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有关于普鲁士统一德国时期的电影吗
有一部电影《十字军》,不过比较老,五六十年代的
2000后的电影《日耳曼英雄》则讲述日耳曼兄弟反抗罗马帝国的侵略的
《职业武器》又译作《武器的忏悔》,关于神圣罗马帝国里一个小国将领面对火枪技术的冲击
普法战争题材的电影有《heart
of
a
nation》、《mademoiselle
fifi》、《champ
d'honneur》在国内都很难见到
《1809
andreas
hofer
-
die
freiheit
des
adlers》是关于拿破仑战争时期普鲁士人民起来反抗法国的电影,国内同样几乎没有
B. 法国与普鲁士的战争持续了多少年
1870年7月19日~1871年5月10日法国同普鲁士王国之间的战争。普法矛盾由来已久,19世纪60年代两国都想争霸欧洲,关系恶化。英国、俄国则不愿法国过分强大,国际环境有利于普鲁士王国。1868年西班牙爆发革命,西班牙临时政府建议德意志霍亨索伦王族的利奥波德亲王即西班牙王位。法国提出异议,普鲁士国王让步。1870年7月13日法国要求普鲁士国王作出永久不让霍亨索伦家族继承西班牙王位的保证,普鲁士国王同意,并电告普鲁士王国首相O.von俾斯麦。而俾斯麦蓄意挑起战争,篡改了国王电文并公诸于众,使法国蒙受耻辱。西班牙王位问题成为战争导火线。
7月19日法国向普鲁士宣战。法军屡败。9月1日色当决战,2日拿破仑三世和M.-E.-P.-M.de麦克-马洪元帅率军8.3万人投降。4日巴黎发生革命,推翻第二帝国,宣布共和。成立以L.J.特罗胥为首的国防政府。普鲁士军队占领法国东北部,烧杀抢掠,矛头指向巴黎。但特罗胥国防政府未作积极抵抗。19日普军包围巴黎。巴黎人民开始组织国民自卫军。10月27日,A.-F.巴赞元帅率军在梅斯投降。1871年1月18日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凡尔赛宫宣布成立德意志帝国,即德意志皇帝位。28日法德签订停战协定,规定法国投降,解除正规军武装,召开国民议会批准条约草案等。但巴黎国民自卫军继续保持武装,要求抗击德军。3月1日法国议会批准条约草案。3月18日巴黎发生无产阶级革命,在巴黎被围时,以工人阶级为主体的国民自卫军,领导了反对资产阶级政府的革命,3月28日宣布成立巴黎公社。凡尔赛政府调集军队与德军配合封锁巴黎。5月10日法德正式签订《法兰克福条约》,战争结束,条约条件苛刻:割让阿尔萨斯省和洛林省之大部给德国;法国赔偿50亿法郎,在赔款付清之前,德军留驻巴黎及法国北部诸省,占领军费由法国负担。
普法战争改变了欧洲政治军事格局。法国受到削弱,国际地位下降。普鲁士支配全德意志,成为强国,开始在欧洲拥有优势。
回答者:孙之望 - 进士出身 八级 3-21 21:43
--------------------------------------------------------------------------------
普法战争
Franco-Prussian War1870~1871年,普鲁士王国为统一德意志并扩张领土而与企图保持欧洲霸权地位的法国进行的战争。
战争起因 19世纪60年代,普鲁士王国为实现德意志统一,积极推行O.von俾斯麦的“铁血政策”,先后击败丹麦和奥地利,并于1867年成立以其为首的北德意志联邦,随后便把矛头转向宿敌法国,企图削弱法国势力并占领矿产丰富的战略要地阿尔萨斯和洛林。法国为保持其在欧洲大陆的霸权,竭力阻止德意志统一,并企图占领莱茵河左岸的德意志领土。双方矛盾激化,战争一触即发。1870年7月初,普王威廉一世的亲属霍亨索伦家族的利奥波德亲王,应西班牙政府之邀同意继承西王位。法国因担心普西联合反法而极力反对。俾斯麦为挑起战争,巧妙地制造有辱于法国的“埃姆斯电报”事件,诱使法国于7月19日首先向普鲁士宣战。
双方兵力部署和作战企图 在为时两周的动员阶 段,由于组织计划不周和后勤保障混乱,法国军队集结迟缓,至7月底仅在边境地区集结8个军约22万人,8月初编成洛林和阿尔萨斯两个军团,分别由A.-F.巴赞元帅和麦克马洪伯爵指挥。法军总司令由法皇拿破仑三世担任,总参谋长为E.勒布夫元帅。普军因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并预先制定有周密的动员计划,充分发挥铁路运输的机动能力,故迅速在边境地区集结47万人,编成三个军团。第1、第2军团由弗里德里希·卡尔亲王统一指挥,部署在萨尔布吕肯以北地区;第3军团由弗里德里希·威廉王储指挥,集结在巴伐利亚地区。普军总司令是普王威廉一世,总参谋长为H.K.B.von毛奇。普军的作战计划是:兵分两路向法国发动钳形攻势,在法国边境消灭法军主力,夺取阿尔萨斯和洛林,尔后进攻巴黎。法军的作战计划是:集中兵力先机出击,越过莱茵河向法兰克福推进,迫使南德意志各邦保持中立,尔后联合奥地利取道耶拿直取柏林,最终击败普鲁士。
战争经过 8月2日,法国洛林军团一部率先越境向萨尔布吕肯发起进攻,一度攻占该城西部高地,但遭普军有力抗击,进展甚微。4日凌晨,普军左翼第3军团开始反攻,在维桑堡地区攻入法境,击溃法国阿尔萨斯军团先遣师,6日在沃尔特重创阿尔萨斯军团,迫使麦克马洪率部向沙隆撤退。同日,普军右翼第1、第2军团击退越境法军,并攻入洛林地区,在斯比克伦附近击败法国第2军。法军连遭挫败,设在梅斯的法军指挥部为之震惊。12日,拿破仑三世撤换总参谋长并将洛林军团改编为莱茵军团,授权巴赞全权指挥,本人则随麦克马洪退至沙隆。普军总参谋长毛奇为阻止法国莱茵军团与退至沙隆的阿尔萨斯军团会合,命令普军迅速追击,以便各个击破。14日,巴赞率莱茵军团由梅斯撤向沙隆途中,遭普军右翼第1、第2军团截击。经马斯拉图尔之战和格拉沃洛特-圣普里瓦之战,莱茵军团西撤的道路被切断,被迫退回梅斯,从而陷入普军第1、第2军团的包围。麦克马洪奉命率部前往梅斯解围。为避免与向西推进的普军遭遇,麦克马洪于22日率12万人的新编沙隆军团从沙隆出发,向西北经兰斯迂回前进。拿破仑三世随军督战。毛奇获悉后,命令普军第3军团和新编第4军团北进迎击。31日,法国沙隆军团被普军第3、第4军团围困在色当。在9月1日的色当之战中,法军几次突围,均被击退。次日,拿破仑三世率军8.3万余人向普王威廉一世投降。
9月4日,巴黎爆发革命,推翻法兰西第二帝国,成立第三共和国,组成以L.J.特罗胥将军为首的“国防政府”。至此,普鲁士实现德意志统一的主要障碍已经消除,但普军第3、第4军团仍向巴黎推进,战争进入新阶段。9月19日,普军包围巴黎。法国人民奋起抗敌,各地广泛开展游击战,袭击普军后勤供应线。而法国政府一面策划投降谈判,一面被迫成立国民自卫军,组建北方军团和卢瓦尔军团,继续在法国北部、东部和南部抗击普军。意大利将军G.加里波第率志愿部队支援法国抗战。正当普军主力被牵制在各要塞之际,9月28日斯特拉斯堡法国守军投降,10月27日巴赞率法军主力在梅斯投降,法国处境更加危急。巴赞投降的消息传到巴黎,愤怒的巴黎人民于31日举行武装起义,遭镇压。此时,攻占梅斯地区的普军第1、第2军团立即分兵拦击法国北方军团和卢瓦尔军团,以阻止其前往巴黎解围。12月5日,奥尔良陷落。1871年1月5日,普军开始对巴黎连续炮击。驻守巴黎的法军数次突围均未奏效。
战争结局与影响 1871年1月18日,普王威廉一世在凡尔赛宫加冕为皇帝,德意志帝国宣告成立。28日,交战双方签订停战协定,2月26日签订预备和约,5月10日正式签订《法兰克福和约》。条约规定:法国赔款50亿法郎,割让阿尔萨斯全部和洛林大部地区。在此期间,巴黎人民于3月18日再次举行武装起义,成立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但72天后即遭镇压(见巴黎公社起义)。通过战争,德意志基本实现了统一,成为欧洲主要强国;法国则丧失欧洲大陆的霸权地位。德、法矛盾进一步加剧,为新的更大规模的军事冲突埋下了隐患。战争表明,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对军队动员和做好战备具有重大意义,铁路运输提高了部队机动能力和后勤保障能力,炮兵在作战中显示了威力,总参谋部对战争指导发挥了重要作用。
回答者:sieh1972 - 举人 五级 3-21 21:43
--------------------------------------------------------------------------------
普法战争
第三次王朝战争也称普法战争。普奥战争后,位于德国西南部地区的达姆施塔特、巴登、符腾堡和巴伐利亚4个邦国仍然独立,德意志的统一还未完成。与此同时,法国的拿破仑三世既不愿意看到一个统一强大的德意志在其东边虎视耽耽,又要转移因国内政局不稳而怨声四起的百姓的注意力。于是,无论是俾斯麦还是拿破仑三世都在积极准备用兵。
当时的国际形势对法国不利。法国于1859年动工开凿的苏伊士运河,已在1869年竣工通航。英国认为这是对它统治下的中东地区和印度的一种潜在威胁,因而把普鲁士作为抗衡法国的力量。沙皇俄国自克里米亚战争遭到惨败后,同英、法关系较为冷淡。它表面上保持中立态度,实际上支持普鲁士对法国作战以便坐收渔人之利。另一个大国奥匈帝国,虽想支持法国对普鲁士进行报复,但力不从心。
普法战争的导火线是所谓“埃姆斯电报”,它是稗斯麦施展权术的一个杰作。1870年7月初,霍亨索伦家族的一位亲王被选为西班牙王位继承人。拿破仑三世以法国不能容忍东西两翼均受到威胁为借口,命令法国驻普鲁士大使提出抗议。当时,威廉一世在埃姆斯温泉疗养院休养,他向法国大使表示,霍亨索伦家族可以考虑放弃西班牙王位继承权。但拿破仑三世仍不罢休,又命令法国大使找威廉一世作出书面保证。威廉一世答应回柏林再谈判此事,同时给俾斯麦发回一份电报。俾斯麦接到电报后,删改了电报的一些内容,使之成为威廉一世拒绝同法国大使谈判,并在报纸上公开发表。拿破仑三世以受到侮辱为借口对普鲁士宣战。
1870年7月19日,法国对普鲁士正式宣战。战争以法国军队的进攻为开始,但在普鲁士军队的反击下,战场很快就转移到法国境内。8月6日,法国巴赞军团在韦尔特和福尔巴特战败,退守麦茨后又为普鲁士军队所包围。拿破仑三世调派麦克马洪军团前往救援,本人也御驾亲征。由于受到普鲁士军队的阻击,拿破仑三世和麦克马洪军团被迫撤退到色当。9月1日,双方在色当进行大会战,法国军队再次惨败。次日,拿破仑三世率领10万法军投降。9月4日,巴黎工人举行武装起义,推翻了拿破仑三世的统治。
普法战争以普鲁士的胜利而宣告结束。1870年年底,德意志西南部的4个邦国即达姆施塔特、巴登、符腾堡和巴伐利亚加入“北德意志联邦”,德意志终于实现统一。
回答者:常青§树 - 举人 五级 3-21 21:47
--------------------------------------------------------------------------------
普法战争
Franco-Prussian War1870~1871年,普鲁士王国为统一德意志并扩张领土而与企图保持欧洲霸权地位的法国进行的战争。
战争起因
19世纪60年代,普鲁士王国为实现德意志统一,积极推行O.von俾斯麦的“铁血政策”,先后击败丹麦和奥地利,并于1867年成立以其为首的北德意志联邦,随后便把矛头转向宿敌法国,企图削弱法国势力并占领矿产丰富的战略要地阿尔萨斯和洛林。法国为保持其在欧洲大陆的霸权,竭力阻止德意志统一,并企图占领莱茵河左岸的德意志领土。双方矛盾激化,战争一触即发。1870年7月初,普王威廉一世的亲属霍亨索伦家族的利奥波德亲王,应西班牙政府之邀同意继承西王位。法国因担心普西联合反法而极力反对。俾斯麦为挑起战争,巧妙地制造有辱于法国的“埃姆斯电报”事件,诱使法国于7月19日首先向普鲁士宣战。
双方兵力部署和作战企图
在为时两周的动员阶 段,由于组织计划不周和后勤保障混乱,法国军队集结迟缓,至7月底仅在边境地区集结8个军约22万人,8月初编成洛林和阿尔萨斯两个军团,分别由A.-F.巴赞元帅和麦克马洪伯爵指挥。法军总司令由法皇拿破仑三世担任,总参谋长为E.勒布夫元帅。普军因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并预先制定有周密的动员计划,充分发挥铁路运输的机动能力,故迅速在边境地区集结47万人,编成三个军团。第1、第2军团由弗里德里希·卡尔亲王统一指挥,部署在萨尔布吕肯以北地区;第3军团由弗里德里希·威廉王储指挥,集结在巴伐利亚地区。普军总司令是普王威廉一世,总参谋长为H.K.B.von毛奇。普军的作战计划是:兵分两路向法国发动钳形攻势,在法国边境消灭法军主力,夺取阿尔萨斯和洛林,尔后进攻巴黎。法军的作战计划是:集中兵力先机出击,越过莱茵河向法兰克福推进,迫使南德意志各邦保持中立,尔后联合奥地利取道耶拿直取柏林,最终击败普鲁士。
战争经过
8月2日,法国洛林军团一部率先越境向萨尔布吕肯发起进攻,一度攻占该城西部高地,但遭普军有力抗击,进展甚微。4日凌晨,普军左翼第3军团开始反攻,在维桑堡地区攻入法境,击溃法国阿尔萨斯军团先遣师,6日在沃尔特重创阿尔萨斯军团,迫使麦克马洪率部向沙隆撤退。同日,普军右翼第1、第2军团击退越境法军,并攻入洛林地区,在斯比克伦附近击败法国第2军。法军连遭挫败,设在梅斯的法军指挥部为之震惊。12日,拿破仑三世撤换总参谋长并将洛林军团改编为莱茵军团,授权巴赞全权指挥,本人则随麦克马洪退至沙隆。普军总参谋长毛奇为阻止法国莱茵军团与退至沙隆的阿尔萨斯军团会合,命令普军迅速追击,以便各个击破。14日,巴赞率莱茵军团由梅斯撤向沙隆途中,遭普军右翼第1、第2军团截击。经马斯拉图尔之战和格拉沃洛特-圣普里瓦之战,莱茵军团西撤的道路被切断,被迫退回梅斯,从而陷入普军第1、第2军团的包围。麦克马洪奉命率部前往梅斯解围。为避免与向西推进的普军遭遇,麦克马洪于22日率12万人的新编沙隆军团从沙隆出发,向西北经兰斯迂回前进。拿破仑三世随军督战。毛奇获悉后,命令普军第3军团和新编第4军团北进迎击。31日,法国沙隆军团被普军第3、第4军团围困在色当。在9月1日的色当之战中,法军几次突围,均被击退。次日,拿破仑三世率军8.3万余人向普王威廉一世投降。
9月4日,巴黎爆发革命,推翻法兰西第二帝国,成立第三共和国,组成以L.J.特罗胥将军为首的“国防政府”。至此,普鲁士实现德意志统一的主要障碍已经消除,但普军第3、第4军团仍向巴黎推进,战争进入新阶段。9月19日,普军包围巴黎。法国人民奋起抗敌,各地广泛开展游击战,袭击普军后勤供应线。而法国政府一面策划投降谈判,一面被迫成立国民自卫军,组建北方军团和卢瓦尔军团,继续在法国北部、东部和南部抗击普军。意大利将军G.加里波第率志愿部队支援法国抗战。正当普军主力被牵制在各要塞之际,9月28日斯特拉斯堡法国守军投降,10月27日巴赞率法军主力在梅斯投降,法国处境更加危急。巴赞投降的消息传到巴黎,愤怒的巴黎人民于31日举行武装起义,遭镇压。此时,攻占梅斯地区的普军第1、第2军团立即分兵拦击法国北方军团和卢瓦尔军团,以阻止其前往巴黎解围。12月5日,奥尔良陷落。1871年1月5日,普军开始对巴黎连续炮击。驻守巴黎的法军数次突围均未奏效。
战争结局与影响
1871年1月18日,普王威廉一世在凡尔赛宫加冕为皇帝,德意志帝国宣告成立。28日,交战双方签订停战协定,2月26日签订预备和约,5月10日正式签订《法兰克福和约》。条约规定:法国赔款50亿法郎,割让阿尔萨斯全部和洛林大部地区。在此期间,巴黎人民于3月18日再次举行武装起义,成立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但72天后即遭镇压(见巴黎公社起义)。通过战争,德意志基本实现了统一,成为欧洲主要强国;法国则丧失欧洲大陆的霸权地位。德、法矛盾进一步加剧,为新的更大规模的军事冲突埋下了隐患。战争表明,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对军队动员和做好战备具有重大意义,铁路运输提高了部队机动能力和后勤保障能力,炮兵在作战中显示了威力,总参谋部对战争指导发挥了重要作用。
回答者:zhangnuo2004 - 举人 五级 3-21 21:48
--------------------------------------------------------------------------------
普法战争
Franco-Prussian War1870~1871年,普鲁士王国为统一德意志并扩张领土而与企图保持欧洲霸权地位的法国进行的战争。
战争起因
19世纪60年代,普鲁士王国为实现德意志统一,积极推行O.von俾斯麦的“铁血政策”,先后击败丹麦和奥地利,并于1867年成立以其为首的北德意志联邦,随后便把矛头转向宿敌法国,企图削弱法国势力并占领矿产丰富的战略要地阿尔萨斯和洛林。法国为保持其在欧洲大陆的霸权,竭力阻止德意志统一,并企图占领莱茵河左岸的德意志领土。双方矛盾激化,战争一触即发。1870年7月初,普王威廉一世的亲属霍亨索伦家族的利奥波德亲王,应西班牙政府之邀同意继承西王位。法国因担心普西联合反法而极力反对。俾斯麦为挑起战争,巧妙地制造有辱于法国的“埃姆斯电报”事件,诱使法国于7月19日首先向普鲁士宣战。
双方兵力部署和作战企图
在为时两周的动员阶 段,由于组织计划不周和后勤保障混乱,法国军队集结迟缓,至7月底仅在边境地区集结8个军约22万人,8月初编成洛林和阿尔萨斯两个军团,分别由A.-F.巴赞元帅和麦克马洪伯爵指挥。法军总司令由法皇拿破仑三世担任,总参谋长为E.勒布夫元帅。普军因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并预先制定有周密的动员计划,充分发挥铁路运输的机动能力,故迅速在边境地区集结47万人,编成三个军团。第1、第2军团由弗里德里希·卡尔亲王统一指挥,部署在萨尔布吕肯以北地区;第3军团由弗里德里希·威廉王储指挥,集结在巴伐利亚地区。普军总司令是普王威廉一世,总参谋长为H.K.B.von毛奇。普军的作战计划是:兵分两路向法国发动钳形攻势,在法国边境消灭法军主力,夺取阿尔萨斯和洛林,尔后进攻巴黎。法军的作战计划是:集中兵力先机出击,越过莱茵河向法兰克福推进,迫使南德意志各邦保持中立,尔后联合奥地利取道耶拿直取柏林,最终击败普鲁士。
战争经过
8月2日,法国洛林军团一部率先越境向萨尔布吕肯发起进攻,一度攻占该城西部高地,但遭普军有力抗击,进展甚微。4日凌晨,普军左翼第3军团开始反攻,在维桑堡地区攻入法境,击溃法国阿尔萨斯军团先遣师,6日在沃尔特重创阿尔萨斯军团,迫使麦克马洪率部向沙隆撤退。同日,普军右翼第1、第2军团击退越境法军,并攻入洛林地区,在斯比克伦附近击败法国第2军。法军连遭挫败,设在梅斯的法军指挥部为之震惊。12日,拿破仑三世撤换总参谋长并将洛林军团改编为莱茵军团,授权巴赞全权指挥,本人则随麦克马洪退至沙隆。普军总参谋长毛奇为阻止法国莱茵军团与退至沙隆的阿尔萨斯军团会合,命令普军迅速追击,以便各个击破。14日,巴赞率莱茵军团由梅斯撤向沙隆途中,遭普军右翼第1、第2军团截击。经马斯拉图尔之战和格拉沃洛特-圣普里瓦之战,莱茵军团西撤的道路被切断,被迫退回梅斯,从而陷入普军第1、第2军团的包围。麦克马洪奉命率部前往梅斯解围。为避免与向西推进的普军遭遇,麦克马洪于22日率12万人的新编沙隆军团从沙隆出发,向西北经兰斯迂回前进。拿破仑三世随军督战。毛奇获悉后,命令普军第3军团和新编第4军团北进迎击。31日,法国沙隆军团被普军第3、第4军团围困在色当。在9月1日的色当之战中,法军几次突围,均被击退。次日,拿破仑三世率军8.3万余人向普王威廉一世投降。
9月4日,巴黎爆发革命,推翻法兰西第二帝国,成立第三共和国,组成以L.J.特罗胥将军为首的“国防政府”。至此,普鲁士实现德意志统一的主要障碍已经消除,但普军第3、第4军团仍向巴黎推进,战争进入新阶段。9月19日,普军包围巴黎。法国人民奋起抗敌,各地广泛开展游击战,袭击普军后勤供应线。而法国政府一面策划投降谈判,一面被迫成立国民自卫军,组建北方军团和卢瓦尔军团,继续在法国北部、东部和南部抗击普军。意大利将军G.加里波第率志愿部队支援法国抗战。正当普军主力被牵制在各要塞之际,9月28日斯特拉斯堡法国守军投降,10月27日巴赞率法军主力在梅斯投降,法国处境更加危急。巴赞投降的消息传到巴黎,愤怒的巴黎人民于31日举行武装起义,遭镇压。此时,攻占梅斯地区的普军第1、第2军团立即分兵拦击法国北方军团和卢瓦尔军团,以阻止其前往巴黎解围。12月5日,奥尔良陷落。1871年1月5日,普军开始对巴黎连续炮击。驻守巴黎的法军数次突围均未奏效。
战争结局与影响
1871年1月18日,普王威廉一世在凡尔赛宫加冕为皇帝,德意志帝国宣告成立。28日,交战双方签订停战协定,2月26日签订预备和约,5月10日正式签订《法兰克福和约》。条约规定:法国赔款50亿法郎,割让阿尔萨斯全部和洛林大部地区。在此期间,巴黎人民于3月18日再次举行武装起义,成立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但72天后即遭镇压(见巴黎公社起义)。通过战争,德意志基本实现了统一,成为欧洲主要强国;法国则丧失欧洲大陆的霸权地位。德、法矛盾进一步加剧,为新的更大规模的军事冲突埋下了隐患。战争表明,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对军队动员和做好战备具有重大意义,铁路运输提高了部队机动能力和后勤保障能力,炮兵在作战中显示了威力,总参谋部对战争指导发挥了重要作用。
C. 求德国古代战争电影,二战之前的,最好是普鲁士时期的,或者俾斯麦统一德国的,一战的也行,红男爵看过了
有一部电影《十字军》,不过比较老,五六十年代的
2000后的电影《日耳曼英雄》则讲述日耳曼兄弟反抗罗马帝国的侵略的
《职业武器》又译作《武器的忏悔》,关于神圣罗马帝国里一个小国将领面对火枪技术的冲击
普法战争题材的电影有《Heart of a Nation》、《Mademoiselle Fifi》、《Champ d'honneur》在国内都很难见到
《1809 Andreas Hofer - Die Freiheit des Adlers》是关于拿破仑战争时期普鲁士人民起来反抗法国的电影,国内同样几乎没有
D. 有关普鲁士与法国的战争(一战时)与作家都德的资料
普法战争
第三次王朝战争也称普法战争。普奥战争后,位于德国西南部地区的达姆施塔特、巴登、符腾堡和巴伐利亚4个邦国仍然独立,德意志的统一还未完成。与此同时,法国的拿破仑三世既不愿意看到一个统一强大的德意志在其东边虎视耽耽,又要转移因国内政局不稳而怨声四起的百姓的注意力。于是,无论是俾斯麦还是拿破仑三世都在积极准备用兵。
当时的国际形势对法国不利。法国于1859年动工开凿的苏伊士运河,已在1869年竣工通航。英国认为这是对它统治下的中东地区和印度的一种潜在威胁,因而把普鲁士作为抗衡法国的力量。沙皇俄国自克里米亚战争遭到惨败后,同英、法关系较为冷淡。它表面上保持中立态度,实际上支持普鲁士对法国作战以便坐收渔人之利。另一个大国奥匈帝国,虽想支持法国对普鲁士进行报复,但力不从心。
普法战争的导火线是所谓“埃姆斯电报”,它是稗斯麦施展权术的一个杰作。1870年7月初,霍亨索伦家族的一位亲王被选为西班牙王位继承人。拿破仑三世以法国不能容忍东西两翼均受到威胁为借口,命令法国驻普鲁士大使提出抗议。当时,威廉一世在埃姆斯温泉疗养院休养,他向法国大使表示,霍亨索伦家族可以考虑放弃西班牙王位继承权。但拿破仑三世仍不罢休,又命令法国大使找威廉一世作出书面保证。威廉一世答应回柏林再谈判此事,同时给俾斯麦发回一份电报。俾斯麦接到电报后,删改了电报的一些内容,使之成为威廉一世拒绝同法国大使谈判,并在报纸上公开发表。拿破仑三世以受到侮辱为借口对普鲁士宣战。
1870年7月19日,法国对普鲁士正式宣战。战争以法国军队的进攻为开始,但在普鲁士军队的反击下,战场很快就转移到法国境内。8月6日,法国巴赞军团在韦尔特和福尔巴特战败,退守麦茨后又为普鲁士军队所包围。拿破仑三世调派麦克马洪军团前往救援,本人也御驾亲征。由于受到普鲁士军队的阻击,拿破仑三世和麦克马洪军团被迫撤退到色当。9月1日,双方在色当进行大会战,法国军队再次惨败。次日,拿破仑三世率领10万法军投降。9月4日,巴黎工人举行武装起义,推翻了拿破仑三世的统治。
普法战争以普鲁士的胜利而宣告结束。1870年年底,德意志西南部的4个邦国即达姆施塔特、巴登、符腾堡和巴伐利亚加入“北德意志联邦”,德意志终于实现统一。
都德(1840—1897)是法国作家。他生于一破落商人家庭,童年和少年时代在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度过,熟悉法国外省的风俗习惯与民间传说。他的许多作品都取材于这些地方。1857年,都德因父亲破产被迫辍学。后来到巴黎,开始文学创作。
1866年,都德发表散文和故事集《磨坊书简》, 作品用诗意的笔调抒发了浓郁的乡土之情。两年后,长篇小说《小东西》出版。这是一部半自传性的作品,书中充满了不带恶意的讽刺和含蓄的感伤。
生活为他的短篇小说集《月曜日故事集》(1873)提供了素材。这个集子中的大多数作品反映了 普法战争中法国人民的爱国情绪。《最后一课》、《柏林之围》即是其中脍炙人口的名篇。《柏林之 围》叙述了普法战争期间发生在巴黎的一个故事。
虽然作者只是具体描写了儒弗上校临终之前的几次波折,但是人物的命运与祖国的命运紧紧相连,突出了爱国主题。战后,都德又创作了长篇小说《塔拉斯孔城的达达兰》(1872—1890)等作品,主题 多反映法国第二和第三共和国时代资产阶级的生活。
都德是一位多产作家,除大量的小说外,晚年他还写有《一个作家的回忆》和《巴黎的三十年》两部回忆录。
E. 法国和德国在历史上发生过几次战争
法国和德国在历史上发生过3次战争,具体如下:
1.普法战争,普法国战争是1870~1871年普鲁士王国(德意志帝国)同法兰西第二帝国之间的战争。因长期争夺欧洲大陆霸权和德意志统一问题,普鲁士(德国)和法国之间关系长期紧张。1870年7月14日,普鲁士首相俾斯麦就西班牙王位继承问题发表了挑衅性的“埃姆斯密电”,触怒了法国政府。7月19日,法国对普鲁士宣战,但战争开始后,法军接连败北。9月2日,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亲率近十万名法军在色当投降。9月4日,巴黎爆发革命,法国大资产阶级建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法兰西第二帝国灭亡。但普军仍长驱直入。1871年1月18日,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法国凡尔赛宫加冕为皇帝,成立了德意志帝国。法国资产阶级政府请求停战。2月26日,双方在法国凡尔赛签订初步和约。5月10日在法兰克福签署了正式和约。这次战争使普鲁士(德国)完成德意志统一,取代了法国在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
2,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德国属于同盟国一方,法国属于协约国一方,战争中德法的一部分以德国入侵为开端,双方都投入了大量的部队,但却很难移动战线,成为纯粹的消耗战.最终德国战争资源消耗殆尽,基尔港的海军官兵不愿出海送死而发动政变,并迅速蔓延至德国全境,导致德国一方的同盟国失败.德国因战败丧失了13%的领土和12%的人口,德意志帝国(第二帝国)瓦解,军队被严重削减。这一切也逐渐埋下了德国复仇的种子。
3,第二次世界大战(1940-1945)。希特勒上台后充分调动了德国人复仇的心理,使德国机战车迅速开动,德国属于轴心国一方,法国属于同盟国一方.其中的德法部分以德国入侵法国为开端,战争经历了仅仅六周,就以法国投降告终.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瓦解。在希特勒的命令下成立了维希法国。而流亡海外的戴高乐将军则好找法国抵抗,成立自由法国组织。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德国一方的轴心国的失败告终,随后法兰西第四共和国成立。德意志“第三帝国”瓦解,被东(苏联)西(美国)方划分为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两部分。
F. 这是一部关于英法七年战争的电影,主角是普鲁士的弗里德里希大帝,请问有人知道这部电影的原名吗谢谢~
前三幅和最后一幅出自影片《乱世儿女》。
导演:斯坦利·库布里克
编剧:斯坦利·库布里克/威廉·萨克雷
主演:瑞安·奥尼尔/马里莎·贝伦森/帕特里克·马基/哈迪·克鲁格/史蒂文·伯克夫/更多...
类型:剧情/爱情/战争
制片国家/地区:美国 / 英国
语言:英语 / 德语 / 法语
上映日期:1975-12-18
片长:184 分钟
又名: 巴里林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