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英阿马岛战争是1:100还是1:1000
1982年,阿根廷出兵占有与英国有主权争议的马尔维纳斯群岛(英国称为法兰克福群岛)后,英国为夺回马岛,进行了全国战争总动员,出动了仅有的两个航母战斗群和当时服役不久的鹞式垂直起降战斗机,皇家空军、英国陆军也参加了战斗。此外,还征用了一千多艘的民用船只,为英军运送兵员和作战物资。皇家空军的“火神”战略轰炸机经过几次空中加油,航程上万公里来到马岛参战,可以说付出的代价很大!在战争中,英国“谢菲尔德”号导弹驱逐舰、“大西洋”号运输舰被击沉。阿根廷的“拉诺贝拉格将军”号巡洋舰被击沉。
英阿马岛海战阿根廷不仅在此次战斗中损失了大部分的军工战力,在整个战争中。阿军死1000 余人,伤1300 左右,被俘11800 余人,损失舰船11 艘(沉5 伤6),飞机100 余架,耗资10 亿美元以上。英军损失舰船6艘、飞机34架,伤亡1000人,被俘200人;阿军损失舰船11艘、飞机105架,伤亡2300人,被俘1.13万人。
英国和阿根廷损失比:1:100。
2. 1982年英阿马岛战争,双方各伤亡多少啊
马尔维纳斯群岛战争,简称马岛战争是1982年4月到6月间,英国和阿根廷为争夺马岛(阿根廷称"马尔维纳斯群岛")的主权而爆发的一场战争。战争伤亡情况如下:
阿根廷 英国
649人阵亡 258人阵亡
1068人负伤 777人负伤
11313人被俘 106人被俘
75架战斗机 10架海鹞战斗机
25架直升机 24架直升机
1艘轻巡洋舰 2艘驱逐舰
1艘潜艇 2艘护卫舰
2艘货船 1艘登陆舰
1艘间谍拖网渔船 1艘大型征用船。
阿根廷驻军司令梅南德兹少将向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的摩尔少将投降。九千八百名阿根廷军人成为战俘;另外,单有四千一百六十七名阿根廷军人被堪培拉号远洋班轮遣返回阿根廷。
3. 1982年的英阿马岛战争中创造了什么的人类战争史最大的单一作
战效费比。
1982年的英阿马岛战争中,空军驾驶从法国买来的超级军旗战机,发射1枚20万美元的飞鱼反舰导弹,将海军参战的谢菲尔德号驱逐舰一弹击沉,创造了的人类战争史最大的单一作战效费比。
马尔维纳斯群岛战争被视为冷战期间规模最大、战况最激烈的一次海陆空联合作战,这场战争同时也创造了海上战略投送的经典战例。
4. 简单介绍下1982年爆发的英国与阿根廷的马岛之战,不要复制下来的~~
英阿马岛争端的由来
英阿对马岛的主权之争由来已久。据历史记载,马岛被发现于16世纪,但何人何时发现,说法不一。阿认为,1520年,麦哲伦探险队的一名葡萄牙人戈梅斯最早发现了马岛。英国则认为是由英国航海家戴维斯于1592年8月14日驾驶“希望”号船首先发现的。1690年英国人约翰·斯特朗来到该岛时,发现了东西两个大岛之间的海峡,将其取名为“福克兰海峡”。此后,英国称该岛为“福克兰群岛”。1764年,法国人在东岛上建立了居民点,将其命名为“马洛于内群岛”。
1770年,西班牙占领了该岛,将其称为“马尔维纳斯群岛”。1816年阿根廷摆脱西班牙的统治宣告独立,并宣布继承对马岛的主权,将马岛定为阿的第24个省。4年后,阿海军又将国旗插上了索莱达岛要塞顶峰,宣布对该岛拥有全部主权。
英国则以该岛为英国人最早发现为由,于1832年和1833年先后出兵占领西岛和东岛。为显示主权,英国人在岛上设置了总督府及其他行政机构,向该岛移民,并挤走了岛上土著居民。此后,马岛便沦为英国殖民地。但阿从未放弃对马岛的主权要求。
1958年,英阿两国关于马岛的争端被诉诸于合国,联合国先后4次通过决议,要求英阿两国以谈判的方式解决争端。由于双方均不愿从本国的立场上后退,这种谈判只能是谈谈停停,吵吵争争,成为马拉松式的谈判,英国也因此控制着该岛100多年。
1982年2月26日,英阿关于马岛的谈判又重新开始,但是这一次,阿根廷人显然已对谈判失去了耐心和信心,他们已不指望能从谈判桌上得到什么,他们之所以愿意谈判只不过是故意放出来的烟幕。此时阿军方正在悄悄准备一项代号为“罗萨里奥”的行动计划,他们决心要以牙还牙,用武力来收回对马的主权,于是爆发了震惊世界的英阿马岛之战。
二、英阿马岛大战
1982年3月18日,一些阿根廷人到南乔治亚岛的利恩港,准备拆除一家鲸鱼加工厂的陈旧机器,遭到英驻军的刁难,绝大部分人被阻止上岸,部分阿人则冲破阻拦,登岛并在岛上竖起阿国旗。英国得知后,向阿提出了强烈抗议,并派出40名海军陆战队员前去“恢复秩序”。阿也不肯让步,决心一劳永逸地解决马岛主权之争。阿海军迅速派出两艘导弹护卫舰赶赴南乔治亚岛,将该岛的22名英军和13名英考察队员抓了起来,并再次升起阿军旗。英闻讯后,急调2艘军舰和1艘潜艇前往马岛。正当双方箭拔弩张的时候,却传来阿海军舰艇北驶乌拉圭海域要与乌海军举行联合演习的消息。 但到3月31日晚,阿海军却突然退出演习,掉头南下,全速驶往马岛,具体实施“罗萨里奥”计划。原来这是阿海军临战前的一次佯动。直到此时,英国人才惊呼“上当”英首相撒切尔夫人火速通知国防、外交官员到首相官邸商讨对策。同时派遣在直布罗陀海峡值勤的一个舰队赴马岛增援。此外,撒切尔夫人还给美国总统里根写信,要求美制止阿占领马岛。但是此时,阿军方已箭在弦上,不能不发。
4月2日拂晓,阿军5000余人突然在马岛登陆。驻岛英军只抵抗几小时便宣布无条件投降。马岛总督垂头丧气地带着英国文武官员登上阿军早已为他们准备好的军用飞机,先到乌拉圭,再改乘飞机回国。第二天,阿军又在南乔治亚岛登陆,岛上英军又宣布投降。阿政府向全国发表公报,宣布已收复马岛。阿举国群情激奋,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
与此相对照,英国朝野哗然。4月3日,英下院举行会议,讨论面临的严重局面,许多议员指责政府“出卖”马岛。有人甚至称“宁可失去5个北爱尔兰,也不愿失去一个福克兰”英国成立“战时内阁”并决定抽调海军总兵力的三分之二,组成一支特混舰队赴马岛。至此,双方摆出一付进行海上决战的架式。阿方:海军拥有各型舰船34艘,主要作战舰艇18艘;空军作战飞机223架,能用于作战的154架;海军作战飞机49架;阿军守岛部队有1个海军陆战旅,3个步兵旅,共约15000人。英方:特遣舰队共有舰船111艘,其中作战舰艇44艘,辅助船只22艘,商船45艘,两栖运输船20艘,舰载“鹞”式飞机28架,空军“鹞”式飞机14架,海军陆战队及步兵旅等9000人,另外还有一些特种部队。值得指出的是,特混舰队还包括航空母舰“无敌”号和“竞技神”号及2艘核动力潜艇。英国防部称是“除两个超级大国以外最大的一支特混舰队”。而以购买西方廉价旧式军舰为主的阿海军与英舰相比,简直就不在一个档次上。 有鉴于此,阿海军不得不收缩于本国的近岸海区。更糟糕的是,当“铁娘子”把全部赌注压在马岛上,宣称“福克兰已经成了我的生命、我的血液”时,阿总统加尔铁却承认“做梦也没有想到撒切尔夫人会为了一个荒芜的岛屿派遣如此庞大的特遣舰队,万里迢迢到南大西洋来”。最高统帅心态如此,部队的战斗准备程度可想而知,战争已一触即发,阿却还在认为英“不可能真打”显然,战争一开始,就事实上决定了双方的结局。正在双方即将开战时,“公正的”美国人出来调停了。美国是北约的盟主国,美国人的“公正”程度有几何,只要不是弱智就能猜得出来。
从4月7日开始,美国国务卿黑格频繁穿梭于英、阿和美国首都进行调停,但双方都不愿从原来的立场上后退。美国人偏向英国,阿自然心知肚明,对黑格提出的包括考虑马岛居民的“愿望”在内的所谓“七点”新建议,自然不能接受。因为马岛居民是英国人后裔,考虑居民的“愿望”,显然只能是对英国有利。阿不能不拒绝这种“新建议”,美国调解未果。4月29日,美以阿拒绝美建议为由,宣布放弃“中立”,转而支持英国,不仅对阿进行制裁,还让英军使用美阿森松岛上的空军基地和其他军事装备,向英国人提供情报,并让通信卫星成为英国通信中继站。获知这一切,阿总统痛心疾首,称对美国“感到很痛心,我要说,欺人太甚了”。至此,战争已不可避免。
4月26日,英国特混舰队首先攻下了南乔治亚岛,30日完成了对马岛周围200海里范围的海上和空中的封锁部署。随即,英国国防部宣布从格林尼治时间4月30日11时起,所有进入马岛周围200海里禁区的飞机和舰只都将遭到攻击。阿军也进入最高戒备状态。5月1日,英国特混舰队在茫茫浓雾中到达马岛以东海域。一架名叫“火神”的战略轰炸机,经过空中加油,长途跋涉5000公里,于凌晨4时30分飞临马岛,并投下21枚重达1000磅的炸弹。同时从英航母上起飞的飞机也对阿阵地进行猛烈攻击。5月2日下午,英国的“征服者”号核潜艇在马岛200海里禁区外36海里处,向阿海军旗舰“贝尔格诺将军”号巡洋舰发射了3枚鱼雷,其中两枚命中目标。巡洋舰在45分钟后沉没,阿军官兵阵亡和失踪321人。次日,英国又在马岛北侧用“海鸥”式导弹击沉了阿军的“索布拉尔”号巡逻艇。面对接连的胜利,英国官兵开始沾沾自喜,殊不知,一场噩梦正悄悄地向他们袭来。
面对英军咄咄逼人的攻势,阿军发誓要报仇雪恨。加尔铁里把目光投向了从法国购得的5枚“飞鱼”导弹。5月4日上午11时左右,英国“谢菲尔德”号巡洋舰悠闲地游弋在马岛附近海域,这艘当时号称英国皇家海军“最现代化的大型军舰”服役刚刚7年,具有非常先进的雷达系统,阿根廷的飞机只要从其大陆起飞就逃不过它的眼睛。因此,舰上的英国官兵悠然自得,有的在洗衣服,有的聊天。此时,阿根廷“五月二十五日”号航母搭载的“超军旗”战斗机利用地球曲线超低空飞行,在300公里以外,已经锁定“谢菲尔德”号巡洋舰的阿军“超级军旗”战斗轰炸机携带两枚“飞鱼”导弹悄悄起飞了。飞机在接近“谢菲尔德”号雷达警戒区时陡然下降到四五十米的高度,然后关闭机载雷达继续飞行。12时20分左右,“超级军旗”顺利进入到导弹的有效发射区,在距离“谢菲尔德”号32公里处,两枚“飞鱼”导弹带着阿根廷人复仇的怒火发射了出去。其中1枚“飞鱼”成功避过英军的防空系统后准确命中目标。爆炸引起大火,英舰官兵拼命抢救5个小时后,不得不弃舰逃生。就这样,造价高达1.5亿美元的“谢菲尔德”号被造价才不过30万美元的“飞鱼”导弹击沉,这给了骄傲自大的英军以沉重打击。5月12日,阿空军12架“天鹰”战斗机分三批重创英护卫舰“大刀”号和“华美”号。
5月21日晨,英军开始登陆马岛,并建立登陆场。阿空军和海军航空兵呼啸而来,对英舰进行攻击,击落英机5架,击中英舰8艘,其中1艘护卫舰被击沉。
5月25日是阿根廷的国庆节,阿军向英军发起了大规模空袭行动。这天,两架携带“飞鱼”导弹的“超级军旗”战机从阿根廷大陆起飞,向游弋在马岛东北海面100多海里的英国航空母舰飞去,他们的目标就是要炸毁英军的航母。接近预定目标区域后,阿军飞行员发现飞机雷达的荧屏上出现了一个大的脉冲亮点,他判定这就是英军的航空母舰。于是,阿军飞行员毫不犹豫地按下了导弹发射按钮。两枚“飞鱼”导弹同时向敌舰飞去,其中一枚准确地击中了目标。在一阵巨大的爆炸声后,英舰出现了浓烈的火焰,不长时间之后,就慢慢地沉入了海底。事后阿军才知道,他们炸沉的这艘英舰并不是英国的航空母舰,而是一艘名为“大西洋运送者”号的运输舰,其体积同航空母舰大小相仿。尽管如此,英军也遭受了重创,仅有的4架“支奴干”大载重量直升机中的3架、1个中队的“威赛克斯”支援直升机、大量的补给物资和设备也被炸沉,英6架“鹞”式战斗机也葬身海底。阿机又击沉英驱逐舰“考文垂”号。
受到接连打击之后,英国人逐渐意识到了“飞鱼”导弹的厉害。伍德沃德下令将所有舰船撤到离马岛和阿根廷海岸较远的地方,以避免遭受新的攻击。马岛战争开始的时候,阿根廷除了已经拥有的5枚“飞鱼”导弹外,还向法国订购了另外9枚。但是,随着战争的进程,法国总统密特朗应英国政府的要求,下令不再向阿根廷出售“飞鱼”导弹。此举使阿根廷政府感到十分紧张,被迫寻求从其他国家间接获得“飞鱼”导弹。通过情报部门,阿根廷获悉秘鲁向法国订购的8枚“飞鱼”导弹即将到货。于是,阿根廷政府开始通过各种途径希望从秘鲁高价购得这些导弹。法国政府闻讯后,故意寻找各种借口拖延交货时间,直到战争结束才把导弹送交秘鲁政府手中,使得阿根廷从第三国购买“飞鱼”导弹的计划流产。没有“飞鱼”导弹,阿根廷就没有了同英国对抗的资本,形势发生逆转。
为彻底击垮阿军,英军从5月27日起开始实施登岛作战。5月29日,英军攻占了非常重要的达尔文港,毙伤阿军250人,俘获1400人,并缴获大批弹药和其他军需物资。此后的几天中,阿军节节败退。6月8日,为了挽救守岛的部队,加尔铁里孤注一掷,下令集中尚存的空中力量对英军展开大规模空袭,结果打死英军180多人,阿机再呈神勇击沉了包括英国的“加拉哈德爵士”号登陆舰在内的3艘大型登陆舰,并重创“普利茅斯”护卫舰。虽然阿空军表现出色,但陆军表现却有负阿国人,未能很好地实施配合作战。
英军虽然遭到沉重打击,但仍决心夺取马岛。马岛由西岛和东岛组成,中间有一条26~8海里宽的海峡,西岛防御较弱,东岛防御较强。就在当晚,3000名英军乘坐“伊丽莎白二世女王”号客轮登上马岛,使岛上的英军增加到了8000人,而且拥有重炮30门,坦克20辆。6月11日,英军开始发起总攻,并于12日拂晓前攻占了距马岛首府阿根廷港15公里的哈里特山和朗顿山。13日晚,英军再次发起进攻,。英军从东西岛间的结合部突破,避开正面,尔后再向东推进,分进合击,夺占全岛。激烈的战斗一直持续到6月14日。阿陆军孤军奋战,损失惨重。阿统帅部见大势已去,电告马岛守军“在不损害武装部队荣誉和国内政策的情况下”可以自由行动。至14日中午,英军已经推进到距市区约4公里的地方。阿根廷港上空挂起了白旗。午后,双方战地司令官会晤,达成非正式停火协议。阿陆军司令在英方提出的“无条件”投降的停火协议上签字时,尽管勾掉了“无条件”三个字,然而这一天对阿军来说,不能不是一个耻辱的日子。至此,历时74天的马岛战争终于结束。
马岛战争的硝烟已经散尽,但它留给后人的警示却不断延续。在这场血与火的较量中,尽管英国伤亡1000余人的代价,耗资27亿美元巨额花费换来了名义上的胜利,但除了挽回了一点面子外,似乎再也没有获得什么好处。名义上的失败也没有使阿根廷人放弃争夺马岛主权的斗争,他们在战后把每年的6月10日定为“马岛主权日”。有西方媒体评论说:“这是一场没有赢家只有输家的战争。”就连英国著名记者汉拉恩也感慨地说:“经过一段漫长的,有时甚至是危险的征途,我们才到达那儿。在付出沉重代价后,姑且不说这些代价是否真的有价值,我们打赢这场战争丝毫也没有能够解决问题。战争并没有平息两个国家对马岛主权的争执,相反,战争使两个国家的距离更远,仇恨更深了。”
战后阿根廷的经济严重倒退,并爆发多次经济危机.阿根廷的战败使它永远失去夺回马岛主权的机会,从此阿根廷全国上下士气低迷.
5. 马岛战争谁赢了
1982年,阿根廷为了守护马岛主权和英国开战,最后参战的英国取得了胜利。
1982年4月3日,阿根廷占据了马岛,而后英国的收复之战也随之展开,从4月5日至5月9日,英军迅速集结四艘核潜艇、四十余艘战舰、三十余架三代战斗机、直升机等作战装备,在海陆军的协同配合下,先是重新占领南岛。
5月10日至5月30日,在英军成功破译阿军无线电密码以及在马岛上英藉居民的掩护下,佯装重兵炮击马岛西南海域的岸上登陆港口,随之灵活调用仅有阿军十分之一的陆军在东北方向成功登陆,随后沿公路线逐个攻占马岛东南城市,于肯特山等待南路英军。
6月1日至6月15日,阿军不断对英军采取空袭,但英军在马岛上的地面力量已经大大加强,随后英军对阿军展开了几乎用尽弹药的猛烈回击。15日阿军投降,至此历时74天的马岛战争宣告结束。
(5)1982马岛战争电影扩展阅读:
1981阿根廷总统加尔铁里在面对严重的国内的经济问题和人权问题上,选择经由通过自认为一场干净利落的马岛战役,以其胜利的结果来转移公众的焦点,缓解国内危机。
1982年4月1日,阿根廷方面率先展开军事行动,攻占群岛的首府等地,英国驻马岛政府于4月4日宣布投降。在英国方面,这意味着分歧已经升级为军事冲突,时任英国首相的撒切尔夫人对阿根廷宣战,宣誓夺回群岛。
1982年4月中旬,英国皇家空军开始进驻位于大西洋中部的空军基地。4月下旬,马岛战争开始,经过74天激烈的马岛战争,15日阿军投降,至此马岛战争宣告结束。
6. 求马岛战争和中东战争的电影
《炮火粼粼》又名《炮火的启示》
2006年阿根廷与西班牙合拍的关于马岛战争的战争片
哈迪塞镇之战
决战以拉谷
生死豪情
7. 阿英的马岛战役过程
战争第一阶段:阿根廷方面
阿根廷方面:利用地理上的有利条件,乘英不备,以武力收复马岛,迫使英国在事实面前承认其有马岛的主权。
英国方面:决心不借付出巨大代价重占马岛。先以强大军事压力迫使阿军撤出马岛,如阿军不撤,则强行登陆夺取,战术上采取速战速决,并恪守不对阿本土及12海里领海采取军事行动的规定。
阿方行动:
阿根廷总统加尔铁里下令提前实施收复马岛的“罗萨里奥”计划,作战总指挥为陆军第5军军长兼马尔维纳斯战区司令奥斯瓦尔多·加西亚中将。特混舰队由航母1艘、驱逐舰4艘和其它舰船共约20艘及登陆兵4,000人成的第40特混舰队。
第40两栖特混舰队于4月2日零时15分派出的阿军陆战队的侦察小队在彭布罗克角登陆。4月2日六时三十分,阿军主力在龙克湾登陆,随即攻占了机场和港
口。八时三十分,阿军七架C—130运输机运来3000多后援。使岛上阿军总兵力达4000人。岛上英国守军近200人,只进行了一般抵抗,即在总督雷克
斯·亨特率领下全部投降。英军无伤亡,阿军亡4人(其中上校一名)。阿方任命马里奥·本哈明·梅嫩德斯准将为马岛军事长官。
4月3日,阿海军输送登陆兵约200人在南乔治亚岛格里恃维肯港登陆,英守军22人进行了抵抗,最后全部被阿生俘。4月7日,阿宣布成立“南大西洋战区”
(包括阿大陆沿岸200海里及马岛、南乔治亚岛和南桑德韦奇群岛周围200海里水域),任命海军作战司令胡安·阿塞·隆巴多将军为该战区司令。与此同时阿
军第60两栖编队在南岛登陆,经短促交火,占领南岛,英国守军23人投降。就这样,阿军以伤亡7人,损失2架直升机的代价,占领了整个马岛。
阿军收复马岛的消息传到国内,群情振奋,数十万人聚集在总统府的“五月二十五日广场”,高唱国歌,高呼口号,欢庆胜利。全国十多个政党一致表示支持政府的行动。总统加尔铁里的威望达到顶峰。再也没有人去考虑政府在处理经济问题上的失败了。
阿军自收复马岛至4月30日期间,为了防御英国方面的报复而不断加强马岛防御,岛上驻军到4月底由原来的4,000人增至13,000人。其部署为:阿根
廷港和肯特山地区4个营及支援分队共约9,000人,达尔文港、古斯格林一个营及支援分队共约1,700人,范宁角约50人,福克斯湾、佩布尔岛等地一个
营及支援分队共约2,000人;另外还扩建阿根廷港机场及在古斯格林、佩布尔岛修建简易机场;部署雷达站及防空部队,构筑工事;向岛上运送武器、弹药及其
它补给品等。司令部设在阿根廷港。
战争第一阶段:英国方面
英国在获悉马岛被阿根廷占领后,立即宣布与阿断交,成立以首相撒切尔夫人为主席的战时内阁,作为最高决策机构,并制定了以武力为后盾,政治、外交、经济多
管齐下,迫使阿方撤军,如果阿根廷不屈服,就用武力重夺马岛的战略方针。美国人也非常积极的介入,美国人一开始想从政治上去解决这次危机。因此派当时的国
务卿黑哥将军从中斡旋,无耐双方的态度都非常的坚决。4月3日,英内阁作出派遣特混舰队重占马岛的决策,任命桑迪·伍德沃德海军少将为特混舰队司令。英特
混舰队舰船40余艘,载地面部队约4,000人,“鹞“式飞机20架和各种直升机45架,于4月5日分别由英国朴茨茅斯和英属直布罗陀启航驶往南大西洋。
4月7日,英国宣布对马岛周围200海里实施全面海空封锁。4月12日,英军的核潜艇到达马岛后立即开始对马岛进行封锁。
英国根据战时动员法紧急动员大型商船参战
在前往马岛一万三千公里的航程途中,英军参战部队完成了制定作战方案、战斗序列编组、战术演练等一系列准备工作,并根据4月4日战时议会签发的法令,征招
58艘民船,作为舰队的后勤支援力量,同时对征用的民船按需要进行快速改装。如“伊利莎白女王二世”号和“堪培拉”号客轮都改装为运兵船,“大西洋运输
者”号和“大西洋堤道”号滚装船改装为飞机运输船,此时“乌干达”号客船正载着940名英国学生在地中海旅行,接到征招命令立即在就近港口停靠,让学生上
岸,随即驶向直布罗陀,仅用三天就改装为医疗船。由此可以看出英方对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4月17日英国战时内阁提出把战争控制在马岛地区,不进攻阿根廷本土的原则。并积极展开了外交和政治攻势,美国、北约等国都表示支持英国,中断了与阿根廷
的军火贸易,特别是法国和德国,原来与阿根廷有军火销售协议,但都支持对阿的军火禁运。同时各国还向英国提供后勤保障、通讯、卫星情报等便利。
4月26日,由23艘军舰、20架飞机、2000名陆军组成第二梯队从波特兰启航。5月12日,由18艘军舰和3000名陆军组成的第三梯队从安普顿启航。
首批特混舰队于4月17日抵达中大西洋的阿森松岛,经休息、补给后,于19日启航继续向南大西洋开进。先遣队于4月24日抵达南乔治亚岛附近水域。4月
22日,十四名英军特种空勤团(简称SAS)队员先从C—130运输机伞降在南岛北部海域,再换乘潜艇到达距南岛约三海里处,最后游上岸,进行侦察,查明
了南岛上阿军的兵力、装备、火力配置,并为后续部队的登陆选择了机降地点,还清除了岛上的雷区。4月25日南岛上的SBS队员引导第42陆战突击营机降在
岛上,阿守军156人只进行了有限的抵抗,即在指挥官阿斯蒂齐上校率领下投降。晚六时,英军占领南岛首府格里特维肯港。这样英军就在陆上首先抢占到了重要
的前进基地,这样英军就可以从容的将人员和各种装备输送上岛同时将部队展开。
25日3架英军的“山猫”式直升机在南乔治亚岛附近发现阿方潜艇“圣菲”号随即发射导弹和投掷深水炸弹,击沉“圣菲”号潜艇,英国陆战队第42突击营和
“特别舟艇中队”在南乔治亚岛登陆,英国特混舰队主力于4月29日抵马岛水域,30日完成了对马岛周围200海里海上、空中封锁的部署。英国国防部宣布从
格林威治时间4月30日十一时起,所有进入马岛周围200海里禁区的飞机和舰只都将遭到攻击。阿军也进入最高戒备状态,在马岛地区开始实行灯火管制和宵
禁。
第二阶段:
1982年5月1日英军开始对马岛守军进行攻击。英军从阿森松岛起的“火神”轰炸机和从航母起飞的“鹞”式战斗机首次空袭马岛。
同时英军使用水面舰艇舰炮对马岛的军事目标进行多次轰炸和炮击,阿方出动飞机进行还击。以后,英不断对马岛进行轰炸和炮击,主要目标是机场、雷达站、仓库等。为了能更好的取得战场主动权,英内阁批准特混舰队可以攻击封锁圈外的阿军。
随后英“征服者”号核潜艇在马岛200海里禁区外36海里处,向阿海军旗舰“贝尔格诺将军”号巡洋舰发射了三枚MK—8鱼雷,命中两枚,巡洋舰在四十五分钟后沉没,阿军有321人阵亡或失踪。
由于该舰被击沉,大大打击了阿军的士气,并使得阿根廷海军主力撤离马岛海域,虽然阿海军有一支由一艘航空母舰,4艘潜艇和两艘导弹驱逐舰组成的舰队,可是在整个战争期间都龟缩于本土,不敢出战。
为了报复英军击沉“贝尔格拉诺将军”号巡洋舰,阿根廷空军在5月4日派出一架法制“超级军旗”式战斗轰炸机在马岛以北40海里处发射了两枚法制AM-39“飞鱼”式空对舰导弹,击沉英国当时号称最先进的42级导弹驱逐舰“谢菲尔德”号,舰员亡20人,伤27人。
这艘排水量3200吨,造价达2亿美元的号称英国最先进的军舰被一枚造价才30万美元的导弹击沉,对英军的打击极大。此后英军吸取教训,采取各种措施防范阿军的导弹攻击。最典型的办法就是派出加装了预警雷达的“海王”式直升机在舰队上空进行早期警戒。
英军为了免受阿方航空兵的威胁于5月6日派遣十六名SAS队员先搭乘潜艇再换乘橡皮舟潜入阿根廷本土的里奥·加列戈斯空军基地,一举炸毁阿军仅有的14架“超级军旗”式战斗轰炸机中的8架,使阿军的远程打击能力受到重创。
阿根廷空军让英国人的恶梦久久不能结束,5月12日阿军航空兵又在根廷港附近水域重创英护卫舰两艘。这些飞机都是由佩布尔岛阿军机场起飞的。为了拔掉这颗
肉中刺,五十名海军突击队员在5月14日晚乘三架直升机机降于岛上,炸毁阿军6架“普卡拉”攻击机,4架“T-34”教练攻击机,1架运输机。
队员中的炮兵观察组指引“格拉摩根”号驱逐舰的114mm主炮猛轰岛上的目标,岛上的1座军火库,6座雷达站均被炸毁。英军在烈火中乘直升机安然返回,以轻伤2人的代价取得全胜,扫清了登陆的障碍。
英国方面考虑到阿军在马岛的兵力达14000人,而英军能进行登陆作战的登陆部队至多才1000人,如何以少胜多,只有出奇制胜。为此舰队司令伍德沃德煞费苦心,大摆迷魂阵。
由于马岛上的英籍居民很多,所以英军特工人员可以在他们的掩护下,一面摸清阿军的布防,一面积极活动,四处袭扰,唯独对阿军的指挥部没有袭击,主要原因就在于英军破译了密码,阿军的指挥部成了英军情报来源的重要途径。
与此同时英军一面封锁、轰炸、炮击马岛的一面向南大西洋继续增派兵力。到5月20日英军基本上达到了封锁马岛、削弱马岛守军力量的目的,并已作好了在马岛登陆的准备工作。
第三阶段:
英军确定于5月21日在圣卡洛斯港登陆。圣卡洛斯港距阿根廷港约80公里,其间大部分为沼泽地,机动困难,距达尔文港约40公里。阿只在圣卡洛斯港入口处
的范宁角有40—50人防守。该地区水文、滩头状况利于登陆,岸上地形便于建立和巩固登陆场,利于防潜艇和“飞鱼”导弹的攻击。
英军登陆兵共编为两个梯队。两栖突击梯队由海军陆战第3旅(辖第40、42、45营及支援分队),伞兵团第2、3营,炮兵第29团及“蝎”式轻
型坦克分队,防空导弹、工兵、后勤等分队组成,共约5,000人。其任务是在圣卡洛斯港及其附近突击上陆,尔后分别向阿根廷港和达尔文港方向进攻。
后续梯队由步兵第5旅(辖3个营)及支援分队组成,共约4,000人,其任务是在突击梯队上陆并向纵深发展进攻后,伺机在原登陆地域或在新的登陆地域上陆,与突击梯队共同夺取马岛。
5月21日凌晨三时,SAS突击队作为第一梯队在范宁角登陆,在先期登陆的侦察分队协助下,消灭了阿军约50人的守卫部队。三时三十分,英军开始舰炮火力
准备。三时四十分,英军2艘两栖攻击舰,4艘登陆舰,在圣卡洛斯实施多点立体登陆,未遇抵抗便顺利上岸。英军抓住阿军夜战能力差的弱点,争分夺秒抢运人
员、物资,在四小时里上岸2500人,运送物资32000吨。并构筑工事,组织防御,准备迎击阿军的反扑。上午10时开始,阿方先后出动数批飞机共70余
架次,主要对英舰船进行空袭,炸沉英护卫舰“热心”号,重创、击伤英舰4艘。但阿方也损失了14架飞机。
阿军飞行员受过美、法、以等国教官的严格训练,技术高,作风猛,战斗力很强。面对英军高炮、导弹和“鹞”式战斗机组成的防空体系,毫不畏惧,不
怕牺牲,进行攻击时往往都采用低空突防来提高命中率。但英军最终还是顶住了阿军的反击,控制了20平方公里的滩头阵地,还铺设了供“鹞”式和直升机起降的
钢板简易机场,进一步巩固了登陆滩头。
5月22日,阿军令人费解地按兵不动,给了英军喘息之机,英军乘机补充物资,调整部署,并部署了一个“吹管”式便携式防空导弹连,专用于对抗阿军的
低空功击,完善了防空火力配系。战后很多老兵提起这天都称为奇迹的一天,他们说,“如果阿军继续发起攻击的话,英军登陆很有可能会崩溃,但感谢上帝,有了
一天的时间来重新调整”。
第2天阿军又出动近百架次飞机,继续发动猛烈空袭,击沉了英军“小羚羊”号护卫舰。
5月25日这天是阿根廷国庆日,阿空军倾全力出击,全天出动约200架次,取得击沉“考文垂”号驱逐舰,“大西洋运送者”号滚装船,击伤1艘驱逐舰,1艘护卫舰的辉煌战绩。
英军不幸中的大幸是“大西洋运送者”号上运送的16架“鹞”式战斗机和1架美制“支努干”重型直升机在被击沉前就飞到了岸上机场。
三天来,阿空军英勇战斗,给予英军沉重打击,但一来飞机性能不及英军,二来又得不到海陆军的有力支援,三来由于阿根廷一百多年来没有战争,战备较差,低空攻击投下的炸弹因为炸弹的起爆条件都设在由高空投掷,因此有40%的炸弹没有爆炸,所以无法阻止英军的登陆。
阿根廷空军在5月25日损失飞机高达31架。阿根廷驻达尔文港部队于24日、25日也派出小股兵力对圣卡洛斯港地区英军进行侦察袭扰活动,但被英军炮火击退。
由于阿军地面部队未进行反登陆作战,而航空兵反击的又主要打击英舰船,这样使使英军顺利地登陆和巩固了登陆场,并完成了陆上进攻准备。三天里,
英军上岸部队已达5000人,滩头阵地扩大到150平方公里,建立起了补给基地,通信枢纽,并在钢板简易机场加铺了铝合金跑道。
站稳脚根的英军登陆部队在5月27日向阿军发起攻击,兵分两路向斯坦利港推进。南路以第2伞兵营为先导,第45陆战营为后援,沿东南公路,经达
尔文港、古斯格林、费兹罗伊湾、布拉夫湾从南面攻击;北路以60名SAS队员为先导,第3伞兵营,第4陆战营跟进,沿道格拉斯、蒂尔湾,直取斯坦利。由于
阿军作战思想保守,不思进取,使英军的进展非常顺利。英军伞兵团第2营及支援分队,大部从陆上徒步、乘直升机、吉普车和“蝎”式坦克向达尔文港开进,一部
分乘汽艇由水上向达尔文港开进。
5月28日英军开始对达尔港发起进攻。阿军进行了顽强的抵抗,击毙英伞兵团第2营营长赫伯特·琼斯中校。英军于29日攻占达尔文港,古斯格林守
军投降。英军在攻占达尔文港和古斯格林战斗中,亡17人,毙伤阿军250人,俘阿军1,400人,缴获大批弹药和其他军需物资。尔后,向阿根廷港方向发展
进攻。
自英军开始陆上进攻以来,阿多次出动航空兵袭击英舰船和圣卡洛斯港、达尔文港、肯特山等地的英军。5月30日阿使用“飞鱼”导弹攻击“无敌”号航母,遭英激光眩目器干扰,未中。(另有说法以2架"天鹰"被击落的代价击伤"无敌"号,但英军矢口否认)。
6月8日空袭菲茨罗伊上陆的步兵第5旅,打死打伤英军180余人,击沉英登陆舰“加拉哈德爵士”号,重创英护卫舰和登陆舰各一艘。但当晚由“伊莉莎白女王二世”号客轮运送的3000英军登岛。进一步加强了英军的进攻力量。
5月31日,北路英军进抵肯特山,就地布防,等待南路英军。6月1日,南路英军也到达肯特山,与北路英军汇合。阿军此时采取放弃外围,集中主力
固守斯坦利港方针。英军在攻占肯特山和查杰林山完成对斯坦利港的包围后,并不急于攻击,而是调整部署,补充给养,派出SAS和SBA队员四处活动,进行战
场侦察,很快查清阿军以肯特山、查杰林山为第一道防线,以哈里顿山、浪顿山为第二道防线,以无线岭、欲坠山、威廉山、工兵山一线为主防御阵地,即加尔铁里
防线,在三道防线之间都布设大量地雷和障碍,只留一条由炮火保护的秘密通道供联络之用。
6月8日,阿军出动大批飞机空袭在希拉夫湾滩头的英军,击沉登陆舰1艘,击伤护卫舰1艘,登陆舰1艘。阿军损失飞机11架。但此时的阿空军已如强弩之末再也无力阻止英军的登陆。
此时英军在岛上的力量已大大增强,共有地面部队8000人,重炮30门,坦克20辆。6月11日,经三天的准备,英军以“火神”轰炸机和“鹞”
式战斗机以及火炮进行密集轰炸,同时驱逐舰、护卫舰以舰炮火力掩护,支援地面部队向阿军的第二道防线猛攻,第45陆战营攻占哈里特山和浪顿山,突破第二道
防线,并控制了斯坦利外围所有制高点。阿军唯一的反击就是用岸基AM—39“飞鱼”导弹击伤“格拉摩根”号驱逐舰。
英军经过调整部署,补充弹药及其它军需物资后,于6月11日开始对阿根廷港发起总攻。11月23日英飞机、舰炮和炮兵对阿军阵地进行了猛烈的轰炸和炮击,随后地面部队发起进攻,于12日拂晓前攻占了距阿根廷港15公里的两姐妹山、哈里特山和朗顿山。
13日晚英军再次发起进攻,至14日中午先后攻占了无线岭、欲坠山及威廉山等地,进抵距市区约4公里的地方,阿军放弃阵地,丢掉大量重武器退向市区。
英军追至阿根廷港市区边缘时,阿根廷港上空挂起了白旗。午后,双方战地司令官会晤,达成非正式停火协议,阿军(包括西岛2,000余人)于21时停止抵抗。
英国向全世界宣布,马岛阿军于14日21时投降。致此马岛战争以英军获胜而结束,马岛的失败导致了阿根廷国内矛盾激化,总统加尔铁里和海、空军司令等高级将领被迫辞职,次年文官政府经大选上台后,又把发动战争的主要军事领导人送上军事法庭受审。
这次战争中阿军亡1,000余人,伤1,300人左右,失踪数百人,被俘11,800余人;损失舰船11艘(沉5、伤6),飞机117架,耗资10亿美元以上,间接损失20多亿美元。
英军亡255人(内文职28人),伤777人,被俘210余人,损失舰船16艘(沉6、伤10),飞机34架,耗资约12亿美元以上。
8. 马岛战争是谁先挑起来的
是阿根廷挑起的战争。
阿根廷在1980年代初发生严重的经济危机和大规模的反对以加尔铁里总统为首的军政府的运动。阿根廷政府试图通过对马岛采取军事行动,来缓解国内危机。1982年3月19日,阿根廷人登陆南乔治亚岛并升起国旗。4月2日,加尔铁里总统下令出兵占领马岛,马岛战争正式爆发。
英国最初对阿根廷的进攻感到吃惊,派遣了一支海军特遣战斗群来对抗阿根廷海空军的进攻,皇家海军陆战队也加入了战斗。在一番激烈和艰苦的争夺后,英军夺回了马岛的控制权。但是阿根廷至今仍未有放弃对马岛的主权要求。战争对双方的政治影响都是巨大的。阿根廷的战败导致了更大规模的反政府运动,最后导致军政府倒台。对于英国来说,强烈的爱国主义情绪横扫全国,加强了以首相撒切尔夫人为首的政府的权威,同时帮助英国保守党赢得1983年的普选。尽管这场战争双方的伤亡并不是很大,在双方历史的长河中也很难称为主要历史事件,但它在两国历史上还是占有重要的一页,并成为不少书籍,电影和歌曲的题材。
9. 找关于英阿争夺马岛的战争电影…
《英阿马岛战争》介绍: 1982年3-6月,英国和阿根廷为争夺马尔维纳斯群岛(简称马岛)、南乔治亚群岛、南桑维奇群岛主权的归属问题进行的一场战争。 马尔维纳斯群岛等三个群岛扼南大西洋通往南太平洋航道的要冲,具有重要战略价值。英、阿双方曾对该岛主权进行多次谈判,未获解决,最终导致此战。
《炮火磷磷/烽火烈焰》也是
《马岛战争全程实录》
《马岛战争》
《女王》
基本上就这些了、
10. 马岛战争
马岛战争
1 9 8 2 年4 月2 日到6 月1 4 日,历时7 4 天的英阿马岛之战,这一场未经正式宣战的战争,外交家称为“武装冲突”,军事家则称为“马岛战争”,这是二十世纪第一场可算得上现代化的战争。
马尔维纳斯群岛(本文简称马岛),位于南大西洋,东到西经5 7 °4 0 ’,西到西经6 2 °,南到南纬5 3 °,北到南纬5 2 °1 5 ’之间的海面上。该群岛由3 4 6 个岛礁组成,总面积1 5 8 0 0 平方公里,其中长年有人居住的有十五个岛屿,主要有索莱达岛(即东福克兰岛,本文简称东岛),大马尔维纳斯岛(即西福克兰岛,本文简称西岛),总人口约两千,绝大多数是英国移民后裔。首府为斯坦利港(即阿根廷港)。南乔治亚岛是马岛的附属岛屿,(本文简称南岛),位于马岛东南7 1 6 海里,西经3 9 °南纬5 3 °的海面上,面积3 7 0 0 平方公里,居民随季节变化时多时少,最多达5 0 0 人,首府为格里特维肯港。
马岛距南大西洋与南太平洋之间的要冲航道麦哲伦海峡2 5 0 海里,距阿根廷本土2 7 6 海里,距英国本土7 0 0 0 海里。属寒带气候,岛上多沼泽,生物资源贫乏,但战略地位极其重要,不仅位于沟通南半球两大洋交通的必经之路,而且漫长曲折的海岸线组成的众多港湾,构成英国在南大西洋的最重要的基地。在两次世界大战中,英国海军都利用这一基地控制南大西洋的制海权。而近年来,马岛又成为开发南极的前进基地,其地位更显重要。加上八十年代发现的海底石油,更加剧英阿对马岛主权之争。
说起英阿对马岛的主权之争,由来以久,漫长而复杂。1 5 9 2 年,英国人约翰·戴维斯发现该岛,但阿根廷则认为是葡萄牙人戈梅斯于1 5 2 0 年发现的。
1 6 9 0 年,英国人约翰·斯特朗发现东西两岛之间的海峡,命名为福克兰海峡,并由此命名该群岛为福克兰群岛。十八世纪初,大批法国人先后来到该岛,称为马洛伊内群岛,后转化为西班牙语的马尔维纳斯群岛。
1 7 6 4 年法国人在东岛建立定居点,1 7 6 5 年英国人在西岛建立定居点。
1 7 6 6 年,西班牙以2 5 万英镑的价格从法国手里买下东岛,1 7 7 0 年,西班牙又出兵占领西岛。
1 8 1 6 年,阿根廷宣布独立,宣称继承西班牙对马岛的主权。
1 8 3 2 年英国占领西岛,次年占领东岛。
从此英阿对马岛的主权进行过多次谈判。
1 9 8 2 年2 月双方在纽约的谈判又宣告破裂。阿根廷开始准备以武力收复马岛,并制订出代号为“罗萨里奥”的行动计划。
1 9 8 2 年3 月1 9 日,阿根廷一家公司的3 9 名工人来到南岛拆除一家旧鲸鱼加工厂,工人们出于爱国热情,在岛上升起了阿根廷国旗。英国立即提出强烈抗议。3 月2 4 日,英国原驻马岛的海军“忍耐”号破冰船,搭载两架直升机和1 4 0 名士兵,前往南岛实施威慑。
3 月2 6 日,阿根廷总统阿尔铁里下令提前实施“罗萨里奥”计划,由2 艘驱逐舰,2 艘护卫舰,1 艘坦克登陆舰,1 艘潜艇,1 艘破冰船,1 艘补给船搭载2 个营的海军陆战队组成第4 0 两栖特混编队,从贝尔格拉诺启程前往收复马岛,以1 艘护卫舰,1 艘供应舰搭载2 个排的海军陆战队组成第6 0 两栖特混编队,从德塞阿多港启程前往收复南岛,还以1 艘航母,4 艘驱逐舰,1 艘护卫舰,1 艘油船组成第2 0 特混编队,提供战役掩护。作战总指挥为陆军第5 军军长兼马尔维纳斯战区司令奥斯瓦尔多·加西亚中将。
4 月1 0 日,第4 0 两栖编队驶抵马岛。午夜时分,阿军陆战队的侦察小队在彭布罗克角登陆。次日凌晨,蛙人分队在约克海滩登陆。六时三十分,阿军主力在龙克湾登陆,随即攻占了机场和港口。八十三十分,阿军七架C —1 3 0 运输机运来3 0 0 0 多后援部队,使岛上阿军总兵力达4 0 0 0 人。九时,马岛的英国总督率所部1 8 1 名官兵投降,阿军占领马岛,建立了行政机构,任命梅嫩德斯准将为马岛军事长官。
阿军收复马岛的消息传到国内,群情振奋,数十万人聚集在总统府前的“五月广场”,高唱国歌,高呼口号,欢庆胜利。全国十多个政党一致表示支持政府的行动。总统加尔铁里的威望达到顶峰。
英国在获悉马岛被阿根廷占领后,立即宣布与阿断交,成立以首相撒切尔夫人为主席的战时内阁,作为最高决策机构,并制定了以武力为后盾,政治、外交、经济多管齐下,迫使阿方撤军,如果阿根廷不屈服,就用武力重夺马岛的战略方针。
4 月3 日,阿军第6 0 两栖编队在南岛登陆,经短促交火,占领南岛,英国守军2 3 人投降。就这样,阿军以伤亡7 人,损失2 架直升机的代价,占领了整个马岛。随即向马岛进行紧急运输,运送大量的援军和物资。
同一天,英国国会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一次以全票赞成通过以武力收复马岛的决议,任命伍德沃德海军少将为特混舰队司令,此人时年四十九岁,毕业于海军学院,担任过潜艇艇长、驱逐舰舰长、国防部海军作战计划处处长,机敏果断,有“海狼”之称。
4 月5 日,英军以“竞技神”号和“无敌”航空母舰为核心组成特混舰队,共有3 7 艘战舰,2 0 架“鹞”式战斗机,5 8 架各型直升机,3 5 0 0 名海军陆战队。由朴茨茅斯和直布罗陀启航。正在大西洋的4 艘核潜艇也全速赶往马岛。在特混舰队一万三千公里的航程途中,英军参战部队完成了制定作战方案、战斗序列编组、战术演练等一系列准备工作,并根据4 月4 日议会签发的法令,征租5 8 艘民船,作为舰队的后勤支援力量,同时对征用的民船按需要进行快速改装。如“伊利莎白女王二世”号和“堪培拉”号客轮都改装为运兵船,“大西洋运送者”号和“大西洋堤道”号滚装船改装为飞机运输船,特别是“乌干达”号客船正载着9 4 0 名学生在地中海航行,接到征用命令立即在就近港口停靠,让学生上岸,随即驶向直布罗陀,仅用三天就改装为医院船。英国的这些高效迅速的临战准备,奠定了取胜的基础。
此外,4 月2 6 日,由2 3 艘军舰、2 0 架飞机、2 0 0 0 名陆军组成第二梯队从波特兰启航。5 月1 2 日,由1 8 艘军舰和3 0 0 0 名陆军组成的第三梯队从安普顿启航。
4 月7 日,英国宣布对马岛周围2 0 0 海里实施全面海空封锁。
4 月1 2 日,英军的核潜艇最先到达马岛海区,开始执行进行封锁。
4 月1 5 日,英军从阿森松岛起飞的“猎迷”巡逻机,开始对马岛海域进行空中巡逻。
4 月1 7 日,英军舰队到达阿森松岛,休整一天,并补充物资,进行实弹射击,校正了枪炮。同时战时内阁提出把战争控制在争议地区,不进攻阿根廷本土的原则。并积极展开了外交和政治攻势,使美国、欧共体等国都表示支持英国,中断了与阿根廷的军火贸易,实行对阿的军火禁运,向英国则提供后勤保障、通讯、卫星情报等便利。
4 月1 9 日,特混舰队从阿森松岛启程,前往马岛。
4 月2 0 日,由英军特种空勤团(简称S A S )和海军特别舟艇中队(简称S B S )的特种部队的成员组成联合侦察分队在南岛机降。但南岛上暴风骤雨的恶劣天气使英军损失2 架直升机,侦察分队无法开展活动,只好无功而返。
4 月2 2 日,十四名S B S 队员先从C —1 3 0 运输机伞降在南岛北部海域,再换乘潜艇到达距南岛约三海里处,最后游上岸,进行侦察,查明了南岛上阿军的兵力、装备、火力配置,并为后续部队的登陆选择了机降地点,还清除了岛上的雷区。
4 月2 4 日,由2 艘驱逐舰,2 艘护卫舰组成的先遣队驶抵南岛海域。
4 月2 5 日,南岛上的S B S 队员引导第4 2 陆战突击营机降在岛上,晚六时,英军占领了南岛首府格里特维肯港。同一天在马岛海域巡逻的英军“山猫”直升机发现了以水面状态航行的阿军“圣菲”号潜艇,马上进行攻击,发射A S —1 2 空舰导弹,并投下深水炸弹,“圣菲”号遭到重创,只好抢滩搁浅,6 5 名艇员弃艇逃生,被英军俘虏,“圣菲”号后在拖带中沉没。
4 月2 6 日,英军俘虏了阿军在南岛的守岛部队1 5 6 人,英方无一伤亡,重占南岛。使英军获得了一个重要的前进基地。
4 月2 8 日,英军舰队到达马岛,英国国防部宣布从格林威治时间4 月3 0 日十一时起,所有进入马岛周围2 0 0 海里禁区的飞机和舰只都将遭到攻击。阿军进入最高戒备状态,在马岛开始实行灯火管制和宵禁。
4 月3 0 日,英军舰队完成对马岛海空封锁的部署。“征服者”号核潜艇发现阿军1 艘巡洋舰和2 艘驱逐舰组成的舰队,一面报告指挥部,一面进行跟踪。
5 月1 日,英军从阿森松岛起飞的“火神”轰炸机和从航母起飞的“鹞”式战斗机首次空袭马岛。
5 月2 日,经战时内阁批准,“征服者”号潜艇在2 0 0 海里禁区外3 6 海里处,在1 4 0 0 码距离上,向跟踪三天的阿军“贝尔格诺将军”号巡洋舰发射三枚M K —8 鱼雷,命中两枚,巡洋舰在四十五分钟后沉没,阿军有3 2 1 人阵亡或失踪。由于该舰被击沉,大大打击了阿军的士气,并使得阿根廷海军主力撤离马岛海域,在整个战争期间都龟缩于本土,再未出战。
5 月3 日,英军的“山猫”直升机在马岛以北海区,用A S —1 2 “海上大鸥”空舰导弹击沉、击伤阿军巡逻艇各1 艘。
5 月4 日,阿军“海王星”侦察机发现英军“谢菲尔德”号驱逐舰,便召唤2 架“超级军旗”攻击机前去攻击,“超级军旗”采取距海面5 0 米高度超低空飞行以躲避英军的雷达,在距英舰4 6 公里处突然升到1 5 0 米仅用3 0 秒打开雷达锁定英舰发射2 枚A M —3 9 “飞鱼”导弹,然后急转弯同时下降到3 0 米返航。英军发现导弹来袭,舰长只来得及大叫一声:“隐蔽!”就被一枚导弹击中,随即燃起大火,尽管舰上的损管人员竭力扑救达五小时,仍无法控制火势,舰长只得下令弃舰,英军伤亡失踪7 8 人。六天后,“谢菲尔德”号在拖回英国途中沉没。这艘排水量3 2 0 0 吨,造价达2 亿美元的英国最先进的军舰被击沉,对英军的打击极大,英军吸取教训,采取各种措施防范阿军的导弹攻击。
5月6 日,英军十六名S A S 队员先搭乘潜艇再换乘橡皮舟潜入阿根廷本土的里奥·加列戈斯空军基地,一举炸毁阿军8 架“超级军旗”,而阿军总共才不过1 4 架。
5 月7 日,英国又宣布将禁区扩大到距阿根廷海岸十二海里。
5 月9 日,英军“鹞”式战斗机击沉阿军的“一角鲸”号补给舰。
5 月1 0 日,英军“活泼”护卫舰击沉阿根廷“洛斯埃斯塔多斯”号补给舰。
英军在此期间破译阿军密码,全面掌握阿军作战企图和兵力部署,并综合“S A S ”、“S B S ”的战场侦察确定马岛的东岛北侧圣卡洛斯湾为登陆地点。但是,在福克兰海峡北口的佩布尔岛上的机场,雷达站构成严重威胁,为扫清障碍又不暴露登陆企图。英军决定派突击队消灭佩布尔岛的目标,但不作占领。
5 月1 1 日夜间,八名“S A S ”,“S B S ”队员摸上佩布尔岛进行侦察。
5 月1 4 日夜间,五十名突击队员乘三架直升机在八名先遣队员引导下机降于岛上,炸毁阿军6 架“普卡拉”攻击机,4 架“T - 3 4 ”教练攻击机,1 架运输机。队员中的炮兵观察组指引“格拉摩根”号驱逐舰的1 1 5 m m 主炮猛轰岛上的目标,1 座军火库,6 座雷达站均被炸毁。英军在烈火中乘直升机安然返回,以轻伤2 人的代价取得全胜,扫清了登陆的障碍。
考虑到阿军在马岛的兵力达1 4 0 0 0 人,而英军首批登陆部队至多才1 0 0 0 人,如何以少胜多,只有出奇制胜。为此伍德沃德煞费苦心,大摆迷魂阵。
由“S A S ” “S B S ”派遣的突击分队很早便潜伏上岛,在岛上英籍居民的掩护下,一面摸清阿军的布防,一面积极活动,四处袭扰,唯独对阿军的指挥部没有袭击,主要原因就在于英军破译了密码,阿军的指挥部成了英军情报来源的重要途径。
5 月1 9 日,英军四支侦察小分队登陆。
5 月2 0 日,英军舰队在马岛西南海域游弋,并派出驱逐舰炮击岸上目标。还在达尔文港和福克斯湾实施了佯动登陆。将阿军的注意力全吸引到斯坦利港方向。英军的突击编队两天前由南岛进到马岛东北约2 0 0 海里海域集结,于登陆前一天的下午,利用不良天气和夜幕掩护向登陆地区机动,在范宁角附近展开。
5 月2 1 日凌晨三时,S A S 突击队作为第一梯队在范宁角登陆,在先期登陆的侦察分队协助下,消灭了阿军约5 0 人的守卫部队。三时三十分,英军开始舰炮火力准备。三时四十分,英军2 艘两栖攻击舰,4 艘登陆舰,在圣卡洛斯实施多点立体登陆,未遇抵抗便顺利上岸。英军抓住阿军夜战能力差的弱点,争分夺秒抢运人员、物资,在四小时里上岸2 5 0 0 人,3 2 0 0 0 吨物资。并构筑工事,组织防御,准备迎击阿军的反扑。果然,天刚亮,阿军便出动1 6 架“普卡拉”攻击机,1 4 架“幻影”战斗机,猛烈空袭英军舰队和登陆滩头。阿军飞行员受过美、法、以等国教官的严格训练,技术高,作风猛,战斗力很强。面对英军高炮、导弹和“鹞”式战斗机组成的防空体系,毫不畏惧,击沉“热心”号护卫舰,击伤驱逐舰1 艘,护卫舰2 艘,辅助舰1 艘。阿军也付出被击落1 4 架飞机的代价。英军顶住了阿军的反击,控制了2 0 平方公里的滩头阵地,还铺设了可供“鹞”式和直升机起降的钢板简易机场,进一步巩固了登陆滩头。
5 月2 2 日,阿军令人费解地按兵不动,给了英军喘息之机,英军乘机补充物资,调整部署,并展开了一个“吹管”防空导弹连,组织了完善的防空火力配系。
5 月2 3 日,阿军出动近百架次飞机,继续发动猛烈空袭,击沉了“羚羊”号护卫舰。
5 月2 5 日,正是阿根廷国庆,阿空军倾全力出击,全天出动约2 0 0 架次,取得击沉“考文垂”号驱逐舰,“大西洋运送者”号滚装船,击伤1 艘驱逐舰,1 艘护卫舰的辉煌战绩。英军不幸中的大幸是“大西洋运送者”号上运送的1 6 架“鹞”式战斗机和1 架“支努干”重型直升机在被击沉前就飞到了岸上机场。三天来,阿空军英勇战斗,给予英军沉重打击,但一来飞机性能不及英军,二来又得不到海陆军的有力支援,三来由于阿根廷一百多年来没有战争,战备较差,投下的炸弹有4 0 % 没有爆炸,所以无法阻止英军的登陆。而自身损失也高达31架飞机。三天里,英军上岸部队已达5 0 0 0 人,滩头阵地扩大到1 5 0 平方公里,建立起了补给基地,通信枢纽,并在钢板简易机场加铺了铝合金跑道。
5 月2 7 日,英军开始发起陆上进攻,兵分两路向斯坦利港推进。南路以第2 伞兵营为先导,第4 5 陆战营为后援,沿东南公路,经达尔文港、古斯格林、费兹罗伊湾、布拉夫湾从南面攻击;北路以6 0 名S A S 队员为先导,第3 伞兵营,第4 陆战营跟进,沿道格拉斯、蒂尔湾,直取斯坦利。
5 月2 8 日,英军攻占达尔文港和道格拉斯。
5 月2 9 日,英军攻占古斯格林和蒂尔湾。
5 月3 0 日,阿军出动1 架“超级军旗”和4 架“天鹰”攻击英军的旗舰“无敌”号航母,阿军以2 架“天鹰”被击落的代价击伤“无敌”号,但英军矢口否认。当晚,由“伊莉莎白女王二世”号客轮运送的3 0 0 0 英军上岛。进一步加强了英军的力量。
5 月3 1 日,北路英军进抵肯特山,就地布防,等待南路英军。
6 月1 日,南路英军也到达肯特山,与北路英军汇合。阿军此时采取放弃外围,集中主力固守斯坦利港方针。英军在攻占肯特山和查杰林山完成对斯坦利港的包围后,并不急于攻击,而是调整部署,补充给养,派出S A S 和S B A 队员四处活动,进行战场侦察,很快查清阿军以肯特山、查杰林山为第一道防线,以哈里顿山、浪顿山为第二道防线,以无线岭、欲坠山、威廉山、工兵山一线为主防御阵地,即加尔铁里防线,在三道防线之间都布设大量地雷和障碍,只留一条由炮火保护的秘密通道供联络之用。伍德沃德了解敌情后,决定投入后续部队第五步兵旅。该旅辖三个营,A 营是威尔士禁卫军,B 营是苏格兰禁卫军,该营曾参加二次大战,在阿拉曼战役中大败德军而名扬天下,C 营是赫赫有名的廓尔喀营,因士兵都是招募的尼泊尔廓尔喀人而得名,廓尔喀人以吃苦耐劳骁勇善战而闻名,人人身佩廓尔喀弯刀,二战中他们曾以这种锋利的弯刀和凶悍的刀法将横行东南亚的日军杀得溃不成军。
6 月7 日,第五旅乘上登陆舰,悄然启程准备在立夫来岛登陆。途经天鹅湾时,旅长威尔逊·摩尔准将发现弗兹罗的阿军正在撤离,摩尔凭借一名职业军人的出色直觉,觉得这是一个极佳的机会,便未经指挥部批准,当机立断命令在仅距斯坦利港1 6 公里的希拉夫湾登陆。这一举动在战后被普遍认为是极富主动精神的,由于阿军的撤离,英军第五旅3 5 0 0 人顺利在希拉夫湾登陆成功。
6 月8 日,阿军出动大批飞机空袭在希拉夫湾滩头的英军,击沉登陆舰1 艘,击伤护卫舰1 艘,登陆舰1 艘。阿军损失飞机1 1 架。但仍无力阻止英军的登陆。此时英军在岛上的力量已大大增强,共有地面部队8 0 0 0 人,重炮3 0 门,坦克2 0 辆。
6 月1 1 日,经三天的准备,英军以“火神”轰炸机和“鹞”式战斗机进行密集轰炸,同时驱逐舰、护卫舰以舰炮火力掩护,支援地面部队向阿军的第二道防线猛攻,第4 5 陆战营攻占哈里特山和浪顿山,突破第二道防线,并控制了斯坦利外围所有制高点。阿军唯一的反击就是用岸基A M —3 9 “飞鱼”导弹击伤“格拉摩根”号驱逐舰。
6 月1 2 日,英军按计划休整一天。当晚设在肯特山上的无线电监听小组截获并破译马岛阿军发给总统的密电,获悉阿军已无力再战。摩尔准将决定立即投入预备队,实施最后一击。半夜,英军第五旅B 营、C 营和第二伞兵营,沿S B S 标示出的秘密通道,向阿军发起全面攻击。激战五小时,于6 月1 3 日凌晨五时,攻占了无线岭、欲坠山和威廉山,夺取了加尔铁里防线上的所有要点。
6 月1 4 日,英军继续攻击,阿军丢弃重武器退入斯坦利港市区。从早晨七时三十分起,英军集中所有大炮猛烈轰击,阿军的大炮刚一还击,便被英军用炮瞄雷达和计算机火控系统指引的精确火力所消灭,随后英军便全力轰击斯坦利港内的目标,猛烈的炮击整整持续了十个小时,英军共发射了一万二千发炮弹,几乎用完英军所有的弹药。午后,英阿两军达成非正式停火协议。
6 月1 4 日二十一时,斯坦利港内残余的九千多阿军投降。至此,战斗基本平息。
6 月1 5 日,阿根廷总统宣布马岛的战斗已经结束。英国也宣布阿军投降,夺回马岛。至此,历时7 4 天的马岛战争正式结束。
7 月中旬,双方遣返了战俘。8 月宣布取消海空禁区,恢复正常航行。至此两国间的敌对行动完全结束。
马岛的失败还导致阿根廷国内矛盾激化,总统加尔铁里和海、空军司令等高级将领被迫辞职,次年文官政府经大选上台后,又把发动战争的主要军事领导人送上军事法庭受审。
战争中,英军死亡2 5 5 人,伤7 7 7 人,被俘2 1 0 人。损失飞机3 7 架,其中“鹞”式8 架。被击沉驱逐舰2 艘,护卫舰2 艘,登陆舰1 艘,滚装货船1 艘,被击伤驱逐舰4 艘,护卫舰1 1 艘,登陆舰2 艘,扫雷舰1 艘。耗资1 7 亿美元。阿根廷死亡1 0 0 0 人,伤1 3 0 0 人,被俘1 1 8 0 0 人。损失飞机1 1 7 架。被击沉巡洋舰1 艘,潜艇1 艘,侦察舰1 艘,补给船2 艘,巡逻艇1 艘。被击伤军舰6 艘。耗资3 2 亿美元。加上美国和欧共体经济制裁所造成直接、间接经济损失共达数十亿美元。
英军获胜原因在于以下几点:
其一,战略决策上,阿方在初期掌握了主动权,但错误判断英国不会劳师远征,同时又高估了自己的民族感情和军事实力。其决策建立在一厢情愿的基础上。英国虽在初期仓促应战,但是反应快,决策准,客观清醒估计了形势,采取果断积极的战略方针,以军事斗争为主,兼以政治、外交、经济多管齐下,充分调动了国际、国内一切有利条件,发挥总体优势,最终走向胜利。
其二,在兵力部署上,阿军对国际局势、英军企图、战略方向都作了错误判断。在英国出兵后,认为英国会进攻阿根廷本土,将大批部队用于防御大陆;对存在领土争议的邻国智利深怀戒心,在边境部署大量精锐装甲部队;在马岛战区,对靠近本土的西岛没有充分利用,仅部署占参战兵力3 % 的部队;在东岛将主力集中于斯坦利港附近,其他地区分散把守,没有掌握足够的机动兵力,给英军可乘之机。
其三,在战术指导上,阿军思想消极,战术呆板,而且没有用最具战斗力的航空兵攻击英军防卫能力最弱但又是最重要的后勤船只,这是最大失误。战争史上防守一方不去攻击进攻方漫长而脆弱的补给线,是极为少见的。英军战略指导思想正确,战术灵活多样,善于抓住关键环节,争取主动。如首先夺取南岛,既振奋士气,又取得了立足点和前进基地,一举两得。又如一举击沉阿军巡洋舰,极大震撼阿军,迫使其海军怯战不出。
其四,在指挥体制上,阿根廷的联合司令部有名无实,无法担负战略指挥和协调作用,上层领导集团包括总统加尔铁里在内的高级将领没有实战经验,缺乏指挥素养。战区指挥官奥斯瓦尔多·加西亚中将、胡安·隆巴多少将、梅嫩德斯准将等平庸无为,既未认真组织抗登陆的准备,作战指挥也不顽强,很多地方未经战斗就轻易放弃。英国成立战时内阁作为最高统帅机构,集中指挥调度军队各军种和政府各部门,使之协调一致。并采取委托式指挥法,即将战区指挥重任全权授予前线指挥官,有关战区以外及事关战争进程的重要行动由战时内阁决定。这种既高度集中又极其灵活的指挥体制,使英军充分发挥了诸兵种联合作战的整体威力。而英军的指挥官伍德沃德少将和摩尔准将都是具有相当高军事素质和丰富经验的佼佼者。
其五,在战争准备上,阿方虽有夺占马岛的决心却无长期坚守的精神准备和物质准备,在马岛投入兵力不足,形不成优势,加上阿根廷没有自己的国防工业,平时对重要的战略物资又没必要储备,当美国和欧共体实行武器禁运后就使得飞机、导弹的消耗无法补充,陷入弹尽援绝的困境,直接导致阿空军在后期攻击力明显减弱。此外阿军平时战备较差,影响了己方战斗力的发挥,特别是阿军由于炸弹引信失灵或过期,使投下的炸弹有4 0 % 没有爆炸。英军认为如果阿军投下的炸弹都爆炸的话,英军的损失将达到无法坚持的程度。而英军平时战备程度高,有6 0 % 的军舰能随时投入作战,并拥有充足的物资储备。而其军队是一支训练有素的常备军,经常进行在各种气候、地形下的演练,能很快投入战争。特别是英军的后勤船只有8 0 % 从民船中征用,所以对民用船只有专门的征用计划和改装方案,在两三天里就完成了征用改装,表现出的高效令人惊叹。
其六,在后勤保障上,阿方在占领马岛后没有认真组织后勤,首先没在马岛修建必要规模的机场,使得阿军的飞机只能从远离战区的本土起飞,因受作战半径的限制大大影响作战效果。其次在马岛没有储备足够的物资,加上开战后的消耗和英军的封锁,使阿军的补给成为致命问题。部队缺衣少食,弹药匮乏,根本无力作战。相反远离本土的英军后勤保障十分出色,先后在阿森松岛建立中途补给基地,在南乔治亚岛建立前进补给基地,在圣卡洛斯建立滩头补给基地,运用现代化的海空运输工具,通过周密科学的计划组织,对部队进行源源不断的补给,保证了英军每个士兵每天能有两餐热食,有新发的御寒衣物,弹药充足,还有4 艘医疗船提供医疗卫生保障。在通信保障上,除利用了美国的通信卫星外,还在直布罗陀、阿森松岛、加拿大、新西兰等地开设2 6 个无线电发射台。加上特混舰队本身电子设备齐全,干扰和抗干扰能力强。使舰队与本土通讯顺畅。
这些情况表明,阿根廷在严重不足的准备下,轻率发动了战争,岂有不败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