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二战期间的传奇故事
二战时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另一方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期间诞生了很多传奇 故事 ,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二战期间的传奇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二战期间的传奇故事篇一
1959年最后一名战斗的德意志第三帝国士兵倒下了……
也许很少有人知道他,阿尔弗雷德·莱科斯汀,他是最后一个战死的党卫军。1944年年末,苏军对库尔兰发动了猛烈的攻击,由于德军的坚守,一直到1945年战争结束苏军也没能从德军20多万疲惫之师手中夺下库尔兰。隶属于党卫军第19武装步枪营下士的阿尔弗雷德·莱科斯汀在此战中带着11个部下将苏军一个团赶出了阵地,因此荣获了一枚骑士十字勋章。他并非德国人,而是一名拉脱维亚志愿兵。此时,他真正的历史才刚刚开始。
战争结束后,阿尔弗雷德没有投降,他带领着11个部下潜入了弗劳恩堡附近的原始森林里,而他们面对的将是超过五千人,拥有军犬和飞机的苏军。这场战争一直持续了14年,面对着没有补给,没有援军,战友们相继战死或者被俘。阿尔弗雷德没有投降,他一直战斗着,直到1959年夏,他被苏军击毙在弗劳恩堡附近。苏军惊讶的发现,这个衣衫褴褛的敌人身上只有一支坏掉的K98步枪,两支克鲁格手枪和一枚骑士十字勋章。
阿尔弗雷德在14年间,前期依靠德军在森林里修筑的工事和三个小型军需仓库,后期则是捕猎野兽。即使食不果腹,他也没有袭击当地的住民,即使如此困窘,他依然没有放弃抵抗,何其决绝的男人啊!他的行为充分表明了当年德军在库尔兰战役中抵抗的强烈程度及士兵的战斗决心。一个在大战结束了十四年后还在顽强战斗着的军人,在元首已经逝世,第三帝国也已经灭亡的情况下,他依然与敌人做着殊死抵抗,使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的一场战斗在十四年后才真正的结束。他一个人孤军奋战十四年,始终坚守着他和战友当年一起并肩战斗过的地方,宁死守侯着战友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最后一块儿阵地不肯退让。其悲壮程度让盟军敬畏!
二战期间的传奇故事篇二1944年8月10日,乌克兰第1方面军和隶属于它的第4坦克军突破了德军在波兰交通要冲——桑多梅日东南的防线,渡过了维斯瓦河并在对岸建立桥头垒,后续部队正源源不断地涌来。这个桥头垒被称为桑多梅日突出部。
为了拨掉这个桥头垒并堵住这个口子,在河对岸的德军从南乌克兰集团军群抽掉来了5个师(包括一个装甲师),从德国国内调来了5个步兵师,从匈牙利调来了3个步兵师,从桑多梅日战线调来了6个突击炮旅。
针对德军的这些举动,苏军重组了部队,准备防御德军的攻势。
在苏军近卫第3坦克集团军下辖的第6坦克军的53旅防御地段上,由科洛博夫上校指挥的第2坦克营的阵地处于比较危险的位置,在他们右侧是装备着T-34坦克的第3坦克营的防线,他们之间有一条很深的山谷和一条通往一个名叫奥格莱德的小村的土路。
在山谷后面的沼泽地上是隶属于97步兵师的294步兵团的防线。
这个地段上苏军拥有T-34/76坦克29辆、T-34/85坦克14辆、IS-2重型坦克11辆、还有少数几辆ISU-122自行反坦克炮。
8月11日,科洛博夫上校预感德军会沿着这条土路来进攻,便下达了准备战斗的命令,往这条土路两旁的向阳葵地中各埋防了2辆T-34/85坦克,其中一辆的车长是亚历山大·保夫罗维克·奥斯金中尉。
剩下的坦克被配置在距奥格莱德村一公里的主防御阵地上。并派出了三支装备有坦克和摩托车的侦察分队去德军活动区域侦察。
此时在他对面的德军阵地上,隶属于第16装甲师的战斗力极强的501重战营正在做最后的进攻准备。该营拥有34辆“虎王”重型坦克,20辆PzKpfw IV中型坦克,还有4个摩托化步兵营。
其刚刚从凯尔采市赶到桑多梅日突出部,由于全部行程是用履带行军,因而全营的车辆都有一定程度的损坏,12日夜间用了一夜时间进行抢修。
11日夜间,正在埋伏的奥斯金中尉和他的坦克乘员们听到了从奥格莱德村方面传来的德军坦克发动机的轰鸣声,似乎预示着德军的进攻即将开始。
果然12日清晨,德军炮兵和空军对苏军阵地进行了猛烈地轰击,但由于苏军士兵和坦克伪装得很好,因此没取得什么效果。
早上7点钟,11辆“虎王”坦克沿着奥格莱德村的土路向苏军设好埋伏的阵地开来,奥斯金通过电台发来消息说:“德国人的坦克来了,我暂时还看不见它们,但从声音听来它们已进村了”。
不久,开在最前面的3辆“虎王”(包括雷盖特的座车——502号“虎王”)缓缓通过奥斯金埋伏的地点,车体薄弱的侧装甲暴露在他指挥的T-34/85坦克射程内,奥斯金先发制人在近距离上直接瞄准 射击 。一口气打爆了这三辆“虎王”,并且击毙了该营营长雷盖特中校(一个严重的问题是雷盖特的3辆虎王全部弹药携带量超标,导致虎王被击毁弹药架引爆)。
跟在后面的8辆“虎王”跚跚来迟,只看到了三辆燃烧的坦克和指挥官等人的尸体,却不见袭击者的身影,因为这时奥斯金中尉早已押着几名德军俘虏撤回了苏军阵地。由于被击毁的坦克堵住了进攻的道路,而“虎王”那较差的机动性又无法让它从道路两旁松软的向日葵地通过,所以剩下的这几辆“虎王”只好在运走了雷盖特等人的尸体后匆匆撤离了战场。
第53旅的指挥官在掩体里目睹了勇士屠虎的整个过程:
“我看到一辆巨大的德军坦克从村子里了驶出来,这时电台里传出来奥斯金中尉坦克里乘员们的对话,炮手梅尔克说:‘他们来了,我们开火'。
奥斯金说:‘别急,到了400米再开火’。
这一辆坦克出来后,又一辆同样巨大的坦克出来了,后面还有一辆,总共有三辆。
当第一辆坦克接近奥斯金的埋伏地点时,电台里又传来梅尔克的声音:‘开火?’,‘开火!’奥斯金回答说。
我看到奥斯金坦克的炮管从向阳葵地中伸出来,开火了,一炮又一炮,他开始战斗了。
我亲眼看到德国人坦克的侧面被打了两个洞,第一辆坦克爆炸了并很快燃烧起来,第三辆坦克想往奥斯金所在的位置开去,但它被打坏了履带无法开动,很快它就被一炮打爆了。
我用无线电叫通炮兵,下令开炮,榴弹炮的炮弹马上就在奥格莱德村周围开了花,空军也参加进来向德国人猛烈轰炸。”
13日上午9点钟,在奥格莱德村的北面,出现了4辆“虎王”,它们在炮火的掩护下向苏军第289步兵团的阵地发起进攻。
但这4辆“虎王”行进地段上土地的土质非常松软,使得它们进攻速度非常缓慢,这也给了苏军调遣兵力的时间,由克里蒙多夫少尉指挥一个排的IS-2重型坦克迅速赶来,进入阵地后IS-2强大的D-25T 122mm火炮进行齐射,击毁了一辆“虎王”,另外三辆“虎王”撤退了。
苏军随后发起反攻,没有遇到德军有力抵抗就攻入了奥格莱德村,突然有7辆“虎王”坦克从位于该村西北面的272.1高地向苏军发起进攻,近卫军中尉伍德洛夫指挥的IS-2重型坦克(注:有资料说他指挥的是ISU-122自行反坦克炮,但经查实应该是IS-2重型坦克)迅速隐蔽到树林中,当德军坦克开到700-800米时突然开火,一炮过去就击毁一辆。
他马上调整炮口,对准刚刚开过击毁坦克的另一辆“虎王”又打了一炮,炮弹打穿了它的装甲,虽然它没有爆炸起火但开不动了,炮塔也不转了。
乘下的德军坦克纷纷掉头,准备撤出战场,但“虎王”陷入了泥地,那差劲的机动性使得它们无法马上从苏军的炮口下撤出,它们的撤退看上去简直是在蠕动,伍德洛夫抓住这个机会将坦克开出树林,向撤退的“虎王”猛烈开火,结果又有一辆“虎王”成了牺牲品。
伍德洛夫在停止追击后,并没忘记那辆动弹不了的“虎王”,他指挥IS-2向它的屁股开了一炮,结果它的炮塔被炸到半空中,然后重重地摔到地上。伍德洛夫因此成了第二个“屠虎勇士”。
战场现在暂时沉寂下来,但这种沉寂让人感到不安。
苏军马上准备防御德军的反扑,并将多辆IS-2重型坦克隐蔽奥格莱德村周围。
果然,两个小时后德国人又进攻了,近卫军中尉别列科夫指挥的IS-2重型坦克在隐蔽位置突发一炮,打爆了一辆“虎王”坦克。
其余的苏军坦克纷纷开火,先后打掉了这辆“虎王”周围的4辆PzKpfw IV型坦克。德国人意识到他们遭遇了伏击,匆忙结束了这一场进攻。
至此,从8月11日到13日持续三天的奥格莱德村坦克战以苏军的大获全胜而告终,同时整个桑多梅日突出部战斗也宣告结束,苏军第6坦克军共击毁和缴获德军坦克24辆,其中有13辆是最新的“虎王”重型坦克。
二战期间的传奇故事篇三1941年,德军入侵比利时,占领了疗养胜地威苏里城。驻军司令克鲁伯少校一上任,就接到集团军参谋长李期特将军的命令:到荣誉军人院,枪毙一头名叫”骑士“的公牛。
少校大惑不解,将军为什么会和一头牛过不去?副官告诉他:将军和这头牛有仇!那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将军还是个少尉。在索顿河战役中,比利时人为了突破德军的雷区,组织了60头公牛开路,领头的公牛撞瞎了将军的右眼,那公牛也因踩中地雷炸伤了一条腿。将军和公牛倒在血泊中,面对着面、眼对着眼。就在将军拔枪要射杀这畜生时,一枚炮弹飞来把他震晕了。将军由英俊小伙儿变成了“独眼龙”,当然恨透了这头公牛。后来他得到消息,这头牛成了那次战役中唯一幸存的牛,战后被送进了威苏里荣军院。
克鲁伯少校带人到了荣军院,这里关押着400名比利时荣誉军人和负伤疗养的战士。他下令:凡是受伤的军人,都送到特别营处理;健康的军人,都送到劳动营看押。
骑士被带来了,这是一头黑色的老公牛,神态安详,右后腿已经瘸了。当克鲁伯拔出手枪对准它时,比利时军人都怒吼起来。一个瘦小的男子走出人群,径直来到克鲁伯面前,说:“少校,我是比利时陆军中士约瓦克,也是这头牛的勤务兵,根据《日内瓦公约》,你不能杀害这头牛,你必须把它当做战俘对待!”
克鲁伯听了一愣:“一头牛?当做战俘?笑话!”约瓦克郑重地拿出一张纸递给他:“请你看吧,这是利奥波德国王给它授勋的命令。”克鲁伯接过来一看,上面写着:“授予“骑士”比利时王国陆军上校军衔,颁二级荣誉勋章……1917年12月11日。”
克鲁伯斜傻眼了:这是一头有军籍的牛,而且军衔比自己还高!按照《日内瓦公约》,他无权枪毙它,只好把它关到战俘营去。他给李斯特将军打了电话, 报告 了这个意外情况。将军告诉:“那就在战俘营里合法地处理它!我不相信它在那里什么错也不犯!”
死亡陷阱
根据德军的战俘营管理规定,战俘严重抗命或者逃跑,是可以当场击毙的。
克鲁伯少校有了主意。这天,他命令士兵把骑士和战俘们带到了木料厂,那里有刚卸下的五车皮木头。克鲁伯要让骑士套上牛车,拉那些堆积如山的木头。对于一头养尊处优的老牛来说,这种苦差事它肯定无法忍受。
出乎少校意料的是,骑士没有反抗。它拉起沉重的车子,默默地向前走去,一趟、两趟、三趟……它的身上开始流汗,残腿一瘸一拐很是吃力,可它仍摇摇晃晃地坚持着。当骑士拉到第50车时战俘们都看不下去了,他们开始骚动。约瓦克抗议道:“少校,这头牛已经26岁了,按照牛的寿命,它属于老年。你忍心上一个老军人干这么重的活吗?这样它会被累死的,你这是在犯罪!”
少校皱了皱眉头,眼珠一转,又有了主意。他接受了约瓦克的抗议:“是的,今天让它干得太多了,明天给它放一天假。”
第二天,少校让人把骑士带到了放风区,示意士兵把营区的木门打开,让它自由活动。外面是一片宽阔的草地,在通往草地的路上却密布着地雷。
果然,骑士被营外的青草吸引着,慢吞吞地走向那片草地。可当它走到营区外那条立有骷髅标志的白线时,就止步不前了。犹豫了片刻后,骑士转过身子,神态安详地回到了营区。
少校傻眼了,他没想到这头牛居然懂得什么是警戒线!惊讶之余,他让人把约瓦克找来,向他询问骑士的历史,约瓦克的回答更让他吃惊:索顿河战役后,受伤的骑士被德俘虏,在集中营里被役使了3个月。3个月后,德国战败,这头牛重新回到了比利时人的手中,受到了国王的册封。
少校欷歔不已:这居然是骑士第二次进德军集中营了!他对这头牛肃然起敬,感觉它已经不再是动物,而是个真正的老兵!他决定给老牛正常的战俘待遇,人类的战争,不应该成为它被虐杀的理由。
特殊看守
一个月过去了,骑士依然活着,这让李斯特将军十分恼怒。他把克鲁伯少校叫到司令部,臭骂了一顿。少校辩解说:“将军阁下,我和我的士兵都是有荣誉感的军人,大家实在无法对一个有战功的动物下手。它温驯平和,像个慈祥的老人,我们找不出杀死它的理由。”
将军的独眼冒着火:“那好!既然这是一个特殊的战俘,那就需要有一个特殊的守卫来看守它!”说完一挥手,副官牵过了一只德国牧羊犬。将军说:“这是我的护卫犬,名叫“野狼”。我已经签发了了命令,授予它陆军少校军衔。从明天起,这条军犬负责看管那头蠢牛。不管它对那头牛做什么,你们都不要干涉——动物的事情,就交给动物去解决!”
少校只好把野狼带回集中营。和骑士关在一起。野狼一见骑士,就猛扑过去,又撕又咬。骑士被野狼咬住后腿,又跑又跳,想要摆脱它的攻击。可是野狼异常凶狠,死咬住骑士不放,血从骑士的后腿流出,骑士愤怒了,瞪大眼睛,发出低沉的吼叫。突然,它猛地向旁边的铁丝网撞去,锋利的铁刺扎进了它的身体,也扎进了野狼的身体。野狼痛得嗷嗷直叫,松开了嘴。骑士乘势猛撞野狼,野狼滚倒在地,痛苦地哀鸣着。骑士抬起前蹄,准备给它致命的一击。
少校慌了,将军的爱犬要是死了,他无法交代!正在这时,惊人的一幕出现了——骑士盯着野狼,慢慢地放下前蹄喘息着走到一边卧了下来。野狼从地上爬起来,躲到很远的地方,再也不敢靠近,凶恶的气势荡然无存。
第二天清晨,当大家心情沉重地看望骑士时,都喜出望外地睁大了眼睛:野狼和骑士依偎在一起,安静地躺着,丝毫也看不出它们是曾经殊死搏斗的敌人。更让他们惊讶的是,从那时起,这一牛一狗竟然成了好朋友,不管骑士到哪儿,野狼都很友爱地跟在它身后,遇到有谁呵斥老牛,它就会龇起牙齿冲谁狂吠。战争在两只动物之间已经结束了!
无声对峙
接到报告的李斯特将军不能相信,自己一手训练出来的野狼居然会和敌人成为朋友!当他赶到集中营,亲眼目睹骑士和野狼和睦相处时,不禁怒火中烧。他下令把野狼捉住,用惩罚叛徒的方式在营区广场把它当众绞死!
野狼的悲鸣声让骑士烦燥不安,它突然挣脱了看守,接连撞倒几个卫兵,向广场狂奔而去。它冲到了绞架旁边,把行刑的士兵顶倒在地,套在野狼脖子上的绳索滑落了,野狼得救了!
李斯特将军气疯了,盛怒之下拔出手枪,他要亲手枪毙这头老牛。可他万万没有想到,就在枪响的一瞬间,野狼一跃而起,挡在骑士的面前!枪声过后,野狼鲜血迸流,一声不吭地跌落在地上,死了。
人们都被这突然发生的一幕惊呆了,全场鸦雀无声。只有骑士悲伤地低吟着,慢慢走上前去,跪在野狼跟前,用舌头舔着朋友的尸体。
李斯特将军把枪口对准了骑士。骑士并不畏惧,平静地抬起头,默默地看着他。
人们屏住呼吸,等待着另一声枪响。然后5分钟后,李斯特将军握枪的手无力地低垂了下去。克鲁伯少校在将军冷酷的独眼中,看到了惊恐和慌乱。将军收起枪,对少校说:“按军人的标准安葬我的狗,善待这头老牛。”说完,他转身默然走开了。
尾声
李斯特在当天的 日记 中写道:“从一头牛的眼睛里,我看到了上帝的光芒。”3天后,比利时境内所有的战俘营都接到了将军签发的命令: 严格按照 《日内瓦公约》 对待战俘,禁止一切虐待和虐杀战俘的行为。
战后,第 六 集 团 军 的许多高级将领被比利时政府 逮捕处决,而李斯特将军因为其保护战俘的命令得到了比利时人民的谅解,他未被起诉,平静地度过了自己的晚年。
骑士再次获得了军队的荣誉勋章。战争结束3年后,它安详地在威苏里城去世。李斯特将军、克鲁伯少校、约瓦克中士,这些曾经彼此敌对厮杀的军人们,都出现在它的葬礼上。
>>>下一页更多精彩的“二战期间的传奇故事”
㈡ 为什么说库尔兰之战是二战德军最后的辉煌呢
库尔兰地区属于苏联的国家领土。在库尔兰地区消灭德军不仅关系到苏联的国家荣誉,也直接影响到苏联领导人在盟国面前的形象。因此,苏联应该不惜一切代价在战争结束前赢得库尔兰战役的胜利。战役企图规定,切断德军在苏联波罗的海沿岸防守的集团,将其分割并各个歼灭。
在整个库尔兰战役中,苏联派出精锐部队,对库尔兰德军发动了六次大规模进攻。每一次,它都集结重兵,计划凭借绝对数量优势“淹没”德军。众所周知,在战争后期,苏联军队无论其质量和装备,无论其坚韧和勇气的程度,都是一支世界级的强大力量。凭借超强的信心,进攻越来越激烈和残酷,但始终无法突破“库尔兰要塞”。直到战争结束,德国投降,库尔兰驻军最终放下了武器。
㈢ 谁知道二战苏德战争中的库尔兰战役,具体介绍下
库尔兰战役是1944年9月14日—11月24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苏德战争中,苏军为粉碎波罗的海沿岸的德军和解放波罗的海沿岸各加盟共和国而实施的战略性进攻战役,是苏军1944年对德军十次打击的第八次打击。具体见网络相应词条
㈣ 二战最后,库尔兰地区的德军有多少人被俘,那些人的结局怎样
1945年5月8日14时,整个集团军群幸存的将士约20.3万人被送往了西伯利亚,1955年的时候剩下的一万多人返回到了自己的祖国.有幸存老兵说:库尔兰战役对他们来说是地狱之旅,而去西伯利亚则是第二次地狱之旅.只有很少人幸存下来.这名老兵认为在库尔兰战役期间他之所以能够尽全力战斗,是因为有战友和军官,大家都在帮助对方不受到伤害.
向库尔兰集团军群的将士们致敬!!!!!
㈤ 二战德国宣布投降后是否有残余力量负隅顽抗
有,但是抵抗时间都不长(怕被处死?)。一般都是躲进森林销声匿迹然后以新的身份继续生活。
㈥ 二战库尔兰的战斗何时完全结束德军被完全解除武装
1945年5月8日德国库尔兰集团军群正式投降,投降之后当然被解除武装。但有少数人拒绝投降,坚持抵抗。1959年夏,骑士十字勋章获得者,武装党卫队拉脱维亚籍志愿者阿尔弗雷德·莱科斯汀在拉托维亚弗劳恩堡附近的一片森林中被苏军击毙,该地区最后的战斗停止。
㈦ 二战德国最后一次胜利
阿登反击战——二战德国精锐的最后一击(图文)
战争进行到1944年秋,盟军已从三面逼近德国本土(其中东线为苏联红军,西线和南线为以英美为首的盟军),德军形势严峻,为扭转不利战局,希特勒决定集中兵力在西线发动一次使盟军猝不及防的攻势,夺回主动权。为此,从9月底,希特勒和他的最高统帅部十分秘密地着手制定西线最大的阵地反击战——阿登反击战计划。战役代号为“莱茵河上值更”。目的是:挫败美英军队,扭转西欧形势,使之有利于德国,以便抽出德军兵力去同苏联作战。德军计划在蒙绍、埃希特纳赫地段上突破盟军防线,在列日和那慕尔地域强渡马斯河,在战役第七天前出到安特卫普,分割并歼灭比利时和荷兰境内的盟军(加拿大第1集团军、英军第2集团军、美军第9和第1集团军)。
1-1.jpg
希特勒选择的反攻地点就是4年半之前德军突破法军防线的那一个崎岖不平的阿登山区。这个地区是的美第1集团军(司令员为霍奇斯)和美第3集团军(司令员为巴顿)的结合部,北侧由霍奇斯负责,南侧由巴顿负责,两个集团军之间大约85英里宽的防区由第1集团军所属的第5、第8两个军共6个师的兵力防守。希特勒认为该地区是“现有部队肯定能突破的地方……防线单薄,他们也不会料到我们会发起突袭。因此,充分利用敌人毫无防备的因素,在敌机不能起飞的气候下发起突然袭击,我们就能指望取得迅速突破。”希特勒要“决心不顾一切地推行这项计划”。
为实施这个计划,德国政府发布了关于建立“人民近卫军”的命令,应征年龄从16岁到60岁,很快召募大批新兵,在经过6至8周的短期训练后,调往西线,加入了攻击部队。12月初,德军共集结了25个师,,其中有7个坦克师。由“B”集团军群司令莫德尔元帅指挥。右翼是“党卫队”第6集团军(司令约瑟夫·狄特里希上将),辖有第67军(第272、第326国民掷弹兵师)、“党卫队”第1装甲军(党卫队第1“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党卫队第12“希特勒青年”装甲师,第12、第227国民掷弹兵师,第3伞兵师)、“党卫队”第2装甲军(党卫队第2“帝国”、党卫队第9“霍亨斯道芬”装甲师)。共有4个装甲师、4个步兵师、1个伞兵师。大约有640辆坦克;中路是坦克第5集团军(司令曼特菲尔上将指挥),辖有第66军(第18、第62国民掷弹兵师,元首护卫装甲旅)、第47装甲军(第2装甲师、第26国民掷弹兵师、装甲教导师、元首掷弹兵装甲旅)、第58装甲军(第116装甲师、第560民掷弹兵师)。辖有3个装甲师、4个步兵师。大约有320辆坦克;左翼是的第7野战集团军(司令布兰登堡),辖有第80军(第212、276国民掷弹兵师)、第85军(第352国民掷弹兵师、第5伞兵师),共辖3个步兵师、1个伞兵师。其任务是负责掩护第5装甲军团的侧背,保障中央进攻。进攻集团计有官兵25万人,坦克和强击火炮900辆,飞机800架,火炮和追击炮2617门。德军为在阿登地域实施突破而集中了大量兵力兵器,但仍不足以达成战役目的。法西斯德军指挥部打算在进攻过程中从西线其他地段及德国本土增调部队到阿登地区。突击集团所需要的油料仅能保障到达战役纵深一半的行程。
1-2.jpg
阿登反击战中右翼总指挥、“党卫队”第6集团军司令约瑟夫·狄特里希上将
1-3.jpg
突破盟军防线的德军
盟军在西线共计有87个师,其中25个装甲师。然而美英军指挥部认为,阿登地域不适于进行大规模的进攻。因此在宽115公里的地段上与法西斯德军集团对峙的只有第12集团军群(司令官为O.布莱德雷)的美军第1集团军所属的5个师(83OOO人,242辆坦克,182门反坦克自行火炮和394门火炮)。从而导致了战役初期的不利局面。
德军在进攻前实施了“麒麟”的作战计划。组织了一支由党卫队特种部队及第150装甲旅两部分组成的,约2000名的会讲英语的突击队,由党卫队中校斯科尔茨(即1943年9月率领一小群伞兵,乘滑翔机突袭意大利北部的一座险阻的山顶,救出被意大利政府软禁的前独裁者墨索里尼的人)指挥。突击队乘坐美军的吉普车深入盟军防线内部,他们分成小队到处切断电话线,倒转路标,使守军的预备队走错方向,挂上红布条表示路上埋有地雷,尽其所能地制造混乱。美军被这少数德国兵的活动扰得惊恐不安。为搜索这些德国小队,许多交通线不能通行,50万美军士兵只要在路上相遇就互相盘问,几百名士兵在答覆问题时因使人感到怀疑而被拘捕,连身为集团军总司令的布莱德雷也不例外。12月16日,德第66军的一名军官,在从军部驾车去前线时被俘,随身携带的几份该计划的作战命令落入美军手中,从而使美军及时作出了反应。这一计划的第二步,即用一个完整的装甲旅,驾着美式坦克,穿着美军制服,长驱直入并占领马斯河桥的设想未能实现。
德军于1944年12月16日拂晓分三路开始突然进攻。密集的大炮对几乎所有的美军阵地猛轰,美军遭到突然袭击,损失很大,未能组织抵抗就纷纷退却。在中路,曼特菲尔的第5装甲集团军进展迅速,到17日,成功的用一个钳形攻势包围了美军第106师的两个团,并且迫使7000人以上投降,这是美军在欧洲战场上遭到的最严重失败。18日,曼特菲尔第5装甲集团军的先锋第47装甲军进抵公路交通枢纽巴斯托克。但第47装甲军只留下了第26人民掷弹兵师攻打巴斯托克,第2装甲师和装甲教导师却饶道前行,错过了不费力气占领巴斯托克的机会;右路进攻的狄特里希党卫队第6装甲集团军也抵达昂布莱夫河上的一个渡口,挺进约30英里。其先头纵队“派佩尔战斗队”抵达并占领了马斯河渡口。然而,这只纵队在斯塔佛洛市过夜时,对近在咫尺的存有250万加仑汽油的美军的大燃料库及重要桥梁竟漠然视之,以致美军增援部队利用其设置障碍(燃烧汽油、炸毁桥梁),阻住了其前进的道路;左路布兰登堡第7集团军所辖的4个师均渡过奥尔河,其中第5伞兵师突至12英里处的维尔茨,在南侧为中路部队建起了一道壁垒,小有进展。至12月20日,德军的进攻部队已形成一支宽约100公里、纵深30至50公里的突出部,并继续向前推进。
1-4.jpg
阿登战役中的著名照片:党卫队机枪手
1-5.jpg
被俘的美军
直到17日早上,盟军主要司令官们才承认德军全面进攻已经开始,艾森豪威尔急调第82和第101空降师火速赶往巴斯托克——圣维特一线进行增援,阻止德军西进。加文将军指挥的美第82空降师被派往圣维特防线,而麦考利夫将军指挥的美101伞兵师则驰援巴斯托克。19日,艾森豪威尔在凡尔登召开高级将领会议,商讨对策。会议决定采取南攻北守的方针。具体部署是:巴顿的美第3集团军北上攻击德军的突出部;德弗斯的美第6集团军向北靠拢保护巴顿的右翼;霍奇斯的美第1集团军必须顶住从北面和南面突入阿登地区的德军,扼住西去的咽喉要道,坚守阵地,并准备由北向南反攻,与巴顿的美第3集团军合围德军。
12月23日,天气好转,适于飞行,盟军航空兵开始积极行动。
12月22—26日美军第3集团军对敌军进攻集团的南翼实施了反突击。德军也在当天要求被围在巴斯托克的美军投降,但只得到麦考利夫两个字回答:“苯蛋!”这个美国俚语含意颇深,从此在二战史上传为美谈。当天,德军向巴斯托克发动进攻,但进展缓慢,直到圣诞节也未能拿下这个重镇。12月24日,巴顿的第3集团军摧毁了德第7集团军在左翼建起的保障中央进攻的屏障依托。紧接着,巴顿命令加菲将军的第4装甲师“拼命狂奔”,前去解救陷入德军重围的巴斯托克。12月26日凌晨,加菲的第4装甲师的第2战斗群杀开一条血路,突破了德军对巴斯托克的包围,与美军空降兵第101师的部队会合。次日,大部队沿打通的道路驶入城内,加强了该城的防御力量。
1-6.jpg
阿登战役中被俘的德军
德第5装甲集团军之第47装甲军所属的第2装甲师和装甲教导师饶过巴斯托克,向北面的美军第1集团军进攻。塞勒斯是德军推进的顶点,距马斯河只有5英里。于是中部战线形成了一个凸出部(阿登战役因此又称为凸出部战役或凸角之战)。这时,天气已经好转,美军立即出动大批飞机对德军装甲部队进行猛烈轰炸,使其无法在白天活动,陷入困境。12月25日,德军第2装甲师与美第1集团军之第7军第2装甲师爆发激战,到该天结束,德军第2装甲师阵亡2500人,1050人被俘,损失81辆坦克(原有88辆)。是役美军第2装甲师获得了“活动地狱”的称号。26日,德军遂开始后退。
至12月25日,德军集团突破了战线,并向纵深推进90多公里。其先头坦克部队已抵迪南地域,距马斯河只有4公里。美英军指挥部为加强阿登地区的军队采取了坚决措施,从战场其他地段向这里调来了若干个师。
至12月底,德军向马斯河的进攻已被阻止。但法西斯德军指挥部并没有放弃自己的计划。1944年12月31日夜,德军开始在阿尔萨斯的斯特拉斯堡地域进攻美军第7集团军。1945年1月1日德军出动1000多架飞机,对法国、比利时和荷兰境内的机场进行了突然袭击,炸毁盟军飞机260架。法西斯德军航空兵损失飞机约300架。但盟军的情况仍很严重,德军地面部队突破了马奇诺防线,向阿尔萨斯北部发起了进攻。1月3日,盟军转入反攻,巴顿的第3集团军由巴斯托克向东北出击,霍奇斯的第1集团军由北向东南出击。德军也在这一天对阿尔萨斯发动了最猛烈的攻势,从而展开了阿登战役中最激烈的战斗。双方血战了5天,最终德军仍未能拿下这个城市。
1945年1月6日丘吉尔向斯大林求援。苏军当时正在准备新的战略进攻,尚未就绪。但为履行同盟国义务,苏军比原定日期提前8天于1月12日实施了维斯瓦河—奥得河战役。由于苏军的进攻,希特勒指挥部被迫减少西线的积极行动,并把兵力从西线调往东线。1945年1月下半月至2月初,已调往苏德战场13个战斗力最强的师,其中包括6个坦克师和摩托化师,800辆坦克和强击火炮以及其他技术兵器。
1月8日,希特勒终于下令德军撤退。1月12日,苏军在东线提前发动进攻配合作战,希特勒不得不从西线抽调兵力到东线作战。盟军迅速乘机推进。1月16日,霍奇斯的美第1集团军和巴顿的美第3集团军胜利会师,到1月28日,在英美军的追击下全部撤回到阿登的出发阵地。阿登战役中双方的损失(包括死、伤及失踪)为:盟军约7.7万人,德军约8.2万人。
1-7.jpg
美军检查德军战俘的尸体
1-8.jpg
阿登战役中的巴顿将军
此战,德军的作战计划是一个非常好的计划,如果他有足够的人力物力做后盾,如果不是两线,或许能够成功,但是他没有。德国在阿登地域进攻的失败,意味着希特勒德国领导集团妄想在西欧取得决定性军事胜利的冒险企图遭到破产,意味着他们迫使美英政府拒绝同苏联就彻底打败法西斯德国进行军事政治合作的计谋完全落空。阿登战役是西线作战进程的顶点。德军的大量兵力兵器被迫调往苏德战场,他们在阿登地域遭受损失以及缺少预备队(从1945年1月起至战争结束时止预备队都调去补充同苏军作战的军队)——所有这一切大大削弱了西线的德军,而促进了美英法军队在以后各次实质上是追击退却之敌的进攻战役中获胜。此次作战,德军伤亡81834人,损失战车324辆、飞机320架。盟军伤亡76890(包括1万人死亡,4.7万人受伤,2.3万人失踪),损失战车733辆、飞机592架。德军损失虽与盟军相当,但是盟军能轻易地补充他们的损失,而德军不能,而且德军已投入了他们最后的精锐部队,此后,德军在西线再也无力阻挡盟军的进攻了。
阿登战役又命突出部战役。诺曼第登陆成功后,由美、英、加等国军队组成的盟军迅速向西线防御的德军发起了猛攻。经过六 个多月的激战,战线移到了德国边界附近 地区。1944年12月16日,希特勒为扭转战局,挽救其失败的命运,孤注一掷,集中兵力在德国、比利时、卢森堡三国交界的阿登山 脉地区发起了地场大规模的进攻战。为此,从9月底,元首就和他的最高统帅部十分秘密地着手制定西线最大的阵地反击战——阿登反击战计划。这个计划被命名为“莱茵河卫兵”。希特勒对阿登战役寄于了极大希望:“堪称本战区甚至可能是 整个战争的决定性的转折点。“他甚至认为,“在西壁防线前面证明不可能的事(指打败西线盟军)通过从西壁防线内的进 攻,将成为可能”。最后计划包括每一个细节甚至炮轰时间都是希特勒在大本营制定的。11月3日,元首的特使约德尔上将赶到设在西线克雷菲尔松树林的B集团军司令部,将“莱茵河卫兵”的详细作战计划交给伦斯德和莫德尔,上面还有元首的亲笔警告:“不得更改”。
希特勒选择的反攻地点就是4年半之前德军突破法军防线的那一个崎岖不平的阿登山区。这个地区是霍奇斯的美第1集团军和巴顿的美第3集团军的结合部,北侧由霍奇斯负责,南侧有巴顿负责,两个集团军之间大约85英里宽的防区由第1集团军所属的第5、第8两个军共6个师的兵力防守。希特勒认为该地区是“现有部队肯定能突破的地方......防线单薄,他们也不会料到我们会发起突袭。因此,充分利用敌人毫无防备的因素,在敌机不能起飞的气候下发起突然袭击,我们就能指望取得迅速突破。”希特勒要“决心不顾一切地推行这项计划”。他的计划不可谓不大胆,如果他有足够的人力物力做后盾,或许他能成功。但是他没有。
为实施这个计划,德国政府发布了关于建立“人民近卫军”的命令,应征年龄从16岁到60岁,很快召募大批新兵,在经过6至8周的短期训练后,调往西线,加入了攻击部队。12月初,德军共集结了20个师,由B集团军群司令莫德尔元帅指挥。右翼是狄特里希指挥的第6SS党卫装甲集团军,辖有4个装甲师、5个步兵师。大约有640辆坦克。中路是曼特菲尔指挥的第5装甲集团军,辖有3个装甲师、4个步兵师。大约有320辆坦克。左翼是布兰登堡指挥的第7集团军,辖4个步兵师。其任务是负责掩护第5装甲军团的侧背,保障中央进攻。
德军在进攻前实施了“格赖夫”的作战计划。“格赖夫”一词在德语中指神化中那种鹰头狮身长有翅膀的怪兽,如果就它在盟军中造成的巨大而惊人的混乱而言,这个名子取得十分恰当。德军组织了一支约2000名的会讲英语的突击队,由党卫军中校斯尔策尼指挥。斯尔策尼善长冒险,曾使用滑翔机从一个山顶监狱搭救出墨索里尼。斯尔策尼的突击队扮成美军,乘坐美军的吉普车深入盟军防线内部,他们分成小队到处切断电话线,倒转路标,使守军的预备队走错方向,挂上红布条表示路上埋有地雷,尽其所能地制造混乱。美军被这少数德国兵的活动扰得惊恐不安。为搜索这些德国小队,许多交通线不能通行,50万美军士兵只要在路上相遇就互相盘问,几百名士兵在答覆问题时因使人感到怀疑而被拘捕,连身为集团军总司令的布莱德雷也不例外。然而,这一计划的第二步,即用一个完整的装甲旅,驾着美式坦克,穿着美军制服,长驱直入并占领马斯河桥的设想却未能实现。12月16日,德第66军的一名军官,在从军部驾车去前线时被俘,随身携带的几份该计划的作战命令落入美军手中,从而使美军及时作出了反应。
对于德军将在四年前(1940年)发动了“闪电战”,使唤英法这战线迅速趋于崩溃的阿登地区 实施一场新的攻势,盟军高级司令部茫然 无知。蒙哥马利说,“目前敌军在所有战线上都在打防御战;他们的处境已不可能使唤他们发动大 规模的进攻战了。”盟军司令部非常乐观 地制订着下一个莱茵河地区的进攻计划。
12月16日,德军在深雾的掩护下发起了进攻。第6装甲集团军左翼在洛斯海姆突破了美军防御 后,迅速插向斯塔佛洛;其右翼和中部的 进攻受到了美军的顽强抗击,久攻不下,16日至17日夜间,德军为配合正面进攻部队达到突 破,在第6装甲集团军的第1党卫队装甲军 进攻方向上的里吉山地区空降了一支千人的伞兵队伍,企图向东推进与正面攻击的部队会合。但美 军第5军立即歼灭了这股空降部队,避免 了正面防御部队腹背受敌情况的发生,使唤其能补入坚强防守,迟滞敌装甲师的进攻。战斗至12 月18日,德军第6装甲集团军的中部和 右翼的进攻行动基本被阻止住。
第5装甲集团军的右翼第66军突破了美军第106师和第14骑兵大队防守的阵地,并在17日 发起的一次钳形攻势中,围歼了美军第1 06师的两上团,使唤美军遭到了1944至1945年欧洲战场上的最严重的损失。德军第58 装甲军和第47装甲军在第66军的南侧 进攻。17日,第47装甲军的第2装甲师在克勒伏火车战突破了克勒夫河,进展较快,美军被迫 退守巴斯托尼和诺维尔一线。第7集团军 使用了4个师实施进攻,其右翼战斗力较强的第5伞兵师也在17日越过了克勒夫河,但其中部和 左翼进攻的各师,在美军的顽强阻击下, 前进缓慢。
20日,第5装甲集团军占领的乌法利兹,诺维尔。而两侧的第6装甲集团军和第7集团军的攻势 行动远远落后,整个战线形成了一个凸角 态势。希特勒决定把原计划由第6装甲集团军但任的主要进攻任务交给哈。冯,曼陀菲指挥的第5 装甲集团军,企图迅速攻占马斯河畔要地。
美军在阿登防线上只有第8军的四个师防守。然而在战斗打响后的开始两天里,还并没有完全意识 到问题的严重性。第1集团军仍意图以第 5军加紧对德军北面战线上的鲁尔水坝地区发动攻势。直到18日晨,发现德军第1党卫队装甲师 已穿过斯 洛佛塔,逼迫了集团军司令 部,第1集团军才迅速后撤指挥机构,调整部署以加强防御。同日,盟国远征司令艾森豪威尔也将 两个后备师派往前线。具有决定意义的 是,后备的美军第101空降师19日晨到达了巴斯托尼,并成功地粉碎了德军德勒尔装甲师和第 26师的进攻,顽强地扼守着阵地,促使 这个地区以后变成了盟军发动决定性反攻的跳板。19日,美军第9集团军的第7装甲师随第30 师南下圣维特进行增援,第3集团军的第 10装甲师则北上进入受威胁的地区。到20日,当面防守的美第1集团军已基本制止了德军在南 北两个“肩膀”上的进攻行动,而巴顿将 军指挥的美军第3集团军和美军的第9集团军分别从南北两个方向上向战场接近。盟军战线垢重新 调整,使自己开始逐渐摆脱了被动不利的 局面。
德军曼陀菲尔指挥的第5装甲集团军的左翼部队在20日包围了巴斯托尼的美军第101空降师和 第9装甲师后,德勒尔装甲师和第2装甲 师又继续向巴斯河沿岸的纪韦与迪囊方向发展进攻。22日,德勒尔装甲师占领了圣于贝尔,第2 装甲师也攻占了乌特维尔,德军使用预备 队第9党卫队装甲师和第15装甲榴弹师在乌特维尔及以东地域加入战斗,以加速冲处巴斯河畔。 第66军和第58装甲军在圣维特及其以 南地区发动了新的强大攻势,迫使南下增援的美军第7装甲师和继续坚持防守的第106师的部队 后撤。德军第6装甲集团左翼第1党卫队 装甲师力图从南面包围列日,阴孤军突进,到达了斯塔佛洛地区。其先头纵队是臭名昭著的“派佩 尔战斗队”,它在向前推进中执行希特勒 的所谓掀起一个“恐怖的浪潮”的命令,用机枪屠杀了几批已经解除武装的美军战俘和比利时平 民。这种灭绝人性的法西斯暴行是这次战役 的最黑暗一幕。德军南面战线上的第7集团军只有右翼的第5伞兵师在20日后能继续向前推进, 并构成了对美军防守的巴斯托尼的合围。
巴顿指挥的美军第3集团军从12月22日起进行反攻。其第12军击退了当面德军的进攻,并迫 使德军第7集团军的第80军转入守势。 第3军指挥所属第26、第80步兵师和第4装甲师,积极地执行巴顿发出的“迅猛前进”的命 令,全力以赴地解救巴斯托尼之围。从整个 战役来看,德军如果攻占了巴斯托尼,守住南翼,并及时向突破地区增调能征善战的部队,那么仍 有可能利用第5集团军各装甲师所达到的 有态势继续发展。一旦德军到达了马斯河,就仍有可能使唤落后的德军第6装甲集团军等调头北 上,重新运动起来,构成战役的新突破,增 大对盟军的压力和威胁。美军第3军在雪地里奋力北进,24日开始向包围巴斯托尼的德军外围阵地实 施进攻。巴斯托尼附近地区的地形易守难 攻,德军第5伞兵师、第26师进行着顽强抵抗,辛夺取每一个村庄,每一片树林。25日,美军发 现纳夫夏至巴斯托尼公路方向上的德军抵 抗较弱,于是,集中第4装甲师在西南至东北轴线方向实施突击,26日下午,第4装甲师所剩无 几的谢尔曼式坦克终于突破了德军在巴斯 托尼南部的防线,与坚守部队胜利会合。电影《巴顿将军》中,巴顿指挥部队在白雪茫茫的山 陵起伏的道路上前进,并昼夜与敌在丛林 与房屋地区激战,就是反映的这一史实。
在德军第5装甲集团军的突击正面上,美军建立了由第2、第3装甲师和第75、第84步兵组成 的攻击集团,由绰号“闪电手”的美军少 将柯林斯指挥,向进攻的德军先头部队进行反击。23日,美军从北面向德军第2装甲师发起了攻 击,使唤其被迫分成两部分组成防御,并 阻止了德军第58装甲军和第9装甲师的进攻。24日,德军的德勒尔装甲师在推进到马斯河畔的 迪囊以东3英里左右的地方,也被迫转入 防御。这一天开始,天气逐渐转晴,盟军的飞机大批出动,对敌人运输道路进行地毯式轰炸,使唤 德军供应机构几乎瘫痪。
德军在巴斯托尼的失败对于罗什福尔与马斯河之间的这一作战地区有着重要的影响,它使唤突出的 德军装甲师腹背受敌,补给困难,陷入无 力发展的被围境地。25日以后,德军又重新开始了对巴斯托尼的争夺战,许多师陆续被调到这一 地区投入攻城战,兵力曾一度达到两个军 部,9个战斗师。第6装甲集团军也被迫将部分兵力拨给第5装甲集团军。至此,德军的阿登战役 进攻计划遭到彻底失败,巴斯托尼防御战 成了盟军整个防御计划取得胜利的决定性环节。1945年1月3日,盟军在整个西线上开始了新 的进攻,摧毁了德军对斯托尼的攻城行 动,并最终加速了西线战场上的德军瓦解。
美第3集团军和德军至1月29日的伤亡情况:
第3集团军 德军
阵亡 14,879人 击毙 96,500人
受伤 71,009人 击伤 296,000人
失踪 14,054人 俘虏 163,000人
非战斗性伤亡 73,011人
总计 172,953人 总计 582,500人
阿登战役-----德军计划
集中三个集团军的兵力在长达125公里的正面上实施进攻。第6党卫队 装甲集团军拥有9个师(其中个装甲 师)在右翼、第5装甲集团军拥有7个师(其中3个装甲师)在左翼实施突击,突破由美军第1集 团军的第99、第106、第28师防守 的、从艾弗尔山到蒙绍的纵深不大的防御阵地,迅速向前推进,在马斯河畔的列日与那慕尔之间建 立桥头堡,尔后再通过布鲁塞尔攻占安特 卫普港,切断美军第1集团军和英军第21集团军的后方交通线;第7集团军拥有7个师(其中1 个伞兵师),将进攻卢森堡 地区,抵抗 来自南面和西南面的攻击,保护两个担任突击的装甲集团军翼侧;另以6-7个师但任预备队。整 个战役企图完成歼灭盟军25-30个师 的任务,制造第二个敦记得尔克,稳定西线形势。盟军仍然不能使用安特卫普港,他们想迅速突破西壁防线的企图也告失败;所以,希特勒现在开始为他梦寐以求的西线攻势制定详细计划 [ 注:据威尔莫特说,10月8日,约德尔向希特勒呈送了一份关于11月底阿登地区向阿姆斯特丹发动攻势的计划草案。 ] 。首先,他估计对了,盟军拥有七十个师,不可能在将近五百英里长的战线上处处都坚守;第二,希特勒指望十一月的天气能结束敌人享有的绝对空中优势,或者至少在德军发动攻势时能大大削弱这种优势。因此,希特勒急切地要赶在冬季开始天气转晴、敌军恢复空中优势之前,发起进攻。他没有征求西线部队司令的意见——事实上也没有跟他商量,就跟德军最高统帅部作战局一起定下了进攻的基本原则。
由于进攻必须在现有部队很有把握取得突破的地段发起,因此就有必要选择一个敌军地面部队——无论是第一线部队还是预备队——比较薄弱的地段。突破后还要继续扩大战果,直到整个西线局势转而对德国有利。在对西线部队作了彻底的检查,并经过周密准备之后,希特勒关于从西壁防线阵地向敌军防线薄弱地段发动大规模进攻的计划已很有眉目,终于选择了艾弗尔为突破地段,安特卫普港为最后目标。
十一月三日,约德尔代表希特勒,在莫德尔陆军元帅司令部向西线部队司令、B集团军群和第五装甲集团军发布指令时解释说,攻势必须在现有部队肯定能够取得突破的地段发起。他接着告诉他们,蒙绍-埃希特纳赫地段(艾弗尔)已被选定为最适合进攻的地段,因为那里的敌军已在过去的正面进攻中蒙受了重大损失,力量比较薄弱。而且,该地段的敌预备队已调至第一线附近,补给情况也朝不保夕。因为这个地段敌军的防守兵力相对较弱,又加之敌军不会料到德军会在这里发起进攻(即使真的料到也会不以为然),所以只要进攻完全出敌不意,天气又不利于空中行动的话,德军是可能迅速突破的。突破将使德国装甲部队赢得主动权。尔后,这些部队迅速向前推进,在马斯河畔的列日与那慕尔之间建立桥头堡,再通过布鲁塞尔向西边的安特卫普港快速挺进。可想而知,德国装甲部队只要一渡过马斯河,就可切断那些经由马斯河流域的美国第一集团军的后方交通线。德国装甲部队一到达布鲁塞尔-安特卫普地区,英国第二十一集团军群的后方交通线也会受到威胁,要是安特卫普港失守,这些交通线同样会被切断。
敌军还没有完全整顿好这个效率很高的港口,虽然它对敌军是必不可少的。但是,这只是个时间问题。到那时,他们仅凭着通过安特卫普港运进来的人员、武器、补给品,就能摧毁德军防御 [ 注:梅里安写的《阿登战役》(以下简称梅里安著作)第208页:攻势的开始时间取决于希特勒的忧虑,即:盟军可能很快恢复阿姆斯特丹港的工作秩序,因而又可以充分发挥他们在人员、物资上的优势。正是由于这种忧虑,希特勒才将攻势的开始时间定在11月中旬。 ] 。要是夺取60年前,
㈧ 请问欧洲有个叫库尔兰的地方在哪里
准确的称呼应为库尔兰和瑟米加利亚公国,是一个曾位于波罗的海沿岸的小国,在1562年至1791年存在的,隶属于立陶宛大公国,后隶属于波兰立陶宛联邦的公国。
库尔兰和瑟米加利亚公国在1791年,它获得了完全的独立,但在1795年3月28日,在第三次瓜分波兰时被俄罗斯帝国吞并。
(8)库尔兰二战电影扩展阅读:
库尔兰和瑟米加利亚公国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是波罗的海通往欧洲的桥头堡。库尔兰公国在17世纪曾是一个殖民国家,在非洲、拉美都开辟了自己的殖民地。到18世纪,库尔兰公国的统治者弗里德里希·威廉公爵是普鲁士国王的侄子。
库尔兰和瑟米加利亚公国在当时的立陶宛大公国的日耳曼人开始在这里修建要塞,1661年归英国人所得。后者称之为詹姆斯岛和詹姆斯堡。要塞起初成为英国从事象牙和黄金贸易的据点,后来又成为奴隶贸易的据点。
㈨ 德国投降后普通德军士兵的下场如何东西阵营谁对待俘虏最狠
青岩来答。
1945年初春,盟军部队已分别从东西两线攻入德国领土,纳粹败亡之日已近在眼前。1945年4月30日,希特勒与妻子爱娃自杀,1945年5月7日,德军海军元帅卡尔.邓尼茨宣布德国一切陆、海、空军及目前仍在德国控制下的一切部队,向红军最高统帅部,同时向盟国远征军最高统帅部无条件投降。
德国宣布投降时剩余的250万精锐,下场如何?
B集团军群
B集团军群是德军最早组建的集团军群之一,曾多次组建。1943年,该集团军群由帝国元帅隆美尔第三次组建,下辖第7集团军与第15集团军驻防意大利北部。1944年6月,B集团军群曾作为德军西线主力与盟军在诺曼底展开激战。1945年初,该集群主力30余万在鲁尔战役中被盟军围歼,大部士兵被俘虏。
G集团军群
G集团军群于1944年5月12日在法国南部组建,下辖第1集团军与第19集团军。在诺曼底登陆战役中,遭受盟军重创,后撤守齐格菲防线。1945年春,盟军装甲集群突破齐格菲防线,该部随即向盟军投降。
C集团军群
C集团军群曾经历两次组建,最后一次为1943年11月在意大利南部重建,隶属西南德军总司令部。1945年4月,该集团军群在波河战役中被盟军击溃,5月2日该部向盟军投降。
H集团军群
H集团军群于1944年9月在北莱茵地区组建,下辖第1伞兵集团军与第25集团军,驻防德荷边境。1945年4月6日,该集团军改组为德国西北总司令部。5月1日,H集团军群在荷兰向盟军宣布投降。
维斯瓦河集团军群
维斯瓦河集团军群组建于1945年1月25日,主要承担西普鲁士、波美拉尼亚、柏林西部的防卫任务。该部下辖第2集团军、第3装甲军、第9集团军、第11集团军。1945年4月,维斯瓦河集团军群率部参加柏林战役,被朱可夫率领的苏联红军所击溃,随后该部残余逃向西线,向盟军投降。
厄斯特马克集团军群
厄斯特马克集团军群在1945年4月由南方集团军群改编而成,下辖第8集团军与党卫军第6装甲军。1945年5月,该部在德国南部波西米亚被苏军包围,5月7日向苏军投降。
东普鲁士集团军群
东普鲁士集团军群组建于1945年4月,下辖第2集团军、第4集团军负责防守东普鲁士与维斯拉河三角洲。5月14日,该部在冯.绍肯将军的带领下向苏军投降。
驻挪威第20山地集团军
德国第20山地集团军下辖5个军,分别是第33军,第36山地军,第70军,第71军,还有纳尔维克军群,总计30万人。1945年春,苏军攻占挪威北部,位于挪威南部的德军第20山地集团军宣布向盟军投降。少部分驻守在北极气象站的德军士兵,直到冬季来临前才被盟军船只接回。他们也是德军最后一批投降的部队。
中央集团军群
中央集团军群作为精锐中的精锐,曾在莫斯科会战、库尔斯克战役中担当主力。在1944年夏,巴格拉季昂战役中被苏军4个方面军打的溃不成军。1945年4月,在柏林战役中再遭重创。5月,在波西米亚与捷克被苏联红军包围,50万人全部投降。
库尔兰集团军群
1945年1月德军北方集团军群一部被苏军围困于波罗的海库尔兰半岛,后来该部直接改名为库尔兰集团军群。该集群下辖第16集团军与第18集团军,指挥官为陆军上将卡尔·希尔佩特。在整个库尔兰战役中,苏军发动了六次猛烈攻势,在面对着苏联红军猛烈打击,损失严重的德国军队顽固的死守在阵地上。据统计有大约100万德国军队与侨民,在库尔兰集团军群的掩护下逃回德国。1945年5月8日,该集团军群约19万人,向苏军投降。
E集团军群
E集团军群的前身是驻巴尔干第12集团军,1943年8月,被纳入德国东南总司令部管辖。随着苏联红军快速向东欧地区突进,E集团军群随即撤离巴尔干半岛。1944年,E集团军群曾在波斯尼亚—马其顿边境依靠坚固的水泥工事抵御了苏军与南斯拉夫游击队的联手攻击。1944年,随着苏军将攻击中心转向匈牙利战场,该部得以逃向克罗地亚。1944年5月E集团军群残部10万余人向英军投降。
截止1945年五月,美,苏、英三国国投降人数的分布大致是:美国在欧洲和北非受降525万人,苏联在整个卫国战争期间共俘虏纳粹战俘412.6万人,蒙哥马利的英军受降50万德国俘虏,英国-加拿大联军受降200万人。
美军本土战俘营简直就像是度假村
战争结束后,西线盟国是怎么样对待德国战俘的?
美国政府对于处理德军战俘采取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方式,即“战争俘虏”与“被缴械的敌军”。
从1941年—1945年初,美军共俘虏德军士兵38万人,这些人被当做“ 战争俘虏 ”被运送至美国本土关押。这批战俘是二次世界大战当中最幸福的战俘。他们的食宿条件与美军看守别无二致,他们可以得到蔬菜、牛奶、肉类等食品,以及军床、淋浴等设施。甚至在劳动以外,还可以接触到报纸、图书、杂志,附近的大学还为战俘开设成人教育课程。如果表现良好战俘营长官还会安排,战俘与自己的美国亲属们见面。
被缴械的敌军
住在地洞里的德军战俘
这群人哪里像德军士兵,完全就是一群叫花子。
而到了1945年4月,30万鲁尔守军投降后,面对极其庞大的俘虏群,艾森豪威尔下令将德国境内收押的德国军人当作“ 被缴械的敌军” 对待。首先美军不再将德军战俘送至美国本土,而是改为在莱茵河畔建立战俘营,安置德军战俘。在1945年以后的岁月里,美军在莱茵河畔18座战俘营中关押了将近500多万德军战俘。
莱茵大营属于露天大营,只有很少的人领到了帐篷,强壮的人能够在地下挖掘洞穴,为自己遮风挡雨。体弱或受伤的战俘就只能躺在露天地里。每当下大雨时,洞穴上的泥土会因松软而塌方,倒霉的人会被闷在自己挖的地洞当中。大营当中既没有医护人员也没有消毒设施,疟疾、伤寒、感冒在战俘之间肆虐。最为严重的是,美军在供应战俘食物与饮用水方面也存在明显不足。(一名战俘每天只能得到600卡露里左右的食物。)此外,无论是国际红十字会还是当地民众,如果想要往“莱茵大营”运送食品、药品和生活物资都会被看守大营的美军士兵拒之门外。据美军的两位军医回忆:在莱茵河一个战俘营中,有大约十万衣衫褴褛的人挤在半尺深的泥浆中,肮脏、憔悴、瘦弱、目光无神。。。
在战后,国外学术界对于莱茵大营中德军战俘死亡人数存在很大争议。具体的死亡人数现已不可考证,不过可以判断的是在莱茵大营生活的德军战俘得到的待遇是 非常不人道 的。
英国,遣返之前的德军战俘。
英国
在整个二战期间,英联邦军队共受降德军战俘250万人,这些俘虏中的大多数人在德国投降后就被释放回家。不过英国为了解决本国劳动力不足的问题,也曾短暂拘役了40万德军党卫军士兵对英国进行“劳动赔偿”。1946年,英国五分之一的农业劳动是由德军战俘完成的。到了1948年,英国农业部为了能够长久留住这些宝贵的劳动力,决定允许德国囚犯作为自由人留在英国。英国政府遣返德军战俘的工作从1947年底开始,1948年11前结束,除了有24000人自愿成为英国公民外,绝大多数战俘都被遣送回国。
法国矿山劳动的战俘
法国
在1945年,法国政府从美国人手中接收了大约75万德军战俘。这些瘦弱的德军战俘多数都在法国的农田、工厂、矿山里进行强制劳动,也有一小部分被安排到法德边境的阿尔萨斯雷区进行危险的排雷工作。据法国当局估计,在1945年每月约有2000名囚犯在事故中致残或死亡”。
排雷的德军战俘都是些孩子
挪威、丹麦
在挪威、丹麦等国都有数量不等的德军战俘被强制进行危险的排雷工作,由于年代久远,具体数目已不可查。不过在2015年上映的丹麦电影《地雷区》曾对这一 历史 事件进行了比较详细的描述。
在二战结束后,大约有2000名德军战俘被迫清除了丹麦西海岸150多万颗地雷,几乎有一半的人死亡或受伤,他们当中有许多人是非常年轻的男孩,他们完全没有排雷经验,只是经过短暂的模拟训练就去排除真的地雷,死亡随时会降临的他们的身上。
战争结束后,东欧阵营是怎样对待德国战俘的 ? 苏联
在苏联国土上,几百万纳粹战俘是其国内最大的强迫劳动群体。他们被分散在苏联境内的劳动营中进行强迫劳动。据资料显示在苏联境内拘役412.6万纳粹战俘中,死亡约58万人,占总人数的14%。远比人们想象的要低很多。(我在披露一个数据:在纳粹战俘营中关押有455.9万红军战俘,战后回家的只有183.6万人,死亡率高达60%。)据苏联解密的资料显示,德军俘虏的幸存人员大多在1953年以前获释。苏联最后一次大规模遣返德军战俘发生在1956年。
南斯拉夫游击队员抓捕德军士兵
南斯拉夫
在德国即将战败的时刻,南斯拉夫境内亲轴心国的诸多势力(乌斯塔沙民兵团、克罗地亚国土保卫军),带领着自己的武装裹挟了大量的民众企图逃向奥地利布莱堡向盟军乞降。不曾料想的是,英军拒绝了他们的投降。这些反动分子遭到了掌权的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军政治清算,死亡之人超过10万。
波兰劳动营
波兰
在波兰境内的德国人处境最为凄惨。在1945年,大约有460万德国人居住在波兰境内,其中300万是德国移民,100万是拥有波兰国籍德裔波兰人。为了报复德国人,波兰政府宣布德国人口应被强迫劳动,指示每周至少工作60小时,没有休息的权利。在波兰境内修建有许多强迫劳动营比如,所罗门·莫雷尔经营的劳动营、雅沃尔斯内普中央劳动营、波图利切中央劳动营、安比诺维采、兹戈达劳动营等等。
被迁徙的人群
捷克、匈牙利、罗马尼亚
在1945年至1950年这段时间里,爆发了欧洲 历史 上最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南斯拉夫等地,对于居住在其境内的德国人进行了驱逐。大约有1200万到1400万讲德语的平民,其中绝大多数是妇女、老人和16岁以下的儿童,丧失了国籍与财产,然后被驱逐到一地瓦砾的西德地区。而剩余的德裔工人则被迫佩戴带有字母“N”的白色臂章,被安排在劳动营中强迫劳动。
归心似箭的俘虏争先恐后的登上回家的列车
以实际情况看,德军普通士兵如果能够向英军投降是最好的选择,否则无论是向美军投降还是向苏军投降,其结局都是在劳动营中当苦力。
有位哲人说过,宣布投降并不意味着苦难结束,只有放下仇恨才意味着新生活的开始。在战争中没有真正的赢家,也没有绝对的是非黑白,德军几百万战俘的苦难遭遇就是对战争残酷性的最好诠释。
纳粹德国战败不是普通的战败,是国家的灭亡,几百万战俘短时间内就成了俘虏。战争的后遗症之一就是仇恨,纳粹德国战俘是一群国破家亡的群体,命运全部交给了受降国。不可否认,这些德国战俘承担了人们对纳粹的仇恨,这些德国战俘普遍存在于国际法这个太阳照耀不到的阴影里。
西方阵营对纳粹德国战俘态度如何,我们只能是从西方阵营的消息中寻找答案,毕竟,虐待战俘是不光彩的事,真像都会被掩盖,至今有关德国战俘死亡,失踪数字只能是大概,具体数字无从考证。
有一部描述德国战俘的电影《地雷区》,由丹麦和德国合拍,影片中就是对于被俘德军战俘的描述,一群年龄不大的孩子兵,用生命去清除德军在丹麦埋下的一百五十万枚地雷。影片中这些无辜的孩子承担了德国发动战争的恶果,明显是受到了敌视,而真实情况也是如此,其伤亡率高达50%,
关于对待战俘态度,很多人都认为美国讲人道,也确实有很多网络媒体上认为苏联不好,美国好,其实不然。美国不论是二战时期,还是韩战、越战、伊拉克等等战争中,都是很不人道的,只不过是美国宣传能力强大罢了。二战时期美国对待德国战俘非常差,美国把德国战俘分为两类,一类是在德国和奥地利以外被俘的德国军人,他们可以享受日内瓦规定的战俘待遇,他们基本上都去了美国,约有37万人左右。有网络媒体上说美国对他们很好,关在农场里有吃有喝伺候着,没错,美国媒体上确实是这样宣传的,可真实情况却是,这些德国战俘是去美国做苦力的,为美国贡献了巨大的劳动力价值,为美国创造了约2.3亿美元的价值,待遇不过是比后来的战俘好而已。关于这类德国战俘,资料全部来自美国的宣传。
第二类是被解除了武装的敌人,属于敌人性质,美国不给予“日内瓦待遇”,不允许国际红十字会探望、调查,这是 历史 以来,世界唯一的一个官方明确表态不遵守日内瓦公约的案例。为了安置这500万战俘,艾森豪威尔建立了“莱茵大营”。这么多人怎么安置?艾森豪威尔有办法,用铁丝网在莱茵河畔圈了18座战俘营,把500万战俘圈进去,采取“饥饿法”,目的是减少美国的负担,只有6%的人有帐篷,注意,所谓的帐篷也不过是破烂不堪的美军不用的,然后像喂鸡撒米一样给点吃的,没水管、厕所、医生等,战俘们挖地洞,睡露天地……。惨无人道啊,当地的德国管理部门和居民看着太可怜了,送东西给战俘,美军一律枪毙。瑞士红十字会多次尝试给“莱茵大营”提供食品、医药和生活物资,都被被艾森豪威尔下令运回瑞士。为了防止这么多战俘闹事,艾森豪威尔下令,战俘进来先饿三天,熬过三天的战俘,才知道了真正苦难的来临。
“莱茵大营”共计时长约4个多月,美军给出死亡数字是5000人,而经过调查,不完全统计就超过75万人。由于后来把这些战俘分流给法国、英国等,具体数字无法统计,美军销毁了所有记录,于是,莱茵大营死亡人数成为一个迷。而德军当时都希望向美军投降,它们毕竟没有侵略美军国土,最怕苏联,然而,苏联的德国战俘死亡率却远远低于美军。
英国接收德军战俘约250万人,除了约40万德国党卫军对英国进行“劳动赔偿”,也就是给英国干活,多数回到德国。英国对德国战俘算是不错的,有约2.4万人自愿留在了英国。
法国收了大约75万德军战俘。从事农田、工厂、矿山工作,有部分用来清楚地雷,每个月有超过2000战俘死亡,法国对德国战俘不好,强制劳动。
总之,只要是接收德国战俘的西方国家,态度都差不多,英国算是不错的一个吧,美国最差。
㈩ 关于二战的“奥克角战役”,有谁能详细说说
奥克角位于诺曼底奥马哈海滩的一角,该处是以高二十米的悬崖,美军为攻克奥克角伤亡了数百人。
美军第一师的士兵们在奥马哈海滩登陆奥马哈海滩(英文:Omaha Beach)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诺曼底战役中,盟军四个主要登陆地点之一的代号。这片位于法国北部海岸,并且直接面对着英吉利海峡的滩头全长有8公里,东起圣奥诺里讷-德佩尔泰,西至滨海维耶维尔才结束。此海滩对盟军有重要的意义,如果盟军能够控制这片海滩,那么海滩东部的英国登陆部队与海滩西部的美国登陆部队就能会师,这样的话可将整个诺曼底前线从零散的滩头阵地整合成一个大型的战线。在盟军的作战计划中,负责进攻此海滩的是美国陆军,而美国海军与英国皇家海军则负责将登陆部队送上滩头。
盟军计划派遣两股部队分别进攻此海滩的东西两部分:进攻海滩东部的是久经战争考验的美国陆军第一师,而进攻海滩西部的则是从奥克角调过来的8个连的游骑兵部队与之前从未上过战场的美国陆军第29师。装甲部队,步兵与战斗工程兵会参加最初的几波攻击;如果计划进展顺利的话,这几波攻击将会大大的削弱德军在海滩上的防御力量,这时盟军的大型登陆舰就可以安全登陆。奥马哈登陆部队的主要目标是在贝桑于潘港与维尔河之间建立一座长8公里的阵地,并且与东边黄金海滩上的英军及西边犹他海滩上的美国第七军团会师。防守奥马哈海滩的是富有作战经验的德军第352步兵师。德军的计划是利用海滩上的大量据点,在盟军登陆部队上岸之前就将其击退。
出乎意料的是,盟军的作战计划只有很小的一部分得到了实现。首先,由于导航系统的原因,大部分登陆舰都在错误的地方上了岸。其次,防守海滩的德军比美军预想之中的要强大的多,登陆部队因此承受了相当大的损失。在德军猛烈的炮火之下,美军战斗工程兵只能以很慢的速度清理海滩上的地雷,结果后续部队只能沿着区区几条通道开上滩头。由于在上岸之前承受了过多的损失,幸存下来的士兵已没有能力清除位于内陆一侧的德军据点,美军因此遇到了更多的麻烦,后续部队的登陆时间也不得不被推迟。尽管如此,幸存下来的小股登陆部队还是在当天战斗结束时建立了两个互不相连的小阵地。由于内陆的德军力量相对较弱,因此美军通过逐渐扩大这两个阵地,还是达成了原计划中的目标。
“血战奥马哈”地形与守军
奥马哈海滩为月牙形,中间较宽,两头较窄,且两端都是悬崖峭壁。此海滩是一个较缓的斜坡,高潮水位与低潮水位之间的水平距离有275米。高潮水位上方是一片2.4米高的扁砾石滩。扁砾石滩西端是一堵1.5米至4米高的大堤。大堤之后是一片小沙堤,而沙堤的后面是一片沙滩。沙滩的两端非常窄,但其中央却有180米宽。沙滩之后是高约 30-50米的悬崖,悬崖中有五处山谷可通向内陆。按照由西向东的顺序,这五处山谷的盟军代号分别为D-1,D-3,E-1,E-3和F-1。
从德国守军进行的战前准备,及其非常薄弱的内陆防御力量来看,德军的计划是将盟军登陆部队消灭在滩头上。为了达到此一目标,德军在高潮水面以下构筑了四条由障碍物组成的防线。第一条防线位于高潮水位以外250米处,由200个比利时大门式障碍物与地雷构成。这条防线共有两个缺口:较小的缺口位于Dog White区中央,而较大的缺口则囊括了整个Easy Red区。此防线30米后是第二条防线;组成这条防线的,是埋在沙滩里并指向大海的许多根原木,其中每三根原木中就有一根被安装了反坦克地雷。第二条防线再往后30米是第三条防线,此防线由450个斜坡组成,它们的斜面都面向内陆而非大海。这些斜坡将会掀翻盟军的平底登陆艇,斜坡上的地雷将会解决掉那些侥幸没被掀翻的船只。最后一条防线位于海岸线150米开外,由捷克刺猬式障碍物组成。扁砾石滩与悬崖之间的地面上有大量的铁丝网和地雷,悬崖的斜坡上也散布着一些地雷。
德军在海滩上部署了5个步兵连,其中大部分都被分配到了名为Widerstandsnester (缩写WN,意为“抵抗力量据点”)的15个主要据点中。最东端的据点代号为WN-60,而最西端位于滨海维耶维尔附近的据点代号为WN-74。这15个据点之中的大部分都位于5个山谷的谷口外,并得到了铁丝网和地雷的保护。每个据点内的各个位置之间都有壕沟与隧道相连,以便其内的士兵能够快速转移。除此之外,每个据点还配备了步枪,机枪与60多门火炮与迫击炮。据点中的重炮位于8个封闭炮位与4个露天炮位上,其它轻型炮则分布于35个碉堡之内。这些火炮与另外18门反坦克炮一同组成了德军海滩守军的炮火支援力量。各个据点之间零星散布着几条壕沟,还有一些枪眼和85个机枪工事。海滩上的德军并没有火力死角,而德军分散的防御工事也使得登陆的盟军在任何地点都会遭受侧翼的袭击。
盟军通过情报部门得知,防守海滩的是德军第716步兵师的一个加强营,约有800-1000人。第716步兵师是一支专门进行防御作战的部队,其中有最多50%的士兵并非德国人,而是俄国志愿军与德裔外国人。盟军还得知,位于716步兵师后方30公里的圣洛城中,是作战经验更加丰富,并且擅长于进攻作战的德军第352步兵师。这是盟军在抢占滩头之后,最有可能发起反击的德军部队。由于负责此处防御任务的埃尔温·隆美尔元帅坚持要将可能登陆的盟军消灭在滩头上,因此第352师也在3月被调到了诺曼底滩头前线并将716师替换了下来。这次部队调动还将原属第726掷弹兵团的两个营与第439苏联志愿军营调到了352师麾下。奥马哈海滩的大部分都位于德军“海岸防御第2区”境内,负责防御这片区域的是德军第916掷弹兵团与第726掷弹兵团第3营。726团下属的两个连负责据守维耶维尔的据点,而916团的两个连则会据守海滩中部Saint-Laurent-sur-Mer一带的据点。为这些据点提供炮火支援的是德军第352炮兵团的第1营与第4营,这两个营拥有12门105毫米榴弹炮与 4门150毫米榴弹炮。916团剩下的两个连将会作为预备队驻扎在前线部队后方4公里的福尔米尼城中。726团的剩余部队负责据守德军“海岸防御第3区 ”,防守此处海岸的有两个连,其中一个连负责防守海滩最东部的一连串据点,352炮兵团第3营负责为他们提供炮火支援。作为预备队的,是德军第915掷弹兵团的两个营,这两个营的驻扎地点是紧邻奥马哈海滩的巴约城。
少见的是,盟军情报部门并未得知德军的这次调动。甚至在战斗结束之后,盟军档案纪录的还是调动之前的德军部署,而第352师则被认为是在战斗开始前几天碰巧被调到了奥马哈海滩来进行一次反登陆演习。
进攻计划
官方地图标明了美国陆军第5军的作战目标盟军将奥马哈海滩分成了10个区,它们分别是:Able,Baker,Charlie,Dog Green,Dog White,Dog Red,Easy Green,Easy Red,Fox Green和 Fox Red。最初的几波攻击将由两个战斗团,两个坦克营与两个游骑兵营完成。盟军的每个步兵团都由3个约有1000人的步兵营组成,每个营又包含3个最多有240人的步枪连,与一个最多有190人的支援连。在每个团中,A连至D连属第一营,E连至H连属第2营,I连至M连属第3营,但没有J连。此外,每个步兵营还会有一个约180人的指挥部警卫连。每个坦克营都拥有A,B,C三个连,每个连有16辆坦克。每个游骑兵营都有A,B,C,D,E,F六个连,每个连约有65人。
第116战斗团的任务是将两个营的部队送上海滩西部的四个区域,并在30分钟后送上第三个营。第743坦克营负责为116团提供支援,此营中有两个连使用两栖坦克进行登陆,剩下一个连的坦克会采用常规方式登陆,即从登陆舰上开上岸。116团左边是第16战斗团,16团的任务与116团基本相同,只不过登陆地点换成了海滩东边的Easy Red和Fox Green两个区域。负责支援16团的是第741坦克营,它的登陆方式与743营完全相同。在海滩西部5公里处的奥克角城内有一个德军的炮兵工事,负责占领此工事的是游骑兵部队第2营所属的3个连。与此同时,第2营的C连会在116团右方登陆,并且攻占Pointe de la Percée的德军据点。如果奥克角被顺利拿下的话,那么第2营剩下的部队就会与游骑兵部队第5营一起参加奥克角处盟军的后续行动;若盟军未能攻取奥克角,那么这些部队就会在116团之后进入Dog Green区并通过陆路向奥克角发起进攻。
登陆行动于6月6日清晨06:30开始。盟军首先会对海滩上的守军进行40分钟的舰炮炮击和30分钟的空中轰炸,此后两栖坦克会在行动开始前5分钟登陆。步兵部队由许多32人小队组成,每个小队都有专门的任务目标及相应的武器装备。第一波攻击结束以后,美军战斗工程兵会立刻上岸为后续部队开辟出安全通道。此后盟军的大型登陆舰就能在高潮时分安全靠岸。战斗打响90分钟以后盟军炮兵部队会登陆,而再过90分钟会有大量的盟军战斗车辆于海滩上集结。战斗开始195分钟以后,隶属第29步兵师的第115战斗团和隶属第1步兵师的第18战斗团会登陆,同样归属于第1师麾下的第26战斗团会在接到第5军军长的命令后登陆。
战斗开始2小时之后盟军会消灭滩头守军,之后各个32人步兵小队将集结成为几个步兵营并参加后续战斗。战斗开始3小时后,盟军将控制悬崖中的各个谷口,这就能让后续部队向内陆推进。在战斗当天结束时,奥马哈海滩的盟军将建立一处纵深8公里的滩头阵地,与东边黄金海滩上的英军第30军会合,并且为第二天进攻Isigny-sur-Mer的行动做好准备。若Isigny-sur-Mer落入盟军之手,那么奥马哈的盟军将能够与犹他海滩上的美国第7军会合。
盟军进攻部队由34000多人与3300辆战斗车辆组成。负责支援地面部队的海上力量由两艘战列舰,三艘巡洋舰,12艘驱逐舰及105艘其它舰只组成。这支海上力量中的大部分舰只都属于美国海军,但也有少量舰只属于英国皇家海军和自由法国。为了抢占滩头,第16团在原先的部队之外又得到了3502名士兵与295辆战斗车辆,这样一来它的总力量就增加到了9828名士兵,919辆战斗车辆和48辆坦克。运输这样大的一支部队需要2艘运输船,6艘坦克登陆舰,53艘坦克登陆艇,5艘步兵登陆舰,81艘美式步兵登陆艇,18艘英式步兵登陆艇,13艘其它登陆船只和约64艘DUKW。驾驶这些登陆船只的人员来自于美国海军,美国海岸警卫队和英国皇家海军。第一波攻击有关第一波攻击的官方地图。盟军为这次登陆行动作了相当大的准备,但战斗并未能按照计划顺利地进展。10艘登陆艇在靠岸之前就已失踪。在海面上等待出发的后续部队士兵也有普遍的晕船现象。16团的登陆艇在驶向海岸的途中经常会遇到落海的士兵与救生筏上的两栖坦克乘员。海滩上的各个地标都被厚厚的一层烟雾覆盖着,这使盟军登陆船只很难修正自己的航向。更糟的是,这些登陆艇正被一股强劲的海流推向东方。
盟军登陆船只在离岸几百码远时就遭到了德军自动武器与火炮的袭击;登陆艇离岸边越近,德军的火力就越猛烈。直到这时,盟军才发现先前对海滩进行的炮击与轰炸根本没起到多大作用。盟军轰炸机不仅因为天气原因而延误了起飞时间,并且还由于害怕炸伤目标附近的友军,而在飞入敌后很远的地方才投下了炸弹,因此海滩上的德军并未受到太大影响。xtQ超级大本营军事
装甲部队登陆
鉴于海上的恶劣状况,盟军命令116团的登陆船只改变原计划,转而直接将其上搭载的两栖坦克运到海滩上。在德军重兵把守的维耶维尔谷口据点的火力网之下,743营B连损失了一半的坦克,连里的军官只有一人幸存了下来。与B连不同的是,在其左边登陆的其它两个连的坦克并未遭到任何损失。16团遇到了与 116团一样多的麻烦:在原计划自己从水中开上岸的坦克部队中,只有两辆坦克成功的开上了岸;原计划搭乘坦克登陆舰上岸的装甲部队中也只有3辆坦克成功登陆。741营剩下的一个连成功地将其辖下16辆坦克中的14辆开上了岸,但其中有三辆在不久之后就被摧毁了。
步兵登陆
我是第一个跳下船的。第七个跳下船的人是第二个成功地跳下船并且没被子弹击中的士兵。我和他之间跳下来的所有人都中了弹。其中两人阵亡,三人受伤。要想活下来你只能像我这么走运。xtQ超级大本营军事
—Richard Merrill上尉,游骑兵部队第二营。
在参与第一波进攻的九个步兵连中,只有Dog Green区的116团A连与其右的游骑兵部队成功于预定地点登陆。原先预定在Easy Green区登陆的116团E连最后却在16团目的地Easy Red与Fox Green两区登上了岸。116团G连原定在Dog White区登陆,结果其士兵跳下船时却发现自己位于Easy Green区。16团I连由于偏离预定地点太远,而在等了1个半小时后才登陆。
盟军步兵下船的地点实际上是在沙洲上,而真正的海岸线还在45-90米外。沙洲中的水有时甚至能没过人的脖子,而盟军士兵不仅要趟水上岸,而且在上岸以后还要继续推进180米。由于体能消耗太大,那些成功登上扁砾石滩的士兵也已经无法跑动。此外,大部分登陆部队还一直遭受着德军轻武器,迫击炮,火炮及机枪的袭击。好消息是,盟军的舰炮炮击点燃了Les Moulins据点对面Dog Red区海滩上的杂草,由此产生的烟雾遮住了据点内德军的视线,使得他们无法有效地攻击岸上的盟军。116团G连和F连在上岸前并未遭受太大的损失,但之后F连指挥官的阵亡却使此部队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G连在之后向西推进时,在德军猛烈的火力之下也陷入了混乱。盟军登陆舰艇也失去了秩序,此一现象在16团前线最为明显。在此前线,16团E连,F连和116团E连下属的登陆艇混杂到了一起,使得这些部队无法集结并发动规模足够大的进攻来缓和本来就已很严重的战况。Easy Red区隶属16团的零散部队承受的伤亡较小,但由于之前在沙洲中需要游过一条很深的溪流,他们已经抛弃了大部分的武器装备。
海滩两端的盟军部队承受的伤亡最大。在海滩最东部Fox Green区与邻近的Easy Red区中,盟军的三个步兵连在到达扁砾石滩时已经失去了一半的部队,幸存的士兵中有很多人都是从海滩上一直爬了270米才到达相对安全一些的扁砾滩的。 116团A连在于海滩最西端的Dog Green区登陆15分钟后就被打散,其指挥官与另外约120人都已阵亡或受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