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看《刮痧》|中西文化差异
起来挺早,本来是要看书的,却看了一部电影。故事大概是这样的:
生活在美国的大同一家,四口人,妻子、儿子,还有接来美国生活的大同父亲。
在一次去医院看病的时候,医生发现大同儿子的后背全是青紫,怀疑是大同在家虐待儿童。其实是大同爸爸给孙子在家刮痧,为了给孩子治好感冒。警察把大同抓了起来,大同向警察解释,那是中国的一种医术。但美国人理解不了这种医术,也从来没有见过刮痧,大同被以虐待儿童罪起诉。在法庭上,大同向法官表示自己很爱儿子,绝对不会虐待他。大同动情地讲述,连在庭的妻子都感动地留下眼泪,但依然拿不出刮痧的科学依据。大同请来小区的门卫来证明自己爱儿子,门卫却在法庭上告诉法官,大同曾把儿子一个人关在家里。大同知道自己要失去对儿子的抚养权,失去理智,在法庭上大骂律师和美国人的伪善,还要动手打律师。法官说:“很抱歉!你表现出了你的暴力倾向,你的儿子将由福利院抚养。”
大同回到家中,害怕老父亲担心,没敢将事实告诉父亲,只说孩子需要在医院观察一段时间。
大同的律师出主意,先让大同和妻子离婚,这样妻子就可以得到抚养权。大同所在的公司辞退了大同,因为虐待儿童的事。
大同父亲见孙子好久不回家,便产生了怀疑,大同妻子告诉了父亲真相。父亲知道是因为自己给孙子刮痧造成如此后果,心里特别懊悔。父亲去找大同的公司领导,说明刮痧是自己所为,大同并不知情。父亲给大同领导刮痧,让领导体验刮痧的功效。
大同父亲觉得自己待在美国一直在添乱,很难适应美国的社会,便要返回中国。在送父亲的时候,大同也想一起回国。父亲斥责他:“现在回去,你就是在美国虐待儿童的逃犯!”大同决定留下来,洗脱自己的罪名,消除美国人对刮痧的误解。
在大同的努力下,大同领导同意向法官说明刮痧的功效,并展示了自己刮痧的效果。法官终于被说服,为大同洗脱了罪名。
这部电影叫《刮痧》。
中西之间竟会有如此大的误解,中国每个人都知道的刮痧,在美国没人理解。同时,也反应出中西之间文化的差异。中国的传统中医,有好多地方缺乏科学的理论支持,在西方人看来,无疑于巫术。要想得到更多人群的支持,中医工作者还需付出更大的努力。虽然,最终在人们的爱心和诚恳的帮助下,大同消除了误会,但中西之间的文化冲突依然是当今世界存在的最大问题。
② 电影《刮痧》中中美文化差异的比较
价值观念的不同,这是文化特质的深层结构。中美对于动与静的认知不同,中国人强调静,更加注重做人。而西方包括美国则强调动,更加注重做事,注重个人主义,注重隐私。
如影片中,在颁奖晚会上大同对自己儿子的教育,采用拍打甚至被朋友看作是暴力的手段,这种对人的教育方式是不被美国人所接受的。
再就是对待变化的态度上,中国人注重求稳而美国人则注重求变。这一点在影片中通过大同的父亲体现的尤为明显。大同的父亲看到自己的老朋友老霍在美国的工作、生活状况,并最终客死他乡让他很是伤感,这也是最终使自己返回北京落叶归根的一大因素。
(2)刮痧电影讲了哪些中西方的不同扩展阅读
影片《刮痧》以中医传统疗法刮痧为线索,讲述了中美文化差异所导致的跨文化交际的失败给许大同一家带来的不幸。
许大同从开始自以为实现了自己"美国梦",到最后父子分离、夫妻分居、丢掉工作,这场悲剧没有孰对孰错,而是在中美文化影响下,中国人和美国人对待孩子教育、亲情、友情的不同方式而引起的必然结果。
③ 电影《刮痧》反映了中美文化的哪些差异
我个人理解,在美国,凡事要求证据、科学、持证上岗。刮痧属于中国传统医学,其实当时就在国内很多人都未必接受这种治疗(现在有了网络传播很多事情容易接受了),有点类似于民间偏方了。对中国传统医生来说(尤其在古代),只要能治好病人的,不管其是否被别人接受和认同,都会采用。
④ 电影《刮痧》中体现了东西方文化差异的哪些方面急求。。要有明确的逻辑性。。。
《刮痧》应该是一部能够引发我们许多联想的影片。
故事发生的精神文化背景是叙述者对于中美两国存在着某种差异的认可。具体情节有可能受到一个类似案件的启发,但这并不重要。事实上,差异可以被叙述者制造无数的故事出来。一个中国的老人用了“刮痧”这种方式给他的小孙子治病,在中国,这当然不会成为问题,但一个美国的儿童保护组织却可以因此把这个孩子的父母告上法庭。
文化相对主义倾向于强调非西方民族文化的特殊性。这一点即使是在西方以外也是很容易得到理性上的认同和情感上的共鸣的。
我们也许还记得,许大同在那个证明他已经融入美国主流社会的发奖会后,为了讨好他的老板,曾打了儿子一个耳光。作为一个父亲,许大同也许会有自己的理由,但从启蒙主义的普遍性立场来看,这个耳光应该比“刮痧”更有分量,也更能说明问题,是不能轻易放过去的
一般说来,“刮痧”更像是一场误会,因为它是可以通过实践来证实的。影片最终就是用了这种方式来解决问题。而这个耳光说起来却有许多麻烦,至少它提醒我们注意,除了需要别人理解和认同的文化特殊性之外,全体人类还有没有应该共同遵守的价值准则?我们应该怎样处理特殊性和普遍性之间这种复杂的辩证关系?如果普遍性是西方的一种权力话语的话,那么,我们对自身特殊性的强调,会不会加强了普遍主义的逻辑与力量?
望采纳!!!!!!!!!!!!!!!!!!!!!!!!!!!!!!!!
⑤ 求在电影<刮痧>中,罗例出中美文化的差异。
11“刮痧”在美国
刮痧这个在中国极为平常的传统治疗法,在美
国却引起了那么大的冲突与灾难, 因为“说不清
楚”,丹尼斯身上留下的刮痕自然被作为大同一家
虐待儿童的证据,无论大同用英文和时儿夹杂着中
文怎么解释都无法让美国人明白刮痧是什么。笔者
认为与其说影片《刮痧》讲述的是许大同这个中国
家庭在美国的遭遇,不如说是中国传统文化在美国
因为不被理解和认同所处的尴尬和无奈的境地。影
片中法官要求大同“找一个官方医生,用简练的、一
个老法官能看懂的英文来说明刮痧”,但正如大同
的辩护律师所说,“没有一本美国的医学教科书有
关于刮痧的记载,那是不科学的,没有人会为此作
证。”在法庭上,当许大同试图解释“刮痧”时,他不
得不使用中文“丹田”、“七经八脉”等术语,因为美
语里根本找不到相应的词汇来表达,许大同的“dan2
tian”和“seven jing and eightmai”让在场的美国人不知所云,法官阻止他继续说下去,让他们去找专家人
士来说明“刮痧”为何物,可大同与其妻简宁费劲全
力也找不到这样的人,他们只好放弃解释“刮痧”。
影片中爷爷痛惜地自问:“刮痧在中国几千年了,到
了美国怎么就说不清楚了呢?”就爷爷和大多数中
国观众看来,刮痧这种治疗方法在中国那么普通,似
乎美国人也理所当然地应该知道这一疗法,他们不
懂应该是他们的错,这便是跨文化交际中最容易犯
的错误,即将自己的文化强加给另一种文化,用自己
的行为方式为标准来评判对方的行为。刮痧事件使
得大同失去了对儿子的监护权以及随之而来的送父
回国、带子逃亡、夫妻分居、朋友反目,其实这不仅仅
是“刮痧”这一中医疗法与美国法律的冲突,它反映
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异域文化相遇时产生的难以避
免的碰撞和摩擦。
21中国人的情感与美国法律
任何观看了这部影片的中国观众无一不被大同
一家三代人之间浓浓的父子情、夫妻情和祖孙情所
感动。大同毫无顾及地顶替他父亲说是他本人给儿
子刮痧的,大同从福利院“偷”儿子到机场与即将回
国的爷爷见面以及为了在圣诞夜与家人团聚大同冒
着被逮捕的危险爬水管上九楼等都反映了中国人对
亲情的重视,中国观众感动得眼泪汪汪,但大同的这
些行为实际上都是美国法律不允许的。生活在一切
都讲求法律的美国社会里,虽然大同爱子心切,但却
拿不出证据来证明刮痧是中国的传统治疗法,无论
他怎样用语言来表达他是多么地爱自己的儿子都打
动不了法官的心,法律只需要证据。美国是一个法
制国家,法律存在于每一个角落,每一种纠纷都通过
法律途径来解决,他们看重的事实,是证据。大同最
终还是被判决与自己的儿子隔离,这一判决虽然缺
乏人情味,但是从依法办事的角度来看,法院的判决
却是正确的,只是广大中国观众绝对接受不了,情感
还是站在不守法的大同这一边。但冷静下来想想,
我们又不得不承认在这场文化较量过程中,我们看
到了美国人是如何地重视人权,他们用法律和社会
机构来约束人们的行为,特别是对未成年人的保护
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影片中许大同在公共场合教育儿子,叫丹尼斯
给小朋友道歉,儿子不从,大同就当着众人的面摔了
他一巴掌,这在一般中国人眼中父母管教儿女是天
经地义的事情,“子不教,父之过”。中国父母在处
理小孩之间类似打架这样的事情时都是首先教育自
己的孩子,但在美国,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他们更
加尊重事实,大同的行为让他们觉得中国人教育孩
子的方式太粗暴,甚至还认为他有虐待倾向,这让广
大中国观众不得不为大同叫屈。中国人爱孩子是出
了名的,而且很多家庭对独生子可以说是溺爱。在
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儿女的生命是父母给予的,不
管用什么方式管教孩子他人无权干涉。中国父母对
子女有严厉的教育观念,教育的方式多种多样,包括
训诫,体罚甚至打骂。中国父母认为打孩子是为了
孩子好,为了爱孩子,希望孩子成材,将来有出息。
美国人当然也是爱孩子的,影片中儿童福利院就是
出于对丹尼斯的关心和保护才不让被他们认为有虐
待嫌疑的父母接近孩子。在美国,父母只是子女的
监护人,不能对其有过分责骂,更不用说动手打人
了。他们认为不论男女、不论年龄大小,每一个成员
都是平等的,每一个成员都享有充分的民主和自由
权利。尤其是对于未成年孩子,他们更是通过一系
列的法律来保护未成年人的平等权利,影片中医院
里的医生一发现孩子背后的血痕就马上通知法院起
诉孩子的父亲就足以说明这一点。美国这些法律规
定对中国人来说显得有些多事,甚至不可理喻。比
如,为了保护未成年儿童的安全,美国《交通法》还
规定,体重不足40磅的儿童,必须连同儿童椅用安
全带绑在汽车后座上,违反规定,罚款400美元。这
是因为小孩太小,屁股底下没有儿童座椅很有可能
从安全带里滑下来。但中国人一般认为把孩子抱在
怀里已经很安全了,父母无疑是爱孩子的,是会保护
孩子的,大可不必用一些冷冰冰的条条框框来约束
我们的行为。
美国的法律涉及面之广是中国人难以想象的,
人们在政治、经济、教育、婚姻等方方面面受到法律
的保护,法制观念已植根于每个人的价值体系之中,
人们时时处处都会感觉到法律的存在。把孩子独自
留在家里是犯法,夫妻在家打架是犯法,这些对中国
人来说好像应该算是自家的私事,用不着外人干涉,
更与法律无关。美国人的法制观念和中国人的传统
文化很不相同,反映了不同的价值观,很难说清谁对
谁错。但《刮痧》也的确让我们深思,我们对孩子的
爱是否科学? 我们是不是也应该把打骂孩子提升到是否是对人的基本权利的侵犯和不尊重这个层面来
认识?
31中国人的面子观
在听证会上,大同的老板作为证人说出了大同
打儿子的事实,令大同非常失望和愤怒,甚至断绝了
与老板的朋友和工作上的关系。在其后的一段对话
中,大同道出了打儿子的原因。
昆兰(老板) :“我只相信事实! 你不应该打丹
尼斯! ”
许大同:“我为什么打我自己的儿子? 还不是
因为尊重你,为了给你面子! ”
昆兰:“什么乱七八糟的中国逻辑,打你孩子怎
么能是给我面子! ”
许大同:“不可理喻! ”
语言是文化的表象。这些对老板来说“乱七八
糟”的逻辑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是完全可以理解
的,大同打儿子只不过是想通过显示父亲对儿子的
威严和约束力来给对方面子,但对美国人来说,这种
“体面”的表现被异化为不体面的言行,原因何在?
这就不得不说说中国人的面子观。林语堂先生在
《脸与法治》一文中说道,“中国人的脸,不但可以
洗,可以刮,并且可以丢,可以赏,可以争,可以留,有
时好像争脸是人生的第一要义,甚至倾家荡产而为
之,也不为过。”不管一个人是富有还是贫穷,是上
等人还是下等人,面子总归是要的。鲁迅先生笔下
的阿Q虽既无财产又无地位,但一旦有人伤了他的
面子,他也会尽力去挽留与维护。当他被别人打了
时总是说“我就算被儿子打了”,虽然他得忍受肉体
上的疼痛,但在面子上却胜利了。阿Q的这种“精
神胜利法”实质上就是一个人丢了面子后为维护自
己的面子而采取的一种自我防御行为。对中国人来
说,在同等情况下贬损自己是抬高别人、尊重别人、
给别人面子的行为;而美国人则认为贬损自己是愚
蠢的行为,与尊重别人毫无关联,对于中国人的面子
观念,他们是无法理解的。在中国文化中,很注重长
幼有序,尊卑分明,这是传统的儒家思想根深蒂固的
表现;而美国文化更注重人的独立性,主张个性解
放,长幼平等,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相互理
解。中国人的面子观与集体主义紧密相联,中国是
一个以集体主义为向导的国家,集体主义文化强调
人与人之间的和平相处,人们努力维持一种和谐的
人际关系,因而会尽量避免人际冲突,人们说话比较
委婉,使用高语境的语言。“面子”是中美文化冲突
的具体体现之一,中国有一句俗语说“人要面子,树
要皮”,还有“要面子”、“顾面子”、“丢面子”、“没面
子”等说法。中国是一个相当稳定的社会,中国人
很少有机会离开他生活的地方,一辈子都与相同的
朋友、邻居、亲戚在一起。当一个人的生活与他人相
连时,与其他成员之间保持融洽关系就变得尤为重
要。为了保持融洽,避免冲突和维护家庭、群体和组
织的完整性,人们十分在意自己与他人的面子。
中国人特别讲面子还有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人们
生活在一个无形的关系网之中,而且人与人之间的
关系从根本上说就是不平等的,人们似乎也认同这
种不平等的关系。在这纵横交错的社会关系网中,
人们履行着各自的权利和义务,每个社会成员在与
他人交往过程中要符合自己的身份,不仅要维护自
己的面子,同时要尊重别人的面子,正如田玉川所
言,“在社会关系这张错综复杂的大网中,每个人都
建立了自己的一张小网。人在网中,网在人中,网网
相连,网网相依,网网相争,网网相生……”。(田玉
川: 214)中国人讲面子甚至会以牺牲个人尊严甚至
良知为代价,影片中大同为了给他老板面子而打自
己的儿子就是最好的例证。中国人讲面子可以说有
一整套学问,中国人的“面子观”对于强调个人行动
的自由和个人愿望的满足,强调以个人为中心的社
会价值的西方人来说是很难理解的。西方人也讲面
子,但他们在人与人的交往中远没有中国人这么复
杂,他们公事公办,在原则问题上很少顾及人情、面
子,甚至有些“不讲情面”、“冷若冰霜”,因此,要将
中文的“面子大”、“没面子”、“铁面无私”、“脸上无
光”等直接译成英语恐怕英美人永远都无法理解。
⑥ 谁看了《刮痧》这部电影,里面反映了中西文哪些方面的差异和冲突
主要的方面是中西医的冲突,在西方看到刮痧,背上红红的,以为是孩子受到了虐待。
⑦ 急求有关《刮痧》电影中,中美家庭价值观差异的论文!
通过电影“刮痧”,可以看出中国与西方文化存在许多的差异。中国两千年中医传统经络疗法“刮痧”不被美国认可,造成“虐待儿童”疑案,使得影片中许大同一家被迫服从法律,父子分离、夫妻分居。在中国人看来,明明是爷爷对孙子的爱而用刮痧的手法为其治病,而美国人却认为是虐待儿童。可见中西文化观念差异是比较大的。
我认为中西文化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价值观差异,教育文化上的差异,思维方式上的差异以及生活态度上的差异。
我主要讲价值观上的差异。
在价值观上,西方古代哲人,尤其古代宗教先知是明确的人性本恶论观点的代表者。基督教主张原罪说,他们的罪先天地来自其祖先--亚当与夏娃“,The sins of the fathers are visited upon the chil-dren.”(父辈的罪孽会殃及子孙。)说明任何人天生即是有罪的。与西方古代哲人相反,中国古代圣人都是“性善论”的代表,“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不同的人性论观点深刻地影响了中西文化发展的道路。西方国家从“性本恶”出发,强调法治,注重管理。中国传统文化从“性善论”出发,注重人治,强调以德治理。 西方人比较崇尚独立、自主和个人奋斗,喜欢张扬个性。当取得成就或荣誉时,一般不掩饰自己的自信心和喜悦。相反,中国文化不主张炫耀个人荣誉,主张内敛,提倡谦虚。中国人常常避免锋芒毕露,强调中庸,认为“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当听到外国人夸耀自己某方面做得好时,中国人常用“哪里哪里”、“一般一般”等谦虚的回答。这种中国式的谦虚经常使西方人迷惑不解。西方人比较推崇个人自由,认为“天赋人权”,保护个人权利和个人自由是非常重要的,而个人作为集体和组织中成员的重要性和意义是次要的。因此,他们把自我放在了高于一切的地位,崇尚为争取个人自由而奋斗,较少因为考虑集体而牺牲个人的自由、权利与利益。中国文化则更多地强调集体主义,主张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主张同甘共苦,团结合作,推崇无私奉献,强调“众人拾柴火焰高”以及先人后己与公而忘私的精神。
在教育文化上,中国和西方发达国家在各个教育层次上都存在着差异,并以不同的表现形式体现出来。现仅就中国和美国两国高等教育的差异进行一些比较。美国的大学实行学分制,学生可根据个人爱好选修科目,不同的科目学分不同,只要把学分修满即可毕业拿到文凭和学位。以前,我们从有关报刊上看到美国的大学生年纪轻轻就取得了几个学位,感到很纳闷。现在才明白美国的大学体制是很灵活的,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可以选学几个专业的课程,只要拿到足够的学分就可以取得该专业的学位。而在中国,在大学里就确定了专业方向,一个人可能一辈子就从事一种职业,这样就有可能忽略了在其他方面的潜能。还有,中国有些教育方面的语言也跟西方存在差异。在中国存在着“落榜生”一说,而在美国是没有这个词的,他们认为这是极不礼貌的,是一种歧视。
在思维方式上,中国人思维比较抽象,西方人比较具体。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是从大到小,地址从国家、省、市、县、乡、村等顺序,这体现了中国人的整体思维,即自然与人处于一个整体(天人合一),先整体后部分。而西方人则恰好相反,他们是由小到大,由点到面,认为整体是由部分组成的,这可以从信封的地址和日期的写法上得到证明。
在生活态度上,中国人偏重精神感受,西方人注重实用。东方人喜欢把问题复杂化,而西方人则喜欢简单,不愿使自己活得太累。许多中国人觉得西方人单纯,简直有点傻,或者说像小孩,童心重。中国亲朋好友和同事之间的串门很随便,邀请别人来访无需为对方确定时间,自己去探访别人无需郑重其事征得同意。美国人则没有串门的习惯。平时如果有事上门,事先要确切地预约时间。没有得到对方的应允,随时随地随便上门时不礼貌的行为。无事打电话闲聊也是美国人视为打乱别人私人时间和活动安排的行为。
中西文化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好处。但是我们中国人确实有很多地方需要向西方人学习,只有接受别人的好处,认识自己的不足,我们才会更好的发展,才会更快的进步!
⑧ 刮痧电影里的中外文化差异提现在哪里呢
1. 家庭教育观念
中西方在家庭教育方面有着很大的差异,中国人尊崇传统的儒家思想,“三纲五常”是中国古代社会的道德标准,中国人笃信“棍棒底下出孝子”,打是亲骂是爱的观点,直到现在还有一直被热议的棍棒底下的北大生,清华生,我们中国人认为严厉是成功的途径。其中“父为子纲”就是儿子必须听取父亲的话,同时父亲也为孩子起到榜样作用。记得电影中的一个片段,当丹尼斯打了约翰的儿子,许大同让丹尼斯道歉,丹尼斯不肯,他就打了丹尼斯一巴掌。当时约翰,作为一个美国人根本不能理解为什么许大同要打孩子,这在美国是一种虐待儿童的行为,而许大同的解释到是为了给约翰面子,中国人认为抬高别人贬低自己是尊重别人的一种方式,而美国人则认为这是一种非常愚蠢的行为,因此约翰当时说道什么乱七八糟的中国逻辑。
西方教育子女时注重他们个人能力的培养,思维方式的培养,美国小孩子如果在画板上胡乱涂鸦家长肯定不会训斥小孩子,因为那是他们培养思维方式,发散思维的一种表现,而如果放在中国,中国家长肯定会手把手教,让孩子画一些已经有的成型的,具体的东西。美国文化崇尚自由和独立,认为孩子是社会的财富,人人是平等的,西方人认为孩子有自己的隐私,有他们自己的圈子,而这种隐私神圣不可侵犯。
2.法律观念
法律是保障社会稳定的有力武器,任何国家都有自己明确的法律,中西方文化在法律方面有着很大的差异,中国人往往面对法律时掺杂了许多了个人情感,而与东方法律观念不同,美国以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为基础,柏拉图,西方文化一直坚持理性的正义,坚持对权力的保证和对自由的追求,西方古希腊文化的理性对西方法律产生了重要而深刻的影响,理性,公平,正义是西方法律的代名词,充分尊重每一个人的权力,而且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也是很明显的。西方人重视客观事实,喜欢用理性的思维来分析事情。电影中许大同的父亲因为在美国的中国好友老霍的死亡而停留在警察局,许大同着急去接父亲而没有在晚上陪丹尼斯,这种现象在中国是很普遍的一个现象,而在美国则认为这种现象违返法律,没有尽到家长的责任;还有就是许大同为了他的父亲能顺利拿到美国绿卡,而撒谎说是他给丹尼斯刮痧的,在西方国家,如果一个人不诚实,说明他失去了诚信,他在社会上是不被认可的,当约翰发现许大同为其父亲“顶罪时”,他不能理解的看着简宁,简宁说道“因为他是中国人”,当然在我们中国顶罪也是一种不理智,违法的行为,但是我们会说这是一种亲情,而且说许大同是孝顺的。
3.亲情观念
中西方文化在亲情方面有着很大的差异,西方人重视个人,个人的发展,老人一般与年轻人分开住,而且老年人也不太愿意打扰年轻人,而中国“百善孝为先”不孝顺的骂名一般人是承担不起的。在电影中许大同为了不让父亲单独一个人留在北京,而将父亲接到美国和他们住在一起,而父亲在中国住惯了,在美国不适应,文化,语言,礼仪,习俗各方面的不同导致父亲最后的归国。在西方人看来各自都有自己的生活为什么一定要融到一块,住在一起不一定就意味着孝顺。在西方,主流文化的核心价值就是个人主义,在美国人看来每个个体都是独立的。
4.友情观念
中西方文化中,友情呈现的含义是不同的,中国人重视友情,而将友情与其他许多感情,人情混在一起,与工作之类的相联系;而在美国,他们的友情建立在一种顺其自然的基础上,同时他们也将友情和其他事情分开,特别理性。在电影中,约翰指正许大同打过儿子,许大同认为约翰背叛了他,他们那么好的关系,约翰怎么能那么说,而约翰认为事实就是事实,而不能因为朋友而去作伪证,友情的破裂最终导致许大同的辞职,他们一般将“人”“事”分开,而我们中国则是人事永远在一起,倾向于把友情和权益合二为一。
中西方文化存在许多不同的差异,因为这些差异,我们在中西方文化交流中会产生碰撞,甚至会产生冲突,但是只要我们相互理解,相互包容,不断了解目的语的文化背景,风土人情,价值观念,礼仪风俗,这样才能很好的融入到对方的文化中,这样才会减少两种文化之间的冲突,才能避免因风俗差异而造成的交际障碍,兼容并蓄、尊重、理解接纳,海纳百川才能更好的进行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⑨ 求讨论电影《刮痧》中文化差异的毕业论文
从《刮痧》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电影《刮痧》讲述的是一个在美国生活了八年的中国家庭,因为孩子的一次意外发烧,刚来美国,不懂英文的爷爷用了中国传统的刮痧治疗方法为小孙子治病,但在医院里被护士发现了因刮痧而留下的血痕,怀疑是其家人虐待孩子所致。于是,儿童福利院便把孩子的父亲许大同告上了法庭,在法庭上,许大同因为无法解析刮痧是中国的一种传统治疗法,又因为律师的曲意刁难,许大同最终被判决与孩子隔离,并且搞得失去了工作、朋友和与妻子分居,幸亏许大同的朋友去了一趟中国,知道了刮痧是一种治疗方法,为其作证,故事也就有了完满结局。许大同一家在美国的遭遇,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华人在外国生活的种种不适,而这些不适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中西文化的差异造成的,随之而来的必然有隔阂,对立与冲突。首先是医学领域的认识差异。刮痧是故事冲突引发的导火索,刮痧疗法在中国民间很常见,是中医的一种治疗方法,确实能够治愈一些常见病。但是,这种疗法搬到美国,就成了大同对孩子施以暴力的罪证。二是法律观念的不同。在西方社会里,法律存在于每一个角落,每一种纠纷都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而每一件事实都是要讲求证据的。如美国的法庭及儿童福利院虽被大同的满腔激情,真挚而忘情的诉说所震慑,却仍要求有“爱的证据”,以供法庭判决。而中国人比较看重的是人情冷暖,尤其是对于亲情特别看重。三是对尊重的理解不同。在故事开头,许大同因为自己的儿子没有向老板的儿子道歉,便用手打了自己儿子一下,老板看了觉得不可思议,许大同对约翰解释这一举动说:“我为什么打我儿子,那是出于我对你的尊重,那是我给你面子。”这样的解释让这个典型的西方人迷惑不已,他并不知道眼前这个东方小伙子的这一耳光竟然是出于这样的逻辑,作为西方人的约翰,他是无法理解这个东方爸爸打他儿子时的那种复杂心情的,他只知道,打人是违法的,这是对人权的不尊重。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观念,说明这样一个道理:由不同国家和不同民族文化背景形成的观念上的差异,在相互交织、碰撞中必然发生尖锐的冲突。四是对爱,对家庭的理解的差别。这也是《刮痧》中冲突的本质所在。许大同对付美国社会的生活和工作都游刃有余,这并不意味着他在成长中濡染的中国传统文化观念就已经烟消云散。在许大同的心里,家庭也是他的精神支柱。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这个家的幸福与团圆。三世同堂,其乐融融,是他奋斗的动力和意义所在。为了爷爷能在美国拿到绿卡,他还把给孩子刮痧这事称是自己刮的;为了儿子能回家宁愿分居;为了爷爷能看一眼孙子,偷偷把儿子从福利院了带出来;在法庭上,许大同爱子心切,甚至和对方辩护打了起来;为了给孩子送圣诞礼物,不顾危险爬到九层,完全有可能“坠楼而亡”…… 爱就是付出和负责任,可能会表现为严厉,表现为分居,甚至表现为欺骗,表现为劫持……正是这种爱把孩子和父亲以及这个家和二为一体,这种爱超越了其自己的尊严,平等,自由和选择自身幸福的权利。 而在西方人眼里这些都是不可思议的,甚至是犯法的!这部《刮痧》,让我们意识到了中西方文化差异是如此之大,若不在了解双方的文化前提下,引出的问题确实令人头疼。看来世界的大同文化要经历长时间的碰撞,相互交织,尖锐的冲突,磨合,才能融合与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