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影片都有哪些
《五朵金花》、《上甘岭》、《英雄儿女》、《刘三姐》、《冰山上的来客》、《董存瑞》等。
1、《五朵金花》
《五朵金花》是长春电影制片厂于1959年制作的一部爱情电影,由王家乙执导,杨丽坤、莫梓江、王苏娅等领衔主演。这是一部真正的爱情电影,深受人们的欢迎,场面的宏大。
2、《上甘岭》
由长春电影制片厂出品的战争故事片。由沙蒙、林杉执导,高保成、徐林格、刘玉茹等主演。于1956年12月1日上映。
影片改编自电影文学剧本《二十四天》,讲述了上甘岭战役中,志愿军某部八连,在连长张忠发的率领下坚守阵地,与敌人浴血奋战,最终取得胜利的故事。
3、《英雄儿女》
《英雄儿女》是1964年由长春电影制片厂制作并出品的一部战争片。由武兆堤执导,刘世龙、刘尚娴、田方等主演。影片改编自巴金小说《团圆》。
4、《刘三姐》
《刘三姐》是长春电影制片厂于1960年摄制的故事片,根据广西壮族民间传说改编。由苏里执导,黄婉秋、刘世龙、夏宗学等人主演,是中国大陆第一部风光音乐故事片。
5、《冰山上的来客》
《冰山上的来客》于1963年由长春电影制片厂制作发行,由赵心水执导,梁音、阿依夏木、谷毓英等人主演。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色彩,是浪漫主义和写实主义的唯美结合之作。
② 重庆为什么会成为影视剧宠儿
最近一部电影《少年的你》,自上映以来就热搜不断,而作为电影取景地的重庆也因此收获了更多的关注,网友就发问,“重庆为何会成为电影的宠儿?”有一个回答算是公认的语文课代表。
也可以这样说,和川渝的男孩子谈恋爱很幸福,比如和肖战、王源、王俊凯、陈坤等等这些重庆的男孩子。
所以重庆这个充满魅力,充满活力的城市,你值得拥有!
③ 工业题材的影视剧,你看过哪些
导读 :我们细心留意一下,会发现工业题材的影视剧中好看的还真不少!
影视剧是一种专为在电视或互联网上播映的演剧形式,包括电影、戏剧、 文学、音乐、舞蹈、绘画、造型等现代艺术诸元素的形式(网络内容)。影视剧是一种艺术形式,被认为是“既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工业题材,是一个重要但容易被人忽视的题材,当我们充分关注商业大片时,只要我们细心留意,身边已经有不少非常好看的工业题材影视剧作品。
说到工业题材,得先说一下工业,工业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的生活水平至关重要,工业基础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准。工业革命让机器代替了人力,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发展,被称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革命。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领导人认识到工业对于国家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在一五和二五期间大力建设国家的工业体系,为新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我们知道工业对国家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重要作用,但工业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不能完全在人们生活中体现出来,所以很难让人切身感受到它的重要性。这也让工业题材的创作不被人们所关注,让我们产生这样的感觉:这东西好像压根没在生活中看到过。正因为如此,扎根在工业领域的我们,应该多关注工业题材的艺术形式,多看看工业题材的优秀影视剧作品,这样就可以做到“知己看己,百说不殆”(意思是:你张口就能说出领域内的东西,才会被人们看成专业人士)。
关于这个话题,我们从几个不同专题来讲,本次咱们一起来了解工业题材的电影、电视剧、纪录片(简称影视剧),之后咱们继续了解工业题材的文学创作和音乐话剧的创作等。
一、新世纪前的工业题材电视剧
改革开放前,新中国的艺术家们拍摄了很多工业题材的电影电视剧,据统计数量多达60多部,而这一时期拍摄的电影大约为640部左右。如此高的比例并不奇怪,电影和电视剧等都是反映社会发展趋势的艺术创作,这一时期我国的主旋律就是大力发展工业以恢复和发展经济,描写这一趋势的艺术创作自然会得到社会和人们的喜爱。如果把国人非常喜欢的韩剧放在那时播放,估计要歇菜,韩剧流行很大程度上是现代国人对于浪漫爱情的诉求。
在当时,作为国家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工人在人民群众中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女孩都以嫁给工人和军人为荣。这一时期涌现了很多优秀的工业题材电影,如新中国第一部故事片《桥》就讲述解放战争时期铁路工人克服困难按时完成桥梁建设的事迹;经典的黑白电影《六号门》、《青年鲁班》、《火红的年代》、《钢铁巨人》、《创业》都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改革开放之后,我们在电影和电视剧上进行大胆创新,拍摄了很多不错的影片,《街上流行红裙子》改变了人们的穿衣色调,使女人穿红裙子成为一种潮流。体现工程师大胆改革创新的《二十年后再相会》,描述工人工作和爱情的《快乐单身汉》和《赤橙黄绿青蓝紫》都是这个时期的经典作品。另外,《夕阳照》、《逆光》、《我们的八十年代》等诸多电影都从工人角度描述了他们的工作、生活、爱情等方方面面。
二、新时期的工业题材影视剧
随着电影工业各项技术的不断发展,新时期的电影拥有更丰富的展现形式,近几年工业题材影视剧也有很多优秀的作品。
1. 工程科技的纪录片
看过《国家地理》的朋友一定会很震撼,其实最近几年中国一些纪录片的手法和风格也独树一帜,出产了很多令人拍手称赞的纪录片。这里不得不说到国内近年来拍摄的工业题材的大型纪录片《超级工程》和《大国重器》,当然也有国外拍摄的《终极工厂》和《伟大的工程巡礼》,这几部纪录片在豆瓣上的评分都非常高(都在9分左右,现在很多大片尽管票房高,但评分却不到6分不到7分)。
《超级工程》在2012年和2016年分别推出第一和第二季,其拍摄与文案风格类似于《舌尖上的中国》,看过《舌尖上的中国》的朋友可以联想这片应该是怎样的场景。《超级工程》第一季讲述了中国的五个世界级别的工程项目(如果不热播会很对不起“超级”二字啊):港珠澳大桥、上海中心大厦、北京地铁网络、中国风能工程、LNG液化天然气船,第二季中则不以具体工程为重点,反而从“中国路、中国桥、中国车、中国港”四大基建工程入手介绍了中国的工程科技。我们可以看到很多鲜为人知、震撼无比的镜头,整个过程科技感十足,我们惊讶地发现我国很多科技已经是世界先进水平。最关键的是,这些纪录片满足人们的好奇心,为人们普及了工程科技知识和提升了工程师的形象,许多镜头都体现了工程师的严谨、工匠精神、大胆创新、坚持不懈。那么,觉得工程师是一群呆头呆脑、只关心工程的女生们,会不会从此觉得工程师都好帅啊?说句冷笑话,也许你觉得工程师最帅的时刻,是他指着前面的大楼/跨海大桥说:这些都我设计的。
《大国重器》是记录中国装备制造业振兴发展历程的大型纪录片,片中展示了中国多个企业的先进装备和高尖端技术,显示中国制造业正逐渐从劳动密集型向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转变、逐渐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与《超级工程》一样,镜头中出现了很多工人和工程师的身影,这些场景都是实地取景,更让人们感觉真实。有所不同的是,《大国重器》的很多采访镜头是从工人和工程师的角度来真实纪录他们的智慧、生活和梦想,通过人物故事塑造深刻讲述充满中国智慧的机器制造故事,再现中国装备制造业从小到大,到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背后的艰辛历程。读过新中国历史的朋友应该都知道,我们国家的重工业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因此在纪录片中我们可以听到很多浓厚的北方口音,这也是非常有意思的。
国外工业纪录片的典型代表是《终极工厂》,这是国家地理的一个系列,应该说:国家地理制作,国家免检产品。这个系列的纪录片不像《超级工厂》和《大国重器》那样焦点集中,其所涉及的工业范围很广,从军用到民用、从奢侈品到日常用品、从制造业到服务业,其中很多都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品牌和企业,哈雷摩托、宝马、奔驰、法拉利、保时捷、阿帕奇直升机、卡特彼勒重卡、宜家家居、可口可乐等。纪录片真实纪录了世界顶尖工厂的生产制造过程,我们还可以真切感受到很多知名产品从无到有的过程。《终级工厂》带给人们一种工程科技的严谨,快节奏的方式又不会带来压抑感,整体文案和拍摄角度非常不错,值得大家一看,很多人都通宵看完《终级工厂》,有种看了就停不下来的感觉。
更早的一部纪录片《伟大的工程巡礼》,也出自“免检产品”国家地理之手,从工程角度介绍了世界范围内很多知名的工程项目(多达一百多个,即使你一看就停不下来也得好几个通宵才能看完),这里也提到了中国的多个工程项目,包括上海的超级塔、中国桥梁、中国的终极港口、水立方等。这里也可以和《超级工程》作一个对比,无论从拍摄技巧、文案风格等都是大家讨论的重点,但其中更为重要的是我们也可以看看中国的工人/工程师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工人/工程师在工作中的对比,是不是中国的工人/工程师是最帅的呢?
当然,像我国拍摄的《最后的铸造厂》、《国货的前世今生》、《国微》等都是工业题材中非常不错的纪录片,其中《国微》是中国的首部采用3D拍摄的工业题材的电影。
2. 描写人物为主的影视剧
前面的几部纪录巨片都耗资巨大,且拍摄周期很长。以人物故事为主的影视剧相比较耗资更小一些,其产量也更多。这类题材更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因此也很容易被人们所喜欢。这里有名人和普通人两条主线,像铁人王进喜、吴运铎等就是名人主线;更多的则是普通人的工作生活故事为题材的影视剧。
《吴运铎》这部影片就是以我国抗日战争时期兵工事业开拓者之一吴运铎的事迹为主线的影片;电视剧《煮海》则呈现了中国“化工之父”范旭东的事迹;《铁人王进喜》是一部真实表达铁人王进喜工作、生活的故事影片,展现了新中国建设过程中为我国石油事业作出卓越贡献的铁人精神。
普通人为主线的影视剧则充分展现了普通工人和工程师工作、生活和梦想,近年来有不少优秀作品,《师傅》被称为装备工业领域的《亮剑》版,《钢的琴》以90年代钢厂工人陈桂林下岗之后的生活起伏为主线,刻画了主人公与钢琴之间发生的各种故事。一个讲述深圳工厂老板故事的影片《打工老板》值得我们深思,影片深刻突出早期外贸加工业与企业转型发展的矛盾,这个电影别名叫《中国. 制造》。改革开放初期拍摄的《血,总是热的》是一部让人非常称赞的电影,改革成为该片的主题,既契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也真实表达了当时工人们内心的矛盾冲突(严格来说这部作品是早期的作品)。
另外,还有一个国外非常怀旧的经典影片,这里必须拿出来点赞一下。《摩登时代》是电影大师卓别林自导自演的最后一部无声电影(卓别林在最后咖啡馆里哼了一首小曲:nonsense song,中文叫“胡唱之歌”),尽管是1936年的无声电影,豆瓣评分却高达9.1分(近7万人评价,想想这阵势,不好好介绍介绍都不行啊)。影片以上世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萧条作为背景,讲述失业工人与流浪女的苦命爱情故事(现实中卓别林的的确确和女主角宝莲高黛有美好的爱情故事),淋漓尽致刻画了工人与机器之间、企业利润最大化与人类幸福之间的矛盾冲突。作为卓别林的经典作品,你看完这部影片之后甚至会发出这样的感叹:这才是电影艺术啊,跟这比起来,现代很多电影简直就是一堆垃圾。当然,不讨论电影艺术是否有倒退,尽管电影技术和手法越发先进,但却缺少了一种刻画社会真实的特质。现在部分商业大片经常被人诟病,原因就是缺少真实的社会与生活元素,一些演员并没有丰富的社会与生活阅历,自然无法在影片中流露这种真实的情感。
④ 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电影厂都拍过哪些经典的电影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冲破黎明前的黑暗》《柳堡的故事》《英雄虎胆》《永不消逝的电波》《回民支队》《战上海》《林海雪原》《地道战》《野火春风斗古城》到七八十年代的《闪闪的红星》《归心似箭》《四渡赤水》《风雨下钟山》《巍巍昆仑》,直至上世纪九十年代的革命历史题材战争巨片《大决战》《大转折》《大进军》 进入新世纪,八一厂又摄制完成了《冲出亚马逊》《惊涛骇浪》《惊心动魄》《情暖万家》等一批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故事影片。尤其是近年来,在配合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及重大庆典纪念活动中屡有建树: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时,推出了《太行山上》、《八路军》;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时,推出了《我的长征》、《雄关漫道》;在纪念建军八十周年时,推出了《八月一日》、《士兵突击》
⑤ 长春电影制片厂80年代拍摄了哪些经典电影
长春电影制片厂是新中国第一家电影制片厂,新中国电影事业的摇篮,创造了新中国电影史上的七个第一。先后拍摄故事影片900多部,译制各国影片1000多部。
最让我们怀念的,当属80年代的电影了。我整理了长影80年代的经典影片给大家分享: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长春电影制片厂80年代拍摄上百部故事片,记忆深刻的有:
《大渡河》
《大渡河》是由林农与王亚彪执导的一部战争片 ,这是一部爱国主义影片,电影讲述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队伍在大渡河与数十万国民党中央军和军阀的战争,国民党和军阀对中国工农红军武装围追、堵截。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伯承等同志部署了佯攻大树堡、暗渡安顺场的战斗
《红牡丹》
影片讲述了旧 社会 马戏明星红牡丹及其师史妹的坎坷经历和悲惨命运的故事。
《情天恨海》故事讲述了在70年代台湾曾耿面对古人遗孤的愧悔莫及,幡然醒悟的曾耿,意识到自己愧对故人,愧对祖国,他毅然送走了魏芝圃和凤阳、孝贞,然后自杀。而魏芝圃、凤阳、孝贞逃离虎穴,他们眺望大陆,渴望着祖国统一之日早日到来。
《黄英姑》故事讲述了年仅十七岁的黄英姑从地主家逃出,在与一位老人学了一身武艺后依然加入了红军,在与敌人与叛徒的角力中突出重围,在斗争中成长为优秀的红军指挥员。
长影当年曾经是中国最大的电影厂,也是新中国第一家电影制片厂。拍摄了很多优秀影片,比较著名的有:《平原游击㕥》、《董存瑞》、《五朵金花》、《英雄儿女》、《兵临城下》、《冰山上的来客》、《保密局的枪声》等。上世纪八十年代是长影电影制作的黄金期,这一时期拍摄了不少优秀影片(不好意思,因为没有图片资料,我只能用文字来列举了)。长影八十年代拍摄的比较经典的故事片有:
《残雪》、《绿色钱包》、《人到中年》、《飞来的仙鹤》、《不该发生的故事》、《谭嗣同》、《黄山来的姑娘》、巜五女拜寿》(戏曲片)、《花园街五号》、《白雾街凶杀案》、《直奉大战》、《开国大典》。
其中,《残雪》获1980年文化部优秀故事片奖,《绿色钱包》获81年文化部优秀故事片奖,《人到中年》获第三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不该发生的故事》获83年文化部优秀影片奖,《谭嗣同》、《花园街五号》、《黄山来的姑娘》获84年文化部优秀影片奖,《开国大典》获第八届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以上回答如有不妥之处欢迎指正,谢谢!
长影80年代质量差的电影就不提了,我看过的质量较好的有
《佩剑将军》《最后八个人》《明天回答你》《黄山来的姑娘》《黄英姑》《直奉大战》
从80年代起,电影出现重新洗牌,以谢晋导演的影片为标志,上影的电影宝刀不老,西影、峨影也有后来居上的趋势,八一厂则开始专注以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中心的重大 历史 题材创作。相比之下,长影开始走下坡路,有特色的影片不多,原来与上译厂平分秋色的译制片也完败。当然,也创作出一批上乘的影片,如《红牡丹》《人到中年》《赤橙黄绿青蓝紫》等,特别是1989年为纪念建国40周年出品的《开国大典》,可以说是一部传世的经典之作。
最经典莫过于《开国大典》了!
长春电影制片厂是 新中国第一家电影制片厂 ,堪称新中国电影的摇篮,创造了新中国电影史上的 六个第一 ,第一部木偶片《皇帝梦》,第一部科教片《预防鼠疫》,第一部动画片《瓮中捉鳖》,第一部短故事片《留下他打老蒋》,第一部长故事片《桥》和第一部译制片《普通一兵》。先后拍摄故事影片900多部,译制各国影片1000多部。
长春电影制片厂最早是日本侵占东北成立的电影厂,后来被东北人民解放军接收,正式命名为 东北电影制片厂 ,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进展,1948年10月19日长春解放后,东影分批迁回长春,1955年2月,东北电影制片厂 更名为长春电影制片厂 。
建国后到文革前17年期间,是长春电影厂最辉煌的时期 ,那个时代的电影主要是 讴歌新中国,展现革命战争 ,所以军事题材电影特别多,现在大量经典老片都诞生于这个阶段。
反映革命战争题材的电影: 《白毛女》、《红孩子》、《英雄儿女》、《上甘岭》、《董存瑞》、《平原游击队》等都是长影厂出品。
反映民族团结和时代风貌的电影 :《刘三姐》、《五朵金花》、《冰山上来客》、《我们村里的年轻人》等。
80年代长影厂拍摄的电影以《开国大典》最为著名 ,这部电影是建国40周年献礼片,1989年上映曾经创造过国产片票房纪录。
90年代,电影市场化改革开启,国有电影厂越来越跟不上时代,于是逐渐和香港等公司以及新兴的民营电影公司合作,以拍摄合拍片为主。
2000年以后,国有电影厂逐渐走向没落,长春电影制片厂也逐渐远离观众的视线了,时至今日,长春电影制片厂已经成了很多人的童年记忆。
我喜欢长影厂的电影有北斗小字辈
保密局的枪声、人到中年、开国大典、滚滚红尘。
⑥ 董林的介绍
董林,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国家注册电气工程师、国家注册咨询工程师。1972年3月进入重钢四厂工作;1974年9月考入东北工学院;1977年9月,毕业于东北工学院自动化专业,分配到重钢设计院工作;1986年3月,任重钢设计院副院长;1995年1月,任重钢设计院院长;2000年1月,任重钢集团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2003年11月,任重钢集团总经理;2006年2月,任重钢集团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