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么是影视中的节奏
影视中的节奏就是给人心里的感觉。如果你感觉看电影觉得舒畅。没有紧张感。能够充分体会主人公的内心,和电影营造的氛围。那就是比较慢的节奏,如果你感到紧张,很希望知道接下来发生什么。希望看到结果。或者让你觉得难受。那也许就是快节奏,当然也有时。慢节奏也能让你喘不过气。。。用心体会很简单 的
2. 什么是「电影的节奏」,「文章的节奏」呢
电影的节奏也是电影的曲线。玩过影视合成软件的应该知道曲线(curve)的重要性,无论是拉镜头还是做效果都离不开对曲线的灵活运用。在最近看的《了不起的盖茨比》里,开头东西egg岛的镜头柔滑地推拉加上优美的配乐,档次立马就体现出来了。虽然曲线没有出现在画面上,但我们却似乎被一条曲线牵扯着漂游在了电影里。撇开剧情不谈,曲线在电影里无处不在,抖动的镜头也是曲线,制造紧张的气氛,疯狂炫目的彩色也是曲线,迷幻而醉人。文章的节奏也是文章的曲线。以前我看到过一张图,反应不同层次的推理小说的线索连线,深以为然。故事的起承转合只是宏观的曲线,更加微观的故事线索所串联而成的曲线,往往令人咋舌、为之称道。我们经常说什么和什么终于串成一条线了,谜题终于解开了也就是这个意思。
3. 电影节奏具有哪些功能
带动气氛,比如动作电影,节奏激烈,快速,可以使得动作看起来热血澎湃,激动人心。战争片,好的节奏,可以使得战争气势恢宏,让人震撼。
4. 什么是「电影的节奏」、「文章的节奏」、「语言的节奏」
节奏,是一切变化过程的起抑转合、风格韵律。变化者可以是:韵尾、音调、情绪、色彩、意象等。 以里尔克《致俄尔甫斯的十四行诗》中的名诗 “纵使这世界转变” 为例: 纵使这世界转变 云体一般地迅速, 一切完成的事件 归根都回到太古。 超乎转变和前进之上, 你歌曲前的歌音 更广阔更自由地飘扬, 神弹他的琴。 苦难没有认清, 爱也没有学成, 远远在死乡的事物。 没有揭开了面幕。 唯有大地上的歌声 在颂扬,在庆祝。 意象:首段——寥阔,虚空(“一切都回到太古”);次段——飘逸自由;“苦难”至“面幕”——沉郁;尾两句——热烈。 音调:首段——深沉,没有哪个音节突出,每句字数也是一样,韵尾比较平稳;次段——高扬,长短句形式更自由了,韵尾是上扬的第二声;“苦难”至“面幕”——低落;尾两句——奋起,“在颂扬”,“在庆祝”,两短句,节奏加快,而两句韵尾由上扬的第二声和感叹号似的第四声组成,很有音乐性。 色彩:此诗本没有谈到色彩,但是最后一句,“大地上的歌声”,似见辽阔大地,篝火跳动。因此在这种通感的联想下,尾两句就具有了火红热烈的色彩。 这是几个部分,分开了讲的。但是我觉得这个诗最好的一个部分,是它的意象、音调(韵尾的升抑)、色彩、内容等,都是非常配合的,尤其在尾两句,热烈的色彩、奋扬的音调、洪荒的意境、神秘主义的意象,完美融合,把全诗推向高潮,又戛然而止。读到这里,简直听到那大地上的热烈歌声,在激起热情的心灵中不断回响啊!我第一次读到这诗是在夜里十二点钟,然后昏沉的脑袋突然就清醒了,然后激动的跳下寝室的高低床,走了几个来回,然后。。。跑出去在午夜大街上飙了两个小时单车,精疲力竭了跑回来。。。上床睡觉。。。(神经病。。)
5. 有哪些快节奏的电影
关于快节奏的电影,其实有很多,关键是看你要如何定义快节奏。在我印象中,快节奏应该指的就是那种整体的叙事节奏比较快,情节和场景切换比较快,故事的途推进比较迅速,没有拖泥带水,没有絮絮叨叨,看上去有那种一气呵成的感觉。
听剧情就感觉很爽了,看电影就更爽了。通过手持摄影机的拍摄,给出了一种伪纪录片的感觉,同时打斗的动作设置的非常凌厉,都是致命的杀招,没有几个回合就有人倒下。整体的股市节奏的推进也是非常快的,场景的转移也是很迅速的。
因此,我推荐观看《谍影重重》三部曲,快节奏,非常值得看。
6. 怎样把握电影节奏
要想弄清楚这个问题,就首先要理解“节奏”这两个字的含义。这个词语我们每天都在接触,音乐,我们的话语,敲打声,机器的转动,电影,电视,建筑,它无处不在,参杂在很多事物的中间。但我们又很难用确凿的文字来解释这个名词,因为它是存在于我们每个人内心的一种内在感受,人与人之间是有差别的,所以这种感觉也是不同的。就是一百个人去听同一首曲子,他们都会说这首歌的节奏不错,可这个“节奏”在每个人身上却有不同的感触。
节奏是一种运动模式,是运动的周期性特征,他有动作的连贯性重复性。(摘自课本)可以看出,节奏是一种有明显时间性质的东西,节奏也是一种很玄的东西,我们都能感受得到,但只是意会,不能言传。
节奏在影视艺术中同样也是这个样子,正因为有了它的存在,电影中画面连贯性才显得更加自然,它就像一个个大头针一样。也正因为有了它的存在,影视剧也更加变得玄了起来。
在影视艺术中,人物的动作,镜头的运动等等都是节奏形成的要素,而影视艺术相对于音乐而言,节奏已体现的不是那么明显了,完全是观众的一种感受。
要把握影片的节奏,首先要理解影视剧作品中节奏的行程要素。
社会发展到今天,电影由无声进入到有声时代,电影艺术更明显地衍变成一种视听的艺术,故电影中的节奏主要是:1.画面的节奏,2.声音的节奏。
影响画面的节奏包括:1.摄影机的运动,2.剪辑节奏,3.拍摄对象的运动;声音的节奏包括:1.语言2.音乐3.音响。
以上画面和声音的节奏在课本中已写的很是详尽,这里就不再多写,主要研究的问题是如何把握节奏,重点是“如何把握”而不是“节奏”。把握节奏,就是要使节奏符合观众的口味。观众在看电影的时候(只谈节奏),会产生一种莫名的节奏感,所谓“节奏感”是指在“节奏”这一客体地作用下,大脑皮层产生兴奋,从而引起一系列的心理活动,而后通过神经中枢协调统一支配生理机能——即人的肢体和器官,准确的完成符合节奏律动地肌肉或肢体动作技巧地能力。(摘自网络)
而节奏,在前面已提过,是一种有规律的,连续进行地完整运动形式,用反复、对应等形式把各种变化因素加以组织,构成前后连贯的,有序的整体,是抒情性作品地地重要因素。因此,要让观众产生一定的节奏感,才能引起观众的共鸣,在这一过程中,又回归到了主体——节奏,把握好节奏,就是把握住了观众的心理。
下面就到了本文的重点——怎样把握影片的节奏呢?
影视剧是一个声音和画面结合的产物,所以在以下评述中,也都是将声音与画面结合起来述说的。
一部影视作品中,在全片中的节奏是不一致的,需有张有弛。影片故事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在这个过程中节奏的大致方向是由慢到快,在回落的过程,就像一个山峰一样。而在一些小的段落里面也是如此。在李安导演的《卧虎藏龙》里面的第一场打戏,章子怡和杨紫琼打斗,章子怡去偷剑,被人发现后,仆人开始大喊,捉贼,此时无源声音鼓声开始进入,随着打斗画面及动作的快慢,鼓声也随之变化,这时鼓声就像是人的心跳一样,自己已于画面,声音融为一体了,打斗结束,鼓声也随之消失,让我们紧张的心情平静了下来。这一段戏中,声音与画面结合的天衣无缝,若没有了声音,观众身临其境地感觉绝对严重缺失,就像吃菜没有味道一样,若要没有了画面呢?那就更不用说了。所以声音和画面是互相互补存在的,共同控制着影片的的节奏,该缓则缓,该疾则疾。当然创作者必须考虑到观众的感受,若一个影片从一开始节奏就特别快,一直到最后,那观众看起来就会很累,精神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若要太慢,那估计全场地人都要睡觉了。重要的就是要有张有弛,有地放失。这一点上,做的最完美的当属《幻想曲2000》,该片是由迪斯尼影业拍摄的,于2000上映,《幻想曲》其实早已在1940年就诞生了,《幻想曲》已成为迪斯尼动画库中最具有历史和纪念价值的资产。改头换面地《幻想曲2000》仍源用沃尔特叔叔将动画与古典音乐结合的思想。全片的主要部分都是动画,只有在一段音乐与另一段转换时才会出现人。这部影片中包含8首古典音乐:1.第五交响曲,2.罗马之松,3.蓝色狂想曲,4.第二号钢琴协奏曲快版,5.动物狂欢节,6.魔法师的学徒(该版本在1940幻想曲就有),7.威风凛凛进行曲,8.火鸟组合。利用动画来展现音乐地意境,使影片的创意和构思更加天马行空,更具观赏性。节奏配合音乐,画面也配合着音乐,让我们的心随之舞动,确实是一场视听的盛宴。由于本片再创作时,音乐是现成地,创作者所做的就是如何在其中添加画面。音乐占得了主要位置,音乐的节奏明显在控制着画面,所以《幻想曲2000》在节奏上使无人能敌的,画面和音乐配合得配合地如此的恰到好处。高音时,画面具有冲击力,低音时,画面平静,节奏感油然而生,剩下的就是享受了。
音乐固然在影片的节奏中起了重大的作用,但我们不能抛弃最原始的因素——剧本。一个影片的故事情节是全片的之架,若故事情节的安排不妥当,再好的音乐来进行渲染,再棒的剪辑手法,也都于事无补。由彭氏兄弟执导,在07年拍摄,郭富城主演的《C+侦探》,就是这样的一片子。整体上看,它是一部悬念破案的影片,但影片整体节奏太慢,剧情的设置也太过牵强。可其中也有一些段落可圈可点。有一段戏中,郭富城跟踪一个女人,女人进入一个房间,郭富城贴在门口偷听,突然被那个女子拉进屋里,郭富城被这个女的按在墙上,互相对视,此时只有房间内钟表滴滴答答地声音,然后画面随着钟表的声音的节奏,变换镜头,不规则的镜头组接,卡镜头法都很好体现了当时两人地心理状态,也抓住了观众的心理。十分得精彩。但就全片来说,他的节奏把握不准,不够悬念化。
总体来说,节奏是一个很难捉摸的东西,是一个人的内心感受,有可能听一首歌,看一部电影,你觉得节奏不错,其他人厌恶的透顶。想把握好他不是件容易的事。因为人本身就是一个具有思想的东西,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创作者唯有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感觉,来进行画面的剪辑和声音的添加。
电影制作得最后一道工序就是声画合成,也是一项集其大成的创作工作,总的来说,这里不应是声音跟画面,也不是画面跟声音,而是画面与声音合起来把“戏”表现出来,共同将影片的节奏传送给观众。可见声音和画面,缺一不可。在把握节奏时,也不能只考虑到一个方面,而要全都兼顾到,更要兼顾观众地感觉。从整体上看,把握节奏,更应当从剧情,等方面着手。
总体上,对于影片节奏的把握认识也就这么多。我想用书中的一句话作为作为本篇文章的结语——艺术之所以为艺术的,是他的节奏地感性特征,即对节奏的把握和体验是一种完全感性的东西,而不是某种机械化的,僵死的事物。
7. 电影节奏具有哪些功能
带动气氛,比如
动作电影
,节奏激烈,快速,可以使得动作看起来热血澎湃,激动人心。
战争片
,好的节奏,可以使得战争气势恢宏,让人震撼。
8. 电影的节奏感
整个影片的节奏,是由剧情发展的快慢、蒙太奇各种手法的运用以及动作的不同处理等多种因素造成的。这里说的不是整个影片的节奏,而是动作的节奏。
在日常生活中,一切物体的运动(包括人物的动作)都是充满节奏感的。动作的节奏如果处理不当,就像讲话时该快的地方没有快,该慢的地方反而快了;该停顿的地方没有停,不该停的地方反而停了一样,使人感到别扭。但在这里要注意是,这里是两个概念联系在一起的,不是分开的,“速度”是“节奏”的一种表达形式,但“速度”不等于“节奏”。
有人说“节奏”快了,是不科学的,“速度”可用快慢来衡量,而“节奏”则应以高、低、强、弱、紧张和松弛来衡量。这一手段是电影的灵魂,它体现了故事情节发展的脉搏。
9. 营造影视影片节奏的剪辑手段有哪些
首先得依据你画面中的景别范围来剪辑
依据人物的行动动作的速度或者剧情的紧张程度来剪辑
光线影调的变化来剪辑
镜头的运动位置(例如跟镜头的侧跟节奏感最强,必须遵循轴线原则)
蒙太奇的使用(例如叠化能够缩短叙事时间,加快叙事节奏)
导演的风格(因此剪辑也得有导演思维)
演员台词、音响和音乐的变化也对影片节奏的剪辑有着重要的影响
注意:这些都是教科书上有的,但对于优秀的剪辑师来说,必须注重细节,依据原有条件进行剪辑,最重要的还是要学会把握节奏,毕竟找到节奏很容易,而把握住这一瞬间的剪辑点把握节奏就要依赖剪辑师的水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