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寄生虫》是必看的韩国电影,它反映了韩国什么现象呢
这部电影反映了韩国贫富差异的现象。现在韩国社会上的贫富差异太大了,这部电影充分反映了现实。
B. 《寄生虫》电影中隐含着哪些隐喻现实的地方
《寄生虫》在奉俊昊导演的个人维度里当然不是最好的,我最喜欢的奉俊昊电影是《母亲》和《杀人回忆》。《母亲》里有入木三分的极端人物,《杀人回忆》里有完全真实的社会环境。这两点,《寄生虫》都没能达到。在我看来,它能获得如此的口碑成功依靠的是极致类型化与社会表达的平衡,戛纳的认可,更像是对整个韩国电影的认可。
朴家人除了天真、无法忍受「穷味、地铁味」以外,也就是天真了点;金家人反而才是善用心计招数的一家,但追根究底也就是为了生活。
导演奉俊昊形容《寄生虫》「是一部没有小丑的喜剧,没有坏人的悲剧,什么是好人什么是坏人,在现代这个社会已经不能单就结果去定论。」你还能看出哪些隐喻的现实地方呢?
C. 奥斯卡最佳影片《寄生虫》,这背后揭露了怎样的教育真相
《寄生虫》是奉俊昊将类型片、强情节和戏剧元素玩得炉火纯青的一部电影,除了荣获第92届奥斯卡四项大奖外,它还曾被戛纳主席墨西哥导演冈萨雷斯视作最没有争议的金棕榈作品。
那么,这部影片讲了个啥?
《寄生虫》以半喜剧的形式,讲述住在廉价的半地下室出租房里的一家四口,原本全都是无业游民,在长子基宇隐瞒真实学历,去一户住着豪宅的富有家庭担任家教后,一家人的生活渐渐发生变化……
是的,富人更重视教育,更想拼尽全力为孩子寻找更棒的学习资源,因为他们认为——
学历、学识很重要,只有名校毕业生才能找到好工作,考上什么样的大学,将直接决定一个人未来的收入水平和社会地位;要拼命送子女上补习班、让子女考上名牌大学,以保障自己的财富与社会地位顺利延续至下一代。
在这部纪录片里,两组分别就读于公立学校与私立学校的孩子,与对方进行了为期一周的交换,通过学生们的视角,来看看这两类学校之间到底孰优孰劣,有什么不同。
与其说“学校交换”,还不如说富人家的孩子与穷人家的孩子短暂地交换了人生。
在影片中,私校的孩子是这个画风——“时髦,拥有一栋府邸,50辆车”。
图片截取自BBC纪录片《交换学校:阶级划分》
而公立学校的同学,还在为温饱而担忧。
可以试想,倘若把优渥的教育条件给到这个孩子,他的未来也一定有所改变,甚至会在某个领域有所建树。
因为,教育可以塑造和成就任何一个孩子,富裕孩子如此,普通孩子更是如此。
这样看下来,《寄生虫》真正的伟大之处,不仅仅在于揭露了韩国阶层差距和真实社会,更在于导演给了普通家庭孩子一个靠谱的答案:
只有通过踏踏实实的读书、学习知识,才能成就自我,改变自我,其它任何坑蒙拐骗的办法都是行不通的。
最后,艾老师认为,之所以富贵有根,是因为富裕家庭、精英家庭更深谙一个道理:竞争社会从来都是优胜劣汰、“成王败寇”的,唯有严于律己、唯有教育才能让孩子立于不败之地。
因此,他们拼尽全力把孩子托举至更高段位,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和实力,为下一代开创一个更有保障的未来,这是作为每个父母、每个家族在正常合理不过的想法和行为。
而对于普通家庭来说,踌躇不前、怨天尤人皆不可取。正视阶层差距的存在,并且迎难而上,才是最美的竞争姿态。
同时更重要的是,一定要通过接受教育,通过读书、学习知识来争取更多的可能性。因为教育,是提升自己、缩小与别人差距的成本最低的途径,是通向更好层次最便捷的通道。
D. 电影:寄生虫反映的社会热点与现实
昨晚八点半开始与两位好友坐在客厅里,放投影仪观赏韩国经典伦理电影《寄生虫》,正式影片约两个小时:
寄生虫,即寄生在宿主身躯上的虫子。电影如其名字一样,讲诉了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基宇一家人如寄生虫一样丑陋的通过欺骗寄生在朴社长一家之中。
《寄生虫》说的是韩国的寄生史。
因为是寄生,所以这一切都只是幻想,故事最后,他们仍旧窝在过去的小屋里。
原因是,他们没钱。核心是,他们的钱是宿主们给的。
一家四口拥挤在潮湿的地下室里,许多情况下还要蹭隔壁的WIFI,连杀虫剂也要蹭会。
我不太认同“穷人的味道”这个符号,太刻意也太没有起作用。石头、披萨、虫子、杀虫剂、尿尿的男人,以及半地下室、地下室、豪宅这一系列符号,我觉得都没有使用好。不是太生硬,就是太强调,要不就是虎头蛇尾。
我也不太喜欢《寄生虫》所描摹的底层社会。底层社会没有这么强大的能力。可以帮人补习英语,可以轻松把调皮的小男孩搞定。可以开车开得很专业,可以做家政让女主人无可挑剔。底层之所以是底层,他们最缺的并不是钱,而是视野与精力。底层穷困的生活让人没有精力学习,没有精力思考,也很难去筹划未来。
所谓穷人的味道,不是一种气味,而是一种放弃的绝望,一种无能为力的窒息。
整部电影在我看来,是从老保姆雨夜按门铃那开始垮掉的。
电影中的部分设计相当有艺术感,且全片充斥着美与丑的强烈对比和融合。“蟑螂在无人的黑暗房间中偷偷摸摸爬出来,在见到光之后四处逃散。”基宇的母亲忠淑说的这一句话正是在形容他们自己。丑陋的一家人正在一位尊贵艺术大师设计建筑的豪宅中,坐在客厅里懒散的吃着食物,桌上的酒瓶和食品乱摆一通,讨论并幻想着不可实现的白日梦,与豪宅优雅的气息形成强烈对比,此时丑与美融合在一起带来强烈的心理冲击。而片中拍摄此场景时,室内灯光较暗,四个人懒散的瘫坐在地上和沙发上,茶几上一片狼藉,时刻提防着朴社长会何时回来。就像蟑螂一样在黑暗中苟活,寄生本身的丑陋被展现的淋漓尽致。电影中也有着美与丑的对比,朴社长能够在豪宅中的草地上开设生日宴会时,基宇的家中却被雨水给淹没。不仅是事物美丑的表面象征,而更深层次的理解便是社会阶级的差距,身处社会最高层和最底层的人们内心也有着心理扭曲的现象——尊贵的朴社长和夫人看不起下等人,这对夫妇时常表现出对穷人身上特有的气味的鄙视,而贫穷的基泽仇视富人,这也是为何基泽在最后时刻拿刀刺向了朴社长。
我很欣赏的几个片段是下雨天,金家人从豪宅中逃出来的几段长镜头。我认为这些是电影非常精彩的段落,落魄的金家兄妹和父亲冒着倾盆大雨从豪宅中跑出来,不断的沿着台阶从上到下。画面的色调非常灰暗,配上嘈杂的雨声和具有象征意义的台阶,暗示了社会阶级的高低差距和金家人的贫苦底层生活。从高至低,金家人从豪宅回到了被水淹没的地下室,让人唏嘘。总体来说,影片没有难以理解的地方,但是有很多细节值得我们注意。电影的细节虽然不是决定因素,但是却能够侧面体现影片思想深度,并且带给观众十足的遐想空间。
1.电影开头,基宇一家通过依靠他人资源来勉强继续自身的生活。蹭楼上wifi、为了清除虫子开窗借助街上消毒剂。因为食物不充裕爸爸吃面包只撕一小片。这些直面刻画了这个家庭生活的艰难和贫穷。值得注意的是,一家人吃穿住行的好坏在不断变化,影片特地花了许多镜头来描述这个过程。比如从影片最开始的地下室吃面包,到后来的司机餐厅吃自助餐,再到披萨店,最后是直接在豪宅中胡吃海喝。影片花了很多片幅在一家人的吃上,我觉得也是一种对寄生一家人目光短浅、享乐主义的讽刺。
2.基婷的抽烟。影片中出现过两次,一次是在网吧帮基宇造假证书,一次是家中大进水坐在马桶盖上。基婷并不叛逆,而家中也并未有其他人抽烟,所以基婷学会抽烟必然是有其他原因。而原因只可能是生活太艰难,对还是一个孩子的基婷产生了很大的压力。这样的细节也体现了一个孩子在面对社会歧视和穷困生活时内心的疲倦和无助,使人物形象更丰富和真实了。
3.披萨店。影片开头,寄生一家人为披萨店折披萨盒,因为指令不合格被店长痛骂,通过后续基宇与店长的对话我们得知这是家小店,缺少店员帮手,可以看出这个披萨店档次很低。但就是如此小的披萨店都看不起主角一家人、不愿意雇佣他们做兼职。这也是一家人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饱受他人冷落的一个直接体现。
而影片第二次出现披萨店的时候,是在基宇基婷以及老爸基泽寄生到朴社长家之后,一家人坐在披萨店吃披萨。此时他们的身份已经从在地下室给披萨店装盒子的底层帮工变成了尊贵的顾客,不过当店员递上披萨时,却还是野蛮的将披萨往桌上一扔。导演特地彰显男主角一家身份的变化,但是他们却依旧遭受着别人的冷眼对待。这也是讽刺寄生一家人,即使假冒的很完美,“挣”了很多钱,但是他们真实的身份和社会阶级是始终改变不了的。
4.奇石。这也是全片的一个线索之一。奇石有着强大的象征意义,奇石的到来,给基宇一家人带来财运。而在体育馆的对话中,基宇说“是奇石一直跟着我”,这里需要多加思考。基宇寄生的生活和假冒的身份都是虚假的,而奇石也是一个假冒的奇石,因为片中交代过奇石浮在水面上的场景,这足以说明奇石并不是真实的奇石。因此,奇石与一家人产生命运上的一中联系。基宇其实是有良心也比较理智的,他将奇石带在身边我觉得无非是告诫自己,这样的生活是虚假的不真实的,自己要醒来不能一直沉迷于虚幻的梦中。
5.基宇。基宇是寄生一家人中,最愿意去对待差距,挖掘自身想法的人。他渴望过上好的生活,也想通过自己实打实的努力去换来回报。他曾站在窗户边问多惠,自己和在庭院里的那些富人们搭不搭。他有着自己的想法,也想在最本质上去改变自己穷人、被他人看不起的身份。
6.基宇第一次登门上课时,拍手叫醒在庭院睡着的夫人。虽然看似是漫不经心的一个场景,但是导演拍摄的每一个画面都会是有意义的。个人认为导演去安排这样的一个场景,是想特地从细节展现出女主人的人物形象。能够在新聘家教即将上门拜访的时候睡着,可见女主人不太拘于小节。而在后续内容中,朴社长说过女主人并不善于顾家,也不会洗衣做饭。包括从女主人的言行举止当中,更是直接展现其心思简单,并非严谨心思缜密的性格。而女主人做事欠思考的性格,也直接导致了男主角一家能够依次寄生到这栋房子,产生了最后的悲剧。
7.基宇的朋友敏赫。敏赫是个不重要的角色,但是如果多加思考,敏赫的存在其实也显现了一个电影主要内容。就是社会上对底层人群的歧视。敏赫之所以找到基宇去替他当家教,其实最直接的原因就是认为以基宇穷人的身份,凭借他的学识和背景,是不可能将多惠夺走的,虽然双方互为同学。而从送假奇石的事件来看,敏赫的人品也并不是非常好。
8.气味。影片中多次出现,金家身上有着穷人特有的气味,承载着下层人对自我身份深深的自卑感,同时也是朴社长对底层人的鄙视的表现。电影中,朴家人多次捏住鼻子难以忍受这种气味。包括在结局花园中,朴社长翻开已死的雯光丈夫身体拿钥匙时,也是捏着鼻子,这就是代表着高层人对底层人的来自心中的鄙视。这也导致了基泽心中对其的仇视,进而拿刀刺向了朴社长。
9.朴社长家中椅子数。电影中交代过一个朴家餐厅的全景,餐桌配有10个椅子。恰恰隐喻了在这栋豪宅中,除了朴家四口人,其实还寄生着原管家雯光和其丈夫两个人、金家四口人,加起来正好是十个人。虽然表面上是朴社长家四个人住在房子里,但是实际上十个人,还有六个人寄生在这里。不得不说,导演在细节部分处理的很好。
此外,影片《寄生虫》含有较多的隐喻的细节。
一:片名的隐喻
首先,从片名来看《寄生虫》隐喻的就是住在半地下室的一家人如同见不得光的蟑螂一般寄生在有钱人的家中的状态,当外出的朴先生一家太突然回来,他们只能如同蟑螂般的逃散。
其次,从影片的画面构成来看。
当三人冒雨从朴先生家逃走时,镜头由上而下给了下水道一个特写镜头,下水道不就是寄生虫最为聚集的地方吗?这样的画面构成,隐喻着他们见不得光的处境。
二:气味的隐喻
影片中多次提到气味这一感官,第一次闻到这种气味的小儿子多颂,提及家中的司机,保姆和自己的美术老师身上有一种相同的气味,这是第一次对气味的提及,但仅仅是指得因长期住在半地下室中所带有的一种潮湿和带着淡淡霉味的独有的地下室的味道。
随着影片的展开,味道有了更深一层的含义:在父亲基泽和女儿基婷躲在大厅的茶几下时,基泽听到了 他的雇主对他的评价,形容他的气味是说不上来的味道,是地铁边上的味道。
躲在桌子下的基泽听到这话,僵硬的将袖口凑近鼻子嗅了嗅,一种属于穷人的自卑渐渐浮出。
下一次对气味的提起,是坐在车后面的朴夫人闻到了从基泽身上发出的气味,掩鼻嫌弃的神情。此时的基泽,自卑中带上了一丝愤怒。
最后一次对气味的提起,也就是基泽最后杀死朴先生的原因:当朴先生拿掉在受伤的雯光的丈夫身下的车钥匙时,对其身上的味道无法忍受,掩着鼻子,嫌弃的附身去拿,这一举动,深深地刺激到了同样作为下层阶级的基泽的自尊心。之前的自卑在这一刻已经完全转为了歇斯里地的愤怒,这个细小的气味成为影片最终的爆发点。
三:关于印第安人的隐喻
印第安人是一个典型的被入侵,被侵占的一个含义。
在影片中,隐含着穷人家逐渐侵入富人家的意思。而这个印第安一开始是从富人家小儿子多颂那延伸出来的,后来影片中也有提及多颂之前的癔症是因为见到了“鬼”,也就已在寄居在富人家中的雯光的丈夫,包括后面,多颂提到家中雇来的三个人身上的气味都是一样的。
暗含着,小儿子多颂可能一开始就知道自己的家中被其他人入侵,而这种印第安文化正是他的一种潜意识中对自己的保护与向他人的求救。
四:敏赫送给基宇的山水石
影片开始,敏赫拿着山水石来到基宇家中,请基宇帮忙去辅导他之前的一个学生。基宇对这块石头十分珍惜。
影片后半段,基宇的家被雨水淹没,敏赫送给基宇的那块号称十分珍贵的山水石竟然在水中漂浮了起来。
这一处,也能够推出,为什么雯光的丈夫用这块石头砸向基宇,基宇却没有死。
这块石头在影片的存在感很弱,影片中的人物自始至终也没有意识到这块石头是假的。
但是,仔细看,能看到导演在这块石头上的精心设计。
敏赫介绍给基宇工作,是因为他没有瞧得起基宇的穷人身份,他不认为多惠会喜欢基宇。
这是一种富人对穷人从根本上的带着嫌弃。
富人对穷人的暗藏的嫌弃,隐藏在被用金钱很好的包裹好的修养之后。
这也是基泽为什么会将朴先生杀死的原因,因为他看出了这一点,并且为此而愤怒。
四:对性欲的涉及
朴夫妻的沙发三分钟,里面包含了太多情绪。
性,毒品,偷窥。
影片对着一幕的刻画,正说明富人们同根本上是与穷人一样的,他们并没有表面上的那么高贵,白天用金钱堆砌起来的形象,到了夜晚荡然无存。
正如基泽之前说的:“钱是一个熨斗,可以烫平身上的褶皱。”
这部电影,从两个家庭出发, 讲述的是两个阶级的对抗。
另外,这部影片还有一些场景对比反映了两个阶级生活的巨大差异,无法越线的鸿沟:
朴社长夫妇在客厅沙发上亲热的环节,金家却在桌子底下被迫的忍受,忍受着他们的床头情话,忍受着他们发出的声音。这里表现的是富家人可以肆无忌惮随时享受,但穷人只能在桌子底下焦急的煎熬着,也是一次强烈的对比。而且这里由金司机前后镜头的表现来深入的进行刻画,起初是睁着眼睛忍受着,然后干脆用胳膊蒙上眼睛,代表他已经无法忍受了。
整个影片里最紧张的部分并不是最终的杀人情境,而是这里的金家躲避主人在桌子下的环节,金家几位主人公受到屋子里面朴社长和屋子外面多颂的双重威胁,并且在这么紧张的气氛下,还安排了一场朴社长夫妇的激情戏,做了一种气氛处理上的极大对比,同时又能缓解此时观众的紧张心情,但到了最后金司机就快逃出生天时,又因为多颂的声音吵醒主人,把观众的紧张情绪再次带到了最高点,这是从紧张,到松弛,再到更紧张的一种递进手法,最关键的是,从中又能把各方人物性格更好的刻画出来,这才是铺排最绝妙的地方。
果盘
这里可以看出两个管家风格的极大不同,第一幅是原本的管家雯光的果盘,雯光由于是从南宫贤子开始就一直在负责高阶层人群的服务,质量方面当然有着较高的品味,从果盘的美观性上面就比后面金母的果盘高出不少,盘子为花型,配的餐具是西餐的叉子。
到金母入驻朴家后,上的果盘满满的堆在一起,用的是圆形盘子,配的餐具是勺子(没看太清楚,应该是),而且只配了一个,说明的是一般的社会家庭并不是太讲究这些。
另外这里可以注意到,盘子里有小一半都是桃子,这也直接呼应了之前管家雯光在的时候,由于不喜欢桃子,所以这部分刻意的把桃子表现了一番,让金母端上来的果盘里就是有很多桃子,并且在下面的镜头,让多慧首先拿起来吃的也是桃子,说明她已经很久没有吃过桃子了,这里的手法即加固剧情,又带有很好戏剧性,真是细节无处不在。
背景音乐
在金母终于成功进入朴家后,第一幅画面就是鲜艳的水果特写,然后展现金母穿着整洁的衣服,这里的背景音乐最为突出,是一种高雅的女高音歌唱,犹如在圣堂中一般,片子以这样的音乐与画面的搭配,展现出了全家人终于如愿以偿,是一种“升华”的体现。
在朴家一家人外出露营时,这间别墅几乎就成了金家的了,基宇在落地窗外的阳光草坪下悠闲的看着书,此时背景又响起了圣堂般的音乐,这次是童声的合唱,凸显着金家一家人的“幸福和享受”。
古早味蛋糕
两个家庭早先都开过古早味蛋糕连锁店,两次提及的这个古早味蛋糕,实际上都是给双方家庭带来生活问题的一个重要背景事件,由于我不太了解韩国的情况,这里我查过一些资料,主要是指这个连锁蛋糕店早年非常火爆,但是因为被爆出了是存在制作工艺问题和材料虚假的不安全食品,迅速倒闭了。其实这部分也是为了呼应影片的另一个隐含主题,就是“虚假”,那个蛋糕店也是靠这一手法来经营的,这也说明了这两个底层家庭也是遭受“虚假”所影响的受害者(这里很厉害的一点就是仅仅通过这样一个简单的办法,就交代出了两个家庭的一些背景,而且能够契合主题前后呼应),最重要的一点是,借用古早味蛋糕店这一主题,再一次把这两个家庭划分到了一个阶层群体中,用我们中国的一句话说就是,导演在努力的刻画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两个家庭,都有着相同的背景阅历。
非分之想
在金司机实施最后的陷害管家的计划时,对朴夫人做出了一个别有意味的握手动作,有点猥琐,这个镜头用意明显,是说明他对朴夫人是有一些非分之想的,也是表达一种阶层上的心理隔阂。
后面通过金司机与朴社长的对话,再一次表现出了金司机对朴夫人的非分之想,看似轻描淡写,但是引得朴社长心里一愣。另外,影片也从这部分,反馈出了一些朴社长的婚姻状况,当然这部分不是重点。
金司机在实行计划的同时,还可以顺便抬高自己的品格,显得异常的老练,这里安排的对白水准非常棒。
再一次展现金司机对朴夫人的非分之想,也终于引起了朴社长的注意和不屑,话语中的意思也警告了他一番。
最后总结一下,电影的主体思想,还是反映了社会阶级的差距。而电影也让更多人对这样的社会现象产生不一样的理解。
2022.02.13
E. 寄生虫电影解析
寄生虫电影解析如下:
《寄生虫》这部片子,我是在2019年时在朋友的推荐下看的,当时看过后感觉非常震撼,一直在感叹韩国的导演的才华,居然能拍出这种水准的作品来。
当时就有了想仔细的拉一拉这部片子的冲动,但是直到近期在家里自我隔离时,才有机会整理一番,陆陆续续大概花了一周多的时间,但还是没有办法涉及到影片的方方面面,难度太大了。
另外,我发现很多人对《寄生虫》凭什么能拿最佳影片大奖这个问题颇有微词,评论经常提到不符合实际,不合情理之类的。其实这是一部荒诞的黑色幽默电影。
我们在评判一件事物时,首先最应该做的是要先把它放在正确的位置上,正如你以西餐的标准来评判中餐,以油画的标准来评判国画,以科幻片的标准来评判艺术片,这些情况大多都不会得到太合理的结果。我们需要把《寄生虫》放到一个属于他的正确的位置来看待他。
就拿影片里的故事情节来说,在现实中几乎就没有办法发生这样的事情,所以不需要过多的以现实合理性来评判他,对于非写实型故事来说,只要符合他所构造的世界观那就是可以的。
寄生虫介绍:
《寄生虫》是由奉俊昊执导,宋康昊、李善均、赵茹珍、崔宇植、朴素丹主演的剧情片,于2019年5月30日在韩国上映。
该片讲述了一家四口全是无业游民的爸爸金基泽成天游手好闲,直到积极向上的长子金基宇靠着伪造的文凭来到富豪朴社长的家应征家教,两个天差地别的家庭因而被卷入一连串的意外事件之中的故事。2019年,该片获得第72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最佳影片。2020年,该片获得第92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
F. 影评《寄生虫》
《寄生虫》影评
剧情介绍:
《寄生虫》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一个关于人性、关于阶级固化,关于贫富差距的故事。基宇和父母、妹妹基婷生活在逼仄阴暗的半地下室里,一家四口都没有工作,只有靠帮披萨店折外卖盒做临时工的微薄收入维持生计。他们或许已接受了自己的身份,连醉汉在自家窗前呕吐、撒尿都无心制止。自从哥哥的同学送来一块转运石,并顺便推荐了一份给富人当家教的工作,基宇自从进入富人家庭,他的野心开始膨胀,设计一家人在富人家找到了工作,开始了寄生上流的生活。在此过程中,他们渐渐获得作为人的尊严,畅想着如果有一天自己变得很有钱,直到一场大雨把他们的美梦淹没。对于虫蚁来说,暴雨是毁家之难,富人不经意间流露出对于穷人穷酸味的察觉和嫌弃最终酿成了悲剧。
一、电影所表现出的现实主义的社会深度和广度
电影揭示了几种不同的寄生现象:
1、自然界中生物的寄生。(如蟑螂寄生在潮湿阴暗的地下,一遇到光亮就退回黑暗。)2、人对自然的寄生。(如一场暴雨让许多底层人无家可归。)
3、人对职业、社会制度、生活环境的寄生。(如经济萧条导致许多人失业,而经营高科技公司的社长一家却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
4、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寄生。(穷人靠为富人提供服务过着寄生生活;富人的各种享受是寄生在穷人的劳动上;家庭中不工作的妻子、孩子的生活都寄生在“顶梁柱”的丈夫身上。蜗居在地下室的丈夫寄生在当佣人的妻子身上;夫妻俩都寄生在主人身上等等)
5、寄生在每个人心中的各种欲望。(如食欲、贪欲、金钱欲、控制欲等)
广度:所有不想付出只靠别人劳动而生活的人都是寄生虫。
电影反映的社会面非常广阔。如揭示了租户与主家之家的关系;造假文凭获取信任的现象;家教辅导中存在的欺骗与危险;受心理创伤的孩子教育问题;艺术的审美与心理治疗;经济危机导致的失业问题;出租车司机对乘客的骚扰现象;房屋设计的美观实用与安全性、隐蔽性问题;房屋买卖中的信息隐瞒;南韩、北韩的政治斗争;印第安人的历史文化;童子军的训练;底层人民为争夺就业机会的生存斗争;富人阶层的旅游休闲、家庭聚会等等)
一、韩国电影走向世界的文化策略和叙事策略
电影中反映的韩国贫富悬殊的阶级差距,底层人民间残酷的生存斗争,淋漓尽致的展现了人心的邪恶、人性的丑陋。富人阶层对穷人生命的漠视、尊严的践踏,穷人对富人的攀附、为生存而进行的伪装、面临天灾时的无奈等等。这些涉及人性和阶级矛盾的问题是各国都存在的。韩国电影走向世界的文化策略充分体现了“凡是民族的都是世界的”这一规律。
看这部电影时,女主人的善良让我想起了杭州保姆纵火案;金司机在地下车库凭空消失的情景让人想起今年夏天的杭州杀妻案;暴雨肆虐的情景让人想起城市内涝现象;家教场景让人想起网上的家教行业骗局。等等
叙事策略
1、 对比鲜明:社长一家为代表的宽阔、明亮、装饰考究的豪宅,穷人代表基宇家阴暗、潮湿、狭窄的地下室;同样的雨天,穷人无家可归,心情暗淡;富人无忧无虑的举办生日宴会,他们感谢大雨增添了别样的生活情趣;
2、 首尾呼应:开头转运石转变了基宇一家的命运,结尾石头又被沉入水中,意味生活又回归常态;开头基宇用手机蹭网看新闻,结尾交代新闻内容,前后照应,衔接自然。
3、 线索鲜明:基宇一家的生活转变是主线;石头是暗线;基宇一家四口先后成功进入社长一家谋得工作是高潮,骗局被揭开,以惨痛代价结束。全剧情节波澜起伏、丝丝入扣,结尾让人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4、 巧设悬念、埋伏笔:转运石真的能转运吗?社长夫人为何在基婷说孩子有心理问题时为何痛哭?忠淑说:“你猜社长一家回来后会怎么样?”这些情节都是在设悬念;基婷在尹司机车上脱下内衣为后面司机被解雇,基泽应聘成功埋伏笔;
5、 讽刺、幽默:“钱是熨斗,可以把一切都烫平。”“因为有钱,所以善良。”这些台词很深刻的讽刺了穷生奸计,富长良心的现象;
6、 象征:社长反复提到的金司机身上的“味道”,既是体味的表现,也是身份的暗示,穷人身上的穷酸味是根深蒂固的,很难改变;贫穷就像剧中的石头,不是你背在身上而是一直依附着你。石头、寄生虫都被赋予了象征意味。
7、 虚实结合:伟大的建筑设计师南宫先生一直都没出现过,剧情一直都在他精心设计的房屋和地下室展开,他就像个造物主一样洞悉一切;基宇挣钱后买到豪宅让爸爸从地下室堂堂正正走出来是想象,也是一种美好的愿望,以虚构的方式呈现也暗示了愿望实现的渺茫。
总之,这是一部让人惊心动魄、过目不忘而又内涵丰富、令人深思的好电影,值得一看。
G. 电影|《寄生虫》分析
在电影的开篇,摄影机在狭小的房间内运动,导演为我们逐一地介绍了 影片的主人公们,这些人物依次有序地出现在我们的眼前,连贯而得体。
在开始的镜头中有三个景深层,第一层为悬挂的袜子,第二层为窗户,第三层为窗户外的街道。通过这个镜头,导演设置了诸多信息,通过不平衡的构图令观众的视觉感官不适;通过三个景深层交代主人公的生活环境,即经济与地位阶层,以及通过窗户构建家庭与外界的联系,电影影调有很强的粗粝感,导演运用光影来给我们展现了阶级的不同,穷人家是冷色调,压抑阴沉,男主来到富人家画面变暖,开始出现阳光,以此来形成对比,展现人物的社会地位,使用前跟镜头带来的压迫感让观众对主角的居住环境有强烈的代入感,在视觉效果上,片中运用特写镜头、推移镜头、长镜头、空镜头等,表达故事内容,呈现精彩的人物形象,调动观众的情绪和感官。
镜头巧妙的转换,表达突出了对寄生虫的辛辣描述,对贫富差距的无力感。构图上考究,影片始终用一条线将穷人和富人分割开,以此来体现阶级的对立。
电影中的石头作为“求富”的图腾象征,它给金基宇带来了暴富的精神寄托。所以甚至在暴雨倾泻的夜晚,他都一直抱着这块石头不放,还向父亲表示是这块石头一直粘着自己,暗示了基宇心中想要攀升进入富人阶层强烈的欲望。
H. 韩国电影《寄生虫》表达了什么现象
韩国电影《寄生虫》,最初大家都以为是什么科幻片,但想不到竟然是一部现实向的批判之作,作为一部剧情片全片超过两个小时的时刻给我们讲述了何为寄生虫的含义。
寄生虫是恐怖片吗?寄生虫想表达什么?
《寄生虫》是什么类型的电影呢?豆瓣分类是剧情片,所以电影中没有鬼的,也没有生化危机的梗,所谓的“寄生虫”实际上指的是人。
按照类型分类,《寄生虫》属于是类型片,虽然导演奉俊昊一再强调电影的“类型片”属性,但也有不少网友认为这部电影其实是一部“商业片”。
韩国电影《寄生虫》2019年5月在戛纳首映,之后在韩国正式上映,目前国内是没有上映的,这样的电影不知道会不会正式引进的,完整版时长是132分钟,超过两个小时候了,引进的话应该会有删减。
《寄生虫》
导演: 奉俊昊
编剧: 奉俊昊
主演: 宋康昊 / 李善均 / 赵汝贞 / 崔宇植 / 朴素丹 等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韩国
语言: 韩语
上映日期: 2019-05-21(戛纳电影节) / 2019-05-30(韩国)
片长: 132分钟
电影《寄生虫》表达的是什么呢?起初大家都以为是科幻片或恐怖片,但想不到却是现实向的,好像在国外这种总想揭露点什么的电影都很容易得奖,那电影到底想揭露些什么呢?
导演奉俊昊通过他执导的为数不多的影片,我们不难概括出他的“暗黑寓言”风格。
《寄生虫》最容易被解读为对“阶级固化”的批判,但这只不过是影片的第一层包装。
《寄生虫》里,往楼梯上爬的换成了那个看似人畜无害,实则野心勃勃的男孩。但这一点其实需要在更高的层次上去看。它是来自首尔贫民窟的“凝视”,但这个“凝视”更是世界性的。
新兴大都市贫民窟,尤其是过去的第三世界国家,“新城市人口”在过去数十年间呈爆炸式增长,由此引发的问题形成了全球地缘政治的新格局。目前全球的城市人口很可能已经超过了农业人口,而这一切正是全球资本主义运作的必然结果。“全球化”的结果,往往直接摧毁许多地区的农业、农村、传统伦理秩序。而绝大多数社会的公共福利根本无法支持骤增的城市居民,他们基本只能“自我治理”,于是“寄生”就成为其中一个重要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