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你怎么理解电影《八佰》的主题与寓意
战场是阴暗沉郁的。尸体不甘地支棱在断壁残垣里,老鸹站在幸存的电线上餍足地“嘎嘎”地叫着,绵绵阴雨踩在脚下粘稠如血。
一条河,隔开了上海租界区和四行仓库,一方是灯火辉煌的快乐天堂,一方是黑暗沉郁的生死战场。
这是两块截然不同的天地,而这两块天地,也可以看做是当时中国境内平民现实的和心理的情状——战火到达处哀鸿遍野、人命挣扎,战火未及之处太平无事、日子照常。
战场是阴暗沉郁的。尸体不甘地支棱在断壁残垣里,老鸹站在幸存的电线上餍足地“嘎嘎”地叫着,绵绵阴雨踩在脚下粘稠如血。
当日本兵的子弹从耳边呼啸而过,身边同袍的鲜血喷洒一身的时候,老葫芦带着端午和小湖北两个侄儿,就从新兵变成了溃兵。
逃跑的目的不是逃跑,是活命,前面租界区的半边天都映着温暖的光,而想要过去,需要过一座桥。
兵不能过桥。那条分界了租界区和四行仓库的河,仿佛是阳间和阴间的分界线,是活人和死人之间所差的那口气,是孙悟空给唐僧画圈的线,哪怕对面是肉眼可见的惨剧,“只要有这条侥幸的界限在”,那么隔岸观看战火,总是不可能真的感同身受。
命运让人生,却也让人求生不得:
老葫芦混入平民队伍里,想趁乱过桥前往租界区,却在遭到拒绝之后被日本人抓住、虐杀;端午和老算盘想从河道逃走,路遇日本人从水路偷袭,只得潜在水中躲避,从日本人手中逃得一命,同行的另一名逃兵则在水底溺死了。
2. 八佰的观后感
一条苏州河,一边是天堂,一边是地狱。四行仓库这边是刀枪火海的浴血奋战,对面是纸醉金迷的十里洋场。这就是电影《八佰》呈现的画面,影片一经上映票房就破亿,它所带来的并不仅仅是绝望与希望相缠绕所呈现出的一种震撼。更是民族的耻辱与自豪相交杂的心灵撞击。
《八佰》中的人物并不是单单纯纯的非黑即白,而是掺杂许许多多的灰色地带——租界的民众、起先想要逃跑无意抗战的士兵、开赌场的大姐等等。他们不是纯粹的“黑”,也不是纯粹的“白”,他们是等待被“唤醒”的一个个“灰色”的灵魂。他们的“黑”在于放弃抵抗沉迷于眼前的美好幻景,他们的“白”在于愿意为八佰壮士捐物资,在于企盼出现一个崭新的中国。
“我不能死,我娘还等着我回家呢。”这是剧中的一个人物端午说过的一句话。由此可见,他们所令人愤怒的“黑”其实是由每个人对团圆尽孝这一期望的“白”所产生的。每个人都有恐惧,每个人的无畏都需要被唤醒。
影片中的苏州河(吴淞江进入上海市区后被上海人称为苏州河)隔开了租界和四行仓库,隔开了浮于表面的繁华与令人战栗的荒芜。影片中的人物也曾说过:“那边是天堂,这边就是地狱。”河的这岸是“满目萧然”,河的那岸却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这一反差的确让人心酸与愤怒。“天堂”充斥着愚昧与麻木,“地狱”充满了不屈与坚守。“天堂”是精神上的地狱,而“地狱”承载的却是我们这一民族的脊梁。
当主动请缨的壮士们一个一个从楼顶无畏跃下引爆自己时,那接连不断的爆炸声真正炸醒了河对岸愚昧无知而又麻木不仁的民众。“国人皆如此,倭寇何敢。”何香凝的这一句台词被深深地印在了每一个人的心底。当国旗被升起国民欢呼叫好时,当一双双国人的手伸出时,中国人的家国情怀是真正被唤醒了。
电影中还有一个小细节,那就是日本军官和谢晋元团长的会面。身骑黑马的日本军官和身骑白驹的谢团座无疑是影片中一大冲击波,黑暗和光明、绝望和希望被巧妙地转化成日本军官的黑马以及八佰壮士的白驹。而当河对岸租界的民众们看到奔驰的白驹时的兴奋,既是新奇而更多的则是对希望的渴望,对光明的向往,对中华民族会重新站起来的坚定。
而影片最后在废墟中踏出的带着血红色的伤口的白驹,则意味着中华民族遭受重重磨难,早已千疮百孔却仍然充满希望仍大步昂扬地向未来驰骋而去的中华民族的脊梁。
那匹白驹,它是希望,也是影片中灰暗天空下最耀眼的曙光,和四行仓库的八佰壮士一起,重新燃起中华民族的自豪,塑起中华民族永不屈折的脊梁!
3. 八佰影评
《八佰》是一部拥有超越其电影本身意义的作品,甚至借由“戏”的意象引出了对电影本质的思考,拓宽到观众对电影态度的边界,观看和目光所蓄积而突破荧幕内外的潜在价值,荧幕前的观众也参与其中,将要继续完成这场戏最后一个环扣。
《八佰》也许不会在世界影史上留名,但相信在中国的战争电影中是可以拥有很大分量的。追根究底,《八佰》从来没有放弃作为它作为电影的存在,这也是近年来的主旋律电影大多只能供国人自我高潮的原因。
首先,从过硬的技术上看,《八佰》的摄影师曹郁对两岸的落差氛围是有很明确清晰的把控的,南岸的灯红酒绿人的衣着皆是高饱和度,而北岸却是灰淡黄绿的末世降临。作为亚洲首部全程使用IMAX摄影机拍摄的片子也达到了其追求的宏大质感。
除了上述“戏”的意象之外,白马的出现也贡献了很多神性的瞬间,它几乎伴随也代表了那一群守在四行仓库中的人们。从初始的惊慌失措妄图逃窜,到顺从本性开始奔跑,想要逃脱又不愿离去,成全了自己,但最后又重新被拉回既定的路线,判断不了的未来。
比较令人感动的细节是影片对个人结果的呈现方式。与此相辅的是演员的阵容都是老熟人了,因此当观众陷入对主角光环的信任中,而陈树生的自爆,端午的死亡,老铁的破相......他们受到的伤害清脆又不可置信。
影片也从不吝于给早走的英雄戏份。包括最后选出来的敢死队的结局也在被日本兵发现时戛然而止,冲刺过桥的人们下场又如何呢,历史早已给我们更残酷的解答。
4. 从专业角度如何评价《八佰》这部以战争为题材的影片
从题材的选择上评价《八佰》
从题材本身来说,这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影视作品。在淞沪会战时,四百余人对外宣称战士八百,孤军留守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与日军苦战四天四夜,史称“四行仓库保卫战”,这是淞沪会战乃至整个抗战史上颇为悲壮的一幕,这些浴血奋战的战士也被称为“八百壮士”。这一段历史本就动人心魄,适合战争题材的影视作品进行再演绎。
对小人物的描写细腻
英雄就是身边人?也可以是平民?从这部电影来看,是的!《八佰》背后的英雄史,也是平民史,这让这部电影的格局从四行仓库及其中的八百壮士延伸到了苏州河另一侧的达官显贵、平民百姓,这是这部电影的高明之处。覆巢之下无完卵,在大巢将覆之时,没有人能做到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同样,在日军已经打到四行仓库时,一河之隔的人也必然不会无动于衷。在这部电影中,保卫四行仓库的也并不仅仅是八百壮士,在租界内原本隔岸观火的商贾、帮派子弟、伶人、学生、大学教授等等,最终也全部加入了这场保卫战中,全民抗战!
5. 你怎么理解电影《八佰》的主题与寓意
其实就是讲述了当时那个时代国人的觉醒和牺牲,网络上讨论最为激烈的就是关于美化国军和还原历史的问题,但事实上这部电影最终想表达的主题只是牺牲和觉醒,这两者相辅相成,互为递进的存在。
首先导演是从军人内部着手,是先觉醒后牺牲,这个内容主要是从主演欧豪、姜武、张译三个人物线来讲述,这中间的变化过程描述的很清晰明了,看过的人几乎都能明白。
而另一方面则是从来自四行仓库的军人和来自对岸租区着手,表达是先牺牲后觉醒的过程,从一开始来自民众的壮烈赴死所带来影响,这种精神深深鼓舞了整个租区和仓库的人,于是这种精神就全面延伸开来。
电影画面太感人了,很多画面历历在目,电影是拍的很成功,票房就能证明一切,只是看完以后觉得电影里面我们人类所面对的战争苦难之时,所出现的各种表现和心理反应,也不禁让人想起一句古诗“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6. 电影八佰如何用光线来分析人物
运用了大量明暗对比的高反差用光,将周围环境淡化,突出人的面部,特别是眼睛,展现了在绝境中战士们的心理变化。纵观《八佰》中的摄影,无论是色彩还是光线都颇为考究,泛绿的色调和出色的光比构成了影片的视觉基调,与优秀的配乐共同传递出惨烈而悲壮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