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拉片是什么意思啊
拉片,是一种反复观看,暂停,慢放,逐格观看电影的,神经质的观影活动。这种观影活动,不是为了发现剧作,表演或者主题的秘密,那些秘密要么可以从剧本获得,要么多看几遍就成了。 也不是为了获得更深更爽的观影感受。
以“电影”为师通过拆解优秀电影,经典电影,来掌握构建故事的技法和规律。 拉片是抽丝剥茧地读电影,拉片需要一格一格地反复看电影,同时分析纪录下你所看的,把每个镜头的内容、场面调度、运镜方式、景别、剪辑、声音、画面、节奏、表演、机位等都纪录下来,最后总结一下。
主要信息:
电影的主题往往是多元化的、多侧面的、多切入点的。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电影的主题是电影的动作和人物的内涵,是电影的情节和事件的外延。主题是编剧、导演的生活经验和体会的暗示,艺术作品的主题转化为形象时,是导演思想欲望的情绪宣泄。
对于电影作品所表现出的主题,我们要全面的理解,切记不能片面化和简单化。艺术作品的最大特点就是用一件最普通的故事,宣扬一种极有意义的思想,折射出丰富的思想内涵,照耀和抚慰人们的心灵,从而提高和净化人们的精神境界。
2. 如何进行拉片(影片分析)
影片分析中对影片结构的分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在我们的影片分析中,大部分同学经常会忽略分析影片结构,甚至,根本不去关注。其实,电影的结构是电影的最重要的艺术形式之一。 结构——是影片的组织排列的方式和叙事组合的构造。 影片的结构,框架,就是电影的风格。 导演根据影片的主题、内容、人物塑造的需要,运用各种手段、方法,将各诸要素合理、有机、完整地组成一个视听整体,达到艺术上的统一。 影片的结构分析是影片分析中的系统工程,我们认定的电影的结构分析应该包括: 二.剧作结构分析: 剧作的分析主要是对电影的情节设置,情节的组织进行系统的分析。 从电影的创作规律研究表明:戏剧性结构的电影无非是无数件有因果关系、有内在联系的事件,有机地、有目的地安排在一起,最终构成一种结局。 纵观世界各国故事片电影的样式,电影的叙事结构、电影 的剧作结构及故事的结局基本是四种存在模式: A、情理之中,预料之中; B、情理之外,预料之中; C、情理之中,预料之外; D、情理之外,预料之外。 但无论哪样的一种结局,都会充满了“因果关系”“偶然关系”“必然关系”和“戏剧关系”的味道,都会有一种人为主观的因素。 非戏剧性结构的电影,在表面构成上,会更为随意,更为自然和偶然的,许许多多的事件被十分有机地,有意地排列在上起,往往在影片的最后形成上,无非是形成两种模式“n个体无意识形成集体的有意识。2)整体有意识形成风格的有意识”。 现代电影的剧作结构,往往有很大的随意性和变异性,重点表现在剧作的合情与合理的处理上,有的合情不合理;有的合理不合情;但是,从大多数的影片的构成上分析,合情比合理更为重要。 2.情节结构分析: 情节的分析主要是对电影的情节安排在排列方式上的整体分析。 传统的电影情节,往往是顺序型的,线型的排列关系,现代电影的情节则更为复杂,更为混淆。但电影的情节和细节是影片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电影的叙事情节,在总体上构成影片的框架;电影的细节与元素构成影片的内容;电影情节的推动,一般不依靠外部的力量,而着重依赖于人物的动作和细节的设置。 电影情节的编排,往往是依据于人物的心理线索和发展。以往的“戏剧式”电影叙事,对于精巧的外部情节的设计和设置是十分依赖的。 现代电影中,对于叙事中的细节越来越重视,用细节的动作和细节的场面积累来推动情节。这种电影的特点是:重视细节的强调,重视细节的重复,形成影片内在的结构,注重细节的日常化和形象化对人物的塑造和对情节的帮助。 总体来讲,影片的结构是导演风格和主题思想表达的最重要的手段。经分析发现,电影的叙事结构、剧作结构,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影片最终结构的选择与确定,一定是有利于影片的主题,有利于人物的塑造,有利于风格的体现,有利于叙事的多样化。
3. 《太阳照常升起》——影片解析(拉片)2
《美丽的梭罗河》延续到这个场景,镜头扫过拨弦的手,堆在一起的食材、成排的光腿女人和冒着热气的蒸笼,解释了声音的来源——唱歌的人和欢笑的女厨。将满满的食物、新鲜的肉体、性感的弹琴男子放置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向上的情欲画面。矛盾的是,这一切在那个年代是不可言说和被压制的。所以在歌曲结束之后,很快插入了一段骚扰电话的戏。虽然不知道电话那头的内容,但根据姑娘们的表情、骚动和“流氓”字眼,观众大致也能猜出话语的性质。接到电话后的每个女人都用揉面掩饰心中的激动与欲望。揉面团这个动作本身便带有情欲的意味。在第五代导演周晓文的电影《二嫫》中,性欲无法得到满足的女主人公经常半夜起来用脚揉面,满身是汗。
和上一个故事一样,“恋”的开头也奠定了故事的基调和主题,它刻画出了时代特征,和生活在压抑年代的人们对爱情和性的扭曲认知,预示了接下来发生的悲剧。
以口罩的特写开头,它蒙着的是林大夫的欲望。因为呼吸急促,口罩轻微地一起一伏,如此真切直观的感官体验逼近,让人心跳加速。镜头往后拉,林大夫的脸渐渐出现,她的头发湿漉漉的,额头上冒着汗珠,接着她的身影消失在白色半透明的帷帐后面。小梁起身寻她,穿过一层又一层的帷帐,镜头也在若隐若现中游走,仿佛在情欲的迷宫中兜转。林大夫的声音和动作都带着调情的味道,她的针孔扎向小梁的屁股,透出危险的气息。这一组镜头有两个关键的点,一个是林大夫的湿漉漉象征着诱惑,一个是她拿着针的动作象征着危险,这两点概括了林大夫这个人物形象的特点,以及暗示了她在故事里承载的基本职能。
拧衣服场景中,林大夫把准备走的梁叫住,请求他帮忙拧衣服。这时一小段荒诞的小号声响起,林大夫听完说了一句“讨厌,才中午耶”,暗示号声是某种不可言说的信号,她的反应正是对声音的回复。紧接着唐老师拿着小号、提着一双鞋闯入两人之中。紧跟着一个仰拍镜头,在林大夫与小梁用衣服拉成的横线对面,唐老师的介入使得三个人所处的位置形成了一个三角形。林大夫笑着说:“你怎么把它搞大的,本来买小了一号,还真被你搞大了”。林大夫与唐老师的眼神暧昧且复杂,“搞大”分明带有一语双关的含义。
接下来是这部分的重中之重捉流氓事件。村里的人在看露天电影,屏幕上放着芭蕾舞《红色娘子军》。孩子们一边吃面一边看,妇女则朝水边的屏幕倒影里扔石头取乐,他们都把看电影当作是游戏。聚精会神的全是一众男人,镜头切换到屏幕,不是一个全知视角,而是站在男性角度的主动观看。经过视角的过滤,屏幕上只有身体部位的展现,如女性的脚踝、手臂和胸部。在完全剔除了男女差异的文革作品里,《红色娘子军》仅仅因为发生地在海南,所以穿着上无意识地裸露了手臂,它被饥渴的男性当作了欲望的投射。
随着“啊,捉流氓”的尖叫,叙事节奏明显加快。手电筒乱晃、放映机投影照向暗处,形成了诸多快速运动的黑影。其中激昂地喊着“捉流氓”的人们从阶梯上滚落的镜头这一段是对《战舰波将金号》“敖德萨阶梯”的模仿,导演在这里完美地运用蒙太奇剪辑营造出紧张混乱的节奏感,还以斗士换成了乌合之众的方式大胆地嘲讽或者说颠覆了原作中的政治意味。这群人穿过丛林边的街道朝楼道跑去,楼梯的结构被投影照亮形成的横竖彩色光影和人影、手电筒的光亮结合在一起,形成非常复杂的构图和色彩。整个事件像一场闹剧,又因为视线的模糊、跳跃、不清而显得扑朔迷离。也因为它荒唐可笑,更添加了这场戏末尾小梁被抓的讽刺意味。
上一段戏是小梁被抓,手电筒白色的光芒模糊了他的视线。这一片白色拓展至整片屏幕作为下一场戏的转场。林大夫闭着眼睛正在进行“摸屁股测试”,她的脸上带着满足,丝毫没有羞涩之感。这个充满了欲望的女人站在布满阴影的白色幕布前,用颤抖的声音请求再进行一次测试。三个男性的手又一次通过幕布触摸她的屁股,她笑着拼命抑制住欣喜若狂,享受着性的诱惑和挑逗。这场戏中,苍白僵硬没有感情的,男性调查员的声音在故作严肃地询问林大夫关于摸屁股的细节。调查员对情欲的无视是时代造就的异化,是虚假的不正常的,而林大夫对于爱与欲望的强烈渴望,才是真实的正常的。
梁躺在病床上,四格窗户投下的阴影随着窗帘的飘动在他的脸上游移,俨然一个失去性别身份、孱弱、精神阳痿的形象(后面详细讲解)。相比淡化小梁的渴望,林大夫这时的闯入则是对她情欲的强化。湿漉漉的林大夫猝不及防地闯入,说着近乎神经质的露骨表白,她语无伦次、呼吸急促、时而站立、时而扑倒在床上,欲望表现得十分立体又充满了戏剧冲突。面对林大夫的狂热,小梁却表现出异乎常人的冷静,他压制着被政治裹挟的欲望,面无表情地说道:“你一个36,可能是46岁的女人,说出来的话却像16岁的女孩”。
对两人的镜头处理也体现出这种差异,在描述林大夫时,镜头不断变换着景别,还目不转睛地紧跟着她,在她的脸部、屁股、胸部、手指之间不停地切换,丰富而多变。而当镜头转向小梁时,永远是定在他呆滞脸上的固定镜头,无趣且冷淡。
这场戏倒置了传统观念里的男女关系,以小梁为代表的男性欲望被隐藏在全民革命的夹缝中,只能通过看露天电影聊以慰藉。反倒是以林大夫为代表的女性展现出吻合本能的行动逻辑,她们集欲望、诱惑、危险于一体,将传统的男性压制女性的性别权力完全颠倒。
在经历了“摸屁股事件”、“小梁被抓”、“小梁洗清冤屈”之后,小梁、林大夫和唐老师三人再次同台出现。小梁发现了吹号的秘密,进而得知林大夫和唐老师的不正当关系。他们一起进入唐老师的房间,有说有笑地唱起《美丽的梭罗河》。在欢乐的气氛中,切入的却是悲情的画面,在西洋建筑风格的校舍,小梁用母亲赠予的枪带上吊自杀。镜头从一个对准死者的仰拍镜头切换到从死者视角看到的俯拍镜头,视线中是草坪上观看死亡的九个人。
这些人的出现和站位都是导演的刻意安排,他们是间接造成小梁自杀的“凶手”。五个揉面的女厨子、表白的无名女和林大夫,她们为了得到小梁的爱不惜诬陷他,把他推向了风口浪尖。最右边一手插在口袋里的校长,代表了压迫人的政治力量,但他站立的位置表明这股力量并不是最主要的杀手。从侧面也反映了本片对政治的态度,荒谬的时代让人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但让人彻底绝望的还是扭曲的人性。所以站在正中间的唐老师才是最该受到道德谴责的,为了不暴露他与林大夫的奸情,他不惜栽赃好友以掩盖自己的罪恶。对人性的绝望恰恰是梁明明被“正名”,却仍旧选择离开人世的直接原因。
这部分的结尾,镜头缓慢地推到小梁的尸体上,黑白条纹的床单上放置着各种食材,像一场闹剧的结束。和《活着》里福贵女儿的死亡(生产时大出血死亡,仅仅因为饥饿的医生被馒头噎着了)异曲同工,以荒谬透出生命的脆弱和悲凉。
其实仔细参考之后就会发现,恋这一段,并不包含在疯妈这个故事体系之内。梁老师的故事是影片的另一个开端。影片的结构呈“Y”字型。Y字的上面两头分别是“疯妈的故事”和“梁老师的故事”,这两个基本独立的故事分别衍生出了“儿子”和“唐叔”这两个角色,汇合而成了Y字的下端“儿子和唐叔的故事”。因为疯妈的一段先入为主,而且它也的确是贯穿影片始终的重心,因此给我们的误导就成了恋这个故事是统一在疯的这个故事框架之中。这一段故事在结尾梁老师自杀之前并不晦涩,问题就出在:梁老师为什么要自杀呢?总所周知,影片涉及的那个时代,是性极度受到压抑的年代。但奇怪的是,梁老师看起来生活在一个香艳得很超现实、空气中弥漫着性感气息的乌托邦里。但,事实又怎样呢?只能偷摸摸的摸一下屁股而已。
但是梁老师是希望能够随心所欲地摸屁股的。当然,这也是他唯一想要的(后面详细讲解),他不想要林医生和极品大婶的以身相许。就是想纯粹地摸摸屁股。影片的第四段“梦”看起来只是疯妈那个故事的开端,其实它也是另外两段故事的开端。在唐老师的婚礼上,年轻的梁老师在做什么?他在随心所欲地摸别人的屁股。
梁老师的死:梁老师不是被林医生和及唐老师弄死的,更多的是死在两个时代的巨大“反差”中,他感知到的绝望中。
4. 《斗牛》影片解析——拉片
《斗牛》整部电影带着沉重的气息。电影风格和姜文的风格有些类似,黑白色调更为电影增加了沉重感。 导演:管虎
主演:黄渤、闫妮
剧情:围绕一头奶牛展开。鬼子要来了,部队委托村里人把奶牛藏好,最后再还给部队。通过抓阄的方式,牛二成了奶牛的保管人......
影片《斗牛》由号称“怪才”的第六代导演管虎执导,也是管虎从电视剧重返大银幕的转折之作。管虎导演的作品,大多自由不羁,以黑色幽默的表现形式揭露人性最真实的一面。管虎的作品与英国导演盖里奇的作品,颇有相似之处。抛开宏大的叙事场面和主流思想的艺术创作手法,通过跳脱,无厘头,搞笑诙谐的后现代表现手法,将低俗故事和草根文化通过影片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同时揭露人性最真实的一面。
管虎(1968年8月1日),出生于北京市,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中国内地男导演、编剧。
1992年,管虎自筹资金拍摄处女作《头发乱了》。近期代表作《金刚川》、《八佰》。
很多人说管虎(怪才)跟宁浩(鬼才)的风格很像,尤其是对黄渤的启用上,颇有异曲同工之妙。但他们的叙事方式和表现形式上还有一定的区别。宁浩的作品更倾向于商业片的方向,毕竟在资本驱动下的商业电影,最能给导演带来票房和收益,也能收到社会和观众追捧。
当然,宁浩的疯狂系列还是带给观众很多欢乐,也受到很多影迷的追捧,也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下,给了很多观众后现代生活的精神释放和情感寄托。
管虎在讲述作品的同时,将自己的自由、真实,幽默中带有苦涩的表现形式代入影片中,不受商业片的束缚,随心而走,让沉闷压抑的抗战年代故事带有了一丝喜剧幽默的成分,似在讲故事,又似在讲述人性。
《斗牛》在叙事结构上采用了多时空叙事结构,讲述了黄渤饰演的牛二为了完成八路军交代的保护荷兰奶牛“九儿”的任务,在日本侵略者的眼皮子低下,与奶牛同生共死的感人故事,悲凉孤寂中,带有诙谐与幽默。
多时空叙事,一个时空是现在,牛二为了保护荷兰奶牛与日军、逃难村民、土匪们斗智斗勇的故事;另一个时空则是过去,影片穿插交代了牛二与奶牛的革命友谊的缘来和那个年代农村质朴的生活状态。
牛二叫奶牛“九儿”,是因为牛二将奶牛看成了闫妮饰演的九儿的化身,从此温情的奶牛也成为了支撑牛二坚持下去的精神支柱,在无数次想要放弃的时候,奶牛的叫声就会把牛二又拉回了,从心底里牛二还是善良温情的,一直坚守着当成答应守护奶牛的承诺,也是那个时代下人们的最珍贵的人性品格。——守护、诚信(承诺)。
堡垒村是一个抗战村,在战争中为八路军提供后援支持,接待部队,照顾伤员。共产国际向中国援助了来自荷兰的大奶牛,负责产奶——奶都留给伤员战士用。因行军不能一直带着奶牛走,所以部队离开时,将牛留下在堡垒村,并承诺会回来取。老十三叔代表村子接收了奶牛,然后按规矩将全村男丁召集起来抓阄,一堆绿豆中有1粒红豆,谁抓到红豆,奶牛由谁负责照看,粮食由全村负责。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展现出了守护奶牛的斗智斗勇和紧张气氛,同时将人和牛共生的温情气氛凸显,管虎似乎在紧张的同时给了观众舒缓的机会。空旷偌大的岗上,轻飘的白雪,哀怨的配乐,孤独的牛二独自一人在呼唤着九儿和娘的叫声,写意的表现手法,有张有弛。
在紧张的守护奶牛“九儿”的节奏下,舒缓的镜头给了观众感情释放的空间。最后奶牛“九儿”岗上的出现,依偎在牛二的身边,让一切显得和谐温情。
舒缓之后,故事又到了土匪和牛的故事。土匪为了给他们的大黄牛强行配种,把奶牛“九儿”抓起来。此时一颗贯穿全片的炮弹给了牛二抗争的力量,鼓足了所有的勇气去拯救他的奶牛“九儿”。枪林弹雨中,悲凉的音乐,疲惫的奶牛“九儿”依偎在倒地的牛二身上,此时只有他俩相依为命了。牛二为了让“九儿”活下去,心疼的打着“九儿”,再不起来就冻死了,此时抱地哭泣的牛二倍显孤单。
山坡上幽远的笛子声,一牛,一人,孤寂的走在上坡上,悲壮而凄凉。不禁想到了电影《活着》的最后一幕,同样也是一人一牛,不过《活着》的故事更显凄惨,《斗牛》也算是幽默诙谐的存在了。
影片一开始,满村村民被屠杀,一片狼藉,无人生还,只剩下了“两头牛”牛儿和荷兰牛,整个影片开头已经奠定了悲剧的序幕。
因为八路军要撤走,所以遗留下的荷兰奶牛变成了“烫手的山芋”,在寡妇九儿的“帮助”下,牛二成为了守护荷兰奶牛的“幸运儿”。自此,奶牛“九儿”变成了牛二的精神伴侣,开启了一段“跨越物种的感情”,守护奶牛的责任使得牛二变得强大而勇敢。其中因为牛二摸了奶牛奶子而变成反革命份子游街的情节,让人觉得可笑而讽刺。在现在的价值观里看着极其可笑的一件事,在那个思想传统,还未完全解放的时代却是非常严重的一个问题,这里也是对于那个年代的真实展现。
满怀理想的日本学生踏上中国领土,拿起刺刀,被逼迫刺向素不相识的陌生人,面对死亡——无论是举刀刺向别人还是别人挥向自己的刀——他都是恐惧的,但终会适应,最后癫狂,最终被训练成杀人的机器。
战争毁灭的不仅仅是人性,还有秩序,秩序被摧毁掉的恶果之一就是人的动物性本能开始显露,影片中一群逃难的村民,在堡垒村偶遇牛二,得到牛奶以缓解饥饿,作为回报,其中几个人决定杀掉奶牛,分肉吃。为了杀牛,他们挥刀赶走了牛二,面对牛二的咒骂,说:“他现在骂得厉害,杀了牛分块肉给他,他不干也得干。”我们还能看到另外一群人——土匪,在日军过后杀入村庄,将牛二扔下深井,目的是为了抢劫奶牛配种。
奶牛所代表的形象便是牺牲了自己的所有一切,却遭到人们抛弃的一类形象,卑微无助如粘板上的鱼肉,任人宰割。最后为了吃牛与牛二争夺的逃难村民,一个个的被日军埋下的地雷炸死时,他们的死,其罪何辜,他们也仅仅想吃头牛而已,这又能怨恨的了谁呢,只能怪那个缺衣少吃,遭受侵略的残酷的动荡时代吧,人都已经要饿死了,还有人性来做什么呢。
牛是牛二抓阄抓来的,一同被分配过来的还有九儿,九儿长得漂亮,牛二喜欢她,想跟她“生个一儿半女”。
中国农民的人生理想,不正是两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何况他还有两头牛,老婆有了,孩子也会有的,美好的人生即将开始。可惜鬼子来了,啥都没了,好歹还给剩下一头牛。影片中,牛二管奶牛叫九儿,九儿既指牛,又指他惨死的未过门的老婆,更象征着他向往的美好生活。所以他拼死也要守住着美好的生活。
鬼子来了,他先是偷牛。偷不来,打算干掉鬼子抢牛。被发现了,就英勇搏斗守住自己的牛。这是抵抗外侮时,中国农民的典型态度。
总算鬼子走了,饥民又来了。
这时,牛二质朴的农民本色显示的淋漓尽致,虽然自己的东西也不多,但人命关天,能帮一把就帮一把,甚至不惜伤害了自己的牛(美好生活),而这群灾民则是把贪得无厌彰显的淋漓尽致,拿了人家东西不仅不感激,不报恩,还想着整怎么害死恩人,扒皮吃敲骨吸髓。最后居然说出:“我不过想吃你那牛,你竟然想要我的命。”
熬过了饥民,又赶上国民党和鬼子火并,牛二关键时刻死死抱住他的牛,讽刺的是,生前打得要死要活的敌人,死的时候,反倒埋在一块。
结果回到村里,又赶上了土匪,牛二给扔井里了,奶牛也被土匪抓走配种了。
典型的土匪作风,男人杀死,女人带走上山,留自己的种。
此时的中国农民牛二终于愤怒了,抢我的东西,要我的命,抓走我的九儿,咱谁也别得好儿了,于是他扛起了炸弹。
然后,不知又赶上谁和谁火并,(其实并不重要。)牛二和牛侥幸活了下来,一人一牛上了山,终于“过上了人过的日子”。
有一点,令人疑惑,就是为啥牛二咋也死不了,中了刀不死,中了弹还死不了,眼睛都瞎了还死不了,因为中国农民就是这样,就是不死,就是顽强,一滴水一点阳光就能活下来。后来解放军回来了,牛二想还牛,人家没要,估计牛二心里乐开了花,因为牛几乎成了他的全部,这回牛终于是自己的了,说啥也的要个戳。这就是一个中国农民和他拼死守护的生活。再说牛二这个人,最后纸上写的是“二牛之墓”因为牛二本质上也是头牛。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为了藏住自己的小牛,在山上挖坑,后来带着奶牛开荒种田,养活自己。吃的是草,挤的是奶。中国革命的胜利靠的就是中国广大农村里广大农民的付出。有牛脾气,牛脾气就是犟,认死理。你平时踢我两脚,打我两下就算了。你把我惹急了,跟你拼命;答应八路军的事儿,一定要说到做到,即使过了七八年之后。展示了中国农民的质朴和诚信。善良敦厚,无论是无偿救济灾民。还是救日本兵,都展现了他的善良。因此中国农民牛二,本质上也是头牛。
5. 如何进行拉片(影片分析)
正像其它艺术作品一样,影片的主题是电影作品中的灵魂和精华,也是我们为之迷恋的精神家园。更是我们在看了一部影片以后,力图总结分析出来东西。 主题是电影中内容的核心与内涵; 是电影所要表现的主题思想。 电影作品中的内容与主题,渗透和体现创作者的世界观,价值观,体现着创作者对生活的认识和情感。 电影的主题往往是多元化的、多侧面的、多切入点的。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电影的主题是电影的动作和人物的内涵,是电影的情节和事件的外延。主题是编剧、导演的生活经验和体会的暗示,艺术作品的主题转化为形象时,是导演思想欲望的情绪宣泄。 现代电影的故事和主题,往往是一句话可以讲清楚,一万句也讲不清楚。 现代电影的主题是深化的,是观众一种内心的情感体验。 电影的主题并不是我们在看完电影以后所总结、归纳出来的心得体会、社会意义和思想价值。而是电影创作者的目标追求和灵魂净化。 电影艺术的主题往往不是简单的,不是表面的,而是深化的,多义的。需要我们整体的把握。 通常人们理解的影片主题应该包括如下两个方面的层次: 对于电影作品所表现出的主题,我们要全面的理解,切记不能片面化和简单化。艺术作品的最大特点就是用一件最普通的故事,宣扬一种极有意义的思想,折射出丰富的思想内涵,照耀和抚慰人们的心灵,从而提高和净化人们的精神境界。 在我们分析、讨论影片主题的时候,往往为了更为深入地了解作品的主题,领会导演的创作意图,应该查阅影片相关的文字资料,必须做如下十个方面的准备工作: 这十个问题,基本上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影片的理解。 重要的是,我们观看了一部影片,就要思考我们所感受。感悟到的东西。要反复地、深入地分析这种理解和感受,解释出对主题的认识、感受、理解的原因。 主题不搞清楚,分析就无法透彻。 关于影片主题的分析就形式而言,文章阅读、段落拉片。同学间讨论和分析写作都是非常好的学习方法。
6. 如何进行拉片(影片分析)
五景别 电影的景别,是一个电影镜头和画面的视党形式的表述语言。表面上是一个造型元素,实际上是一个教事的手段。 景别最最根本的含义,是表达画面所包括的范围。电影景别的划分大体上有如下的几种形式;l)大远景,2)远景,3)大全景,4)全景,5)中景,6)中近景,对近景,8)特写,9)大特写。 电影中的景别,是影片视觉效果、导演语言风格的外在形式之—。决定影片风格,决定叙事风格,决定视党风格,决定导演风格。 我们在分析影片的过程中,对于影片的是别的把握重点是在于全片,而不在于具体的某一个镜头。分析的重点在如下几个方面: 1.影片全片的叙事过程中,以什么样的镜头画面景别为主?在影片中是一种什么样的主导趋势?对影片的风格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2.场景中重要的人物对话镜头是以什么样的镜头景别为主?镜头景别变化之间有什么样的规律和特点?对于影片中的人物刻画和叙事的推动有什么样的帮助? 3.电影场景中的内景的景别特点是什么?外景的景别特点是什么?这两种景别交织在一起是一种什么样的效果?特别是要分析景别分别在外景和内景当中对于人物、叙事、对话、动作的表现和表达都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4.每一个场景的开始的镜头和结束的镜头的景别的应用有什么样的特点?镜头剪接中景别的变化有什么样的规律? 5.全片中,镜头画面的景别的变化幅度是什么?对影片的节奏有什么样的影响?景别的这种变化对影片的叙事有什么样的帮助? 6.分析在动作的场景中,人物的动作和镜头景别的应用有什么样的特点和形式? 7.景别的运用以及最终画面完成的效果对于影片的风格有什么样的作用? 8.不同的景别运用,对于画面的构图有什么样的影响和帮助? 9.分析景别的应用对于环境的气氛,空间的表达,场景有什么样的作用? 10.分析不同的景别对人物形象和人物动作的表达。我们看到的影片,有的时候,赋予某一个人物以一个特定的景别,在有些情况下,不同的景别对不同的人物形象、不同的叙事内容、不同的情绪要求、不同的动作表达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11.分析电影的景别对影片的节奏所起的作用。
7. 如何进行拉片(影片分析)
正像其它艺术作品一样,影片的主题是电影作品中的灵魂和精华,也是我们为之迷恋的精神家园。更是我们在看了一部影片以后,力图总结分析出来东西。 主题是电影中内容的核心与内涵; 是电影所要表现的主题思想。 电影作品中的内容与主题,渗透和体现创作者的世界观,价值观,体现着创作者对生活的认识和情感。 电影的主题往往是多元化的、多侧面的、多切入点的。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电影的主题是电影的动作和人物的内涵,是电影的情节和事件的外延。主题是编剧、导演的生活经验和体会的暗示,艺术作品的主题转化为形象时,是导演思想欲望的情绪宣泄。 现代电影的故事和主题,往往是一句话可以讲清楚,一万句也讲不清楚。 现代电影的主题是深化的,是观众一种内心的情感体验。 电影的主题并不是我们在看完电影以后所总结、归纳出来的心得体会、社会意义和思想价值。而是电影创作者的目标追求和灵魂净化。 电影艺术的主题往往不是简单的,不是表面的,而是深化的,多义的。需要我们整体的把握。 通常人们理解的影片主题应该包括如下两个方面的层次: 对于电影作品所表现出的主题,我们要全面的理解,切记不能片面化和简单化。艺术作品的最大特点就是用一件最普通的故事,宣扬一种极有意义的思想,折射出丰富的思想内涵,照耀和抚慰人们的心灵,从而提高和净化人们的精神境界。 在我们分析、讨论影片主题的时候,往往为了更为深入地了解作品的主题,领会导演的创作意图,应该查阅影片相关的文字资料,必须做如下十个方面的准备工作: 这十个问题,基本上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影片的理解。 重要的是,我们观看了一部影片,就要思考我们所感受。感悟到的东西。要反复地、深入地分析这种理解和感受,解释出对主题的认识、感受、理解的原因。 主题不搞清楚,分析就无法透彻。 关于影片主题的分析就形式而言,文章阅读、段落拉片。同学间讨论和分析写作都是非常好的学习方法。
8. 拉片分析中的“视点”是什么意思请举例说明
视点就是聚焦者感知事件时所处的角度和位置。
影片分析(拉片):主题。
一主题
正像其它艺术作品一样,影片的主题是电影作品中的灵魂和精华,也是我们为之迷恋的“精神家园”。更是我们在看了一部影片以后,力图总结分析出来东西。
主题——是电影中内容的核心与内涵;
是电影所要表现的主题思想。
电影作品中的内容与主题,渗透和体现创作者的世界观,价值观,体现着创作者对生活的认识和情感。
电影的主题往往是多元化的、多侧面的、多切入点的。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电影的主题是电影的动作和人物的内涵,是电影的情节和事件的外延。主题是编剧、导演的生活经验和体会的暗示,艺术作品的主题转化为形象时,是导演思想欲望的情绪宣泄。
现代电影的故事和主题,往往是一句话可以讲清楚,一万句也讲不清楚。
现代电影的主题是深化的,是观众一种内心的情感体验。
电影的主题并不是我们在看完电影以后所总结、归纳出来的“心得体会”、“社会意义”和“思想价值”。而是电影创作者的目标追求和灵魂净化。
电影艺术的主题往往不是简单的,不是表面的,而是深化的,多义的。需要我们整体的把握。
通常人们理解的影片主题应该包括如下两个方面的层次:
1.影片的内容或者是影片的作者力图告诉我们什么。这一点我们从影片的叙事中、人物中可以清楚的看到和感悟到。它不是抽象的符号,也不是概念的堆砌,而是体现在充满视觉造型特点的银幕效果上。
2.通过对电影的主题、立意及影片的整体视听形象表达理解,我们感悟到了什么。主题虽然是影片所表达的创作者对生活、对社会的认识、态度、情感和审美观念,带有明显的个人主观色彩和风格样式,但不会是纯主观化的东西,一定是一种个人生活的感悟。
对于电影作品所表现出的主题,我们要全面的理解,切记不能片面化和简单化。艺术作品的最大特点就是用一件最普通的故事,宣扬一种极有意义的思想,折射出丰富的思想内涵,照耀和抚慰人们的心灵,从而提高和净化人们的精神境界。
9. 什么是拉片怎样才能卡好片最好可以举例子
拉片其实就是跟拉锯一样——一格一格地反复看、反复倒带(盘),同时分析纪录下你所看的、所总结的。一格一格地看电影,深度解读电影。然后把每个镜头的内容、场面调度、运镜方式、景别、剪辑、声音、画面、节奏、表演、机位等都纪录下来,最后总结一下。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看电影亦然。拉片就是抽丝剥茧地读电影。电影专业修养的提高需要慢慢积累。在别人眼中,可能觉得拉片辛苦单调,但对痴迷于电影艺术的人来说,他们却乐在其中。
10. 拉片是什么意思 拉片意思 是什么
1、拉片,是一种反复观看,暂停,慢放,逐格观看电影的,神经质的观影活动。这种观影活动,不是为了发现剧作,表演或者主题的秘密,那些秘密要么可以从剧本获得,要么多看几遍就成了。也不是为了获得更深更爽的观影感受。
2、以“电影”为师通过拆解优秀电影,经典电影,来掌握构建故事的技法和规律。拉片是抽丝剥茧地读电影,拉片需要一格一格地反复看电影,同时分析纪录下你所看的,把每个镜头的内容、场面调度、运镜方式、景别、剪辑、声音、画面、节奏、表演、机位等都纪录下来,最后总结一下。