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分析电影艺术与电视艺术的关系论文
分析电影艺术与电视艺术的关系论文
影视艺术是科学技术与艺术创造的结晶。科学与艺术是人类文化大树的两大硕果,也是人类文明的一对美丽的翅膀。两者的结合是真和美的融合,是理智的逻辑思维与情感的、形象的审美思维的沟通。它们交相扶持,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达到理智和情感的美妙结合和升华。
关于电影艺术与电视艺术之间关系的讨论从未间断过,笔者在本文中试图把二者的关系放在影视语言、历史和技术的维度之中,考察技术和媒介演进,并在媒介形式基础上的内同进行了考察,剖析电影艺术和电视艺术之间的关系。最后证明电影艺术与电视艺术是同一艺术形式在技术和媒介的作用下的不同发展阶段。
一、 将电影艺术和电视艺术的关系放在影视语言的维度考虑
对语言的理解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语言指的是人类自然语言,它是语言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广义语言则指所有具备某种信递功能的符号系统。从这个意义上讲,动物语言、身势语言、形式语言、逻辑语言、计算机语言、影视语言等等,均可视为语言,其种类可谓五花八门、数不胜数。本文的重要概念——影视语言,既不是广义语言,也不属于狭义语言。影视语言是广义语言与狭义语言合二为一的产物,因此兼备两者的特点。由此可见,影视语言是一种综合语言。具体讲,影视语言由画面语言与人物语言两部分组成。画面语言是影视作品受众通过视觉解读的部分,而人物语言则是通过听觉理解的部分。因此,影视语言也可以称为视听语言。如果将一部影视作品看作一个文本,那么,影视语言是由画面文本与言语文本构成的有机整体。画面文本与言语文本又分别由大量子文本组成。画面子文本包括镜头、场景、段落等。而这些画面子文本又由利用各种角度拍摄的景别,即全景、远景、中景、近景、特写等构成。言语子文本则包括与上述画面子文本紧密相连的人物言语。这些子文本中的最小表意单位属于影视语言的“词汇”部分。
电影艺术和电视艺术的共同载体视听语言是没有本质的分别的。电影与电视剧,无论是画面语言还是人物语言,他们都是通过记录与表现人物特征或者通过记录故事情节的方式向人们传播一些思想与情感,通过视听语言达到和受众产生共鸣的效果。从这个角度来讲,电影艺术与电视艺术在本质上是没有区别的。
二、将电影艺术和电视艺术的关系放在影视艺术的历史和技术演进的维度考虑
亨利·布雷切斯还指出:“从技术上说,大众传媒技术越来越靠拢,呈趋同现象。从制作上说,电影、录像、电脑技术间的差异正在消失,从技术角度来区别电影、电视的不同在如今已失去意义。一部价格最便宜的高清晰度电视摄像机事实上就是一台电影摄影机。而我们学生们未来制作电影的方法将极大地依赖于录像和电脑技术。”
《第七艺术宣言》中把电影称为第七艺术,而自贝尔德发明电视以来,电视已愈发被世人认可为第八艺术,于是电视艺术的概念也随之产生并被广泛认可。影视艺术的关系,即电影艺术和电视艺术的关系。所谓电影艺术,是以现代科技为手段,从纯粹的视觉艺术演变为视听艺术,以声音和视觉形象为媒介来表现现实生活的人们情感以及视觉奇观等各种内容的一种艺术。而电视艺术,则是以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声画造型为传播方式,运用艺术的审美思维把握和表现客观世界,通过塑造鲜明的屏幕形象,达到以情感人为目的的屏幕艺术形态。我们可以看到,两种定义都是以媒介不同特征为定义的坐标。如果把这个坐标放在历史的维度中,可以看到二者的差别在消失。
1895年12月28日,法国鲁米艾尔兄弟在巴黎卡普辛路14号咖啡馆放映成功之后,电影诞生了。1924年,英国人贝尔德发明了最原始的电视机,用电传输了图像。二者之间相差了29年的时间。虽然一直有着电视严重冲击了电影市场的观念,但是他们现在依然沿着不同的轨迹发展着,并行不悖,相得益彰。在时间产生的先后顺序上,电影技术是先于电视技术的。电视的艺术表现形态是基于电影的艺术表现形态基础上发展出来的,因此说二者是同一门艺术的不同发展阶段。从技术诞生的先后顺序角度来说,电影是影视艺术的低级阶段,电视是影视艺术的高级阶段。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二者的关系也在发生变化。
从传统意义上来说,电影是在电影院里投放的。影院以宽大的屏幕,高保真的音响,黑暗的观影环境的媒介特点营造了一个特殊的环境。观众能在众多观影者的影响和黑暗中达到一种“沉浸”的状态。现在借助于更高科技的3D技术更是将这种媒介特点发挥的淋漓尽致。电影艺术的特点总是依托于电影这种媒介形态的特点。电视艺术由于其屏幕小,音响效果不是那么出色,而且由于观看环境的限制,观众不能达到所谓的“沉浸”状态。媒介特性似乎在遥控着内容。电视剧中播放的很少有奇观异景,大多都是以情节和情感取胜。但是以历史的关照我们也会看到随着技术的进步,电视机作为一种技术进步的产品,正在悄无声息的发生着变化:屏幕越来越大,清晰度越来越高,屏幕正在朝着电影的长宽比例演进。
随着电视的变化,电视所表现的内容正在发生变化。比如在美国,像《太平洋战争》这样的上亿美元的大制作,是作为电视剧形式播放的,它可以作为一个典型的例子。而且现在流行于互联网上的美剧大多都是采用边播边拍的制作方式,而且画面的清晰度与制作手法都是以电影的标准进行的。电视制作人也多是之前从事电影制作的.人,而且投资商不惜花费大量资金拍摄具有电影艺术特点的电视剧以赢得市场利润。因此,在现在技术发达的美国,电视这种媒介形式正在呈现电影艺术的特点。
美国电影理论家亨利·布雷切斯教授在《为电视制作电影:影视趋融最佳案例》一文中指出的那样:“在影视媒体目前演进阶段,我们最好不要把两者看成是相互分离的两种不同技术,而是看成制作、发行结合的实体,在美国和欧洲很多国家,很多从电视接收的节目实际上是由电影业制作的。事实上,所有的电影公司和电视节目制作人和发行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可以以技术为基础,以媒介演进的历史为核心,假设电视的屏幕大小、清晰度等技术指标能达到电影的水准,那么电影艺术和电视艺术之间的差别将会消失。也就是说技术锻造的形式基础上的内容也会趋向统一。
三、电影和电视技术层面的趋同也会带来电影和电视艺术层面的趋同
电影艺术和电视艺术是依托于各自的媒介形式才呈现出自己的特点的。英尼斯在《帝国的偏向》中对不同形态的媒介具有不同的偏向性,媒介形式所承载的内容形式会影响到一个敌国的兴衰。以此思考,电视技术的发展会带来电影和电视内容的趋向同一。基于等离子或者液晶技术为基础的平板电视生产成本越来越低,普通老百姓对大屏幕电视的消费能力不是遥不可及的事情。3D效果的影片已经可以在电视上进行播放,高清晰度的电影同样可以在电视上进行播放。
电影的观赏场景已经脱离了电影院的唯一性。如果经济条件允许,现代电视制造技术的发展可以满足人们在家观赏电影的要求。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平板电视、平板电脑等等的问世也会改变人们的观影方式。但是这并不代表电影院的消亡,在技术和内容层面或许都被电视赶超的情况下,电影一定会找到新的定位。
;『贰』 求电影市场定价策略的案例
在网上搜了一下,找到了一篇与此有关的文章,但太长了,摘抄部分如下,具体的链接过去看。希望我的回答能对你有所帮助。
(一)电影放映市场现状
电影,是一种商品。是商品就要有市场,就要赢利。不仅仅如此。有了市场还要追求更大的市场,争取让我们的商品渗透到每一个可以到达的地方。只有这样,我们的商品才有价值,才有旺盛的生命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健康成长。同样,有了利润还要追求更大的利润,商品存在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创造利润。只有创造尽可能多的利润,才能最大限度地体现商品的价值。
但是,目前“电影”这两个字对于我们却越来越生疏了。原因就是它的市场在逐渐缩小,它的观众在逐渐减少,观众离影院越来越远,电影正在与观众背道而驰。
为什么?
主要原因就是电影票价太高,远远超出了消费者的支付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让大批的电影爱好者望而却步。调查发现80%的观众认为几十元票价经济上难以接受。对于工薪阶层来说如果电影票价低一些还是愿意经常进电影院看电影的。但是普遍认为花十元钱看平庸的国产片是不值的,偶尔看一些进口大片还可以凑合,更何况少则30元、40元,多则80元、90元呢?消费者说这些话表明他们对于电影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现实。
例如,2005年1月3日,元旦的最后一天假期,北京王府井电影院挂出的《天下无贼》票价是48元,《加菲猫》是38元,《功夫》是58元,如果要在这儿看完三部片子,就得花144元,而且这还是普通票的价格,如果你想在贵宾厅看电影,价格还得翻番。此外,影城门口有告示牌,不让外带食品,消费影城的大杯可乐8元,爆米花10元,让人感觉进了候机厅。
与票价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居民的收入太低了。以2004年为例,广州人均收入16884元,深圳为27596元,上海16683元,杭州14565元。这样算下来我国居民的人均月收入也就在1200元到1400元(这只不过是沿海一些发达城市的收入水平。事实上,在欠发达的广大中西部地区远没有这么高)之间,但我国国内的电影票价大多在30—40元之间,一张电影票相当于一个人月收入的1/30,这个比较有点可怕。
票价高了,观众怕了,进影院的人少了,观众人数自然大幅下降了。以电影重地上海为例,其电影观众人数上世纪90年代4500万人次,但现在却萎缩到500万人次。电影院越来越留不住人,这已经成为困扰中国电影发展的一个瓶颈。
观众人数少了,票房必定下滑,即使票价很高。1989年时,电影票价为每张0.25元,全国票房总收入为25亿人民币。现在,电影的票价上涨了大约100倍,全国总票房收入却只有10亿人民币。而依我看来,考虑到物价指数上涨的因素,实际上现在每年的票房总数10亿人民币,只抵得上1989年时市值的5亿元以下。也就是说,目前每年的票房总值还不及1989年前的五分之一。
这就是我国电影放映市场现在的生存状况。票价居高不下、观众逐年锐减、票房无法突破就像三座大山重重的压在电影放映市场及其经营者的肩上。又像一个魔咒紧紧环绕在他们身旁使他们寝食难安。
我们的电影放映市场该怎么办?
(二)与以往电影放映市场状况的比较
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电影业开始复苏,看电影是人们娱乐消费的主流,那时电影院放映新片,基本上是场场爆满。而在今天,电影“高票价”导致的电影消费贵族化,则在使电影观众严重走失。同时,票房收入大幅下降。
下面我们分别从票价、观众和票房三个方面进行比较。
首先来看票价:
建国初期 0.1元 60年代 0.15元
70年代 0.2元 80年代 0.3元
1989年 2.5元 1996年 15元(个别影院20元)
以均价90年代以前每票0.25元计,现在的票价较之涨幅近100倍!而其它商品的价格涨幅远远低于电影票价的涨幅。以成都市零售商品为例,90年代以前,大米每市斤0.142元,现在每市斤0.85元,涨幅6倍左右;90年代以前,猪肉每市斤0.85元左右,现在每市斤6.5元,涨幅8倍左右。
再看观众数量:
1989年我国电影观众有293亿,1999年只有3亿人次,这说明1999年,我国看电影的人次仅为十年前的1%,2001年已经降至2.2亿。我国电影重地上海,电影观众上世纪90年代是4500万人次/年,而现在却萎缩到500万人次/年。
最后来看票房:
1989年我国电影票房收入为25亿元人民币,1999年我国票房收入为8.1亿元人民币。票房收入为过去的1/3。据官方统计的结果,2004年一年,我国的电影票房总收入为10亿圆人民币,这其中还包括电影频道给一些不在院线上映的电视电影的钱,如果单纯考虑影院票房,连10亿元都没有。
票价、观众数量和票房的如此悬殊的对比,说明高票价已经成为困扰我国电影产业发展的一大瓶颈。
(三)与国外电影放映市场状况的比较
美国人爱看电影,美国的电影票房动辄上亿美元;中国人也爱看电影,但中国的电影票房最高者《英雄》也不过2.5亿元人民币罢了。美国人爱看电影,美国人也有条件看电影,中国人爱看电影,但中国人却没有条件看电影。这真是让人觉得可悲。
美国1990年电影票房是47亿美元,以后连年大幅上升,到2004年已经达到了94亿美元,比2003年上升14%,同时也超过了之前的票房最高纪录—2002年的93亿美元,从而创造了美国电影票房新的最高纪录。而中国近年来则呈下降趋势,1992年是19.9亿元人民币,1999年以后就一直在10亿元人民币以下徘徊。
美国2004年人均收入是36000美元,月收入约3000美元,而美国的电影票一般在6美元左右,是月收入的1/500。中国人均年收入2004年广州人均收入16884元,深圳人均收入27596元,而上海人均收入16683元,杭州人均收入14565元。这样算下来,中国人的月收入也就在1200-1400元(这只不过是沿海一些发达城市的收入水平。事实上,在欠发达的广大中西部地区远没有这么高)之间,但中国国内的电影票价大多在30-40元,一张电影票相当于一个人月收入的1/30,这个比较有点可怕。
以上是我国和美国的比较,下面再看与其它国家的比较:
韩国:电影票价一般是人均收入的1/150。韩国的票价由发行方、投资方及影院三方来维持,三方从市场经济规律考虑提出一个适当的价格,根据地方差异有所不同,偏远地区比这个价格还低。
日本:电影票价一般为成人票每张1800日元(约合人民币135元),是普通市民收入的1/200。为了留住观众,日本女人看一场电影1000日元,约合人民币80元;日本男人需要多花500日元,也就是120人民币,但日本人均最低月收入在20万元,可以买1600张电影票。
法国:巴黎一般工薪阶层的月均收入为2000欧元(1欧元约等于10.5元人民币)。在香榭丽舍大道的UGC影院,三个放映厅的普通票价分别定为8.6欧元、8.2欧元和7.3欧元,学生票为6.7欧元,中午12时开映的影片票价为5.5欧元,12岁以下儿童票价为5.1欧元,另有三人联票等优惠价。票价的灵活掌握也是巴黎影院经营者经常用的手段,“办卡观影”活动在法国较为普遍,18欧元月卡和230欧元年卡很受观众欢迎。
意大利:罗马已实行年卡制,除本人照片外,在一次性交纳一定量的购卡费用,在年内观看任何场次的电影,只要每次交纳1欧元即可。
著名影星成龙被问及票房问题时,则表现得非常激动。“我最不愿意就是谈到票房的问题,我们中国有13亿人,票房上了1亿元就高兴得不得了,而韩国只有4600万人,却有1亿美元的票房。原因是我们中国人都去看盗版了。而看盗版的原因就是电影票价太贵了,看不起,尤其是一些不发达的地方,票价太贵,导致人们选择看盗版。所以呼吁一些地方降低票价,让更多的人去电影院看电影。”
票价高了,进电影院的人数就少了,在电影院进行消费的人数也就少了。在中国的电影院里经常可以见到只有8、9个人的情况。即便是100元一张票,也不过8、9百元。如果票价低一些,影院里有500人,每人买一杯2元的水,影院就会有1000元的营业额。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
电影管理者是否也该考虑一下措施,让更多的人能进电影院,让人们能看到更多的电影。这可能是振兴中国电影放映市场的一条必由之路。
『叁』 电影行业的调研报告
电影行业的调研报告
篇一:电影市场考察报告
前 言
为进一步做大做强江苏电影产业,扶持江苏电影,省国信集团公司副总孙鲁,率集团信息技术部副经理张继栋、江苏省电影公司副总兼江苏东方院线公司总经理吴斌、江苏东方院线公司副总高禹燕一行四人赴广东、四川、江苏等地,进行了为期6天的电影市场调研,对部分省市电影市场现状、电影产业的发展以及院线公司发展和影院经营、建设等方面作了全面考察,并结合江苏及南京电影市场情况,形成报告如下:
一、我国及美、韩电影概况
根据国家广电总局在《2006年电影工作报告》中公布:2006年我国电影票房为26.2亿元人民币,比2005年的20亿元增长了28%,自2002年始已连续四年保持了20%以上的增长率。但我国的年票房与电影发达的美国及临近的韩国相比,尚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以下是2003年至2006年,中、美、韩三个国家电影票房的比较:
二、广东、四川地域及概况
1、广东省
广东省地处国内大陆最南部。东邻福建,北接江西、湖南,西连广西,南临南海,珠江三角洲东西两侧分别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接壤,西南部雷州半岛隔琼州海峡与海南省相望。
常住人口超9000万人,常住人口总量居全国第三位。省外流动人口为1640万人,省外流动人口总量一直居全国首位。
省会广州市是全省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地处广东省东南部, 珠江三角洲北缘, 是华南地区中心城市, 中国的“南大门”。广州市辖越秀、海珠、荔湾、天河、白云、黄埔、花都、番禺、南沙、萝岗十区和从化、增城两个县级市, 总面积7434.4平方公里, 2005年末全市户籍人口750.53万人,常住人口超过1000万人。
2、四川省
四川省位于中国西南,地当长江上游,东连重庆市,南邻滇、黔,西接西藏,北界青、甘、陕三省。面积48.5万平方公里,次于新疆、西藏、内蒙和青海,居全国第五位。全省共有8650万人口。
省会成都市辖9区4市6县,面积12390平方公里,总人口1103.4万,其中市区人口497.15万,综合实力西部第一。
三、广州、成都电影产业现状
1、广州市
广州市的电影市场主要由2家院线公司占据,分别是广东省电影公司与中国电影集团公司联合组建的“中影南方电影新干线有限公司”和广州市电影公司与浙江横店影视集团公司联合组建的“广东珠江电影院线有限公司”。
07年全省电影票房预计为3.3亿元,其中广州市约为1.8亿元,深圳市为1.2亿元,其他城市约在3千万元左右。
“南方新干线”旗下的青宫电影城由广东省电影公司和青少年宫共同投入1200万元建设,影城占地面积1800平方米,建有5个影厅,总座位数在800座,由于定位准确(城市时尚族、中断市场),票价适中(年平均价格在30元左右),当年就达600万元票房(不足年),次年达到1200万元,实现利润100万元,07年预计实现利润300万元。
“飞扬影城”是业外资金建设加盟“南方新干线”院线公司的。该影城目前是国内票房最高的影院,年票房接近5000万元。设有14个大中型影厅,分别位于天河城广场4楼和正佳广场7楼,由于位置好,环境佳,采用高端路线,吸引金领一族,投资方在已获得高回报的同时,又在积极寻找另外合适地点建设影院。
在了解广东省公司及南方新干线院线经营情况时,赵军(广东省电影公司总经理)说道:他们介绍这几年主要是理念更新,解放生产力,从有利于发展、有利于进步来思考问题,把握改革开放的机遇,最终被社会接收、上级领导乃至广电总局都支持,成为了改革的尖兵。
广东省公司主要的做法是细分市场,把电影产业分三个层次做的:
(1)通过院线公司,做大主流市场。这部分,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城市。
(2)组建了数字院线,把城镇、区县的数字电影放映抓起来。组建中国广东大地数码院线,这部分主要是针对中小城市,利用数字放映来巩固省公司相对主导地位。
(3)针对农村地区,实行流动放映。组建了广阔天地数字流动放映队,实行免费放映。目前已有120个放映队,计划全省推广到1700个放映队伍,其主要目的是组建一个广告发布网络平台,通过政府补贴(省级补贴350元/场,市县级补贴50-200元/场)实现免费放映,吸引大中型企业(移动、电信等)做映前广告,最终联手华南、华东地区的流动放映队伍,打造一个户外放映的概念,用创意板块上市,这样就可以控制一个很大的广告市场。
在谈到影院建设和影院管理时,赵军介绍说:商业地产如万达、金逸做的影院,已是过去式了,我们现在的影院建设就要走在别人的前面,做出特色,可以把未来考虑进来,向国外先进的国家学习,把电影作为主力店来做,建设大型多厅(18-20个厅),把与电影相关联的业态如电玩、酒吧、迪厅等引进来,自己招商,形成具有特色的电影产业业态。目前广东省公司净资产1亿多,06年700-800万元利润,我们是争取在2-3年内达到3000万元利润。
影城的经营首先要建立一支营销团队,去做市场宣传工作,这是一个长期的工程,去培育电影市场,做好市场推广要持续,市场起来了,就解放了生产力,大家就会把蛋糕做大,得到实惠。另外,影城的特色活动也不可少,如我们每年举办中、小学生电影节,寒假、暑假欢乐节。用较底的票价,提前2个月走进校园,同时学生也可以用已用过的学习课本来抵3元票价,我们把接收的课本通过扶贫办再免费转赠到困难地区,达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目前职工年收入平均在6-7万元。中层月收入在6500以上,公司领导干部则更高。
“珠江院线”2001年,广州市电影公司通过内部改革和资源整合,引进社会资金,以投资控股、参股新型文化产业等方式,不断发展壮大,彰显实力。投资兴建了广州市第一家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现代化的五星级电影院中华广场电影城;合作开发了“满天星城市文化娱乐售票网络系统”,并在全国建立了庞大的文化娱乐售票网络,组建了售票网络公司;创办了广州文化ok网,推动了电影、演出业的信息化进程。
旗下中华广场电影城:位于广州市中山三路33号8楼,有影厅8个,先期投入一半 600多座,后又2投入资金建设了1300座。
篇二:关于中国国产电影的调查报告 -
一、基本情况介绍
调查目的:为了了解大学生对国产电影观看以及喜爱程度,收集大学生对国产电影的意见和建议,分析中国国产电影现状,透析中国电影业贸易的发展问题及解决方法。
调查对象:在校大学生
调查方式:网络问卷调查
二、问卷详细信息
本次调查共65份,剔除15份问卷,还剩余50份问卷。
1.性别调查及其分析
从问卷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出,女性占大多数,表明受访者中女性居多。
2.对观看电影途径的调查及其分析
从问卷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出,因为大部分受访对象是学生,几乎没有经济能力,所以绝大部分受访者是通过电脑来观看电影,只有很少一部分人会花钱去电影院观看,这估计也是电影票房不高的一个原因。
3.对电影偏好的调查及其分析
从问卷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出,大部分受访者亲睐于欧美电影,达到了66%之多,这应该和欧美电影强大的视觉冲击,唯美的引人入胜的剧情,以及演员出色的演技有关等等。约1/3的受访者偏爱于国产电影,因为国产电影在很多方面都赶不上欧美的电影,这也是国产电影票房较欧美的低的原因吧。
4、对国产贺岁片态度的调查及其分析
关于贺岁片,只有极少数受访者表示很支持,每一部都看,绝大部分只是偶尔会看。虽然中国每年最少都会推出一部贺岁片,但是贺岁片并没有电影导演及投资方想象中的'那么受欢迎,看来,贺岁片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呀。
5.对国产电影吸引力的调查及其分析
从问卷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出,大部分受访者看国产电影是冲着电影里面的演员去的,少部分是因为喜欢电影的优美的剧情和唯美的画面而去看这部电影,并且不怎么关注电影的导演。所以,一部电影的好坏,票房的高低,和这部电影的演员有很大的关系。
6.对国产电影类型喜好的调查及其分析
生活中少不了的永远是喜剧,所以,喜剧题材的电影一直都是人们所追捧的,也是比较受欢迎的,从问卷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出,八成以上的受访者至少选择了喜剧电影。选择仅次于喜剧的是动作题材的电影,因为动作电影很惊险、刺激,能给观众带来较强的视觉冲击感。爱情也是永远都离不开的主题,约五成的受访者喜欢爱情题材的电影。只有很少一部分的受访者选择了恐怖电影,一是因为国产恐怖电影比较少,二是因为拍摄的不够吸引人,质量不够高,赶不上欧美和日本的恐怖片,需要改进。
;『肆』 电影行业的现状以及就业前景是怎样的
一、电影行业的现状
2020年,全球电影市场受新冠疫情影响,各地区总票房均同比降幅超过70%。而此前一直占据世界电影市场C位的北美,在2020年度累计票房仅20.89亿美元,仅为2019年的18.45%,创40年来历史新低。
2020年中国率先从疫情中恢复过来,封城措施解除后人们对于外出娱乐的热情高涨,尽管中国电影总票房因疫情影响比上年减少68.23 %,但中国电影票房仍然以29.83亿元的好成绩,远高第二名北美8.94亿元的票房,取得2020年全球票房第一的好成绩。
二、电影行业的就业前景
电影学的就业前景很好,就业率也不错。毕业生主要到广播电视,新闻宣传部门,电影行业,娱乐行业等从事电影的制作、策划等工作。
电影产业市场规模仍需时间恢复
2015-2019年,中国电影票房总收入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2019年前中国电影行业发展良好,电影票房达到642.7亿元,同比增长5.4%;2020年受到疫情影响,中国电影市场受到重创,2020年票房仅有约204.2亿元,同比下降68.23%。2020年后,电影产业将逐年回归正轨。
『伍』 结合电影实例分析影视艺术的基本特征
关于影视艺术的审美特性,主要就是以下三个方面:
1.综合性是电影艺术与电视余数重要的美学特性之一。在人类众多的艺术门类中,音乐、舞蹈、绘画、雕塑、建筑、文学、戏剧等都是早在蒙昧时代或者文明时代初期就已经出现,而影视艺术是综合吸收了各门类艺术在千百年实践中积累起来的艺术精华,它不仅综合了各门艺术中的多种元素,并对其进行了具有质变意义的化合改造,使得这些艺术元素进入电影和电视之后相互融合,形成电影和电视自身的新特性,并舍得电影和电视最终成为两门崭新的、独立的姐妹艺术。
2.影视作为20世纪最重要的文化现象,首先是技术的发明,才导致新艺术的诞生。一部世界电影史或一部世界电视史,既是影视艺术发展史,同时也是硬实技术发展史。电影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普通到3D立体,都是由于新技术革命的冲击和发展,越来越多新的技术成果被运用到影视艺术的创作和生产之中。
3.逼真性是影视艺术基本的美学特性。电影、电视的摄影技术,能够逼真的记录和复现客观世界,科技的发展更使得它们能够逼真地再现事物的声音和色彩。因此,在所有的艺术形象中,影视艺术形象最真实、最具有直观性,能在人们眼前精确地再现出事物的一切细微特征,从而具有其他任何艺术无法企及的真实地反映对象的独特能力。从这种意义上将,电影电视的本性就是活动的照相性,也就是逼真性。
社会的发展使当下的审美情趣日趋多元化,使影视文化日益成为审美文化主流;但审美文化的市场化、商业化发展,又使受制于收视率、票房率的影视文化出现类型化、单一化等倾向,这些倾向抑制着影视文化的质量提升和多样化繁荣。在这样的大趋势下,影视业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审美价值体系,特别是从文学艺术中吸取精华,才能提高艺术品味,获得艺术生命。
望采纳
『陆』 以阿凡达为例,对电影市场发展面临的营销环境做环境分析
在电影产业发展的过程的影响中,社会文化环境、科学技术环境以及经济环境占据了大部分的比重。电影《阿凡达》本身所包含的内容便是西方国家的电影产业思想和文化,《阿凡达》的火爆上映,展示出了发达国家产业体系在文化传播力、文化竞争力方面的强大实力。同时,为了给消费者提供视觉盛宴,追求梦幻效果,在索尼公司支持下,投入资金,研发了一套全新系统,极大的拓展了导演的创作空间。为了更好的配合《阿凡达》的放映,美国更是加大力度生产3D屏幕。这些都是科学技术环境和经济环境对电影产业以及发展过程中的营销环境。
『柒』 以电影市场为例,分析文化消费者的购买行为过程
文化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
需求认知 ——>寻找备选方案 ——>评估选择方案 ——>购买决策 ——> 购后行为
影响决策过程的因素
1、社会因素:
文化 、亚文化、社会阶层、参照群体、家庭与住户
2、心理因素:
动机、认知、学习、个性、态度
3、信息:
商业环境信息来源——广告、销售人员
社会环境信息来源——口碑
4、情景因素:
购买时间、购买环境、购买条件、购买心情
基本上可以按照这样来分析客户的购买决策过程。这个是我见过最简单清晰的分析模型了。、
推荐一本老罗推荐过的 消费者行为学 ,对你应该很有帮助。
『捌』 如何分析一部电影的艺术价值 应该从哪几个方面 例如《哈利波特》电影
对一部比较完整的故事片类型的影视作品,常见的具体的评析策略主要有下列几个方面:
(1)评片名 片名,是影视片的具体名称。片名不但是个称谓的符号,还包含着如下涵意:
1)文化含义,片名包含着制作者对观众的诱导和暗示,因为它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自觉不自觉地体现了一定的文化内容。
2)统领意义。片名起的新巧,固然有着给观众联想的余地,起到审美作用,但最实际的,还应看片名是否承当了统领、指向影视片本体的职能。换一个角度,就是看片名是否和影视片内容相关或者一致。有的好片名不仅仅切合影视片内容,而且对帮助观众理解影视片的主题也有提示性的作用,则更有评论的必要。 (2)评导演
1)导演构思。为了把剧本转化成影视片,导演要从整体上构想未来影视片的内容与形式的各个方面。这里既有对影视片的基调、样式、风格、人物等方面的确定和追求,又有对各门类艺术家的具体要求。这是导演艺术创造力的体现。
2)导演手段。导演为塑造银幕形象,要在影视片中利用多种具体的表现手段,通过故事和人物感染给观众。导演手段包括:画面的运动和镜头的运动;镜头之间的组接;音乐、语言的运用;场景交换;气氛烘托等。 评论影视手段运用,要亿时亿影视片的具体情况,看其使用的是否合理,是否有创造性。
3)导演风格。优秀导演在优秀影视片中实现了自己的追求,有异于其他导演的追求、创造的特点,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一般地,将特色称为特色,将突出的特色(或转为稳定出现、反复实践的特色)称为风格。 风格,是主要特色的集中表现。评论导演风格不仅是对导演创造力的一种衡量,而且是对评论者鉴赏力的一种衡量。不能把风格的帽子随便乱戴,也不能对明显的风格视而不见。 4)导演创造。从影视片来看导演对剧本的转化、实现成为影视片的过程中有哪些创造,可以看出他为社会生活、为影视艺术、为广大观众创造了什么,导演创作体现在影视片在中,因而,对影视片的评论,总相关着影视片的创作领导核心导演。因而,评影视片,就评论了导演,虽然有时不必单独地评论。
(3)评主题 主题是艺术作品所描绘的整个形象体系中表现出来的中心思想,又称主题思想,主题是作品内容核心,是作品的灵魂与统帅,既贯穿全部作品,又在其中起到作用。 主题,从作品中体现出来,又包含着作者对社会生活的认识、评价,渗透着作者的美学理想和社会理想、世界观。 在影视作品中,主题孕藏在整个画面、声音所构成的整体银幕荧幕形象中,在作品的内容展现与形式中显露出来。和这点相关,主题还可以在影视片主要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在主人公的形象上,在主人公的命运中,体现着生活、社会、人生的意义。对主要人物的塑造可以反映出作品的基本思想倾向。主题还可以体现在情节上。情节的发展,即事件的进程、结局,也包括着作者对生活的认识与评价。情节的发展与人物命运、人物塑造密切相关,受着制约,又是主题的体现。 主题既然体现在作品的各个方面,分析主题就不能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从整体上把握作品的整个思想体系。从头到尾,从各方面来认识作品的总体倾向。
第二、分析具体的艺术形象。主题是从作品的艺术形象中体现出来。主题的提示,须在具体艺术形象分析的基础上,才能实现。主题不是夹杂、安排在作品中的几句评论,只有挖掘形象的深层意蕴,找出作家的思想感情,才能概括得准确。
第三、重视人物形象。主要人物形象的塑造,集中体现了作者的感情合理性。为提示作品的主题,必须认识、分析主要人物形象。 第四、研究情节。情节安排,不单纯是生活的直接展现。
(4)评演员
1)演员对角色的表演 演员对角色的表演是在导演对影片的总体要求下进行的,有一定的限定性;同时又是在自己对角色的理解的基础上来完成,有一定的自由性。在角色的规定性限制中创造有血有肉、有特征的角色,使演员表演的特定环境。 演员的表演,需要有高度的理解力(包括对生活、社会与人生,对剧情、对艺术的理解能力)、丰富的想象力(根据理解来展开丰富的现象,在想象中完成对角色的创造)、准确的表现力(将对角色的想象准确的加以表现)、多向的模仿力(多种方向、不同条件中、不同人物的可能性的模仿与表演)等等。 演员的表演,要根据角色的规定,多方运用声音、神态、动作等手段,将角色展现给观众。 演员的表演,既需要演员有强烈的感情,以充沛的激情注入到角色的创造与表演之中,有要求以生动的形象(角色)来感染观众,以使观众深深地进入特定情境来感受、评价生活与艺术。
2)演员对角色的创造 对演员技巧的评价原则,主要的有自然、可信、感人、个性等。 自然。是指演员所表现的角色,既符合生活中的自然现实,是经过加工的自然生活世界的组成部分,而不是明显看出人为加工的生硬的痕迹。还包括表演过程中的人物活动一样,有其内心的心理根据,有其外在的活动流程。 可信。是指由于角色符合生活规范的统一,而使观众认可。符合生活规范不见得可信,只有生活规范与艺术规范统一,人们才能在观赏艺术时,既是评判生活,有是在进行审美活动。 感人。指角色能给观众以审美的震撼力。只有演员在角色中庆祝了激情,赋予了创造,使得人物形象动人心魄,才能取得感人的艺术效果。 个性。个性是创造的标记。当演员在角色中牢牢打上创造之后所产生的印记,个性便获得了。能否获得个性,能否达到创造,是演员是否成熟的主要分界。
网上找的,希望对你有用
『玖』 电影院现状与市场前景分析
—— 以下数据及分析均来自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电影产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小规模、非核心地区影院损失最大
根据中国电影家协会的数据显示2020年第一季度全国电影票房为22.38亿元,同比下降88%。其中,2000座以上规模影院票房同比下降87.7%;500-2000座规模影院票房同比下降88%;500座一下规模影院票房同比下降91.3%,受疫情影响程度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