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题材 > 抗日题材电影海报

抗日题材电影海报

发布时间:2022-10-31 11:12:01

❶ 《三毛从军记》播出29年,长大后才看懂,影片要表达的隐喻和暗讽

提起抗战题材的电影,人们想到最多的是《地道战》《地雷战》《小兵张嘎》《鬼子来了》《举起手来》《紫日》《金陵十三衩》等。

一部电影,好于88%的抗战片,却很少被人提起。

它就是1992年由张建亚导演的经典影片《三毛从军记》,电影改编自张乐平“三毛”系列漫画。 从漫画来看,《三毛流浪记》是一出旧时期苦难少年的申诉,而《三毛从军记》则是充满诙谐调侃的讽刺画卷。

张建亚用一种夸张而充满童趣的笔墨,解构了这样一部经典漫画作品。

说到张建亚导演,在第五代导演中,他算是比较特别的一位,张建亚的电影作品与张艺谋、陈凯歌等大导演的主流的宏大叙事背道而驰,讲述的都是小市民、小人物的心声,在当代喜剧电影创作中呈现出多种风格和趋势。

《三毛从军记》将张建亚导演的幽默感发挥得淋漓尽致,其创作特点和风格在90 年代独树一帜。 这是中国早期电影中少有的以漫画改编的黑色幽默喜剧电影,可以说是80、90后的时代记忆。

但是这部影片真正的意义,可以说是“鲜为人知”的。因为过去近30年,我们总是把它当成儿童片看,小时候每到六一儿童节,学校都会组织学生一起观看。

其实,《三毛从军记》不仅仅是一部儿童片,它是一部值得所有成年人去重新认识的作品。

《三毛从军记》在当时有两张海报设计, 第一张是以三毛在敌军回头张望的一幕作为海报的主题。

画面中三毛背朝画面,手持步枪弯腰前行,转头回望神色紧张慌乱,夸张滑稽的五官表情十分吸引观者,令人捧腹。这张剧照视角偏低,从下往上仰拍,使三毛的身体显得更加瘦弱,腿长头小,增强了画面的视觉冲击力。

而画面背景是一排注视着三毛的战友,黑白色调与画面中心三毛鲜艳的绿色军装形成鲜明对比。

第二个版本的电影海报 ,选择与第一幅海报相同的三毛回头张望的剧照,但是采用的黑白木刻版画的表现方式,既与漫画版《三毛从军记》的艺术形式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时又通过民间艺术形式的木刻版画表现方式使主体人物形象更加突出,具有本土民族特色,也更能够获得群众的喜爱。

90年代,电影人物影像与剧中场景相结合,给观众带来了新奇的感官体验,在视觉上更加容易激发观影兴趣。

《三毛从军记》讲述的是无家可归的三毛,随老万一同参军,在军营发生的一系列离奇古怪的事情。

影片以一个经典的漫画人物形象——三毛为主人公,讲述了这个瘦小孤苦的流浪儿在抗战爆发后参军打仗的故事,既有可笑之处,更有可悲之处。

三毛身着不合体的特大号军装,和各种年龄的军人甚至是军痞一起冲锋陷阵,尽管他很认真地投入到战斗中去,但还是常常无意间闹笑话。由于三毛歪打正着的“杰出表现”,甚至在战后得到了蒋介石的慰问与关照,从一个最底层的小兵蛋子成为了师部的勤务兵。

经历了师部生活和丛林野战的三毛,终于等到了战争结束的那一天,头顶上的三根黑毛已经成了白发。复原之后的三毛回到满目疮痍的城市,发现自己仍旧是一个无家可归、无处可去的孤儿。

电影《三毛从军记》中的戏谑调侃所指涉的范围非常广泛,首先,一个突出的、也最明显的层面,是对国民党“大人物”和所谓“抗战神圣”的嘲弄。

赶鸭子上架式的新兵训练,前一秒是新兵训练,下一秒镜头就是赶鸭子。

当影片开头三毛面对征兵的国民党军官说出“老子叫岳武穆”时,电影便已开始了对“大人物”的调侃,因为大人物冠冕堂皇的口号正是“要以无数的无名岳武穆,来造就一个中华民族的岳武穆。”随着剧情的展开这种调侃和嘲弄更加深入。

战争开始前,劳军女郎们送上了一场慰问演出,她们火辣的表演,无疑是对“抗战神圣”的辛辣戏谑和嘲讽。而且军官们的望远镜竟然会自动飞起来,也是颇尽调侃之意。

还有一个片段,一群日本军官在等待吃蛋糕,蛋糕到了,他们像野兽一样鲸吞、蚕食,其中一个人吐出来的葡萄籽,下一秒画面变成炮弹。

小时候看的时候,只是觉得这些人贪吃,直到长大了才真正看明白,这是中国的版图。一个小小的片段,就把日本侵略中国的急迫与残忍表现出来了。

还有一段敢死队喝酒的戏,在悲壮中插进一段闹剧,令人哭笑不得。这是典型的卓别林风格,喜剧的内核是悲剧,影片通过刻画小人物的悲剧,来得到观众的共情。

影片中还有一段,三毛用计智胜敌军后,与“大人物”蒋介石合影却被锦旗挡住了。后来因为抗战有功,三毛又被调去给牛师长一家人当勤务员,给师长太太洗袜子内裤,伺候师长儿子拉屎擦屁股,忙得人仰马翻。

这时出现了一段画外音:“国难当头,自然一切行动都是抗敌救国,反之就是投敌卖国。此时的三毛干什么都应该知道,他这是在为抗战出力。”

这段画外音可看作是对国民党“抗战救国”论调的巧妙调侃,极具戏谑意味。而牛师长一次又次地“再议”,以致贻误战机被迫自杀后,居然被称作是“民族魂”。

还有“大人物”的那句“他们才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更是戳穿了国民党高层的虚伪面目,将所谓的神圣捣得稀里哗啦。

影片中还有好几次画外音:“要以无数个无名的华盛顿,来造就一个有名的华盛顿”。戏仿之中,元语言的调侃和戏谑,使得原本一本正经的文本语言变得更加喜感、有魅力。

电视剧中常常出现的“故事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张建亚的《三毛从军记》中同样引用了这句话:本故事毫无虚构,如有雷同,不胜荣幸。

三毛在影片中是虚构人物毋庸置疑,而当蒋介石这一 历史 人物在新闻片段落中,呈现为由孙飞虎所扮演的形象之时,观众就不得不体验一次“是”与“不是”的辩证过程。

首先,观众既然能认出孙飞虎这名演员,自然也就意味着这是一个假蒋介石;然而,作为一名特型演员,孙飞虎却又主要是以蒋介石的形象出现在观众面前的,换句话说,观众所熟悉的孙飞虎所扮演的唯一角色也只是蒋介石;更何况近十年来,在众多的蒋介石的形象中,孙飞虎所扮演的“蒋介石”更是观众所熟悉的蒋介石的唯一形象,因此,至少对于50岁以下的观众来说,孙飞虎就又正是蒋介石。

于是,眼睛看到的是蒋介石,脑子里又有很多疑问,到底是真是假?这样一种错位,使得观众不得不对该新闻段落的真实性表示怀疑,当三毛这一虚构人物与蒋介石这一 历史 人物发生关系时,其为虚构自是确凿无疑。

而当三毛举着没过头的锦旗和蒋介石合影上报时,时候“小人物”与“大人物”在 历史 舞台上邂逅,我们又觉得这不是一种虚构,因为片中出现了大量报纸的镜头。

“虚实结合”的手法,无疑增加了电影的趣味性。

《三毛从军记》被认为是国内电影界的一次后现代主义的标志性电影实践文本。

影片不仅从题材上把严肃的抗日战争题材,化解为一场对 游戏 的描绘,而且从叙事手法、造型、音乐等方面都显露出戏仿、拼贴等后现代特征。

影片不仅融合了《地道战》的立意、京剧《沙家浜》的场面、《白毛女》的造型、黄梅戏的意境,还把“西班牙斗牛士”、古典音乐、京剧伴奏、电子 游戏 的音乐混合在一起,以一种 游戏 的方式消解战争、 历史 、英雄的崇高感,以及我们以往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念。

片中以古典音乐、京剧伴奏等作为电影的背景音乐,配上三毛的生存窘境,着实增加了电影的喜剧效果。

例如在送葬这种肃穆的时刻,背景的音乐是“迎亲曲”;战争打响的时候,动员号变成了“婚礼进行曲”,解构了葬礼的神圣感和婚礼的仪式感,只剩下观众们的笑声和欢呼声。

水中劳军的场景中,表演变成了中国国粹——京剧,完全还原了戏曲中的伴奏、服装、唱腔,塑造了一个三毛版的岳飞,甚至连日本鬼子都画上了脸谱;样板戏《沙家浜》中的芦苇荡中隐藏着新四军战士,出现在三毛的梦里,跟样板戏中的鼓点、动作、念白如出一辙。

《三毛从军记》中的插曲,接近于说唱的曲风,歌词:

歌词配合三毛和军营生活的格格不入,快节奏的画面剪接,充满想象力和趣味。

有些音乐加强气氛渲染,这些音乐未必能突出漫画改编电影独特的艺术表现力,但它通过局部的强化,增强了全片的艺术感染力,提升了影片的质量。

影片还把动画片放到真人的电影中,将人类无法演绎的片段,交给后期动画,无疑是后现代喜剧的另一出路。

影片中人物被车压成了纸片人;人物撞在玻璃上留在的轮廓;头部被榔头砸碎后腿仍然在动等, 都是借鉴于动画的表现手法,这样的喜剧元素,无疑让张建亚的喜剧电影树立了自己鲜明的风格。

如《三毛从军记》中,三毛在村庄和小女孩打倒了日本兵后连续出现了两段幻觉或梦境,第一段为归隐田园最终与女孩结婚生子;第二段为继续参加革命报效祖国。

这表现了三毛内心矛盾复杂的心理,一方面他对女孩还有平静和谐的生活充满了美好朦胧的向往和幻想,另一方面他又受当时 社会 环境影响希望杀敌报国参加革命。

这两段心理动作的描写,体现了三毛在战争中的迷茫与矛盾,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表现了他的单纯和善良。

《三毛从军记》这部电影是不是巅峰不敢说,但肯定是很难逾越的高峰。

如果以儿童的视角和心灵去观察它、感受它,本片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它较好地吻合了儿童电影的“快乐原则”,适应了儿童观众的 游戏 心理,热闹、好玩、情趣盎然。它极尽幽默,带着法式风骨,热闹的地方让人狂笑。

在 游戏 规则中,一切都是荒诞的。影片对道具、场面、情景的 搞笑 做到了极致,从头到尾都贯穿了这种能适应孩子们的 游戏 心理的场面和细节,自然能够获得儿童的认可和喜爱。

但实际上,本片并不仅仅是一部儿童电影,而是一部具有特殊风格的喜剧影片。

这部电影以鲜明的人物形象、荒诞的漫画风格和夸张的滑稽表演结合在一起,不仅仅是为了营造喜剧氛围而“ 搞笑 ”,更在嬉笑之间以一种后现代的方式展现出对战争的深刻反思。

它绝对是国产黑色喜剧的巅峰,夹杂了关于战争、人性、人生的思辨,画面语言、剧情节奏、剪辑独树一帜。

电影的结尾,也是对漫画最后一页的神还原。

影片塑造了“小人物”在现实困境面前所表现出的无力感、绝望感,这样更接近观众的生活,刺激观众的心理。通过疯狂的 游戏 化和黑色幽默相交织的拍摄方法,将小人物的小事件展现得淋漓尽致。

它的黑色讽刺,只点到为止,却入木三分。

影片结尾一句“完了”,把电影里、银幕外的所有人拉回现实,战争完了,电影完了,小角色也完了。 三毛和老万得以保全性命,却说明了一个事实:小把戏只能是小把戏,小人物永远是小人物,他们构成了 历史 ,推动了 历史 ,却被默默遗忘在 历史 的深处。

《三毛从军记》这部电影由许多伏笔和巧合横空交错,彼此结合,破天荒地把幽默建立在国家和战争之上。

影片的叙事显示出导演的掌控能力和自信,演绎了一个完整的故事,段位之高,立意之巨,足以甩开那个年代其他的喜剧片几百条街,这正是这部影片的引人入胜的根源所在。

所以,请记住这部优秀的电影,《三毛从军记》。

——END——

❷ 《海报里的英雄》感人肺腑

图为《海报里的英雄》海报。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之际,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特别制作、以连续5集的方式播出大型综艺节目《海报里的英雄》,在观众中引起热烈反响。

电影海报曾是城市街头的一道风景,更是很多人心中的一抹亮色。作为一种集束性很强的艺术形式,电影海报是电影作品的符号化表达,是电影形象的突出再现,并蕴含着电影主题的气势和力量。长期以来,电影作品依靠海报而极大地增强了 社会 传播度。一张海报,既浓缩着电影作品的重要元素,也呼应着 社会 大众的审美期待。在这个艺术生产与传播发生极速变化的时代,电影海报作为艺术欣赏的一种特殊途径,能引发公众的美好回忆和 情感 共鸣,这种“传统艺术”依然体现出强劲的生命力。《海报里的英雄》就从这一视角出发,引领观众进入一个丰富广博的艺术世界。

当代中国电影发展史上,表现和反映中国人民为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而斗争的 历史 ,是一个从未间断的重要题材领域。深受广大观众喜爱的抗日战争题材电影,生动反映艰苦卓绝的人民战争,塑造了无数出生入死的英雄形象。这些形象作为艺术典型深入人心,而作为这些形象的延展和强化,电影海报为人们深化记忆发挥过十分独特的作用。《海报里的英雄》通过电影、海报、电视等艺术的融合,立体再现了记忆里的英雄形象。围绕一部电影,打开一张海报,借助访谈、回忆、欣赏、评价以及片段再现等方式,观众感知抗战 历史 ,也感知电影发展史。《海报里的英雄》是电视综艺节目的新尝试,在文化内涵上有自觉的提升,在艺术品质上有自觉的追求。它是对革命 历史 中英雄人物的致敬,对抗战电影中英雄形象的礼赞。

《海报里的英雄》精选10部有代表性的经典影片,从不同侧面展开一段艰苦卓绝的 历史 ,彰显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民族气节,展现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表达中国人民诚挚的爱国情怀,反映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抒发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必胜信念。为民族独立、自由、解放而付出青春、生命的一个个英雄人物,既是在银幕上生动展示的形象,也是在海报里矗立着的雕像。10部电影,打开抗日战争 历史 的不同阶段和不同侧面,也串接起一部抗日英雄的人物群像。这些人物形象,曾经是一代人的深刻记忆,也历经了几代人的传承,更需要在新时代不断弘扬。《海报里的英雄》贯穿和坚守着这一鲜明主题,并把这种精神传承与当代中国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民族革命战争中凝聚起的精神力量与改革开放的时代精神之间的共同追求,爱国主义、理想主义在新时代的新要求,都在节目中得到生动呈现。

对英雄心怀崇敬,浓墨重彩地记录英雄、塑造英雄,是当代中国文艺创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使命,更是全 社会 应当筑牢的信念、意识。从这个意义上讲,《海报里的英雄》具有多重而深刻的时代意义和 社会 价值。

(作者为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 人民日报 》( 2020年09月10日 20 版)

❸ 你喜欢电影《撼沙》中的哪个角色

电影《撼沙》最近官宣了一张烟雾缭绕的海报,影片定位献礼片,大家就在脑海中迅速以固定的“公式”去了解这部来者不凡的大作!首先自然是剧情故事,按照以往的惯例,同类型的作品多以有代表性的人和事件为故事核心,用真人真事去表达正能量的一些东西,而这部影片的故事也是走的这条路线。

新电影根据“时代楷模古浪县八步沙‘六老汉’三代人先进群体治沙造林的感人事迹”进行改编,对于这个真实事迹相信很多网友早有耳闻,如何将真实和艺术完美融合到期一起成为了大家的期待,毕竟很多观众是因为“油腻”而不喜欢一些献礼题材作品,改编的难点还是有的。

电影《撼沙》的主演阵容也挺符合献礼片的风格的,先不说知名度,演技实力方面的确没得说!

主演李幼斌,这可是一位妥妥的老戏骨级别的实力派演员,出演的影视剧作品经典程度相当的高,尤其是大家熟悉的《亮剑》中的“李云龙”,那可是将“抗日神剧”按在地上摩擦的经典之作啊,将中国军人的狭路相逢勇者胜的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至今依然在收视排行榜上占有一席之地,可以说是百看不厌。

像李幼斌老师这样的老戏骨,他们的影响力是由内而外的,所以特别适合这种有着重要意义的作品,既有说服力,也有深厚的群众基础,让大家更容易接受对于现实的一些“挑战”。

另一位主演黄渤,他同样也是一位在观众心目中占有十分重要位置的演员,没有颜值优势的他从小人物一路从来,稳扎稳打的演技和“高配”的情商让很多观众喜欢上了这个“青岛小哥”,那耀眼的票房成绩就是他人气最好的证明。

虽然黄渤是一位特别有娱乐精神的明星,也饰演过许多让人捧腹大笑的喜剧作品,但是他认真起来真的像是换了一个人,所以大家对于黄渤出演献礼题材作品,这种偏严肃风格的作品完全没有担忧,反而更期待颠覆心中的那个黄渤形象。

魏晨出现在主演列表中的确让大家十分的惊喜,从刚刚出道时走偶像路线的他,到现在接连在大片中出现的他,除了资源和形象越来越好之外,他的演技也日渐娴熟,看来他也早已经参透了只有演技派才能稳稳走下去的道理。

时尚帅哥出演这类题材的作品,一定会有颠覆性的角色带个大家惊喜,虽然官方还没有宣布魏晨具体的形象,但是大家早已经有了预感,说不定又是一个刷新你对他印象的人物。

另一位年轻主演黄轩也是一位让大家兴奋的演员,虽然带着年轻标签,但是在荧幕上各种角色来者不拒,一次又一次让大家感受到了他的拼!

拥有帅气外形的黄轩丝毫没有让大家失望

❹ 电影《八佰》为什么会直接在网络上爆红

《八佰》票房突破8亿元,单日上映破亿,评分高达9.2分。除了影片本身确实好看之外,还有什么因素推动影片成为了爆款呢?
影片取材自1937年淞沪会战的最后一役,讲述了史称“八百壮士”的抗日战士,固守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阻击日军的故事。
抗日战争作为中华民族的共同记忆,对于每个中国人来说都具有强烈的感知力。家国情怀使得影片具有全民主流话题的属性,结合当下,影片精准抓住了目标受众的痛点,满足了人们对家国情怀的认同,传递了整个中国社会认同的价值观,观众着实被情感消费了一把。
要了解一部电影成功的背后,影片宣传的历史当然也要一并了解下。2018年4月《八佰》杀青2019年6月《八佰》定档后撤档2020年8月
《八佰》从2018年4月正式杀青,到2019年上海电影节定档撤档风波,再到如今,《八佰》上映之路委实曲折,给影片足足的话题热点,也给了人们满满的心理期待。
10年筹备、4年制作、摄制历时近1年、1∶1实景还原拍摄、3次重启、40次改稿、18个月搭实景、1500名剧组人员、7个月演员军事训练、499天筹备、230天拍摄、国内首部IMAX全程拍摄……这些介绍反复强调着影片的品质,为接下来的口碑做铺垫。
国内电影市场,口碑对于观众观影决策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观众对优质内容的需求已成为市场刚需,对影片口碑的反应速度也越来越快。

❺ 有苏联击败关东军的抗日战争片

当然会,苏联1945年8月8日才对日宣战。然后进攻并消灭日本关东军。那个时候抗日战争都快打完了。

❻ 铁道英雄什么时候上映

铁道英雄上映日期是2021-10-01(中国大陆)。

《铁道英雄》是由杨枫执导,张涵予、范伟、魏晨、周也、俞灏明、森博之主演的抗战剧情片。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山东临城一支抗日地下组织与敌人斗智斗勇,殊死捍卫家园的故事。该片于2021年11月19日在中国大陆上映。

2021年9月20日,由杨枫执导,张涵予、范伟、魏晨、周也、俞灏明主演的电影《铁道英雄》发布定档海报和预告,宣布重新定档11月19日。据悉,该片原计划于2021年国庆档上映。电影《铁道英雄》根据发生在1935年-1945年间,洪振海、王志胜等“鲁南铁道队”抗战英雄的真实事迹改编。

制作发行

2021年5月26日,该片发布“准备行动”版预告;9月20日,该片剧组出席第十一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开幕式红毯,导演杨枫,主演张涵予、魏晨、俞灏明共同亮相。宣布影片于11月19日全国上映,同时发布定档预告和定档海报。

❼ 一部20年的少数民族抗日的电影,只看过贴在墙上海报,一个女的抱着机枪,好像叫什么女

《莽女追魂》。

❽ 周冬雨新片《鹦鹉杀》杀青,预计2023年上映,这是一部什么主题的影片

周冬雨新电影《鹦鹉杀》在6月初杀青了,预计会在2023年上映,这是一部以“杀猪盘”电信诈骗为主题的影片。

期待周冬雨重回大荧幕,给观众们带来好的电影,也非常期待厚积薄发的章宇的表现。期待这部会对世人有一定警示作用的影片上线。

❾ 如果让你选一部红色经典拍成电影,你会有哪些办法与创意呢设计一份海报来表现吧!

1、《闪闪的红星》是由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制的中国儿童红色电影。该片由李昂、李俊执导,祝新运、赵汝平、刘继忠主演主演。于1974年10月1日上映。

2、《刘胡兰》拍摄于1996年,由山西电影制片厂出品,是沈耀庭执导,池华琼主演的战争剧情片。该片讲述了女英雄刘胡兰的英雄事迹。

3、《南征北战》是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的军事影片,由成荫、汤晓丹联合执导,陈戈、冯喆、汤化达等主演,于1952年上映。

4、《地雷战》是由唐英奇、徐达、吴健海执导,白大均、张长瑞、吴健海等人主演的战争片。该剧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各村民兵联防运用地雷战术,歼灭了进犯的日军,取得反扫荡胜利的故事。

5、《红色娘子军》是由上海电影制片厂出品的战争片,由谢晋执导 ,祝希娟、王心刚等主演,1960年7月1日上映 。
我觉得我要是想嗯拍成电影的话,就觉得《智取威虎山》那部电影特别的好,我觉得对于红色记忆也是一种传承。
当下影视界兴起了新一轮的红色经典改编热潮。在此背景下,笔者以《林海雪原》为例,来探讨由红色经典改编的电视剧、电影的若干问题,并对不同艺术形式的描写手法进行分析,目的在于研究和探寻红色经典深受人们青睐的原因。

一、红色经典产生的时代背景

新中国成立后,面对复杂的外部环境,国家主流意识形态要从各方面加强,红色经典成为当时传播文化意识形态的主力军和主流的文化意识形态。红色经典的含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红色经典是指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至1976年“文革”结束之前以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为背景、以革命斗争为题材内容的文艺作品,包括红色小说、红色歌曲、红色电影、红色戏剧(主要是“样板戏”)等。广义的红色经典则是指凡以革命年代为时代背景、以英雄事迹或英雄人物为表现内容的所有经典文本,除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红色经典的母本外,还包括1990年以后出现的各种衍生文本,如重拍或新拍的关于红色经典的影视剧、由当红歌星翻唱的红色经典歌曲等。红色经典本身是一个在“文革”后期产生的词汇,最初指的是“文革”时期创作的革命样板戏,后来被怀旧的人们泛化到用以指称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指导下创作的,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政治运动和普通工农兵生活的典范性作品。红色经典作品主要出现于20世纪50至70年代,这些作品都不可不避免地沾染了当时的政治色彩。红色经典的建构是有意识、有计划地把文化生产和经典的两个过程结合起来,比如作品刚刚创作完成就被奉为经典之作,或开始创作时就当成经典来创作,“文革”期间样板戏的创作堪称典型。这似乎违背经典创作过程中自然形成的过程,而这种方式又是一种快速的飞跃的创作方式和理念,它与“文革”时期的革命要求完全相符合。这种创作方式也符合“文革”时期的时代特点,以至于在“文革”结束后受到了一些读者的诟病。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当下社会又兴起了新一轮的红色经典的改编热潮,这说明虽然这些红色经典有着浓重的政治文化色彩,但是在创作上都吸取了中国文学创作的多种艺术手法,刻画出了一批生动的具有现实主义精神的英雄形象,而这些形象有着巨大的榜样作用,能够不断地教育和鼓舞一代代人。当时创作的红色经典有很多,而《林海雪原》的发行量在红色经典中位居前列。同时《林海雪原》被后来的人们改编为不同的影视作品,而在不同时代所产生的改编影视剧也有着不同的含义。

二、《林海雪原》的内容与改编

《林海雪原》是曲波根据自己的经历创作的长篇小说。讲述了解放战争初期,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压向东北。在我军后方,国民党又组织了一些伪满洲国官员、地主、恶霸、流氓、大烟鬼等组建所谓的“中央一号队伍军”,不断进行军事骚扰,疯狂地烧杀抢掠,闻所未闻的邪恶。为了清除匪患,少剑波带领一支36人组成的小分队,插入到白雪皑皑的森林,与不同类型的敌人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小说问世后受到了热烈的追捧,其中很多经典的桥段被人们牢记,如杨子荣深入土匪老巢与土匪头子座山雕的对话:“天王盖地虎,宝塔镇河妖,莫哈莫哈,正晌午说话,谁也没有家,脸红什么?精神焕发,怎么又黄啦?防冷涂的蜡。”这些经典的话语表现出了小说主人公的机智与勇敢。此后对于这部小说的改编有很多。不同时期改编的版本体现了不同时期的时代背景下人们对于红色经典的解读。

阅读全文

与抗日题材电影海报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真心英雄电影粤语迅雷 浏览:972
一部与玩偶有关的电影 浏览:519
马克鲁法洛在一部电影中 浏览:32
边框带电影字幕的软件 浏览:825
孩子的世界电影剧情介绍 浏览:465
怎么把电影制作成短视频 浏览:865
还有没有最新的电影 浏览:327
基微电影在线观看 浏览:874
有哪些动漫电影值得看 浏览:592
药物昏睡电影在线观看 浏览:863
网络电影分账是多长时间的 浏览:632
四平青年免费播放的电影 浏览:707
军火贩电影迅雷hd 浏览:807
魔兽世界电影界面如何切回来 浏览:898
最新hifi电影播放器排行 浏览:156
百度网盘电影在线资源网站 浏览:632
一头牛劈两半是什么电影 浏览:928
韩国理论草民电影天堂网 浏览:675
怎么在微商买电影票 浏览:896
电影你好李焕英剧情分析 浏览: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