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波斯语课》的硬核:在黑色幽默下的因果报应,令人唏嘘
老周
摘要:最近二战集中营题材影片《波斯语课》颇受好评,在沉重的话题下,从看似不可思议的黑色幽默下,折射出人生的命运在冥冥之中早就伏下了因果报应的必然,实在令人唏嘘不已。
图1:《波斯语课》的海报
最近由俄罗斯、德国和白俄罗斯三国联合拍摄的影片《波斯语课》颇受好评,豆瓣评分高达8.5分。老周也看了,确实很有感触,对人生更有了一份领悟。从看似不可思议的黑色幽默下,折射出人生的命运在冥冥之中早就伏下了因果报应的必然,实在令人唏嘘不已。
图2:《波斯语课》的豆瓣评分高达8.5分
这部影片是在二战的大背景下,要说战争片吧,几乎没有战争场面,确切说是集中营题材,说起二战集中营自然首先就是纳粹的死亡集中营,即便今天提起,依然使人感到丝丝寒意。集中营题材的影片,其实也不少,而且大都是堪称经典的佳作,像《辛德勒的名单》、《裸露在狼群》、《逃离索比堡》等,在这些集中营题材影片中,除了像《美丽人生》没有真实的原型之外,大部分都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所以 历史 感分外厚重。
而《波斯语课》也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如果不是片头赫然出现这句提示,恐怕让人很难相信, 历史 上还会有这样的事发生过,实在太不可思议了,真应了这句古话:“善恶有报,报应不爽”。
第一个因果,影片一开始,一卡车犹太人被押往集中营,卡车上一个人想用一本波斯语早期版的《圣经》来换点吃的,虽然说这本《圣经》在正常情况下,文物市场上肯定是价格不菲,但此时此刻,真的不如一个面包。所以这人甚至表示换半个面包都可以,但男主却还是同意用一个面包换了这本书。可能所有人都会觉得男主太傻,但恰恰是个看似极为愚蠢的交易救了他一命。
图3:波斯语《圣经》成了救命符
车还没到集中营,押车的党卫军士兵就将车上的人赶下来,就在树林里分批枪决。听到响起的枪声,所有的人都知道是什么情况了。轮到枪杀男主这一批人时,男主就机智地主动提前趴到地上,当党卫军上前要来补枪时,他就高举着这本波斯语《圣经》大叫:“我不是犹太人,我是波斯人!”
巧的是集中营的党卫军上尉科赫一直让人寻找一个波斯人,还给出了十个肉罐头的花红悬赏,于是男主就被带到了集中营,从此以后他就有了这本波斯语《圣经》扉页上的名字——朱恩·雷扎。
第二个因果,原来党卫军上尉科赫要找波斯人,是为了给自己教波斯语,这也是片名的由来,也是影片最大的因果。
雷扎当然不会波斯语,他只好说自己父亲是波斯人,母亲是比利时人,自己从小生活在欧洲,所以只会说,不认识波斯文,更不会写。科赫就让他每天教自己四个单词——后来增加到四十个!于是雷扎只好挖空心思自己来编这么多单词,每天凭空编造四十个单词,这怎么弄?还好科赫让他帮厨,每天负责分饭,同时还要抄写犯人名单,他就利用这个机会询问犯人的名字,记录名单上的名字,并根据这些名字的词根来编造单词。
图4:雷扎给科赫上“波斯语课”
但是有一天,科赫问雷扎“树”怎么说,雷扎回答说“radj”,不料科赫马上想起之前雷扎说过“radj”是面包的意思,于是他认为雷扎根本不是波斯人,他本来就一直有怀疑,所以给送雷扎来的党卫军士兵的奖励也只有两个肉罐头,而不是事先说好的十个,要等确定了之后再给八个。所以,科赫立即将雷扎暴打了一顿,还让人把他送到了劳动强度最大的采石场,并让人“好好照顾”雷扎。果然雷扎不堪重负病倒了,不过雷扎在昏迷中用“波斯语”喃喃呼喊妈妈,这才让科赫相信他是真正的波斯人,就把他送到医务室治疗,痊愈后继续让他教自己波斯语,之后还几次救了雷扎,为此还和上级做交易保下雷扎。还有一次雷扎主动和另一个犹太人替换,随“转运”犹太人一起离开——所谓“转运”其实就是押出去处死,科赫闻讯马上赶来,甚至和押送的防卫军拔枪相向,坚持把雷扎带了回来。最后当盟军逼近集中营,纳粹开始销毁和集中营有关的所有证据,就在准备将集中营里幸存的犹太人全部杀掉之际,科赫将雷扎带出了集中营,放了雷扎一条生路。
图5:雷扎就像九条命的猫,最终从集中营中幸存
第三个因果,由于科赫对雷扎很关照,给他额外的食物,雷扎把食物带回寝室,还给别的犹太人分享。这在当时情况下,绝对是难能可贵的,在集中营里一根香肠那都要比黄金还宝贵。后来,集中营送来一批英军战俘,其中就有一个真正的波斯人,有个党卫军士兵一直不信雷扎是波斯人,就想让两人当面对质。这可以说是雷扎最惊险的时刻,但这个波斯人却被杀了!杀波斯人的就是得到雷扎食物接济的犹太人,他还主动承认了,结果自然可想而知——被这个党卫军当场枪杀!雷扎也因为自己的善良慷概,躲过了一劫。
第四个因果,雷扎逃出集中营遇到了盟军,向盟军介绍集中营的情况,负责调查的盟军军官问他是否记得曾经在集中营里犹太人的名字,哪怕几个也好,因为德国人已经将所有的相关资料都销毁了。雷扎说他记得2480个犹太人的名字,这当然没人相信,但是他一个一个念出这些名字的场景,绝对令人震撼!原因也很简单,他就是用这2490个人的名字词根编造了2480个单词,而且这些单词他都记得非常清楚,因为只要搞错了搞混了,他自己的性命也就没了。
雷扎用来保命的波斯语单词,最终成了控诉德国种族灭绝的罪证!
图6:德国人将集中营所有的证据都销毁了
第五个因果,科赫为什么要学波斯语?他自己说是有个哥哥在伊朗德黑兰,所以他想去德黑兰开一家餐馆,而实际上他在给自己准备后路。影片最后他将雷扎送出集中营,自己则逃到附近一处小机场,用伪造的护照逃往伊朗。在德黑兰机场,他用雷扎教他的“波斯语”和海关人员对话,但他的“波斯语”没有人听得懂,因此引起了怀疑,随即被扣押,这时科赫相当抓狂:“我的波斯语你们为什么都不懂?!”
最终波斯语还是没能救得了他。尽管他在集中营里只是负责后勤,正如他自己所说,如果是在和平年代,他可能就是个厨子,而且他也从来没有亲手杀过人,但他却仍然无法洗脱纳粹在这场种族灭绝中的罪恶。
最后说说党卫军,影片中称科赫是党卫军上尉,并不确切,因为党卫军的军衔制度和国防军截然不同,没有常规军队的将校尉,从他的领章来看,应该是党卫军突击队一级中队长,只能说相当于上尉。
图7:科赫的领章是党卫军突击队一级中队长
党卫队,最早是希特勒在发动啤酒馆暴动失败之后,在1925年4月成立的负责希特勒安全的贴身警卫小队,一开始只有200人的规模,隶属于纳粹党冲锋队,但是直接听命于希特勒。而长刀之夜血洗冲锋队之后,党卫队从冲锋队中独立出来。希特勒在对国防军进行扩军的时候,党卫队也在逐步改革,也在逐步扩充。
党卫队的德语“Schutzstaffel”是德文“护卫”(Schutz)和“团队”(Staffel)两个单词组合而成,字母缩写为SS,标志就是从SS演变而来的两道闪电。
从冲锋队独立出来之后,党卫队就成了专门担负保护纳粹党高官安全的保卫机构。1929年1月由希姆莱领导,成为纳粹党的宪兵单位,并得到很大发展。后来随着希姆莱兼任德国内政部长,党卫队更是成为德国实质上的国家安全机构。
党卫队从成立之后不断武装化。1933年3月,成立柏林大本营警卫队(Stabswache Berlin),在党卫队中挑选出120人组成一支直属于希特勒的武装部队。这支小部队1933年9月被正式命名为希特勒警卫分队(LSSAH),这就是后来党卫军第1师最早的前身,也是党卫军最早成立的武装部队。
图8:党卫队是黑色制度和骷髅帽徽
1935年3月,希特勒废除凡尔赛条约开始全面扩军。党卫队也随之开始成立完全军事化的武装力量,这就是党卫队特别机动部队(SS-Verfügungstruppe,字母缩写SSVT),此时特别机动部队共有11个营,总兵力约8500人。
1938年纳粹德国官方确认国防军是国家的武装力量,而武装党卫队则是直接听命于希特勒的精锐部队。武装党卫队严格服从希特勒的命令,以忠心耿耿著称。在战场上更是以作战勇猛而闻名,因此经常被派到最关键的战场担负最艰巨的任务,成为德国最精锐最悍勇的王牌部队。
图9:党卫军的钢盔上是两道闪电状的SS
1940年11月正式开始采用武装党卫队(或叫党卫军,德文为“Die Waffen Schutzstaffel”,字母缩写Waffen-SS)。党卫军也随即开始急剧扩张,总兵力从1940年的12万人发展到1942年的28万人,再到1943年的32万人,最终发展到1945年的120万人,党卫军在最鼎盛时期发展到45个师。成为和国防军并列的德国两大武装系统之一。
1945年5月,随着纳粹德国的战败,党卫队也随之烟消云散。1946年由于党卫队在战争中犯下了大量战争罪行——对犹太人的种族灭绝以及所有的死亡集中营都是由党卫军负责,这一点也在影片中表现很到位,片中出现的德军,都是党卫军,领章、帽徽、以及钢盔上的SS,都是党卫军的标志。
因此被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宣判为犯罪组织,所有成员都要受到审判。而国防军除了个别犯有战争罪行的官兵,大部分都没有受到追究。
2. 《波斯语课》的真实事件是什么样的,,
电影《波斯语课》由导演瓦蒂姆•佩尔曼执导,于2020年2月22日于德国柏林电影节上映,讲的是二战时期,德国军官克劳斯•科赫与犹太人吉尔斯俩个人之间不同寻常的故事。
在进入集中营前吉尔斯偶然得到一本波斯语书,为了活命,谎称自己是波斯人,德国军官克劳斯•科赫想战后到德黑兰找自己失散多年的哥哥。因而他下令保住了吉尔斯的命,并安排他到厨房工作,每天工作结束后,教他波斯语;完全不懂波斯语的吉尔斯,每天必须编出新的单词,并记住教给军官的每一个“波斯语”单词而活命。
因为名字,吉尔斯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克劳斯军官为了学会所谓的“波斯语”,对吉尔斯保留了一份好感,甚至在德军败了的时候,然后把吉尔斯救下,携带他逃跑。
但讽刺的是,他因为吉尔斯教授自己“波斯语”救下了主人公,却在逃跑时因为自己所学的这门根本不存在的语言,丢掉了自己的性命。首尾呼应的剪辑方式,让题眼“名字”更加深刻,更加具有讽刺意义。
一个德国人和一个比利时人,因为共享着同一门语言而产生了微妙古怪的亲近感。这门凭空臆想出的语言在他们之外并不流通,因而这种链接是如此私密而且如此罕有。语言,传达着信息,附着着情感的语言,在敌我间,在枪和猎物间,在鹰和麻雀间,猫与老鼠间,再造了一重关系。
听与说,问与答,在比利时俘虏和德意志后勤军官之间,形成了常规之外的羁绊。导演为了塑造主人公之间这种和谐、融洽的关系,在两人相处时用窗外射进来的自然光,光晕的晕染下,不考虑到当时的背景,更像是两位挚友在吟诗作对,更渲染了两人之间这种“暧昧”的关系,为最后克劳斯放走吉尔斯埋下伏笔。
战争所摧毁的是家园,而最初在土地上建起家园的,是人。他们每一个都有名字,都有家乡,在被战争夺走生命前,他们每一个都有希冀,和恐惧,战争是如此暴虐,能弥合分歧的只有爱与和平。
3. 电影《波斯语课》登上热搜,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
《波斯语课》算是一部比较小众的电影,光听名字就觉得无聊了,但是它上映以来却广受人们欢迎,这部电影究竟讲了什么呢?
这部电影讲述了犹太人吉尔斯(Gilles)在二战期间德国集中营中通过假冒波斯人教授德国上尉Klaus Koch “波斯语”而幸存下来的故事。
影片最后,在纳碎党走入穷途末路要将犹太人赶尽杀绝时,上尉凭借着二人建立起的“革命友谊”救助了吉尔斯。
而当上尉前往比利时说着一口别人听不懂的“波斯语”时,上尉的结局显而易见。
总之,《波斯语课》是一部“要想活命就得生造出一门语言”的电影,其中的故事情节颇为发人深省。
4. 一部二战时德国士兵在派对上虐待犹太人的电影叫什么名字
《波斯语课》
一个犹太人吉尔斯在集中营谎称自己是波斯人保命,被一位一位党卫军一级突击中队长(以下简称德国军官)看中要求教自己波斯语。对波斯语完全不懂的吉尔斯只能凭空编出一门语言,他开始用集中营中关押的犹太人的名字作为词根,编造出上千个“波斯语”单词,
而在集中营军官的聚餐上,德国军官问吉尔斯树的发音,吉尔斯随口说出了面包的发音,被德国军官认为是欺骗他,把吉尔斯痛殴
5. 《波斯语课》这部电影为何能得到很多人的喜爱
电影中故事的构思非常精彩,可以说是每一个画面和转场都让人觉得惊心动魄。通过描绘军营中的德国士兵对犹太囚犯的肆意虐待和杀害,上尉和雷扎的这份“友情”在种种冷血的行为下似乎显得格外的有温,度和有力量。在雷扎屡次三番陷入险境时,上尉总是剧情极具张力,残酷之余却又笑料不断。严肃的大屠杀题材和黑色幽默融合得恰到好处,结局的反转也令人觉得很为震撼。
1)我们先来看看本影片的主要内容介绍:二战期间,犹太人吉尔斯在集中营谎称自己是波斯人保命,被一位德国军官看中要求教自己波斯语。对波斯语完全不懂的吉尔斯只能凭空编出一门语言,他开始用集中营中关押的犹太人的名字作为词根,编造出上千个“波斯语”单词,军官在残暴的环境中对吉尔斯竟有了依赖,并开始袒护他,不料集中营中来了一个真正的波斯人...
6. 波斯语课电影中的最后有什么情节
电影接近尾声时,二战结束,德军战败。德国军官逃离集中营,把教他说假波斯语的犹太人也救走。两人不太愉快的分别后,德国军官独自前往机场,打算开启新的人生。海关人员听不懂假的波斯语,对德国军官的身份起疑,将德国军官扣下。德国军官脸上的小表情弱小可怜又无助。
剧情介绍:
影片《波斯语课》由真实事件改编,讲述二战期间,犹太人吉尔斯(纳威尔·佩雷兹·毕斯卡亚特饰)被逮捕,并被送往德国的一个集中营。他为了保命谎称自己是波斯人,逃避了枪决。
虽然这个谎言暂时拯救了他,但吉尔斯被德国军官科赫(拉斯·艾丁格饰)看中并要求教他波斯语。对波斯语一窍不通的吉尔斯只能凭空编出一门语言,他每天心惊胆战地编造“波斯语”单词求生。
科赫对吉尔斯的袒护,引起另一位党卫军警卫(约纳斯·奈伊饰)对吉尔斯的怀疑,在七百多天的集中营生活里,吉尔斯每一天都与死亡擦肩,这门只有两个人知道的语言,究竟能帮吉尔斯隐瞒多久。
7. 《波斯语课》森林里那个老头是谁
《波斯语课》森林里那个老头是听命于维希法国的伪军,是个不折不扣的叛徒。
《波斯语课》是瓦迪姆·佩尔曼执导的战争剧情片,拉斯·艾丁格、纳威尔·佩雷兹·毕斯卡亚特主演,于2020年2月22日在德国柏林电影节上映,2021年3月19日在中国内地上映。
二战期间,犹太人吉尔斯(纳威尔·佩雷兹·毕斯卡亚特饰)被逮捕,并被送往德国的一个集中营。他谎称自己是波斯人保命,逃避了枪决。虽然这个谎言暂时拯救了他,但吉尔斯被德国军官科赫(拉斯·艾丁格饰)看中并要求教他波斯语。
而对波斯语一窍不通的吉尔斯只能凭空编出一门语言,他只能每天心惊胆战地编造“波斯语”单词求生。科赫对吉尔斯的袒护,引起另一位党卫军警卫(约纳斯·奈伊饰)对吉尔斯的怀疑,在七百多天的集中营生活里,吉尔斯每一天都与死亡擦肩,他不知道这门只有两个人知道的语言,究竟能帮自己隐瞒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