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由谁提出,有什么流派
在二战后期的废墟上诞生的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其实具有鲜明的时代和地域特征。其美学主张受到了苏联电影和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电影的影响,其实践可能又涉及到手提摄影机的出现,而对它产生最为直接影响的因素,却是莫索里尼时代粉饰太平的影片创作。作为对虚假现实的一种拨乱反正,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以一种近乎纪录性的真实,为意大利保留了一段真诚的影像档案。“事实上,影片中所表现出的战后特定的题材和内容,也几乎是全世界所共有的。然而,意大利电影艺术家们却是最直接、最迅速地在影片中反映出来。他们紧紧地抓住了这个机遇,发展了属于自己本民族的电影文化。”为意大利取得荣誉并将自己和作品永远的铭刻在电影殿堂之上的,有如下的名字:罗西里尼拍摄的《罗马,不设防的城市》、维斯康蒂拍摄的《大地在波动》(1947年);德,西卡拍摄的《偷自行车的人》(1948年);以及德·桑蒂斯的《罗马十一时》(1951年)等等。
德,西卡拍摄的《偷自行车的人》(1948年)是根据一则真实的新闻事件改编而成的电影,在新闻中,两父子在街头忙碌奔波24个小时,只为自己寻找失去的一辆自行车。而改变成的电影,保留了这一基本事实,却又在更大的范围内融合了当时意大利的社会现实,比如宗教在人们心中的寄托和现实中的无效,比如大街上都是为生计奔波的人群写生,又如新的社会秩序建立之前的混乱等等
⑵ 简述意大利创新现实主义电影的创作背景及代表导演
新现实主义是西方现代电影流派之一。受19世纪末作家维尔加所编导的"真实主义"文艺运动影响,是批判现实主义在特定条件下的发展。多以真人真事为题材,描绘法西斯统治给意大利普通人民带来的灾难。表现方法上注重平凡景象细节,多用实景和非职业演员,以纪实性手法取代传统的戏剧手法。首部影片是《罗马--不设防的城市》。(1945),代表作有《偷自行车的人》(1948),《橄榄树下无和平》(1952)等。现该派虽然没有过去声势浩大但一直在发展变化之中,亦在当代中国的电影中也时有显示。
新现实主义电影是在二战结束前后在意大利出现的,它一出现就受到了人们的注意,甚至令人震惊,其原因并不仅仅在于这一电影学派竟然异军突起于在经济、军事和政治上面临全面崩溃的一个法西斯主义国家中,更主要的是它完全以崭新的独特的表现风貌,突破了以往西方电影的部分传统或陈规。
首先这一电影学派在内容、题材方面的明显社会性。众所周知,欧美电影的内容大多数是虚构的,特别是美国好莱坞电影更是严重地脱离现实。但是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一开始就十分坦率的毫不掩饰的去集中表现大战结束前后,意大利的社会动向和民族悲剧,这在新现实主义的首部影片《罗马,不设防的城市》之后,《游击队》、《太阳仍然升起》、《偷自行车的人》、《擦皮鞋》、《罗马11时》、《希望之路》、《强盗》、《艰辛的米》、《大地在波动》等影片中被充分的表现了出来,这些影片的内容题材几乎是在以往欧美影片中难以见到的,主人公也是清一色的小人物,包括神父,家庭主妇、农民、失业工人和游民,无所不有。这本身就是西方电影中的一次创举。
第二是影片的真实性。众所周知,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影片的美学特征之一,是它力求场景的逼真感。几乎所有的新现实主义影片都是把摄影机搬到实地去,在简陋的街巷,故事的实际发生地--贫民窟、破产的农场--倒塌的楼群中进行拍摄,这一做法在当初虽然是带有偶然性,但到了战后由于摄影栅大部分已破落,不能使用。即使使用,也是租金昂贵。无耐被迫只能更多的采用实地场景拍摄。然而这种做法却在客观上增加了影片的真实性,自然的同影片的表现内容相适应,而其在一些影片雇用一些非职演员扮演角色,甚至是主角。这一做法就其原意而言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但后来证明这一使影片有着更多的真实性而排除影片的"演出性"的措施是有其片面性的。
我们将新现实主义的美学特征综合起来观察,是否可以说它实际上是突破了欧美电影那种戏剧化叙事特征,而树立了一种"反戏剧"的电影美学样式。在此以前的大部分欧美电影都是局限在"叙述故事"的表现方法上,而新现实主义影片却是努力想再现生活,而且是基本上"按生活的原貌"去再现。作为新观实主义电影的理论奠基人,著名新观实主义电影编剧柴伐梯尼就说过,新现实主义最突出的特征及其最重要的新意就在于它证实了一部影片并不一定需要有一个"故事",即一种根据传统臆造的故事;新观实主义的最大努力就表现在它尽可能使叙事浅显,讲得尽可能简明。总之"它不是故事,而是一种实录,一种记录精神。"在阐明新现实主义的美学特征的同时,柴伐梯尼也从理论上为这一学派辩护。他把新现实主义电影视为一种(现实的)实录。因为他认为"生活就是艺术。"他说过:街头巷尾,日常琐事充满着感人事件,只要你悉心去注意,你就能找到艺术。"显然,柴伐梯尼是不主张对生活进行归纳、综合和提高后作为一种生活的本质去表现的,而只是局限在对生活现象的罗列,这种创作方法很多是属于自然主义的。这可从他的《偷自行车的人》、《温培尔托一目》、《米兰的奇迹》等影片看出来。但是,应该承认,新现实主义电影及其主张的这种"生活即艺术"论,在战后百废待兴的欧洲电影市场,却有着它必然的历史地位。它象一股汹涌的激流冲击着陈旧的欧洲电影界,甚至也冲击着好莱坞、迫使它在一定程度上去考虑改变自己固有的制片方向。它的影响是世界性的。
法国电影理论家巴赞的"段落镜头"理论 新现实主义电影的手法和美学主张,促使以后的电影理论界不论在电影的叙事手法,蒙太奇剪辑、摄影、表演,以致在剧场景的结构上都出现新的论证和观点。最明显的是法国电影理论家巴赞的"段落镜头"理论(即长镜头理论,反对单镜头剪辑,而主张像一些新现实主义影片一样,更多以"段落"或一场戏作为一个剪辑单元。在他看来,只有这种剪辑方法,才更符合生活。
在西方电影界中,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甚至还改变了欧美电影界对男女演员的审美标准,即欧美电影以往注意的首先是脸型、身材。而新现实主义电影出现以后,关心的则是《罗马不设防的城市》中的女主义公安娜·玛尼阿尼式的演员,也就是说更强调了气质。这一观念的转变,在至在八十年代后期的美国新好莱坞的电影中又进一步得到了印签,如简方达等。可见新现实主义电影的影响是划进代的。
但是,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在维持了七、八年之久,大约拍摄了七、八十部影片之后,在五十年代中期以后开始了衰落,这种衰落具体表现为1955年以后,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在题材上日益枯竭。当时,虽还谈不上陷入俗套,但已经可以看出,影片原有的那种蓬勃的生命力减少了,表现内容中的社会性也不如以前突出了。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衰落的原因,故然有客观的和外在的原因,比如统治阶级,甚至教会对其就从未间断迫害;他们指责新现实主义电影"歪曲"、"抹黑"了意大利社会和现实,其次是观众逐渐转向涌进意大利国家的美国好莱坞影片,国外的观众群也转向好莱坞。这一现象体现在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究竟是难以同好莱坞电影竞争的,而观众也不愿长久地去在主要是表现一些灰暗的社会景象中去寻求娱乐。如果把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兴起放到意大利特定的历史背景中去观察,将不难发现:它的衰落实际上也是一种必然。它衰落的根源,实际上早已蕴藏在它最初的兴起中了。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衰落的根源:首先,新现实主义电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意大利左翼或法西斯的电影评论界,在理论战线上反抗墨索里尼电影的斗争结果,但是人们发现,这个斗争从一开始就缺乏一种更高的理论纲领作为指导。当时意大利电影充补着法西斯军队的宣传片,且严重脱离现实,而庸俗的喜剧片和抒情片也被当局宣扬赞颂,另外那些极端唯美主义或形式主义的"书"法派"影片也被一味推崇。面对这些创作倾向,一些进步电影理论家,把矛头指向部分影片的虚假、臆造的表现手法上,但对创作思想或理论却没有任何有力的作为,他们只是单纯要求电影去真实的表现或再现现实,而未对电影工作者提出应以何种立场和观点去表现社会现实,更未从方法论的高度去提出过。而当时的出现的情况足以表明,进步电影评论界甚至没有对当时的电影提出更高的现实主义要求。他们对凡能多少反映意大利实况的影片,都予以肯定和赞扬,这无疑是特定的历史和社会条件所决定的。
其次,新现实主义电影学派,实际上也是意大利电影界在反法西期斗争中,形成的一种松散的"统一阵线"。拍摄新观实主义影片的电影从业人员,无论在个人经历、政治、思想和宗教信仰上都是各不相同的。他们在"电影必须如实地再现实会生活"的含混口号下聚集起来,就象《罗马、不设防的城市》中,在特定条件下,从神父到家庭主妇都可以联合起来,反对法西斯。但是这种历史条件一旦消失,人们自然按着各自的立场寻找自己的道路、这可从罗西里尼的《斯特隆波里火山》,《在意大利旅行》等影片中反映出来,这二部影片中罗西里尼把人的精神解脱,求诸予神的"恩宠",而拍摄《偷自行车的人》的德西卡却会在《米兰的奇迹中》幻想着把人的善意视为解决社会贫困的重要"药方"。显然,他们拍摄的这些影片仍然把意大利的贫困面貌当作重要的背景去表现。
再次,由于意大利新现实主义从一开始就只笼统的强调"如实的表现意大利社会的现实面貌",因此它在客观上是反对影片去塑造典型的,从许多影片的实际表现看,是无视或轻视对人的表现的。人,在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中,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只是与现实环境等同的"背景一物"。人,只作为某种现实,一种命运的说明而存在。诸如《偷自行车的人》中的各式小人物,实质上都是在象征战后意大利的贫困,他们在片中的作用犹如片中呈现的破乱市场,肮脏的贫民窟并无多大区别。只是除了少数表现意大利抵抗运动的影片外,极大部分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影片中的人物,在性格特征上都是较模糊的,他们更多的是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的象征而出现,这就导致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影片在表现人、刻画人物性格方面存在着显著不足,从而也就摆脱不掉衰落的命运,客观上讲现实主义影片如果只是一味强调贫困,饥饿、失业,在加之影片影调侮暗无彩的,那么大多数观众就不可能的会一直保留着对当初的耳目一新的初期观看时欣赏心理。既然如此,那些集现实,体栽与现代表现手法与一体的着意刻画人物,塑造典型的叙事结构影片又自然会成为大多数观众所喜欢的影片。
对电影艺术发展的贡献: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创作口号既走出摄影棚,到故事的实际发生地去拍摄,多拍实景和外景不用或少用人工搭制场景,取消舞台化的照明技术和摄影陈规,并注意让演员保持自然状态,充分调动演员的创造性,尽力去掉"表演"的痕迹,这一系列的坚持写实主义的美学原则和方法,使意大利电影抛开了过去那种浮夸的形式,转向了真实的社会生活内容,对于世界电影艺术朝着更加切近生活的方向迈进,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作为电影历史长河中的一个流程,虽然早已结束了,但是它所倡导的纪实主义和让普通人成为银幕的主人公等美学思想将是永存的,它具有革命意义的美学观念将长久地影响电影艺术的发展。
⑶ 维托里奥·德·西卡的主要作品
《偷自行车的人》
1948年的《偷自行车的人》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经典代表作,也是维托里奥享誉最隆的一部电影。故事背景是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罗马,在百废待兴之际,男主角好不容易才找到一份张贴海报的工作,不料第一天上班便被人偷了他工作上必须的自行车,于是跟他的小孩子到处找车,最后无可奈何地下手偷了别人的自行车,却被逮个正着。本片是对战后意大利劳工阶级生活的深入研究,体现出一种自然风格。非职业演员的两父子演得十分生活化,好些场面令人感动得无话可说。除了节奏稍慢之外,本片在半个世纪之后欣赏仍然受得住考验。
《米兰的奇迹》
获第四届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大奖。弃儿豆豆多亏老婆婆罗洛塔收留了他。罗洛塔死后,豆豆只得到米兰城外贫民窟住。不料当地发现了油矿,富人打算收回土地开采石油,而将所有穷人赶走。穷人合力抵抗无效,已经仙逝的罗洛塔赶紧派了一只“魔鸽”前来搭救。“魔鸽”可以听任差遣,帮助穷人如愿以偿,不幸的是“捕猎天使”却抓走了“魔鸽”,于是穷人又陷入了困境。好在最后罗洛塔寻回“魔鸽”,让它载负所有穷人一同飞往幸福的乐土……。本片在新写实意义以外还加进了幻想、遐思和寓言。
《温别尔托·D》(又译:风烛泪)
意大利影史具有代表性的影片,也是意大利新现实主义代表作之一。故事发生在50年代初,当时的意大利尚未从战后的贫困中复苏。没有子女的温培尔托·德从他当了几十年公务员的市政当局退休了。微薄的养老金使他的生活非常艰辛,他参加了领养老金的老人们举行的示威游行,被军警驱散。他付不起房租,几乎被女房东赶出大门,但女房东的小女佣对他的同情使他感到人间尚有温暖存在。然而生活是无情的,在金钱统治的社会里,要有钱才能生活,身无分文的他最终沦落到上街乞讨的地步。对生活绝望的他想甩掉他心爱的小狗,然后结束自己的生命。但小狗却又找到了他,像平时一样依偎在他身上,这又使他看到了生命中仍存的一丝光亮。
《终站》
讲述的是,来到罗马车站的美国妇人玛丽·霍布斯,坐上前往巴黎的火车,但她一直坐立不安,此时乔班尼走了过来,劝她不要走,她有所心动,决定乘下一班车走。他们二人是在意大利的一个偶然机会认识的,二人过了几天相爱的日子,但玛丽执意要走,使乔班尼非常生气,打了她一个耳光后快速地溜走了。再度在月台上看见玛丽的乔班尼,跨过正有火车开过来的轨道来到她的身旁,于是二人相拥走到了阴暗角落亲热,被警察抓到。而很有人情味的警察放了他们,第二班前往巴黎的火车进入月台,玛丽上了车,乔班尼跳上车相送。在下来时,失足跌倒,而玛莉睁大眼睛显得担心不已。列车开走了,乔班尼失落地在月台上走着。本片的故事情节、背景完全是真实的,是纯粹写实性的电影。
《昨天,今天,明天》
一部群星喜剧戏,它可以分为三部。第一部讲述的是,一个在黑市里专门卖外国香烟的女人从未尝过铁窗的滋味,因为当时法律规定不逮捕怀孕的妇女和产后六个月的妇女。所以在产后,就催丈夫做爱,因此逃过了入狱的命运,不过最后因怀孕失败还是走进了监狱。第二部讲述一位富婆迷恋比她年轻的作家,二人一次开着高级轿车兜风,因二人亲热而导致撞车,富婆顿觉索然无味,遂拦车扬长而去。第三部讲述一位高级妓女与一位神学院的学生相恋,妓女摆脱了恩客的纠缠,但经不住神学院学生的老父母恳求而不得不与学生分手。学生走后,其恩客仍被打入冷宫。本片分别以三个都市的风格为代表,充分地刻画出意大利人的气质,男女主角都有精湛的演出。
《意大利式的结婚》
由意大利头号女影星索菲亚·罗兰主演。费鲁米娜在一次空袭时认识了救她的有妇之夫多米尼科,但费鲁米娜为了爱情而与他同居,并希望有朝一日能和多米尼科结婚。为了他,她拒绝了很多人的求婚,还为他生了一个小孩。谁知二十五年过后,多米尼科的老婆死去,他却不愿和费鲁米娜结婚。直到知道真相后,多米尼科才感觉到费鲁米娜对他是多么重要。最后,他们在三个孩子的簇拥下高高兴兴地举行了婚礼。本片是一部寓意深刻的喜剧片,波澜起伏的喜剧冲突、幽默的对话和演员的精彩表演也为本片增添了异彩。
《向日葵》
1970年的《向日葵》是导演的从俗之作。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意大利男子应征入伍,从此音讯全无,他的爱人一直等待着他的归来。战争结束后,他的爱人不远千里到苏联去找他,当她经过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他的时候,发现他已经和一名苏联女子同居了。本片在内容上流于一般言情片的老套,不过在叙事手法上仍维持相当高雅的格调。此片部分外景在莫斯科实地拍摄。
《费尼兹花园》
特意选择从社会开始反对犹太人到犹太人即将走进集体毁灭的集中营之间的一段生活,而选择的对象也是犹太富有人家的青年,虽然没有直接描述他们的结局,但给人的印象却是阳光灿烂与阴云密布并存,青春活力与死亡阴影同行,给观众带来的震撼却比大部分哭哭啼啼的战争电影和集中营电影来得更强烈。
⑷ 什么是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是指20世纪40年代在意大利开始的现实主义电影运动,对世界电影美学及电影拍摄实践具有重要意义,成为西方电影在这一时期最为重要的电影现象。
意大利杰出的电影艺术家,从漫长的法西斯主义的统治下,从战后的碎砖瓦砾中站立起来,他们想尽办法筹措资金和胶片来拍摄影片。他们就象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的欧洲电影艺术家们一样,不顾忌传统,富有创造性和探索精神。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美学特征: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美学特征的形成受到了文学、绘画、音乐等多种艺术形式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不仅源自本土悠久的历史文化,还有其它国家艺术思潮的侵蚀。
首先,意大利自身的艺术传统不容忽视。从但丁、薄伽丘和文艺复兴三杰到巴洛克时期的卡拉瓦乔、卡诺瓦;再到十九世纪后期维尔加,以及接受了其思想的马斯卡尼、普契尼等歌剧家,现实主义在意大利拥有极其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根基。
其次,三十年代的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电影的导演也对新现实主义的创作者们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德·西卡和罗西里尼都曾公开表达过对雷内·克莱尔的敬仰;维斯康蒂给让·雷诺阿的短片《乡间一日》(Partie de campagne, 1936)做过助理。
安东尼奥尼也曾在马塞尔·卡内《夜间来客》(Les Visiteurs Soir, 1942)的片场担任过职务;翁贝托·巴巴罗更是在评论中将维斯康蒂的《沉沦》同《雾码头》(Le Quai des Brumes, 1938)相提并论。
⑸ 影片偷自行车的人是意大利什么电影流派的代表作
《偷自行车的人》是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经典之作,是世界电影史上十大不朽的影片之一,它集中代表了新现实主义的美学特征。影片触及到了意大利下层社会的生活,深刻地反映了意大利的社会现实。其结构巧妙,演员的表演也真实自然,使影片看上去更具真实性且富有亲切感。影片中没有眼泪,却比后世大卖苦情的作品更令人痛彻心扉,是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杰出代表作。
故事发生在二战后的罗马。职业介绍所前人群涌动,无数人在等待工作。赋闲
达两年之久的安东终于被介绍到广告张贴所工作,但有个条件,他必须有自行车才能工作。妻子当掉了家里所有的床单才赎回被当掉的自行车。第二天一早,儿子布
鲁诺就为爸爸擦好自行车,妻子为他准备好午餐。安东从广告张贴所领到任务,一位有经验的工人给他指点完工作要领,留下他独自工作。一小伙子乘安东工作之
时,骑上他停靠在路边的自行车飞驰而去。安东跑去追赶,却被眼线干扰,失去目标。安东向警察报案,却得不到任何帮助,他只得向好友求援。好友建议第二天一
早到自行车市场去找,因为偷车人可能在那儿脱手。次日清晨,安东带着儿子和好友来到自行车市场。一阵寻找后毫无结果。他们又来到另一个自行车市场继续寻
找。不想一场大雨,把市场冲散。父子挤在屋檐下避雨时,发现那个偷自行车的小伙在不远处和一个老乞丐交谈。安东追了过去,那人骑着自行车逃走。安东急忙回
来寻找老乞丐,盘问他小伙的下落。老乞丐拒绝回答,安东父子紧盯他来到一座教堂,安东再三要求老乞丐陪他去找小伙。无奈下老乞丐只得告诉他一个地址,但不
肯陪他去。他们的争吵声引来教堂工作人员,老乞丐趁机溜掉。
按老乞丐提供的地址,父子来到一个贫穷的居民区,在那儿碰到偷车的小伙。
小伙看到他们撒腿就跑,安东把小伙揪到大街上。没想到围观的居民都是他的邻居,偏偏这时小伙抽搐起来。居民们纷纷为小伙开脱,指责和恐吓安东,尽管布鲁诺
找来警察也无能为力。面对一张张充满敌意的眼睛,安东只得知难而退。
父子俩沮丧地往回走。路过街口时,安东看到街边无人处停靠着的一辆自行车,一个念头在他的头脑中闪现。他急忙打发儿子回家,自己偷偷骑上那辆自行车,不料被车主发现,并被路人抓住,要将他送往警察局。街边等车的布鲁诺看到这一切,跑了过来,哭喊着“爸爸”拼命地拉着父亲。车主看到哭泣的布鲁诺,让大家放了安东。
安东木然地行走在大街上,布鲁诺紧紧地拉着父亲的手。看到身边的儿子,安东流下了眼泪,握紧了儿子的手。父子俩消失在茫茫人群中。
⑹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风格电影作品是
偷自行车的人 德·西卡
罗马,不设防城市 罗西里尼
粒粒皆辛苦
擦鞋童 维托里奥·德·西卡Vittorio De Sica
米兰奇迹 维托里奥·德·西卡Vittorio De Sica
秘密炸弹 罗伯特·罗西里尼Roberto Rossellini
罗马十一时 德·桑蒂斯
屋顶 德·西卡
沉沦 鲁基诺·威斯康蒂
大地在波动 鲁基诺·威斯康蒂
画面与音响 鲁基诺·威斯康蒂
德意志零年 罗西里尼
意大利式的结婚 德·西卡
芬齐·孔提尼家的花园 德·西卡
⑺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
新现实主义是反法西斯抵抗运动的产物,它反映了进步的电影工作者致力于民主改革的要求。新现实主义电影的历史,一般从1945年R.罗西里尼拍出《罗马,不设防的城市》算起,然而它的孕育期却早在战争时期便已开始,并且渊源还可追溯到19世纪末的意大利真实主义文学。
新现实主义追求的是生活真实,要求表现意大利人民饱经战争的痛苦和生活中的苦难,谴责社会中的不公。
(7)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有哪些代表作品扩展阅读;
新现实主义以平凡的题材表现形式美,以朴实的摄影手法,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新即物主义摄影又称"支配摄影"、"新现实主义摄影"。为本世纪二十年代出现的一种摄影艺术流派。该流派的艺术特点是在常见的事物中寻求"美"。
用近摄、特写等手法,把被摄对象从整体中"分离"出来,突出地表现对象的某一细部,精确如实地刻画它的表面结构,从而达到眩人耳目的视觉效果。它不考虑艺术的本质在于提示对象的本质,因而其美学思想是属于自然主义范畴的。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新现实主义
⑻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美学特征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在废墟中诞生,二战后,意大利政治动荡、社会危机尖锐,意大利的电影制作者倡导抛弃旧的习俗和惯例, 去除好莱坞式的类型模式,主张“把摄影机扛到街头去”还原生活的真实,展现真正给人们带来的创伤。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是世界电影史重要的主成部分,其美学风格对后来电影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像。理解其美学特征不妨从下列几个角度展开,如历史性的批判审视、现实主义记录性、实景拍摄的摄影风格、长镜头的运用。这些风格极大程度地诠释了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创作理念,对于理解意大利新现实主义有极大帮助。
一、历史性的批判审视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大量表现了对二战时期法西斯的控诉、对历史的批判。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创造者主张从人民阵线角度出发创作故事,对历史的批判成为其创作的内核。如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开山之作,1945年诞生的作品《罗马,不设防的城市》,这部影片以人民群众反抗运动为题材。讲述了意大利人民在法西斯德国占领时期,为了保卫国家以及坚持自己的信仰,与纳粹德军进行英勇斗争的故事以极写实的手法,生动地呈现意大利人在纳粹铁蹄下,英勇抗战的壮烈事迹,表现战争中真实的人性。
二、现实主义记录性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创作者密切关注社会现实,其电影题材大多源于新闻事件,忠实于真实事件与人物 。在影片叙事中采用写实的手法 ,尽量保持镜头语言的客观性,将银幕的表象与真实的现实合二为一,影片的文学故事性逐渐消失。比如德西卡的《偷自行车的人》,德桑蒂斯的《罗马十一时》,这两部电影都是选材自新闻报道。尤其是《罗马十一时》中,由于新闻记者的参与,让影片就像是一部新闻工作者的一次报道。意大利电影工作者的摄影机也如同新闻片摄影机的人性,随时配合摄影师的注意力,客观地,尽可能不侵蚀原有物质的全貌,将银幕的表象与真实的现实合二为一。
三、实景拍摄的摄影风格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艺术家主张“把摄影机扛到大街上”,这个时期的影片多采用自然光线,避免戏剧性的光效,从而使得电影画面尽可能的还原一个客观的真实世界。如德西卡的《偷自行车的人》讲述了二战后的罗马,当时无数人失业,主人公安东也不例外,当赋闲达两年之久的安东终于找到了工作时,一个苛刻的条件出现在他面前,那就是,他必须有自行车才能工作。但可悲的是,就在他为了工作买了一辆新的自行车之后不久就失窃了。于是整部影片就是在反映社会底层人士的简单内心世界——找回丢失的自行车,充分反映出二战后的社会状况。这部影片在摄影风格上最大的特征就是全程采用了自然光效,并且大量场景都在外景拍摄,将真实的社会环境与人物的命运紧密地结合了起来。
四、长镜头的运用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艺术家为了更加真实的还原影像的纪实性,多采用固定长镜头进行拍摄,每个镜头都成为完整一段。影片严格遵守空间的统一性,使得影片更具有现实真实的透明性, 消解了电影艺术家的自我主观性。如在1948 年的经典之作《偷自行车的人》中,为了严格遵守空间的统一性,自始至终保持空间统一 ,全程运用纪实长镜头表现出社会低层人士的简单内心世界——找回丢失的自行车,充分反映出二战后的社会状况。体现了创作者忠实自然的客观性。
综上所述,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具有历史性的批判审视、现实主义记录性、实景拍摄的摄影风格、长镜头的运用等美学特征,它摆脱了传统电影的束缚与限制,成为一种进步的力量,引发了全世界的关注,让世界上的创作者看到了电影更多的自由和可能性。
17新三刘敏
⑼ 世界电影史:意大利新现实主义有哪些特点
特点:
1、满怀激情地揭露法西斯主义;
2、鞭挞社会的不公正现象;
3、同情普通的平凡人、小人物;
4、主张劳动群众的社会团结。
产生背景:
新现实主义是反法西斯抵抗运动的产物,它反映了进步的电影工作者致力于民主改革的要求。
新现实主义电影的历史,一般从1945年R.罗西里尼拍出《罗马,不设防的城市》算起,然而它的孕育期却早在战争时期便已开始,并且渊源还可追溯到19世纪末的意大利真实主义文学。
新现实主义追求的是生活真实,要求表现意大利人民饱经战争的痛苦和生活中的苦难,谴责社会中的不公。
⑽ 具有现实主义的电影有哪些 经典的举几部
重要作品《罗马,不设防的城市》——二战电影最大杰作,新现实主义的奠基作。《罗维雷将军》(General della Rovere)获得了第二十四届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狮奖,与朱赛普· 德·桑蒂斯、卢切诺·维斯康蒂、维托里奥·德·西卡同被誉为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四大主将。
1948年的《偷自行车的人》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经典代表作,也是维托里奥享誉最隆的一部电影。故事背景是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罗马,在百废待兴之际,男主角好不容易才找到一份张贴海报的工作,不料第一天上班便被人偷了他工作上必须的自行车,于是跟他的小孩子到处找车,最后无可奈何地下手偷了别人的自行车,却被逮个正着。本片是对战后意大利劳工阶级生活的深入研究,体现出一种自然风格。他在当时所具有的意义,从历史的观点来说是相当重要的。非职业演员的两父子演得十分生活化,好些场面令人感动得无话可说。除了节奏稍慢之外,本片在半个世纪之后欣赏仍然受得住考验。
还有《相见恨晚》以及中国的《秋菊打官司》等,均是经典的现实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