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题材 > 毛南族历史题材电影大全

毛南族历史题材电影大全

发布时间:2022-11-12 03:40:52

① 毛南族的传统文化有啥

在云贵高原东南麓、广西西北部,是我国唯一的毛南族自治县环江,5万多质朴的毛南族人民千年以来创造出了神秘、独特的傩文化,和浪漫珍贵的花竹帽一起,构成了民族文化的两大瑰宝,更彰显着这个古老民族的神秘与智慧。

神秘浪漫的毛南族傩文化

提及“傩戏”这个词,脑海里闪过的是诡异的面具、奇特的服饰、古怪的言语、粗犷的动作和令人惊悚的场景,像古希腊的酒神狂欢,又像印第安人的原始祭祀。傩戏这种从原始巫术蜕变脱胎出来的古老戏种,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消失,而被称为戏剧“活化石”。

或金刚怒目、或温文尔雅、或慈眉善目,带着傩面的表演者,以粗犷古朴、简洁明快的动作展示瑶王舞、穿针舞;舞台上角色仅一旦、一净、一丑,夸张、诙谐的表演,传达出深刻的教喻色彩。

作为毛南族最古老的风俗之一,“肥套”是毛南族报答“万岁娘娘”(亦称“圣母”)赐子之恩的还愿仪式。在“肥套”活动中,毛南人借助“傩面”(一种木制面具)显示大自然不可抗拒的神力,同时承载着毛南人祈求民族生生不息,祈望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

毛南族“族宝”——花竹帽

与傩文化一样能代表毛南族体特色的还有毛南族“族宝”花竹帽(当地人称“顶卡花”)。花竹帽编织工艺的历史起源,未发现无文字记载,但“花竹帽定情”的“讲古”已在当地流传了几百年。在几十前,花竹帽还是当地青年女子出嫁时必不可少的首选嫁妆,是荣誉与祝福的象征,更是勤劳和真爱的激励。

广西环江县毛难族花竹帽,是供毛难族妇女当雨具用的一种精美的手工艺品。毛难族称花竹帽为“顶卡花”,即在帽底编织花纹的意思。该花竹帽是用当地盛产的金竹和墨竹篾子编织而成的。工艺精致,花纹美观,帽形大方,结实耐用。

② 毛南族的介绍

毛南族是中国人口较少的山地民族之一。毛南族自称“阿难”,意思是“这个地方的人”。称谓表明他们是岭西的土著民族。虽然毛南族人口较少,但他们却以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闻名于世。毛南族主要聚居在中国云贵高原的茅南山、九万大山、凤凰山和大石山一带,而广西环江县的上南、中南、下南一带山区更是被称为“三南”,素有“毛南之乡”之称。

③ 毛南族的名人

袁凤辰(1931~1981):广西环江县人。诗人。中国共产党党员。1951年参加工作,历任共青团环江县川山区工委副书记、书记,环江县人民法院助审员、审判员、副院长,县文化馆负责人、县文化局副局长。是中国作家协会广西分会会员,广西壮族自治区民间文学研究会会员,广西文联委员,作协广西分会民族文学委员。作品主要有叙事长诗《献右方》(与蒙国荣合作)和短诗《美好前程更宽阔》、《如今碾米用机器》等多首。先后整理了30余篇毛南族民间故事和500余首毛南族民歌,发表了《毛难族民间文学概念概况》的论文。
谭克绳(1933~):广西环江人。历史学教授。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7年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系毕业后,留校任教,为历史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系主任。著有《鄂豫皖苏区历史简编》、《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斗争史》、《中国现代史普及读本》等。

④ 毛南族的历史

从宋代开始,在汉文史稿中记载,今广西环江县境内先后有“茆滩”、“茅滩”、“冒南”等地名。岭南百越支系有地名与族名合一之俗,毛南族也是以地名族。解放后,称为“毛难族”。八十年代根据本族意见改“毛难族”为“毛南族”。
毛南族是岭南百越支系发展而来。唐以前的僚,宋元明的伶,是他们的祖先。据记载,今毛南族聚居的地区在唐贞观年间为思恩县地,属岭南道环州管辖;宋代曾为抚水州属地;元代属庆远路管辖。明正德元年思恩县玫属河池州。清代,思恩县属庆远府。光绪年间,在毛南族聚居地区设置“毛难甲”。“甲”之下划分上、中、下三“额”、“额”设“总团”。“额”
之下以设“牌”,设有“牌头”,一般管辖10户。为了反抗封建统治阶级的压迫和剥削,毛南族人民曾不断起来斗争。在抗日战争中为打击日寇、解放战争中抗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都作出了重要贡献。

⑤ 《幸福的花竹帽》日前开机你期待了吗

幸福的花竹帽从名字来看就是一部令人特别期待的影视剧。这部电视剧应该会让人看到感到特别幸福的,所以我还是非常期待的。

⑥ 一本很老的书,写的是广西解放初期原生态的生活,讲述了那个时候的生活习俗,甚至称呼都是按方言音译的

“百鸟衣”是壮族地区广泛流传的民间故事。它叙述贫苦农民古卡的妻子依娌,被土司抢掠。依娌嘱咐古卡制弓箭,射百鸟,用羽毛制成神衣,百天为期,到州府相会。古卡历尽艰辛,制成百鸟衣后,按时来到州府。古卡借献衣之机杀死土司,夫妻俩双双把家还。故事深刻地反映了壮族人民11,争取自由的坚强意志。2007年,民间故事“百鸟衣”被列入广西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壮族文化传承巨作《百鸟衣》1955年,壮族著名作家韦其麟(横县校椅镇文村人)根据当地流传的“百鸟衣”故事创作了叙事长诗《百鸟衣》。这篇优秀叙事长诗的问世,使“百鸟衣”故事的传承进入空前的兴盛期。
解放初期的广西,是当时中国的偏僻一角,但《百鸟衣》的出现,说明了广西并不是文学的荒芜之地,新中国的少数民族也不乏精彩的文学作品。作品莆一面世,旋即受到中国文坛的关注。引起全国的读者对广西,对壮族文化,对壮族文学的重视。

这一时期,广西各地出现了大量以“百鸟衣”为题材而创作编演邕剧、粤剧、壮剧、歌舞剧等热潮。广西电影制片厂还根据“百鸟衣”传说故事拍摄了电影《百鸟衣》。

时至今日,叙事长诗《百鸟衣》仍然魅力不减。2005年4月1日漓江出版社出版的《广西文学50年》一书,对此评述道:“《白鸟衣》以其鲜明的民族风格和优美的艺术表现形式,一出现,就引起了文坛的重视,受到了读者的热烈欢迎。它不仅将壮族文学带进了中国文坛,也向世界展示了新中国的少数民族文学的迷人风采。”“百鸟衣”的精彩演绎关于“百鸟衣”的种种传说,其实在南宁以外的地方也有流传,但叙事长诗《百鸟衣》之于“百鸟衣”,却是在民族诗歌的坐标对一个古老命题作出的最精彩的演绎。孑然孤儿怀绝技“绿绿山坡下,清清溪水旁。长棵大榕树,像把大罗伞。山坡好地方,树林密麻麻,鹧鸪在这儿住下,斑鸠在这儿安家。”这是《百鸟衣》一书卷首的一段诗。

三省坡下住着一个姓张的孩子。这孩子出身贫困,还未出世父亲就因为给土司做苦工而累死了,自幼与母亲相依为命。孩子小小年纪就天天上山打鸟,周围村寨的人都管他叫张打鸟。

张打鸟常常唱着一支悲伤的歌:

青山千座万座,我没有手板大一块,

良田千垅万垅,我没有碗口大一丘。

鸟儿哟,我不如你们自由,

鱼儿哟,我不如你们富有……

这歌声,鸟儿听了鸟儿悲,鱼儿听了鱼落泪。

这张打鸟技艺高超,只要他弹指一挥,地上跑的,树上站的,天上飞的,无不应声倒下。但他有条规矩,雏鸟不打,益鸟不打,歌鸟不打,只打糟踏庄稼的鸟儿,得几只够糊口便不再打。神鸟托梦结良缘仲夏的一天,张打鸟来到清水潭边,躺在木棉树下做了一个梦,梦里一个人面鸟身的人向他飞来,告诉他明天正午会有两只鸟在空中搏斗,嘱咐要他射死黑鸟,解救那只黄鸟。

张打鸟醒来,觉得离奇古怪,将信将疑。

次日,张打鸟上山打鸟。正午时分他爬上山顶,向天边望去。不一会,火红的太阳给一团乌云遮住了,天空像口大黑锅,风一动,就下起雨来,密密麻麻的雨线中,果真有两只鸟在搏斗,黑鸟挡、阻、拦、截,圈儿由大变小;黄鸟猛冲,拼杀,仍突不了围,慢慢退却下来。张打鸟看到这种情景,正义感油然而生,勇气兀起,拉弓搭箭,“嗖”的一声正中黑鸟脑袋,黑鸟脖子一歪,翅膀收缩,一头栽进深谷去了。

风吹云散,雨过天晴。获胜的黄鸟盘旋起舞,放声啾鸣,顿时,百鸟飞来,千只万只,满天飞翔,争相歌唱。张打鸟也不断地欢呼,蹦跳。

那只黄鸟看见张打鸟姿容英俊,心地善良却孤苦零丁,便生起了同情之心,爱慕之情。从此,它每天都来到三省坡的清水潭边,站在木棉树上娓娓歌唱:

咯,咯,咯快唧,

咯,咯,咯快唧……

近水知鱼讯,近山识鸟音。刚开始张打鸟并不觉得这鸟的叫声有什么特别之处,日子长了,他慢慢地听出了味儿。你听,那黄鸟在说:

哥,哥,我爱你,

哥,哥,我爱你……

鸟学人语,人拟鸟音。张打鸟越听越有神,越听越像。从此,张打鸟像和情人约会一样,天天留连于清水潭边,聆听那黄鸟的歌唱。后来,他把黄鸟逮住,编织一个精致的笼子,把它喂养起来。张打鸟总是不辞劳苦,到山里找白蚁,捉蚱蜢喂黄鸟,隆冬季节还用甜酒调鸡蛋喂黄鸟。他爱鸟如命,一次提鸟笼上山,跌了一跤,伤了脚,右手却把鸟笼支起,鸟儿毫无损伤。又有一次,河水猛涨,他把鸟笼高高举在头上泅渡过河,头发根都湿了,可黄鸟仍然油光闪亮。

自从有了这只黄鸟后,张打鸟就再不打鸟了。他拿起鱼杆,上清潭边钓鱼去了。每当张打鸟出门后,那黄鸟就变成一位美貌的姑娘,把屋里打扫得干干净净,一尘不染,然后架机纺纱,用张打鸟积下的羽毛编织百鸟衣。姑娘边织边唱道:

百衣鸟哟,百衣鸟,

百鸟的羽毛,百鸟的灵气,

千针万线缝起来哟,

阿哥穿上人更美……

张打鸟觉得很奇怪。莫非隔壁嫂子帮忙?莫非隔壁邻居二婶关顾……他向嫂子道谢,嫂子满脸绯红,他向二婶赔话,二婶只是摇头。

第二天,张打鸟仍旧早早去清水潭垂钓。那黄鸟又变成一位美貌的姑娘,坐到织机上编织百鸟衣,边织边唱:

百衣鸟哟,百鸟衣,百鸟的羽毛,百鸟的灵气,

千针万线缝起来哟,

好让阿哥展翅飞……

张打鸟回来后更觉奇怪。

第三天,张打鸟又早早起来,上清水潭去了。这次,他卖了一个关子,走到半路就迂回来了。张打鸟往门缝一瞧,一个比木棉花还美丽的姑娘在编织着百鸟衣:

恩爱夫妻把家还张打鸟娶上聪明美丽的妻子,这件事后来被土司知道了,他心里甚是嫉妒,特别垂涎那位貌美如花的女子。于是土司以各种办法,想霸占姑娘为妾。尽管土司处处为难,但都被张打鸟妻子用智慧挫败。无可奈何之下,土司强行抢走了女子。

临走前,妻子告诉张打鸟:“你去山上射一百只鸟做成一件羽衣,一百天后穿上‘百鸟衣’到衙门来找我。”

眼看儿媳被土司抢走,张打鸟的母亲被活活气死了。张打鸟带着仇恨和悲伤,也带着希望走进深山射鸟。姑娘被抢进衙门后,没有笑容,只有忧愁,一天天地憔悴。为了得到姑娘的笑脸,土司愿意出三百银钱,可纳麽老、卖膏药佬,说笑的、唱戏的,轮番上演,都没能搏得姑娘嫣然一笑。

张打鸟为了救妻子,历尽千辛万苦,走过了九十九条河,爬过了九十九座山,射落了一百只鸟。第一百天到了,张打鸟按照妻子叮嘱的,做好了“百鸟衣”穿在身上,并化好妆来到衙门。平时愁眉苦脸的姑娘见到丈夫舞动着“百鸟衣”,顿时开怀大笑,很快就恢复了往日的美丽可爱。

土司贪婪“百鸟神衣”,为了讨好姑娘的欢心,便脱下官袍与张打鸟换穿。张打鸟借帮土司穿“百鸟衣”时杀死了土司,随后抱着妻子逃出了衙门,双双一起到很远很远的地方,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去了。百衣鸟哟,百鸟衣,

“百鸟衣”的保护发展“百鸟衣”是最具壮族特色的代表性的传说故事之一,富有浪漫主义色彩,深受壮族人民喜爱。但随着历史的前进和时间的推移,现代文化走进千家万户,并占据了人们文化生活的主导地位,“百鸟衣”故事的传承和发展也滑入历史的低谷。为发掘、抢救、保护这一文学艺术瑰宝,弘扬民族传统优秀文化,横县计划把“百鸟衣”故事改编成舞蹈或剧本,重新搬上舞台,还计划建设“百鸟衣”生态文化镇(村),让“百鸟衣”这个美丽的故事在现代社会广为流传,以进一步提升“百鸟衣”故事的文化品牌。百鸟的羽毛,百鸟的灵气,

千针万线缝起来哟,

阿哥穿上跟我去……

“吱呀”一声,张打鸟把门打开,那姑娘吓了一跳,变成一只黄鸟从窗户飞出去了。张打鸟急忙追过去,一直追到清水潭边,那黄鸟“扑通”一声,跳到清水潭里去了。

失去黄鸟,张打鸟闷闷不乐。第二天一早,他就上清水潭寻找黄鸟去了。清水潭里,波光闪闪,鱼儿嬉戏。张打鸟投饵引诱,钓了半天,没一条鱼儿来含钓,好像今天下的饵子是毒药,鱼儿都跑开了。月亮爬上山头又掉进深潭里。张打鸟不甘心,再放一钓,他多么想把黄鸟钓上来呀!不一会,鱼丝上的浮标摆动起来了,沉下去了,张打鸟非常高兴,以为钓到了黄鸟,谁知钓上来的却是个大螺蛳。张打鸟很不满意,就把它放回潭里去了,又放一钓,钓上来的还是那个大螺蛳,他又放回潭里去了,哪知道第三次钓起来的还是那个大螺蛳,他觉得有些奇异,于是把螺蛳放进芭篓带回家,养在水缸里。过后张打鸟索性坐在水缸边,等着看个究竟,坐到半夜,他睡着了,螺蛳变成一位美貌的姑娘从水缸里悄悄地走

⑦ 毛南族的傩文化是怎样的毛南族的两大文化瑰宝是指什么

毛南族是我国56个民族之一,生活在云贵高原东南麓、广西西北部的唯一的一个毛南族自治县环江县,目前毛南族的人口是5万多人。毛南族在悠久的发展历史当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化艺术,产生了两大文化瑰宝,一个是傩文化,被当地人称之为肥套,另一个是毛南族女性通过巧妙的编织手段用当地特有的竹子编成了精美的草帽,当地人称之为顶卡花,又叫花竹帽。

毛南族妇女编织的花竹帽,已经流传了数百年之久,每一个当地的女子要出嫁首选的嫁妆便是花竹帽。花竹帽的材料是用当地盛产的金竹和墨竹篾子编制而成,手艺精巧的当地妇女会在花竹帽的顶端编出各种各样精美的花纹,再涂以不同的颜色,使得一顶小小的帽子具有非常高的艺术价值。花竹帽最大的实用价值是用来遮挡风雨的。

⑧ 请列举出几个少数民族的相关资料

1.毛南族
【民族概况】

毛南族也是中国人口较少的山地民族之一。毛南族自称“阿难”,意思是“这个地方的人”。称谓表明他们是岭西的土著民族。虽然毛南族人口较少,但他们却以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闻名于世。毛南人大部分居住在以茅难山为中心的环江县上南、中南、下南一带,下团六圩是他们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另有少部分人分散居住在南丹、都安等县。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毛南族人口数为107166。

毛南人使用毛南语,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没有本民族文字。由于长期和壮族、汉族杂居,多数人能讲壮语和汉语,通用汉文。

【历史】
从宋代开始,在汉文史稿中记载,今广西环江县境内先后有“茆滩”、“茅滩”、“冒南”等地名。岭南百越支系有地名与族名合一之俗,毛南族也是以地名族。解放后,称为“毛难族”。八十年代根据本族意见改“毛难族”为“毛南族”。

毛南族是岭南百越支系发展而来。唐以前的僚,宋元明的伶,是他们的祖先。 据记载,今毛南族聚居的地区在唐贞观年间为思恩县地,属岭南道环州管辖;宋代曾为抚水州属地;元代属庆远路管辖。明正德元年思恩县玫属河池州。清代,思恩县属庆远府。光绪年间,在毛南族聚居地区设置“毛难甲”。“甲”之下划分上、中、下三“额”、“额”设“总团”。“额”之下以设“牌”,设有“牌头”,一般管辖10户。为了反抗封建统治阶级的压迫和剥削,毛南族人民曾不断起来斗争。在抗日战争中为打击日寇、解放战争中抗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都作出了重要贡献。

【文化艺术】

毛南族聪明、勤劳,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了光辉的文化艺术。毛南族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相当丰富,真实地反映了毛南族人民的道德观、价值观和艺术修养。象《盘古的传说》、《三九的传说》、《太师六官》、《顶卡花》、《七女峰》、《恩爱石》等为毛南族人民世代传颂。毛南族民歌也别具有一格,内容丰富。男女青年在室外唱的情歌,七字一句,八句一首,叫做“比”,因两句之后有一尾音“罗海”,故又叫“罗海”歌。在喜庆嫁娶节日对唱的五字一句、八句一首的祝贺歌,谓之“欢”。由一人独唱、叙述历史故事和祖先来源的叙事歌,则以七字为一句,四句为一首,合若干首为一组,叫做“排见”。同时还流行“毛南戏”,多是一些反映古代劳动人民的斗争生活和悲欢离合的爱情等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的传统剧目。

⑨ 关于侬智高的故事有哪些介绍

人物和史事传说包括各民族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传说,主要有水族的《民丁》,布依族《德者的传说》、《王仙姑的故事》,侗族的《吴勉》、《金王的传说》,毛南族的《卢道一过堂》,黎族的《黄道婆在崖州》,傣族的《诸葛帽》,壮族的《侬智高的故事》、《瓦氏夫人的传说》、《韦银豹的传说》,以及壮族歌仙刘三姐、侗族歌师吴文彩的传说等等。

《侬智高的故事》是壮族著名的传说。侬智高是宋代广源州(今左江地区)人。1052年他率领壮汉族人民举行反宋起义,在南宁建立南天国,称仁惠皇帝。曾挥师东下,围广州57天,后与狄青激战于归仁铺,败走云南,不知所终。他反抗封建王朝的事迹被编成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侬智高的故事》叙述侬智高是武鸣极多村人(一说宁明人,一说大新下雷人),家贫,与寡母相依为命,受尽财主欺凌。他自幼习武,长大后杀死财主,携母出逃。侬智高为人刚正,好打抱不平。是年大旱,他杀掉下乡逼赋的贪官污吏,率众造反。打邕州,建南天国,直捣广州城下。所到之处,杀富济贫,深得民心。后狄青偷渡昆仑关(今邕宁、宾阳交界处),侬智高战败归仁铺,遂退守大明山,自己即被长虹驮上九天云霄。

按史实,依智高出身壮族小首领世家,本人曾仟羁縻广源州首领。由于交趾进犯,他请求朝廷保护,屡遭拒绝,愤而起兵反宋。史载侬智高“杀知州陈珙及广西都监张立”,“杀曹觐于封州,杀赵师旦、马贵于廉州,余杀官吏甚众”,“民不得入者皆附智高”,因而“势益张”。故事传说显然对有关吏实作了艺术加工和发挥。侬智高出身寒门,骁勇善战,克故制胜,被塑造成农民起义英雄的形象,受到崇敬和信仰。虽然起义失败了,但像神一样升天。故事的结尾带有浓郁的传奇色彩。

同样,吴勉的传说富于浪漫主义的传奇性。吴勉是明代洪武十一年(1378年)黎平一带侗苗农民起义的侗族领袖。洪武十八年,义军发展到20多万人。后明王朝派大军镇压。《赶山鞭》与《倒栽树》说的就是吴勉运用智谋御敌突围的动人故事。

《赶山鞭》叙述当明军向黎平推进时,吴勉使出赶山鞭,把羊角崖的岩石像牛羊一样向前驱赶,经佳所、永从、顿洞直抵信洞坎,一路岩石滚滚,烟尘蔽日,惊天动地。原想赶到八洛河上游筑坝河,水淹明军,可惜被一位姑娘说破天机,岩石便不动了。《倒栽树》叙述吴勉于岭迁寨被围,为了安定军心,他倒栽一棵树苗,预言树活,义军必胜。树果真栽活,义军士气大振,趁夜突围转移。这两个故事颂扬吴勉的神力与智谋,表达了人民对起义军及其领袖的赞誉和挚爱。这是历史人物故事经常表现的深刻主题。

布依族《王仙姑的故事》是以嘉庆二年(1797年)王阿崇(王囊仙)、韦朝元(七绺须)领导的南笼起义为背景创作的民间传说。王仙姑家境贫寒,卖柴为生,因受买柴人欺负,挥起扁担反抗,后率众起义,群起响应。传说王仙姑能撒豆成兵,竹节为炮,黄泥做火药,打击敌人,所向披靡。故事情节与人物刻画适用了夸张与想象的手法,主题富有教育意义。

《秃尾马》反映的是明代嘉靖年间壮族爱国女将军瓦氏夫人的帮事。嘉靖年间,倭寇侵犯江浙沿海。兵部尚书张经素知俍兵(壮族兵丁)骁勇,征调御寇。五十八岁的瓦氏夫人亲率七千兵前往苏淞一带,与永顺土家兵配合,打了抗倭以来第一次大胜仗,斩敌三千,得到皇上嘉奖。抗倭名将俞大犹有一次不幸陷入重围,瓦氏奉命救援。她率领手下二十四位名将,冲锋陷阵,把敌人杀得溃不成军。瓦氏一马当先,冲入倭阵寻找俞大犹,倭寇却难敌其锋芒,避让惟恐不及,只能望其项背,伸手抓她坐骑的马尾。待战斗结束,瓦氏的坐骑已成秃尾巴了。从此,瓦家军威震敌胆,江浙百姓夸她“花瓦家、能杀倭。”

《刘三姐》是壮族歌仙的传说。刘三姐又叫刘三妹、刘三娘,唐代人,生于公元705年到710年之间。她的事迹遍及岭南,被壮人尊为神,塑像供奉。《苍梧县志》说她“出入必歌,使纺绩而故纷其丝,随歌随理,即有绪;使给田,歌如故,须臾终亩”,可见是个善歌的劳动妇女。她遗下的歌很多,脍炙人口,20世纪60年代初将其事迹编为歌剧和电影,誉满五洲。

《刘三姐》的情节是这样的:在广西宜山城外的下枧村,有个刘老头和刘妈,生有一男一女。有一天晚上,刘妈梦黄莺叼着头发扑入胸口,十月后生下一女叫善花,因排行第三,人称刘三姐。刘三姐聪明过人,出口成章,找她对歌的人成群结队,但都没人敌过她。村里有个李示田,勤劳诚实,向刘三姐学歌,两人相好。村里财主莫怀仁,人称“莫坏人”,找个媒婆上门要讨三姐为妾,被刘三姐骂得狗血淋头:“我不爱坏人不爱财,你瞎了眼睛乱跑来。一抓稻草四块板,叫你坏人狗洞埋。”

“莫坏人”又用银子请陶、李、竹三个水客与三姐对歌,没有得逞。他趁刘三姐与李示田在下枧积古山上边砍柴边对歌,偷偷拿砍刀砍断藤条,刘三姐掉到河里,漂了三天三夜到柳州。后来乔装打扮回到村里,对“莫坏人”说三姐没有死,躲在石岩中。“莫坏人”叫她带路,他一进岩洞,刘三姐用拐棍敲下一块大石,把他压扁了。她回到家找到李示田,同赴柳州鱼峰山对歌三天三夜,就不见了。人们说她成仙了,在山上鲤鱼岩里塑像纪念。也有人说他们到桂林七星岩,对歌七昼夜之后,化为黄莺飞上蓝天,岩里也塑了石像。

这篇传说有说有唱,情节曲折,生动活泼,它通过几个对歌的场景,为塑造人物做好铺垫,从正面和侧面突出了歌仙的本领。又通过与莫怀仁的斗争,突出了她的勇和谋。前后照应的黄莺投胎及三姐变黄莺的情节,使“仙”味得以升华,造成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浪漫主义的艺术效果,十分感人。

《吴文彩的传说》中的吴文彩,是清代嘉庆道光年间贵州黎平腊侗有名的侗族歌师,他编了不少长诗和侗戏,是一位成果卓著的民间艺人。传说通过编歌使一对被迫拆散的夫妻团圆和演奸臣卢托十分逼真这两个具体而生动的情节,侧面塑造了吴文彩的形象。说明了他的作品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从而赞扬了吴文彩的歌才和艺术功力。

⑩ 毛南族的文学

毛南族聚居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环江县,少数散居河池、南丹等县,有38000余人(1982)。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无文字。多通汉语和壮语,通用汉文。
毛南族文学主要是口头文学,有民歌、神话、传说、故事、童话等。民歌以体裁分,有比、欢、排见、耍、朗5种,曲调28种。兼用毛南语、壮语歌唱。5种民歌体裁中,以比、欢为主,均为同声二人重唱的二声部山歌,且多为短歌。“比”带有“罗海”衬音,也称“罗海歌”,有“比条”(七言比)、“比单”(五言比)、“比早”(急唱的比)、“比三纽”(三、七言)4种,多为情歌、苦歌;“欢”带有“罗喂”衬音,也称“罗喂歌”,有“欢条”(五言欢)、“欢早”(急唱的欢)两种,多为礼俗歌。“排见”(七言排句)为叙事长歌,但叙事长歌也有用比、欢体的。“耍”是一种轻松活泼的小调,五言或杂以七言,唱腔近于比的称“比耍”,近于欢的称“欢耍”,多为祝贺歌,也用以唱儿歌。“朗”也是一种小调,五言,唱时戴假面具,多为主家举行婚礼、寿礼时请歌师演唱,内容多猥亵话,如今一般不再唱。
民歌的格律,以“七言比”(即“比条”)为代表,每章四句,第二、三句末字押脚韵,上句(单句)末字与下句(双句)中字或首字押腰韵或头韵。每篇三章,第一章为“母”,第二、三章为“子”,第一章四句于第二、三章中分别各重复其两句,八句唱成三章十二句(即一、二、三、四;五、六、一、二;七、八、三、四),这种重复唱法称为“勒脚”。
毛南族散文体的口头文学有反映本民族的历史生活和现实生活的作品,如与石山、洪水、干旱、土司、盗匪、财主等作斗争的故事;有远祖神话《盘古的传说》;风物传说《花竹帽的传说》、《菜牛的传说》;山水传说《甘泉》、《七女峰》;武士故事《卢道一拔树驱敌》;童话《蜈蚣与鼻涕虫》等。还有一些故事,如《孟姜女送衣》、《龙女与汉鹏》(即螺蛳姑娘)、《董永》(即天仙配)等虽然来源于汉族,但在毛南地区流传后已经带上了浓郁的毛南族的民族色彩,是毛南人民的再创作,也是各民族文化交流的结果。

阅读全文

与毛南族历史题材电影大全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4K碟机电影字幕如何设置 浏览:276
城市之光下载电影天堂 浏览:75
睡眠医生电影视频免费观看 浏览:815
剪辑电影的录音软件 浏览:572
天国战争基督教电影 浏览:883
艳史在线电影 浏览:16
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电影哪里可以看 浏览:300
诸神之怒3电影天堂 浏览:295
以抗美援朝为战争的电影是 浏览:121
回到那一天是哪个电影的 浏览:849
电影院开场放的音乐 浏览:84
哪些是全动画电影 浏览:754
为什么豆瓣电影图片不显示 浏览:118
羞羞小电影在线观看免费 浏览:365
北京电影学院丁硕 浏览:187
最新电影下载的网站 浏览:85
目标人物电影天堂 浏览:573
哪个在线电影网站最安全 浏览:19
中国2021年1月份上映的电影有哪些 浏览:748
电影前五名票房 浏览: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