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埃及老电影《咖啡馆》
《咖啡馆》,是埃及老电影,曾在国内轰动一时公演
我找到了一个地载地址,是纳米盘的,安装纳米机器人后可以下载
埃及原版(咖啡馆)下载地址:
http://www.namipan.com/d/
2. 在电影院开个咖啡厅怎么样
如果你有这样的资源,是个不错的项目。在电影院开有很多好处:
1,人流量大,现在很多电影院的面积都很大,加上大众的消费力提升,都愿意去电影院看电影。
2,消费者的消费能力较高,现在很多电影都是3D4D之类的,价格都不便宜,一杯咖啡的价格基本是这类电影票价格的一半,去看电影的人都消费的起。
3,咖啡饮品在电影院也是刚性需求,一场电影基本都在一个半小时以上,看电影的时候大家都会买份爆米花,一杯饮料。传统的可乐之类的档次不够,咖啡的需求量就会明显上升。并且很多人提前到影院的需要等,到咖啡厅坐会也是不错的选择。
但是也要注意一些问题:
1,租金,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直接付租金,另一种是营业额抽成。不管是哪种方式,一定要提前商量好,签好合同。如果租金太高,没有盈利空间,客户潜力再大都不能开。
2,空间,一种是纯水吧,你们只需要负责制作售卖饮品,管理好水吧即可,外场桌椅由影院统一管理。另一种是影院给你一块独立的地方,你们自己管理。这个也要考虑好,涉及到租金多少的问题。
3,收银方式,你们自己独立收银还是影院统一收银。个人推荐独立收银,不要和影院挂钩。
3. 咖啡店市场调研报告
中国主要城市连锁咖啡店调查报告
中国主要城市连锁咖啡店调查报告
报告类别:调查报告
行业分类:食品烟草\菲酒类饮品
调查地点:北京、上海、广州、天津、沈阳、济南、南京、福州、厦门、深圳、杭州、青岛、大连、成都、武汉、西安、昆明、重庆、郑州、哈尔滨
调查时间:2001年
调查方法:媒体监测
样本数量:1000种媒体
样本情况: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电影院、户外广告以及网络等
调查机构:《国际广告》杂志社
报告来源:中商网 报告内容: 咖啡是中国民众高阶层的彰显性消费 喝咖啡的人比较追求流行时髦、求新求变、具有独特风格、喜欢发达国家的生活方式和品牌,也比较在乎享受,譬如重视商店的气氛、喜欢过浪漫的生活。 喝咖啡在中国大陆仍可说是一种特殊的生活方式。进一步分析饮用咖啡的比例和人口特征的关系,我们发现,小学程度的城市居民喝速溶咖啡的比例只有8.1%,初中程度的有27.7%、高中程度有24.2%、中专/技校程度的有27.8%、大专程度的有32.5%,而大学以上程度者喝速溶咖啡的比例则上升到最高点,达35.8%,不论重度、中度或轻度消费者的比例,均有随教育水平而提高的现象。
此外,家庭月收入和喝速溶咖啡的比例也成正比。家庭月收入在1999元人民币以下的居民,只有7.9%的比例有饮用速溶咖啡的习惯,但是到了月收入8000元以上的家庭,消费者饮用速溶咖啡的比例却高达42.5%。
教育水准、家庭月收入和饮用速溶咖啡的频率呈现显著的正相关,意味着咖啡这种西方传入的饮料在中国大陆是一种象征优势阶层的生活方式。所以尽管上海星巴克一杯咖啡要价22元人民币,人们还是趋之若鹜,看来喝咖啡不但是一种生活享受,更是一种彰显性消费(conspicuous
consumption)。可以预见,随着大陆经济的繁荣昌盛,追求这种彰显性消费的民众将越来越多,无论是老板,还是职员,甚至包括学生,越来越多的人将走进咖啡店。
上海地区喝速溶咖啡人口比例最高 虽然上海并非是个人收入最高的大陆城市,但是根据中国市场数据库CMDB在2000年针对速溶咖啡产品所进行的调查,上海民众的饮用比例是全国最高的。大陆20个主要城市居民过去一年内喝过速溶咖啡的人口比例是24.7%,而上海民众却高达42.7%(参见图一)。此外,上海居民每天都喝速溶咖啡的重度消费者有5.2%、每周至少一次的中度消费者有21.5%,均明显高出其他城市。由此不难看出,星巴克连锁咖啡店能够在上海成功抢滩并非偶然。
根据同项调查,过去一年内喝过速溶咖啡的人口比例在30%以上的地区除了上海之外,还有昆明、厦门、杭州和天津,20%以上的地区则有南京、大连、深圳、福州、广州、西安、郑州、青岛、武汉和北京。调查显示,速溶咖啡饮用率较高的地区,当地居民对咖啡的接受度较高,是连锁咖啡店进军的好地点。我们认为,重庆、哈尔滨、沈阳和成都这四个地区的民众饮用速溶咖啡比例最低,这四个城市的咖啡市场将比较难打开,其他城市是进攻的重点。
台湾连锁咖啡店的市场区隔 调查显示,台湾连锁咖啡店已走向分众的市场区隔,这对大陆的咖啡市场是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根据2000年EICP的调查数据,过去三个月去过的连锁咖啡店前五名依序是真锅(7.1%)、伊是咖啡IS
CAFé(4.3%)、星巴克Starbucks(3.8%)、丹堤(3.7%)和西雅图(2.8%)。上榜的有美式/欧式风格,有走日式路线,也有国人自创的品牌。
比较星巴克、丹堤和真锅这三个品牌的连锁咖啡店,他们的服务方式和价位各有各的特色,可以用来分析连锁咖啡店怎么走出不同的市场区隔。真锅是走高价的日系咖啡连锁店路线,主打日系“黑咖啡”系列以及花式咖啡系列,一杯咖啡要价多在新台币100至200元间。星巴克专卖美式、义式,以及加上大量牛奶的咖啡,有50元起价的本日咖啡,也有100元左右的拿铁或卡布其诺。丹堤咖啡则是标榜平价咖啡,门口招牌斗大的“35元咖啡”。标榜35元就可以喝到专业的好咖啡,是其最吸引人之处。
价位和服务方式的确形成市场区隔。三种品牌的消费者年龄层分布有很大的不同。星巴克最主要的顾客群是25-29岁,占了29.4%,而丹堤咖啡是以30-34岁为主,真锅咖啡的年龄层分布较广,尤其是中壮年以上的消费者也有一定的比例。若以职业来分析,星巴克的主要顾客群是以学生和专业技术人员,丹堤咖啡以事务工作者的消费人口最多(24.5%),真锅咖啡则是自营者为主(26.0%)。这和他们的服务方式、价位等都有关联。
二三十岁的学生和专业技术人员会去星巴克排队,点一杯本日咖啡或拿铁,为了喝到一杯专业的咖啡,不在乎多等一会儿。一杯本日咖啡就可以在布置精美的咖啡店消磨一个悠闲的午后。三十多岁的事务工作者,会在丹堤喝一杯35元咖啡或用餐,然后在咖啡的提神下再去工作岗位冲刺。而中壮年老板级的人物会选真锅这类日系高价咖啡店,因为真锅有服务人员带位、点餐,和老板的身份也相称。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中国大陆的速溶咖啡市场潜力巨大、前景喜人;台湾咖啡市场这种市场区隔、人员分流的发展态势反映了中国咖啡市场的发展方向;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大陆生活水平的提高,连锁咖啡店即将走入大街小巷,为各阶层所津津乐道。
4. 《六弄咖啡馆》是一部怎样的影片
答主在一个闲来无事的夜里看完了这部简简单单的青春故事。
一开始以为这个故事讲述着戴立忍就是小绿,可惜不是,这个小翻转还是有了一丝惊喜,小绿在何处成了最后的悬疑。虽然还是一样的套路:高中恋爱-大学异地-情感改变-遗憾告别,但是这部剧依旧别具特色。这种特色最大的地方难以言明,似乎在于美好的一幕幕的消逝,太过平常普通,转折很平淡,普通平淡绝非不自然,相反,很现实,这种现实的感觉更能引起共鸣,对于小绿,青春时候的不顺利感觉天似乎塌了下来的沉重感让人刻骨铭心,谁没有青春受挫的时候呢?
5. 艺人温心的新电影《咖啡厅的故事》讲述的是个什么故事
印小天、温心、梁丹妮、张绍荣主演的电影《咖啡厅的故事》讲述了欧阳小姐与相爱八年的未婚夫穆磊即将步入婚姻殿堂时,穆磊因车祸意外离世,留下一家“台球清吧”给她,悲痛欲绝的欧阳在黑暗中迷失自己,面对昔日的婚纱独舞,不再相信爱情和婚姻。欧阳决定将“台球清吧”免费转租给一对情侣,发布了一则诱人的公告,引来了不少情侣的同时,顾客也慕名而来,“台球清吧”一时成了爱情的“朝圣地”。自称艺术家的小沁,为满足自尊心带着自己的油画前来,称要在台球清吧开画展;为骗取经营权假扮情侣的黑中介仝真和丁小牛;为有一落脚之地的张宝财和刘彩霞老夫妇等等,他们来到台球清吧,在爱情中互相博弈,寻找爱和光明。突然一位叫英子的女人抱着孩子出现在众人面前,穆磊不为人知的秘密浮出水面,欧阳面对这位叫英子的女人,爱情观彻底颠覆,同时也打破了众人的期待。欧阳为了寻找到了新的出口,再次为爱出发。
电影中的每一位角色都个性鲜明,戏剧张力十足加速,期待给观众带来耳目一新的体验。这是一部关于生命、爱情、艺术和善良的故事。故事是中国的,爱是全世界的。
6. 咖啡厅空间需要注意什么问题咖啡厅室内如何设计布局
空间组织是咖啡厅设计公司设计中的重要环节。空间组织既体现咖啡厅空间总体的布局意向,也体现对室内空间具体深入的设计和安排。空间组织是从功能的空间性出发,合理而周密地落实咖啡厅设计的诸项要素。空间组织是一个全方位的空间系统性问题,专业的哲东空间设计提醒应着重从以下几方面来考虑,并作为咖啡厅空间组织的依据。 1.人体的动作特征与空间尺度范围。人们在从事不同的活动时,其动作特征与所需的空间范围有较大差异。例如人体的坐、卧、立姿的尺度及动作特征,以及人际交往所需的各种尺度范围。在进行咖啡厅空间组织时,应对具体的动态特征及所需空间范围进行分析,要考虑餐桌、桌椅的尺寸及安排,以及与人体尺寸的协调、动作范围是否合理等。 2.室内动线的安排。室内动线是联系咖啡厅室内各功能区域的网络,使室内形成完整合理的空间动静系统。例如在较大面积的咖啡厅设计中组织若干小型餐区;就必须要考虑动线的合理与畅达。 3.室内空间的利用。哲东空间设计在咖啡厅室内空间中,有多种先决固定的建筑构成因素,如列柱、承重墙、空间的基本形态、门窗的开口方式等。室内空间组织要考虑建筑空间的特点,因势利导地利用空间,例如利用列柱进一步组织空间;利用凹室进行空间划分,边角空间利用得当可以充分挖掘空间的使用潜力,并同建筑构件、空间基本形态形成有机的结合。 4.家具、设备与空间组织。家具、设备等均为室内实用物体,并在空间中占有相应的位置与面积,是空间实现其功能的主要体现。家具与设备的布局安排可以限定不同的功能区域。因此,咖啡厅设计公司在进行空间组织时,家具、设备的尺寸、体量、组合方式都应成为重要的考虑因素。 5.室内空间的构图形式。空间组织以满足功能为目的,但具体的布局落实要靠一定的构图形式来体现,不同的构图形式会形成不同的空间布局,亦会使人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例如,点的连续性构图有节奏感;长直线的构图有延伸感;曲线构图有优美感;多元素自由构图有新奇趣味感等。无论果用何种构图,都应从功能、形式、心理等方面联系起来考虑,使空间构图成为功能与形式的有机体现。
7. 求电影花神咖啡馆具体情节分析,中文字幕
使用网络网盘免费分享给你,链接:https://pan..com/s/1MS0kMZVYNAPGtvI_HKJRDA
提取码:uj6w
花神咖啡馆是加拿大的一部电影,影片导演:让-马克·瓦雷(Jean-MarcVallee)主要讲述了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之间的爱情故事,以及一位母亲和她执意去照顾的患有严重唐氏综合症的儿子的故事。一个神秘和幻想的“奥德赛”对爱情的看法。
8. 关于咖啡厅设计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是什么
工业设计史上的流派与组织[21大流派] 新古典主义 新古典是指资本主义初期最先出现在文化上的一种思潮,在建筑和设计史上指18世纪60年代开始在欧美盛行的古典方式。18世纪前的欧洲,巴洛克和洛可可风格盛行一时,其繁琐的装饰与贵金属的镶嵌逐渐引起啦人们的厌恶。在探求新的设计风格的进程中,希腊、罗马的古典建筑成啦当时的创作源泉。1750年,罗马庞贝遗址被发掘,在欧洲引起啦研究古典艺术的热潮,人们认识到古典艺术质量远远超过巴洛克与洛可可,促成啦新古典的产生与流行。 新古典追求古典风格和简洁、典雅、节制的品质及“高贵的纯朴和壮穆的宏伟”。在建筑上追求建筑物体形的单纯、独立和完整,细节的朴实,方式的符合结构逻辑,并减少纯装饰性的构件,显示啦人们对理性的向往。新古典在各国的发展虽然有共同之处,但多少也一些差异,大体上在法国是以罗马式样为主,而在英国、德国则是希腊式样较多。新古典风格也体现于当时的产品上,其特点是放弃啦洛可可过分矫饰的曲线和华丽的装饰,追求合理的结构和简洁的方式,构件和细部装饰喜用古典建筑式的部件。英国新古典家具的成就很大,其中涌现啦一大批优秀的设计师,他们长于设计朴素、实用的方式,其设计出来的产品成为啦现代家具设计的先声。 折衷主义 在19世纪,一个更为直接和严峻的问题是风格上的折衷主义。所谓折衷主义那就任意模仿历史上的各种风格,或自由组合各种式样而不拘泥于某种特定风格,因此也被称为“集仿主义”。随着生产的商品化,需要用丰富多彩的式样来满足和刺激市场,于是希腊、罗马、拜占庭、中世纪、文艺复兴的情调杂然并存,汇为奇观。同时,19世纪的交通已很便利,考古学大为发达,加上摄影术的发明,帮助人们认识和控制啦古代遗产,以致有可能对各种式样进行拼凑与模仿。 工艺美术运动(Arts and Crafts Movement) 现代工业设计的先导。说它是一次运动,是因其影响波及面大,具有国际意义。18世纪从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使机械产品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地方。与过去手工制造的产品相比,呈现明显机械化特性:一些产品的造型和装饰设计,仍照搬传统手工业产品的样式,使难于应付复杂方式的机器产品比过去用长时间精雕细琢的手工业产品显得粗糙低劣;一些产品因按照机械生产的特点重新设计,其单纯简洁的样式,却使许多认为只有花样繁琐的传统样式才代表精致完美的消费者难以接受。所以,非常不成熟的工艺美术设计,面临着新旧过渡时期的困难。以英国诗人、文艺批评家拉斯金和画家、工艺美术设计家莫里斯为代表的传统派,一面在理论上展开啦批评和宣传,一面积极致力于设计实践。他们不满当时机械化产品的粗糙、简陋,认为真正的工艺产品应既实用又美观,企图恢复中世纪传统作坊生产的手工产品的标准的手工技艺和完美而精致的设计。为此,莫里斯建立啦自己的染织作坊,亲自设计并以手工制作各种织物、壁纸、地毯和家具等。其设计在否定当时机械化样式缺少曲线变化的前提下,运用啦自然界有机物(如花草)的方式,并加以变形,使装饰纹样呈现出变化丰富的曲线,富有生机和运动感。它们和曾经风靡欧洲、有强烈装饰感的巴洛克和罗可可(见巴洛克、罗可可)的曲线风格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风格很快在建筑造型、室内装饰、园林艺术、书籍装帧等各种工艺美术设计中表现出来,并影响啦整个欧洲设计界。拉斯金和莫里斯的言行使其走进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怪圈:他们从审美角度反对工业化时代生活用品的机械生产及其造型样式,但他们号召人们把生活用品的设计与其功能相结合,并身体力行。所以,实际上是在引导人们对产品(不论是手工还是机器产品)设计与其功能的关系予以特别重视,指出啦正确的设计方向,极大地推动啦工业产品设计这一新生事物的发展。 新艺术运动(Art Nouveau) 是工艺美术运动在法国的继续深化和发展。法国设计师兼艺术品商人萨穆尔·宾于1895年在巴黎开设啦设计事务所“新艺术之家”,并与几个同行朋友合作,决心改变产品设计现状。他们推崇艺术与技术紧密结合的设计,推崇精工制作的手工艺,要求设计、制作出的产品美观实用,他们对建筑、家具、室内装潢、日用品、服装、书籍装帧、插图、海报等进行全面设计,力求创造一种新的时代风格。他们在方式设计上的口号是“回归自然”,以植物、花卉和昆虫等自然事物作为装饰图案的素材,但又不完全写实,多以象征有机形态的抽象曲线作为装饰纹样,呈现出曲线错综复杂、富于动感韵律、细腻而优雅的审美情趣。在1900年的巴黎国际博览会上,法国设计师的精美作品引起世界广泛关注,在欧美各国引起广泛响应,并使“新艺术之家”的名称不胫而走,故以“新艺术”命名其运动。因此,法国自然成为新艺术运动的发源地和中心。法国新艺术运动的主要作品有:吉玛德设计的巴黎地铁入口;穆卡设计的海报;盖拉德在1900年的巴黎国际博览会上展出的设计作品《新艺术室》;盖勒设计的细木镶嵌家具;查普列特设计的华美瓷器等。还一些平面设计家为商业所做的广告设计,在视觉传达领域的探索中迈出啦第一步。法国设计师不仅通过报刊宣传其主张,还直接向社会推销他们自己设计制作的新艺术风格的各种产品,创办设计专门学校,推广设计教育,如盖勒所创办的南希工业艺术联盟学校。小城南希是巴黎之外又一个法国新艺术运动的中心,两地的设计方式各具特色,互相影响。在法国新艺术运动中还涌现出许多成绩卓著的设计团体,如新艺术之家、现代之家、六人集团等,以六人集团的成绩最为突出。这使法国的新艺术运动色彩纷呈。1925年左右,法国的新艺术运动逐渐被装饰艺术运动取代。 维也纳分离派(Vienna Secession 1897-1915) 在奥地利新艺术运动一中产生的著名的艺术家组织。1897年,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的一批艺术家、建筑家和设计师声称要与传统的美学观决裂、与正统的学院派艺术分道扬镳,故自称分离派。其口号是“为时代的艺术--艺术应得的自由”。在设计地方,其重视功能的思想、几何方式与有机方式相结合的造型和装饰设计,表现出与欧美各国的新艺术运动相一致的时代特征而又独具特色。他们大胆实践,定期举办展览,并在1900年出版啦设计期刊《室内》,在欧洲颇有影响。其代表人物有画家克里姆特;建筑家和设计师瓦格纳、霍夫曼、奥布里奇、莫塞等人。其中克里姆特和霍夫曼最负盛名。瓦格纳则是霍夫曼等人的老师,其设计思想与建筑风格在19世纪80年代已表现出与装饰主义的分流,故被称为分离派运动之父。1895年他在《现代建筑》一书中阐述啦新时代建筑应具备的方式。他设计的卡尔斯帕拉兹车站,具有简洁的方形造型和新艺主术运动风格的装饰细节,是分离派的早期佳作。画家克里姆特是分离派组织的第一任主席,被誉为“奥地利最伟大的画家”。他创作啦大量崖壁画,其方式与室内设计高度和谐。他打破传统的绘画方式,以金属般绚丽辉煌的色彩和一维平面效果,运用富有象征意义的方式语言,表现出强烈的华丽风格与工艺化的精美,呈现强烈的装饰性。其代表作有绘画《吻》、壁画《哲学》、《法学》、《贝多芬雕像装饰壁画》等。1903年,霍夫曼在银行家支持下,在魏恩市组织啦维也纳工作同盟。他和莫塞担当艺术指导,从事家具、室内金属器皿的设计,并由同盟的作坊进行生产。其产品造型呈几何形态,很少装饰,力求艺术与技术完美结合,体现产品的实用性。霍夫曼在设计中表现出与普遍的曲线风格不同的直线风格,更加接近现代设计。他的由纵横直线构成的洗练的方格网装饰特征,成为象征分离派设计风格的鲜明符号。1904-1910年,他承担啦布鲁塞尔郊区斯托克列宫的建筑设计。其方形的造型单纯、严谨,室内空间宽敞、墙面平直,是其最首要的代表作。室内陈设、餐厅的大型壁画则由克里姆特设计制作。壁画中图案化的人物形象和装饰花纹,是用玻璃、马赛克、珐琅、金属、廉价宝石镶嵌而成,华美异常,使斯托克列宫成为集分离派之大成的佳作。其他人的创作也成就颇丰,各具特色。奥布里奇设计的维也纳分离派之家,把单纯明确的几何造型与典型新艺术风格的枝蔓缠绕的花草装饰结合得浑然一体,是分离派代表作之一。莫塞的平面设计成就最大,其美学观点比其他人更加前卫与理性化。其书籍装帧、插图、印染、邮票等地方的设计,多以黑白色为主,明快、大方,更接近现代主义风格。维也纳分离派运动独树一帜,在设计中加进啦新艺术运动风格中较少见的直线和简洁的几何造型,特别注重产品的功能,体现出欧洲设计从摆脱传统到走向现代的过渡风格,影响深远。 德意志制造联盟(Deutscher Werkbund) 德国第一个设计组织,1907年成立,是德国现代主义设计的基石。它在理论与实践上都为20世纪20年代欧洲现代主义设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奠定啦基础。其创始人有德国著名外交家、艺术教育改革家和设计理论家穆特休斯、现代设计先驱贝伦斯、著名设计师威尔德等人。其基地设在德累斯顿郊区赫拉劳。其宗旨是通过艺术、工业和手工艺的结合,增高德国设计程度,设计出优良产品。同盟认为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物,工业设计师是社会的公仆,而不是以自我表现为目的的艺术家,在肯定机械化生产的前提下,把批量生产和产品标准化作为设计的基本要求。它努力向社会各界推广工业设计思想,介绍先进设计成果,促进各界领导人支持设计的发展,以推进德国经济和民族文化素养的增高。它表明德国在工业设计地方已进入一个新阶段,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同盟中的设计师在实践中不断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就。1912-1919年,同盟出版的年鉴先后介绍啦贝伦斯为德国电器联营公司设计的厂房及其一系列产品:格罗佩乌斯为同盟设计的行政与办公大楼、幕墙式的法格斯鞋楦厂房、陶特为科隆大展设计的玻璃宫;纽曼的商业化汽车设计等,都具有明显的现代主义风格。尤其是对1914年科隆大展的展品介绍,更令人耳目一新。年鉴还及时向人们展示国际工业技术发展新动态,如美国福特汽车公司首创的装配流水线。年鉴还发表不同观点的理论文章,让人们在争论中求得真理。1914年,同盟内部发生啦设计界理论权威穆特休斯和著名设计师威尔德关于标准化问题的论战,前者以有力的论证说明:现代工业设计一定建立在大工业文明的基础上,而批量生产的机械产品必然要采取标准化的生产形式,在此前提下才干谈及风格和趣味问题。这次论战是现代工业设计史上第一次具有国际影响的论战,是德国工业同盟所有活动中最首要、影响最深远的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其活动中断。但它所确立的设计理论和原则,为德国和世界的现代主义设计奠定啦基础。 风格派(De Stiji) 荷兰现代主义设计运动,产生于20世纪初,是早期国际现代主义设计运动的首要组成部分。风格派本源于荷兰绘画艺术风格(见风格派),但它对设计界的影响巨大,设计界的风格派被看做是现代主义设计中的首要表现形态之一。因风格派创始人、画家蒙德里安曾以“新造型主义”(Neo-plasticism)为题发表论文,以新造型主义来形容其创作风格,故人们又把风格派称为新造型主义。其设计的代表作有《风格》杂志的封面设计和斯拉拉斯堡的奥伯蒂咖啡馆的室内设计:里特维尔德设计的施罗德住宅、红蓝椅子:奥德设计的乌尼咖啡馆等。风格派画家蒙德里安和杜斯伯格相关风格派的理论著述,是风格派设计的理论依据。 对设计界来说,新造型主义这一名称尤为贴切。风格派主张从理性出发,用抽象的几何结构来表达宇审和自然的普遍的和谐与秩序,探索被事物的外貌所掩盖的规律,这些规律表现啦科学理论、机械生产和现代城市的本质和节奏。其设计界的主要代表人物有设计师里特维德、建筑师奥德等人。他们主张把纯艺术的风格派原则运用在建筑、家具、其他产品和平面设计中,渗透世界,以创造新的世界秩序。他们注重使用和表现新资料、新技术,指出建筑的空间是由功能与和谐两个地方构成,其外观是由其内部空间决定的。他们把风格派绘画艺术的极其简洁有序的造型、色彩和线条的形态,应用到建筑、服装、家具等地方的设计中,并设计啦新的字体和非对称均衡的印刷版面。风格派设计所强调的艺术与科学紧密结合的思想和结构第一的原则,为以包豪斯为代表的国际现代主义设计运动奠定啦思想基础。风格派设计的代表有《风格》杂志的封面设计和斯拉拉斯堡的奥伯蒂咖啡馆的室内设计;里特维尔德设计的施罗德住宅、红蓝椅子;奥德设计的乌尼咖啡馆等。风格派画家蒙德里安和杜斯伯格相关风格派的理论著述也是风格派设计的理论依据。 构成主义(Constructivism) 由俄国艺术家马勒维奇和塔特林等人在前苏联十月革命后提出的一种艺术理论。在1920年发表的《构成主义原理》中指出,空间只能在其深度上由内向外地塑造,而不是用体积由外向内塑造;造型应注重立体结构;具有形体的资料作为表现因素,每一根线条都应表现事物的内在力量;同时应把时间作为一个要素引入造型之中。塔特林在第三国际纪念塔模型(1919)中,突出表现啦对空间结构的塑造,他注重技术与艺术的融合,使造型艺术走向啦设计的范畴。在标准型多功能家具的设计、折叠型家具等的设计中,都曾应用啦构成主义的手法,体现啦形态上的简化和经济节约的特点。在广告和图形设计领域,构成主义与荷兰风格主义相呼应,体现啦几何形体及空间转换的构思效果,在国际上产生啦一定影响。 包豪斯(Bauhaus) 1919年4月1日在德国魏马成立的一所设计学院,是世界上第一所为培养现代设计人才而建立的学院。虽然仅存14年,但对德国乃至世界的现代设计及其教育的影响不可估量。它在理论和实践上奠定啦现代设计教育体系,培养出大批优秀的设计人才,成为20世纪初欧洲现代主义设计运动的发源地。包豪斯经历啦两个主要发展阶段:①魏马时期(1919一1924),②德骚时期(1925-1933),其名称根据学院所在地而来。格罗佩乌斯(1919-1927年任职)是其创立者和第一任校长。第二任校长是迈耶(1927-1930年任职)。第三任校长是凡德洛(1931一1933年任职)。他们都是当时德国著名建筑师、现代主义设计的先驱,对包豪斯的贡献极大。20世纪初,在大工业迅速发展的推动下,欧洲各国的现代主义设计运动方兴未艾。格罗佩乌斯敏锐地意识到:应建立新型的、专门的设计学院,以培养工业社会所需要的设计人才。他一再向政府提出创办以建筑设计为中心的设计专门学校的建议,1919年魏马政府表示同意,在合并魏马美术学院和魏马工艺学校的基础上,成立啦包豪斯学院。其德文全称为“Des Staatliches Bauhaus”,即“国立包豪斯”。格罗佩乌斯把德文的建筑(bau)和房子(haus)两词合一而创造啦“Bauhaus”(包豪斯),含意是新型的建筑设计体系,但其设计教育内容包含啦以建筑为中心的所有工业设计。格罗佩乌斯亲自拟定啦《包豪斯宣言》,确信其设计宗旨“艺术与技术的统一”。包豪斯在实践中探索,确立啦现代设计的基本观点和教育方向:①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②设计一定遵循客观、自然的法则。其教育体系、设计理论与设计风格在实践中逐渐成熟、完善。包豪斯的主要教学内容是由艺术和技术构成。其早期的教学体制可称为“工厂学徒制”,学生的身份是“学徒工”,担当艺术方式课程的教师称“方式导师”,担当技术、手工艺制作课程的教师称“工作室师傅”,每一门课都由这两种教师共同担负,学校还设立啦木工、陶瓷、编织和印刷工作室,供学生实习,使其兼具艺术和技术能力。包豪斯最首要的成就之一是奠定啦设计教育中平面构成、立体构成与色彩构成的基础教育体系,并以科学、严谨的理论为依据。1923年8-9月间,包豪斯举办啦名为“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的大型展览会。师生的作品吸引啦欧洲著名的艺术家与设计师,从而进行啦各种学术交流活动,宣传啦包豪斯的设计思想,并将欧洲现代主义设计运动推向高潮。当时,格罗佩乌斯作啦题为“论综合艺术”的演讲并发送其著作《包豪斯的设想与组织》。其后,他在教学上又作啦较大改革,把数学、物理、化学作为必修课,使教学体系向着更加理性和科学化的方向发展,更加适应大工业生产的需要。由于右翼政治势力的迫害,1925年3月,包豪斯迁至德骚市,开始其发展的第二阶段。1926年,其校名又加上“设计学院”的附名,进一步明确啦学校的性质。教学不再由方式导师和工作室师傅共同进行,而是聘请技术熟练的工匠协助教授工作。德骚包豪斯的教授以本院毕业生为主,如拜耶等人。1925年,该校刊物《包豪斯》出版。1927年,成立建筑系,瑞士著名建筑师迈耶任系主任。这是包豪斯的鼎盛时期。1928年2月,格罗佩乌斯辞职并推荐迈耶担当校长。他进行啦大规模改革,加强啦建筑系的课程,成立啦音乐系,增设啦摄影专业,并增加啦社会学课程,提倡学生积极与社会联系。其进步的政治立场引起当局不满,1930年他被迫辞职。在格罗佩乌斯的推荐下,德国著名建筑师凡德洛出任第三任校长。他继续推行改革,完善以建筑设计为中心的教育体系,并努力使学院实现非政治化。1932年,在纳粹冲人学校大肆破坏后,学校被迫关闭并迁至柏林,以“包豪斯·独立教育与研究学院”命名,在一座废弃的电话公司里继续教学。1933年1月希特勒上台,4月,由当时的文化部下令关闭包豪斯并由纳粹军警强行占领学校,8月10日,凡德洛宣布包豪斯永久解散。包豪斯是现代设计的摇篮,其所提倡和实践的功能化、理性化和单纯、简洁、以几何造型为主的工业化设计风格,被视为现代主义设计的经典风格,对20世纪的设计产生啦不可磨灭的影响。 现代主义设计运动 以工业设计为主的现代设计革新运动于20世纪初至30年代席卷欧美。它是在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推动下展开的,以大工业生产为基础并服务于整个工业社会。它在理论与实践地方都取得啦丰硕成果,使人的生存环境发生啦巨大变化,也使人们的消费要求和审美趣味发生啦根本性改变。运动中涌现出一批具有民主思想、充分肯定工业社会大机器生产、赞赏新技术、新资料的工业设计的先驱人物。面对时代的挑战,他们提出啦功能主义的设计原则,提倡科学的理性设计并创立啦新时代的设计美学--机械美学。其所设计的简洁、质朴、实用、方便的全新产品,确立啦现代主义设计的方式与风格,标志着产品设计进入现代工业化设计的时代。工业设计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首要杠杆。独立的设计教育体系也出现啦,并在实践中逐步完善。在欧美各国,现代主义设计运动的发展各具特色。德意志制造联盟的成立、包豪斯的建立与发展、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功能主义设计风格的确立、各国专职工业设计师的出现等,表示现代主义设计形态已趋成熟。卓越的建筑师、设计师格罗佩乌斯、科布西耶、凡德洛、赖特等人奠定啦现代主义设计的实践和理论基础。他们提出一系列新的设计思想及其原则,对推动欧美及世界的现代设计具有首要意义。格罗佩乌斯是最早在设计理论上有全面建树的设计师。他明确指出:“应强调机械对工业设计奠定决定作用。”他认为一定贯彻功能第一、方式第二的设计原则,设计应“可以从实际地方完全达到自身的功能目的”,这样设计的产品才是能够应用、信赖、造价低廉和经济有效的。他认为20世纪的设计一定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反对装饰和复古主义。他对美学风格的看法作过极具哲理性的阐述:“美的观念随着思想和技术的进步而改变。谁要是以为自己发现啦‘永恒的美’,他就一定会陷于模仿和停滞不前,真正的传统是不断前进的产物。它的本质是运动的,不是静止的,传统应推动人们不断前进。”科布西耶是机械美学的创立者,他赞赏飞机、汽车、轮船的设计,因为这些设计没受到任何传统的束缚,完全是按照功能与技术的要求设计的,是全新的工业产品方式。他认为大工业社会的任何产品,都是某种意义上的机器。他赞美单纯、清晰的几何体。他说:“按公式工作的工程师使用几何形体,用几何学来满足我们的眼睛,用数学来满足我们的理智,他们的工作简直那就良好的艺术。”他主张设计应表现简洁、秩序、逻辑的理性美,应表现出对象本身的直线、比例、空间、体量的美,而不要有附加装饰。凡德洛也强调时代风格,主张设计的现实和功能意义,主张采用机械化、批量化的生产形式。赖特亦强调功能,同时提出“有机建筑”的观点,认为建筑设计应考虑其与环境的和谐、对建筑空间的有机安排与调度、自然资料与工业资料的不同表现力及两者的协调性等。现代派美术对现代主义设计有直接影响。许多现代派艺术家及积极投身到设计及其教育领域,如杜斯伯格、里特维特、康定斯基、克利、伊顿、纳吉等人。一些人在世界第一所设计学院包豪斯任教期间,对现代设计教育体系的形成及其基础课的建设作出巨大贡献。1923年在德国魏马举行的包豪斯作品展,向世界展示啦其成就,使其成为世界性的设计、设计教育和设计理论研究中心。1925-1927年,德国包豪斯的教学体系己趋成熟,各地方工作走上正轨,师生设计成果达到新程度,使现代主义设计运动从尝试阶段进入系统化、科学化的成熟阶段,经受啦时代的考验。20世纪30年代初,由于经济不景气和德国纳粹政权的压制,现代主义设计开始在欧洲衰弱。1937年后,随着包豪斯大批精英移居美国,使欧洲现代主义设计风格融入美国设计体系,在美国雄厚的经济实力的依托下,现代主义设计运动以美国为中心继续开展,形成国际现代主义设计风格。二战后直到70年代,国际现代主义设计思想、原则和风格影响啦整个世界。20世纪80年代,后现代主义艺术和设计思潮兴起,但现代主义的许多设计原则仍然适用,并将随着时代的发展,成为世界设计传统精髓的一部分。 装饰艺术运动(Art Deco) 19世纪20--30年代的欧美设计革新运动。在大工业迅速发展、商业日益繁荣的形势推动下,欧美的工业设计逐渐走向成熟。仍然经常留恋手工业生产的新艺术设计运动,己不能适应普遍的机械化生产的要求。以法国为首的各国设计师,纷纷站在新的高度肯定机械生产,对采用新资料、新技术的现代建筑和各种工业产品的方式美和装饰美进行新的探索,其涉及的范围主要包含对建筑、家具、陶瓷、玻璃、纺织、服装、首饰等地方的设计,力求在维护机械化生产的前提下,使工业产品更加美化。巴黎是装饰艺术运动的发源地和中心,1925年在巴黎举办啦装饰艺术展,装饰艺术运动所以得名并在欧美各国掀起热潮。它受到新兴的现代派美术、俄国芭蕾舞的舞台美术、汽车工业及大众文化等多地方影响,设计方式呈现多样化,但仍具有统一风格,如注重表现资料的质感与光泽;在造型设计中多采用几何形状或用折线进行装饰;在色彩设计中强调运用鲜艳的纯色、对比色和金属色,造成强烈、华美的视觉印象。在法国,装饰艺术运动使法国的服饰与首饰设计获得很大发展,平面设计中的海报和广告设计也达到很高程度。格雷(Eileen Gray)的室内和家具设计,把富有东方情调的豪华装饰资料与结构清晰的钢管家具完美结合。在美国,装饰艺术运动受到百老汇歌舞、爵士音乐、好莱坞电影等大众文化的影响,同时受到蓬勃发展的汽车工业和浓厚的商业氛围的影响,形成独具特色的美国装饰风格和追求方式表现的商业设计风格,它们从纽约开始,逐渐从东海岸扩展到西海岸,并衍生出好莱坞风格。尤其在建筑、室内、家具、装饰绘画等地方表现突出。纽约的帝国大厦和洛克菲勒大厦,在整体外观、室内、壁画、家具和餐具等地方的设计,都表现啦典型的美国装饰艺术风格。位于洛杉矶的可口可乐公司大厦,其建筑设计表现出汽车式的流线型形态。美国装饰风格20世纪30年代传至欧洲,使欧洲的装饰艺术风格更加丰富。在英国,装饰艺术风格始于19世纪20年代末,突出表现在大型公共场所的室内设计和大众化的商品(肥皂盒、爽身粉盒等)包装上。伦敦的克拉里奇饭店的房间、宴会厅、走廊和阳台,奥迪安电影连锁公司兴建的大量电影院等,表现出英国装饰艺术风格与好莱坞风格的结合。装饰艺术运动中表现出的东西方艺术样式的结合、人情味与机械美的结合等内涵,在20世纪80年代,重新受到啦后现代主义设计师的重视。 斯堪的纳维亚设计 斯堪的纳维亚设计风格指的是20世纪30~50年代流行于国际的一种设计风格,以丹麦、瑞典、芬兰、挪威等北欧国家的设计为代表。早在1930年的斯德哥尔摩博览会上,斯堪的纳维亚设计就将德国严谨的功能主义与本土手工艺传统中的人文主义融会在一起。就风格而言,斯堪的纳维亚设计是功能主义的,但又不像20世纪30年代那样严格和教条。几何方式被柔化啦,边角被光顺成S形曲线或波浪线,常常被描述为“有机形”,使方式更富人性和生气。20世纪40年代为啦体现民族特色而产生的怀旧感,常常表现出乡野的质朴,推动啦这种柔化的趋势。早期功能主义所推崇的原色也为20世纪40年代渐次调和的色彩所取代,更为粗糙的质感和天然的资料受到设计师们的喜爱。50年代斯堪的纳维亚设计盛极一时,其朴素而有机的形态及自然的色彩和质感在国际上大受欢迎,成为啦当时欧美最流行的一种设计风格。 流线型风格(Streamlining) 流线型原是空气动力学名词,用来描述表面圆滑、线条流畅的物体形状,这种形状能减少物体在高速运动时的风阻。但在工业设计中,它却成啦一种象征速度和时代精神的造型语言而广为流传,不但发展成啦一种时尚的汽车美学,而且还渗入到家用产品的领域中,影响啦从电熨斗、烤面包机到电冰箱等的外观设计,并形成为20世纪30~40年代最流行的产品风格。在最具商业气息的环境中产生的美国流线型风格正是给现代主义的清高以巨大冲击。流线型在实质上是一种外在的“样式设计”,它反映啦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美国人对设计的态度,即把产品的外观造型作为促进销售的首要手段。为啦达到这个目标,就一定寻找一种迎合大众趣味的风格,流线型由此应运而生。而大萧条期间产生的激烈的商业竞争,又把流线型风格推向
9. 她的观众为什么这么多——埃及影片《咖啡馆》女主角法蒂表演艺术简介
你知道法蒂·哈玛玛这个名字吗? 法蒂。哈玛玛这个名字,在中东乃至非洲是家喻户晓的.她曾参加过多届国际电影节,屡屡载誉而归,被公认为“埃及影坛皇后”。她主演的影片,招贴画前总是人山人海,票房前总是长龙不断,一部影片映完后人们又总是赞不绝口.为什么她能众样受到人们的欢迎?她在世界各地的观众为什么那么多?这是由于法蒂·哈玛玛以自己四十一年的银坛生涯中的创造性表演,在人民群众心目中引起了强烈的共鸣的结果. 法蒂·哈玛玛出生于埃及的一个艺术世家。她从影甚早,194。年当她还是少女时,就在她演的第一部影片《幸福的一天》中崭礴头角,立即得到电影界的重视;从此,她青云直上,到前不久她主演的《不必安慰夫人们》为止,共已演出了百多部影片.她的全部心血都献给了埃及的电影艺术。 从六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在埃及影片反映现实的第一个浪潮中,她主演的《咖啡馆》等十七部政治影片,尖刻地嘲讽了埃、苏‘友谊”,揭露了‘权力中心”,颂扬了为祖国利益一心探求真理的人们,因而能在广大观众心目中留下极深的印象. 她主演的影片有许多是从世界名著中改编而成的.如《爱情河》(1......(本文共计1页) [继续阅读本文]
10. 那些电影中的咖啡和咖啡馆
咖啡与电影似乎天生就有着某种联系,不论是好莱坞制作大片、宝岛台湾文艺电影还是内地影片,咖啡的身影总是随处可见。而电影里的咖啡、发生在咖啡馆里的故事,对喜欢咖啡的人来说,是一种香醇的声色诱惑。在电影发展史上,也出现过许多与咖啡有关的电影。
《卡萨布兰卡》
《卡萨布兰卡》是由华纳兄弟影片公司出品的爱情电影,由超级巨星英格丽·褒曼,汉弗莱·博加特等主演,堪称二十世纪电影史上最经典的爱情影片之一。
前美国驻巴黎情报员里克 勃兰在巴黎邂逅了美丽动人的伊尔莎,两人很快坠入爱河并计划结婚,由于德军攻入巴黎,他们只能改乘火车到马赛结婚,不料登车前,里克收到了伊尔莎的字条,她改变了主意。悲伤不已的里克辗转来到卡萨布兰卡,并在那里敬仰了一家咖啡馆。一天晚上,他在自己的咖啡馆里遇到了伊尔莎和她的丈夫。伊尔莎告诉里克在遇见他之前,她已经嫁给了法国地下军领袖拉兹洛,但婚后不久,拉兹洛就被盖世太保抓走并枪杀了,不料当她和里克准备离开巴黎时,朋友告诉她被伤病困扰着的拉兹洛还活着。伊尔莎别无选择,只得忍痛,不辞而别的离开了里克,回到了丈夫身边。得知这一切的里克依然牺牲了自己的爱情,冒险帮助拉兹洛夫妇离开卡萨布兰卡。1944年该片在第16届奥斯卡奖颁奖礼上获得了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剧本三项奖项。2007年,美国好莱坞编剧协会评选了史上“101部最伟大的电影剧本”,该片排名第一,并且成为经久不衰的直接反映二战的爱情片,也是咖啡馆中演绎出来的一部刻骨铭心的爱情悲剧。
《甜蜜咖啡屋》
这是一部拍摄于一九八七年的美国喜剧电影。和丈夫争吵后,一位丰盈的德裔女子杰西迈尔独自留宿兼营咖啡馆在加州沙漠小镇巴格达的公路上的当地唯一的汽车旅馆,却遭黑人女店东布兰代的冷遇。而和丈夫争吵时遗落的保温高压水壶盛满咖啡尾随她到来,成了这场魔术的第一个道具。不过,随着时间过去,两人渐渐成了好朋友,经过他们的努力,这个带有咖啡屋的小旅馆成了当地人的最爱和乐园。
《当哈利遇上莎莉》
一九八九年上映的美国爱情轻喜剧影片《当哈利遇上莎莉》的几乎所有场景都是在咖啡馆,餐馆之类的场所拍摄而成的。
哈利一直认为男女之间不可能有真正的友谊,莎莉却不以为然,于是两人虽然两次相遇,却总是不欢而散。当多年之后他们第三次相逢时,二人都因为感情出现了危机而有了共同语言,哈利也终于开始相信男女直接按可以有纯洁友谊了。虽然理解的加深,两人超出了友谊的界限,事后却又有些不安和后悔。新年之夜,哈利忽然悟到友谊和爱情可以同时存在,于是他不顾一切的去寻找莎莉,希望能够和自己的爱人和朋友重新开始他们的一切。。。。。。
《盗火线》
《盗火线》是由美国华纳兄弟影片公司出品,由迈克尔·曼自编自导,阿尔·帕西诺、罗伯特·德尼罗、方·基默、强·沃特联袂出演。《盗火线》中最令观众津津乐道的不是它那离奇惊险的情节,而是阿尔·帕西诺和罗伯特·德尼罗在咖啡馆中那段长达十分钟的对手戏,二人在咖啡馆里,似乎忘记了彼此的身份,这里不再有警察和强盗,有的只是静静的谈论各自曾经的梦境,在平静和安谧中昭示着内心的两个男人,似乎他们的人生在那一刻已经完全融入了那间温情脉脉的小咖啡馆的氛围之中了。
《天使爱美丽》
《天使爱美丽》是由让-皮埃尔·热内执导,奥黛丽·塔图、马修·卡索维茨、贾梅尔·杜布兹、多米尼克·皮诺等主演的爱情片。该片于2001年4月25日在法国上映。该片讲述了本是咖啡馆里做女侍应的艾米丽在找到一位丢失铁盒的失主之后开始了惩恶助善的天使生涯。电影主人公爱美丽在巴黎的一家咖啡馆工作,这家电影的巴黎咖啡馆也由此成为剧情的发生地导演的叙事工具,影片在表现爱美丽的生活和情感机遇的同事,更是将巴黎咖啡馆的风貌淋漓尽致的展示给了观众。如今这部影片中所涉及的那家双磨咖啡馆早已成为许多游客们寻访的胜地,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它依旧保持着原来的风貌,处处流露出一家普普通通的巴黎小咖啡馆的味道,当然,除了店内那巨大的《天使爱美丽》海报。
《咖啡和香烟》
由导演吉姆·贾木许执导的一部剧情电影。
这是由十一个独立的短片组成的一部电影,导演运用黑白胶片特有的韵味和独特的表现手法,围绕着咖啡馆和酒吧中喝着咖啡抽着香烟的人们,诠释了美国社会的人生百态,堪称艺术和思想上的经典之作。
《咖啡时光》
《咖啡时光》是台湾导演侯孝贤应日本松竹公司之邀,为纪念已故日本电影人小津安二郎诞辰一百周年而专门拍摄的影片,这也是侯孝贤首部用外语拍摄的外国影片。该片题材是小津电影习惯描写的都市家庭的日常生活。电影中的女主人公阳子喜欢喝咖啡,喜欢静静的和她的爱慕者肇一起坐在咖啡馆里,享受彼此在一起的时间。这部电影从始至终充斥着淡淡的哀愁,主要情节和场景都没有离开咖啡和咖啡馆,当日还有它的片名更是。
《咖啡时光》没有什么清楚的剧情可言,只见一青窈总是在坐电车、喝咖啡、找资料,但也从繁琐而看似无意义的事件中,逐步累积出侯孝贤对人际的观察,以及生命的态度。部分观众在看完《咖啡时光》后有丈二金刚摸不着脑袋的感觉,看完后的第一感觉并不喜欢,然而几经回味,却难忘片中好些吉光片羽、场景人事,有如初尝咖啡经验,苦涩之后,余香缭绕。
《日落之前》
《日落之前》是理查得·林克莱特于2004年指导的一部爱情片,并由伊桑·霍克和朱莉·德尔佩主演。讲述了美国青年杰西和法国女孩赛琳娜在一次旅行中相识,大有相见恨晚的感觉,十几个小时的旅程很快就过去了,他们约定六个月之后再次相见,却不想一过就是九年之后在巴黎相遇的故事。在小咖啡馆,在狭窄的左岸大街,在塞纳河上的小船上,他们的浪漫故事终于有了延续,但他们的敌人依然是时间。影片中主人公们流连忘返的那间巴黎普普通通的咖啡馆也因这部电影而名声大振,如今这家位于巴黎十一区让一梅斯街十四号的纯真咖啡馆已经成为了众多影迷们心中的最爱。
《求爱咖啡屋》
又名《球爱咖啡屋》 《特别的人》《我的特别女友》 2004年上映影片讲述了在咖啡馆工作的平凡女孩韩依盈与暗恋了10年的邻家男孩董智尚之间的爱情故事。韩依盈在一家咖啡馆工作,是一个平凡的女孩。她从14岁起就喜欢上了邻家的男孩董智尚,而董智尚则在长大后成为了一位帅气的棒球运动员。十年来,她每天经过他家都情不自禁地放慢脚步,心跳加速。虽然近在咫尺却无缘相识,只能默默地关注着他。可是有一天,智尚跑到咖啡馆里喝得烂醉,依盈把他送回家中。原来,原本叱咤赛场的高手智尚成了替补,而此时女友又提出分手,更糟糕的是被诊断出患上绝症,只能活三个月,心灰意冷的他才去借酒消愁。依盈守着他一整夜,后来把这一切写成心情小语向电台投稿,可消沉的智尚并不领情。直到一天,智尚接到医生的道歉信,方知绝症是一场误会,悲喜交加过后,智尚终于意识到身边的女孩才是自己的真爱,可是他连她的姓名,年龄都一无所知。
《咖啡馆女孩》
《咖啡馆女孩》的编剧是Richard Curtis 写《四个婚礼和一个葬礼》《真爱至上》的那个。在《咖啡馆女孩》这部戏中,他延续着自己典雅的风格,但是喜剧的气氛淡了许多。可是,当这个爱情故事在冷酷的政治背景前展开的时候,那些最纯真的情感,例如爱情和理想显得愈发难得和耀眼。外表单薄,自谦,且人过中年的劳伦斯是财务大臣的幕僚,正准备跟随财务大臣一道参加八国集团峰会,却与一个咖啡馆的年轻女招待吉娜不期而遇,进而开始了出人意料的热恋。劳伦斯邀请吉娜陪他前往雷克雅未克的八国峰会,在冰岛,随着爱情的发展,两个降之甚少的人发生了一系列的矛盾和冲突,出席会议的各国领导人和高管们却鼓励吉娜大胆追求属于他们的幸福。
《美丽曼特宁》
台湾导演林玉芬执导爱情电影《美丽曼特宁》是一部关于咖啡人生的爱情故事。豆豆是一个心性敏感喜好艺术的人,和爸爸一起经营“相思咖啡店”。豆豆有一本“咖啡物语”,是她的“心情绘本”,记下了爸爸告诉她关于咖啡的故事,豆豆都会加上精美的绘图,尤其是其中一个关于她爸妈的浪漫咖啡爱情故事,豆豆笔下的爸爸妈妈绝对是浪漫高贵,仿如童话世界里面的人物由于爸爸的突然逝世,令豆豆心中编织的美丽浪漫故事蒙上了阴影。原来浪漫的背后是背叛、离弃。。。。。。
漫漫的人生的旅程,二人交叉相遇,然后分道扬镳,若干年后,又相遇,但各有历炼,完全能品味出咖啡的浓郁,咖啡的苦涩,咖啡的醇香。生命就像一场盛宴,不懂如何享受咖啡的人,将会因饥饿而逝去。
《蓝莓之夜》
影片《蓝莓之夜》是根据王家卫早年在香港拍摄过的一个短片改编而成的,是王家卫执导的首部英语电影,也是第60届戛纳电影节的开幕影片,是首部由华人执导的开幕电影。该片是根据王家卫早年在香港拍摄过的一个短片改编而成的,讲述了一个寻找真爱和自我认同的故事。
影片主人公杰里米在纽约经营着一家小咖啡馆,每当夜幕降临,一位叫伊丽莎白的女孩都会来到店里,要上一份蓝莓派,然后独自呆坐在窗前,默默的发呆,一段凄婉的故事也由此展开。
忙碌完一周,周末的夜晚,窝在家里喝着香浓的咖啡,看一场浪漫的电影,也是不错的体验吧。如果觉得不错,也转发给朋友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