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什么是英阿马岛战争
1982年的英阿马岛战争马尔维纳斯群岛,也称福克兰群岛,是南大西洋通往太平洋的战略要地。1982年3~6月,英国和阿根廷围绕马尔维纳斯等三个群岛的主权问题爆发了一场战争。这场战争以阿根廷的失败而告终,一共持续了七十四天。
马尔维纳斯群岛,位于靠近南美洲大陆的大西洋洋面上,是南大西洋通往太平洋的战略要地。与马尔维纳斯群岛在地理上相隔较远,但在地缘上几乎融为一体的另有两个群岛,这就是南乔治亚群岛和南桑德韦奇群岛。1982年3~6月,英国和阿根廷围绕马尔维纳斯等3个群岛的主权问题爆发了一场战争。虽然这场战争规模不大,持续时间不长,但它为现代条件下的局部战争特别是海上作战提出了值得重视的新问题,创造了新经验,因而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
英阿两国围绕马岛的主权争执渊源较深。英国认为,马岛最先由英国人发现;阿根廷则认为,马岛在1770年已归西班牙所有,在此之前英国缺乏有效先占行为,而阿根廷则是从西班牙手中接管马岛的(1820年)。1833年,英国以武力夺取了马岛,1943年向岛上派出了第一位总督。此后,阿根廷保留了对马岛的主权要求,两国纷争一直延续下来。
1981年底,加尔铁里就任阿根廷总统后不久,阿军方制定了旨在武力收复马岛的“罗萨里奥行动”计划。1982年3月19日,阿根廷斯科蒂斯公司一行60人,乘海军运输船来到南乔治亚岛利斯港,上岛工人在岛上升起了阿根廷国旗。3月22日,英国外交部就此事向阿根廷提出抗议照会。3月26日,阿根廷出动3支海军特混舰队,分别于4月2日和3日实施登陆突击行动,一举夺取了马岛等3个群岛。
对阿根廷的行动英国作出了迅速反应,在马岛被占的当日下午,英国政府立即召开内阁会议,作出了同阿根廷断交,并派出特混舰队收复失地的决定。
随后,英国进行了紧急出征准备。英国于4月7日宣布,自4月12日格林威治时间4时起对马岛周围200海里海域实行海上封锁。
针对英国的反应,阿根廷也进入了占岛后的战略展开阶段。完善了岛上的行政和作战指挥机构,成立了南大西洋战区司令部,从4月2日到12日,从海上和空中向马岛紧急空运人员和物资,使岛上兵力达到1.3万人。
由于英阿两国军事行动的展开,国际社会作出了强烈反应,许多国家表明了各自的立场,并作出了援助行动。与此同时,国际调停和斡旋活动也开始积极进行。但是,由于双方在先撤兵或先承认主权问题上相持不让,国际调停没有取得成功。于是,随着英国宣布的封锁日期的到来,战争进入了下一阶段即封锁与反封锁阶段。
整个封锁与反封锁阶段从4月12日起至5月20日英军开始登陆行动的前夜止,其间根据形势的发展,以4月30日为界,又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一阶段,阿军继续完善防御部署,英军则经阿森松岛向马岛开进,并且取得下步作战行动的临时后方基地,于4月23日夺取了阿军防守薄弱的南乔治亚岛。后一阶段,英军特混舰队已抵达马岛海域,开始按计划对马岛海域实施严密封锁,并于4月28日将封锁圈从海上扩展到空中。在此过程中,为了威慑阿根廷海军,消除其对英国特混舰队的威胁,英国潜艇在封锁圈以外击沉了阿根廷巡洋舰“贝尔格拉诺将军”号。作为反击,阿出动海军航空兵寻击英舰。5月4日上午,阿海军航空兵3架“超级军旗”式战斗机以法制“飞鱼”式反舰导弹,击沉了英国的“谢菲尔德”号驱逐舰。
在双方封锁与反封锁斗争激烈进行的时候,还进行了一些谈判和调停活动,但仍未取得收获。因此,英军加紧了登陆作战的准备。5月7日,英特混舰队指挥部最后通过了“萨顿”两栖登陆计划。5月12日,作为特混舰队后续部队的第五步兵旅乘“伊丽莎白二世女王”号客轮从南安普敦启程,开赴战区。5月11至14日,英军特种军队“特别舟艇中队”的突击队员又摧毁了英选定登陆点附近的贝卡尔岛上的机场等目标。对这些情况,阿方未能做出准确判断,误认为英军是企图打一场持久的消耗战,因此在军事上陷入了被动。
英军选定的登陆点位于同马岛首府斯坦利港相反的马岛东岛的最西端。5月20日,英国登陆突击编队完成集结。21日凌晨,登陆行动全面展开,至上午10时许,第一批2800名官兵和大部分装备已上陆完毕。部队上陆后,立即构筑了防御阵地,并以舰炮及各种防空导弹和高射机枪组成了防空火力网。
阿根廷军队在查明英军登陆情况后,立即组织了大规模空中反击。阿根廷航空兵的反击给英军造成了严重损失,但由于实力的限制和英军的抗击,它并没能起到完全破坏英军登陆计划的作用。英军在猛烈的空袭下,继续扩大登陆成果,至5月25日晚,第一梯队5000多人连同3.2万多吨作战物资全部上陆完毕,登陆场面积达到150平方公里。从这时起,激烈的战斗就从海上移到了陆地。
英军登陆后,根据地形和阿军防御态势,下定决心南北两路分进合击,向斯坦利港外围发动钳形攻势,待后援的步兵第五旅上陆后,向斯坦利港发起总攻。阿军在斯坦利港外围共设有三道防线,最后一道以无线岭、欲坠山、威廉山、工兵山等高地为依托,被称为“加尔铁里防线”。英军行动开始后,南北两路分别于5月31日和29日到达斯坦利港外围指定地域。后续部队第五步兵旅则于5月30日在登陆点上陆,并于6月10日辗转进入总攻阵地。
6月11日黄昏,英军两个旅共8个营向阿军主阵地发起总攻。经3天激战,于14日晨突破了阿军的最后一道防线。当日下午,英军登陆部队司令官穆尔少将同阿根廷守岛部队司令官梅嫩德斯少将举行会晤,同意自格林威治时间当日19时起实行正式停火。6月19日,英特混舰队的一支特混小队又夺取了南桑德韦奇岛。至此,历时74天的马岛战争宣告结束。
英阿马岛战争是一场领土主权争夺战。这场战争在战争指导、战争动员等方面都给予人们以深刻启示,最重要的是它展示了精确制导武器的使用给战争,主要是海战带来的变化。战争中,双方都有一些成功使用精确制导武器的例子。最突出的是,阿根廷海军航空兵用“飞鱼”导弹击沉了英国特混舰队的“谢菲尔德”号导弹驱逐舰;英国海军潜艇用“虎鱼”式鱼雷击沉了阿根廷海军的“贝尔格拉诺将军”号洋舰。精确制导武器的使用,使传统海战“大炮巨舰”的模式发生了变化,海战的内容变得更加丰富了。
各个国家通过对英阿马岛战争得失分析,认识到要取得未来海岛作战主动权,就必须在平时战备、作战体制、武器装备、军事训练、作战思想等方面适应海岛战争的发展和要求。英军完备的预备役动员机制,快速的机动能力,有效的后勤保障,以及掌握电子干扰技术和高敌一筹的精确制导武器等,对战争胜利都有着重大作用;同时阿根廷战略决策失误、战争准备不足、战争指导不力、指挥员运用不当、协同作战能力低等,都是战争失败的基本原因,这正反两方面情况,为许多国家提供了参照。
⑵ 马岛战争
马岛战争
1 9 8 2 年4 月2 日到6 月1 4 日,历时7 4 天的英阿马岛之战,这一场未经正式宣战的战争,外交家称为“武装冲突”,军事家则称为“马岛战争”,这是二十世纪第一场可算得上现代化的战争。
马尔维纳斯群岛(本文简称马岛),位于南大西洋,东到西经5 7 °4 0 ’,西到西经6 2 °,南到南纬5 3 °,北到南纬5 2 °1 5 ’之间的海面上。该群岛由3 4 6 个岛礁组成,总面积1 5 8 0 0 平方公里,其中长年有人居住的有十五个岛屿,主要有索莱达岛(即东福克兰岛,本文简称东岛),大马尔维纳斯岛(即西福克兰岛,本文简称西岛),总人口约两千,绝大多数是英国移民后裔。首府为斯坦利港(即阿根廷港)。南乔治亚岛是马岛的附属岛屿,(本文简称南岛),位于马岛东南7 1 6 海里,西经3 9 °南纬5 3 °的海面上,面积3 7 0 0 平方公里,居民随季节变化时多时少,最多达5 0 0 人,首府为格里特维肯港。
马岛距南大西洋与南太平洋之间的要冲航道麦哲伦海峡2 5 0 海里,距阿根廷本土2 7 6 海里,距英国本土7 0 0 0 海里。属寒带气候,岛上多沼泽,生物资源贫乏,但战略地位极其重要,不仅位于沟通南半球两大洋交通的必经之路,而且漫长曲折的海岸线组成的众多港湾,构成英国在南大西洋的最重要的基地。在两次世界大战中,英国海军都利用这一基地控制南大西洋的制海权。而近年来,马岛又成为开发南极的前进基地,其地位更显重要。加上八十年代发现的海底石油,更加剧英阿对马岛主权之争。
说起英阿对马岛的主权之争,由来以久,漫长而复杂。1 5 9 2 年,英国人约翰·戴维斯发现该岛,但阿根廷则认为是葡萄牙人戈梅斯于1 5 2 0 年发现的。
1 6 9 0 年,英国人约翰·斯特朗发现东西两岛之间的海峡,命名为福克兰海峡,并由此命名该群岛为福克兰群岛。十八世纪初,大批法国人先后来到该岛,称为马洛伊内群岛,后转化为西班牙语的马尔维纳斯群岛。
1 7 6 4 年法国人在东岛建立定居点,1 7 6 5 年英国人在西岛建立定居点。
1 7 6 6 年,西班牙以2 5 万英镑的价格从法国手里买下东岛,1 7 7 0 年,西班牙又出兵占领西岛。
1 8 1 6 年,阿根廷宣布独立,宣称继承西班牙对马岛的主权。
1 8 3 2 年英国占领西岛,次年占领东岛。
从此英阿对马岛的主权进行过多次谈判。
1 9 8 2 年2 月双方在纽约的谈判又宣告破裂。阿根廷开始准备以武力收复马岛,并制订出代号为“罗萨里奥”的行动计划。
1 9 8 2 年3 月1 9 日,阿根廷一家公司的3 9 名工人来到南岛拆除一家旧鲸鱼加工厂,工人们出于爱国热情,在岛上升起了阿根廷国旗。英国立即提出强烈抗议。3 月2 4 日,英国原驻马岛的海军“忍耐”号破冰船,搭载两架直升机和1 4 0 名士兵,前往南岛实施威慑。
3 月2 6 日,阿根廷总统阿尔铁里下令提前实施“罗萨里奥”计划,由2 艘驱逐舰,2 艘护卫舰,1 艘坦克登陆舰,1 艘潜艇,1 艘破冰船,1 艘补给船搭载2 个营的海军陆战队组成第4 0 两栖特混编队,从贝尔格拉诺启程前往收复马岛,以1 艘护卫舰,1 艘供应舰搭载2 个排的海军陆战队组成第6 0 两栖特混编队,从德塞阿多港启程前往收复南岛,还以1 艘航母,4 艘驱逐舰,1 艘护卫舰,1 艘油船组成第2 0 特混编队,提供战役掩护。作战总指挥为陆军第5 军军长兼马尔维纳斯战区司令奥斯瓦尔多·加西亚中将。
4 月1 0 日,第4 0 两栖编队驶抵马岛。午夜时分,阿军陆战队的侦察小队在彭布罗克角登陆。次日凌晨,蛙人分队在约克海滩登陆。六时三十分,阿军主力在龙克湾登陆,随即攻占了机场和港口。八十三十分,阿军七架C —1 3 0 运输机运来3 0 0 0 多后援部队,使岛上阿军总兵力达4 0 0 0 人。九时,马岛的英国总督率所部1 8 1 名官兵投降,阿军占领马岛,建立了行政机构,任命梅嫩德斯准将为马岛军事长官。
阿军收复马岛的消息传到国内,群情振奋,数十万人聚集在总统府前的“五月广场”,高唱国歌,高呼口号,欢庆胜利。全国十多个政党一致表示支持政府的行动。总统加尔铁里的威望达到顶峰。
英国在获悉马岛被阿根廷占领后,立即宣布与阿断交,成立以首相撒切尔夫人为主席的战时内阁,作为最高决策机构,并制定了以武力为后盾,政治、外交、经济多管齐下,迫使阿方撤军,如果阿根廷不屈服,就用武力重夺马岛的战略方针。
4 月3 日,阿军第6 0 两栖编队在南岛登陆,经短促交火,占领南岛,英国守军2 3 人投降。就这样,阿军以伤亡7 人,损失2 架直升机的代价,占领了整个马岛。随即向马岛进行紧急运输,运送大量的援军和物资。
同一天,英国国会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一次以全票赞成通过以武力收复马岛的决议,任命伍德沃德海军少将为特混舰队司令,此人时年四十九岁,毕业于海军学院,担任过潜艇艇长、驱逐舰舰长、国防部海军作战计划处处长,机敏果断,有“海狼”之称。
4 月5 日,英军以“竞技神”号和“无敌”航空母舰为核心组成特混舰队,共有3 7 艘战舰,2 0 架“鹞”式战斗机,5 8 架各型直升机,3 5 0 0 名海军陆战队。由朴茨茅斯和直布罗陀启航。正在大西洋的4 艘核潜艇也全速赶往马岛。在特混舰队一万三千公里的航程途中,英军参战部队完成了制定作战方案、战斗序列编组、战术演练等一系列准备工作,并根据4 月4 日议会签发的法令,征租5 8 艘民船,作为舰队的后勤支援力量,同时对征用的民船按需要进行快速改装。如“伊利莎白女王二世”号和“堪培拉”号客轮都改装为运兵船,“大西洋运送者”号和“大西洋堤道”号滚装船改装为飞机运输船,特别是“乌干达”号客船正载着9 4 0 名学生在地中海航行,接到征用命令立即在就近港口停靠,让学生上岸,随即驶向直布罗陀,仅用三天就改装为医院船。英国的这些高效迅速的临战准备,奠定了取胜的基础。
此外,4 月2 6 日,由2 3 艘军舰、2 0 架飞机、2 0 0 0 名陆军组成第二梯队从波特兰启航。5 月1 2 日,由1 8 艘军舰和3 0 0 0 名陆军组成的第三梯队从安普顿启航。
4 月7 日,英国宣布对马岛周围2 0 0 海里实施全面海空封锁。
4 月1 2 日,英军的核潜艇最先到达马岛海区,开始执行进行封锁。
4 月1 5 日,英军从阿森松岛起飞的“猎迷”巡逻机,开始对马岛海域进行空中巡逻。
4 月1 7 日,英军舰队到达阿森松岛,休整一天,并补充物资,进行实弹射击,校正了枪炮。同时战时内阁提出把战争控制在争议地区,不进攻阿根廷本土的原则。并积极展开了外交和政治攻势,使美国、欧共体等国都表示支持英国,中断了与阿根廷的军火贸易,实行对阿的军火禁运,向英国则提供后勤保障、通讯、卫星情报等便利。
4 月1 9 日,特混舰队从阿森松岛启程,前往马岛。
4 月2 0 日,由英军特种空勤团(简称S A S )和海军特别舟艇中队(简称S B S )的特种部队的成员组成联合侦察分队在南岛机降。但南岛上暴风骤雨的恶劣天气使英军损失2 架直升机,侦察分队无法开展活动,只好无功而返。
4 月2 2 日,十四名S B S 队员先从C —1 3 0 运输机伞降在南岛北部海域,再换乘潜艇到达距南岛约三海里处,最后游上岸,进行侦察,查明了南岛上阿军的兵力、装备、火力配置,并为后续部队的登陆选择了机降地点,还清除了岛上的雷区。
4 月2 4 日,由2 艘驱逐舰,2 艘护卫舰组成的先遣队驶抵南岛海域。
4 月2 5 日,南岛上的S B S 队员引导第4 2 陆战突击营机降在岛上,晚六时,英军占领了南岛首府格里特维肯港。同一天在马岛海域巡逻的英军“山猫”直升机发现了以水面状态航行的阿军“圣菲”号潜艇,马上进行攻击,发射A S —1 2 空舰导弹,并投下深水炸弹,“圣菲”号遭到重创,只好抢滩搁浅,6 5 名艇员弃艇逃生,被英军俘虏,“圣菲”号后在拖带中沉没。
4 月2 6 日,英军俘虏了阿军在南岛的守岛部队1 5 6 人,英方无一伤亡,重占南岛。使英军获得了一个重要的前进基地。
4 月2 8 日,英军舰队到达马岛,英国国防部宣布从格林威治时间4 月3 0 日十一时起,所有进入马岛周围2 0 0 海里禁区的飞机和舰只都将遭到攻击。阿军进入最高戒备状态,在马岛开始实行灯火管制和宵禁。
4 月3 0 日,英军舰队完成对马岛海空封锁的部署。“征服者”号核潜艇发现阿军1 艘巡洋舰和2 艘驱逐舰组成的舰队,一面报告指挥部,一面进行跟踪。
5 月1 日,英军从阿森松岛起飞的“火神”轰炸机和从航母起飞的“鹞”式战斗机首次空袭马岛。
5 月2 日,经战时内阁批准,“征服者”号潜艇在2 0 0 海里禁区外3 6 海里处,在1 4 0 0 码距离上,向跟踪三天的阿军“贝尔格诺将军”号巡洋舰发射三枚M K —8 鱼雷,命中两枚,巡洋舰在四十五分钟后沉没,阿军有3 2 1 人阵亡或失踪。由于该舰被击沉,大大打击了阿军的士气,并使得阿根廷海军主力撤离马岛海域,在整个战争期间都龟缩于本土,再未出战。
5 月3 日,英军的“山猫”直升机在马岛以北海区,用A S —1 2 “海上大鸥”空舰导弹击沉、击伤阿军巡逻艇各1 艘。
5 月4 日,阿军“海王星”侦察机发现英军“谢菲尔德”号驱逐舰,便召唤2 架“超级军旗”攻击机前去攻击,“超级军旗”采取距海面5 0 米高度超低空飞行以躲避英军的雷达,在距英舰4 6 公里处突然升到1 5 0 米仅用3 0 秒打开雷达锁定英舰发射2 枚A M —3 9 “飞鱼”导弹,然后急转弯同时下降到3 0 米返航。英军发现导弹来袭,舰长只来得及大叫一声:“隐蔽!”就被一枚导弹击中,随即燃起大火,尽管舰上的损管人员竭力扑救达五小时,仍无法控制火势,舰长只得下令弃舰,英军伤亡失踪7 8 人。六天后,“谢菲尔德”号在拖回英国途中沉没。这艘排水量3 2 0 0 吨,造价达2 亿美元的英国最先进的军舰被击沉,对英军的打击极大,英军吸取教训,采取各种措施防范阿军的导弹攻击。
5月6 日,英军十六名S A S 队员先搭乘潜艇再换乘橡皮舟潜入阿根廷本土的里奥·加列戈斯空军基地,一举炸毁阿军8 架“超级军旗”,而阿军总共才不过1 4 架。
5 月7 日,英国又宣布将禁区扩大到距阿根廷海岸十二海里。
5 月9 日,英军“鹞”式战斗机击沉阿军的“一角鲸”号补给舰。
5 月1 0 日,英军“活泼”护卫舰击沉阿根廷“洛斯埃斯塔多斯”号补给舰。
英军在此期间破译阿军密码,全面掌握阿军作战企图和兵力部署,并综合“S A S ”、“S B S ”的战场侦察确定马岛的东岛北侧圣卡洛斯湾为登陆地点。但是,在福克兰海峡北口的佩布尔岛上的机场,雷达站构成严重威胁,为扫清障碍又不暴露登陆企图。英军决定派突击队消灭佩布尔岛的目标,但不作占领。
5 月1 1 日夜间,八名“S A S ”,“S B S ”队员摸上佩布尔岛进行侦察。
5 月1 4 日夜间,五十名突击队员乘三架直升机在八名先遣队员引导下机降于岛上,炸毁阿军6 架“普卡拉”攻击机,4 架“T - 3 4 ”教练攻击机,1 架运输机。队员中的炮兵观察组指引“格拉摩根”号驱逐舰的1 1 5 m m 主炮猛轰岛上的目标,1 座军火库,6 座雷达站均被炸毁。英军在烈火中乘直升机安然返回,以轻伤2 人的代价取得全胜,扫清了登陆的障碍。
考虑到阿军在马岛的兵力达1 4 0 0 0 人,而英军首批登陆部队至多才1 0 0 0 人,如何以少胜多,只有出奇制胜。为此伍德沃德煞费苦心,大摆迷魂阵。
由“S A S ” “S B S ”派遣的突击分队很早便潜伏上岛,在岛上英籍居民的掩护下,一面摸清阿军的布防,一面积极活动,四处袭扰,唯独对阿军的指挥部没有袭击,主要原因就在于英军破译了密码,阿军的指挥部成了英军情报来源的重要途径。
5 月1 9 日,英军四支侦察小分队登陆。
5 月2 0 日,英军舰队在马岛西南海域游弋,并派出驱逐舰炮击岸上目标。还在达尔文港和福克斯湾实施了佯动登陆。将阿军的注意力全吸引到斯坦利港方向。英军的突击编队两天前由南岛进到马岛东北约2 0 0 海里海域集结,于登陆前一天的下午,利用不良天气和夜幕掩护向登陆地区机动,在范宁角附近展开。
5 月2 1 日凌晨三时,S A S 突击队作为第一梯队在范宁角登陆,在先期登陆的侦察分队协助下,消灭了阿军约5 0 人的守卫部队。三时三十分,英军开始舰炮火力准备。三时四十分,英军2 艘两栖攻击舰,4 艘登陆舰,在圣卡洛斯实施多点立体登陆,未遇抵抗便顺利上岸。英军抓住阿军夜战能力差的弱点,争分夺秒抢运人员、物资,在四小时里上岸2 5 0 0 人,3 2 0 0 0 吨物资。并构筑工事,组织防御,准备迎击阿军的反扑。果然,天刚亮,阿军便出动1 6 架“普卡拉”攻击机,1 4 架“幻影”战斗机,猛烈空袭英军舰队和登陆滩头。阿军飞行员受过美、法、以等国教官的严格训练,技术高,作风猛,战斗力很强。面对英军高炮、导弹和“鹞”式战斗机组成的防空体系,毫不畏惧,击沉“热心”号护卫舰,击伤驱逐舰1 艘,护卫舰2 艘,辅助舰1 艘。阿军也付出被击落1 4 架飞机的代价。英军顶住了阿军的反击,控制了2 0 平方公里的滩头阵地,还铺设了可供“鹞”式和直升机起降的钢板简易机场,进一步巩固了登陆滩头。
5 月2 2 日,阿军令人费解地按兵不动,给了英军喘息之机,英军乘机补充物资,调整部署,并展开了一个“吹管”防空导弹连,组织了完善的防空火力配系。
5 月2 3 日,阿军出动近百架次飞机,继续发动猛烈空袭,击沉了“羚羊”号护卫舰。
5 月2 5 日,正是阿根廷国庆,阿空军倾全力出击,全天出动约2 0 0 架次,取得击沉“考文垂”号驱逐舰,“大西洋运送者”号滚装船,击伤1 艘驱逐舰,1 艘护卫舰的辉煌战绩。英军不幸中的大幸是“大西洋运送者”号上运送的1 6 架“鹞”式战斗机和1 架“支努干”重型直升机在被击沉前就飞到了岸上机场。三天来,阿空军英勇战斗,给予英军沉重打击,但一来飞机性能不及英军,二来又得不到海陆军的有力支援,三来由于阿根廷一百多年来没有战争,战备较差,投下的炸弹有4 0 % 没有爆炸,所以无法阻止英军的登陆。而自身损失也高达31架飞机。三天里,英军上岸部队已达5 0 0 0 人,滩头阵地扩大到1 5 0 平方公里,建立起了补给基地,通信枢纽,并在钢板简易机场加铺了铝合金跑道。
5 月2 7 日,英军开始发起陆上进攻,兵分两路向斯坦利港推进。南路以第2 伞兵营为先导,第4 5 陆战营为后援,沿东南公路,经达尔文港、古斯格林、费兹罗伊湾、布拉夫湾从南面攻击;北路以6 0 名S A S 队员为先导,第3 伞兵营,第4 陆战营跟进,沿道格拉斯、蒂尔湾,直取斯坦利。
5 月2 8 日,英军攻占达尔文港和道格拉斯。
5 月2 9 日,英军攻占古斯格林和蒂尔湾。
5 月3 0 日,阿军出动1 架“超级军旗”和4 架“天鹰”攻击英军的旗舰“无敌”号航母,阿军以2 架“天鹰”被击落的代价击伤“无敌”号,但英军矢口否认。当晚,由“伊莉莎白女王二世”号客轮运送的3 0 0 0 英军上岛。进一步加强了英军的力量。
5 月3 1 日,北路英军进抵肯特山,就地布防,等待南路英军。
6 月1 日,南路英军也到达肯特山,与北路英军汇合。阿军此时采取放弃外围,集中主力固守斯坦利港方针。英军在攻占肯特山和查杰林山完成对斯坦利港的包围后,并不急于攻击,而是调整部署,补充给养,派出S A S 和S B A 队员四处活动,进行战场侦察,很快查清阿军以肯特山、查杰林山为第一道防线,以哈里顿山、浪顿山为第二道防线,以无线岭、欲坠山、威廉山、工兵山一线为主防御阵地,即加尔铁里防线,在三道防线之间都布设大量地雷和障碍,只留一条由炮火保护的秘密通道供联络之用。伍德沃德了解敌情后,决定投入后续部队第五步兵旅。该旅辖三个营,A 营是威尔士禁卫军,B 营是苏格兰禁卫军,该营曾参加二次大战,在阿拉曼战役中大败德军而名扬天下,C 营是赫赫有名的廓尔喀营,因士兵都是招募的尼泊尔廓尔喀人而得名,廓尔喀人以吃苦耐劳骁勇善战而闻名,人人身佩廓尔喀弯刀,二战中他们曾以这种锋利的弯刀和凶悍的刀法将横行东南亚的日军杀得溃不成军。
6 月7 日,第五旅乘上登陆舰,悄然启程准备在立夫来岛登陆。途经天鹅湾时,旅长威尔逊·摩尔准将发现弗兹罗的阿军正在撤离,摩尔凭借一名职业军人的出色直觉,觉得这是一个极佳的机会,便未经指挥部批准,当机立断命令在仅距斯坦利港1 6 公里的希拉夫湾登陆。这一举动在战后被普遍认为是极富主动精神的,由于阿军的撤离,英军第五旅3 5 0 0 人顺利在希拉夫湾登陆成功。
6 月8 日,阿军出动大批飞机空袭在希拉夫湾滩头的英军,击沉登陆舰1 艘,击伤护卫舰1 艘,登陆舰1 艘。阿军损失飞机1 1 架。但仍无力阻止英军的登陆。此时英军在岛上的力量已大大增强,共有地面部队8 0 0 0 人,重炮3 0 门,坦克2 0 辆。
6 月1 1 日,经三天的准备,英军以“火神”轰炸机和“鹞”式战斗机进行密集轰炸,同时驱逐舰、护卫舰以舰炮火力掩护,支援地面部队向阿军的第二道防线猛攻,第4 5 陆战营攻占哈里特山和浪顿山,突破第二道防线,并控制了斯坦利外围所有制高点。阿军唯一的反击就是用岸基A M —3 9 “飞鱼”导弹击伤“格拉摩根”号驱逐舰。
6 月1 2 日,英军按计划休整一天。当晚设在肯特山上的无线电监听小组截获并破译马岛阿军发给总统的密电,获悉阿军已无力再战。摩尔准将决定立即投入预备队,实施最后一击。半夜,英军第五旅B 营、C 营和第二伞兵营,沿S B S 标示出的秘密通道,向阿军发起全面攻击。激战五小时,于6 月1 3 日凌晨五时,攻占了无线岭、欲坠山和威廉山,夺取了加尔铁里防线上的所有要点。
6 月1 4 日,英军继续攻击,阿军丢弃重武器退入斯坦利港市区。从早晨七时三十分起,英军集中所有大炮猛烈轰击,阿军的大炮刚一还击,便被英军用炮瞄雷达和计算机火控系统指引的精确火力所消灭,随后英军便全力轰击斯坦利港内的目标,猛烈的炮击整整持续了十个小时,英军共发射了一万二千发炮弹,几乎用完英军所有的弹药。午后,英阿两军达成非正式停火协议。
6 月1 4 日二十一时,斯坦利港内残余的九千多阿军投降。至此,战斗基本平息。
6 月1 5 日,阿根廷总统宣布马岛的战斗已经结束。英国也宣布阿军投降,夺回马岛。至此,历时7 4 天的马岛战争正式结束。
7 月中旬,双方遣返了战俘。8 月宣布取消海空禁区,恢复正常航行。至此两国间的敌对行动完全结束。
马岛的失败还导致阿根廷国内矛盾激化,总统加尔铁里和海、空军司令等高级将领被迫辞职,次年文官政府经大选上台后,又把发动战争的主要军事领导人送上军事法庭受审。
战争中,英军死亡2 5 5 人,伤7 7 7 人,被俘2 1 0 人。损失飞机3 7 架,其中“鹞”式8 架。被击沉驱逐舰2 艘,护卫舰2 艘,登陆舰1 艘,滚装货船1 艘,被击伤驱逐舰4 艘,护卫舰1 1 艘,登陆舰2 艘,扫雷舰1 艘。耗资1 7 亿美元。阿根廷死亡1 0 0 0 人,伤1 3 0 0 人,被俘1 1 8 0 0 人。损失飞机1 1 7 架。被击沉巡洋舰1 艘,潜艇1 艘,侦察舰1 艘,补给船2 艘,巡逻艇1 艘。被击伤军舰6 艘。耗资3 2 亿美元。加上美国和欧共体经济制裁所造成直接、间接经济损失共达数十亿美元。
英军获胜原因在于以下几点:
其一,战略决策上,阿方在初期掌握了主动权,但错误判断英国不会劳师远征,同时又高估了自己的民族感情和军事实力。其决策建立在一厢情愿的基础上。英国虽在初期仓促应战,但是反应快,决策准,客观清醒估计了形势,采取果断积极的战略方针,以军事斗争为主,兼以政治、外交、经济多管齐下,充分调动了国际、国内一切有利条件,发挥总体优势,最终走向胜利。
其二,在兵力部署上,阿军对国际局势、英军企图、战略方向都作了错误判断。在英国出兵后,认为英国会进攻阿根廷本土,将大批部队用于防御大陆;对存在领土争议的邻国智利深怀戒心,在边境部署大量精锐装甲部队;在马岛战区,对靠近本土的西岛没有充分利用,仅部署占参战兵力3 % 的部队;在东岛将主力集中于斯坦利港附近,其他地区分散把守,没有掌握足够的机动兵力,给英军可乘之机。
其三,在战术指导上,阿军思想消极,战术呆板,而且没有用最具战斗力的航空兵攻击英军防卫能力最弱但又是最重要的后勤船只,这是最大失误。战争史上防守一方不去攻击进攻方漫长而脆弱的补给线,是极为少见的。英军战略指导思想正确,战术灵活多样,善于抓住关键环节,争取主动。如首先夺取南岛,既振奋士气,又取得了立足点和前进基地,一举两得。又如一举击沉阿军巡洋舰,极大震撼阿军,迫使其海军怯战不出。
其四,在指挥体制上,阿根廷的联合司令部有名无实,无法担负战略指挥和协调作用,上层领导集团包括总统加尔铁里在内的高级将领没有实战经验,缺乏指挥素养。战区指挥官奥斯瓦尔多·加西亚中将、胡安·隆巴多少将、梅嫩德斯准将等平庸无为,既未认真组织抗登陆的准备,作战指挥也不顽强,很多地方未经战斗就轻易放弃。英国成立战时内阁作为最高统帅机构,集中指挥调度军队各军种和政府各部门,使之协调一致。并采取委托式指挥法,即将战区指挥重任全权授予前线指挥官,有关战区以外及事关战争进程的重要行动由战时内阁决定。这种既高度集中又极其灵活的指挥体制,使英军充分发挥了诸兵种联合作战的整体威力。而英军的指挥官伍德沃德少将和摩尔准将都是具有相当高军事素质和丰富经验的佼佼者。
其五,在战争准备上,阿方虽有夺占马岛的决心却无长期坚守的精神准备和物质准备,在马岛投入兵力不足,形不成优势,加上阿根廷没有自己的国防工业,平时对重要的战略物资又没必要储备,当美国和欧共体实行武器禁运后就使得飞机、导弹的消耗无法补充,陷入弹尽援绝的困境,直接导致阿空军在后期攻击力明显减弱。此外阿军平时战备较差,影响了己方战斗力的发挥,特别是阿军由于炸弹引信失灵或过期,使投下的炸弹有4 0 % 没有爆炸。英军认为如果阿军投下的炸弹都爆炸的话,英军的损失将达到无法坚持的程度。而英军平时战备程度高,有6 0 % 的军舰能随时投入作战,并拥有充足的物资储备。而其军队是一支训练有素的常备军,经常进行在各种气候、地形下的演练,能很快投入战争。特别是英军的后勤船只有8 0 % 从民船中征用,所以对民用船只有专门的征用计划和改装方案,在两三天里就完成了征用改装,表现出的高效令人惊叹。
其六,在后勤保障上,阿方在占领马岛后没有认真组织后勤,首先没在马岛修建必要规模的机场,使得阿军的飞机只能从远离战区的本土起飞,因受作战半径的限制大大影响作战效果。其次在马岛没有储备足够的物资,加上开战后的消耗和英军的封锁,使阿军的补给成为致命问题。部队缺衣少食,弹药匮乏,根本无力作战。相反远离本土的英军后勤保障十分出色,先后在阿森松岛建立中途补给基地,在南乔治亚岛建立前进补给基地,在圣卡洛斯建立滩头补给基地,运用现代化的海空运输工具,通过周密科学的计划组织,对部队进行源源不断的补给,保证了英军每个士兵每天能有两餐热食,有新发的御寒衣物,弹药充足,还有4 艘医疗船提供医疗卫生保障。在通信保障上,除利用了美国的通信卫星外,还在直布罗陀、阿森松岛、加拿大、新西兰等地开设2 6 个无线电发射台。加上特混舰队本身电子设备齐全,干扰和抗干扰能力强。使舰队与本土通讯顺畅。
这些情况表明,阿根廷在严重不足的准备下,轻率发动了战争,岂有不败之理。
⑶ 谁能概括一下英阿马岛战争的经过和结果
马尔维纳斯群岛战争,简称马岛战争,战争时间1982年4月2日-6月14日。
马尔维纳斯群岛(简称马岛),又名福克兰群岛,位于南大西洋,距阿根廷500多千米,距英国约13000千米,战略位置十分重要.长期以来,就马岛的主权归属问题,阿根廷和英国之间存在较大争议,阿根廷在1980年代初发生严重的经济危机和大规模的反对以加尔铁里总统为首的军政府的运动。阿根廷政府试图通过对马岛采取军事行动,来缓解国内危机。1982年3月19日,阿根廷人登陆南乔治亚岛并升起国旗。4月2日,加尔铁里总统下令出兵占领马岛,马岛战争正式爆发。1982年6月14日,阿根廷投降。英军在6月20日重夺南乔治亚与南三明治群岛并接受当地阿根廷军队的献降;马岛战争参战双方正式停火。
长达七十四天的马岛战争,实战一个半月,英方参战兵力3.5万人,各型舰只118艘计100余万吨,各型飞机340架,地面部队9000余人;阿方参战兵力6.5万人,作战舰艇和辅助船只33艘计12万吨,飞机350余架,地面部队1.3万人。
英军阵亡255人,伤777人,被俘210余人,损失舰船16艘,飞机34架,飞机和舰船损失数占参战总数的15%以上,耗资12亿美元以上。
阿军的损失更惨重,阵亡1000余人,伤1300人左右,失踪数百人,被俘11800余人;参战的地面部队的武器装备全部被英军击毁或缴获,损失相当于陆军装备的1/4;损失舰船18艘,占海军舰船总数的13%;飞机117架,占飞机总数的15%(都是能参战的精锐部分);耗资10亿美元以上,间接损失20多亿美元。
⑷ 英阿马岛战争全程实录 20世纪的第一场现代化海空战(英胜)
英国与阿根廷之间的纠纷源于争夺南大西洋上的马尔维纳斯岛,经过了长达二十年的谈判,终究没有达成协议,这就爆发了1982年的英阿马岛战争,最终英国取得战争胜利,因为马岛的失败阿根廷国内矛盾激化,下面一起来看看英阿马岛战争全程实录。
一、英阿马岛战争背景
在南大西洋的马尔维纳斯群岛附近靠近南美洲的南端位置,有一个面积约为1.2万平方公里的小岛,距离阿根廷境内510公里,距离英国境内约1.2万公里。英阿两国因为这个小岛主权的问题争议由来已久,英国人认为马岛是他们首先发现的,所以主权应该归英国,但在1816年的时候,阿根廷终于摆脱西班牙的殖民统治走向独立,随即宣称将继承西班牙对马岛的主权。这也是爆发英阿马岛战争的实质。
几年之后岛上的阿根廷人和到该岛来捕猎海豹的美国人发生了冲突,之后美国人就派军舰将马岛洗劫一空,并且将岛上的阿根廷官员抓走了,英国就钻了个空子,在1833年的时候返回马岛,宣布对马岛的主权。但是在19824月2日年时候,阿根廷军方凌晨登岛,当时驻守马岛的约200名英国士兵全部投降,消息传回英国,引起全国额愤怒,以为国耻。
愤怒的英国人成立了以“铁娘子”撒切尔夫人为主席的临时作战内阁,决定由英国的海军少将约翰·伍德沃德率领一支强大的特混舰队开赴马岛,在4月7日,英国宣布对马岛周围200海里的海空区域实行全面封锁,一个星期之后开始执行,4月26日完成全部封锁。英阿马岛战争即将爆发!
二、英阿马岛战争全程实录
在4月25日的时候,英军直升机在马岛海域巡逻的时候发现了以睡眠状态航行的阿方核潜艇,当即对其进行攻击,发射了AS-12空舰导弹,并向水下投放深水炸弹,阿军核潜艇受到重创,65名船员弃艇逃生,被英国俘虏。5月2日,英军核潜艇在马岛200海里的禁区外向阿军的巡洋舰发射了三枚鱼雷,两枚命中,巡洋舰也在45分钟后沉没,阿军造成321人的伤亡。次日又用“海鸥”式导弹击沉阿军又一艘巡洋舰。阿军撤离马岛,整个英阿马岛战争都龟缩于本土,再未出战。 上一页 0 /3 下一页
⑸ 马岛战争的性质是什么
领土争端引起的局部战争
英阿马岛战争简介
战争名称:马尔维纳斯群岛战争
别名:马岛战争、福克兰群岛战争、英阿马岛海战、英阿马岛之战、马岛之战、南大西洋战争、福岛战争、福克兰海战
战争开始时间:1982年4月2日
战争结束时间:1982年6月14日
作战双方:撒切尔夫人为指挥官的英国VS加尔铁里总统为指挥官的阿根廷
作战背景:20世界80年代初期,阿根廷为了缓解国内巨大的经济危机和反政府欲动,就决定拿下备受争议的马岛来缓解危机。马岛为何会备受争议呢?原因在于阿根廷认为马岛的主权应该归阿根廷所有,却被英国侵占,因此便发动了马岛战争。英国方面哪里会愿意把马岛的主权让阿根廷占了去,再说有历史以来,马岛一直都是英国的,一个巴掌拍不响,于是双方发生了一场为期2个多月的英阿马岛战争。
⑹ 现代战争片有哪些
越战:
01、《现代启示录》(美国)
02、《野战排》(美国)
03、《猎鹿人》(美国)
04、《全金属外壳》(美国)
05、《生于7月4日》(美国)
06、《绿色贝雷帽》(美国)
07、《猪排山》(汉堡包高地之战)(美国)
08、《老虎营》(老虎连)(美国)
09、《我们曾是战士》(我们是战士)(美国)
10、《阿甘正传》(美国)
11、《隧道之鼠》(美国)
12、《再造战士》(美国)
南斯拉夫内战(波黑战争):
01、《灭族战场》(美国)
英阿马岛战争:
01、《炮火磷磷》(烽火烈焰)(阿根廷)
海湾战争:
01、《三个国王》(美国)
02、《生死豪情》(美国)
03、《锅盖头》(美国)
科索沃战争:
01、《深入敌后》(美国)
02、《非常战场区域》(西班牙)
卢旺达种族内战:
01、《卢旺达饭店》(英国/南非/加拿大/意大利)
02、《杀戮禁区》(猎犬)(英国/德国)
利比里亚内战:
01、《疯狗强尼》(法国)
索马里内战(索马里维和):
01、《黑鹰坠落》(美国)
02、《血钻》(美国)
03、《战争之王》(美国)
阿富汗战争:
01、《第九连》(第九突击队)(俄罗斯)
02、《入侵阿富汗》(美国)
03、《查理·威尔逊的战争》(美国)
04、《第一滴血3》(美国)
车臣反恐战争:
01、《爆破》(俄罗斯)
02、《风暴之门》(俄罗斯)
03、《炼狱》(俄罗斯)
阿富汗反恐战争:
01、《罗斯坎普-阿富汗战争前线》(英国)
02、《兄弟》(美国)
缅甸内战(缅甸军政府与克伦棉邦):
01、《第一滴血4》(美国)
与以色列有关的战争(黎以战争):
01、《波弗特》(以色列/美国)
02、《和巴什尔跳华尔兹》(以色列)
03、《黎巴嫩》(以色列)
伊拉克反恐战争:
01、《拆弹部队》(美国)
02、《哈迪塞镇之战》(美国)
03、《拯救女兵林奇》(美国)
04、《血战沙漠》(美国)
05、《伊拉克恶狼谷》(土耳其)
06、《前进巴格达》(美国)
07、《决战以拉谷》(美国)
08、《拒绝再战》(美国)
09、《生死狙击》(美国)
伊拉克反恐战争电视剧:
01、BBC 电视剧《反击》(英国)
02、HBO 电视剧《伊拉克战争第一季》(美国)
----------------------------------------------------------------------
现在的电影纯粹意义上的战争片愈来愈少,而取而代之的电影大多都是一些假托战争的其他类型片,所以战争片越来越难定义,如:《K-19:寡妇制造者》依托军事题材的灾难事故片;《血钻》和《战争之王》依托战争背景的犯罪伦理片;《第一滴血》系列依托战争的动作冒险片;《卢旺达饭店》依托战争的伦理道德片;《壮志凌云》和《拆弹部队》依托战斗的个人英雄片,而真正向以往越战题材和《黑鹰坠落》这样的比较纯粹战争的电影越来越少,但是依托军事题材的影片却越来越多,而近来许多影片的商业味道太浓厚,很少有影片是以纯粹的一场战斗或是一次事件为框架的。
⑺ 英阿马岛战争 最近看了看英阿马岛战争,当时加拿大好像是非常任理事国,加拿大在北美洲北边,马
第一点……
当年法国人在加拿大一走,美国人就杀过来了……要不是英国人和当时的加拿大人联合作战,美国国土又要再大一点点了==
第二点……
如果有个人,在你本来什么都没有的地上,帮你建起了房子,开展了生意,让你赚到了第一桶金,没抢你没杀你,你会很有意见吗?
英国殖民香港前,香港就几条村。然后英国人过来,修水库,建港口,制造就业岗位,日本打过来还帮忙挡(虽然没挡好),华人不用参军,60年代先给戴麟趾建立廉政公署,然后麦理浩过来大发展经济,成了当时大中华区最牛掰之一,每年收的税和现在回来差不多,而且奶粉还够喝,产科医院有床位,市民们会很有意见吗?
皇帝很有意见
加拿大呢?赶杀印第安人(但是他们从来就没有是过“人民”的主体,人少又被同化),建立各种皮毛贸易,让加拿大开始赚钱,开发荒蛮地方,联手打击侵略者,后来他们觉得还不够爽,闹了点事,就给自治了。
他们很有意见吗?
所以加拿大人支持英国,好像没什么问题吧……
第三点,公认正确的东西最好不要乱搞了……
比如说,大家公认马岛是英国的,居民也投票要跟英国混,再硬生生的说他们是阿根廷的,别扯淡了吧……
第四点,既然大家都觉得马岛是英国的了,动下手有问题吗?
比如说,大家公认某个岛是中国的,几乎全世界都这么想,对手又很弱
动下手欧洲国家会觉得有问题吗?
反正不管他们事
总结:重点在于:
1,被殖民与否对加拿大根本没所谓
2,事实都公认了,就不要再扯了
3,既然接受事实对自己利益没影响,也不会和自己政策冲突,选个不扯淡方向站队,听起来挺不错的
⑻ 86年英阿马岛战争
二战后的英国一直在衰弱——殖民地丢光了。阿根廷想趁机抢马岛,毕竟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再加上美、法站到了英国一边,最后英国赢,阿根廷输。
⑼ 那位兄台能否告知小弟关于英阿马岛战争的影片
《炮火粼粼》
又名《炮火的启示》
2006年阿根廷与西班牙合拍的关于马岛战争的战争片
⑽ 找关于英阿争夺马岛的战争电影…
《英阿马岛战争》介绍: 1982年3-6月,英国和阿根廷为争夺马尔维纳斯群岛(简称马岛)、南乔治亚群岛、南桑维奇群岛主权的归属问题进行的一场战争。 马尔维纳斯群岛等三个群岛扼南大西洋通往南太平洋航道的要冲,具有重要战略价值。英、阿双方曾对该岛主权进行多次谈判,未获解决,最终导致此战。
《炮火磷磷/烽火烈焰》也是
《马岛战争全程实录》
《马岛战争》
《女王》
基本上就这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