戏剧性的情节给观众提供了很多的思考空间。其戏剧性的情节反映了中西方各自不同的文化模式和价值观。导演通过电影这一艺术表现形式让观众直接地感受到东西方文化在传播过程中的摩擦和困境。

由于李安独特的个人经验和中西视角,该片中的父子关系被细腻地刻画出来,导演借晓生这一人物形象,表露出自己在面对“传统父亲”的家庭角色和权利意识时的焦虑与压力。但最终导演为父权选择了一个尊严的下台方式。通过父子关系的镜头语言和行为描写,该片也阐述了在西方语境下,中国式父亲的尴尬。



(2)跨文化理论分析科幻电影扩展阅读

《推手》由李安执导,郎雄、王莱主演的剧情片,于1991年12月7日在中国台湾上映。该片讲述了朱老退休后被儿子接到美国生活,由于他语言不通、生活习惯与孩子们不同,而引发家庭矛盾的故事。

李安(Ang Lee),1954年10月23日出生于台湾省屏东县潮州镇,电影导演、编剧、制片人,毕业于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纽约大学。1990年,执导了个人首部电影《推手》,该片获得了第28届台湾电影金马奖评审团特别奖。

『叁』 你为什么喜欢科幻电影

说起科幻,我们往往会想到宇宙飞船、遥远的星空、恐怖的外星人以及人类的末日等等场景,这些幻想的需求从我们一出生就伴随着我们,小男孩梦寐以求的宇宙飞船如同小女孩梦寐以求的芭比一样深入我们的基因,影响着我们的兴趣爱好。

『肆』 如何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分析电影《撞车》里的种族、文化碰撞

“跨文化交际”的英语名称是“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或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它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 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通俗来说就是如果你和外国人打交道(由于存在语言和文化背景的差异),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应该如何得体地去交流。

之后,当双方的语言能力都很好的时候,好像就没有障碍了,而这其实是我们的一种误解。研究之中发现,并不是英语好就能达到沟通的目的。我们过去所说的沟通仅仅是会表达。所以搞外语的人把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翻译成中文叫“跨文化交际”。交际,就意味着用语言进行表达,而在语言表达过程中还有许多沟通上的问题。因为前者更注重你的语言表达好与不好,而不注重沟通之中对方是否真正理解到了你所要表达的问题,所以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更倾向于“跨文化沟通”。

『伍』 科幻片中的美国人文文化是什么

“ 人”为本位 终极关怀
———对当代美国科幻影片的一种审美认识

有学者认为,“电影是用特殊手段完成的文学。”当
我们以这样的眼光投向当代美国蓬勃发展的科幻影片时,对
这句话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科幻影片是当今美国电影发展中重要的一极。“现代文
化的活力在建筑、绘画和电影中表现得最为充分。”作
为美国电影中最活跃的种类,当代美国科幻影片的成果和成
就的确反映出美国文化的诸多方面。与书面文学一样,当代
美国科幻影片同样关注人类生存,关怀人类普遍生存的终极
意义。
这里所谈及的当代美国科幻影片与传统的科幻片有所不
同。这其中的分野,即传统与当代的分野,以1975 年斯皮尔伯
格的《鲨腭》(又译《大白鲨》) 和1976 年卢卡斯的《星球大战》为
标志。他们使科幻片发展成为集灾难片、冒险片、惊险片为一
炉的一个新片种,并导致美国电影的制作投入和票房收入直
线上升。紧随其后的《金刚》(1976) 、《第三类接触》(1977) 、《异
形》(1979) 、《超人》(1979) 、《失去方舟的入侵者》(1981) 和《E•T
•外星人》(1982) 以及这些影片的续集,掀起了新科幻浪潮。
毋庸讳言,人类文明的进步以及科技的发达对人类产生
了负价值,这是文明与科技的异化。当代美国科幻片一直对
这种异化和负价值进行观照,对人类生存状况进行思考,在火
爆的场面与惊险的情节中赋予这种负价值血与火的象征,称
之为“探索片”实不为过。它们的探索,反省过去思考现在而
直指人类的未来,因而具有一种先锋性和开拓性。20 世纪90
年代以来这种探索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詹姆斯•卡麦隆
的《终结者Ⅱ:最后审判日》(1991) 和斯皮尔伯格的《侏罗纪公
园》(1993) 是其中的两座高峰。从人与科技、人与自然的视角
出发,笔者以这两部影片为基点,对当代美国科幻影片对人类
的终极关怀进行分析。
到世纪之交,当代美国科幻影片对此前的人与自然关系
作出了归结。1999 年的《骇客帝国》最为典型,它借影片中电
脑人的嘴道出了触目惊心的话语:“我发现你们(人类) 不是哺
乳动物。地球的哺乳动物都会和大自然维持平衡生态,人类
却不会。你们每到一处就拼命利用,直到耗尽所有的大自然
资源。生存的唯一办法就是侵占别处。地球上只有另一种生
物才会这么做,你知道是什么吗? ———病毒。人类是种疾病,
你们是地球的癌症和瘟疫。”话非常偏激,却有其沉痛的片面
合理性。惟其沉痛,才更显《侏罗纪公园》的前瞻性, ———必须
改变这种现实了。
“人类的一切科学活动、艺术活动和文化活动归根到底都
是为人服务、以人本位作为最高和最后目的的。”作为一种
文化活动,当代美国科幻影片以它特有的形式和视角观照和
思考人类的生存,以“人”为本位,关怀人类存在的终极意义。

阅读全文

与跨文化理论分析科幻电影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神马电影网马圈第一页 浏览:83
有一部电影女主是一个变异人一共有四部 浏览:277
荡寇风云电影如何 浏览:280
微电影怎样配音不失真 浏览:113
梦幻西游微电影 浏览:636
老电影歌曲虾米音乐 浏览:443
圆环行动免费电影 浏览:34
搞笑电影迅雷下载 浏览:667
10天拍一部电影 浏览:100
一部为了钱互相残杀的电影 浏览:182
3体电影什么时候上映 浏览:750
北京电影学院A楼 浏览:249
电影院的座位哪个好 浏览:629
找语音电影网站 浏览:714
迅雷下载电影王牌保安 浏览:514
找一部恐怖电影名字 浏览:962
2019西瓜视频好看的电影 浏览:353
老师课堂上误放小电影 浏览:297
不要会员的电影网站 浏览:621
哪些电影里有单车情节 浏览: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